㈠ 干菌菇的做法大全集
蘑菇是一種常見的食材,而干蘑菇就是新鮮蘑菇加工而來的。這種姜蘑菇制干之後食用的方法,很是受消費者的喜歡。干蘑菇的食用價值非常好,其做法也是很多的。不過想要做的好,其中的技巧也是要學會的。
干蘑菇怎麼做好吃 干蘑菇家常做法大全
豆腐乾蘑菇炒肉片
材料:豬裡脊肉、蘑菇、豆腐乾。
做法:
1、將所有食材切片,准備了幾顆蒜。
2、將肉片放小碗加點料酒和澱粉大蒜抓勻至8成熟。出鍋放一邊備用。
3、鍋中倒入油再將蘑菇和豆腐乾翻炒片刻放生抽。
4、大火爆炒一分鍾,食材基本成熟加入之前炒香的肉片。再翻炒一下,加點調味即可出鍋。
干蘑菇怎麼做好吃 干蘑菇家常做法大全
豆乾蘑菇小燉肉
材料:五花肉、滑子菇、白豆乾、蔥段、薑片適量,鵪鶉蛋、冰糖、料酒、老抽、生抽、鹽約、大料、花椒適量、香葉、桂皮。
做法:
1、五花肉洗凈瀝干切塊,入涼水中飛水(去雜質血沫等)後撈出,用溫水沖凈瀝干待用。
2、滑子菇仔細洗干凈後用溫水泡發,之後剪去根部,泡蘑菇的水留用。
3、鵪鶉蛋煮熟,稍加放涼後剝殼備用。
4、熱鍋,不放油倒入五花肉中小火煸出部分油脂,煸肉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肉的口感乾乾的。
5、將肉盛出來,開始炒糖色,這一步好多人家都不炒糖色了都開始只用老抽上色,我還是更喜歡老式的冰糖炒色,煸出來的油轉小火,放入冰糖用鏟子順時針攪弄待糖慢慢融化了和油漸漸融為一體,燒至顏色變黃,起小泡泡時候,請立刻把肉倒進鍋里快速翻炒保證均勻上色。
6、再倒入料酒老抽,繼續翻炒上色後關火,調入生抽,放蔥姜、花椒、大料、香葉、桂皮,倒入泡蘑菇的水(盆底的水不要,都是雜質臟東西沉澱)。如果水不夠再加點溫水直至水沒過食材,大火煮開。
7、之後倒入切小塊的豆乾,轉小火燉約20分鍾,之後倒入蘑菇、鵪鶉蛋,繼續小火燉到肉軟糯後,根據口味調入少許鹽即成。
干蘑菇怎麼做好吃 干蘑菇家常做法大全
油浸蘑菇
食材:干蘑菇、花生油適量、鹽適量、生抽、白糖、香油適量。
做法:
1、干蘑菇溫水浸泡2個小時以上,然後去掉根部灰沙洗凈。
2、炒鍋倒入花生油燒熱,可比平時要多一些。
3、然後倒入菌菇翻炒,加入生抽。
4、加入白糖,然後把第二次浸泡的菌菇水倒入一些。
5、加蓋燜之3分鍾,然後加入一些鹽繼續翻炒。
6、菌菇水分已干出香味淋入香油,雞精,翻炒均勻關火。
干蘑菇怎麼做好吃 干蘑菇家常做法大全
小雞燉蘑菇
食材:雞半隻、干蘑菇、料酒、老抽、桂皮、八角、鹽適量、食用油適量、大蔥、姜。
做法:
1、蘑菇提前用清水洗干凈,再用清水泡軟。
2、雞肉剁成小塊瀝水,蒜切段,姜切成片,蘑菇撈起洗凈捏干水份。
3、鍋內加入適量的油燒熱,放入姜、蒜、干辣椒煸炒出香味。
4、將雞肉倒入鍋內,煸炒至雞肉水份收干,再加入八角和桂皮。
5、加入一湯勺老抽,再加入一湯勺料酒。
6、翻炒至雞肉上色,然後倒入蘑菇煸炒片刻。
7、加入一大碗蘑菇水,加入適量的鹽。
8、然後蓋上鍋蓋小火燉煮,燉至湯汁收濃,最後加入蒜苗翻炒均勻即可。
干蘑菇怎麼做好吃 干蘑菇家常做法大全
干蘑菇怎麼泡發
泡浸蘑菇不宜用冷水,因為蘑菇含有核酸分解酶,只有在80℃的熱水泡浸時,這種酶才能催化蘑菇中的核糖核酸,分解出具有蘑菇獨特鮮味的5-烏苷酸。如果用冷水或開水泡浸,或者泡浸時間過長,都會令蘑菇的鮮香味道大減。當菇體完全泡發變軟,便可終止泡浸。當然,蘑菇在泡浸過程中,有部分鮮味物質溶解在水裡,只要將浸菇水沉澱或過濾干凈,仍可放進菇湯或烹菜食用。
干蘑菇怎麼做好吃 干蘑菇家常做法大全
在做干蘑菇的時候可以在裡面適量的加入一些別的食材進去搭配,這樣吃起來的口感也會有所區別,這個具體怎麼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干蘑菇在做之前需要將它泡發,其溫度需要把握好。
㈡ 想自己種菌吃、家裡現在樹很少了、做菌包怎樣做需要什麼原料和處理、配方是怎樣的、求謝
首先需要一些木頭削,然後要一個比較硬的熟料帶讓後還需要菌種。
1.先把熟料帶消毒消毒干凈,然後放入木頭削(木頭削要先搞濕)。
2.然後吧一些菌種放如熟料帶的木頭削中。
3.然後稍微在上面用噴壺噴一點水,一點就可以了因為木頭削里已經有水瞭然後用一張報紙搞濕然後套在上面。
4.然後放在一個正常光線的地方然後等待他的生長,記住早晚噴一次水。
5.到達一定的大小後就可以摘下來吃了。然後把沒有被拔出來的根搞干凈然後照上面的方法在種一次還是可以出來的,4-8次這樣子。
6.還有一個跟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在淘寶上買一個菌包來種,種植方法和上面一樣的。
菌包培養,是現代食用菌培養的通用方法。
類似於一、二年生花卉草本花卉、糧食作物和蔬菜的生產是基於種子。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
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鬆口蘑(松茸)、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食用菌的生產是來自於菌包。
菌包是用袋裝的培養基植料(如棉籽殼)接入菌種再經過大棚培養和溫控培養做成的。
生產食用菌時,只要保持特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菌包內的水分,就可以長出食用菌。
㈢ 新鮮野生菌的做法大全
爆炒是野生菌最傳統的做法,配加青椒絲,蒜米和佐料,炒熟即成。異香撲鼻,沁人心脾。適宜爆炒的有牛肝菌、乾巴菌、雞樅、虎掌菌等。
扣蒸
將菌反扣在盤子里,雞肉泥、魚肉泥等塗抹在菌中,上籠蒸熟,味道醇厚。咬上一口,醇香綿長,嚼味無窮。適宜扣蒸的有青頭菌、猴頭菌等。
生煎
《舌尖上的中國》讓松茸火了一把,用平底鍋和黃油來煎,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生態的吃法。閉上眼細細品味,松茸的獨特香氣便在口中崩裂開來。適宜生煎的有雞樅、松茸、乾巴菌等。
煮湯
主要以喝鮮湯為主,煮前可以進行煸炒,湯水不能放太多,調味要清淡,以突出鮮醇的口感。適宜煮湯的有青頭菌、猴頭菌、北風菌、刷把菌、雞樅、雞油菌等。
燉雞
黑松露有著大理石般迷人的花紋、濃郁的香味!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燉雞,有人說那是來自天堂的味道。適宜燉雞的有羊肚菌、黑松露等。
碳烤
一邊聞著菌飄散出來的淡淡香味,一邊想著菌輕輕拱出地面的場景,讓人不禁沉醉。適宜碳烤的有雞樅、松茸、青頭菌、猴頭菌、牛肝菌等。
生炸
晾乾水氣,下油鍋炸至金黃,其味之香,口感之酥,不足為外人道也。適宜生炸的有雞樅、虎掌菌、牛肝菌、乾巴菌等。
涮火鍋
但凡食材,貌似沒有不能涮火鍋的。各種菌相互混合著懶懶散散的飄在湯上,無論視覺、味覺還是嗅覺,都是一大享受,每一口菌都鮮香醇厚,每一口湯都回味無窮。
野生菌餃子
南方與北方的融合,面與菌的交鋒,讓餃子也有了山的野性。
野生菌拌飯
青頭菌燴飯、牛肝菌/乾巴菌炒飯、松茸燜飯,滿嘴菌香、慢慢嚼出山野的香味!青頭菌/雞油撈飯,香濃、鮮美開胃!
㈣ 野生菌子做法
野生菌十大做法
01干炒法
干炒是急火快炒,油量適中,不放水或加湯,煸炒至熟。特別適應牛肝菌、乾巴菌、雞樅、虎掌菌等菌的烹制。干炒以取香為主,主要調料以干辣椒、青辣椒、大蒜為主。當然也可以放一點火腿、臘肉、香腸、蝦仁之類的配料共同來炒,但不宜多放。
02滾湯法
滾湯法又叫煮湯,以喝鮮湯為主。煮湯可以先放少量的油煸炒後再放入水或湯煮熟,也可以將水或湯燒開後放入食用菌。注意湯水不能放得太多,調味料要清淡一些,以突出鮮醇的口味。適宜煮湯的有青頭菌、猴頭菌、北風菌、刷把菌、雞樅、雞油菌等。
03扣蒸法
扣蒸法就是將原料整齊碼放在碗中,上蒸籠蒸熟後反扣在盤子中。碼放原料時可以塗抹一些雞肉泥、魚肉泥、蝦肉泥或者蛋清等含膠元蛋白質之類的物質。以期葷素搭配合理,營養均衡,味道也更加醇厚。適宜扣蒸的有青頭菌、猴頭菌等。
04生炸法
生炸法其特點是油多火旺,用這種烹調方法加工的原料加熱前一般須用調味品浸漬,晾乾水氣,然後再下油鍋炸至色澤金黃或者水分收干。生炸菌的特點是香、酥、醇厚。適宜生炸的有雞樅、虎掌菌、牛肝菌、乾巴菌等。
05生煎法
生煎法是把原料切成厚片,放在鍋中用中至小火慢慢地煎至成熟。生煎時鍋中油不能多,要兩面煎黃。應具有外香脆內鮮嫩的特點。適宜生炸的有雞樅、松茸、乾巴菌等。
06燒烤法
燒烤法就是將菌直接放在火上烤至成熟。烤時要注意火力的大小不能燒焦,也不能塗抹油脂。要保持原汁原味的鮮香。吃時可以蘸椒鹽、番茄沙司、辣醬油等。適宜燒烤的有雞樅、松茸、青頭菌、猴頭菌、牛肝菌等。
07掛糊炸
掛糊炸是炸的一種形式,它是將原料包裹上澱粉或者蛋糊、糯米皮再放到油鍋之中炸至成熟。它要求外焦里嫩,色澤金黃。適宜掛糊炸的有雞樅、松茸、青頭菌、猴頭菌、牛肝菌等。
08涼拌法
涼拌法是把生的原料或晾涼的熟原料,切成小型的丁、絲、片、條等形狀,加入各種調味品然後調拌均勻的方法,拌可根據原料的生熟分為生拌、熟拌和混合拌等方法。拌的特點是:現拌現吃,調味品多樣,花色品種多。把野生食用菌過水或過油後再加上調味料就是一道鮮美的佳餚。適宜涼拌法的有雞樅、松茸、青頭菌、猴頭菌、牛肝菌、羊肚菌、竹蓀、靈芝菌、虎掌菌、北風菌、雞油菌、側耳、香菇、金耳、銀耳、木耳、谷熟菌、刷把菌、奶漿菌、蕎面菌、白參、金針菇等。
09微波法
微波法是通過微波爐的微波加熱成熟的一種方法。它有方便快捷的工效。所有的野生食用菌都可以洗凈後改刀加入調料用微波打至成熟。時間3~5分鍾即可。
10火鍋涮法
火鍋涮法是為喜愛火鍋的朋友專門設計的,它可以把所有的野生食用菌都放在一鍋中涮食。要求做到湯清、味醇、菌新鮮。當然還可以加入一些海味河鮮、雞、鴨、肉、蔬菜之類的。目前火鍋野生食用菌十分流行
㈤ 蘑菇的家常做法
蚝油杏鮑菇
這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快手小炒,口感好、製作簡單、沒有什麼難度。
第五步:將蒜片放入鍋中煸炒出香味。
第六步:調味。放入2勺蚝油、2勺生抽、1勺糖、小半勺鹽翻炒勻均。(蚝油與生抽都有鹽味,所以再放鹽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第七步:將青椒放入鍋中翻炒勻均。
第八步:出鍋前淋少許香油即可。
㈥ 食用菌基料配方
步驟
1
備料:按培養料重量的0.1%(即千分之一,如報廢料重新利用,可按0.2%添加)備好食用菌培養料發酵助劑;將粉碎或切斷的主料預先浸泡或沖淋預濕,將水分調至60—70%,PH值8左右。水分太低,不利於功能微生物快速繁殖,發酵速度慢;水分太高,不但升溫慢,還可能因通氣不暢造成局部厭氧環境,使"腐敗菌"繁殖而產生臭味。水分合適與否的判斷辦法:用手緊抓一把物料,見水印但不滴水即可。
2
混料:用新鮮米糠(註:"米糠"不是"統糠",米糠的營養性與透氣性均好,陳舊米糠或統糠營養較差,均不利;無米糠的可用麥麩皮或玉米粉替代)將發酵助劑稀釋(每1公斤金寶貝發酵助劑加5公斤米糠),再將稀釋好的發酵助劑,與提前預濕的麩皮、餅肥、糞肥等其他輔料混合均勻,然後再均勻混入主料中。
3
制堆:將培養料原料攪拌均勻,按常規堆制,堆內用直徑10厘米左右的尖頭棒均勻打孔通氣,並加蓋麻袋、草簾等透氣性覆蓋物,以便保溫、保濕
4
翻倒:當物料溫度升至65℃左右,可進行第一次翻倒,3—4天再次翻倒,雙孢菇料堆翻倒間隔略長。
5
控溫:發酵初期溫度可能迅速升至70-75℃以上屬於正常,但應立即翻倒,不能長期保持75℃以上的高溫,否則會造成培養料養分較大損耗,影響產量。後期根據不同食用菌種類對溫度的不同要求,分別採取撤去覆蓋物、增加打孔密度、補水、降低堆高、翻倒等措施將溫度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
6
調濕:伴隨著料堆溫度的急劇升高和熱量的不斷積聚,物料中的水分會大量蒸發散失,故翻倒的同時,還應視具體情況及時補水(補0.5%生石灰水為佳),最後一次補水與翻堆應同時完成,播種時應盡量避免"生水"的加入,以免造成播種後菌種"不吃料"。
7
完成:平菇、草菇等菌類培養料約需發酵5-6天左右;雙孢菇需10-15天左右。發酵腐熟好的培養料,水分65%左右,一般呈咖啡色,表面布滿白色菌絲,無氨味有芳香氣味,不粘手且富有彈性,稻草秸稈輕拉即斷,表明發酵完成。
㈦ 香菇的製作方法!
香菇,一種自帶香氣的菌類,更是有名的「山珍」。它香味很獨特,也很濃郁,其中,干香菇要比新鮮的香菇還要香,有「一朵鮮一鍋」美譽,比如燉湯時,放一兩朵,整鍋湯會更鮮更美味。因此,深得很多人喜歡。
其實,香菇的做法有很多種,不管是小炒、燉煮還是做配菜,它的表現都非常優秀。
香菇炒麵筋
-材 料-
鮮香菇4個
青椒1個
濕麵筋12個
油適量
鹽少許
蔬果粉少許
水澱粉少許
1.鮮香菇洗凈切塊,青椒洗凈切塊
2.不粘鍋內加少許油,放入青椒翻炒,備用
3.切塊的鮮香菇倒入加油的不粘鍋內,翻炒
4.加入少許水,蓋鍋蓋燜2分鍾
5.加入鹽少許
6.鮮香菇中倒入濕麵筋,備用的青椒,翻炒
7.加入水澱粉勾芡,最後加入少許蔬果粉翻炒
㈧ 菌菇做法大全
食材
蘑菇、姜、蒜頭、蚝油、青紅椒、雞精
-步驟-
1.蘑菇們洗干凈切小,青椒和紅椒切碎。
2.鍋里放油燒熱,放蒜、薑片爆香,下蘑菇。
3.加一點兒蚝油。然後炒一炒蘑菇會出來湯汁,轉小火稍稍燜1分鍾。
4.青紅椒入鍋翻炒。
5.試試鹹味,不夠加鹽。
6.加一點雞精。
五花肉乾煸茶樹菇
材料:蘑菇4朵、草菇半袋、滑子菇半袋、春筍半袋、荷蘭豆適量、西蘭花1棵、彩椒1個
做法:
1.將紅、黃椒、荷蘭豆、洗凈切丁
2.將所有的蘑菇過下清水,細筍切小段
3.西蘭花掰小朵,洗凈,焯水
4.油熱鍋放其餘的蘑菇和蔬菜翻炒
5.加調料入味,勾入水澱粉
㈨ 食用菌制菌種技術是什麼
食用菌制菌種技術是:
一、母種製作
1、母種特徵。
優質母種一般要求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生長整齊、氣生菌絲少,有菇香味。
2、母種培養基配方。
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磷酸二氫鉀1g,硫酸鎂0.5g,水1000ml,ph控制在5.5-6.5之間。
3、培養基制備。
挑選出尚未發芽,無病害,不發青的新鮮馬鈴薯。在洗凈去皮後,稱取200g,並將其切成小塊,裝入燒杯之中。倒入1000ml清水,加熱煮沸並保持20-30分鍾左右,直至馬鈴薯酥而不爛(加熱過程中略微加以攪拌)。
使用三層紗布進行過濾,然後取出過濾液,並加水補至1000ml。在馬鈴薯汁液中加入瓊脂,並繼續加熱至瓊脂完全融化,最後加入葡萄糖、硫酸鎂、磷酸二氫鉀,並加水補至1000ml。
使用試紙檢測ph。將其裝入試管中,添加高度以試管高度的八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為宜,然後加棉塞,並進行包紮。
接著將其放入高壓鍋內進行滅菌處理,等到指針指向0.04MPA時,排放冷空氣,然後接著升壓至0.105MPA,並保持半個小時左右。自然降溫至60℃後出鍋,擺放成斜面。
4、接種
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接種。接種結束後,將其放入培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養7-10天後,即可用於原種接種。
二、原種製作
1、原種配方
配方一:小麥(玉米)95%,石膏粉2%,過磷酸鈣2%,尿素0.5%,白糖0.5%,ph保持在5.5-6.5之間。
配方二:籽殼87%,麩皮10%,蔗糖、白糖0.5%,石膏粉1%,過磷酸鈣1%,尿素0.5%,並加水120-130%。
2、培養基制備(配方一)
將小麥(玉米)篩檢干凈,並稱重,然後放置於清水中浸泡2小時左右。浸泡結束後,將其放入開水之中,一邊煮一邊攪動,並及時檢查煮的程度,尤其是煮至15分鍾後,需要更加頻繁的進行檢查。
當小麥粒(玉米)沒有白心,熟而不爛時,將其撈出,並放置在尼龍布上進行晾曬。等到小麥粒(玉米)表面無多餘水分時,加入過磷酸鈣和石膏粉,並攪拌均勻。
將其裝入瓶中,並使用高溫塑料和橡皮圈將瓶口封好,然後進行滅菌處理。滅菌時,壓力保持在0.105MPA左右,並維持2-3小時。滅菌過程中,注意冷空氣的排放時間。
3、培養基制備(配方二)
將白糖、石膏粉、尿素、過磷酸鈣溶化製成母液,然後加水進行稀釋。用稀釋液將棉籽殼拌濕,堆放2-3小時左右。
加入麩皮,不斷攪拌,等到用手捏緊培養料,指縫中有水外滲而不滴落時為宜。裝瓶,然後按照配方一的制備方法進行接下來的操作。
4、接種
等到培養基出鍋冷卻至室溫後進行接種。
接種後,將其放入培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培養20-25天後,即可長滿瓶子(培養至10-12天時,需要搖晃瓶體)。
三、栽培種製作
1、培養基配方及製作
培養基配方及製作方法與原種相同。
2、接種
使用75%酒精擦洗手部,並對原種瓶外進行消毒。倒出少量原種於滅菌瓶中(該步驟於酒精燈火焰上方進行),每瓶原種大約可以接種20-25瓶。
將其轉移至溫度為23-25℃,空氣相對濕度為65%的環境下進行培養,20-25天後即可長滿。
培養結束後,立即進行播種。如果暫時不用,在低溫環境下保存(10-14℃環境下,保存時間不超過10天,2-4℃環境下,保存時間不超過20天)。
經過低溫保存的菌種,在使用前需要放置在常溫環境下恢復1-2天左右。
製作食用菌菌種的意義:
菌種性狀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產量的高低和品質的好壞。優良的菌種應具備遺傳性狀穩定、生命力旺盛、高產、優質、純度高、抗逆性強等特性。
因此,選用優良菌株,掌握好制種技術,嚴格菌種質量,做好菌種的保藏工作,是食用菌生產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