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二指腸潰瘍最好的治療辦法是什麼
在臨床上陸續有數千種研究報告發表,指出十二指腸潰瘍罹患者的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為90~95%,胃潰瘍罹患者則達70~80%,胃炎罹患者則佔90%,胃癌罹患者亦高達60~70%。
服用衛免幽可以徹底清除幽門螺桿菌,無副作用,可以增加腸道抵抗力,我空間里還有詳細資料。
② 我患有十二指腸炎,怎樣才能有效的治癒
治療 中醫治療 治法與方葯: 1.辨證分型治療 本病治療以健脾和胃為基本原則,但還須審證求因,辨證論治。邪盛者應以法邪為急;虛證應以補虛為先;若虛實夾雜,當扶正法邪,並根據正邪盛衰,或以扶正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為主,兼以扶正。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 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殼、陳皮調理脾胃氣機,川芎調和氣血,芍葯、甘草緩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烏賊骨、浙貝、瓦楞子以斂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黃芪、竹茹以清泄肝熱,和胃止痛。如疼痛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強理氣止痛之功;如噯氣較頻者加代儲石、旋覆花以順氣降逆。 (2)肝胃郁熱:治法:泄肝和胃。 方葯:化肝煎加減。方中青皮、陳皮疏肝理氣,芍葯養陰斂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熱;黃連苦以清火,稍佐吳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則火隨之得泄,諸葯相伍,可泄肝和胃。如肝鬱較甚者,可加柴胡、鬱金、香附以舒肝解郁,使火隨郁泄;如絡傷吐血,加白茅根、側柏炭、生藕節、白及等以涼血止血;郁熱傷陰,證見口乾、舌紅,加生地、玄參、麥冬,養陰清熱;如大便干結,加大黃或蘆苔以通便瀉熱。 (3)濕熱中阻: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方葯:芩連溫膽湯加減。方中黃茶、黃連清熱燥濕,半夏燥濕和胃,積實、竹茹、陳皮理氣降逆。如舌苔厚膩,濕熱較甚者,可加藿香,佩蘭、厚朴增強化濕理氣和中之功;胸脘脹悶者,加全瓜簍30g,以寬胸理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以通便導滯。 (4)脾胃虛寒:治法:溫中健脾。 方葯:黃芪健中湯加減。方中黃芪、甘草益氣補中;飴糖益脾氣而養脾陰,溫補中焦;桂枝溫通陽氣,白芍補益陰血,配甘草緩急止痛;生薑溫胃散寒,大棗補益脾氣,諸葯相伍,於辛甘化陽之中,又具酸甘化陰之用,共湊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之功。如泛酸者,可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力瓦楞子和胃止酸;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飲;如寒盛而痛甚,。區吐肢冷,可加用理中丸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痛止之後可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 (5)胃陰不足:治法:養陰益胃。 方葯:益胃湯加減。方中沙參、麥冬、石斛、玉竹滋養胃陰;白芍、甘草酸甘化陰,斂陰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和胃,又可防止養陰葯的膩隔之弊,諸葯合用,共湊養陰益胃之功。如兼 有氣虛,症見食納減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參,甚則西洋參;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見嘔血、便血者,為陰虛夾瘀,可加失笑散活血化瘀;如胃脘痞悶,納呆作嘔,大便不爽,為陰虛夾濕,加砂仁、厚朴、苡米,以燥濕和胃健脾。 (6)瘀血阻絡:治法:化瘀通絡和胃。 方葯:手拈散合失笑散加減。方中五靈脂、蒲黃、沒葯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氣止痛。諸葯相伍,有化瘀通絡之功。如痛甚如針刺刀割,可加入丹參、檀香、九香蟲等活血止痛。 (7)寒熱錯雜:治法:和胃降逆、開結散痞。 方葯:半夏瀉心湯加減,方中黃芪、黃連之苦寒降泄除其熱;乾薑、半夏之辛溫開結散其寒,辛開苦降以調其氣機;人參、炙甘草、大棗甘溫益氣補其虛。諸葯相伍,寒熱並用,辛苦並投,辛開苦降,補氣和中,自然邪去正復,氣得升降,諸症悉平。 中葯: (1)虛寒胃痛沖劑, 6g,2次/天,用於脾胃虛寒型十二指腸炎;氣滯胃痛沖劑, 6g,2次/天,用於肝胃不和型十二指腸炎;瘀血胃痛沖劑, 6g,2次/日,用於瘀阻胃絡型十二指腸炎。 (2)馬齒莧、辣蓼各30g,水煎服。應用於十二指腸炎屬濕熱證者。 (3)烏芨散(烏賊骨粉2g、白芨粉2g,每次0.5~1.0g,每日3~4次。應用於十二指腸炎伴黑便或嘔血者。 (4)白鬍椒、肉桂各6g,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用於脾胃虛寒型十二指腸炎。忌食生冷。 (5)桃仁、五靈脂(火煨制)各等分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用於胃絡瘀血型十二指腸炎。 (6)百合、丹參各30g,烏葯、良姜、香附各9g,檀香6g,砂仁3g,水煎服,適用於長期難愈胃痛,虛實寒熱夾雜者。 針灸: 1、體針:取足三里、內關、中脘。肝氣犯胃加期門、陽陵泉;脾胃虛寒加脾俞、胃俞、章門;泛酸加太沖。耳針取十二指腸、小腸、脾、胃、交感、神門等穴。可針刺,也可貼敷。 2、拔火罐:脾胃虛寒型的十二指腸炎可於神闕、中脘、關元穴處拔火罐。
③ 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吃什麼葯
您好,十二指腸潰瘍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空腹疼痛。葯物上個人推薦使用阿莫西林,甲硝挫片,硫糖鋁加奧美拉唑聯合治療,飲食注意不吃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食物,三餐定時,加強高蛋白質的攝入,多吃點含足夠熱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④ 十二指腸炎的症狀及治療
十二指腸炎
中醫病名
胃痛,胃脘痛。
定義及釋義
十二指腸炎是指十二指腸的炎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也稱非特異性十二指腸炎。本病臨床症狀缺乏特徵性,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嘔血和黑便,有時和十二指腸潰瘍不易區別,單純臨床症狀無法確診,本病常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並存。
病 因
中醫病因
1.飲食不節,寒溫失調多因暴飲暴食,飢飽失常,過食生冷,嗜食辛辣;或長期飲酒,或久病不愈等,而脾胃內傷,寒熱互結於中,致使寒熱錯雜,脾胃升降失調所致。
2.肝鬱氣滯,橫逆犯胃多因憂思惱怒,情志不舒,使肝氣郁滯,疏泄失職,橫逆犯胃而成;或飲食不節傷胃,使胃失和降,影響肝之疏泄而致。
3.肝鬱化熱,郁熱乘胃多因稟賦性格抑鬱,情志不暢,使肝氣郁結,日久化熱,郁熱乘腎或素體胃熱內盛,復因肝鬱化熱,橫逆犯胃,肝胃郁熱,胃失和降而致。
4.瘀血內停,阻滯脈絡情志不舒,氣郁日久,氣滯而血行不暢;或氣虛而運血無力,以致血脈瘀滯;或血寒而使血脈凝澀;或久病人絡;或外傷而致瘀血內結。
5.中焦虛寒,胃失溫煦素體脾胃虛弱,或勞倦內傷,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飢飽失常,過食生冷;或用葯不當,皆可損傷脾胃,致中焦虛寒,納運不健,胃失溫煦而發病。
6.陰液不足,胃失濡潤多因溫熱病後,傷及胃陰,或吐瀉傷津耗液;或因平素喜食煎炒香燥之品;或用溫燥之品太過,日久暗耗胃陰,胃陰不足,脈絡失養所致。
西醫病因
原發性十二指腸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刺激性食物、葯物如阿司匹林等、飲酒、放射線照射等均可引起此病。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病人多合並有十二指腸炎,提示本病可能與某些慢性胃炎病因相同。
繼發性十二指腸炎或特異性十二指腸炎,是一組由各種特異性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腸炎,包括感染(寄生蟲、結核、真菌、黴菌等)、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腸炎、門脈高壓、心力衰竭等,其它如肝炎、胰腺及膽道疾病,由於局部壓迫或蔓延,引起的十二指腸供血障礙等。由此可見,本病是一種多病因的疾病,病因不同,發病機理也不大一樣。
流行病學
男女比例約為4:1,患者年齡以青壯年居多(佔80%以上)。
在接受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的病例中,本病的發病率約佔2.1%~30.3%,發病多在球部,發病率據國內纖維內窺鏡檢查結果,占上腹部有症狀受檢病人的10%~16%,其中30%~60%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病機探微
本病多由飲食失節,損傷脾胃;情志不暢,肝鬱氣滯或脾胃虛弱等,導致中焦氣機失暢、胃失和降,從而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或氣滯日久,血行不暢,血脈凝澀,瘀血內阻,而導致胃脘疼痛,惡心嘔吐,甚則絡傷嘔血。
病理生理學
粘膜活檢可見充血、水腫、糜爛、出血、炎性滲出。胃腸化生是慢性十二指腸炎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本病中杯狀細胞數增加,腸管上皮細胞活動性增加。絨毛明顯減少或萎縮;絨毛頂部上皮細胞的長度明顯減低,核呈過度染色,胞漿減少。粘膜固有層中嚴重炎症細胞浸潤,包括淋巴、漿細胞和肥大細胞,而中性粒細胞浸潤常提示炎症活動。
組織學可將本病分為三型:①淺表型——炎症細胞浸潤局限於絨毛層,絨毛變形或擴大,上皮細胞變化較少;②萎縮型一一炎症細胞擴展到全粘膜層,並有嚴重上皮改變;③間質型——炎症細胞局限在腺體之間。
診 斷
中醫診斷
辨 證:
(1)肝胃不和:證候:胃脘脹痛,痛連胸脅,走竄不定,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噯氣頻頻,嘔吐反酸,善太息,或大便不暢,苔薄白,脈弦。
證候分析:憂思惱怒,情志不舒,致使肝氣郁滯,兩脅為肝經分野,故見胸脅脹痛,走竄不定,肝氣橫逆犯胃而致胃脘脹痛,且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胃失和降,上逆而見噯氣頻繁,嘔惡,甚則反酸,胃腸氣機不利,故排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為肝胃不和之徵。
(2)肝胃郁熱:證候:胃皖的痛,痛時急迫,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乾苦,或嘔血,其色鮮紅。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證候分析:素體胃內熱盛,復因肝氣郁結,日久化熱,郁熱乘胃,故見胃脘的痛,且痛時急迫,郁熱內盛可見煩躁易怒,郁熱犯胃,故泛酸嘈雜,口乾苦,甚則熱傷血絡而見嘔血,血色鮮紅,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為肝胃郁熱之徵。
(3)濕熱中阻:證候:胃胰疼痛,脹滿嘈雜,泛酸,口乾而苦,口渴而不欲飲,尿黃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外感之濕與內生之濕相雜,阻於中焦脾胃,脾胃氣機不暢,故見胃脘脹滿疼痛,濕郁化熱,可見口乾而苦,濕阻中焦,津不上承,故渴而不欲飲,濕熱郁於中焦,水谷腐熟失司,導致泛酸、嘈雜。尿黃便秘,舌苔黃膩,脈弦滑數為濕郁化熱,濕熱中阻之徵。
(4)脾胃虛寒:證候: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溫,食慾不振,大便溏薄,面色蒼白,或見嘔吐、便血,血色紫暗。舌質淡胖嫩或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
證候分析:素體脾胃虛弱,或飲食、勞倦、葯物等損傷脾胃,中焦虛寒,納運不健,故見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納食不香,氣血生化不足故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中焦虛寒較盛,可見泛吐清水,舌質淡胖嫩或邊有齒痕,苔白,脈虛弱或沉細無力乃脾胃虛寒之徵。
(5)胃陰不足:證候:胃部隱隱灼痛,煩渴思飲,咽干,食慾不振,大便干澀。舌質紅,苔剝脫或干而少津,脈細或弦細而數。
證候分析:平素喜食煎炒炙熔,溫熱病後傷及胃陰,或嘔瀉傷津耗液,胃陰不足,脈絡失養,故胃部隱隱的痛,陰傷則煩渴思飲,咽干,中焦陰分不足,納運失司則食慾不振,陰液不足,無以儒潤腸道導致大便干澀。舌質紅,苔剝脫或干而少津,脈細或弦細而數為胃陰不足之典型舌脈。
(6)瘀血阻絡:證候:胃脘刺痛或如刀割樣,痛有定處而拒按,食後痛甚,甚或吐血、便血。舌質紫暗或邊有瘀斑,脈沉澀。
證候分析:氣郁
日久、血行不暢,氣虛而運血無力,或久病人絡等,均可導致胃絡瘀血,可見胃脘刺痛如刀割樣,痛有定處而拒按,食後增加胃之負擔故痛甚,瘀阻中焦,胃絡受損,可見吐血,腸絡受損,可見便血;舌質暗或邊尖有瘀斑,脈沉澀均為瘀血阻絡之徵。
(7)寒熱錯雜:證候:脘腹痞滿疼痛,灼熱,惡心嘔吐,腸鳴泄瀉,干噫食臭,不思飲食,口乾而苦,噯氣吞酸。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數。
證候分析:飲食不節,寒溫失調,或久病不愈,脾胃內傷,寒熱互結於中焦,致使寒熱錯雜,脾胃氣機升降失調,可見脘腹痞滿疼痛,氣機上逆,則惡心嘔吐,運化失司則干噫食食,不思飲食,甚貝噯氣吞酸。中焦熱甚則胃脘灼熱,口乾而苦,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數乃寒熱錯雜之徵。
西醫診斷
診斷標准:
主要依靠內鏡檢查確診。
1.臨床表現有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脹滿不適,噯氣、泛酸及隱痛;有時可出現類消化性潰瘍的症狀,如節律性上腹疼痛,進食後可暫時緩解等;糜爛出血性十二指腸炎可出現黑便或嘔血。
2、胃酸分泌量可正常或增高;十二指腸引流液中脫落上皮細胞較多,有白細胞;X線檢查有球部激惹,降部一過性痙攣,皺壁粗大,可呈假息肉樣;內鏡檢查、行活檢可確診。
診 斷:本病的診斷依據如下:
1.症狀酷似潰瘍病,雖不致發生梗阻、穿孔,但可引起出血。
2.X線鋇餐檢查無龕影,無明顯變形,粘膜皺壁粗亂,但也可正常。
3.纖維內窺鏡見到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血管暴露,皺劈粗糙不平,結節增殖等,但無潰瘍。
4.粘毛活檢顯示絨毛上皮變性、扁平、萎縮,固有膜內大量炎性細胞浸潤,淋巴樣增殖及胃上皮化生等。
症 狀: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狀,如腹脹、噯氣、反酸等。有時酷似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呈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葯可以緩解,並反復有黑便或嘔吐咖啡樣液,但多自動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症狀。
體 征:
上腹部輕度壓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貧血和消瘦等。
體 檢:上腹部輕度壓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貧血和消瘦等。
影象診斷:1、X線鋇餐檢查:本病無明確的X線特徵,一般呈現十二指腸球部激惹、痙攣,排空加速,粘膜皺壁增粗而不規則,但無龕影及固定畸形,故X線對本病的診斷陽性率不高。
2、內窺鏡檢查:十二指腸炎症多發於球部,內鏡下可見病變部位的粘膜粗糙、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或粘膜有顆粒感及結節狀增生,或粘膜皺壁肥厚粗大,或粘膜下有血管顯露。可因病變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現。
實驗室診斷:(一)胃液分析:胃酸或胃液量分泌正常或較高,部分病例的胃酸水平與十二指腸潰瘍相似。
(二)十二指腸液分析:十二指腸液可呈混濁,有粘液,鏡檢可見有較多的上皮細胞,胃酸低者可見較多的細菌。
鑒別診斷
1.與十二指腸潰瘍相鑒別:十二指腸炎與十二指腸潰瘍有時在症狀上有相似之處,二者均可與飲食有關的上腹痛、不適感、可為鹼性葯物所緩解。單憑臨床症狀較難鑒別,主要依靠內鏡檢查明確診斷。
2.與慢性胃炎相鑒別:慢性胃炎的症狀,如上腹部不適或疼痛、消化不良、飽脹、噯氣等與十二指腸炎相似,且兩者常同時存在。內鏡檢查是鑒別二者的主要方法。
3.與胃神經官能症相鑒別:胃神經官能症與十二指腸炎均可見上腹部疼痛、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症。胃神經官能症患者以中年女性為多見,多有精神創傷史,主要表現為間歇性上腹痛、胃脘灼熱或不適感、泛酸、噯氣、呢逆等,問或有嘔吐。服用抗酸葯能使症狀減輕,但不能完全緩解。查體上腹部壓痛較廣泛,且不固定。患者一般情況良好,但常伴有頭痛、頭昏、乏力、失眠、抑鬱或焦慮等神經精神症狀。各種器械與生化檢查均無異常。
4.與十二指腸慈室相鑒別:單純性十二指腸慈室多經其他原因作胃腸鋇餐X線造影檢查而偶爾發現,患者常無症狀。但當想室發炎或有潰瘍形成時,則可出現中上腹痛。疼痛常出現於食後,查體中上腹部有固定壓痛,有時易與十二指腸炎相混淆。可經X線鋇餐檢查及內窺鏡檢查加以鑒別。
5.與慢性膽道疾病相鑒別:膽道運動功能障礙可引起發作性痙攣性右上腹疼痛,患者以中年女性較多,疼痛多發生於飽餐之後(尤以脂肪餐),應用鹼性葯物不能緩解。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狀及上腹痛,有時易誤診為十二指腸炎。「B」型超聲波及X線膽道造影檢查可明確診斷。
預 後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如能及早治療,防止潰瘍發生,避免出血並發症,多有治癒的可能。
治 療
中醫治療
治法與方葯:
1.辨證分型治療
本病治療以健脾和胃為基本原則,但還須審證求因,辨證論治。邪盛者應以法邪為急;虛證應以補虛為先;若虛實夾雜,當扶正法邪,並根據正邪盛衰,或以扶正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為主,兼以扶正。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
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殼、陳皮調理脾胃氣機,川芎調和氣血,芍葯、甘草緩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烏賊骨、浙貝、瓦楞子以斂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黃芪、竹茹以清泄肝熱,和胃止痛。如疼痛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強理氣止痛之功;如噯氣較頻者加代儲石、旋覆花以順氣降逆。
(2)肝胃郁熱:治法:泄肝和胃。
方葯:化肝煎加減。方中青皮、陳皮疏肝理氣,芍葯養陰斂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熱;黃連苦以清火,稍佐吳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則火隨之得泄,諸葯相伍,可泄肝和胃。如肝鬱較甚者,可加柴胡、鬱金、香附以舒肝解郁,使火隨郁泄;如絡傷吐血,加白茅根、側柏炭、生藕節、白及等以涼血止血;郁熱傷陰,證見口乾、舌紅,加生地、玄參、麥冬,養陰清熱;如大便干結,加大黃或蘆苔以通便瀉熱。
(3)濕熱中阻: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
方葯:芩連溫膽湯加減。方中黃茶、黃連清熱燥濕,半夏燥濕和胃,積實、竹茹、陳皮理氣降逆。如舌苔厚膩,濕熱較甚者,可加藿香,佩蘭、厚朴增強化濕理氣和中之功;胸脘脹悶者,加全瓜簍30g,以寬胸理氣;大便秘結者加大黃以通便導滯。
(4)脾胃虛寒:治法:溫中健脾。
方葯:黃芪健中湯加減。方中黃芪、甘草益氣補中;飴糖益脾氣而養脾陰,溫補中焦;桂枝溫通陽氣,白芍補益陰血,配甘草緩急止痛;生薑溫胃散寒,大棗補益脾氣,諸葯相伍,於辛甘化陽之中,又具酸甘化陰之用,共湊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之功。如泛酸者,可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力瓦楞子和胃止酸;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乾薑、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飲;如寒盛而痛甚,。區吐肢冷,可加用理中丸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痛止之後可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
(5)胃陰不足:治法:養陰益胃。
方葯:益胃湯加減。方中沙參、麥冬、石斛、玉竹滋養胃陰;白芍、甘草酸甘化陰,斂陰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和胃,又可防止養陰葯的膩隔之弊,諸葯合用,共湊養陰益胃之功。如兼
有氣虛,症見食納減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參,甚則西洋參;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見嘔血、便血者,為陰虛夾瘀,可加失笑散活血化瘀;如胃脘痞悶,納呆作嘔,大便不爽,為陰虛夾濕,加砂仁、厚朴、苡米,以燥濕和胃健脾。
(6)瘀血阻絡:治法:化瘀通絡和胃。
方葯:手拈散合失笑散加減。方中五靈脂、蒲黃、沒葯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氣止痛。諸葯相伍,有化瘀通絡之功。如痛甚如針刺刀割,可加入丹參、檀香、九香蟲等活血止痛。
(7)寒熱錯雜:治法:和胃降逆、開結散痞。
方葯:半夏瀉心湯加減,方中黃芪、黃連之苦寒降泄除其熱;乾薑、半夏之辛溫開結散其寒,辛開苦降以調其氣機;人參、炙甘草、大棗甘溫益氣補其虛。諸葯相伍,寒熱並用,辛苦並投,辛開苦降,補氣和中,自然邪去正復,氣得升降,諸症悉平。
中葯:
(1)虛寒胃痛沖劑, 6g,2次/天,用於脾胃虛寒型十二指腸炎;氣滯胃痛沖劑, 6g,2次/天,用於肝胃不和型十二指腸炎;瘀血胃痛沖劑, 6g,2次/日,用於瘀阻胃絡型十二指腸炎。
(2)馬齒莧、辣蓼各30g,水煎服。應用於十二指腸炎屬濕熱證者。
(3)烏芨散(烏賊骨粉2g、白芨粉2g,每次0.5~1.0g,每日3~4次。應用於十二指腸炎伴黑便或嘔血者。
(4)白鬍椒、肉桂各6g,共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用於脾胃虛寒型十二指腸炎。忌食生冷。
(5)桃仁、五靈脂(火煨制)各等分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用於胃絡瘀血型十二指腸炎。
(6)百合、丹參各30g,烏葯、良姜、香附各9g,檀香6g,砂仁3g,水煎服,適用於長期難愈胃痛,虛實寒熱夾雜者。
針灸:
1、體針:取足三里、內關、中脘。肝氣犯胃加期門、陽陵泉;脾胃虛寒加脾俞、胃俞、章門;泛酸加太沖。耳針取十二指腸、小腸、脾、胃、交感、神門等穴。可針刺,也可貼敷。
2、拔火罐:脾胃虛寒型的十二指腸炎可於神闕、中脘、關元穴處拔火罐。
西醫治療
1.積極消除病因應忌煙酒,避免服用刺激性葯物
http://www.xyxy.net/jbzt/neike/xhke/cyan/jbcs/200503211115122473.htm
⑤ 治療十二指腸,誰曉得
十二指腸炎治療方法與一般胃病相似。一般採用綜合性治療措施。包括避免過度緊張與勞累、戒煙酒、避免食用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慎用NSAIDs類葯物等一般治療,也包括常規葯物治療。根據葯物作用不同,可將其大致分為3類常用葯物。第1類葯物為降低胃酸葯物,包括鹼性制酸葯,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鋁等,目前常作為止痛的輔助用葯,可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緩解疼痛;H2受體阻滯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選擇性競爭結合H2受體,使胃酸分泌明顯減少;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可明顯減少任何通路引起的胃酸分泌,迅速控制症狀。第2類葯物為黏膜保護葯,包括鉍劑,如膠體酒石酸鉍膠囊等,在酸性環境下與潰瘍面的黏蛋白形成螯合劑,覆蓋在黏膜上發揮治療作用,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黏液,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進前列腺素的分泌,對黏膜起保護作用;硫酸鋁,在酸性環境下凝聚成糊狀粘稠物,附著於黏膜表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侵襲黏膜表面,有利於黏膜上皮細胞的再生和阻止氫離子向黏膜內逆彌散,促進內源性前列環素合成;米索前列醇,主要用於NSAIDs相關性潰瘍的預防,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十二指腸黏膜黏液/碳酸氫鹽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量,加速黏膜修復;以及其他保護胃腸黏膜的葯物。第3類葯物為促進胃腸動力葯物,十二指腸炎常常伴有消化不良症狀,當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時,提示胃瀦留、排空延遲、膽汁反流或胃食管反流,可予促進胃腸動力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比利、依託比利等。且合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十二指腸炎應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⑥ 十二指腸潰瘍怎樣治療
有內科療法和外科療法兩種,一般進行內科療法。
不伴有合並症的十二指腸潰瘍,由於即使放任不管也大都自然痊癒,故只要門診治療也就可以。不過,對潰瘍的治療,保持身心安靜是第一要旨。另外,因為要進行飲食療法和輸液療法有時甚至還要採取輸血等措施,如能住院治療當然是最理想的。
當十二指腸潰瘍有所發展而引起合並症時,以及懷疑有復發和癌變時,因為要進行手術,當然要住院治療。
內科療法是在保持身心安靜的同時,進行飲食療法和葯物療法。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不同,由於復發的比率相當高,所以即使恢復了,也要十分注意。
潰瘍的發生與精神緊張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治療時,要保持身心的安靜,解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緊張很重要。
對潰瘍病的治療,通過控制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以及加強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的抵抗力是有效的療法。從這個意義上,可使用中和胃酸的制酸劑(鹼、氧化鎂、氧化鋁)和抑制胃液分泌的胃液分泌抑制劑(副交感神經阻滯劑、抗膽鹼劑)。為了加強粘膜的防禦能力,可使用各種氨基酸制劑、粘膜保護劑等。除此之外,已經開發和使用了抗胃蛋白酶劑、抗促胃泌素劑等。在這些葯物中,很早就開始使用的制酸劑和副交感神經阻滯劑,如果長期持續使用,有時會出現副作用,所以要注意。
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非常重視飲食療法。對飲食進行嚴格的控制,但通過不降低熱量的攝取量,使營養狀態良好則可增強抵抗力以促進潰瘍的治療。不過,像酒、咖啡、煙等嗜好品和刺激性較大的香辣調料能促進胃液的分泌,應盡量避免。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需要手術的是長時間大量出血、穿孔、幽門狹窄、懷疑有癌變者、經內科治療2~3個月以後仍無好轉以及復發等時。也可切除部分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很安全,其治癒率基本上可達100%,也可以說不再復發。
手術後的2~3天期間要禁食,然後逐漸由流食開始,到10天以後,就可恢復普通的飲食。
因各種原因不能住院治療時,就要在家庭里治療。在保持安靜、葯物療法、飲食療法等方面同住院治療是一樣的,但容易出現不徹底的情況而使治療時間拖長。所以,一定不要麻痹大意,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家屬也要給予充分的注意。同時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請專科醫生觀察病情。
在休養中,要避免激烈的運動,不外出旅行,為解除精神緊張,可散散步等。不必限制洗澡。
病情恢復以後,對參加工作、結婚、妊娠都沒有任何妨礙。不過,由於潰瘍是極易復發的疾病,所以一定要努力避免精神緊張,不注意飲食,飲酒、吸煙以及過多地攝取香辣調料飲食等,對潰瘍病的復發均有影響。
⑦ 十二指腸炎要怎麼調理
第一、注意飲食,因為飲食比吃葯還重要,特別是辛辣、涼的食品對胃腸刺激是最大的,胃炎和十二指腸炎一定要忌口。有的患者一邊吃著葯一邊吃涼的、辣的食物,這樣肯定影響效果。第二、就是葯物,葯物也分具體情況,比如有時候因為幽門螺桿菌造成的十二指腸炎,要加一些消炎葯來控制幽門螺桿菌,必要的時候加一些中葯起調理的作用。
⑧ 十二指腸炎疼痛請問怎麼治
病情分析:
你好十二指腸炎容易引起上腹部疼痛不適症狀
指導意見:
可以服用麗珠得樂,奧美拉唑,克拉黴素治療觀察看看,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生冷的食物
⑨ 我是十二指腸潰瘍現在疼請問吃什麼葯能好點
你好,十二指腸潰瘍疼痛治療建議口服雷貝拉唑,麗珠得樂,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指導意見平時避免暴飲暴食,禁忌辛辣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腌臘食品、辣椒、大蒜等。飲食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蔬菜,麵食,魚肉,生花生米等。保持生活規律
⑩ 十二指腸炎應該怎樣治療能調理好嗎
十二指腸炎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十二指腸炎,治療方法也不同。繼發於某些疾病的十二指腸炎,需要先將原發病控制後才能完全治癒。原發性的十二指腸炎,可以通過飲食調理、葯物治療、改善生活習慣等方法來幫助康復。
1.飲食治療
十二指腸炎的患者腸道粘膜比較脆弱,為了促進腸粘膜的盡快修復,患者要積極調整飲食結構,進行飲食治療。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清淡、柔軟、易消化的飲食,比如米粥、菜湯、麵食等,不要攝入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嚴格戒煙戒酒,以免刺激腸粘膜,對十二指腸炎的恢復造成不良影響。
2.葯物治療
十二指腸炎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飲食調理外,還需要根據導致十二指腸炎發作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葯物治療。比如病菌感染導致的十二指腸炎,需要服用抑酸葯物、H2受體拮抗劑、粘膜保護葯物以及抗菌葯物等來進行治療。
3.規律作息和運動鍛煉
不規律的作息會嚴重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導致胃腸道出現分泌和運動異常,保持規律作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脆弱的十二指腸粘膜更快修復。同時,患者也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促進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