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兒童數學怎麼教
第一步:會數數
要求: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 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 12開始倒數。
注意要點: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 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內化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可靠方法。
第二步:知順序
例如:
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 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知大小
7與8哪個 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會念題
誤區: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 -」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 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知排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 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㈡ 怎樣教小孩子算數學加減法快
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口決:減9要加1,減8要加2,減7要加3,減6要加4,減5要加5,減4要加6,減3要加7,減2要加8,減1要加9。(註:口決中的減幾都是說減個位上的數)。
例:73-46=27,解:減6要加4,誰加4?3加4等於7寫在個位上,減數的十位是4我退5,誰退5?7退5,即27。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口訣:加9要減1,加8要減2,加7要減3,加6要減4,加5要減5,加4要減6,加3要減7,加2要減8,加1要減9。(註:口決中的加幾都是說個位上的數)
例:26+38=64解:加8要減2,誰減2?26上的6減2。38里十位上的3要進4。
(註:後一個兩位數上的十位怎麼進位,是1我進2,是2我進3,是3我進4,依次類推。那朝什麼地方進位呢,進在第二個兩位數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進4,就是這兩個兩位數里的2+4=6。)這里的26+38=64就是6-2=4寫在個位上,是3進4加2就等於6寫在十位上。
再如42+29=71。就用加9要減1這句口決,2-1=1,把1寫在個位上,是2我進3,4+3=7,把7寫在十位上即得71。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加法,就直接寫得數就行,如25+34=59,個位加個位寫在等號後的個位上5+4=9,十位加十位寫在十位上即可2+3=5,即59。不必列豎式計算。
㈢ 如何教孩子簡單的數學運算
先利用時鍾來學加法。
在開始的階段,寶寶並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須利用時鍾來教孩子學習加法,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有個數字的概念,還能學習認表。
學習加減法「從口開始」
書面算式包含很多對於寶寶來說還是很陌生的符號,如果一開始就把一大堆難以理解的抽象符號推給寶寶,將會增加他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厭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語氣來進行,讓寶寶覺得學習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簡單的開始教起
首先問寶寶,1+1等於幾?寶寶第一次聽到「加」和「等於」這兩個詞,肯定不明所以,家長就要引導寶寶,可以一邊掰著寶寶的手指一邊說「寶寶先伸出1個手指,然後又伸出1個手指,現在一共有幾個手指伸著呢?」寶寶經過簡單的點算,幾秒鍾就得出了「兩個」的結論。家長繼續引導,「兩個就是2,1個手指在加上1個手指就等於2個手指,那麼1+1等於多少?」這個時候寶寶有點明白了,經過思考慢慢就知道了1+1=2的結果。寶寶的推理學習能力特別強,只要明白了「加」和「等於」的意義後,很快就能通過數手指得出1+2、1+3、……等得數為10以內的加法運算。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
雖然寶寶還很小,但是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當然也要因人而異,如果寶寶對以上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就可以等到他再大一點才進行最後這一步的訓練。數學計算最終要轉變成抽象的計算能力才更有實際意義,因此最後一個階段,要求寶寶在計算的時候把手藏起來,直接通過抽象思考得到答案。也許寶寶還是在心裡默默數著手指頭,但如果他能做到不看手指就能得出正確答案,那10以內的加法運算就已經順利學完了。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寶寶每算出一個錯誤答案的時候,家長不要責罵,要和他說沒關系,再數一遍或者再想一下;寶寶每得出一個正確答案,就要稱贊寶寶「數得很好」、「寶寶真棒」等等。最好不要說「寶寶真聰明」這樣的語句,因為「聰明」是天生的,並不是寶寶自己努力的結果,因此誇獎寶寶時要真心實意對他的努力表示贊賞。只有這樣才能讓寶寶在學習計算的同時,鍛煉了心智,磨練了毅力。
㈣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如何開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新課標指出:計算應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在具體情景中理解,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計算教學中把計算作為專門技能學習顯然是不夠的,要達到新課標要求,「創設情境」無疑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最好辦法。因為有了情景,計算教學才有了生命活力,才能展現數學課堂魅力。
數學中的情景應該是有價值的,而有價值的數學情境應該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知識體系密切關系的,讓學生「觸景生思」,調動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數學聯想,比較容易喚起學生內部正在休眠的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和興趣情境。
怎樣讓現實情境為計算教學更好地服務?首先要明確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目的之一是加強枯燥、單調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目的之二是藉助現實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計算的意義,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算理演算法,把學生從機械、無效的繁雜運算中解放出來。其次,計算教學的本質是算理演算法:通過學習,學生明確算理―掌握演算法―形成技能技巧―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這是計算教學的目的。情境導入是手段,現實情境要為計算教學服務,兩者關系不能顛倒。教材中不難發現,大部分計算教學內容創設的情境和數量關系都是比較簡單的,表明分析數量關系不是目的,藉助情景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計算的意義才是根本。
二、重視算理和演算法教學,優化演算法
學生學習數學的任何內容都應該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維活動。計算算理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計算演算法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明確算理和演算法,學生就便於靈活、簡便地計算,計算的多樣性才有基礎和可能。葉瀾教授說:「沒有聚焦的發散是沒有價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他們的方法進行比較、歸類、評價,從而找到最優演算法,形成計算能力。
三、增強學生的數感
「新課標」首次提出「數感」一詞。概括地說,數感就是一個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的直覺感知,如四年級教學簡便計算時,對25、4、125、8這幾個數的敏感等。具有良好數感的人,對數的意義和運算有靈敏而強烈的感覺、感受和感知能力,並做出迅速准確的反應。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認真扎實地學習知識,更需要及時有效的反饋練習,通過一些必要練習反復作用於學生的感知,附著於學生的知識結構,久而久之,達到強化數感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計算錯誤從表面看是「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由於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堂上,老師首先要做好示範:板演符合規范,既言傳又身教。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第一,校對的習慣。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下來的都校對,做到不錯不漏。 第二,驗算的習慣 。擁有一種好習慣,將受益終生。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在日常教學中忽略驗算教學,這是我今後教學要注意的地方。為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提高解題正確率,教師必須確立「凡做題必驗算」的思想,教會學生驗算方法,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首先做到,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驗算習慣。
培養學生較強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計算課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改變以往例題單一的呈現方式,從教材特點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兒童興趣出發,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多媒體整合,為學生創造充滿童趣、富有活力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新的生命力,讓學生變得樂學、愛學。
㈤ 幼兒園數學破十法怎麼教
破十法是一種減法的計算方法,即:當個位不夠減時,就用10減去減數,剩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例如13-7 ,先把13分成10和3,然後用10減去7得到3,得到的3與被減數的3相加,得到的6就是得數。
破十法又叫「借十法」,是用在20以內退位減法中的計算方法。運用破十法可以將20以內的退位減法轉化為學生熟悉的10以內的加減法,從而化難為簡。
例題:
在計算13減7時,先考慮個位3減7不夠減,於是從十位借來10來減,10減7得3,再用3與個位數3相加等於6。這就是破十法。
㈥ 怎麼教小孩算數學加減法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
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6)數學的計算方法怎麼教擴展閱讀
加法(通常用加號「+」表示)是算術的四個基本操作之一,其餘的是減法,乘法和除法。 例如共有三個蘋果和兩個蘋果的組合,共計五個蘋果。 該觀察結果等同於數學表達式「3 + 2 = 5」,即「3加2等於5」。3 + 2 = 5與蘋果,在教科書中受歡迎的選擇
除了計算水果,也可以計算其他物理對象。 使用系統泛化,也可以在更抽象的數量上定義加法,例如整數,有理數,實數和復數以及其他抽象對象,如向量和矩陣。
在算術中,已經設計了涉及分數和負數的加法規則。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㈦ 小學數學加減怎麼教
一、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1、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孩子最早學習內容,我們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二、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三、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四、讓孩子學會念題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五、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六、教孩子進行計算
加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9
減法
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20以內的加減法
一、20以內數的加法:
1、要想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加法運算,必須熟練10以內數的,加法,也就是不進位加法。如:5+4=9,6+2=8等,尤其要記住相加等於10的兩個數:如5+5=10,6+4=10等。(10以內的加減是20以內的加減的基礎,請各位家長一定在家幫助孩子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基礎是以2--10的分成為基礎的,所以家長可以採取用10根小棒,來孩子來自己摸索來掌握,這樣孩子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一些,畢竟是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所以也不會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其實是在游戲中掌握了10以內的分成)
2、在進行進位加法時,剛開始學習可以採用數一數的方法或者是接著數。如8+5=,可以從8後面接著數五個數,9,10,11,12,13。所以8+5=13(這個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以後就不用這種方法了。
3、通常是採用「湊十法」。 運用湊十法能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學生所熟悉的10加幾的題目,從而化難為易。還是8+5=,我們是這樣教孩子的,:「5可以成2和3,8+2=10,5分了2走,還剩3,10+3=13,所以這道題等於13.」(在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把這段話說出來,因為就是要讓孩子知其然還要知期所以然,不管運用那種方法,都需要學生在計算時,說出算理,學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礎,慢慢將算理內化到心裡,形成口算的基礎。需要孩子掌握的一些識記的東西:第一個需要識記的是:10加幾就等於10幾,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個需要識記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
二、20以內數的減法
1、首先看個位夠不夠減,如果夠減,可以直接從個位中減去,如:15-4=11,要求孩子會說,我們是這樣說的:「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號後,再把5-4等於1,所以這道題等於11(同樣的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求孩子要說出是怎麼樣做的)
2、個位不夠減,就要看這道題的減數,如果減數是9,8等各數,可以採用破十法。用被減數的十位數先減去減數,再加上被減數的個位數。例如:12—9=3。(9和1合起來是10,1加上2等於3,所以這道題等於3)
3、關於連加連減,20以內連加連減,我們要求孩子先看題,先找有沒有可以湊成10的,如果有,就先湊成10,再來加,或者再來減,例如:8+5+2=,就可以就8和2合成10,再用10加5,再例如:8+3+1,就可以讓孩子直接先算8加3,再算11加1,減法也是如此,例如:17-7-2,就先讓孩子算17減7等於10,再用10減去2,所以等於8,再例如:15-2-3,這道題就直接算15-2等於13,再用13減3等於10,當然20以內的連加連減,只是為讓孩子有這種意識,不是重點,家長可以稍加練習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