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漢語中有7種發音部位,由前到後分別是什麼
漢語聲母的發音部位有七種, 分為以下七組:
(一)雙唇音,由上唇和下唇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 個,是:b、p、m。
(二)唇齒音,由下唇和上齒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只有1個,是:f。
(三)舌尖中音,由舌尖和上齒齦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4個,是:d、t、n、l。
(四)舌根音。由舌根和軟齶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個,是:ɡ、k、h。
(五)舌面音,由舌面和硬齶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個,是:j、q、x。
(六)舌尖後音,舌尖翹起和硬齶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4個,是:zh、ch、sh、r。
(七)舌尖前音,由舌尖和上齒背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個,是:z、c、s。
⑵ 語言學中輔音發音部位和發音方式分類
輔音及分類
又稱子音。普通話里如b、p、m、f等都是輔音。發音方法是,由於口腔中有了阻礙,呼出的氣流通過這些阻礙而爆發成音或摩擦成音。發音動作的次序可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先把發音器官位置擺好的階段稱為成阻,已作勢而還未出聲的階段稱為持阻,聲音發出時稱為除阻。輔音的氣流一般來自肺部,通過聲門、聲腔,由阻礙而成聲。由於聲門的開著或閉著而形成輔音的兩種不同聲源,聲門開著,聲帶不顫動,成為爆發或摩擦的噪音,稱為清輔音,聲門閉合,肺部氣流沖開使聲帶顫動,產生樂音,與爆發或摩擦同時(或先期)發出的,稱為濁輔音。
輔音由於口腔中發音部位(阻礙部分)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音色,因此發音部位也是分析輔音的重要依據。口腔中的阻礙一般由靜的器官和動的器官構成,靜的多在上部,如上唇、上齒、上齶等,動的多在下部,如下唇、下齒、下頜、舌的各部等。軟齶後端的小舌雖居上部,卻非常靈活,它能上下移動而開閉咽通道,由此決定是口音還是鼻音。
輔音的分類多數是既按發音方法又按發音部位。由於世界各種語言的輔音彼此不同,此詳彼略,因此要擬訂出一套包括世界語言全部輔音的表格是不可能完備的。國際音標表中的輔音已概括了大多數。語音學家在分析某一特定語言的語音時每有修訂和補充。
⑶ 21個聲母的發音部位與發音方法
1、b 雙唇、不送氣、清、塞音。發音時雙唇閉住,軟齶和小舌翹起,堵住鼻腔通道,肺部呼出的氣流通過喉頭,但不振動聲帶,氣流爆出而發音。
2、p 雙唇、送氣、清、塞音。發音的情形與b[p]相同,只是爆破發音時氣流較強。
3、m 雙唇、濁、鼻音。發音時雙唇閉住,軟齶和小舌下垂,打開鼻腔通道,振動聲帶,然後從鼻腔緩緩流出。
4、f 唇齒、清、擦音。發音時上齒靠近下唇,中間留一條縫隙,從唇齒的縫隙間摩擦而出。例如「分發」。
5、z 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頂住上齒背,然後舌尖與上齒背離開一條縫隙,形成先塞後擦的發音。例如「造作」。
6、c 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的情形與z[ts]相同,只是發音時氣流較強。例如「猜測」、「參差」。
7、s 舌尖前、清、擦音。發音時舌尖靠近上齒背,中間留一條縫隙,到達口腔,從縫隙間摩擦而出。例如「三思」、「訴訟」。
8、d 舌尖中、不送氣、清、塞音。發音時舌尖頂住上齒齦,到達口腔,然後舌尖突然離開上齒齦,氣流爆出而發音。例如「大膽」、「歹毒」。
9、t 舌尖中、送氣、清、塞音。發音的情形與d[t]相同,只是爆破發音時氣流較強。例如「貪圖」、「推託」。
10、n 舌尖中、濁、鼻音。發音時舌尖頂住上齒齦,軟齶和小舌下垂,振動聲帶,然後從鼻腔緩緩流出。例如「難弄」。
11、l舌尖中、濁、邊音。發音時舌尖頂住上齒齦,軟齶和小舌翹起,堵住鼻腔通道,到達口腔,從舌頭的兩邊流出。例如「羅列」。
12、zh 舌尖後、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尖翹起,頂住硬齶前部,到達口腔,然後舌尖與硬齶前部離開一條縫隙,氣流摩擦而出,形成先塞後擦的發音。例如「重鎮」。
13、ch 舌尖後、送氣、清、塞擦音。發音的情形與zh[]相同,只是發音時氣流較強。例如「拆穿」。
14、sh舌尖後、清、擦音。
15、r 舌尖後、濁、擦音。發音時舌尖與硬齶前部中間留一條縫隙,例如「如若」、「仍然」。
16、j 舌面、不送氣、清、塞擦音。發音時舌面前部抬起,頂住硬齶前部,到達口腔,然後舌面前部與硬齶前部打開,形成先塞後擦的發音。例如「傢具」。
17、q 舌面、送氣、清、塞擦音。發音的情形與j[]相同,只是發音時氣流較強。例如「確切」。
18、x 舌面、清、擦音。發音時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齶前部,例如「心胸」。
19、g舌根、不送氣、清、塞音。發音時舌根翹起,頂住軟齶,形成阻塞;到達口腔,然後舌根與軟齶突然離開,氣流爆出而發音。例如「光顧」。
20、k舌根、送氣、清、塞音。發音的情形與g[k]相同,只是爆破發音時氣流較強。例如「快看」。
21、h舌根、清、擦音。發音時舌根翹起,與軟齶之間留一條縫隙;例如「黃昏」。
聲母的分類
1.按發音部位分類(發音部位:發音時發音器官構成阻礙的部位)
①雙唇音:b p m(3個)
②唇齒音:f(1個)
③舌尖前音:z c s(3個)
④舌尖中音:d t n l(4個)
⑤舌尖後音:zh ch sh r(4個)
⑥舌面音:j q x(3個)
⑦舌根音:ɡ k h(3個)
2.按發音方法分類(發音方法:發音時喉頭,口腔和鼻腔節制氣流的方式和狀況),包括三個方面:
(1)阻礙方式
①塞音:b p d t ɡ k(6個)
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個)
③擦音:f h s sh r x(6個)
④鼻音:m n(2個)
⑤邊音:l(1個)
(2)聲帶是否顫動
①清音(不顫動):b p f d ……(17個)
②濁音(顫動):m n l r (4個)
(3)氣流的強弱
①送氣音:p t k c ch q(6個)
②不送氣音:b d ɡ z zh j(6個)
⑷ 什麼是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1)發音部位,就是氣流受到阻礙的部位。(2)發音方法,就是氣流克服阻礙發出聲音的方法。
聲母的發音部位
普通話的聲母按照發音部位分為以下七組:
(一)雙唇音
由上唇和下唇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
個,是:b、p、m。
(二)唇齒音
由下唇和上齒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只有1個,是:f。
(三)舌尖中音
由舌尖和上齒齦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4個,是:d、t、n、l。
(四)舌根音
由舌根和軟齶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個,是:ɡ、k、h。
(五)舌面音
由舌面和硬齶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個,是:j、q、x。
(六)舌尖後音
舌尖翹起和硬齶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4個,是:zh、ch、sh、r。
(七)舌尖前音
由舌尖和上齒背構成阻礙而形成的音,有3個,是:z、c、s。
聲母的發音方法
聲母的發音方法要從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克服阻礙的方式
按照發音時氣流克服阻礙的方式,普通話的聲母分為五類:
1.塞音。構成阻礙的兩個部位完全閉塞。軟齶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氣流經過口腔時沖破阻礙迸裂而出,爆發成聲。塞音有6個,就是b、p、d、t、ɡ、k。
2.擦音。構成阻礙的兩個部位非常接近,留下窄縫。軟齶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氣流經過口腔時從窄縫擠出,摩擦成聲。擦音有6個,就是f、h、x、sh、r、s。
3.塞擦音。構成阻礙的兩個部位完全閉塞。軟齶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氣流經過口腔先把阻塞部位沖開一條窄縫,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先破裂,後摩擦,結合成一個音。塞擦音有6個,就是j、q、zh、ch、z、c。
4.鼻音。口腔里構成阻礙的兩個部位完全閉塞。軟齶下垂,打開通向鼻腔的通路。氣流顫動聲帶,從鼻腔通過。鼻音有兩個,就是m和n。
5.邊音。舌尖與齒齦相接構成阻礙,舌頭兩邊留有空隙。軟齶上升,堵塞通向鼻腔的通路。氣流經過口腔,顫動聲帶,從舌頭的兩邊通過。邊音只有1個,就是l
。
(二)氣流的強弱
按照發音時呼出的氣流的強弱,普通話聲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分為兩類,就是不送氣音和送氣音。
1.不送氣音。發音時,呼出的氣流較弱。有6個,就是b、d、ɡ、j、zh、z。
2.送氣音。發音時,呼出的氣流較強。有6個,就是p、t、k、q、ch、c。
(三)聲帶是否顫動
按照發音時聲帶是否顫動,普通話的聲母分為兩類,就是清音和濁音。
1.清音。氣流呼出時,聲門打開,聲帶不顫動,發出的音不響亮。清音有17個,就是b、p、f、d、t、ɡ、k、h、j、q、x、zh、ch、sh、z、c、s。
2.濁音。氣流呼出時,顫動聲帶,發出的音比較響亮。濁音有4個,就是m、n、l、r。
⑸ 普通話輔音根據發音部位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普通話的輔音聲母可以按發間部位分為三大類,細分為七個部位。
1)唇音以下唇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兩個發音部位:
雙唇音:上唇和下唇閉合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b、p、m。
齒唇音(也稱作「唇齒音」):下唇和上齒靠攏構成阻礙。普通話只有1個。
2)舌尖音以舌尖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三個發音部位:
舌尖前音舌尖向上門齒背接角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z.c.s。
(也叫平舌音)
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齒齦(即上牙床)接角構成阻礙。普通話有4個:
d、t、n、l(也叫舌翹音)
舌尖後音舌尖向硬齶的最前端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4個:
zh、ch、sh、r。(也叫翹舌音)
3)舌面音以舌面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兩個發音部位:
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齶前部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
j、q、x。
舌面後音:(也稱作「舌根音」):舌根向硬齶和軟齶的交界處接觸或接
近構成阻礙。普通話聲母有3個g、k、h。
2、按發音方法分類
普通話輔音聲母的發音方法有以下五種:
1)塞音成阻時發音部位完全形成閉塞;持阻時氣流積蓄在阻礙的部位之後;除阻時受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積蓄的氣流透出,爆發破裂成聲。普通話有6個塞音:b、p、d、t、g、k。
2)鼻音成阻時發音部位完全閉塞,封閉口腔通路;待阻時,軟齶下垂,打開鼻腔通路,聲帶振動,氣流到達口腔和鼻腔,氣流在口腔受到阻礙,由鼻腔透出成聲;除阻時口腔阻礙解除。鼻音是鼻腔和口腔的雙重共鳴形成的。鼻腔是不可調節的發音器官。不同音質的鼻音是由於發音時在口腔的不同部位阻塞,造成沒的口腔共鳴狀態而形成的。普通話有2個鼻音聲母:m、n。
3)擦音成阻時發音部位之間接近,形成適度的間隙;持阻時,氣流從窄中間摩察成聲;除阻時發音結束。普通話有6個擦音;f、h、x、sh、s、r。
4)邊音普通話只有一個舌尖中的邊音:1。舌尖和上齒齦(上牙床)稍後的部位接觸,使口腔中間的通道阻塞;持阻時聲帶振動,氣流從舌頭兩邊與上齶兩側、兩頰內側形成的夾縫中通過,透出成聲;除阻時發音結束。
5)塞擦音是以「塞音」開始,以「擦音」結束。由於塞擦音的「塞」和「擦」是同部位的,「塞音」的除阻階段和「擦音」的成阻階段融為一體,兩者結合很緊密。普通話有6個塞擦音:j、q、zh、ch、z、c。
普通話的輔音聲母還包括「送氣音」與「不送氣音」、「清音」與「濁音」的區別。
普通話只有塞音和塞擦音區分送氣音和不送氣音。
送氣音—這類輔音發音時氣流送出比較愉和持久,由於除阻後聲門大開,流速較快,在聲門以及聲門以上的某個狹窄部位造成磨擦,形成「送氣音」。普通話有6個塞擦音:p、t、k、q、ch、c。
不送氣音—指發音時,沒有送氣音特徵,又同送氣音形成對立的音。普通話有6個不送氣音:b、d、g、j、zh、z。
⑹ 普通話聲母按發音部位分包括哪七類
普通話聲母按發音部位分包括:
(1)雙唇音有3個(b、p、m);
(2)齒唇音有1個(f);
(3)舌尖前音有3個(z、c、s);
(4)舌尖中音有4個(d、t、n、l);
(5)舌尖後音有4個(zh、ch、sh、r);
(6)舌面前音有3個(j、q、x);
(7)舌面後音有3個(g、k、h)。
普通話韻母共有39個,按構成成分可分為三類:
(1)單韻母:即單母音韻母,共10個:其中,舌面母音7個:a,o,e,ê,i,u,ü ;舌尖母音兩個:-i(前),-i(後);捲舌母音1個:er。
(2)復韻母:即復母音韻母,共13個:其中前響復韻母4個:ai,ei,ao,ou;後響復韻母5個:ia,ie,ua,uo,üe;中響復韻母4個:iao,iou,uai,uei。
(3)鼻韻母:即由母音帶上鼻輔音韻尾構成的韻母,共有16個:其中,前鼻音韻母8個:an,ian,uan,üan,en,in,uen,ün;後鼻音韻母8個:ang,iang,uang,eng,ing,ong,ueng,iong。
⑺ 輔音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輔音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普通話的輔音聲母可以按發間部位分為三大類,細分為七個部位。
1、唇音以下唇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兩個發音部位:雙唇音:上唇和下唇閉合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b、p、m。齒唇音(也稱作「唇齒音」):下唇和上齒靠攏構成阻礙。普通話只有1個。
2、舌尖音以舌尖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三個發音部位:舌尖前音舌尖向上門齒背接角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z、c、s。(也叫平舌音)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齒齦(即上牙床)接角構成阻礙。普通話有4個:d、t、n、l(也叫舌翹音)。舌尖後音舌尖向硬齶的最前端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4個:zh、ch、sh、r(也叫翹舌音)。
3、舌面音以舌面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兩個發音部位: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齶前部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j、q、x。舌面後音:(也稱作「舌根音」):舌根向硬齶和軟齶的交界處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
⑻ 普通話聲母按發音部位分包括哪七類
按發音部位分類(發音部位:發音時發音器官構成阻礙的部位):
1、雙唇音:b p m(3個)
2、唇齒音:f(1個)
3、舌尖前音:z c s(3個)
4、舌尖中音:d t n l(4個)
5、舌尖後音:zh ch sh r(4個)
6、舌面音:j q x(3個)
7、舌根音:ɡ k h(3個)
(8)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普通話特點:
普通話語音的特點是:聲母除舌尖後擦音、鼻音 、邊音外,無濁音;韻母多復母音,鼻韻母有前後之分;沒有聲母的清濁對立,沒有入聲韻,尖團合流,聲調較少,調式簡單,另外有輕聲和兒化韻。
聲調抑揚頓挫,富有表達性。普通話聲調變化高低分明,高、揚、轉、降區分明顯,能夠較強的表達一個人的情感。
⑼ 普通話輔音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包括哪幾種,請畫成一個總表
普通話的輔音聲母可以按發間部位分為三大類,細分為七個部位。 1)唇音以下唇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兩個發音部位: 雙唇音:上唇和下唇閉合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b、p、m。 齒唇音(也稱作「唇齒音」):下唇和上齒靠攏構成阻礙。普通話只有1個。 2)舌尖音以舌尖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三個發音部位: 舌尖前音舌尖向上門齒背接角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z.c.s。 (也叫平舌音) 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齒齦(即上牙床)接角構成阻礙。普通話有4個: d、t、n、l(也叫舌翹音) 舌尖後音舌尖向硬齶的最前端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4個: zh、ch、sh、r。(也叫翹舌音) 3)舌面音以舌面為主動器官,普通話又細分為兩個發音部位: 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齶前部接觸或接近構成阻礙。普通話有3個: j、q、x。 舌面後音:(也稱作「舌根音」):舌根向硬齶和軟齶的交界處接觸或接 近構成阻礙。
⑽ 什麼是發音部位, 什麼是發音方法 請舉例子說明!
發音部位指的是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部位,發音方法主要指發音時形成阻礙和克服阻礙的方法,這兩個概念都是針對輔音而言的,因為母音發音一般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
例如你發b這個輔音聲母,發音時先要把雙唇閉緊,這就形成阻礙,所以從的發音部位上講就是是雙唇,閉緊後氣流在你的口腔聚集,然後你突然張開口,氣流爆破,但聲帶不震動,這就是發音方法,用專業的名稱來講b從發音方法看就是塞音、清音。重點是要結合自己的發音過程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