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答社會體育活動常用的指導方法
一、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導者用語言向鍛煉者說明鍛煉任務、動作名稱及其作用,分析動作要領、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導鍛煉者學習掌握動作技能。 運用講解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講解要做到精講
(二)講解要注意語言的科學性
(三)講解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
(四)要正確運用體育術語
(五)講解中可使用口訣 二、示範法 動作示範是體育指導的重要方法,它是貫徹直觀性原則的重要途徑。示範與講解構成了體育指導中最根本的指導方法。示範是把教的內容變成直觀的形象,指導者做一個正確的示範動作,鍛煉者馬上就能對所學的動作進行模仿練習。所以,示範是講解的直觀化,講解是示範的抽象和深化。 正確地運用示範法,要做到下列幾點:
(一)示範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二)示範要正確合理
(三)示範的位置必須使每個鍛煉者都能看清楚
(四)示範的次數要恰當,示範的時機要合適
三、預防和糾正錯誤法
預防和糾正是對錯誤動作實行校正的有效手段。指導者首先要著眼於預防。能否掌握鍛煉者產生錯誤的原因,是能否做好預防工作的關鍵,是運用這個指導方法的前提。
(一)產生錯誤動作的原因
1、由於指導者對教材鑽研不透、理解不深,在講解
與示範中傳授了錯誤的知識概念,
或是指導中抓不住重點難點,造成鍛煉者理解上的錯誤。
2、練習項目的安排和指導法的選擇與鍛煉者的接受能力差距過大,也會造成較大范圍的錯誤動作。
3、由於鍛煉者對所學的內容缺乏明確的目的,練習時積極性不高,態度不認真,或由於所學的動作難度大、運動量大而產生畏難、怕苦等情緒。
4、鍛煉者在學習一個正確的動作前,原有錯誤技能的遷移。
(二)糾正錯誤動作的注意點
1、發現鍛煉者在練習中有錯誤動作時,首先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2、糾正錯誤要抓主要矛盾。鍛煉者在練習中的錯誤動作有時不止一個,如果急於求成,不分主次地糾正,往往使鍛煉者無所適從,甚至失去改正錯誤的信心。
3、糾正錯誤動作時,一定要視存在同樣錯誤動作的鍛煉者人數來確定糾正的形式。 四、習中的保護與幫助法 進行保護與幫助是體育運動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和防止運動創傷發生的一種重要的安全措施。保護與幫助是一種有效的鍛煉手段。
(一)保護法
為防止練習中意外事故的發生而採取的安全措施叫保護。它包括發生危險時的安全措施、未發生危險時的預防措施,包括自我保護措施及他人採取的安全措施。
1、他人保護
為防止練習者由於技術不正確或意外等原因而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所採取的安全措施叫他人保護。
2、自我保護法
為防止由於技術不正確或意外的原因而發生的危險,運用特定的技巧擺脫危險叫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緊握器械,及時停止練習或跳下器械,是最簡單而常用的自我保護方法。
(2)利用慣性順勢做屈臂、團身、滾動、滾翻、空翻或下蹲等動作,以減緩沖擊地面的力量。
(3)改變身體姿勢或動作性質。
(一)正規性體育活動
正規性體育活動相對比較注重幼兒動作與技能的訓練,目的性、計劃性較強。在各種游戲的活動開展中培養幼兒的平衡、鑽、爬、跳躍、投擲、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師主要採取講解、示範、指導、評價等途徑讓幼兒明確活動目的要求,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某種活動,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和發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師及時的給予指導和評價,幫助幼兒開展體育活動。例如:在大班體育活動《小公雞》中,老師從游戲的方式、口吻由始至終指導,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活動要求非常明確:在活動中練習單腳獨立的技能,並能在活動中機智靈敏、善於躲閃。活動開始,老師便以大公雞身份組織教學,通過客觀的游戲情節牽引著每位幼兒參與這個活動,從開始的公雞找食-練本領(單腳獨立)-再找食-再練本領-至狐狸捉公雞等系列情節,使幼兒不僅在活動中玩得開心,而且不自覺中練到了某項技能,使之得到鍛煉。又如:在《一球多玩》的活動中,幼兒在歡快活躍的音樂情景中自由的做著各種准備活動,把身體各部分都活動開來;他們有的手捧皮球在娃娃跳;有的拿了球在做球操;有的在繞球走、跳;有的在拍球等。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一人一球能怎樣玩?看誰的玩法最棒!此時幼兒都踴躍的投身於想一想、玩一玩、創一創的自娛自樂活動中,只見有的幼兒把球壓在身下,身體挺直,兩手試著離開地面,用一個球作為身體支撐點;又見有些幼兒夾球跳、走;還見一些幼兒在滾球、追球,玩累了,就把球當成一張小椅子坐在身下休息。此時老師請個別玩得有創意的幼兒示範給其他夥伴看,並及時進行鼓勵;接著,活動要求又變成了兩位幼兒玩一隻球,幼兒馬上兩兩組合起來。有的幼兒玩起了背靠背夾球走;有的幼兒則用手臂、肩膀小心翼翼的夾球走;有的幼兒玩起了互相拋接球、上下傳球、用頭頂球走等……慢慢地,幼兒想出的玩法越來越多。老師參與在活動中,時而觀察著每個幼兒的表現、時而開心地和幼兒玩著;時而發現了新玩法,及時在幼兒面前示範。整個活動幼兒參與積極、思維活躍,做到了活而不亂;又使幼兒在不斷創編新玩法的同時,讓自身動作和技能得到了鍛煉。
『叄』 當今學校體育的教學方法哪些改革措施
1.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以游戲競賽的形式培養健康的心理,在小學體育教材中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通過游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熱愛集體、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這些優良品質是一個人健康心理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喜愛,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很強的學生因為不認輸而相互爭吵,甚至「使用武力」;失利組中也有學生相互抱怨,這導致被指控的學生迅速產生場上心理,退出比賽。這樣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也損害了學生之間的和諧。此時,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耐心地教育學生,特別是有偏執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競賽的意義,正確對待競賽的成敗,批判妨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我們還應該與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獲勝的有利因素,最終讓學生把「抑鬱」變成「興奮」,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的挑戰。
4.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因為完成一項創新活動必須有足夠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心態。因此,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力和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例如,教材的編排應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的提高,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使他們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和自信。此外,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開發學生的潛能,改善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自學和自我實踐能力,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氛圍,為學生培養創造力和競爭力提供機會。
『肆』 體育課都運用哪些教學法
一、講解法
講解法是體育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動作名稱、要領和方法等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帶有啟發性地講解,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了解動作的要領和方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進行思維,培養學生認識事物、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具有運用語言進行教學的能力,並逐步提高語言的藝術水平。體育教師還必須具有指揮能力,能正確運用口令。
運用講解法教學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講解目的明確、內容正確。
2.要抓住教材的關鍵,簡明扼要地進行講解。
3.講解要符合學生實際,啟發學生思維,教師講的深淺、語言的運用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4.講解要注意時機和形式。
二、示範法
示範法是指教師通過具體動作範例,使學生直接感知所要學習的動作的結構、順序和要領的一種教學方法。
由於體育教學是教師向學生教動作技術,發展學生身體的過程,所以示範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的正確示範不僅能使學生直觀的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運用示範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明確的目的。
2.示範要正確,力爭每次示範成功。
3.注意示範的位置和方向。
4.示範與講解相結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
5.除了教師親自做示範之外,也可由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做示範,這樣不僅可以起到與教師示範的相同作用,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如果有條件,還應利用直觀教具(如照片、畫片等)進行教學。但使用時要防止學生注意力的轉移,或流於形式。
三、體育課怎樣運用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
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根據課的任務、教材特點和學生接受能力,處理教材的兩種教學方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進行教學的方法。完整法的優點是一般不會破壞動作結構,不會割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系,便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點是不易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較關鍵和較難的要素和環節(即重點、難點)。完整法多用於動作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雖然比較復雜,但是用分解法會明顯地破壞動作結構,這樣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進行教學。
運用完整法教學,一般要求:
1.在進行動作簡單、學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時,教師在講解、示範之後,就可以立即組織學生練習,在練習中教師發現錯誤,應及時指導糾正。
2.在進行動作復雜的教材時,可以著重突破教材的重點。先解決技術基礎(動作的基本環節),然後再去解決技術細節(每一環節中的細節技術)。
3.對有一定難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學時,可先簡化動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術規格的要求進行教學。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幾個部分,逐次地進行教學,最後使學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種教學方法。分解法的優點是便於集中精力和時間突破教材中的重點或難點,從而有利於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運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幾個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學,將會破壞教材的結構,割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影響學生掌握完整動作。分解法多用於那些動作復雜、動作較多(如成套練習)、或者用完整法教學學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欄跑、體操中的成套練習、武術等。
運用分解法教學,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時要考慮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間的有機聯系,不要破壞動作本身的結構例如教跳遠時,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兩個環節連在一起進行。
2.在進行分解後的各個部分的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每個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當中的位置,讓學生明確該部分與上、下部分,特別是與下部分的關系。
3.分解法要與完整法結合運用,最後達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達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學生對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學生對重點部分基本掌握時,就應該立即轉入完整法教學。
『伍』 體育高考的臨場指導有哪些呢
在考試過程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由於教練不能進入,只能站在場邊大聲地叫喊,但由於相互的加油聲和場地上的互相打鬧,加上場地的雜音干擾,加上場地的緊張、學生緊張情緒等,此時,教練語言已經失去了作用,隊員們也會一種無助的狀態。此時,教練員可藉助手勢向隊員傳達自己的計劃、指示等,教練員只需在場外用手勢比劃,運動員就能領會教練員的意圖、鼓勵、按教練意圖行事。舉例來說:在運動員進入沖刺階段時,教練只需握緊拳頭、用力指向終點,運動員就能理解教練的意圖;如:需要學生調整步調及頻率時,教師只需將雙手掌心向下按壓幾次即可。
『陸』 體育教學手段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主題教學法(2) 情境教學法(3) 游戲教學法(4) 分組教學法 (5) 多媒體信息教學法
2、 分解教學方法的運用:
分解教學法是將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分成幾個部分解體教學, 待學生基本掌握好後, 再組成完整動作練習的教學過程。 這種教學方法常用於難度較大或復雜的動作技術教學中。
如: 武術套路、 器械體操、 技巧、 跳高、 跳遠、 球類的行進間傳球等動作技術, 由於動作技術復雜、 難度較大, 教師把復雜的動作分解成簡化動作, 把難度動作分化成基本動作進行教學。 這種教學方法可使學生消除恐懼心理, 正確把握難點動作的關鍵,把復雜的動作清晰化, 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提高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3、 分解、 整體結合教學方法的運用:
通常採用完整教學法向學生演示幾遍動作過程, 再將動作分解開來講解示範, 使學生對整個動作表象與內在關鍵有實質性的了解。
如短跑教學,可先讓學生進行一次完整性的 60 米賽跑。 學生有了完整的體驗, 這時, 教師再向學生分別講授上肢的正確擺臂, 下肢的高抬、 後蹬等正確的動作方法, 並讓學生分別練習, 這樣, 學生對快速跑運動技術的理解也逐步加深。
4、 循序漸進教學方法的運用:
循序漸進教學法是指在學習運動技術過程中, 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由慢到快, 由會到對的學習過程。
學習和掌握任何一種運動技術動作都要有一定的動作數量作保證, 每一個基礎動作經多次重復練習才能掌握, 在掌握的基礎上才能逐步提高。 當然, 技術形成也不可能直線上升, 有時會消退, 這就需要回過頭來再練基本功, 經過多次反復的實踐, 才能鞏固提高。 在教法上, 教師對所教授的內容, 應根據學生掌握技術的實況, 不斷回過頭來復習, 在鞏固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再增大學習的難度。
5、 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啟發式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觀察和了解學生完成動作技術的實際情況, 進行啟發性指導的教學手段。 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 讓其自己分析,解決, 也可以讓技術好的學生作示範, 教師作比較評述, 使學生開動腦筋, 單獨思考或相互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而主動、 自覺地去掌握體育知識、 技術和技能。
『柒』 幼兒體育活動的方式有哪些
(一)正規性體育活動 正規性體育活動相對比較注重幼兒動作與技能的訓練,目的性、計劃性較強。在各種游戲的活動開展中培養幼兒的平衡、鑽、爬、跳躍、投擲、攀登、走、跑等能力,教師主要採取講解、示範、指導、評價等途徑讓幼兒明確活動目的要求,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某種活動,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和發展某方面的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師及時的給予指導和評價,幫助幼兒開展體育活動。例如:在大班體育活動《小公雞》中,老師從游戲的方式、口吻由始至終指導,組織幼兒進行活動,活動要求非常明確:在活動中練習單腳獨立的技能,並能在活動中機智靈敏、善於躲閃。活動開始,老師便以大公雞身份組織教學,通過客觀的游戲情節牽引著每位幼兒參與這個活動,從開始的公雞找食-練本領(單腳獨立)-再找食-再練本領-至狐狸捉公雞等系列情節,使幼兒不僅在活動中玩得開心,而且不自覺中練到了某項技能,使之得到鍛煉。又如:在《一球多玩》的活動中,幼兒在歡快活躍的音樂情景中自由的做著各種准備活動,把身體各部分都活動開來;他們有的手捧皮球在娃娃跳;有的拿了球在做球操;有的在繞球走、跳;有的在拍球等。當老師啟發式的提問:一人一球能怎樣玩?看誰的玩法最棒!此時幼兒都踴躍的投身於想一想、玩一玩、創一創的自娛自樂活動中,只見有的幼兒把球壓在身下,身體挺直,兩手試著離開地面,用一個球作為身體支撐點;又見有些幼兒夾球跳、走;還見一些幼兒在滾球、追球,玩累了,就把球當成一張小椅子坐在身下休息。此時老師請個別玩得有創意的幼兒示範給其他夥伴看,並及時進行鼓勵;接著,活動要求又變成了兩位幼兒玩一隻球,幼兒馬上兩兩組合起來。有的幼兒玩起了背靠背夾球走;有的幼兒則用手臂、肩膀小心翼翼的夾球走;有的幼兒玩起了互相拋接球、上下傳球、用頭頂球走等……慢慢地,幼兒想出的玩法越來越多。老師參與在活動中,時而觀察著每個幼兒的表現、時而開心地和幼兒玩著;時而發現了新玩法,及時在幼兒面前示範。整個活動幼兒參與積極、思維活躍,做到了活而不亂;又使幼兒在不斷創編新玩法的同時,讓自身動作和技能得到了鍛煉。 (二)非正規性體育活動 在非正規體育活動中,教師主要採用個別輔導和分層指導和方法,隨機教育相當突出,在非正規性體育活動中充分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幼兒可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選擇活動方法和活動夥伴。在這種活動方式中我們較多地在幼兒的晨間體育中加以了應用,有些幼兒愛玩一些類似成人的游戲活動,如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等,針對幼兒這一活動特點,我們可以把活動場地劃分出若干個活動區,譬如:器械玩具區、踢足球區、打陀螺區域、跑步區、跳繩區、踢毽區等。每個區域的活動內容不同,目標、要求也不同。活動中幼兒可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如玩圈,幼兒可以玩跳圈、滾圈、套圈、平衡走,也可以接龍開火車或做游戲(過山洞),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玩,非常自由。在此過程中,教師基本不加干涉,因為與多孩子已具備很強的自主意識及調節自己運動量、更換游戲的能力。此時,教師可利用這段時間,輔導一些能力差的幼兒,耐心教他們一些技能方法,如學習跳繩、學會拋接球等等。也可以教一些能力強的幼兒玩出一些花樣來,如在學會拋接球和運球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與他們一起玩投籃、躲閃球等技能,使他們玩得更精彩,興趣更高,這樣,就充分體現了這種非正規體育活動的優異之處,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個別輔導和分層輔導,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都或多或少的得以鍛煉,從而身體、心理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二、家庭體育活動有針對性、堅持性 家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外界事物不停地轉變,唯獨家依然不變。在家中,幼兒的體育活動更容易得到父母長輩有針對性的練習、指導。因為家中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四位大人包圍,因此,家庭體育活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感,它可以: (一)提高孩子體育運動的興趣 孩子是好動的,家長應把這種天性積極轉化為體育興趣,如給孩子講名人鍛煉的軼聞,與孩子一起觀看體育比賽,與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進孩子產生體育興趣的有效途徑,有時還可把鍛煉與游戲娛樂結合起來。如郊遊時,和孩子比賽看誰最先到達目的地,教孩子一邊念兒歌,一邊跳皮筋。這種鍛煉方式會使孩子滿心喜悅,充滿激情,整個身心都得到發展,同時,家長要為孩子的體育活動創造物質條件,給孩子買繩、球、小足球等運動器材,使孩子更經常地鍛煉身體。 (二)幫助孩子了解體育運動知識 體育鍛煉強調通過具體活動增強體能,但僅把體育作為一種體力活動是不行的,應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才能增強孩子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成效,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各種體育活動的特點和意義。如田徑類運動靠力量和速度;球類運動對靈敏性和彈跳力要求較高。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常見運動項目的技術,如打籃球的傳接球、帶球突破、投籃、防守等等,並告訴孩子基本的比賽規則,如打球不可以故意撞人,打籃球不可以帶球跑等。 (三)督促孩子堅持鍛煉 孩子的自覺性和毅力不強,若沒有家長督促鼓勵,就可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不利於保持體育鍛煉的效果。對此,家長可明確鍛煉計劃,如規定每天早上6點鍾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學後跳繩或踢球半小時,星期天安排遠足等活動,若父母能和孩子一起鍛煉,則是對孩子的最好鼓勵。對個別不喜歡活動的孩子,父母需採取強制措施,如定時叫孩子起床,督促他們外出活動,鍛煉認真時要給予鼓勵,不認真時令其重做,直至養成鍛煉的好習慣。 (四)指導孩子科學地鍛煉 過長的運動量對身體機能無刺激作用,超負荷運動又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家長要幫助孩子對自己承受負荷的能力建立信心。因此要教育孩子講究鍛煉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以便在鍛煉中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要注重身體的全面鍛煉,也要同時注意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發展。
『捌』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指導要點有哪些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謹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注重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