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當人們對未來有一定的認識,但又不能肯定的情況下,往往採用什麼決策方法
當人們對未來有一定的認識,但又不能肯定的情況下,往往採用風險型方法。以期望值為標準的決策方法一般適用於幾種情況:
(1)概率的出現具有明顯的客觀性質,而且比較穩定;
(2)決策不是解決一次性問題,而是解決多次重復的問題;
(3)決策的結果不會對決策者帶來嚴重的後果。
以等概率(合理性)為標準的決策方法適用於各種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無法得到的情況。以最大可能性為標準的決策方法適用於各種自然狀態中其中某一狀態的概率顯著地高於其它方案所出現的概率,而期望值相差不大的情況。
常用指坦的具體方法有三種:
1、最大可能決策法。即根據概率理論,在隨機型決策問題中選擇其中某一個概率最大的自然狀態計算其損益值,然後再對各備選方案在可能性最大的自然狀態下的損益值進行比較,並據此作出決策。
2、期望值決策法,即將各個備選方案在各種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損益值與其對應的自然狀態發生概率相乘再加總得出各方案的損益期望值,然後根據各方案期望值的大小作出抉擇的決策方法。
3、樹型決策法。即利用決策樹作為決策手段的決策方法。運用該法需先將與決策有關的方案畫成樹型圖,然後計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再利用修剪分枝的方法最終選出最優方案。
Ⅱ 決策方法都有哪些
1、集體決策方法
在針對解決的問題的時候,相關專家或人員聚在一起,在寬松的氛圍中,各自敞開思路,尋求多種決策思路。
2、定量決策方法
定量決策方法是指決策面對的問題的相關因素是確定的從而建立的決策模型中的各種參數是確定的,確定型決衫碼談策是比較容易解決問題的。
3、風險型決策方法
如果在決策問題中模寬涉及的條件中有些是隨機因素的,它雖然不是確定型的,但知道它們的概率分布,這就可以使用風險型決策方法。
4、計算機模擬決策方法
計算機模擬決策方法的模擬或碰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程序或者軟體來進行實現的。
(2)有哪些決策方法隨機決策擴展閱讀:
決策方法的四項原則:
1、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別人提出的建議不做出任何評價。
2、建議不必深思熟慮,意見越多越好。
3、鼓勵獨立思考、奇思妙想越多越好。
4、可以補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議。
Ⅲ 戰術范圍內的隨機決策
戰術范圍內的隨機決策:具有嚴格的時間要求、有時可以偏離戰術目標.採取權宜措施、具有突發性、應急性特點、是基層公安領導者最基本、最大量的活動、側重點在於跟前利益。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4,按決策的風格來分,可分為:行為決策;概念決策;命令決策;分析決策。
5、按決策的方法來分,可分為:有限理性決策和直覺決策。
Ⅳ 生產管理決策方法有哪些
一、確定型決策的方法
確定型決策的分析計算方法一般採用方案比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等。其中量本利分析法是一種適用性強、應用廣泛的決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據與決策方案有關的產品產(銷)量,成本、盈利的相互關系,分析各方案對應的經營效益的影響,對此作出方案的評價和選擇。盈虧平衡分析如下:在上式中:P是銷售單位;V是單位變動成本;E是盈虧平衡點。
二、隨機型決策的方法
隨機型決策也稱風險型決策,其決策的客觀條件不能肯定,但能判斷確定未來經濟事件各種自然狀態可能發生的概率。如表6-2和圖6-1:矩陣中的Si表示可能發生的客觀狀況(自然狀態),它們不以決策者的意志為轉移,屬於不能控制的因素。而P(Si)表示狀態Sj發生的概念。矩陣中Ai表示決策者解決問題時可能採取的策略方案,是決策者可以調節的,屬於可控制的因素。矩陣中的'Vij表示各種不同的方案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狀態下產生的結果。
期望值的計算公式是:決策者根據決策目標,選擇最大的或最小的期望值所對應的方案為決策方案,並付諸實歲瞎施。決策樹的分析計算與決策矩陣基本相似。但它用樹形圖來描述其分析計算乎搜空過程,並且能解決較為復雜的多層次的決策問題。其中,□——決策點,由此引出方案枝;○——狀態結點,由此引出概率枝;△——決策過程始點,表示該過程的決策結果。
三、不確定型決策的方法
(1)等可能性法
等可能性法也稱拉普拉斯決策准則。採用這種方法,是假定自然狀態中任何一種發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通過比較每個方案的損益平均值來進行方案的選擇。在利潤最大化目標下,選擇平均利潤最大的方案;在成本最小目標下選擇平均成本最小的方案。
(2)保守法
保守法也稱瓦爾德決策准則,小中取大的准則。運用保守法進行決策時,首先確定每一可選方案的最小收益值,然後從這些方案最小收益值中,選出一個最大值,與該最大值相對應的方案就是決策所選擇的方案。
(3)冒險法
冒險法也稱赫威斯決策准則,大中取大的准則。冒險法在決策中的具體運用是:確定每一可選方案的最大利潤值,再從這些方案的最大利潤中選出一個最大值,與該最大值相對應的那個可選方案便是決策選擇的方案。
(4)樂觀法
樂觀法也稱折衷決策法,決策者確定一個樂觀系數ε(0.5,1),運用樂觀系數計算出各方案的樂觀期望值,並選擇期望值最大的方案。
(5)最小最大後悔值法
運漏毀用最小最大後悔值法時,首先要將決策矩陣從利潤矩陣轉變為機會損失矩陣;然後確定每一個可選方案的最大機會損失;再次,在這些方案的最大機會損失中,選出一個最小值,與該最小值對應的可選方案便是決策選擇的方案。
Ⅳ 決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現代決策技術發展了大量的決策方法,有決策樹、現值分析、矩陣匯總。收益矩陣、博奕論、邊際分析、費用效果分析、風險分析、優選理論、人工智慧、加權評分等,這里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決策方法。
(1)決策樹法
風險決策是指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在工商企業經營中經常需要進行風險決策,決策樹法是風險決策中應用最廣、效果最顯著的方法。
決策樹是決策問題的圖形表達,對分析多階段的決策問題十分有效,它指明了未來的決策點和可能發生的偶然事件,並用記號標明各種不確定事件可能發生的概率,它把可行方案、所冒風險及可能的結果直觀地表達出來。
舉例說明:預計今後幾年市場對某公司產品的需求會擴大(概率0.7),但也存在銷售量減少的可能(概率0.3)。公司面臨幾種可能的選擇:
第一,擴建廠房更新設備,若以後公司產品的需求量擴大,公司將成為市場領先者,獲得很大收益;若需求量減少,公司將虧損。
第二,使用老廠房,更新設備,無論需求量大小,公司都有一定的收益,只是收益大小問題。
第三,先更新設備,若銷路好,再擴建廠房,主要問題是兩次投資總和大於一次投資。
以上問題是現實問題的極大簡化,但可以使我們對決策樹有一個基本理解,當然決策樹也能用於復雜問題的決策。上述問題的三種可行方案的具體情況見表:
現在看看如何根據這些情況選擇最佳方案。根據三種可行方案情況畫出決策樹:
由決策點引出的若干條樹枝稱為方案枝。由狀態結點引出的若干條樹枝稱為狀態枝,狀態枝上標明狀態的情況和可能的概率。本例有兩個決策,決策I是當前擴建廠房更新設備還是僅更新設備;決策II是一年後銷路好時是擴建廠房增加設備還是維持原狀。各狀態結點的期望收益如下:
結點④:100×1.0×4
=
400(萬元)
結點③:300×1.0×4-400
=
800(萬元)
由於800>400,所以決策II擇擴建廠房增加設備。
結點②:(60×0.3×5+100×0.7×1+800×0.7)-400
=
320(萬元)
結點①:[300×0.7×5+(-50)×0.3×5]
-700
=
275(萬元)
決策結果為目前僅更新設備,並不急於擴建廠房,因為狀態結點②的預期收益320萬元大於狀態結點①的預期收益275萬元。
(2)矩陣匯總法
許多決策者希望能把抉擇中所必需考慮的各種因素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給各種因素一個重要性權數,就可以作通盤考慮。矩陣匯總法就是基於這種思路。
舉個例子:某公司有四種產品可以發展,其明年的預計利潤與市場佔有率各不相同,具體情況如表所示:
公司因為資金有限,只能全力發展其中的一種產品。公司既不希望只考慮近期利潤而忽視長期考慮--市場佔有率,也不希望過分重視市場佔有率而置眼前利潤於不顧,因此,打算綜合權衡利潤與市場佔有率。公司覺得財務報表必須讓股東滿意,因此,利潤的重要性大於市場佔有率,但又深知不可忽視市場佔有率,因此給利潤的重要性權數為0.6,而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性權數為0.4。
把利潤最高的B產品250萬元利潤算作利潤指數100,按比例計算出其他產品的利潤指數,再計算出利潤指數加權值。把市場佔有率最高的D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作為100,按比例計算出其他各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指數,再計算出市場佔有率指數的加權值。將利潤指數加權值與市場佔有率指數加權值加起來得到總分:
由於D產品總分83為最高,因此決策發展D產品。
Ⅵ 決策的方法有哪些
問題一:決策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運用? 決策分析常用方法
對於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決策方法。
①確定性情況:每一個方案引起一個、而且只有一個結局。當方案個數較少時可以用窮舉法,當方案個數較多時可以用一般最優化方法。
②隨機性情況:也稱風險性情況,即由一個方案可能引起幾個結局中的一個,但各種結局以一定的概率發生。通常在能用某種估算概率的方法時,就可使用隨機性決策,例如決策樹的方法。
③不確定性情況:一個方案可能引起幾個結帆瞎局中的某一個結局,但各種結局的發生概率未知。這時可使用不確定型決策,例如拉普拉斯准則、樂觀准則、悲觀准則、遺憾准則等來取捨方案。
④多目標情況:由一個方案同時引起多個結局,它們分別屬於不同屬性或所追求的不同目標。這時一般採用多目標決策方法。例如化多為少的方法、分層序列法、直接找所有非劣解的方法等。
⑤多人決策情況:在同一個方案內有多個決策者,他們的利益不同,對方案結局的評價也不同。這時採用對策論、沖突分析、群決策等方法。
除上述各種方法外,還有對結局評價等有模糊性時採用的模糊決策方法和決策分析階段序貫進行時所採用的序貫決策方法等。
不同決策分析的區別
風險型情況下的決策分析。這類決策問題與確定型決策只在第一點特徵上有所區別:
風險型情況下,未來可能狀態不只一種,究竟出現哪種狀態,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種狀態出現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頻率、比例或權等)。常用的風險型決策分析技術有期望值法和決策樹法。
期望值法是根據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狀態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的大小,決定各方案的取捨。
決策樹法有利於決策人員使決策問題形象比,可把各種可以更換的方案、可能出現的狀態、可能性大小及產生的後果等,簡單地繪制在一張圖上,以便計算、研究與分析,同時還可以隨時補充和不確定型情況下的決策分析。
如果不只有一個狀態,各狀態出現的可能性的鍵擾大小又不確知,便稱為不確定型決策。常用的決策分析方法有:
a.樂觀准則。比較樂觀的決策者願意爭取一切機會獲得最好結果。決策步驟是從每個方案中態亮空選一個最大收益值,再從這些最大收益值中選一個最大值,該最大值對應的方案便是入選方案。
b.悲觀准則。比較悲觀的決策者總是小心謹慎,從最壞結果著想。決策步驟是先從各方案中選一個最小收益值,再從這些最小收益值中選出一個最大收益值,其對應方案便是最優方案。這是在各種最不利的情況下又從中找出一個最有利的方案,
c.等可能性准則。決策者對於狀態信息毫無所知,所以對它們一視同仁,即認為它們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相等。於是這樣就可按風險型情況下的方法進行決策。
問題二:決策的方法有哪幾種 一關與戰略決策與戰術決策對企業來說,戰略決策,不是一般的企業經營和管理問題的決策,所謂戰略決策是指涉及企業命運和前途的、重大的、長遠問題的決策。如企業的長遠規劃、企業的經營總目標、企業經營方針的確定等。戰術決策同戰略決策不同。所謂戰術決策是指企業在實現戰略經營目標、經營方向、經營規劃等戰略決策過程中,對具體經營問題、管理問題、業務、技術問題的決策。二程序決策與非程序決策程序化決策又稱常規性決策,是指對重復出現的、日常管理問題所作的決策。這類決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規定的程序,處理方法和標准進行決策。它多屬於日常的業務決策和可以規范化的技術決策。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對管理中新穎的問題所作的決策。這種決策沒有常規可循,雖然可以參照過去類似情況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況重新研究,進行決策。它多屬於戰略決策和一些新的戰術決策,這種決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決策者政治、經濟、技術的才智和經驗。四者都很重要,管理者需要通過好的管理方法使四者發揮作用
問題三:決策有什麼方法 1.頭腦風暴法:按照一定規則召開創造性思維的會議的形式。要求不重復、不質疑、不反駁,沒有框架限制,可以補充觀點。 2.反頭腦風暴法:對前者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反駁、質疑。 3.德爾菲法(專家意見法):匿名發表意見,團員間不發生橫向關系,只與調查人員 *** ,反復填寫問卷,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要求獨立思考。①匿名性;②反復性;③定量性;④集體性;⑤准確性。優點:花費少,得到的信息量大;缺點:耗時,互動性差。 4.名義群體法:群體成員先進行個體決策,然後各成員逐一說明自己的看法,直到所有成員表達完畢再進行群體討論,挑選最佳方案。優點:使群體成員正式開會但不限制每個人的獨立思考。 5.電子會議法:群體預測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預測方法。群體成員將自己有關解決政策問題的方案輸入計算機終端,然後再將它投影在大型屏幕上。優點:匿名,可靠,快速。缺點:打字慢的人沒有優勢,沒有面對面的口頭交流。 6.無領導會議法:讓一個不指定負責人的群體討論給定的問題,並作出決策。可以觀測群體成員的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辯論的說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以及自信程度、進取心、情緒穩定性、反應靈活性等個性特點。
問題四:什麼是決策?決策的分類方式有哪些? 決策的類型,可以從好幾個方面來說,我學的書上的主要有五種。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4,按決策的風格來分,可分為:行為決策;概念決策;命令決策;分析決策。 5、按決策的方法來分,可分為:有限理性決策和直覺決策。
問題五:決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確定型決策亦稱標准決策或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過程的結果完全由決策者所採取的行動決定的一類問題,它可採用最優化、動態規劃等方法解決。
為能在確切了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策。它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存在著決策人希望達到的一個明確目標。
(2)只存在一個確定的自然狀態。
(3)存在著可供選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動方案。
(4)不同的行動方案在確定狀態下的損失或利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問題六:評價決策方法有哪些 第四代教育評價觀80年代,以古巴(Egong Guba)和林肯(Y.S.Lincoln)等人為代表創立了第四代教育評價理論。他們認為評價就是對被評事物賦予價值,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建構。他們進一步強調價值多元性,提倡在評價中充分聽取不同方面的意見,並把評價看作是一個由評價者不斷協調各種價值標准間的分歧、縮短不同意見間的距離、最後形成公認的一致看法的過程。
二、教育評價觀的比較
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研究,西方教育評價流派林立,對教育評價本質的認識至今仍歧義互見,沒有定論。各種理論指導下的評價模式也種類繁多,各有千秋。這里,我們試圖把幾種頗具代表性的觀點或模式加以比較,以認識其分歧所在,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評價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1、行為目標模式與CIPP模式行為目標模式,亦即泰勒模式,即是在泰勒評價思想的指導下,以目標作為評價過程的核心和關鍵,通過對學生行為的考察來找出實際活動與教育目標的偏離,從而通過信息反饋,促進教育活動能夠盡可能地逼近教育目標。這一模式結構緊湊,邏輯脈絡簡潔清晰,容易實施,在教育評價理論中佔有重要地位。
CIPP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評價、輸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和成果(Procluct)評價這四種評價組成的一種綜合評價模式。它以決策為中心,為決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背景評價形成計劃決策,輸入評價為組織決策服務,過程評價指導實施決策,成果評價為再循環評價效力。CIPP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把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綜合加以評判,突出了評價的改進功能。
比較行為目標模式與CIPP模式,可以發現除了方法上兩者都同樣重視定量方法外,其它方面都具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1)評價的目的不同。行為目標模式注重教育目標達到的程度,基本屬於事後評價,亦即對結果的總結性評價。CIPP模式注重評價的改進功能,強調為決策過程提供全面的信息,為後來的形成性評價拉開序幕。(2)評價的時空不同:行為目標模式將評價重心放在行為的結果上,評價領域只涉及事後。CIPP模式拓寬了評價的時空,評價范圍涵蓋了活動的整個過程,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3)對待目標的態度不同。行為目標模式以目標為中心,目標一旦確立就不容懷疑,反映了泰勒價值觀上的收斂性。CIPP模式則認為目標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受到評價的,必要時可以根據對象的需要對目標進行修正和改進。這一觀點突破了泰勒的框架,把評價從范圍與內容上給予了拓寬,深化了對評價的認識。(4)評價的對象不同。行為目標模式主要適用於評價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CIPP模式用於評價計劃制定的合理性和各種教學活動。(5)評價的作用不同。行為目標模式用來判斷教育效果,控制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CIPP模式除了控製作用之外,還必須為決策提供全方面的信息,達到改進決策的目的。
由此看來,行為目標模式所存在的某些局限,如評價目標的凝固性、評價過程的封閉性、價值觀上的收斂性等在CIPP模式中得到了較好的修正,故而CIPP模式較之於行為目標模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反映評價對象的全貌,也因此具有較為廣泛的民主性。當然,我們也並不否認行為目標模式的價值,在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鑒別、確證和檢查時,該模式的優越性就不言而喻了。
2、比貝的評價觀與泰勒、克龍巴赫等人的評價觀之所以把比貝的評價觀與其之前的評價觀加以比較,主要是因為比貝首次表述了教育評價是一種目的在於行動的價值判斷,這一表述無疑對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
問題七:決策中常見的幾種啟發式方法有哪些?課後習題答案 卡尼曼等人繼承了西蒙的啟發式策略研究成果,認為人在決策時採用的啟發策略主要有。1,代表性啟發,指人們估計事件發生的概率時,受它與其所屬總體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響。
2,易得性啟發:指傾向於根據事件或者現象在記憶中獲得的難易程度來評估其概率的現象,即根據事件或現象在記憶中是否容易提取到來做判斷和決策。
3,錨定和調整啟發法:指人們根據給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計後,以後根據當前的問題對最初的估計做出調整,但是調整的幅度不大。
問題八:決策中常見的幾種啟發式方法有哪些 1,代表性啟發,指人們估計事件發生的概率時,受它與其所屬總體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響。
2,易得性啟發:指傾向於根據事件或者現象在記憶中獲得的難易程度來評估其概率的現象,即根據事件或現象在記憶中是否容易提取到來做判斷和決策。
3,錨定和調整啟發法:指人們根據給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計後,以後根據當前的問題對最初的估計做出調整,但是調整的幅度不大。
問題九:項目投資決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互斥型項目比較方法如下:
計算期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分析方法有:凈現值法、費用現值法、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
計算期不同的情況下比較分析方法有:計算期統一法(含計算期最小公倍數法、最短計算期法)、凈年值法、費用年值法。
具體方法介紹可以參見注冊咨詢工程師考試《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教材第八章有關內容介紹。
問題十:職業生涯決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介紹幾種職業生涯決策方法
1、 5w 法 為自己設計職業生涯規劃, 可使用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 這里介紹一種「5W 法」用 5 個「WHAT」歸零思考。這是一種被許多人士成功應用的方法,依託的是 歸零史的模式,從問自己是誰開始,如果能夠成功回答完五個問題,你就有最後 答案了。 5 個「W」是 1.Who am I ?(我是誰?)
2.What will I do ?(我想做什麼?)
3.What can I do ?(我會做什麼?)
4.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環境支持或以下我做什 么?)
5.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職業與生活規劃是什 么?)
回答了這 5 個問題,找到它們的最高共同點,你就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 劃,如果你有興趣,現在就可以試試。 先取出五張白紙,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在每張紙的最上邊分別寫上上述 五個問題。 然後,靜下心來,排除干擾,按照順序,獨立地仔細思考每一個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回答的要點是:面對自己,真實地寫出每 一個想到的答案;寫完了再想想有沒有遺漏,認為確實沒有了,按重要性進行排 序。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想干什麼?」,可將思緒回溯到孩童時代,從人生初 次萌生等一個想干什麼的念頭開始,然後隨年齡的增長,回憶自己真心嚮往過、 想乾的事,被一一地記錄下來,寫完後再想想有無遺漏,確實沒有了,就認真地 進行排序。 對於第三個問題「我能幹什麼?」,則要把確實已證明的能力和自認為還 可以開發出來的潛能都一一列出來,認為沒有遺漏了,就認真地進行排序。 第四個問題「環境支持或允許 *** 什麼?」,回答則要稍作分析:環境, 有本單位、本市、本省、本國和其他國家,自小向大,認為自己有可能藉助的環 境,都應在考慮的范疇之內。在這些環境中,認真想想自己可能獲得什麼支持和 允許,搞明白後一一寫下來,再以重要性排列一下。 如果能夠成功回答第五個問題「我的職業與生活規劃是什麼?」,你就有 了最後的答案。 做法是:把前四張紙和第五張紙一字排開,然後認真比較第一至第四張紙 上的答案,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答案用一條橫線連起來,你會得到幾條連線,而 不與其他連線相交的,又處於最上面的線,就是你最應該去做的事情,你的職業 生涯就應該以此為方向。你要在此方向上以三年為周期,提出近期、中期與遠期 的目標, 然後在近期的目標中提出今年的目標, 將今年的目標分解為每季度目標、 每月目標、每周目標、每天目標。
Ⅶ 決策的方法有哪些
決策的方法有綜合評分法、比較分析法、名義群體法、特爾菲法、頭腦風暴法等等,參與決策是培養管理人員的方法,年輕的管理人員通過參與決策可以逐漸熟悉公司所面臨的關鍵問題。
決策是指決定的策略或辦法,是人們為各種事件出主意、做決定的過程。它是一個復雜的思維操作過程,是信息搜集、加工,最後作出判斷、得出結論的過程。決策是人們思維過程和意志行動過程相互結合的產物。
Ⅷ 常見的決策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決策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決策方法有哪些?在日常的生活中,布里丹毛驢效應一直為大眾津津樂道,但也可給管理者很多啟示,告訴我們要敢於決策。下面我就來分享常見的決策方法有哪些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主要的決策方法有:
1、綜合評分法
指通過選擇對不同的決策方案影響都比較大的經濟技術指標,根據在整個方案中所處的地位和重要性,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在對各個方案的指標進行評分,最後跟據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得出總分數,以總分數的高低選擇決策方案的方法。
2、比較分析法
是將不同的方案所反映的經營目標實現程度的指標數值進行對比,從中選出最優的方案的一種方法。
主要的集體方法:
3、名義群體法
指在決策過程中對群體成員的討論或人際溝通加以限制,確定主題之後進行會議,群體成員全部出席會議,首先進行個體決策,獨立地寫下對問題的看法,然後將自己的想法提交給集體,並向大家說明自己的想法。
4、特爾菲法
這種方法是採用匿名的方式,通過幾輪函詢來徵求專家的意見,組織預測小組對每一輪的意見進行匯總整理後,作為參考再發給各位專家,供他們分析判斷來提出新的論證。在經過幾輪反復後,專家意見趨於一致,最後就供決策者進行最後的決策。
(8)有哪些決策方法隨機決策擴展閱讀
決策方法的必要性:
參與決策是培養管理人員的最好方法,比如某項工作涉及企業策略問題,年輕的管理人員通過參與決策可以逐漸熟悉公 司所面臨的關鍵問題。
集體決策的方法還打破了一些部門之間的壁壘,促進了部門之間的協調。集體決策比個人決策更加民主,有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觀點不同的人參加,可以鼓勵管理人員採用比個人決策更多的 選擇方案。
決策的基本原則:
1、可行性原則
2、瞄準和差異原則(准備備選方案是需要運用的原則)
3、「兩最」、預後和時機原則(方案選優是運用)
4、跟蹤和反饋原則(在決策實施過程中運用)
5、外腦和經濟原則 (在決策的全過程必須運用)
6、系統原則
經營決策的方法較多,生產中常用的決策方法有下面幾種:
1、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將不同的方案所反映的經營目標實現程度的指標 數值進行對比,從中選出最優方案的.一種方法。如對不同品種的伺 養結果分析,可以選出一個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的品種。
2、綜合評分法綜合評分法就是通過選擇對不同的決策方案影響都比較大的經 濟技術指標,根據它們在整個方案中所處的地位和重要性,確定各 個指標的權重,把各個方案的指標進行評分,並依據權重進行加權 得出總分,以總分的高低選擇決策方案的方法。
例如在兔場決策 中,選擇建設兔舍時,往往既要投資效果好,又要設計合理、便於 伺養管理,還要有利於防疫等。這類決策,稱為多目標決策。但這 些目標(即指標)對不同方案的反映有的是一致的,有的是不一致 的,採用對比法往往難以提出一個綜合的數量概念。
為求得一個綜 合的結果,需要採用綜合評分法。 贏利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決策的一種方法。產品的成本劃分為固定 成本(不隨產品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如兔場的管理費、固定 職工的基本工資、折舊費等)和變動成本(隨著產銷量的變動而變 動的,如飼料費、燃料費和其它費)。
Ⅸ 決策有哪些常用方法
主要決策方法有:
1、集體決策方法:
頭腦風暴法:比較常用的決策方法。創始人:英國心理學家「奧斯本」。是將對解決某一問題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敞開思路,暢所欲言。
名義小組技術:召集一些有知識的人,把要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內容告訴他們,並請他們獨立思考,要求每個人把自己的備選方案和意見寫下來,然後按順序陳述意見,再對所有方案進行投票。
德爾菲技術:蘭德公司提出,當企業面臨一個重大問題時,可以設法取得有關專家的合作。把要解決的問題分別告訴專家們,請他們單獨發表自己德意見並對實現新技術突破所需德時間作出估計。
在此基礎上,管理者收集並綜合反映專家們的意見,再把綜合意見反饋給各位專家。讓他們再次進行分析稿型並發表意見槐敬陪。如此反復多次,最終形成代表鉛蠢專家組意見的方案。
2、活動方向的決策方法:
經營單位組合分析法:美國波斯頓公司提出BCG矩陣:橫軸代表市場份額份額;縱軸表示預計的市場增長。現金牛:低增長,高市場份額;明星:高增長,高市場份額;問號:高增長,低市場份額;瘦狗:低增長,低市場份額。
BCG假定:累積學習曲線。如果公司能夠適當地生產產品和管理生產過程,則產品生產量積累的每一個顯著的嗇,都會帶來可預計的單位產品成本的下降。
3、活動方案的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方法:在比較和選擇活動方案時,如果未來情況只有一種並為管理者所知,則須採取確定型決策方法。例如:線性規劃和量本利分析。
風險型決策方法:決策樹法。
(9)有哪些決策方法隨機決策擴展閱讀:
一般決策過程包括:
1、問題識別,即認清事件的全過程,確立問題所在,提出決策目標。
2、問題診斷,即研究一般原則,分析和擬定各種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提出對策。
3、行動選擇,即從各種方案中篩選出最優方案,並建立相應的反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