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幼兒因為角色分配爭吵的解決方法

幼兒因為角色分配爭吵的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9 00:56:36

Ⅰ 你覺得幼兒教師解決同伴沖突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請列舉

情景再現: 邁克:你別動,別把我的飛機弄壞了! 斯蒂文:我要這個! 邁克:我先拿到的! 邁克搶不過斯蒂文,用手使勁兒推了斯蒂文一下,斯蒂文哭了起來。 老師:好了,不要搶了!把這個積木先給我! (邁克不情願地把積木給了老師,老師摟著斯蒂文,給斯蒂文擦眼淚。) 老師:邁克,打人是不對的。你要先向斯蒂文道歉,說「對不起!」。 邁克小聲地低頭說:對不起。 老師:誰能告訴我,這個積木是誰先拿到的? 邁克:是我,我都拼到飛機上了,他要搶的! 老師:斯蒂文,是這樣的嗎? 斯蒂文: (斯蒂文點頭)嗯。但是我也想要。 老師:這個是邁克先玩兒的,你要是也想要的話,要先詢問他。來跟我說一下,「這個給我玩兒可以嗎?」 斯蒂文:這個給我可以嗎? 邁克:不行。這個是飛機上的武器。 老師:斯蒂文,這個是邁克先拿到的,他現在不願意把這個讓給你。玩具是大家的,我們可以稍後玩兒。你可以找其他的積木代替啊,這個行嗎? (老師拿起了一個稍短一些的紅色積木) 斯蒂文看了看飛機上的積木,又看了看老師手上的,然後點了點頭。於是,兩個孩子繼續剛才各自的活動。 上述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幼兒園里上演,而爭搶玩具似乎也成了幼兒發生沖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作為教師,每天在教室里和戶外都要處理好幾次這樣的爭執,為此,老師們也都頭疼不已,不禁要問: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這些沖突的發生呢?而沖突一旦發生,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幼兒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Highscope認為,教師不應把幼兒之間的沖突當成令人頭痛的問題,而應將之視為幼兒學習如何獨立解決沖突的機會。只有在他們遇到沖突時獲得解決經驗才是最高效的學習。 我們還要相信,幼兒在不同的沖突場景中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才能積累更多的解決策略,逐漸具備獨立解決沖突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看待幼兒間的同伴沖突。 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自己並不是解決幼兒同伴沖突的主體,也不是裁判,教師只需要扮演支持者和協調者的角色,真正的主體是幼兒本身。 當我們能夠開始積極看待幼兒的同伴沖突,並認同教師在此過程中的角色後,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兒童沖突解決六步法 Step1 冷靜地接近,阻止傷害性行為 作 為教師,我們發現幼兒發生沖突的時候,都會在第一時間制止幼兒間任何傷害性言行的發生。這個時候老師可以說:「邁克,你生氣了,生氣是可以的,打人是不可 以的。」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幼兒間的爭執和打鬧而變得煩躁。要記住,我們要積極看待這些沖突。然後我們可以蹲下來,與幼兒的視線 持平,通過輕撫幼兒的背或擁抱幼兒來緩和幼兒的情緒。如果出現爭搶的物品,老師需要把這個物品拿到自己手中,可以這樣對幼兒說:「邁克,請先把這個積木給 我,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Step2 認可幼兒的情緒 如 案例中所示,通常情況下,我們在制止了傷害行為之後,往往會對動手打人的幼兒先進行說教,而忽略了孩子們的情緒。可是,幼兒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當老師關 注並說出幼兒當下的感受時,幼兒就會感到自己的情緒得到了認可,並被鼓勵表達自己更多的感受,從而逐漸變得緩和;同時他們也嘗試了解到另一方的情緒感受, 這為幼兒下一步思考解決方法奠定了基礎。 Step3 收集信息 這一步,我們需要支持幼兒對發生的沖突進行描述,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 一,一定要讓幼兒雙方分別對事情進行描述。通過幼兒的描述,我們會了解到更多的細節,更為重要的是,這能讓沖突的幼兒雙方明白對方在想什麼以及自己的行為對對方的影響。幼兒需要我們的幫助去關注別人的情緒和感受。 第 二,我們要注意自己問問題的類型。你可以問,「發生了什麼事情?」「什麼事情讓你這么生氣?」「你想要做什麼?」避免問「為什麼」這類問題,因_為對幼兒來說,「為什麼」的問題比較抽象。 Step4 重述問題 在收集信息後,教師要中立地復述剛才獲得的信息,幫助幼兒聚焦問題的一到兩個細節內容。比如,針對今天的案例,老師可以說,「邁克先拿到的這個積木,他要拼飛機,斯蒂文也想要這個積木做坦克的炮。所以問題是,你們兩個都想要這個積木,可是我們只有一個。」 Step5 支持幼兒提出解決沖突的方法 我 們要相信,幼兒是有能力解決沖突問題的。前提是,當他們的情緒穩定後,他們才能專注於思考問題的細節,想出更有創造力的解決方法。這時,我們要鼓勵幼兒提 出他們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並思考哪種方案可行。有時,我們可能覺得孩子選擇的方案並不那麼公平,可孩子們卻能欣然接受。這時我們要謹記:孩子的世界 和成人不同,每個孩子的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他們所接受的,對他們來說就是合理的。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做好後續的跟進和支持,比如,你可以說,「那麼,你們 所同意的解決方法是,斯蒂文你拿著這兩塊拼到一起,做一個炮的樣子。而邁克用那根長的來裝飾飛機。」 Step6 給予進一步鼓勵 當幼兒開始實施解決方案時,你可以對幼兒說:「看,多好,你們一起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這樣的鼓勵性陳述方式,幫助幼兒從問題解決過渡到游戲。同時,這樣的陳述對幼兒也是非常大的鼓勵,他們會不斷積累經驗,逐漸能夠更為自信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並最終成為獨立的問題解決者! 問題解決以後,教師仍要進行觀察,看看幼兒選擇的方案最終是否起效,如果再出現沖突時,要及時對幼兒提供支持。

Ⅱ 我們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爭執

其實孩子之間的事情,我們大人沒必要參與其中。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這件事情,只要他們不發生打架的情況就可以。

有的時候我們大人不參與其中,他們反而更能處理好自己與其他幼兒之間的關系。你越是參與到其中,可能孩子以後越不知道該怎麼與他人相處。

如果說是一個男孩兒和女孩兒之間起了爭執,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男孩子要讓著女孩子,這樣才是男子漢大丈夫。我就聽到過很多家長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也會向著錯誤的方向引導孩子,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

如果你非得要進去干涉孩子們之間的爭執,你也要聽一聽他們雙方的觀點,幫助他們自己分析一下他們誰對誰錯。讓他們能夠自己認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是對的還是錯的,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才是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

Ⅲ 幼兒園老師怎麼巧妙處理幼兒間的爭吵

幼兒園老師怎麼巧妙處理幼兒間的爭吵 【摘要】: 所謂爭吵行為,是指矛盾雙方為某一利益或觀點相持不下,有時易導致矛盾激化,產生沖突。爭吵,是幼兒間很常見的事情。幼兒園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但由於孩子還比較小,思維尚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認為別人應該順應自己的需求。在不能如願的情況下,就易發生爭執吵鬧的行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難發現幼兒間有時候為了要玩同一個玩具,同一張凳子,同伴身體間有意或無意的觸碰,或所搭建的積木被踢倒、破壞等因此而起爭吵。當同伴交往時出現矛盾和爭吵時,我們應該站在孩子角度妥善處理,化解矛盾。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交往和宣洩情緒的方法,引導和鼓勵幼兒自主解決矛盾,學會處理人際關系。 關鍵詞:幼兒爭吵 引導交流 學習方法 自主解決 學會交往 幼兒期思維尚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而在相互交往或游戲中常常由於動作或觀點的不同而發生爭執和沖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幼兒為了一件玩具、一個板凳而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是滿臉淚水,而造成爭吵的原因主要是同伴交往間出現分歧和矛盾時,不會協商,不會謙讓,缺乏交往經驗和能力。幼兒間的爭吵是影響幼兒安全的因素之一,在一個班級里正確處理幼兒間出現的爭吵和打鬧現象,避免和減少爭吵和打鬧現象,不僅能保證一日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且是保障幼兒安全的基礎。因此,當幼兒產生矛盾和爭吵時,教師可以從理解傾聽矛盾原因,交流尋求解決問題方法,選擇恰當宣洩情緒方式,學會正確交往處理人際關系等多方面來處理問題。 一、理解兒童之間發生的爭執行為是正常的。 幼兒之間發生矛盾,這個問題在同伴之間經常出現,這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幼兒期思維尚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而常會發生爭執和沖突。加上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玩具都是一個人玩,大人也會讓著他,沒有人會去爭搶,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獨權的習慣。到了幼兒園,同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走到一起,會因為意見不和,不會妥協和謙讓而引起矛盾和爭吵,對幼兒來說這是集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在爭吵過程中,幼兒會逐漸明白要不斷地調節自己的行為,遵守約定俗成的活動規則,才能友好的與他們相處,得到同伴的喜愛,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每次的矛盾和爭吵中,幼兒漫漫學會了怎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自己,評價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時幼兒就開始理解和體諒他人,從而懂得和同伴友好相處,學會互相謙讓。因此在棉隊幼兒爭吵時,教師要以平和心態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二、傾聽了解幼兒爭吵產生摩擦的原因。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於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幼兒,他才願意和你溝通。別以為孩子們還小,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不管是一件事還是一個動作,都有他們如此做的理由。因此面對爭執中的孩子,我們一定要做到先聽後說。切勿用眼睛感情的判斷對錯,或是急切的了事,面對孩子的爭吵,我們要先冷靜的詢問事情的原因,認真聽幼兒講述事情經過,以此幫他宣洩負面情緒並尋找原因。如:在一次活動中滔滔小朋友把航航的鼻子打出血了,看到這個情況後我就開始詢問滔滔為什麼打航航,滔滔本來就很內向不愛說話,加上航航鼻子出血了他就很害怕,於是一直哭泣不說話,這時候我專向航航讓航航說明原因,航航說我們玩奧鋱曼的游戲,我們假裝打怪獸,我是假打的滔滔真的打了,我問滔滔是嗎?他不說只是哭泣,對於這個問題從表面上來看,受傷的是航航那一定認為是滔滔的不對,於是我就請滔滔道歉。到了晚上滔滔媽媽打電話說:是航航用腳踢了滔滔把他踢痛了,所以滔滔才動手打人的。於是第二天找來航航求證,證實是這樣的。這樣看來還能怪滔滔嗎?航航做的也不對,如果只怪滔滔那他當然會覺得委屈。 傾聽是了解孩子最佳途徑。當處理矛盾的時候一定要耐心詢問幼兒事件的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表現。只有當我們聽幼兒說完之後,才有資格評價問題的看法,判斷幼兒的行為錯誤與否。傾聽是對孩子的尊重,只有先尊重孩子,才能使你的評價教育得到孩子認可。 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幼兒遇到問題才會真正地進行一些思考,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最好不要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應該引導幼兒交流在討論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候會看到幼兒會因為一本書發生爭吵,這時候我會組織幼兒討論,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候應該怎麼辦?有的幼兒說:「一起看」有的說:「商量好你看好了我再看」也有的說:「用猜拳的方式,誰贏了誰看」孩子們七嘴八舌,想出來的方法也很多,不管是從別人那兒借鑒的,還是用過去學過的知識,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兒自己想出來的辦法,更容易接受和運用。 四、學習正確與同伴交往的方法,學會理解和謙讓。 我們要有意識的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給幼兒如何傾聽別人說話,如何向別人道謝和道歉,如何向別人提出要求,如何表達自己的願望等等,這些技能的熟練運用,可以使幼兒避免一些糾紛,也使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例如:在游戲活動中因為不小心和同伴間產生碰撞,要主動的道歉爭取同伴的原諒,當把同伴玩具弄壞的時候要進行修補,當把同伴弄哭的時候要負責給他擦眼淚,並把它哄好,當同伴與你分享玩具時要表示感謝,並要愛護同伴玩具,等讓幼兒明白與同伴交往時要謙虛禮貌,學會徵求意見,還要為自己的行為產生後果負責,遇到某個小朋友欺負自己時,我們引導幼兒自主協商,不改正時再請求教師幫助協調;如果別人不小心碰了自己,我們則引導他們善於理解原諒別人,引導幼兒多說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 五、鼓勵幼兒自主解決矛盾,學會處理人際關系。 幼兒之間的糾紛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糾紛都由老師參與解決,會增強幼兒的依賴性,削弱或剝奪他們的獨立性。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放手並鼓勵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提高處理人界關系的能力。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戲中,孩子們和往常一樣和同伴開心的游戲著,認真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都沉寂在游戲中,這時候我看到圖書吧的嘉嘉和小航在正強著一本電子書,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靜靜的觀看著這一幕,期待著接下來他們會怎麼處理,這時候嘉嘉發現我在看他們,與是我就說這樣你們都看不到,書也要壞了,動腦筋想想可以怎麼辦?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時候嘉嘉靈機一動說:我們來石頭剪刀布吧,誰贏了誰看,小航同意了,最後嘉嘉贏了而小航也欣然接受了,不再爭搶。面對小小傢伙的解決方式我還是很滿意的,幼兒在日常每次矛盾爭吵中已經積累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只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許這個能力就會被忽視,而教師要充當引導著,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讓幼兒把已有的經驗,用到實際當中去,鼓勵孩子解決問題,消除矛盾,學會和同伴交往。 幼兒交往之間出現爭吵,是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通過爭吵對幼兒雙方都是一種磨練,幼兒從矛盾中學習,在爭吵中成長。我們教師只要妥善處理孩子間的矛盾,正確引導幼兒,凡事都採取信任、積極、友善的態度,相信幼兒,每天都會擁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會過得很快樂!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動時間,突然李媛哭著走過來說:老師,嘉嘉掐我的手啦!他還搶我的小椅子!出於對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連忙觀察李媛左手背上的傷勢。果然,手背上已經出現了一塊手指甲掐紅的傷塊。我的視線立刻開始尋找嘉嘉的身影。此時的嘉嘉正雙手按著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態。見我的視線正在盯著他,嘉嘉自覺地向我身邊走過來,握住李媛的小手一邊吹一邊說:我都給她吹了,老師。那緊張的樣子讓我是又好氣又好笑。我連忙拉著嘉嘉的手說:即使你幫她吹了,你也做錯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紅了,你們倆還是好朋友呢!趕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紅著眼圈轉過身來和李媛說了對不起。看著李媛的手沒什麼大問題,我便讓他們回位子坐好!我又開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為止了,可當小朋友都搬著椅子回位坐的時候,他們倆又為了一把小椅子而爭搶了起來。李媛,別搶了!哪個椅子不一樣啊!看到此情景,我連忙喊道。可李媛一點沒有鬆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厲害。沒辦法,我又開始招呼嘉嘉嘉嘉,你過來,老師給你拿個新椅子!你快過來!聽著我的話,嘉嘉不情願的向我身邊走過來,此時他的眼圈已經開始有些紅潤,表情也開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漢嗎?這點事兒算什麼?我拉著他的小手,鼓勵他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我們再拿個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摟在懷里,試著鼓勵這顆受傷的心!聽了我的話,川川紅著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慶幸自己沒有發脾氣,而且觀察到了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勵了嘉嘉,自我感覺處理得挺滿意。可當離園時,在與嘉嘉的媽媽交流起這件事情時,嘉嘉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一句話,讓我不禁心頭一顫。今天,我有點生氣。 為什麼生氣?媽媽問。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媽媽身後小聲地說我不願意把椅子給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漢嗎?你應該讓著小女孩對不對?再說老師批評你也是愛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聽了嘉嘉和媽媽的一席話,一方面非常感謝家長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開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為什麼我煞費苦心地調解和安慰還會傷害到嘉嘉的心?為什麼嘉嘉到離園時也不願意接受老師處理的結果?究竟在幼兒間發生沖突時,教師應該如何介入?怎樣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顧到每位幼兒的情緒情感?怎樣才能保護好每個幼小的心靈不受到傷害?,慢慢地我才覺悟到自己在處理沖突過程中教育觀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為上存在的問題!經過認真反思,我覺得教師在處理幼兒間的沖突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基礎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角色。《綱要》曾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學習新綱要理念的同時,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當面對幼兒間的沖突時,教師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評判者的角色出現來客觀的給予他們對與錯的評判,而是應該以引導者、鼓勵者的角色出現,幫助幼兒自主去解決他們之間的沖突。其次,教師應該嘗試蹲下來與幼兒交朋友。其實,蹲下來不只是身體上簡單的一個動作,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身體蹲下來的同時,思想觀念同樣要蹲下來,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狀態,與幼兒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諧的關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長的朋友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約束者和管理者。最後,教師要和幼兒一起經營已經建立的良好師生關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學以及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去營造,一旦建立則需要教師和孩子一起用心經營,使之對幼兒的長遠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 二、鼓勵幼兒自主解決是手段 當幼兒間發生沖突時,教師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場上,給予他們一個評判的結果,而是應該站在公平正義的立場上,全面了解事情發生的全過程後,鼓勵他們自主解決沖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發生第二次爭搶椅子的時候,教師就不應該從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發,主觀地判定了椅子的歸屬,替孩子解決了沖突的後果,而是應該在幫助他們理清事情發生經過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想辦法解決兩個人搶一把椅子的沖突和後果,讓他們想想現在應該怎樣辦?怎樣做才是對的?。只有讓他們自己嘗試去解決,他們才容易愉快地接受沖突的後果。那麼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引導鼓勵幼兒自主解決沖突呢? 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與人交往。觀察生活中經常與人發生沖突的幼兒一般性格要強而倔強,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發生爭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會與人交往,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不懂得謙讓。面對有類似問題的孩子,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教給他們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周圍的小夥伴會喜歡?給幼兒一個正確的行為指導,讓他們學著與他人友好相處。其次,要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和想法。當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幼兒理清事實的基礎上,讓他們自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最好不要過多的干涉或者評判,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引導即可。這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他們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和諧關系。幼兒之間的沖突往往是因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們不會因為一時的沖突而成為冷麵相對的仇人,然而在沖突發生之後,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行為,不管對錯,都要和發生沖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並友好的擁抱或者握手,以增進同伴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和諧關系的建立。 三、適時地引導教育是目的 發生沖突的幼兒畢竟是少數,如何減少幼兒間不必要的矛盾沖突,讓他們友好和諧的相處是我們教育的目的。那麼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合理解決幼兒間沖突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對其他幼兒展開討論、交流、教育,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多種形式教給幼兒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讓幼兒從中獲得終身受益的教育影響。如:當幼兒間為爭搶椅子而發生爭吵時,首先,教師在正確處理沖突以後,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將發生沖突的真實情況描述下來(最好不要以幼兒真實的姓名去講述,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他們做得對嗎?哪做的不對?為什麼?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樣做?,讓幼兒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明確什麼樣行為是對的?什麼樣的行為是大家不歡迎的?讓幼兒獲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Ⅳ 角色區中,幼兒因角色分配發生爭執,教師如何指導

1、作為舞台管理者,幫助孩子為游戲做准備,並在游戲進行過程中給予支持
2、可以作為參與孩子游戲,充當游戲中的角色,成為他們的玩伴
3、可以作為游戲的帶頭人,參與游戲並積極地豐富和延伸游戲,做指導
4、關注孩子的游戲安全
5、作為游戲結束的發言人

Ⅳ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因為都想扮演同一個角色發生爭吵,說說你准備怎麼引導幼兒

誰都想演主角,討人喜歡的角色,幼小的孩子也不除外。
可以這樣引導孩子,主角重要,配角也很重要,同時有主角、配角才能玩成游戲。
或者也可以建議孩子們輪換扮演角色,每個人都有扮演重要角色的機會。

Ⅵ 當幼兒為「誰來扮演什麼角色」而爭執不休的時候,教師如何處理呢

老師應該教導這些孩子們,不要為這些小事情爭吵,還要告訴他以後機會多的很。

Ⅶ 幼兒教師怎樣處理幼兒同伴間的沖突

案例描述:一天在自由活動時間,突然李媛哭著走過來說:老師,嘉嘉掐我的手啦!他還搶我的小椅子!出於對安全的敏感,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連忙觀察李媛左手背上的傷勢。果然,手背上已經出現了一塊手指甲掐紅的傷塊。我的視線立刻開始尋找嘉嘉的身影。此時的嘉嘉正雙手按著椅子,一副霸者的姿態。見我的視線正在盯著他,嘉嘉自覺地向我身邊走過來,握住李媛的小手一邊吹一邊說:我都給她吹了,老師。那緊張的樣子讓我是又好氣又好笑。我連忙拉著嘉嘉的手說:即使你幫她吹了,你也做錯了,你看李媛的手都被你掐紅了,你們倆還是好朋友呢!趕快和好朋友道歉。嘉嘉紅著眼圈轉過身來和李媛說了對不起。看著李媛的手沒什麼大問題,我便讓他們回位子坐好!我又開始忙起了工作。本想事情到此為止了,可當小朋友都搬著椅子回位坐的時候,他們倆又為了一把小椅子而爭搶了起來。李媛,別搶了!哪個椅子不一樣啊!看到此情景,我連忙喊道。可李媛一點沒有鬆手的意思,反而哭得更厲害。沒辦法,我又開始招呼嘉嘉嘉嘉,你過來,老師給你拿個新椅子!你快過來!聽著我的話,嘉嘉不情願的向我身邊走過來,此時他的眼圈已經開始有些紅潤,表情也開始有些不自然。嘉嘉,你不是男子漢嗎?這點事兒算什麼?我拉著他的小手,鼓勵他老師相信你是最棒的!我們再拿個新椅子好吧?我把嘉嘉摟在懷里,試著鼓勵這顆受傷的心!聽了我的話,川川紅著眼圈搬起小椅子回位子坐了。
事到如此,我慶幸自己沒有發脾氣,而且觀察到了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好的安慰和鼓勵了嘉嘉,自我感覺處理得挺滿意。可當離園時,在與嘉嘉的媽媽交流起這件事情時,嘉嘉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一句話,讓我不禁心頭一顫。今天,我有點生氣。 為什麼生氣?媽媽問。嘉嘉不好意思地趴到媽媽身後小聲地說我不願意把椅子給李媛。 嘉嘉不是男子漢嗎?你應該讓著小女孩對不對?再說老師批評你也是愛你的,哪能掐小朋友呢?。
教育反思:聽了嘉嘉和媽媽的一席話,一方面非常感謝家長朋友的理解和正面教育!另一方面,我也開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思中!為什麼我煞費苦心地調解和安慰還會傷害到嘉嘉的心?為什麼嘉嘉到離園時也不願意接受老師處理的結果?究竟在幼兒間發生沖突時,教師應該如何介入?怎樣介入才能公平、平等的照顧到每位幼兒的情緒情感?怎樣才能保護好每個幼小的心靈不受到傷害?,慢慢地我才覺悟到自己在處理沖突過程中教育觀念、教育角色定位和教育行為上存在的問題!經過認真反思,我覺得教師在處理幼兒間的沖突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基礎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角色。《綱要》曾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學習新綱要理念的同時,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當面對幼兒間的沖突時,教師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評判者的角色出現來客觀的給予他們對與錯的評判,而是應該以引導者、鼓勵者的角色出現,幫助幼兒自主去解決他們之間的沖突。其次,教師應該嘗試蹲下來與幼兒交朋友。其實,蹲下來不只是身體上簡單的一個動作,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身體蹲下來的同時,思想觀念同樣要蹲下來,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狀態,與幼兒保持平等自然、融洽和諧的關系,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幼兒感受到老師是在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長的朋友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約束者和管理者。最後,教師要和幼兒一起經營已經建立的良好師生關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用心和孩子一起在教育教學以及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去營造,一旦建立則需要教師和孩子一起用心經營,使之對幼兒的長遠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
二、鼓勵幼兒自主解決是手段
當幼兒間發生沖突時,教師不能站在成人的立場上,給予他們一個評判的結果,而是應該站在公平正義的立場上,全面了解事情發生的全過程後,鼓勵他們自主解決沖突。例如:在嘉嘉和李媛在發生第二次爭搶椅子的時候,教師就不應該從同情弱者(哭)的角度出發,主觀地判定了椅子的歸屬,替孩子解決了沖突的後果,而是應該在幫助他們理清事情發生經過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想辦法解決兩個人搶一把椅子的沖突和後果,讓他們想想現在應該怎樣辦?怎樣做才是對的?。只有讓他們自己嘗試去解決,他們才容易愉快地接受沖突的後果。那麼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引導鼓勵幼兒自主解決沖突呢?
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與人交往。觀察生活中經常與人發生沖突的幼兒一般性格要強而倔強,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和同伴發生爭吵,分析其原因就是不會與人交往,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不懂得謙讓。面對有類似問題的孩子,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教給他們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周圍的小夥伴會喜歡?給幼兒一個正確的行為指導,讓他們學著與他人友好相處。其次,要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和想法。當幼兒之間發生沖突時,教師應該在引導幼兒理清事實的基礎上,讓他們自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最好不要過多的干涉或者評判,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引導即可。這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他們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自行化解了心中的不愉快。第三,增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和諧關系。幼兒之間的沖突往往是因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他們不會因為一時的沖突而成為冷麵相對的仇人,然而在沖突發生之後,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行為,不管對錯,都要和發生沖突的好朋友互相道歉,並友好的擁抱或者握手,以增進同伴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和諧關系的建立。
三、適時地引導教育是目的
發生沖突的幼兒畢竟是少數,如何減少幼兒間不必要的矛盾沖突,讓他們友好和諧的相處是我們教育的目的。那麼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合理解決幼兒間沖突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對其他幼兒展開討論、交流、教育,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多種形式教給幼兒正確的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讓幼兒從中獲得終身受益的教育影響。如:當幼兒間為爭搶椅子而發生爭吵時,首先,教師在正確處理沖突以後,可以以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將發生沖突的真實情況描述下來(最好不要以幼兒真實的姓名去講述,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他們做得對嗎?哪做的不對?為什麼?如果你是他們,你會怎樣做?,讓幼兒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明確什麼樣行為是對的?什麼樣的行為是大家不歡迎的?讓幼兒獲得正面的教育信息。

Ⅷ 幼兒爭吵教師怎樣對上面的角色游戲進行指導

游戲進行到一定的時間,在同一游戲中出現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應有自己不同的職責。觀察中,幼兒之間因為「你該做什麼?我該做什麼?」發生爭吵,這說明幼兒的游戲在進步。在之前的游戲中,幼兒的游戲的角色少、不穩定,沒有明確的角色分工。隨著游戲的逐步開展,游戲角色增加了、游戲的情節豐富了,幼兒常常受游戲材料和參與游戲人數等因素的影響而離開自己當前的角色,參與到其他游戲,甚至強占他人的角色。這些現象的出現告訴教師,幼兒的游戲需要規則,需要明確的角色分工,幼兒在游戲中必須明確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職責。

Ⅸ 教師解決幼兒社會沖突的六步驟是什麼 高寬課程

兒童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解決沖突是教師經常面對的難題。針對傳統兒童沖突解決方法存在的諸多弊端,美國高寬課程中採用「阻止傷害行為」「認可雙方情感」「收集相關信息」「重述關鍵問題」「徵求雙方意見」和「准備後續支持」六步法解決兒童沖突。此法將使兒童逐漸學會自己解決同伴沖突,促進同伴關系及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6388505.htm
高寬課程 兒童 沖突解決
兒童之間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沖突。所謂沖突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激烈對立的社會互動方式和過程,沖突是人們之間的一種直接的反對關系。[1]一提起沖突,人們往往會把它視為一種負面行為,因為它可能使雙方產生矛盾,瓦解原來協調、穩固的人際關系。因此,面對兒童沖突大多數教師都會選擇直接干預,平息「戰爭」。但是這樣的解決方法未必是最明智的選擇。心理學研究認為,當兒童具有一定的成熟心理活動時,他們自身就具有了解決與他人沖突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一、傳統沖突解決方法的弊端
教師通常運用的傳統沖突解決方法分為兩類:權威方式和逃避方式。權威方式就是教師對沖突中的兒童下命令,使用威脅性懲罰或者是對兒童進行調控;逃避方式中,教師會盡力避免沖突,通過自己控制沖突或者直接告訴兒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來結束沖突。傳統沖突解決方法確實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兒童的沖突行為暫時停止,但兒童卻永遠失去了一個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綜合分析傳統沖突解決方法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四點。
1.減少主動學習經驗
一項研究表明18個月大的兒童就已經逐漸顯露出問題解決技能,教師不能否認兒童的這種能力。教師的策略只告訴了兒童不做什麼,並沒有幫助他們學習新的交往和合作技能來解決以後遇到的問題,一旦教師每次都以自己的方式結束沖突,兒童的相關經驗就會被大大減少,他們的建設性解決沖突的潛在能力就會被擱淺。
2.增強依賴性
當一個兒童與其他同伴發生爭執時,每次都是由教師幫他直接解決,他就會習慣這樣由他人替代解決的方式,他對教師的依賴性就會日漸增強,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尋求甚至是等待援助。長此下去,導致兒童心理成長的獨立性缺失,成年後可能是一個獨立性較差的人。
3.阻礙交往發展
兒童期同伴之間發生爭搶沖突是一種正常的交往現象。當沖突發生時,教師總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想法制止,使得兒童喪失了自己解決沖突的經歷,他就很難學會協商、合作這些基本的交往技能,他的社會交往能力也很難得到發展。
4.產生負面情緒
傳統兒童沖突解決方法中,教師直接擔當「裁判者」角色,他們往往沒有時間去追查事情的原委,而是簡單地平息沖突,這會讓受委屈的兒童心理不平衡,而引起沖突的兒童也無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兒童的沖突行為還有可能越來越嚴重。
二、沖突解決「六步法」的實施步驟
高寬課程是一個「建構主義」模型,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韋卡特創立。它主張兒童在個人經歷和社會互動的基礎之上「建構自己的知識世界,學習不僅是成人向幼兒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兒童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2]。「六步法」是高寬課程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強調兒童在沖突解決過程中的參與性,讓兒童親身參與沖突解決的每一個步驟,逐漸學會自己解決沖突。這一方法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阻止傷害行為
當兒童之間發生沖突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冷靜地接近他們,阻止其對同伴的傷害性舉動。這個步驟對於教師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面對兒童之間大喊大叫或者爭搶推搡的情況,教師往往沒有辦法冷靜,不妨嘗試運用以下兩個策略來平息自己的心境:首先,教師將兒童的這種行為歸為社會性錯誤,意思就是兒童並不是故意要和同伴產生沖突,只是出於某種社會性原因。其次,教師要謹記:每一次沖突都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教師必須支持兒童自己去解決沖突。增強這兩個信念,可以讓教師慢慢地冷靜下來。[3]
此外,接近兒童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將自己置於兒童的中間,蹲下身來和他們齊平,然後可以選擇一種安撫的姿態,例如用手臂環繞著兒童或是拉著他們的小手。眼神的接觸和溫柔的聲音也是必不可少的,輕柔的話語可以撫平他們激烈憤怒的情緒,眼神的交流堅定他們自己解決沖突的信心。
2.認可雙方情感
如果把兒童在沖突時所要表達出來的情感比作一個球,當他們拋出時,教師要接住這個球,這就是認可兒童的情感。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用簡單的言語回應兒童的情感,使他們願意與教師進行更深一層的交流。同時教師還要重新構建兒童激烈的情緒化語言,去除原有對別人的威脅、指責,轉化成更加具體、恰當的語言。如果兒童之間有傷害性行為,教師一定要對傷害性行為設置限制。當引起沖突的是玩具物品時,教師應該注意在調解過程中,保持物品的中立,這樣兒童才能將注意力放在解決沖突上,而不是某個玩具上。[3]
3.收集相關信息
兒童感覺自己的情感被認可的標志是他們會停止哭鬧,身體放鬆,語調降低。隨著兒童的情感平靜下來,教師通過向他們詢問來收集有關沖突起因的信息。在詢問中教師要避免向兒童提問「為什麼」之類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聽起來像是在責怪兒童,而且他們不能詳細地回答。要採用的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問題是什麼」之類的有效提問。兒童在回答時,教師應該認真聆聽,並做出簡單的回應,這樣他們才能信任教師,繼續說出問題。即使有時兒童不能很好地回答詢問,教師也要耐心地聽完。在傾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確定自己是中立的角色。這樣兒童才能感覺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公平的,才會願意繼續解決問題。
4.強調關鍵問題
教師通過有效提問獲得了關於沖突的一些細節,接下來的步驟就是重述引起沖突的主要問題。以「所以這個問題是……」的句式,開始重述引發沖突的關鍵問題,例如,「所以問題是:你想和她一起玩沙子,可是她並不想讓你加入。」當沖突的情境比較復雜時,教師可以用「現在讓我來看看我是否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問題是……」,這樣的詢問可以吸引兒童的注意,讓他們繼續對自己解決沖突這件事保持熱情。如果沖突涉及安全問題,如推打之類的攻擊性行為,教師在重述時就應該向兒童強調他的這種做法是不安全的,需要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3] 5.選擇解決方法
教師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提問開始進行這一步驟:「你們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兒童自己的想法往往是新穎的,雖然他們有時很難擺脫自我中心的束縛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但是只要他們自己去尋找方法了,這就是他們學習自己解決沖突的起點。徵求完兒童的意見,討論出大家都贊同的一個方法,並向每一個兒童確定:「這樣解決,你同意嗎?」這樣的做法會讓兒童感覺到自己也是這件事情結果的決策者。
如果兒童不同意解決方案,教師首先向沖突所涉及的兒童詢問:「你准備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然後向旁邊的兒童徵求想法:「老師遇到了一個問題,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幫助解決嗎?」同時也可以告訴兒童自己的想法,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聽一下。當問題過去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解決時,教師可以給出限制,如:「午餐時間要開始了,你們需要從討論的方法中選擇一個或是做出其他的決定。」
6.准備後續支持
當兒童找到共同的解決辦法後,教師需要一個簡單的陳述來對兒童的想法和努力給予進一步的支持,但要注意避免評價性的語言。教師可以說:「你們自己想出了方法並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不要說:「你們幹得真棒!」。要陳述具體的方法細節,如:「你們想出了輪流搭積木的辦法,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拿著一塊積木,大樓很快就會蓋好了。」用具體的話語鼓勵而不是泛泛的表揚來認可兒童的成功,可以幫助兒童建立對問題解決技能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信心,使他們在將來能有勇氣再次使用這些技能。[3]
兒童採用新的方法繼續活動時,教師仍要在較遠的位置注意觀察,保持警覺,隨時給予再次的支持。很有可能有的兒童對解決方法仍然有疑惑或是沖突的情感再次爆發,所以後續的支持策略對於兒童而言是重要的和必需的。
三、沖突解決「六步法」的價值
美國高寬課程以促進兒童主動學習為主要理念和教育目標,在其方案中,主動學習被定義為「兒童通過直接操作物體,在與人、同伴、觀點以及事件的互動中,建構新的理解的學習過程」[2]。可見,兒童自己解決沖突也是主動學習的一種形式。這種滲透著主動學習理念的新型沖突解決法凸顯了以下重要價值。
1.加快兒童去自我中心化進程
學齡前兒童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點,不能將自我與外界清晰地區分開。皮亞傑認為沖突是學齡前兒童去自我中心性的關鍵因素。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兒童逐漸能夠獲得觀點采擇能力,學會與人商討,徵求意見,獲得了這些經驗,也就慢慢能擺脫只從自己角度思考問題的束縛,嘗試換位思考,整合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從而加速去自我中心化的進程。[4]
2.幫助兒童學會控制情緒
現在的兒童大多為獨生子女,習慣了對家中的一切享有絕對的優先權,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模式,當這些兒童第一次踏入到幼兒園、學校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必須要面對和其他兒童共同游戲活動或分享同一樣東西的時候,情緒難免失控,大哭大鬧。在沖突解決「六步法」中,教師通過對兒童情感的認可並理解,幫助兒童撫平生氣哭鬧的情緒。在平穩的情緒環境中,兒童更願意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再遇到其他爭執時,也能心平氣和地解決。
3.培養兒童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兒童是自己的主人,他們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在沖突解決六步法中,教師通過詢問兒童關於沖突發生有關的一系列問題,讓兒童自己做主,討論解決方法,最後共同確定一個解決方案,這些步驟的實施著重培養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每一次具體的鼓勵性評價都起到了促進兒童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作用,讓兒童對自己的做法充滿信心。當兒童多次嘗試自己解決爭執後,就會學習到獨立解決問題的新技能,成為真正的獨立解決問題者。
4.提供更多口語表達機會
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教師在每一個步驟都會向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詢問,這就需要兒童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和其他小夥伴討論、提出的解決方案,用言語維護自己的觀點,直到最後得到大家的認可。每一次的沖突解決過程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乎邏輯的思辨能力。
5.奠定良好人際關系基礎
在兒童交往的社會技能發展方面,沖突解決「六步法「為兒童提供了更大的交往平台。兒童在這個平台上,通過自己與同伴的努力協商、合作,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尤其是當兒童獨立地自己解決沖突後,他們更能擅長與人交流,更能按照一定的規則協調與同伴之間的各種問題,這也為兒童日後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6.促進師生平等關系建立
與傳統沖突解決方法不同,「六步法「里教師不再是「裁判者」的角色,而是中立者,他們不會刻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聽取任何一個有想法兒童的意見,和大家一起商討最終的執行方法,並要得到每個參與兒童的肯定。在這種平等協商的氛圍中,兒童感覺到教師像朋友一樣,更願意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形成平等積極的師生關系。

閱讀全文

與幼兒因為角色分配爭吵的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胸下肌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677
數字萬用表電容測量方法 瀏覽:590
電腦怎樣復原系統文件和設置方法 瀏覽:645
小產串門怎麼破解方法 瀏覽:439
電商拍照構圖方法和技巧 瀏覽:922
15乘以35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1
老人尿失禁治療方法 瀏覽:795
毛筆楷書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30
華為手機調節亮度方法 瀏覽:869
小班幼兒如何了解社區的方法 瀏覽:707
雙魚線的正確連接方法 瀏覽:757
野外接觸器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450
win10解決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瀏覽:48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6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7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