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葯制劑定性鑒別的方法有哪些
1. 來源鑒定:此步驟涉及利用植物或動物的分類學知識來確定中葯的學名,礦物學知識則用於礦物葯的鑒定,確保品種准確。
2. 性狀鑒定:這一方法依賴於觀察葯材的外觀性狀,包括視覺、觸覺、嗅覺、味覺以及簡單的物理試驗,如水試和火試。這些是中國醫葯傳統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具有簡便、快速的特點。在鑒定過程中,除了仔細觀察樣本,有時還需對照標本和文獻資料。對於某些地區性強或新出現的品種,可能需要聯系相關葯材部門或檢驗所獲取信息,甚至實地考察以了解生產、加工等情況。
3. 顯微鑒定:通過顯微鏡觀察葯材的組織結構、細胞形態和內含物特徵,以判斷葯材的真偽和純度。這種方法常與來源、性狀和理化鑒定結合使用。特別是在葯材形態不易識別、破碎或粉末狀時,顯微鑒定尤為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也將顯微鑒定應用於多種中葯和中成葯制劑的鑒別。進行此項鑒定需要具備植物(動物)解剖學基礎知識和製片技術。
4. 理化鑒定:採用物理、化學或儀器分析方法來鑒定中葯的真實性、純度和品質。這種鑒定能夠分析中葯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是否有害物質存在。
B. 中葯制劑定性鑒別的方法有哪些
1、來源鑒定是應用植(動)物的分類學知識,對中葯的來源進行鑒定,確定其正確的學名;應用礦物學的基本知識,確定礦物中葯的來源。以保證在應用中品種准確無誤。
2、性狀鑒定是用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葯材的外觀性狀。這些方法在我國醫葯學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性狀鑒定和來源鑒定一樣,除仔細觀察樣品外,有時亦需核對標本和文獻。對一些地區性強或新增的品種,鑒定時常缺乏有關資料和標准樣品,可寄送少許樣品到生產該葯材的省、自治區中葯材部門或葯品檢驗所了解情況或請協助鑒定。必要時可到產地調查,採集實物標本,了解生產、加工、銷售和使用等情況,以便進行鑒定研究。直觀的性狀鑒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葯鑒定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之一。
3、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葯材的組織構造、細胞形狀以及內含物的特徵,用以鑒定葯材的真偽和純度,顯微鑒定常配合來源、性狀及理化鑒定等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當葯材的外形不易鑒定,或葯材破碎或呈粉末狀時,此法較為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已將顯微鑒定應用到很多中葯和中成葯制劑的鑒別中。進行顯微鑒定,鑒定者必須具有植物(動物)解剖的基本知識,掌握製片的基本技術。顯微鑒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4、理化鑒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學的或儀器分析方法,鑒定中葯的真實性、純度和品質優劣程度,統稱為理化鑒定。通過理化鑒定分析中葯中所含的主要化學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無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質的有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