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試劑盒的分類
主要有: 1.磁珠法核酸提取試劑盒
2.磁珠法提取DNA試劑盒
3.DNA提取試劑盒(離心柱法)
4.磁珠法RNA提取試劑盒
5.RNA提取試劑盒(離心柱法)
6.磁珠法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
7.反轉錄試劑盒
8.膠回收試劑盒
9.PCR純化試劑盒
10.病毒核酸提取試劑盒(磁珠法)
11.土壤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
12.法醫樣本DNA提取試劑盒(磁珠法)等 1.elisa
常見elisa試劑盒有:
特種蛋白檢測elisa試劑盒
如免疫球蛋白,抗鏈O-aso,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human,鐵蛋白,轉鐵蛋白transferrin等等
腫瘤標志物檢測elisa試劑盒:
如腫瘤標志物,組織多肽抗原,腫瘤相關因子,胰腺癌,直腸癌,細胞角蛋白片段,胃腸癌,鐵蛋白,糖鏈抗原,神經特異性稀醇化酶,上皮膜抗原,乳腺癌,人抗小鼠抗體,前列腺,甲胎蛋白,肝癌,甲基苯丙胺,大腸癌,肺癌,大小便隱血檢測,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等等。
食品安全檢驗elisa試劑盒:
食品中的激素、葯物、黴菌毒素、過敏原殘留、轉基因產品的檢測試劑盒,以及微生物、維生素等的檢測產品。
植物病毒、細菌、真菌、植物激素和轉基因作物的農業診斷試劑盒
動植物疾病診斷類如豬、牛、羊、馬等家畜和禽類以及寵物類檢測試劑盒
傳染病檢測elisa試劑盒
如幽門螺桿菌,乙腦,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衣原體,性病,腺病毒,微小病毒B19,天皰瘡,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生殖支原體,傷寒,沙眼,腮腺炎,人型支原體,麻疹,輪狀病毒,流行性出血熱,淋球菌,萊姆病,柯薩奇,抗解尿支原體,軍團菌,結核,膠原,尖銳濕疣,甲肝,脊髓灰質炎,急性胰腺炎尿胰蛋白酶,霍亂,呼吸道合胞病毒,肝吸蟲,副流感,肺炎,帶狀皰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層粘蛋白,布魯氏桿菌,百日咳,白喉,艾柯病毒,EB病毒,A族鏈球菌等等。
2.免疫共沉澱試劑盒
3.化學發光試劑盒
4.免疫組化試劑盒
5.放射免疫試劑盒
6.免疫熒光試劑盒 1.細胞凋亡試劑盒
2.葡萄糖檢測試劑盒
3.支原體檢測試劑盒
四、試劑盒使用示例
試劑盒的產生正是為了使實驗人員能夠擺脫繁重的試劑配製及優化過程,所以試劑盒中一般配備有相應的使用說明書,用戶按照說明書不需或只需少量的優化即可得到滿意的結果。
⑴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說明書一般包括公司標志及名稱、試劑盒名稱、試劑盒組成、保質期、使用領域、使用方法等項目
說明書格式如右圖所示:
①一般在頁眉頁腳處為公司的名稱及標志;
②接下來為試劑盒的名稱;
③試劑盒組成中應為試劑盒中的所有內容,為了簡潔明了,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現;
④操作步驟是試劑盒說明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內容應准確、簡潔、易懂,不能包含帶有歧義的句子,更不能含糊其辭,排版上操作步驟應將復雜的步驟拆解,使人一目瞭然。可以說操作步驟為試劑盒的靈魂。 試劑盒內容(以離心柱型為例):
一般包括:裂解液RL
去蛋白液RW1
漂洗液RW
RNase free ddH2O
吸附柱(RNase free)
過濾柱(RNase free)
緩沖液
離心管(RNase free)
收集管(RNase free)
此外,還配有一份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根據不同的生產商,可能還配有不同的試劑,如:DNA酶、溶菌酶等。
使用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驗需要購買專用提取試劑盒, 如果不是專用試劑盒,或許能提出RNA,但不能確保其質量以及完整性,會影響RT-PCR、Northern blot、Dot blot、Real time RT PCR、晶元分析、polyA 篩選、體外翻譯、RNase 保護分析、分子克隆等後續實驗的結果。
當前提取效果好的是QIANGEN公司生產的RNA提取試劑盒,但其售價較高,單次實驗費用花費太大,對精度要求不高的實驗沒有必要購買,當然還有其它的進口試劑盒,但是均存在價格高、訂貨周期長的問題(如果碰上國內無貨的時候,要從國外發貨,會等很長一段時間)。普通的提取實驗用國產的試劑盒就足以,價格不高,基本上各地均有現貨,如天根(目前國內生產的試劑盒中銷售面比較廣的一種)等,其價格比進口試劑盒要便宜許多,且效果還不錯,性價比還可以。
當然,就RNA的提取而言,不一定試劑盒的提取效果就非常好,其實採用一些經典的RNA提取方法,效果也很不錯,如:TRIZOL、EDTA等,只是試劑盒使用方便,經典的方法操作復雜一些。
㈡ 如何正確的進行ELISA測定操作
臨床ELISA測定現通常為採用手工操作的以微孔板條為固相的測定模式,測定操作非常簡單,一般涉及到標本的收集保存、試劑准備、加樣、溫育、洗板、顯色、比色、結果判斷和結果報告及解釋等方面,其中任一步驟的不當都會影響測定結果,且尤以加樣、溫育和洗板等步驟為甚。現分述如下。
一、臨床標本的收集和保存
用於ELISA測定的臨床標本最為常用的是血清(漿),有時因為特定的檢測目的,也用到唾液、腦脊液、尿液、糞便等標本。目前臨床上使用血清標本測定的標志物一般有傳染性病原體的抗原和抗體、腫瘤標志物、激素、特種蛋白、細胞因子和治療葯物等。對用於激素和治療葯物測定的血清標本的收集,要注意收集時間甚或體位有可能會對測定結果產生影響。如可的松在早晨4~6點之間,會有一峰值出現:生長激素、促黃體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陣發性方式釋放,因此,在測定此類激素時,有必要在密切相連的時間間隔內採取數份血樣本,以其中間值為測定值。又如當從卧位變為站立位時,血清中腎素活性將出現明顯增高。再如治療葯物的檢測,應根據葯代動力學選擇服葯後的最適時間抽血檢測。用於傳染性病原體的抗原和抗體、腫瘤標志物和特種蛋白等的檢測的血清標本的收集則沒有時間和體位方面的影響,只是在處理和保存方面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要注意避免出現嚴重溶血。血紅蛋白中含有血紅素基團,其有類似過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HRP為標記酶的ELISA測定中,如血清標本中血紅蛋白濃度較高,則其就很容易在溫育過程中吸附於固相,從而與後面加入的HRP底物反應顯色。
(2)樣本的採集及血清分離中要注意盡量避免細菌污染,一則細菌的生長,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會對抗原抗體等蛋白產生分解作用;二則一些細菌的內源性酶如大腸桿菌的β-半乳糖苷酶本身會對用相應酶作標記的測定方法產生非特異性干擾。
(3)血清標本如是以無菌操作分離,則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為有菌操作,則建議冰凍保存。樣本的長時間保存,應在-70℃以下。
(4)冰凍保存的血清標本須注意避免因停電等造成的反復凍融。標本的反復凍融所產生的機械剪切力將對標本中的蛋白等分子產生破壞作用,從而引起假陰性結果。此外,凍融標本的混勻亦應注意,不要進行劇烈振盪,反復顛倒混勻即可。
(5)標本在保存中如出現細菌污染所致的混濁或絮狀物時,應離心沉澱後取上清檢測。
二、試劑准備
在臨床實驗室,對試劑准備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實驗時將試劑從冰箱中拿出來即用,而忽略了這種做法有可能影響後面溫育時間不夠的問題,其直接的後果是對一些弱陽性標本的檢測出現假陰性。因此在ELISA測定中試劑的准備最為關鍵的是,在實驗開始前,將試劑盒先從冰箱中拿出來,在室溫下放置20分鍾以上後,再進行測定,以使試劑盒在使用前與室溫平衡。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後面的溫育反應步驟中,能使反應微孔內的溫度能較快地達到所要求的高度,以滿足測定要求。其次,目前的商品ELISA試劑盒中的洗板液均需在實驗室使用時對所提供的濃縮液稀釋配製,因此稀釋時所用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應保證質量。此外,當試劑盒以OPD為底物時,則底物溶液應在反應顯色前臨時配製。
三、加血清樣本及反應試劑
在現在的ELISA商品試劑盒中,血清樣本的加入幾乎是唯一的要使用微量加樣器加入樣本的步驟。使用微量加樣器加樣必須注意的關鍵點是:加樣不可太快,要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濺出和產生氣泡。加樣太快,無法保證微量加樣的准確性和均一性。加在孔壁上部的非包被區,易導致非特異吸附。濺出會對鄰近孔產生污染。出現氣泡則反應液界面有差異。試劑的加入在國產試劑盒中基本上均是從滴瓶中滴加,除了要注意滴加的角度外,滴加的速度也很重要,滴加太快,很容易出現重復滴加或加在兩孔之間的現象,這樣就會在孔內的非包被區出現非特異吸附,從而引起非特異顯色。所以,有時候一份標本用相同的試劑盒這次測定為陽性,下次測定為陰性,往往就是上述加樣及試劑的錯誤所致。
四、溫育
溫育是ELISA測定中影響測定成敗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ELISA作為一種固相免疫測定,抗原抗體的結合反應在固相上進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體與固相上的特異抗體或抗原完全結合,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反應一定的時間。溫育所需時間與溫度成反比,即溫度越高,則所需時間相對較短。最為常用的溫育溫度有37℃和室溫,其次是43℃和2~8℃。
溫育這一步是臨床ELISA測定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步驟。通常目前國內ELISA商品試劑盒的反應溫育時間為37℃ 30分鍾~1小時,進口ELISA試劑盒則通常為37℃ 1~2小時才能有較完全的結合,低於1小時,可能會影響測定下限。因此,關於溫育,在實際測定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保證在設定的溫度下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一般來說,加完樣本和/或反應試劑後,將微孔板從室溫拿至水浴箱或溫箱中時,孔內溫度從室溫升至37℃,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在室溫比較低以及非水浴的狀態下,這段升溫時間可能還比較長,而在臨床實驗室中,很少有人注意這個問題,通常是將微孔板一放入溫箱即開始計時,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實際測定中溫育時間不夠,弱陽性樣本測不出來的問題。曾有一地處南方的血站同行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在每一年的冬季總有那麼一個多月的時間,在做HBsAg測定的室內質控中,測定由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供應的1 ng/ml弱陽性樣本時,總是測不出來,不知原因為何?這可能就與南方冬天室內溫度較低有關,此時微孔板轉入溫箱後37℃溫育時間不夠,以致弱陽性樣本測定為陰性。因此,為保證37℃下足夠的溫育時間,臨床實驗室可自行確定本實驗室不同季節(不同室溫下)微孔板從室溫拿至溫箱後需要多長時間孔內溫度才能達到37℃,從而適當延長板條在溫箱中的放置時間。具體的做法是,用一小溫度計放置板孔反應溶液中測量觀察即可。
㈢ 請問目前腫瘤檢測的方法都有哪些
腫瘤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
目前腫瘤篩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1. 包括X光,B超,CT等一些影像學設備的影像檢測。但是經過影像學檢查查出的腫瘤都是比較大的腫瘤了,基本都到了中晚期。總的來說,作為早期篩查,影像學手段發現的還是比較晚的。
2. 腫瘤標志物檢查,包括癌胚抗原定量CEA、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等等。在美國,腫瘤標志物通常用作檢驗癌症是否復發,而不是用在健康人身上,醫生不鼓勵健康人盲目地做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
3. 基因檢測,腫瘤的產生源自於細胞的無限增殖。癌基因又稱轉化基因,它們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動物的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目前常見的癌基因家族src家族、ras家族、myc家族、sis家族、myb家族。抑癌基因的缺失也會導致腫瘤發生。目前基因檢測比較昂貴,且受基因樣本庫、專業解讀水平的制約,基因檢測的結果解讀難度大。
尿液檢測,惡性腫瘤患者普遍存在氨基酸代謝異常的現象,氨基酸代謝異常在腫瘤發生早期就存在,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尿液中對羥基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升高。腫瘤細胞代謝越活躍,氨基酸代謝異常越顯著,酪氨酸含量升高越明顯。通過大量實驗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惡性腫瘤病人尿液中的酪氨酸含量會明顯地升高50%-150%。目前市場上的好益測癌症檢測試劑可以與與尿液中的酪氨酸及其衍生物發生特異性顯色反應,定性檢測其含量,從而判斷人體內惡性腫瘤細胞的代謝活躍程度,進而進行惡性腫瘤風險評估。
㈣ 人PIK3CA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怎麼用,注意事項
本試劑盒用於定性檢測人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症患者中PIK3CA基因突變,產品包含獨家穩定劑,在達到1%高靈敏度的前提下,仍可保證高特異性,避免假陽性。檢測結果可供醫生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選擇適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結直腸癌患者中選擇適合愛必妥(西妥昔單抗)和維克替比(帕尼單抗);乳腺癌患者選擇適合赫賽汀(曲妥珠單抗)等靶向葯物治療的人群時參考。檢測結果僅可用於臨床參考,不可作為診治的唯一依據。僅可用於體外檢測。
ARMS-PCR法
本試劑盒採用ARMS-PCR法,檢測PIK3CA基因9、20號外顯子5種熱點突變(約佔80%~90%)。研究表明:PIK3CA基因發生突變時,患者往往無法從抗EGFR、HER2的治療中獲益。
IR-IC 雙質控
除陽性質控(PC)和陰性質控(NC)外,本試劑盒精心設置了內參基因(Internal Reference, IR)和內控基因(Internal Control, IC)雙質控檢測體系,可以分析待檢DNA能否被正常擴增,排除可能造成PCR失敗的原因,保證實驗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產品特點:
選擇性高 可檢測多種樣本,低至5ng/μl DNA中1%的突變
靈敏度高 目標基因僅需達到幾百拷貝即可檢出
特異性高 檢測野生型樣本時,擴增曲線平整
操作便捷 預裝試劑,加樣後即上機反應,便於實驗室標准化操作
方便快速 適用於多種PCR儀器,90分鍾完成上機檢測
穩定可靠 閉管反應,IR-IC雙質控,避免假陰性、假陽性
判讀方便 無非特異性擴增,客觀判讀結果,不需人工計算△CT值
㈤ 如何進行腫瘤早期檢測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是防治腫瘤與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腫瘤標志物單項測定(如CEA,AFP等)作為常規的檢測手段在臨床上已有多年的歷史。盡管單項指標檢測為腫瘤的診斷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應用過程中,它依然存在著特異性不強,陽性率偏低等不足。為了提高診斷的准確性,常對現有的腫瘤標志物進行聯合測定。蛋白晶元技術將在這方面提供一個新的平台。
蛋白晶元技術採用雙抗夾心法的化學發光檢測方法,在固相基質上吸附有包被12種腫瘤標志物單克隆抗體,捕捉被檢者血清中對應的腫瘤標志物,然後結合第二代抗體(攜帶有示蹤標記物),通過催化化學反應產生光信號,用配套的生物晶元閱讀儀讀取光信號,對腫瘤標記物含量進行定量檢測。能同時對被檢者血清中12種腫瘤標志物(包括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進行檢測。由於它的全面性,故對腫瘤高危人群(如45歲以上人群,各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患者,有腫瘤家族史者,腫瘤高發區居民等)的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