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處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一.創新思維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創新思維。拋棄冷戰思維,創新相處之道,是目前解決中美大國關系的重要思路。應該看到,要讓中美兩國實現長期的良性互動,中美兩國就需要打破傳統大國爭霸思維,創新兩國的相處之道。 中美關系的本質不是任何一種短期行為,而是一種更為持久的長遠利益。中美關系是一種開放性結構,要求中美兩國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新思維,不斷開拓創新。當今世界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與時俱進,因時而變。走出一條符合世界發展潮流、符合本國國情和中美關系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大國關系之路。
二.相互信任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相互信任。國與國之交應以誠信為本。戰略互信是實現中美關系長遠、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戰略互信的缺失、對彼此戰略意圖的疑慮,成為當前中美關系前進征途上面臨的重要障礙。防止中美戰略誤讀、誤解甚至誤判,雙方更加客觀、理性、真實地看待和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培植深厚的戰略互信,是推進中美關系前進的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中美友好與合作,只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中美要採取切實增進雙方互信的實際行動.防止中美陷入疑慮的漩渦。增進互信的重要渠道就是加強彼此了解。中美要充分利用業已形成的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並讓兩國更多的民眾、更多的團體、企業、智庫和媒體,加入到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宏偉事業中來,廣泛深入地開展對話、交流、溝通和合作,把中美戰略互信這個偉大工程打造得更加堅實。
三.平等互諒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平等互諒。中美兩國國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意見一致。中美兩國在價值觀念、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歷史背景和發展水平等方面都不同,兩國對問題的看法有差異、有分歧甚至有矛盾都是正常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這些分歧並富有智慧地超越分歧、尋求共識、找到共同利益。歷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美之間有分歧並不可怕,只要雙方相互尊重,通過對話交流,增進理解,妥善處理,善於縮小分歧、積極化解分歧、不斷超越分歧、有效管控分歧、妥善處理分歧,在中美雙方共同關心和面臨的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中,廣泛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地尋求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彼此合作領域,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就會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四.積極行動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積極行動。前中美兩國之間已經建立了六十多個合作機制,這些合作機制為中美之間各領域合作起到良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兩國關系的深入發展,關乎中美雙方利益的議題不斷增多,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兩國不斷深化合作。不論是在合作領域的擴大,還是在合作程度上的加深,深化合作是發展兩國關系的強大動力。 中國有句古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要採取扎實有效的行動,把雙方達成的各項共識落到實處,推動廣泛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讓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切實享受中美合作帶來的好處。
五.厚植友誼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厚植友誼。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國社會各界交流交往,讓更多人成為中美友好合作的參與者、支持者。加強對話,擴大共識,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增進互信、加強友誼、深化合作」,這是中方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厚植友誼的巨大誠意,無疑對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堅定了重要的意義。
Ⅱ 如何才能解決中美貿易爭端
據報道,日前有專家表示,雖然中美之間存在貿易戰的可能,但特朗普政府的目標不是與中國開展貿易戰,解決貿易爭端「謹慎的樂觀」。
特朗普團隊的經濟政策目標是GDP增速要達到3%,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包括稅改、放鬆監管和貿易,現在在前兩項上已取得進展,所以現在轉向以貿易問題為中心,美國與韓國、加拿大等已經取得很好進展。
Ⅲ 中美貿易戰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占據道義制高點。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單邊主義不得人心。美國帶頭破壞國際規則,已成功自我塑造了國際秩序攪局者、世界經濟破壞者的霸蠻形象。
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在反擊美國的同時,順應全球化趨勢,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公道自在人心。
一段時間以來,為中國說話的人多了起來。比如,有德國媒體評論說:「中國早已立足於世界經濟,不僅展示著勤奮,也掌握了技術,想阻止中國發展技術不可能,也沒道理。」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歡迎中國對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堅定承諾,認為中國最近宣布的一攬子開放政策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
美國發動貿易戰,已經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指出:美國需要對給世界貿易體系造成的「關稅之傷」承擔後果。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已發出警告,全球貿易體系正在開始動搖。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對外加征的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國民在買單。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稱,美國將成為全面貿易戰的最大輸家。
2、合縱連橫。
打贏中美貿易戰的一個基本戰略思維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有西方學者分析說,中國很幸運,作為老大的美國,不但沒有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對付中國,反而以發動全球貿易戰的方式和中國開打。
美國在貿易戰中劍指中國,四面出擊,自我孤立,顯然犯了兵家之大忌,使中國有機會化競爭對手為合作夥伴,為合縱連橫提供了可能。
第一,美國與其西方盟友已心生嫌隙。先是在價值觀上與歐盟不同調。歐洲在人權問題上一貫高調,特朗普一上台就宣布放棄人權外交。在貿易戰中,特朗普政府引用232條款對加拿大、歐盟、日本等鐵桿盟友加征鋼鋁產品關稅,六親不認,盡顯霸蠻姿態。
加拿大、歐盟對美國反制裁,提出的報復清單接近3000億美元,日本隨之跟進。盡管最新消息是美歐就停止貿易戰達成共識,但從特朗普反復無常的個性看,美歐經貿關系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第二,對印度、南非等新興國家加征鋼鋁關稅顯現戰略矛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推行「印太戰略」,拉印度制衡中國,另一方面對印度產品加征關稅,傷害印度利益,迫使印度對美反制並調整與中國關系。
第三,捅中東「馬蜂窩」導致麻煩纏身。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造成新的危機。在攪動敘利亞戰局的同時,不顧相關國家反對,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制裁甚至揚言軍事打擊,與伊朗關系劍拔弩張。
中國在貿易戰過程中,一方面與美國針鋒相對,一方面爭取國際社會支持。
一是調整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加強雙邊經濟合作。
二是將爭端訴諸世貿組織,尋求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輿論支持。
三是在反制美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的同時,豁免了包括印度等國家大豆和動物飼料的進口關稅。
四是繼續推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2002年以來,我國已經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與10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聯合可研或升級聯合研究。
3、精準打擊。
利用好貿易戰的「飛去來器」效應。我國貨物出口的40%、高科技產品出口的2/3都是在華外資企業實現的。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不同程度上轉化為對自己企業的「制裁」。因貿易戰引起成本上升,一些受影響的美國企業已開始減產或裁員,有的企業正在謀劃把生產線遷出美國。美國商會發出警告稱,共計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可能面臨風險。
針對美國痛點進行「定向打擊」。中國對等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後,美國農業遭受較大損失,已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給農場主補貼。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加征關稅,美國汽車對華出口受到影響,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受到擠壓。
(3)中美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擴展閱讀:
進行中美貿易戰的原因
或者說,這場貿易戰能不能避免?結論是:不以我方的意志為轉移,不能不打。
1、打不打的主動權不在我方。
美方主動挑起爭端,步步緊逼,極限施壓和訛詐,言而無信,反復無常,蠻橫無理。打不打貿易戰,顯然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
面對直奔而來的制裁大棒,中國只有兩條選擇:要麼屈服於美國的霸凌,從此忍辱負重;要麼進行反抗,樹立應有的大國形象,讓對方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2、就貿易戰的性質而言不能不打。
本次貿易戰不同以往,不局限於貿易,甚至不限於高科技產業領域,而是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略博弈。我國歷來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貧窮落後時不妥協,現在發展起來了,更沒有理由妥協。
3、就特朗普這樣一個商人性格的人而言不能不打。
特朗普在其自傳《做生意的藝術》中,談到做生意的四個階段: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二是大肆宣傳;三是決策反復搖擺;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
他寫道:「一個遠高於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復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條件讓對手急於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特朗普顯然把中美經貿談判看成是一筆「大生意」。
4、美國的文化性格是欺弱服強。美國歷來欺軟怕硬,「揀軟柿子捏」是美國的歷來做法,「不撞南牆不回頭」是美國的習慣性思維。
Ⅳ 如何改善中美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國際政治經濟地位不斷提高,中美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美國雖然承認中美經貿合作給中美兩國經濟社會都帶來了巨大好處,但是覺得中美兩國得到的利益是不均衡的,中國得到的更多。他們認為美國為中國貨物出口提供了最大的市場,是中國經濟貿易持續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在市場開放、人民幣匯率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得還不夠,還有很大的潛力。為此,美國政府於2006年2月發表了《對華貿易政策評估報告》,提出要調整對華貿易政策,以建立利益更加均等的中美貿易關系。
所以,我們在研究如何改善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時,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貿易的局部不平衡這個表面問題上,而是要放在實際利益的分配上,放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平衡、穩定、持續和高效發展的長遠目標上。
在中美貿易關系發展的新階段,我國要正視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和戰略重點所做出的根本調整,以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第一,美國不再將中國作為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對待,而是承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實體、第三大貿易國,與歐盟和日本等經貿大國(地區)相提並論,同等對待。這就要求中國不能僅僅地停留在兌現自己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做出的承諾,而是要為更加自由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承擔更大的責任。特別是看好我國潛在的巨大市場,所以要求中國轉變由出口和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而增加國內的個人消費,降低儲蓄率,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率。
第二,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國要求得到更加均衡和更大的利益。這些利益不是隨機的、偶然的、不可預測的,而是穩定的、持久的、由市場經濟體制保證的利益。美國認為衡量中國是否真正兌現其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關鍵,是看中國是否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第三,美國在繼續通過兩國政府間的對話協調機制來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的同時,美國政府將更多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爭取美國的利益。現在中美在WTO爭端解決機制立案的已經達到了4起,其中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措施一案已進入專家組審理階段,按程序專家組報告將於2007年5月完成,估計專家組報告未必對美國有利。屆時如果專家組報告否定了美國的申述,美國還將會進一步提交上訴機構審理,所以這將是我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被訴的第一個完整的案例。
第四,美國全面啟動貿易補救法律,進一步加大對我國進口產品的貿易保護力度。美國常用的貿易補救措施主要有三種,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是美國反傾銷法律的主要對象,在美國目前仍然有效的反傾銷法令中,其中25%的法令是針對中國產品的。
依據美國政府審計署的研究結果,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的反傾銷關稅要比其他市場經濟國家平均高出20個百分點。而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的反傾銷關稅要比其他市場經濟國家還要高很多。最近,美國商務部改變了20多年來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反補貼措施的政策,初步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銅板紙徵收10.9%-20.35%的反補貼稅。這一改變,影響巨大。
Ⅳ 當前中美關系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中國在處理對美關繫上應採取怎樣的原則與態
中美現狀:兩國高層保持密切接觸和溝通,中美關系更趨穩定、成熟;重視對話,重視合作,雙邊及多邊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和深化;分歧和矛盾依然存在;求同存異,相互尊重。
存在問題:美對華軍事疑心過重,溝通、交流與合作不夠深入;對中國加強防範,人為設限;美台軍事問題等。
原則與態度:
1、視中美關系為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不斷尋求兩國關系良性互動發展。著力於在經貿、科技等領域以及其他地區和全球性間題與美方合作。
2、求同存異,相互尊重。
3、在中美關系問題上,堅持要求美國遵守「三個聯合公報」和「一個中國原則」,在原則問題上決不後退和讓步。
(5)中美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擴展閱讀
1、兩國的對話溝通非常密切,還建立了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
2、兩國的經貿聯系非常緊密,中美兩國在充分利用現有磋商和合作機制的基礎上,注重加強在宏觀經濟政策、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對話與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加強國際經濟政策對話和協調。
3、兩國的合作領域非常廣泛,兩國不僅在一系列雙邊領域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而且在很多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保持著有效溝通與協調。
Ⅵ 中國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立場是什麼,應該如何積極應對
一、立場
1、中國不會迫於壓力對美國讓步。
2、如美國一意孤行,中國不懼怕打貿易戰,會採取一切適當措施。
3、中美此次貿易摩擦是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解決責任也在美國。
二、應對
1、首先,就美發動貿易戰向WTO起訴。在多邊場合和機制框架下闡明中國維護多邊自由貿易規則的立場和主張,譴責美國依據國內法律對他國實施單邊貿易保護的錯誤做法,闡明這種做法極大破壞了國際貿易規則和秩序,也對兩國實體經濟造成沖擊。
2、制定反制清單和談判清單。不急於採取反制行動,但要研究反制清單,評估對美國汽車、飛機、大豆等產品加征關稅的影響,評估在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對美製裁的可行性。
准備談判清單,預估美國的要價,根據我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現實需要,在擴大服務貿易開放、降低關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研究可行措施,爭取盡快展開對話和談判,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3、針對美國加稅領域,分領域進行影響評估,提出化解之策。從長計議,研究自由貿易區的中國模式,為全球貿易新規則貢獻中國智慧。繼續完善自由貿易區網路,可以以中美談判為契機啟動中美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研究。
產生背景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倒有所增加。
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
盡管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Ⅶ 解決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的對策
1鼓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
2005年人民幣升值2%,截至口前,人民幣累計升值到7 }c。中國經濟持續保持高
速增長,匯率變動主要影響的是中國製造業的進出口,而美國的經濟結構以信息產業為主,因此,人民幣匯率變動對美國經濟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也就不能解決中國的
巨額順差問題。這就需要中國企業不斷進行海外投資,將一部分順差轉移出去,真正形成順差在外、利潤在內的局面。
2不斷創新,促使產業結構升級
低成本、低價格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在,但它並不是貿易制勝的關鍵
因素,相反容易引起同貿易夥伴,特別是美國的雙邊貿易摩擦。所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競爭優勢向高層次轉移,才是中國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根本出路。從日本應
對摩擦的經驗看,日本往往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將美國要求減少的產業轉移到國外生產,名為減少對美出口,實則擴大對美輸入。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以摩擦為
動力和契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產業升級逐步降低摩擦。
3優化我國出口產品結構
我國出口的產品過度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容易遭遇貿易壁皇和產生貿易摩擦。因此,履待優化出口產品的結構,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關鍵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依靠科技創新和應用。最重要的是要有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這樣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才能源源不斷的發揮出來。這些制度建設應該包括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機制對科技資源配置的作用;構建明晰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快和完善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適應現代科技發展要求的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改革金融制度;健全風險投資機制;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制定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
業政策;制定鼓勵高新科技人才創業的政策;為科技創新提供政策引導和支持等。
4充分利用國際規則
隨著加入WTO 5年過渡期的結束,中國在履行WTO的義務的同時,更應該利用相關規則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要加快培養一批熟悉國際法和WTO法律的人才,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努力爭取和有效維護我國正當的經濟權益。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解決手段,我們必須注重依靠世貿組織規則的相關條款,提高利用世貿組織條款保護自身的能力。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享有特殊的優惠待遇,在WTO的很多規則中都有體現,特別是在爭端解決方而尤為突出,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規則。同時,也要加強研究世貿組織規則以外的方法對中國外貿的保護作用。這就要注重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重視國際合作和協調等。
5設立新的原產地規則減少統計貿易順差
中美貿易摩擦直接原因就是貿易不平衡問題,這其中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於統計口徑不同,中國和美國統計的差額相差較大;二是關於中國出口企業的企業結構,在中國對外出口額85%為外資企業的出口,而在這些出口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國公司從中國出口到美國,且轉口貿易非常多,因此,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被嚴重高估。中國現階段應該設立新的原產地規則,剔除一些短折轉口貿易,降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緩解貿易摩擦的爆發。
6擴大媒體宣傳,揭示中美巨額順差的真相
人們對中美貿易差額的認識往往集中在巨額的數字上,而忽略了順差產生的原因。
7培養貿易談判專家
中國通過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對美經貿研究,學習美國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WTO體系下的相關規則,有利於滿足中美貿易中申訴和應訴的需要,在摩擦談判中增強獲勝的籌碼。
8應用適當的外交戰略和戰術
靈活的外交戰術能大大提高化解貿易摩擦的政策效果。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除了經濟原因,還有深層次的政治原因,那麼就應考慮美國的政治和社會運作方式,同時考慮美國政策的決定力量。美國有關對外經濟關系的決定和形成,是復雜的利益集團之間相互制衡博弈的結果,所以我們不可小視這些集團發揮的作用。比如,美國對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是中美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顯然有損於這些跨國公司的利益,是它們不願看到的,調動這些在華投資的美國跨國公司做其政府的上作,有助於雙方的溝通。此外,過去我們的外交方針更偏重於埋頭搞好自身的建設,而在中國日益崛起和「中國威脅論」層出不窮的背景下,就應該以減少和消除他國對中國威脅的疑慮為口標。
9調整貿易數據統計方法
貿易統計中按原產地統計進出口貿易的原則有待規范。按照國際通行慣例,進出口貿易應按原產地原則進行統計。但如何判定貨物是否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至今仍沒有實施細則,各國往往都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標准不一,寬嚴各異,在判定進口貨物原產地時往往存在隨意性,實施的標准有待進行規范。我國在統計進出口時也應堅持按原產地的原則。
Ⅷ 中美關系的問題因素如何改善中美關系
一、雙方定位不對等,影響中美關系的正常發展。二、雙方關系定性不明確,導致中美關系的「陰睛圓缺」。三、雙方矛盾不對抗,合作領域其實非常寬廣。四、雙方政治經濟關系發展不平衡,形成一腿長一腿短的基本特徵。五、敏感核心問題解決不明朗,中美關系難以與時俱進。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最大障礙是美國人嘴中的雞肋:台灣問題。
第一,增進了解,擴大共識,構築長期穩定的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第二,把握機遇,開拓思路,鞏固和擴大經貿合作基礎。第三,恪守原則,履行承諾,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妥善處理台灣問題。第四,密切磋商,迎接挑戰,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第五,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第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確看待和處理彼此的差異。
Ⅸ 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一.創新思維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創新思維。拋棄冷戰思維,創新相處之道,是目前解決中美大國關系的重要思路。應該看到,要讓中美兩國實現長期的良性互動,中美兩國就需要打破傳統大國爭霸思維,創新兩國的相處之道。
中美關系的本質不是任何一種短期行為,而是一種更為持久的長遠利益。中美關系是一種開放性結構,要求中美兩國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新思維,不斷開拓創新。當今世界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與時俱進,因時而變。走出一條符合世界發展潮流、符合本國國情和中美關系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大國關系之路。
二.相互信任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相互信任。國與國之交應以誠信為本。戰略互信是實現中美關系長遠、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戰略互信的缺失、對彼此戰略意圖的疑慮,成為當前中美關系前進征途上面臨的重要障礙。防止中美戰略誤讀、誤解甚至誤判,雙方更加客觀、理性、真實地看待和理解對方的戰略意圖,培植深厚的戰略互信,是推進中美關系前進的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中美友好與合作,只能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中美要採取切實增進雙方互信的實際行動.防止中美陷入疑慮的漩渦。增進互信的重要渠道就是加強彼此了解。中美要充分利用業已形成的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並讓兩國更多的民眾、更多的團體、企業、智庫和媒體,加入到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宏偉事業中來,廣泛深入地開展對話、交流、溝通和合作,把中美戰略互信這個偉大工程打造得更加堅實。
三.平等互諒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平等互諒。中美兩國國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意見一致。中美兩國在價值觀念、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歷史背景和發展水平等方面都不同,兩國對問題的看法有差異、有分歧甚至有矛盾都是正常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這些分歧並富有智慧地超越分歧、尋求共識、找到共同利益。歷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美之間有分歧並不可怕,只要雙方相互尊重,通過對話交流,增進理解,妥善處理,善於縮小分歧、積極化解分歧、不斷超越分歧、有效管控分歧、妥善處理分歧,在中美雙方共同關心和面臨的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問題中,廣泛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地尋求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彼此合作領域,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就會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四.積極行動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積極行動。前中美兩國之間已經建立了六十多個合作機制,這些合作機制為中美之間各領域合作起到良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兩國關系的深入發展,關乎中美雙方利益的議題不斷增多,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兩國不斷深化合作。不論是在合作領域的擴大,還是在合作程度上的加深,深化合作是發展兩國關系的強大動力。
中國有句古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要採取扎實有效的行動,把雙方達成的各項共識落到實處,推動廣泛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讓兩國人民和各國人民切實享受中美合作帶來的好處。
五.厚植友誼
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需要厚植友誼。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國社會各界交流交往,讓更多人成為中美友好合作的參與者、支持者。加強對話,擴大共識,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增進互信、加強友誼、深化合作」,這是中方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厚植友誼的巨大誠意,無疑對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堅定了重要的意義。
Ⅹ 結合中美貿易戰,談談如何在當前和未來處理中美關系
要堅持協調、合作、穩定的基調,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
保持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對兩國對世界都有利。雙方要堅持協調、合作、穩定的基調,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推動兩國關系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世界經濟正處於低位徘徊的困窘期,而中美經貿摩擦一年多來所外溢的不確定性已經成為罩在世界經濟上空的一片愁雲。畢竟,大國之間的任何嚴重戰略誤判,都可能使沖突和對抗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國際社會普遍歡迎中美雙方相互溝通而不是相互設障,釋放善意而不是摩擦升級。
(10)中美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擴展閱讀:
推動中美關系的相關內容:
1、中方將堅決反制侵害中方正當權益的惡劣行徑,中國從來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始終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美國強行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對中國的主權和尊嚴發起挑釁,當然要作出正當和必要反應。這完全符合外交慣例,也是世界上所有主權國家的應有權利。
2、國際社會應當共同維護團結與合作,相信各國都能作出正確和明智判斷,不被美國少數政治勢力裹挾,共同防止世界被拖進沖突對抗的新冷戰,共同防止全球化的進程被粗暴打斷。縱容霸凌保證不了自身安全,反而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