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LDA拔氫的原理是什麼
LDA是有機強鹼,二異丙基氨基鋰,pKa為34,pKa比它小的質子都可以被它奪取。
LDA空間位阻比較大,與位阻小的質子反應快(動力學控制),比如苯基丙酮與LDA反應,甲基上的質子先失去,盡管實際上苯甲基上的質子pKa更小。另外LDA是非親核性強鹼,也就是一般不作為nucleophile參與SN2反應
② 二異丙基氨基鋰的制備與結構
在0至-78°C的條件下,向二異丙基胺的THF溶液中緩慢加入正丁基鋰,即可製得LDA的THF溶液。二異丙基胺的pKa值為36,因此LDA可以對大部分的醇和含α-氫的羰基化合物(包括羧酸、酯、醛和酮)起去質子化作用。在THF溶液中,LDA主要以二聚體的形式存在 ,而在其去質子化其他物質時會先行分解成單體。
LDA已經商品化,市售LDA為其溶液,通常溶劑為極性非質子溶劑,如THF或乙醚。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小劑量使用時(小於50毫摩爾),常常在臨用前現配。
③ 求助二異丙基氨基鋰(LDA)的合成方法
二異丙基氨基鋰(LDA)的合成方法一般的有機試劑合成書上都有,到圖書館隨便找本就應該有。LDA溫度也不需要-78度,-20度(冰鹽浴)就可以了,反應時間如ls 15到30min,如果不換溶劑,直接加就好了。
④ 二異丙基氨基鋰的性質
化學式 C6H14LiN or LiN(C3H7)2
摩爾質量 107.1233 g/mol g mol-1 密度 0.864 g/mL at 25 °C(lit.)
熔點 °C (? K)
沸點 65 °C
在水中的溶解度 與水反應
pKa 34
黏度 ? cP(?°C) 主要危險 腐蝕性
⑤ LDA是什麼有機化學物質,有什麼性質
二異丙基氨基鋰,一種應用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強鹼,合成方法:由二異丙胺和丁基鋰反應生成
⑥ LDA是什麼化學試劑縮寫
中文名:二異丙基氨基鋰
英文名稱:Lithium diisopropylamide
結構簡式:((CH3)2CH)2N-Li+ pKa=35
CAS 號:4111-54-0
外觀:棕黃色溶液
密度:0.812 g/mL at 25 °C
加入0.24%穩定劑,低溫保存
用途:非常有名的大位阻強鹼,不親核鹼,只能與質子作用而不能發生其他的親核反應,用於形成碳負離子。
制備:二異丙基胺與丁基鋰反應。
性質:凝固點-22℃。可燃性液體。對空氣與水敏感。由二異丙胺與金屬鋰於低溫下反應製得。是有機合成中常用的強鹼。
制備
⑦ 二異丙基氨基鋰的「動力學」及「熱力學」鹼
對「碳」酸的去質子化作用可分為動力學控制及熱力學控制兩種。
⑧ 飽和氯化銨猝滅二異丙基氨基鋰的原理
NH4+具有酸性,而LDA為強鹼,發生酸鹼反應,Li被H代替
⑨ 二異丙基氨基鋰中含有的正丁烷怎麼去除
丙醇是丙三醇上的羥基被氯取代所產生的一類化合物,包括單氯丙二醇:3-氯-1,2-丙二醇(簡稱3-氯丙醇,3-MCPD),2-氯-1,3-丙二醇(2-MCPD)和雙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在氯丙醇系列化合物中,污染食品的主要成分是3-MCPD,次要成分是1,3-DCP,二者的含量比是20:1。3-MCPD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可溶於水、乙醇、乙醚。相對密度1.132,沸點160~162℃[1] 。
中文名
氯丙醇(1-氯-2-丙醇)
外文名
chloropropanol(s);propylene chlorohydrin(s)
分子式
CH3 CH(OH)CH2Cl
目錄
1 簡介
2 來源
3 危害
4 預防措施
氯丙醇簡介
【中文名稱】氯丙醇(1-氯-2-丙醇)
【英文名稱】chloropropanol(s);propylene chlorohydrin(s)
【英文別名】 1-chloro-2-hydroxypropane; 1-Chloro-2-propanol, remainder 2-chloro-1-propanol; 1-chloroisopropyl alcohol; alpha-propylene chlorohydrin; propylene chlorohydrin; sec-propylene chlorohydrin;
【結構或分子式】
CH3 CH(OH)CH2Cl
分子結構:
所有C原子均以sp3雜化軌道形成σ鍵。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94.54
【密度】1.115
【沸點(℃)】126~127
【閃點(℃)】51
【粘度mPa·s(20℃)】4.67(20℃)
【折射率】1.4392
【性狀】
無色液體,有微弱氣味。
【溶解情況】
溶於水、乙醇和乙醚。
【用途】
用於制備1,2-環氧丙烷和丙二醇等。
主要用於生產環氧丙烷,醫葯上用於合成氯丙嗪
【制備或來源】
由丙烯與次氯酸作用而成。
【其他】
有兩種異構體,較重要的是1-氯-2-丙醇。性質活潑,與氫氧化鈣作用生成1,2-環氧丙烷,與氨作用生成1-氨基-2-丙醇。
【注意】
如果再生產醬油中用了添加鹽酸的方法來加速生產,這會導致產品中氯丙醇含量偏高,對人體有害,會影響人的健康。
氯丙醇來源
酸水解植物帶白(HVP)產生;焦糖色素的不合理使用和生產;食品生產用水被氯丙醇污染;食品包裝材料含有氯丙醇;其他加工方式使食品中產生氯丙醇。
⑩ 氯化銅沸點
氯化銅(Cupric chloride),無機化合物,化學式CuCl2。氯化銅是共價化合物,為平面鏈狀。易從空氣中吸濕而變成藍綠色斜方晶體二水合物CuCl2·2H2O。[1]氯化銅為黃棕色粉末,易溶於水、乙醇、丙酮,溶於氨水,稍溶於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於乙醚。其水溶液對石蕊呈酸性反應。[2]
氯化銅在自然界中以水氯銅礦存在。通常由碳酸銅和鹽酸反應製得。通常用作有機和無機反應催化劑,媒染劑,殺蟲劑,石油脫臭、脫硫和精製劑。[2]
中文名
氯化銅
外文名
Cupric chloride
別名
無水氯化銅、二氯化銅[3]
化學式
CuCl2
分子量
(無水)134.45、(二水)170.48
快速
導航
制備方法
應用領域
安全措施
毒理資料
儲存運輸
成分檢驗
理化特性
物理性質
氯化銅為單斜品系黃色或黃褐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其易溶於水(g/100g):0℃時69.2、10℃時71.5、20℃時74.5、25℃時76.4、30℃時78.3、40℃時86.8、50℃時89.4、60℃時98.0、100℃時110.5;溶於乙醇:0℃時43.3、20℃時50.0、40℃時58.3、60℃時70.8;溶於甲醇:0℃時56.5、20℃時58.6、40℃時61.8、60℃時66.4;也溶於乙醚、丙酮、吡啶、液氨和硫酸。[4] 故在有機反應中為常用的催化劑(尤其是碳氫活化反應)。
氯化銅
氯化銅有潮解性,易從空氣中吸濕而變成藍綠色二水合物CuCl2·2H2O,CuCl2·2H2O的天然礦石又稱水綠銅石。正交晶系淺藍色結晶。氯化銅本身由於離子極化和姜-泰勒效應而呈平面四方形結構,而不像其他過渡金屬二氯化物(如氯化亞鐵)呈正四面體結構。在乾燥空氣中風化,在濕空氣中潮解,潮解後成綠色。相對分子質量170.48。相對密度2.54。熔點110℃(失去二分子水,變成氯化銅)。氯化銅水溶液重結晶時,42℃以上得一水合物,24~26℃得二水合物,15~25.7℃得三水合物,15℃以下得四水合物。[4]
化學性質
氯化銅熱穩定性不如氯化亞銅,但在水溶液中較氯化亞銅穩定。氯化銅水溶液高濃度時呈黃綠色,在濃度稍低時呈綠色。中等濃度呈藍色,稀濃度時呈天藍色,加熱時呈黃褐色。呈黃色的原因是因為形成了[CuCl4]2+配位離子,呈藍色是因為形成了[Cu(H2O)4]2+配位離子,二者並存時呈綠色。與氨作用,生成美麗的深藍色銅氨配位離子[Cu(NH3)4]2+,此配位離子溶於醋酸時,形成醋酸銅氨液,可用作一氧化碳的吸收劑。氯化銅與強鹼作用,形成淺藍色的氫氧化銅。與還原性陰離子如I-、CN-等作用,形成亞銅鹽(或配合物)沉澱。[4]
1.分解反應
銅與氯有較強的結合力,加溫至993℃時,仍得不到單體銅。
2CuCl2=2CuCl+Cl2↑(加熱到993℃)[4]
2.與磷酸、亞磷酸、次磷酸反應
CuCl2+2H3PO4=Cu(PO3)2+2HCl+2H2O(加熱)[5]
3CuCl2+2H3PO4=Cu3(PO4)2↓+6HCI[5]
2CuCl2+H3PO3+H2O=2CuCl↓+H3PO4+2HCl[5]
6CuCl2+2H3PO2=6CuCl↓+H3PO3+3HCl+POCl3[5]
3.與鹼反應
Cu2++2OH-=Cu(OH)2[6]
CuCl2+4NH3·H2O=[Cu(NH3)4]Cl2+4H2O[7]
4.與還原劑反應
CuCl2+Cu=2CuCl[5]
CuCl2+Cu+2HCl(濃)=2H[CuCl2][5]
CuCl2+H2=Cu+2HCl[5]
CuCl2+Fe=FeCl2+Cu↓[5]
2CuCl2+2KI=2CuCl↓+2KCl+I2↓[5]
2CuCl2+4KI=2CuI↓+4KCl+I2↓[5]
2CuCl2+SnCl2=2CuCl↓+SnCl4↓[5]
2CuCl2+Cu2S=S+4CuCl[5]
6CuCl2+2NH4Cl=6CuCl+8HCl+N2↑(加熱)[5]
2CuO4+2NaCl+SO2+2H2O=2CuCl↓+2NaSO4+H2SO4[8]
5.復分解反應
3CuCl2+As2S3=3CuS↓+2AsCl3[5]
CuCl2+H2S=CuS↓+2HCl[5]
CuCl2+2KCN=Cu(CN)2↓+2KCl[5]
CuCl2+Ag2S=CuS↓+2AgCl↓[5]
6.水解反應
氯化銅CuCl2水解時,它的水溶液顯酸性。
CuCl2+2H2O⇌Cu(OH)2+2HCl[9]
Cu2++2H2O⇌Cu(OH)2+2H+[9]
7.作氯化試劑、氧化試劑和路易斯酸試劑
氯化銅是一個對多種官能團化合物有效的氯化試劑,能實現羰基化合物如丁醛的α-氯化反應。反應通常在含氯化鋰的極性溶劑中進行。當反應在質子溶劑如甲醇中進行時,則得到α-氯化二甲基乙羧醛(式1)。
式1
氯化銅也能實現芳香環化合物的氯化反應,如在四氯化碳中作用於苯酚或烷氧基苯化合物實現鄰位或對位的氯化反應(式2)。
式2
含活潑亞甲基的化合物如9-烷氧基-10-甲基蒽與氯化銅反應能得到偶聯產物(式3),然而結構相似的9-烷基-苄基蒽在氯化銅作用下則發生自由基反應得到10-苯亞甲基蒽(式4)。
式3、式4
酮或酯在二異丙基氨基鋰LDA作用下得到的鋰化烯醇式結構能被氯化銅氧化為1,4-二羰基化合物。如叔丁基甲基酮和苯乙酮在LDA和氯化銅作用下發生交叉偶聯反應(式5)。
式5
氯化銅能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對芳基偶氮烯烴的1,4-加成反應,得到相應的吡咯衍生物(式6)。此外,氯化銅還能催化水、醇和芳香胺對芳基偶氮烯烴的加成反應(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