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G說是毫米波,有安全隱患嗎毫米波是什麼
毫米波,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學術的概念。由於筆者這篇文章是想要盡可能將它解釋給「友人」去聽,所以,筆者也在反復考慮究竟應該如何來比喻更為妥當。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的來理解。筆者日常都生活在帝都,帝都的擁堵是全國人民都知曉的。未來,隨著移動終端設備(可簡單理解為智能手機)每月消耗的數據量(流量)不斷上升,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3年,移動數據流量將實現超過60倍的增長。但是,用來傳輸移動數據流量的數據路徑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升級的話。那就會好比當下的帝都一樣,車輛不斷增多,但道路並未拓寬,直接導致的問題就像周五下班時的北京三環、四環路況一般擁堵不堪。
5G 新空口(5G網路的全球標准 )便是第一代使用毫米波的無線通信系統,而這樣的通信系統,可以利用毫米波提供的更大的帶寬來解決數據路徑擁堵的問題。也就是說,毫米波可被簡單理解為在現有的擁堵道路上架起一座高架橋,橋上便是更加寬闊的高速公路,從而有效的使得原有堵塞的道路(數據路徑)得以緩解。
根據學術數據顯示,如今,諸如24.25-27.5GHz,27.5-29.5GHz頻段的毫米波,其帶寬可以比當前3G/4G網路帶寬多25倍。
毫米波的優點在於?
那麼毫米波之所以會成為5G新空口其中的一種應用形式,自然也是與其多種優點不可分割的。那麼毫米波究竟有哪些優點呢?
優點一:極寬的帶寬
通常認為毫米波頻率范圍為26.5~300GHz,帶寬高達273.5GHz。超過從直流到微波全部帶寬的10倍。即使考慮大氣吸收,在大氣中傳播時只能使用四個主要窗口,但這四個窗口的總帶寬也可達135GHz,為微波以下各波段帶寬之和的5倍。這在頻率資源緊張的今天無疑極具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就像,在紅的發紫的地圖導航上,發現一條綠色捷徑般暢快。
優點二:波束窄
在相同天線尺寸下毫米波的波束要比微波的波束窄得多。例如一個12cm的天線,在9.4GHz時波束寬度為18度,而94GHz時波速寬度僅1.8度。因此能分辨相距更近的小目標或更為清晰地觀察目標的細節。來自Qualcomm的馬德嘉博士也表示,毫米波的波束很窄,可以讓信號更精準地傳輸給特定的用戶。這就好像手電筒與激光筆的區別,手電筒可以照亮一整個屋子的人,而激光筆可以具有針對性的准確的指向特定方向。
想要了解更多,點擊下方。
客服24號為你解答。
2. 5G毫米波在各行各業有哪些應用如何彌補覆蓋問題
由中國聯通和GSMA主辦、高通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5G毫米波展區,呈現出精彩的外觀,充分展示了5G毫米波的極致性能和對各行各業的豐富應用全球移動通信行業的年度盛會202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在上海開幕。會上,由中國聯通、GSMA贊助、高通科技支持的5G毫米波展區,精彩亮相,充分展示了5G毫米波的極致性能和對各行各業的豐富應用。同日上午,中國聯通副總經理麥兗州先生、GSMA高級顧問王建宙、高通中國董事長孟普出席5G毫米波展區啟動儀式。
在採用多種無線接入技術的傳統覆蓋網路中,宏基站和小型基站都工作在低頻帶,這帶來了切換頻繁和用戶體驗差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在未來的覆蓋網路中,宏基站將工作在低頻帶作為移動通信的控制平面,而毫米波小基站將工作在高頻帶作為移動通信的用戶數據平面。基於毫米波的移動通信回程(基站回程)。在使用毫米波信道作為移動通信的回程後,覆蓋網的組網將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未來5G時代,小/微基站數量會非常大,部署方式會非常復雜。根據數據流量的增長需求,可以隨時隨地部署新的小基站或微站,一些小基站可以在空閑時間或輕流量時間靈活實時關閉,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5G時代,更多的對象連接到網路,異構網路(HetNet)的密度將大大增加。
3. 比亞迪漢EV 毫米波雷達故障
比亞迪漢EV 毫米波雷達故障可能是電阻值不正。
如果電阻值不正常,即可確認該故障;毫米波雷達出現故障,就不能識別前方障礙物的距離,進而導致該故障出現。
解決方案:更換毫米波雷達。質保期內4S店免費更換;如果脫保,4S店的更換費用在2000-3000元左右,維修店的更換費用在1500-2000元左右。
比亞迪是一家中國汽車品牌,創立於1995年,主要生產商務轎車和家用轎車和電池。由20多人的規模起步,2003年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組建比亞迪汽車。
4. 國產高性能毫米波晶元發布,這對解決晶元危機有何幫助
在第六十八屆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中國電科38所發布了77GHz毫米波晶元及模組,探測距離達38.5米,晶元規格24毫米×24毫米,刷新了全球最遠探測距離記錄。
對於不懂晶元領域的人來說,聽到毫米波晶元可能認為我們的晶元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不用在被別人“卡脖子”了。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不同領域的晶元要求不一樣此次電科發布的毫米級晶元只是用於天線探測,和我們以前熟知的手機晶元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品種。
當然,由於一些關鍵性的技術依然是被國外掌控,比如光刻機,我們在晶元上的突破需要做的很多,從設備,到生產線,到技術人才的挖掘和培養,這些都需要不斷的積累才能有所成績!
希望在未來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晶元可以完全的自主研發設計生產,加油,中國芯!
5. 為什麼美國5G毫米波方案會宣告破產
近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投票通過了一項計劃,即美國政府用97億美元買回衛星公司使用的 3.7GHz-4.2GHz 頻譜,重新對電信公司拍賣,用於5G網路建設。這也標志著美國5G毫米波方案的破產,因為 3.7GHz-4.2GHz 頻譜屬於Sub-6G。
根據2017年12月發布的 V15.0.0版TS 38.104規范,5G NR的頻率范圍分別定義為不同的FR:FR1與FR2。第一種(FR1)的重心放在6GHz以下的電磁(EM)頻譜上(“低到中頻段頻譜”,也稱為“Sub-6”),主要在3GHz 和4 GHz頻段。第二種FR2側重於24~300GHz之間的頻段(“高頻頻譜”或“毫米波”)。
在這場5G大戰上,美國動作頻頻,卻坑慘了一波美企,還有自己的盟友,中國一心推行自己的Sub-6G方案卻成為了最大的贏家。真是讓人諷刺。
6. 汽車77GHZ毫米波雷達方案知多少
其實電磁波里,適合車輛倒車雷達的的也只有微波了,否則波長比車都長,其精度無法保證倒車安全。以下我就以微波來代表電磁波吧。倒車雷達,適應測距范圍在0.1~3米之間,這個距離最佳的測距方案是超聲波,理由如下:比較普及的測距方案有以下幾種:超聲波、電磁波、激光、紅外。一、激光和紅外,檢測面太小,探頭需要光學窗口,容易被泥沙遮擋,而且在近距離上發揮不理想,因此被排除;二、微波,其特徵有些像光,但又不像光那樣容易被控制。通常測距用的微波探頭是FMCW雷達,無論是平面的還是腔體的,都不防水。而車輛的外殼又是金屬的,能完全阻擋、反射微波,因此微波探頭需要一個不含碳的非金屬材料的『窗口』,通俗的說需要一個塑料的防水罩,而且不能噴油漆(油漆含碳)、更不能用含有金屬的油漆,如此一來,它放在哪都不好看,而且易碎易裂又怕被泥沙遮擋。不僅如此,微波在空氣中損耗很低、發射和接收角度又很大,這使得一個能檢測3米的微波感測器,其能量能輕易反射到幾百米外而不消散,這容易造成車輛之間的干擾;還有,由於電磁波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光速,當與被測目標距離小於0.6米時,常規的微波測距感測器就已經接近工作極限了,加上周圍多次反射回來的能量干擾,這種倒車雷達很難確保正常工作,而0.6米的最近檢測距離對於倒車雷達來說是無法勝任的。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國際尖端的技術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成本要在後面增加1~3個0。總之在效果、成本、可靠性綜合方面來看,微波很難與超聲波抗衡。三、超聲波最大的缺點就是檢測角度太小,一輛車需要在不同角度安裝好幾個,除此以外,都比上面幾種方案更好,它們的缺點就是超聲波的優點:1、防水,防塵,少量的泥沙遮擋也無妨;2、有金屬材質的探頭,可以與車體外殼結合的很好;3、通常適合3米內檢測,由於其空氣損耗大,檢測角度又小,因此車輛之間的干擾較小;4、最小的監測距離可達到0.1-0.3米;5、成本並不高。還有,對於較常見的40KHz超聲波感測器,其測距精度大約是1~3厘米左右(取決於後端電路和數據處理性能),這個范圍也能滿足倒車雷達的要求。所以在倒車雷達的各個方案中,超聲波是最容易被用戶接受的。以上內容來自網友鴿子最純1F44d,個人覺得寫得不錯~
7. 吉利博越雷達校準失效怎麼修
博越雷達校準失效怎麼辦?建議了解這些處理方法
2021-05-15 16:07·長談汽車
車輛狀況:2018款博越,2年多行駛4.2萬公里,無事故。
故障描述:車子低速行駛時,前方有障礙物,雷達不能提醒。
車子雷達校準失效可能是這些原因造成的:1,毫米波雷達故障;2,毫米波雷達線路故障;3,雷達系統故障。
故障原因1:毫米波雷達故障。
維修技師用汽車專用檢測電腦讀取毫米波雷達數據流,分析其是否能夠正常工作。如果毫米波雷達故障,就會造成雷達校準失效。
解決方案1:更換毫米波雷達,並且重新校準。質保期內4S店免費更換;如果脫保,4S店的更換費用在2500-3000元左右,維修店的費用在2000-2500元左右。
故障原因2:毫米波雷達線路故障。
維修技師可拆下毫米波雷達,查看毫米波雷達線路是否有破損、開裂的現象,並用萬用表檢查毫米波雷達線路是否短路,即可確定線路故障。
解決方案2:維修故障線路,並且重新校準,質保期內4S店免費維修;如果脫保,4S店的維修費用在200-300元左右,維修店的費用在100-200元左右。
故障原因3:雷達系統故障。
如果毫米波雷達和線路工作正常,可檢查雷達系統是否升級,如果雷達系統有故障,也會造成雷達校準失效。
解決方案3:升級雷達系統,並且重新校準,質保期內4S店免費升級;如果脫保,4S店的原廠升級費用在300-600元左右。
總結:經檢測,案例中的車子是由於毫米波雷達線路問題導致的故障,可參考解決方案2。對此,我們建議其他車主定期檢查保養車子,及時清理毫米波雷達附近的雜物、水漬。
8. Guru提出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新奇在哪些地方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GuRu是一家無線供電初創公司,前身為Auspion。可以說這是一家想法頗為大膽的公司,致力於打造一種無處不在的充電環境,從而實現設備始終可用的終極狀態。想法雖然大膽,但是已經有人為其理想買單,首輪已經完成了1500萬美元的融資。最快這一技術將於下周的消費電子展(CES 2020)上與我們見面,有點迫不及待想要與這項新技術見面。
那麼,GuRu提出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究竟有哪些特殊之處呢?
傳統無線充電與GuRu提出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有哪些異同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傳統 手機 是如何實現無線充電的吧!
傳統的充電方式主要利用的是「電磁感應」這個原理,當電流通過充電器的線圈便會產生磁場,手機中的線圈通過磁場在轉換成電流。無線充電的原理導致了手機機身材質的選擇,金屬機身顯然並不適合這種充電方式,手機更多的選擇了玻璃機身。除此之外,充電器與手機之間不能夠相隔太遠,否則將無法實現電磁轉化,僅適合近距離使用。
GuRu提出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主要使用的是毫米波,可以實現遠距離的無線充電,據其介紹可以實現幾英尺距離的充電(1英尺=30.48厘米)。如果真如其所訴,解決了近距離無線充電這一痛點,即便用戶手持手機也能實現充電,隨時使用設備的願望或將能夠實現。
實現方式上除了一套桌面系統外,能夠為所有的小型設備進行無線充電,還包括了基於天花板的大型充電系統,另外還提供了可以便攜移動的小型充電系統。
關於GuRu提出無線充電解決方案的一些疑問
人們一直想要擺脫線纜的束縛,無線充電這一概念雖然提出較長時間,但是一直沒能夠得到實質上的突破。局限的兩個因素,一個是距離,一個是功率。
GuRu提出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雖然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但是充電的轉換效率這個問題更加值得關注。轉換效率過低,會造成使用體驗的下降。除此之外,使用頻率更高的毫米波進行充電,是否會對人體造成輻射也值得我們關注。
當然,這些答案只能夠耐心等待到GuRu產品發布的那一天。
關於GuRu提出的這種新型無線充電解決方案,您覺得能否實現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9. 中美5G兩大方案究竟有什麼區別
5G到底是什麼?
5G的全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1G(語音通話):第一代(1G)於20世紀70年代末推出,80年代初投入使用。1G網路是利用模擬信號使用類似AMPS和TACS等標准在分布式基站(託管在基站塔上)網路之間“傳遞”蜂窩用戶。
2G(消息傳遞):在20世紀90年代,2G移動網路催生出第一批數字加密電信,提高了語音質量、數據安全性和數據容量,同時通過使用GSM標準的電路交換來提供有限的數據能力。
3G(有限數據:多媒體、文本、互聯網):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3G網路通過完全過渡到數據分組交換,引入了具有更快數據傳輸速度的3G網路,其中一些語音電路交換已經是2G的標准,這使得數據流成為可能,並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個商業3G服務,包括移動互聯網接入、固定無線接入和視頻通話。
4G和LTE(真實數據:動態信息接入,可變設備):4G充分利用全IP組網,並完全依賴分組交換,數據傳輸速度是3G的10倍。由於4G網路的大帶寬優勢和極快的網路速度提高了視頻數據的質量。LTE網路的普及為移動設備和數據傳輸設定了通信標准。
數據來源:美國國防部國防創新委員會發布了《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THE 5G ECOSYSTEM: RISKS & OPPORTUNITIES FOR DoD》)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