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賓利造電動車要用固態電池別做夢了!
賓利作為傳統超豪華品牌,對汽車的要求一向以極致豪華和奢侈著稱。如果說現在是汽車品牌向電氣化轉型的關鍵時期,那麼像賓利這樣的超豪華品牌車企有沒有打算也開始研發自己的新能源產品呢?
賓利為什麼不造電動車?
答案是肯定的,曾經在2017年的日內瓦車展上,賓利就曾展示了一款名為EXP12Speed6e的純電概念車型。在之前對賓利CEOAdrianHallmark的采訪中,他也曾表示賓利現在急於推出自己的電動車型,因為30%賓利的車主都想擁有一台超豪華電動車。
固態電池就是使用玻璃化合物等其它固態物體代替傳統電池中的電解液,可以讓更多的帶電粒子聚集在一段,傳導更大的電流,使得電池能力密度大幅度提高。在2010年,豐田曾展示過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Km的固態電池,但由於技術不成熟等原因沒有進行量產。
除了能讓電池的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固態電池因為擺脫了液態電解液,所以在電動汽車上應用時不再需要使用額外的冷卻裝置,換句話說,環境溫度對固態電池的影響也會大大減小。而少了一些額外裝置,固態電池的體積和形態多變性也比液態電池好得多。
既然有這么多優點,為何不能量產呢?
首先是安全問題。像汽車這種零部件較多的產品,非常成熟的液態電池還會出現自燃、爆炸等安全問題,那麼固態電池具有這么高的能量密度,稍有不慎就會形成災難,不過好在最近幾年固態電池材料技術不斷發展,安全問題也變得更加可控,在今後幾年有希望完全解決。
其次是成本問題。按照目前的技術,液態鋰電池的成本大約在200~300美元/千瓦時,而如果是製造固態鋰電池,根據固態電池研發公司Sakti3的表述,以現有技術製造一塊供手機使用的固態鋰電池需要1.5萬美元,製造一塊供電動車使用的電池需要9000萬美元。在如此高昂的成本下談量產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哪怕連賓利這樣的超豪華品牌也不敢說現在就造一款使用固態電池的車型。
總結
賓利想要在2025年等到固態電池的成本能降低到可以量產的地步,恐怕還不現實,所以現在行業內的聲音基本上都更偏向於以後形成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的共存市場。對於賓利來說,到2025年之後,即使固態電池依然不夠成熟,使用更加可靠的氫燃料電池也不失是一種解決方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固態電池材料成分
主要由薄膜負極,薄膜正極和固態電解質組成。
薄膜物質可以有多種選擇材質。薄膜負極薄膜負極材料主要分為鋰金屬及金屬化合物,氮化物和氧化物。金屬鋰是最具代表性的薄膜負極材料。
其理論比容量高達3600mAh/g,金屬鋰非常活潑,其熔點只有180℃,非常容易與水和氧發生反應,電池製造工藝中很多溫度較高的焊接方式都不能直接應用在鋰金屬負極電芯的生產中。
三大技術路線產業化進展
固態電池的三大體系各有優勢,其中聚合物電解質屬於有機電解質,氧化物與硫化物屬於無機陶瓷電解質。縱覽全球固態電池企業,有初創公司,也不乏國際廠商,企業之間獨踞山頭信仰不同的電解質體系,未出現技術流動或融合的態勢。
歐美企業偏好氧化物與聚合物體系,而日韓企業則更多致力於解決硫化物體系的產業化難題,其中以豐田、三星等巨頭為代表。
⑶ 固態電池可以解決電池怕冷嗎
全固態鋰電池缺點
1、界面阻抗過大。固態電解質與電極材料之間的界面是固-固狀態,所以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有效接觸能力較弱,致使離子在固體物質中傳輸動力學低。
2、快充比較難。由於電池的阻抗及電導率都較大,所以較大內阻阻礙充電和容量易損失。
3、成本高。其固態電解質的製造和固-固界面優化這兩技術的不成熟,則足夠使固態電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了。
⑷ 專家稱固態電池5年內不可能商用,你對這種電池了解多少
全固態鋰電池是相對液態鋰電池而言,是指結構中不含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儲能器件。具體來說,它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質組成,而液態鋰電池則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組成。 在固態離子學中,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液的電池。固態電池一般功率密度較低,能量密度較高。由於固態電池的功率重量比較高,所以它是電動汽車很理想的電池 。
⑸ 業內專家稱固態電池5年內不可能商用,其難點究竟在哪裡
難點在於其生產工藝復雜,所以量產商業化時間還要更長。近日,蔚來在其發布會上公布了一則消息,旗下首輛轎車蔚來ET7將採用固態電池,其董事長還表示,這款固態電池一定是最先進,最接近量產的電池。受該消息的影響,液態電池的材料廠商股價迎來了暴跌,其中電解液龍頭企業恩捷股份出現不小的跌幅,還有多家電解液,隔膜類的材料廠商出現跌停。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固態電池使用的是固態電解質,不用電解液,也不需要隔膜,所以這次固態電池首次在蔚來汽車上實現量產,對這些液態電池材料廠商是一個不小的影響。
從目前新能源市場來看,主流還是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這兩種電池類型,這種電池的成本低,但能量密度卻不高,而且安全性還有問題,新能源汽車的自燃問題,經常引起熱議。其實主要是電池的電解液燃點太低了,很容易的燃燒起來。而固態電池使用了固態的電解質,安全性要高很多,但專家也表示,一旦能量密度過高,任何電池都會有燃燒風險,這是電池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未來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電池廠商和汽車廠商必須在電池安全性上做更多的工作。
⑹ 固態電池又有新進展,半固態電解質或是現階段最好辦法
關於固態電池的重要性,其實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清楚,但卻一直沒有進展。看似只是把液態電解質換成固態電解質就能解決的問題,其實這其中的「門道」還真的不小。
固態電解質看似好處多多,其實問題還真的不小,電池是通過鋰離子來回移動做功。就好像一條魚,本來在魚缸里游得好好的,偏偏有人把水給抽幹了,還想讓它跟之前游得一樣快,想想也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問題,不說原地蹦躂,就是想滾過去,也要一定的時間吧,這就是固態電解質需要解決的問題,鋰離子在固態電解質的移動速度慢了,而且有可能接觸不良,難以保證壽命。
這就是讓科研人員非常頭疼的問題,也造成了很大的分歧,目前已經有了硫化物、氧化物跟聚合物三條路線,但進展都非常緩慢,因此半固態電解質是比較折中的方案。
近日,新加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半固態電解質,可以提高鋰硫電池安全性,並且不影響電池性能。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混合準固態電解質,將Li7La3Zr2O12(LLZO)薄片製成可以吸收液體電解質的多孔膜。該團隊還開發了制備LLZO薄片的新方法,用於構建電解質框架,並將這種製作3D框架的一步法,命名為「紙杯蛋糕法」。
雖然本次的研究已經發表在了《納米能源》雜志上,但依然不能太過樂觀,因為這還是在實驗室階段,想要被車企和電池供應商所認可,還需要經過反復驗證,平衡各方面因素,才能得到運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電動車最大難題將解決固態電池技術曝光,充電只需15分鍾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問題的重視,汽車行業也迎來了變革,如今正是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變的關鍵節點,眾多的車企開始研發、製造、生產新能源汽車,國家對此也是大力支持。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雖然發展的很快,但依然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純電動的汽車,面臨著2個較為嚴重的難題。
雖然固態電池的優勢明顯,但也有一個短板,那就是造價太高,如果把這種技術用在量產車上,很難把以固態電池為主動力的汽車產品投放在下沉市場,所以固態電池依然有自身的瓶頸需要突破。最後,豐田所說的固態電池技術,會在2021年正式與大家見面,你期待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蔚來發布固態電池,固態電池與普通電池相比較,優勢在哪
蔚來NIO Day第四年,朋友圈被眾多媒體朋友搶發,汽車人參考認為有兩個信息是值得深挖的,一是150kWh的固態電池,二是Innovusion的激光雷達。
本文對發布會提到的固態電池三大核心技術,眾多的專業詞彙,進行深度的拆分和解讀。
⑼ 固態電池的三大技術路線,都難在哪裡
說起新能源車的電池,相信很多消費者都對其中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我們經常看到的電池,通常都是採用了一層金屬殼進行包裹,看著非常的堅硬,其實內部都是液態電解質,充放電的過程,就是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進行移動的工作,就好像是一個游泳運動員,從泳池的這邊游到另一邊。
硫化物,技術難度最高,但是潛力很大,受到日韓企業的追捧。還是用球隊選秀比喻,一個天賦異稟的球員,身體優勢無比明顯,但是還處於業余水平,想讓他打職業聯賽,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精力進行培養,但是這個運動員對訓練的環境要求也很高,氧氣太足不行,容易被氧化,遇到水也不行,容易產生有害氣體,讓人非常頭疼。別的不說,但是環境這一塊,就需要消耗不少的資金,也只有日韓企業能夠有耐心,去認真鑽研硫化物的技術。讓人比較詫異的是,豐田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年奧運會上公共用車上的固態電池,估計就是採用了硫化物電解質,走在了其它競爭對手的前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全固態鋁空氣電池,內阻很大如何解決
根據專家介紹:造成鋰離子電池高內阻的原因很多,具體原因有:
a. 負極片與極耳虛焊;
b. 正極片與極耳虛焊;
c. 正極耳與蓋帽虛焊;
d. 負極耳與殼虛焊;
e. 鉚釘與壓板接觸內阻大;
f. 正極未加導電劑;
g. 電解液沒有鋰鹽;
h. 電池曾經發生短路;
i. 隔膜紙孔隙率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