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乳房活檢有哪些新技術
當前乳房活檢有多種選擇,傳統方法包括磁共振、超聲、立體定位、細針穿刺等。而乳房活檢與旋切技術是快速簡便且較為成熟的技術之一,比如它具有鹽水沖洗功能,可減少術中出血及術後並發症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可以隨時進行麻醉劑的補充來緩解患者在手術中末階段痛感明顯的情況,像豪洛捷ATEC Sapphire乳房活檢與旋切系統就擁有這些特點,有需要可以去了解一下。
Ⅱ 想診斷是否是乳腺癌早期應做什麼檢查
最好做個切片或針吸穿刺(病理診斷)。 乳腺癌早期應做什麼檢查?
由於早期乳腺癌的概念已有更新,已由原來的臨床Ⅰ期癌及尚未發生腋淋巴結轉移的Ⅱ 期乳腺癌變為微小癌及T0癌,所以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確實有一定難度,需要臨床醫師具有豐富的專科知識、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及早期診斷的意識,更需要患者早發現、早就醫。怎樣才能及時發現異常變化呢?特別是對於那些臨床沒有任何症狀體征的T0癌,早期診斷就更為困難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規律的每月一次的乳腺自我檢查、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范圍乳腺普查以及定期在固定的專科醫生處檢查,才有可能發現。
我們建議,35歲到45歲的女性,應除作規律的乳腺自我檢查之外,每半年到一年在固定的專科醫生處檢查一次,如無特殊變化,僅作臨床體格檢查即可。45歲以上的女性,特別是那些有各種乳腺癌易患因素的女性,如月經初潮年齡較早、絕經年齡較晚,初產年齡在35歲以後或未育,既往有良性乳腺疾病史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等,應每半年在固定的專科醫生處檢查一次,除常規的臨床體格檢查之外,尚需每年行乳房鉬靶X線攝片一次,以盡早發現臨床觸摸不到的病變。乳腺普查應以上述乳腺癌易患人群為重點監測對象,應為其建立監測檔案,設立專門機構,對這些易患人群實施定期的、有計劃的追蹤。
對於臨床醫生來講,能夠在適當的時機應用適當的一種或幾種檢查手段,作出正確的判斷,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水平的根本保證。由於乳腺位於體表,所以觸診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確的檢查方法可以更多地發現早期乳癌。不少學者認為體格檢查仍是乳腺癌診斷中最好的至少也是與其他方法相等重要的檢查方法。而且,只有通過體格檢查,才有可能發現可疑病例和選擇適當的進一步的檢查方法。因此,可以說體格檢查是發現早期乳癌的首要環節。除了應掌握常規的體檢方法之外,應強調以下3點:①了解乳腺癌流行病學特徵,認真查詢病史,發現和重視乳腺癌易患人群;②注意選擇在月經周期中的最佳時相進行乳腺檢查,一般認為,在月經來潮以後的第9~11天為最佳時間,因此時內分泌激素對乳腺的影響最小,乳腺處於相對平靜狀態,乳腺如有病變或異常,此時最易發現;③仔細觀察乳腺的細微異常徵象,必要時可採用一些能夠加強體征的方法進行檢查,如早期乳癌引起的皮膚粘連,由於十分輕微而常常被忽略,此時需在良好的光照下,用手輕輕抬起整個乳房,增加乳腺皮膚的張力,在病灶的上方即可見到輕微的皮膚皺縮、牽拉引起的微小凹陷。在臨床體檢發現可疑之後,如何選擇進一步的檢查手段呢?一般來講,首選X線攝影檢查,因為在目前常用的各種檢查方法中,此法佔有明顯優勢。椐報道,乳腺癌X線攝影與病理診斷符合率可達91%~95%,許多臨床觸摸不到的病變常被檢出。在對乳腺X線診斷中,應注重小的鈣化點及局部陰影的出現。有學者指出,在乳腺定期連續攝片復查過程中,如局部出現新的緻密影,則是診斷早期乳腺癌的一個高度正確的X線徵象。在診斷乳腺小癌腫時,間接徵象僅起次要作用。對豐滿乳房,臨床體檢發現可疑時可使用超聲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在臨床體檢及影像檢查結果均為可疑,但又不能明確病變性質時,可進行細針穿刺吸取細胞學(即針吸)檢查。有報道針吸檢查的病理診斷符合率約為80%左右。當然,在高度疑為癌腫時,可行切取或切除活檢,直接予以病理診斷。由於乳腺癌各種早期診斷方法各具所長,但又無一完善無缺,所以,目前仍提倡聯合診斷方法,即將各種檢查方法適當組合。一般認為,臨床體檢+X線攝片+針吸為最佳聯合診斷方法,其病理診斷符合率可達92%~99%。因此,可以說,聯合診斷的優勢是確切的,應予以大力提倡並推廣。
在乳腺普查工作中,可使用熱圖、透照、超聲檢查等對人體無創傷、無放射損害的手段進行初篩,但上述檢查手段與病理診斷符合率不太高,常常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因此有學者仍主張用低放射劑量的鉬靶X線攝片普查。由於現代攝影裝置的不斷改進,現已使受檢查者的吸收劑量每次檢查(包括側位和軸位兩個投照位置)低到300~800毫rads,而這種放射致癌的危險性已接近自然發病率。這就為乳腺鉬靶X線攝影也能廣泛用於普查創造了條件。但放射損害雖然較小,仍不可完全避免,因此那些年紀比較輕的以及處於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除非必須,否則不要輕易用X線攝影作為普查的常規手段。在判斷普查結果時,要結合臨床病史、體格檢查及其他檢查的結果來綜合判斷,不要匆匆下結論,以免造成錯誤的診斷。
今後應進一步加強研究工作,臨床與基礎相結合,優化組合各種早期診斷方法,提高乳腺癌早期檢出率;積極研製開發新的診斷儀器、診斷技術和診斷方法,如纖維乳管內窺鏡的應用等;加強癌前病變的研究,積極尋找對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的腫瘤標記物。
Ⅲ 乳腺檢查最好用哪種方法
目前有幾種乳腺癌的檢查方法。一個就是X線的照相當然這種照相,美國癌症協會曾經提出來了,對於35到40歲的可以做一次照相,就是以後有個對比,拿它一個資料。0到49歲這段每一到兩年照一次。大於50歲的每年做一次照相。我們國家乳腺癌的高發年齡與歐美國家提前了,所以我們可以把年齡放得稍微再寬一點但是我估計可能在40歲以上的情況。就是每年做一次鉬靶照相來檢查。那麼對年輕的人來說,因為腺體比較緻密,鉬靶照相不是非常的清楚,這個時候用彩超來檢查。另外對年輕的女性來說,鉬靶照相對於年輕女性乳腺有一定的損傷,所以我們最好做彩超來檢查。還有一個檢查就叫自我檢查。鉬靶照相對於年輕女性乳腺有損傷嗎?一些沒有發育完全的或者是沒有結婚的,或者是沒有生過小孩的這樣的女同志,那麼她的乳腺是不易接受大劑量的射線,因為射線本身可以致癌,所以對於比較年輕的女性,一個是它的診斷貢獻不大,因為腺體很厚。第二個就是它的一定的損傷。對於這些女性來說,所以我們不積極建議這么年輕的女性普查每年來做鉬靶照相接觸X射線。年齡比較大的腺體萎縮了,這個時候照相效果非常好,所以對於年齡比較大的人是可以的。關於乳腺的自我檢查,國際上是有爭議的,但是在中國一般的學者推薦大家做乳腺自我檢查。那就是在每個月,比如說月經過後7到10天,這時候乳腺的腺體比較松軟,無脹痛,適合做乳腺的自我檢查。當然自我檢查可以這樣,就是對著鏡子,你可以把手掌手指伸直,用腹側檢查乳腺,比如五指伸直、並攏、用掌面、放在乳腺上,左手可以檢查右側、右手可以檢查左側,按照順時針的方向也行,按照逆時針的方向也行。當然乳頭乳暈也不要遺漏,在手掌和胸壁之間發現有結節,就說明有東西了,但是千萬不要把乳腺捏起來,這種檢查是錯誤的。當然這個我們不會要求廣大的婦女同志一個很高的診斷水平不是這樣的。就是每個月月經過後的7到10天,你做一個檢查,每月都做,一旦發現和以前不一樣了,有異常的感覺,這個時候就到醫院去由醫生幫助檢查。沒有月經的人,每個月找固定的一天,比如說一號,每月都在一號來檢查。中國的一些大部分學者都認為這個自查對中國還是比較適合的,因為我們在門診遇見了很多乳腺癌的病人,最早都是自己不管在洗澡的時候還是在換衣服的時候,睡覺的時候無意當中發現乳腺有不正常的地方。這個在國際上有爭議的,有些國家廣大婦女防癌意識比較強,有的時候不一定完全推薦自我檢查。但是中國覺得這個還是比較有幫助的。因為這個既不需要設備、儀器,很安全、廉價、也不費什麼事,所以這個是很好的方法。一種是普查、可以用鉬靶照相、也可以用彩超,還有自我檢查結合在一起。當然如果自我檢查發現有異常,或者是單位組織體檢,那麼由醫生來做檢查,醫生根據你的物理檢查可以發現,乳腺有沒有再進一步檢查的必要,最後有很多的檢查方法來定性,就是包括穿刺或手術切除活檢,這樣的話就可以通過細胞學和組織學來了解到患者到底是患的是乳腺增生、良性病變還是乳腺癌,所以最後的檢查是這樣的。
Ⅳ 乳腺癌篩查的常規方法 最好是選哪一種
B超檢查
一種經濟、簡便、無創傷、無痛苦的檢查方法,而不同年齡的女性進行乳腺檢查方法是不一樣的,建議35歲以下年輕女性,可將乳房B超當成首選普查方法。
乳腺鉬靶X線攝像
40歲以上每年可進行一次乳腺鉬靶X線檢查,診斷准確性高,可以觀察到臨床觸摸不到腫塊的早期乳腺腫瘤,早期診斷率達到85%。
乳腺核磁共振(MRI)
目前來說,MRI是較為准確的乳腺診斷方法,但費用較貴、檢查時間也較長,一般僅建議有明顯家族病史的年輕婦女(有兩名或更多直系親屬患乳腺癌)做該檢查。
Ⅳ 乳房活檢裝置怎麼選
您好,乳腺活檢通常指乳腺腫塊穿刺活檢,與傳統「開刀」手術不同,可以輕松穿透組織,更大程度的減少取樣時間的同時,醫生也可根據病灶位置和進針路麥默通Elite乳房活檢裝置是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活檢系統,它主要是一種單次穿刺、無繩的產品,徑靈活調整取樣槽方向。為乳腺癌發現和診斷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方法。同時也為良性腫瘤的微創切除提供了技術基礎。麥默通致力於推進乳腺癌早期病理檢測技術,為全球乳腺醫生提供支持,為患者提供乳房健康信息,提高女性生活質量。全世界已經有超過500萬的女性使用乳腺活檢麥默通,更為全球的乳腺醫生提供了技術支持,為臨床醫學提供產品、技術以及學術教育支持。這對於提高女性生活質量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並且采購回去後,廠商對售後的服務都非常到位,檢查和維修都會積極的協調解決。而且好的活檢樣本對於科室內部的學術研究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科室需要做的就是培養人才,藉助科技的力量給患者謀福利。
Ⅵ 癌症的早期篩查有哪些方式
不同部位,篩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常規篩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
血清腫瘤標志物是篩查早期腫瘤疾病的一個常規手段,通過抽血檢測血液中的各類腫瘤標志物可以是否升高,則可發現、鑒別各種惡性腫瘤。
乳腺癌篩查——乳腺彩超/乳腺鉬靶檢查
乳腺彩超和乳腺鉬靶主要是針對乳腺癌的篩查。乳腺超聲適合年輕女性,容易發現早期病灶,是年輕女性選擇的檢查方法;乳腺鉬靶檢查是目前公認乳腺癌臨床常規檢查和乳腺癌預防普查的好方法之一,可觀察到小於0.1毫米的微小鈣化點及鈣化簇,是早期發現,診斷乳腺癌有效且可靠的方式。
肺癌篩查——胸片、胸透、胸部CT
對於肺癌的早期篩查可以選擇進行胸部的影像學檢查,例如胸片、胸部CT等。
腸癌篩查——肛門指檢、腸鏡
對於直腸癌的早期篩查可以選擇進行肛門指診,能夠發現七成左右的低位直腸癌的病例;腸鏡可以直觀的觀察腸道內的情況,必要時還可以對腸道息肉進行活檢。
胃癌篩查——胃鏡
對於胃癌的早期篩查,通常是選用胃鏡的方式,可以發現胃部的粘膜病變、有無胃息肉、癌前病變等,對於可疑病灶,可以直接取活檢進行病理學的檢查。
宮頸癌篩查——HPV+TCT雙合診
HPV病毒是引起宮頸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進行HPV病毒篩查可有效發現異常情況;TCT對細胞的宮頸癌檢出率為百分百,同時還能發現部分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病毒、衣原體等。
Ⅶ 乳腺檢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自我檢查
每月1次,最適宜時間是在月經經後一周,女性從20歲開始即可進行。自查時間應放在月經之後的一周進行,因為來月經前,乳腺組織充血,會使整個乳房腫脹,容易判斷錯誤。
提示:自查是為了熟悉乳房的正常隆起、腫塊和凸起,這樣當它有變化時你就能敏感地覺察到。檢查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實際出現的,並在同一位置已持續一兩個月周期的所有腫塊。不過,乳房腫塊約有90%都是良性的,良性腫塊和惡性腫塊的區別在於,良性腫塊在激素的作用下隨時都可能出現,在經期前後尤為明顯。
2、醫生觸診
注釋:30歲後的女性可每年做一次,這是專業乳腺檢查的第一步。檢查內容包括:乳頭有無凹陷、上抬、溢液;乳房有無腫塊和酒窩症;雙乳位置是否一致,顏色有沒有改變。
提示:檢查當天,最好穿開襟衣服,以方便檢查。檢查時,面對醫生,無論是採取站位或坐位,都要盡量放鬆,以便讓醫生得出准確的檢查結果。醫生一般使用中間3指觸摸,從乳暈周圍開始以螺旋狀順時鍾方向擴大,直至整個乳房組織。如果在哺乳期發現腫塊,要等斷乳後再作進一步檢查。
3、紅外線掃描
注釋:紅外線掃描尤其適合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進行篩檢。
該檢查主要是利用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對紅外線吸收率的不同,而顯示透光、暗亮等不同的灰度影像來診斷乳腺疾病。
提示:由於這項檢查速度快、無放射性因而在體檢中常作為乳腺疾病的初篩檢查,費用大約幾十元。雖然該檢查不屬於乳腺專業檢查,但仍可作為乳腺病變的一種檢查方式。
4、B超檢查
注釋:當懷疑乳腺有腫塊,B超檢查是必須做的。
這是一種初步篩檢乳房硬塊的檢查手段,能用來判斷腫塊性質和位置。但它對直徑在1厘米以下的腫塊識別能力較差,如果單做這項檢查的話,可能會錯過較小的腫塊。
提示:對於微小乳癌的檢查程序是:乳房超聲檢查——若發現腫塊——再進行乳房X光檢查——若發現密集的鈣化點——最後做病理切片。
5、鉬靶檢查
注釋:女性在40歲以後,每年都該做鉬靶檢查。
該檢查通過將乳房夾在鉬靶機的托板上,以便固定乳房得到清晰的圖像,可檢查出一些手摸不出來的細小腫瘤萌芽。如果能堅持每年進行此類檢查,可以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30%到40%。
提示:檢查時可能會有輕微的痛感,這是由於夾板對乳房壓迫引起的,可通過調整體位來緩解。
讓女性痛苦不堪的乳腺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分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乳腺癌五大類,其致病因素比較復雜,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就可能發生病變,隨時導致生命危險。
Ⅷ 乳腺檢查有哪些方法
對乳腺的自我檢查,常常可以早期發現乳腺包塊。但是,正確的乳腺檢查方法很重要。首先要觀察乳房的大小是否對稱,有腫瘤的一側多大於健康的一側,乳房的位置是否高低相等、乳房皮膚的顏色、乳頭的位置等都要仔細觀察。然後用手掌或並攏手指的掌面對乳房由內到外、由上到下輕柔地進行檢查,一般每2~3個月檢查1次,發現可疑的腫塊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只要病人和醫生都對乳腺癌具有足夠的警惕性,乳腺癌是不難被早期發現的。
Ⅸ 乳腺癌早期如何診斷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而位居第二位,且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近年來,在有關乳腺癌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後判斷及乳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分子生物學變化等的研究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 關於乳腺癌的早期診斷 乳腺癌的早期診斷需要病理科、外科和放射科醫師的緊密協作:以往的早期乳腺癌病人多因能觸及腫塊,而腫塊較小,被認為尚處於臨床早期,實際上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早期診斷。早期診斷應是針對在臨床上觸及不到腫塊的乳腺癌病人而言,即亞臨床狀態。乳腺X線檢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重要方法。某些臨床觸及不到的病變,在X線片上可表現為小結節、微小鈣化或局限緻密區,結合病理學檢查可在這些病變中發現早期乳腺癌。乳腺X線立體定位穿刺活檢是90年代開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是在常規乳腺X線片的基礎上,通過在電子計算機立體定位儀的導引下,將乳腺穿刺針直接刺入可疑病變區,取得活體組織標本,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該技術具有先進、定位準確、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准確率高的優點。 應用此技術為常規檢查無法確診的某些乳腺微小病變的早期診斷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對病理醫師來說,該技術的優勢在於彌補了外科切取活檢和針吸細胞學檢查定位困難的不足。由於所取標本有一定體積,組織量多,可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所以價值頗大,既可為臨床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料,又可望提高乳腺微小病變的早期診斷水平。 立體定向進行乳腺活檢的方法也在日益更新,如由傳統的傳統針芯活檢(conventional core biopsy,CCB),真空輔助針芯活檢(vacuum-assisted core biopsy,VACB)發展到今日的高級乳腺活檢(advanced breast biopsy instrumentation,ABBI)。ABBI具有一次性取材,組織塊大且結構完整的特點,可使病理診斷的准確性大大提高。相比較而言,傳統的細針穿刺活檢只能依據細胞學特徵做診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檢查不適用於判斷腫瘤邊緣是否切除干凈以及不典型增生、放射狀疤痕的診斷。 病理學上,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與導管內癌(導管原位癌)、小葉不典型增生(ALH)與小葉原位癌(原位分葉癌)的鑒別一直是一個難題。嚴格來說,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增生的單形性圓形細胞累及的導管或聚集的小導管橫切面不應超過2 mm,有時肌上皮也參與增生。當增生時導管內有少量癌細胞特徵出現,而整個結構仍象典型的導管內上皮增生時,仍應診斷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按Page等的標准,導管原位癌應至少在2個導管腔內具有下列特點:(1)細胞一致性;(2)細胞之間腔隙圓而規則或形成微乳頭的細胞形態一致;(3)細胞核深染。ALH與原位分葉癌相比細胞較粘著。ALH往往只是部分小葉單元被累及,而原位分葉癌常累及1個或多個小葉單元的大部分。ALH腺泡腔不完全消失,仍清晰可見,而原位分葉癌腺泡腔常完全消失。不典型增生與原位癌在形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且有報道在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發現部分上皮細胞的克隆性增殖,因此從形態上鑒別不典型增生與原位癌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依賴分子生物學和分子流行病學新技術:通過傳統病理形態來早期診斷乳腺癌的概念已逐步發生了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乳腺癌的研究由細胞病理學進入分子病理學領域:乳腺癌中越來越多的分子缺陷被揭示,許多分子生物學技術被用於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分子病理診斷已逐步成為乳腺癌診斷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外已有報道,通過針吸活檢組織或細胞學穿刺進行乳腺可疑病變中微量DNA或RNA的提取,並從分子水平檢測基因異常,可早期發現乳腺癌。較多的報道還包括對有家族性乳腺癌病史的特定人群進行BRCA1、BRCA2基因異常的檢測,對高危人群進行端粒酶活性、8q染色體短臂缺失的檢測等。有家族性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如果攜帶BRCA1基因突變,在40歲左右約20%發生乳腺癌,到50歲左右達51%,70歲左右達87%。檢測BRCA1基因的胚系突變,有利於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從我國國情來看,大規模普查費用昂貴,且有家族史的乳腺癌病人BRCA1、BRCA2基因突變率報道不一,因此某些檢測的實用價值還需探討。對普查陽性者如何進一步處理、對這些人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及某些倫理問題該如何解決等還需進行大量深入的工作。
Ⅹ 乳腺癌如何分期,最有效的檢查早期癌的方法有幾種。
病情分析:
你好:乳腺癌的分期,一般還是以TNM分期為主。主要通過腫瘤的大小,部位,與周圍組織的情況,周圍淋巴結情況,以及有沒有遠處轉移來分期的。乳腺B超、X線、腫瘤標志物等可以作為乳腺癌的輔助檢查,要確診需要做活檢。
指導意見:
所以對於高危的女性,或者發現乳腺腫塊者可以去醫院做一下B超和腫瘤標志物檢查,如果懷疑是乳腺癌可以根據分期來確定治療方案。早期的一般手術治療,術後再根據情況考慮是否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