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快快快,小問題,寫作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
寫簡單的說明文,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能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是要求在寫說明文時,能靈活地運用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等等。下定義是用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要言簡意賅;舉例子是把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分類別是將紛繁復雜的事物有條理地清晰地介紹給讀者;列數字是從數量的角度說明事物的特徵;打比方是用比喻的方式,具體生動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比較是將事物的相同、相反或相似的特點加以比較,突出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點;列圖表是指畫制圖表,分項分類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詮釋與下定義相似,只是語言的表述更詳盡和具體,有解釋的效果;摹狀貌是指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各種說明方法綜合運用,恰到好處。
「運用較准確明白的語言」,就要求寫說明文要注意提煉語言,做到科學准確、簡煉易懂、生動具體。說明文採用的語言一般有生動的語言和平實的語言,根據突出事物特點的要求,靈活處理。在一篇文章中,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要求寫一篇說明文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體現事物的內在聯系,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順序和規律。在說明文中,可以採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或工作流程;也可以採用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等等,來說明事物的結構與組成;或者採用邏輯順序,如從總到分、從具體到抽象、從原因到結果等等,說明事物的內在或外在聯系,使說明的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是人家的啦,但我
覺得很不錯,對我自己也有幫助,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作文怎麼寫說明文
首先,應該明確說明文的寫作目的。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介紹客觀事物,介紹科學知識,讓讀者看得明白,讀得懂。這就要求說明的語言應通俗易懂。而記敘文的寫作目的是以情動人,讓人感動,議論文的寫作目的是以理服人,讓人信服。在寫作目的這點上,它們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圍繞事物的特徵來進行寫作。
事物的特徵即事物本身的獨特屬性,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點,是個體與類之間的差異性。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徵才能對事物進行具體詳細的說明。例如你要說明「蜘蛛」,你就要了解蜘蛛的特點,蜘蛛這種小動物最突出的特點是自身能分泌一種粘液,結成絲,並用它來捕食昆蟲,這一點也是蜘蛛與其他小動物最為不同的一點。要說明蜘蛛,就要圍繞這一點來展開,否則,就很難說得明白。要做到圍繞特徵來說明事物,就得認真仔細地觀察研究事物,找到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區別和聯系,對事物本身作縱向和橫向的比較。說明事物的說明文是這樣,說明事理的說明文也是這樣。如《死海不死》一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首先向人們介紹死海與其它湖泊的不同之處在於:死海中生物不能存活,死海的海水淹不死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探根究底,找出原因,來解釋這些現象。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事物的本質特徵,本質屬性,由現象到本質地介紹事物,這就要求寫作者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由此看來,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徵,是寫作說明文的關鍵。
第三,採用恰當的說明順序,還應根據說明的目的來確定。
最好的說明順序是讓人明白的說明順序。為了讓人明白,可採用先總說後分說、先整體後局部的說明順序,如《看雲識天氣》《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等。總說部分,能給讀者留下一個大體的印象,了解事物的特點和概貌;分說部分,是作者就事物的某些方面,作形象具體的說明,這些形象具體的說明能更有力地突出事物的特點。具體到要說明某一事物、某一事理時還應選擇相應的順序來說明。說明順序有如下幾種:
時間順序。這種說明順序即以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為序。如事物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古及今,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產品的生產程序等,一般採用時間先後的說明順序。
空間順序。這種說明順序即以介紹事物的外形特徵、構造特徵為目的,按照事物的內外、遠近、高低、前後、左右、上下等的關系,來安排說明順序。介紹建築物、介紹場地的布局、介紹物體的結構等大多採用這種順序。如《核舟記》,先介紹核舟的中間部分的船艙,接著介紹船頭的三個人形貌、神態、動作,然後介紹船尾的布局及兩位舟子的神態動作,最後還介紹了船頂的題刻。主次分明,順序清楚,使讀者對核舟有了一個形象的完整的印象。
邏輯順序。這種說明順序主要用來說明事理,揭示事物的內函、性質及原因。如《死海不死》一文主要是向人們揭示死海里為什麼生物難以存活,為什麼人到了死海里即使不會游泳也淹不死。這樣一追問,就問到了事物的根本,把根本解釋明白了,事理也就弄明白了。《萬紫千紅的花》《氣候的威力》都是採用這樣的順序寫成的。有些說明文,不只採用一種說明順序,而是多種說明順序綜合、交錯使用。
第四,要把事物或事理說得清楚、明白,還應運用一些說明方法。以下是說明文寫作中的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下定義。為了使讀者對被說明的事物、事理有個明確的概念,作者用准確、簡單、科學的語言給被說明的事物下定義,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徵。通常用什麼是什麼的判斷句式。在內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種差+屬的形式。例如: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其中的「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是食物這一概念的「種差」即食物不同於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徵,「物質」是食物的屬。這樣,我們對食物這一概念就有了更加准確的認識。
作詮釋。作詮釋是對事物、事理的某些特點所作的解釋說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義的說明方法。這種方法與下定義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語言不像下定義那樣嚴謹、講究科學,可以隨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例如:「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狂風一起,沙粒隨風飛揚,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作詮釋能夠通俗地解釋、解說事物,又不像下定義那樣嚴格,使用起來較為方便,與下定義相比較,作詮釋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
舉例子。舉例子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作者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徵,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來形象具體地說明中國石拱橋的「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點,讓我們對中國石拱橋有了一個更加具體的、形象的認識。作比較。作比較分為兩類。為了說明事物的特徵,可以把同類的兩個事物作比較,在比較中突出事物的特徵。另外,還可通過不同事物之間的比較,來突出事物的特徵。同類事物的比較,重在求異;異類事物的比較,重在求同。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來比較的事物應是人們所熟知的事物,這樣,比較的效果才會好。
分類別。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的異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標准分成若干類,然後逐類加以說明。運用這種方法,一是為了使說明文寫得有條理,二是為了使說明的對象更加全面,給人以完整的印象。《看雲識天氣》《向沙漠進軍》等文章,都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說明事物、事理,會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來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體、形象,便於讀者接受。例如:「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用「一張弓」具體而又形象地說明了橋洞的特徵。再如:《向沙漠進軍》中,作者把風沙的進攻方式比喻成「游擊戰」、「陣地戰」,形象而生動,讀者一讀就明白。
列數字。為了說明得更加准確、具體而使用的一種說明方法。例如,讓你介紹一個人物時,你說這個人長得非常高,好高好高,這樣的說明大家很難對此人形成一個確切的印象,如果換一種說法,「此人的高度是二米二四」,讀者一看就明白,這人真高。這就是列數字的好處。需要注意的是,列數字時,數字必須是准確的,數字還有確數約數之分,什麼時候該用確數,什麼時候該用約數,要分清楚。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還有畫圖表、摹狀貌、引用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第五,說明文的語言要求准確、簡明、通俗易懂。
這是由說明文的科學性、知識性決定的。說明文要介紹客觀事物,介紹科技知識,「准確」是至關重要的。表示時間、空間、程度范圍的詞要准確無誤,對事物進行客觀的說明。例如「基本上」「大約」「左右」「在當時」「比較」「大多數」「幾乎」「許多」「可能」等詞的准確運用,能幫助我們准確地說明事物或事理。另外,語言還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由於說明的對象不同,說明文的語言風格也不相同,有的說明文語言平實,有的說明文語言生動、活潑。不管哪種語言風格,都是為說得明白服務的。
⑶ 說明方法有哪些並舉例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文的結構:
1、說明文的結構有:總分式、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種結構綜合運用的.
2、把握結構的意義.
說明的順序
1、說明的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包括發展順序)、事理順序(邏輯順序)等.
2、弄清順序的意義.
說明的方法
1、說明的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包括作解釋)、引資料、列圖表等等.
2、明白各種方法的作用.
3、有時說明文借用其他修辭手法來幫助說明,這些手法的作用分析應當緊緊圍繞說明對象,依照說明文的要求.
說明文的語言
1、說明文語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學性、准確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生動性、形象性.
2、分析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對說明事物特徵、性質的作用,其次是說明的嚴密性、科學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動性.
解題思路和技巧
(一)明確說明對象: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
如何找准說明對象呢?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二)抓住事物特徵: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方面.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徵,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象特徵),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徵),最後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狀與未來發展特徵).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徵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台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三)歸納說明方法: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准確說明事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並」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系的,用邏輯順序.
(五)整體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系.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徵,或闡釋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六)體會語言准確性:准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准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當然,文字的生動性也應充分注意.
⑷ 寫作:說明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麻煩採納,謝謝!
⑸ 寫作文的一些絕招,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怎麼運用
說明方法有哪些
說明的方法有:
1.舉例子
2.作比較
3.下定義
4.畫圖表
5.作詮釋
6.打比方
7.摹狀貌
8.引資料
9.分類別
10.列數字
修辭手法:
1.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 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5.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對偶的種類有三種;正對、反對、串對、
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反對)
6.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慧思,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8.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9.引用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寫作手法:
襯托、對比、對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寓情於景、融情入景、諷刺、象徵、聯想、想像、以小見大、類比等
⑹ 寫作中用到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
⑺ 如何運用說明方法
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於讀者理解。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是衡量說明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比如要說明沙漠地區的日照時間長,說「那裡日照時間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2500小時。」通過列數據、作比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區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再如,要說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漿比較一下。水同豆漿一比較,白色的是豆漿而不是水。水,什麼顏色都沒有。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寫作中應根據要求靈活地選用。
⑻ 五種說明方法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能理解,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2、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還有聯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作用: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3、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一般性的解釋。
作用: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4、列數字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較多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作用: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地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更體現了說明文的准確性,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5、分類別
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作用:條理清晰,層次清晰,一目瞭然。清晰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⑼ 在作文中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一、舉例子
這種說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說明的對象具體形象,便於讀者理解。
二、分類別
分類別的作用是使說明條理清楚。
三、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說明對象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數子
其作用是使說明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五、作詮解
作詮釋,用於解釋被說明內容的成因及內在聯系。
六作比較
作比較用於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七、下定義
其作用是科學准確地解釋說明對象的內涵,使說明更嚴密。
八、畫圖表
畫圖表可使說明內容直觀形象。
九、摹狀貌
摹狀貌能使說明生動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讀性。
⑽ 語文寫作的說明方法有哪些
說明方法主要有這些:
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引資料、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