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新聞寫作
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
微光
(一)新聞寫作的相關概念
1、新聞寫作是指記者把采訪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過文字寫作製成一定體裁的新聞作品的過程。從宏觀上講,新聞作品主要有兩大類: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因此,新聞寫作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新聞寫作,包括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的寫作。狹義的新聞寫作,一般僅指新聞報道方面各種體裁的寫作。
2、新聞寫作與采訪的辯證關系:
(1)先有采訪,後有寫作,或者說,采訪在先,寫作在後,這個次序是不能顛倒的。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來看新聞報道,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新聞報道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采訪為寫作收集事實,寫作則是把采訪來的事實加以表現。沒有采訪,也就談不上新聞寫作。
(2)采訪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寫作的質量。采訪的質量主要是指采訪的深度和廣度。新聞是「七分采,三分寫」。資深的記者用「七三開」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訪和寫作兩個過程中所花的時間與力量。因此,學習新聞寫作,要建立在扎實的采訪基礎之上。
(3)由此可見,采訪決定寫作,同樣寫作也會反作用於采訪。因此,既不能重視采訪輕寫作,也不能重寫作輕采訪。采訪與寫作都是記者的基本功。
3、如何做好新聞寫作:
(1)加強政治修養,要端正寫作動機,首先表現在強烈的職業責任感,還表現在強烈的正義感。
(2)加強知識修養,新聞寫作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需要有廣博深厚的知識根底。一個記者除了擁有新聞專業教育的背景之外,還要對社會科學以及各種與新聞工作有關的問題有一定的知曉,才能較好地駕馭新聞寫作。
(3)加強思維修養,即不斷提高自己辨識與表現新聞價值的思維能力。
(二)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實說話
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都不離不開兩個要素:「事實」和「觀點」(即說話)。它的特點在於兩者結合的方式。用事實說話的理由在於:首先,事實是新聞的本源;其次,事實勝於雄辯;再次,事實最符合受眾的需要。此外,傳播的目的是說話,選擇就是在說話,新聞與說話無法分家,這就告訴我們基本上所有的新聞報道都在說話。總之,「事實」是客觀存在,「說話」是主觀意圖。主觀和客觀的對立統一形成了新聞寫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實說話」正是解決這對矛盾的方法。
1、選擇典型事實說話:選擇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說話
(1)它必須是鮮活的讀者所未知的事實
(2)它必須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體的事實
(3)接近性可以強化典型事實
(4)有的放矢也是選擇典型事實的一個標准
2、通過再現場景說話
所謂場景再現,就是把新聞事實的某些現場情景具體地描述出來,使新聞報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讀者彷彿親歷其境、親眼所見,這種方法自然會加強可信性和說服力。
第一人稱再現法,也就是由記者直接地把讀者帶入現場,是「再現場景」常用的一種手法,它具有特殊的真實魄力,使得讀者在「請看事實」的過程中,接受與領會了記者傳達的消息以及想說的話。
在批評類的報道中,通過「場景再現」讓事實說話,即記者目擊記,更是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3、運用背景材料說話
(1)背景材料常被稱為「新聞背後的新聞」或是「用來說明新事實的舊事實」。背景材料本身也是事實。背景材料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靈活使用背景材料,可以巧妙地表達記者觀點。
(2)怎樣運用背景材料說話:
①善於聯想。這是一種通過把所報道的事實,與其他一件或幾件事實關聯起來陳述的方法,暗示與引導讀者進行聯想,從而得出結論。
②善於對比。把兩件事或更多的事實放在一起對比,橫向對比、縱向對比都可以,這樣有助於發現問題,認識事物的本質。新聞寫作也常常採用這個方法來發表無形的意見。
③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現不同的觀點。報道同一件新聞事實,由於選擇和運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從閱讀的效果分析,會對讀者的判斷產生不同的影響;從用事實說話的寫作方法分析,記者可以表現不同的傾向性和觀點。
④綜合立體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說話的深度和力度。多層次的豐富的背景材料的運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閱讀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聞事件的意義同時可以增加新聞的可信度。
4、藉助「直接引語」說話
(1)直接引語是指記者通過采訪得來的被采訪者的原話。在報道中直接引用原話已經成為現代新聞寫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新聞教科書把它稱為「新聞寫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之一」,並辟有專門的章節論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體技巧。
(2)直接引語有以下幾個作用:
①可以使報道具有現場感,富有變化和人情味,有助於克服新聞寫作中容易出現的單調乏味與概念化。
②直接引語一般都有出處,即消息來源,有助於提高新聞的真實性。
③如果直接引語來自重要人物或重要機構,還有助於提高新聞的權威性。
④「藉助直接引語說話」,記者可以利用新聞報道中人物之口,講出自己希望說出有不便直接出面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