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類動物啄毛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營養缺乏。鈣磷含量不足,缺乏無機鹽等。二是環境條件差。禽舍溫度高,濕度大,地面潮濕污穢,通風不良,光線過強等。三是飼養管理不當。飼料突變,飼喂不定時不定量,飲水不足等。
防治措施:禽群中一旦發生啄毛現象,就要把啄毛禽只抓出,另外飼養,針對原因採取相應防止措施。
1、科學合理配製飼料。飼料原料要多樣化,配方要科學合理,根據禽只生長日齡給予優質、全價日糧。並行當補充鈣、磷、豆餅魚粉、骨粉及食鹽等。
2、科學飼養管理。禽舍溫度和濕度要適宜、通風良好、光線不太強,保持清潔衛生,地面乾燥。
3、適當運動,減少光照強度。
4、水禽要注意正確及時斷啄。初生雛禽8-10日齡斷啄,用斷啄器將水禽喙尖燒烙,可撤底防止啄毛。
5、葯物防治。羽毛粉或啄羽靈拌料喂飼。
希望你的小鵝能健康成長!
❷ 雛鵝叼毛很厲害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啄羽症(Feather—picking)是寵物鳥常見的一種疾病,它的特徵是鳥會自己將頸部以下某一部份的羽毛咬掉 。這種疾病並不會致命,但會因為愛鳥身上的羽毛七零八落變的很醜。
預防方法:
要完全預防啄羽症其實有一點困難,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相信發病的機率便會下降。
一、提供鳥兒適當的活動空間及玩具,給它適度的關懷:鳥主人不論多忙還是要抽出一段時間陪陪你的愛鳥,不要長期在室內飼養觀賞鳥,導致活動量不足而誘發啄羽症。提供玩具(如可以啃咬的木頭或紙版),轉移他們在啄羽上的注意力,但需要持之以恆。
二、給鳥兒豐富而多樣的食物,避免偏食:平時飼料應該多種多樣,不要長期喂單一飼料,尤其是單一的油脂飼料。啄羽症的治療首先要調整飼料配比,有針對性地補充相應的營養素,如增加含硫蛋白質的蛋黃、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同時加喂適量的鈣粉,並在籠內放些新鮮水果和蔬菜任其啄食,有助於改變啄羽的惡習。
三、定期驅除內外寄生蟲:發現有體外寄生蟲時,應該及時殺滅。多供給水浴、沙浴、曬太陽也能有效地驅除體外寄生蟲。如果群養的話,應該有一個合理的養殖密度。(緊記替鳥兒淋浴是不可以用暖水的!)
四、當發現鳥兒有開始啄羽的現象時,使用止癢葯物以避免病情擴大:當主人發現愛鳥的的啄羽症,最積極的方法便是將病鳥帶至專業鳥醫院接受葯物治療;對於鸚鵡等比較經常發生啄羽症的鳥類,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斷喙手術,即用電烙鐵或燒紅的鐵絲將喙的尖端燙去一少部分,使啄羽現象得到控制,但斷喙以後要注意加強對觀賞鳥的護理。
五、針對繁殖期的親鳥,應及時與雛鳥分開飼養: 對於繁殖期的親鳥,只要及時將雛鳥和親鳥分開飼養,供給親鳥足夠的營養材料,就可以避免啄羽症的發生了。
❸ 大鵝啄毛怎麼辦
①生長環境不適(常見)
環境濕度比較大,雛鵝喜水怕潮,在潮濕環境下會使得它們躁動不安、互相啄毛,這是雛鵝啄毛的一個原因,
②飼養密度不當(常見)
飼養密度較大,育雛室的溫度過高或過低,會使得雛鵝無法正常的散發熱量而出現躁動不安,出現啄毛,還會影響到雛鵝的正常採食和飲水。雛鵝體型嬌小,一周齡每平方米不宜超過30隻,隨著生長逐步擴群。
③光照刺激
光照刺激較強,會刺激到雛鵝的腦垂體興奮,使得其躁動不安而啄毛,前兩天要適當強光,三天後要逐漸轉變為弱光環境,這樣才能有利雛鵝生長,合理光照可減少啄毛猝死現象。
④營養缺乏(不常見)
營養缺乏也會到雛鵝出現啄毛現象,一旦缺乏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硫胺素的缺乏,會引起強烈的啄毛現象。在飼喂時要注意營養均衡搭配,確保雛鵝營養平衡,減少啄毛現象。
⑤圈舍封閉
雛鵝生長在通風不良、有害氣體濃度較高的環境下,也會引起啄毛現象,圈舍封閉,糞便清理不及時,墊料和未食用完的飼料霉變,使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濃度升高,極易形成啄癖。對於這種情況要加強通風,確保空氣流通,排出有害氣體,使得
⑥雛鵝另類
鵝群的顏色另類,和大群的顏色不同可能會引起大群攻擊啄毛,嚴重時會造成傷亡,這種情況建議分群飼養。
解決方法:1、雛鵝出殼後16-18小時就表現張嘴伸頸,啄食墊草或互相啄咬,此時要給予溫水補水,而後便可開食。開食時宜用配合顆粒料,並加入適量切細的鮮嫩青綠飼料,撒在飼料盤中或雛鵝身上,引誘啄食。2、周,每次飼喂時要少給勤添,一般白天喂6-8次,夜間加喂2-3次,配合精料每天每隻20-40克,青料喂量為5克;第二周喂全價料每天每隻50-70克,青料50克。其次是飼養密度不要過大,密度過大易發生啄癖和環境條件惡化,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鵝群生長期不斷出現大小不均勻的個體等。一般雛鵝正常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周為25隻3、第二周為20隻。在正常飼養密度情況下,由於溫度過低,濕度過大,易造成雛鵝打堆,也會出現啄癖。正常溫度和相對濕度一周齡分別為28-30℃和65-70%。4、第二周分別為25-28℃和65%。在飼養管理中,飼養者要經常檢查鵝群,發現有啄癖和被啄傷的病鵝,要及時盡快地挑出,隔離飼養和治療。檢查日糧配方缺少什麼營養成分,如蛋白質和氨基酸不足;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特別在青綠飼料缺少情況下,會出現維生素缺乏,引起鵝啄羽癖。5、冬季可補充青料汁或復合維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時弄不清啄羽原因,可在飼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時改善飼料管理,消除各種不良因素或應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擁擠;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注意通風;防止強光長時間照射;育雛期可適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雛鵝飽腹感。如將青綠料紮成小捆,掛在一定高度,分散雛鵝注意力,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
❺ 鵝啄毛小妙招
雛鵝啄背毛解決方法:雛鵝在育雛期的早期常會出現啄毛等啄癖現象,其原因較為復雜,是多因素造成的綜合症。但大部分原因是管理失當和營養缺乏引起代謝功能紊亂及味覺異常。主要表現為啄羽毛、啄翅、啄尾,如羽毛不全或稀疏可成為啄肉。育雛期還常見啄眼圈、啄頭、啄背、啄趾等。預防雛鵝啄毛要從1日齡開水和開料做起。雛鵝出殼後16-18小時就表現張嘴伸頸,啄食墊草或互相啄咬,此時要給予溫水補水,而後便可開食。開食時宜用配合顆粒料,並加入適量切細的鮮嫩青綠飼料,撒在飼料盤中或雛鵝身上,引誘啄食。第一周,每次飼喂時要少給勤添,一般白天喂6-8次,夜間加喂2-3次,配合精料每天每隻20-40克,青料喂量為5克;第二周喂全價料每天每隻50-70克,青料50克。其次是飼養密度不要過大,密度過大易發生啄癖和環境條件惡化,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鵝群生長期不斷出現大小不均勻的個體等。一般雛鵝正常飼養密度每平方米第一周為25隻,第二周為20隻。在正常飼養密度情況下,由於溫度過低,濕度過大,易造成雛鵝打堆,也會出現啄癖。正常溫度和相對濕度一周齡分別為28-30℃和65-70%;第二周分別為25-28℃和65%。在飼養管理中,飼養者要經常檢查鵝群,發現有啄癖和被啄傷的病鵝,要及時盡快地挑出,隔離飼養和治療。檢查日糧配方缺少什麼營養成分,如蛋白質和氨基酸不足;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特別在青綠飼料缺少情況下,會出現維生素缺乏,引起鵝啄羽癖。冬季可補充青料汁或復合維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時弄不清啄羽原因,可在飼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時改善飼料管理,消除各種不良因素或應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擁擠;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注意通風;防止強光長時間照射;育雛期可適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雛鵝飽腹感。如將青綠料紮成小捆,掛在一定高度,分散雛鵝注意力,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
❻ 鵝啄毛怎麼解決啊!!!挺嚴重的!!急
鵝啄毛怎麼解決啊小鵝啄毛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雛鵝互相啄毛原因及解決方法
雛鵝相互啄毛有5個原因,主要有生長環境不適、飼養密度不當、光照刺激、營養缺乏、圈舍封閉。
1、生長環境不適
環境濕度比較大,雛鵝喜水爬潮,在潮濕環境下設置會使得它們躁動不安、互相啄毛,這是雛鵝啄毛的一個原因,一般前三天要控制在70%-75%之間,三天後逐漸下降至60%,這樣雛鵝才能感到舒適。
2、飼養密度不當
飼養密度較大或過小,育雛室的溫度過高或過低,會使得雛鵝無法正常的散發熱量而出現躁動不安,出現啄毛,還會影響到雛鵝的正常採食和飲水。雛鵝體型嬌小,一周齡每平方米最好不宜超過30隻,隨著生長逐步擴群。
解決辦法:
達龍啄辟寧,純天然無抗成分用完,雞鴨鵝多吃食,不打架,不啄羽,不啄尾快速催肥增重效果好。
冬季可補充青料汁或復合維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時弄不清啄羽原因,可在飼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時改善飼料管理,消除各種不良因素或應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擁擠;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注意通風;防止強光長時間照射;
育雛期可適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雛鵝飽腹感。如將青綠料紮成小捆,掛在一定高度,分散雛鵝注意力,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
❼ 雛鵝的飼養管理 - 百度-百度請問小鵝叨毛i怎麼治療
1、開食
雛鵝的潮口與開食雛鵝出殼後的第一次飲水俗稱潮口,第一次吃料俗稱開食。開食時間是否適宜,直接關繫到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雛鵝出殼24h左右,當大多數雛鵝站立走動、伸頸張嘴、有啄食慾望時,就可進行潮口。
具體方法:將雛鵝放入籃中,將鵝籃浸入清潔的淺水中(以不淹到雛鵝的頸部為宜),讓雛鵝自由活動和飲水3~5min,然後,將鵝籃提出水面放到溫暖的地方,讓鵝理干絨毛。也可在室內用小盆盛水潮口。經幾次調教,便可以自由飲水。天氣炎熱、雛鵝數量較多時,可人工噴水於雛鵝身上,讓其互相吮吸絨毛上的水珠。或用飲水器直接給雛鵝初飲;初次飲水可以刺激雛鵝的食慾,促使胎糞排出。
潮口後即可開食。開食料採用青飼料如苦蕒菜、萵筍葉、黑麥草等,將其洗凈切碎,與碎米、米飯或全價配合小鵝料拌在一起開食。精青飼料1~3日齡按1:3,4~10日齡1:lO,10日齡以上按l:15的比例摻合。每日飼喂的次數按日齡的增長適當提高,1~4日齡每天飼喂5~6次,4~10日齡每天飼喂6~8次,10日齡以上再從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養。飼料的變化由熟到生、由軟到硬,慢慢過渡,不可突然大幅度變化。飼喂方法應採用「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食」。雛鵝以開食後的第2天起便可按時飼喂。3日齡後適當補飼砂礫,以幫助消化。從11日齡起可開始適當放牧,飼料以青綠飼料為主,精料逐步從熟喂過渡為生喂。
2、保溫
由於雛鵝體溫調節能力差,溫度對雛鵝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大群飼養可利用煤爐加熱或暖氣供熱來進行,密度控制在20~30隻/m2。1.-25日齡溫度26~28 0C,濕度60%~65%;6~lO日齡24~26℃,相對濕度65%;11~15日齡22~24℃,相對濕度65%~70%;16~20日齡20~22℃,相對濕度70%左右。這樣經過10~20日齡後,選擇晴朗天氣就可將雛鵝進行放牧飼養。
育雛保溫應遵循下列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弱雛稍高,強雛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冷天、陰天稍高,熱天、晴天稍低。
雛鵝一般保溫2~3周,保溫期的長短因品種、季節、地理位置不同而調整。 保溫結束時的脫溫應非常慎重,要做到逐漸脫溫,特別當氣溫突然下降時不要急於脫溫而應適當補溫。
3、防濕
潮濕對雛鵝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有不利的影響。育雛鵝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0%~70%。因此要經常打拇衛生,及時清除潮濕墊料,換上干凈、乾燥的新墊料,保持室內乾燥。
4、分群與防堆
雛鵝在開水、開食之前,應根據出雛時間的遲早和雛鵝的強弱,進行第1次分群,給予不同的保溫制度和開水、開食時間。開食後的第2天,可以根據雛鵝採食情況,進行第2次分群,將那些不吃食,或吃食量很少的雛鵝,分出來另外餵食。一般每群以100~150隻為宜,分群時還應注意密度,一般每平方米雛鵝飼養數為:1~5日齡20~25隻,6~10日齡15~20隻,11~15日齡12~15隻,15日齡以後8~10隻。雛鵝喜歡聚集成群,如果溫度低時更是如此,易出現壓傷、壓死現象。
5、放牧與放水
雛鵝在10日齡以後,條件適宜即可放水和放牧。
6、衛生防疫
雛鵝育雛階段易發生的疾病有:小鵝瘟,小鵝流感,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等,重點要防治小鵝流感和小鵝瘟。在飼料中添加O.05%的復方敵菌凈或O.05%~O.10%的土黴素,可有效防止禽出敗、胃腸炎、鵝球蟲病的發生。
22~70日齡肉用仔鵝的飼養管理 :這一階段鵝的覓食能力增強,消化道容積增大,採食量日益增加。為適應這些特點應加強仔鵝飼養管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為轉入育肥期或為選留後備種鵝打下良好的基礎。
22~70日齡仔鵝可採用全舍飼和放牧結合補飼兩種方式,其中以後者較多見。一般全舍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lOkg左右,放牧結合補飼飼養每隻鵝需要全價飼料5.6 kg。體重可達到3.2~3.5 kg以上。
❽ 鵝苗啄背怎麼治
雛鵝在育雛期的早期常會出現啄毛等啄癖現象,其原因較為復雜,是多因素造成的綜合症。但大部分原因是管理失當和營養缺乏引起代謝功能紊亂及味覺異常。
主要表現為啄羽毛、啄翅、啄尾,如羽毛不全或稀疏可成為啄肉。
育雛期還常見啄眼圈、啄頭、啄背、啄趾等。
預防雛鵝啄毛要從1日齡開水和開料做起。雛鵝出殼後16-18小時就表現張嘴伸頸,啄食墊草或互相啄咬,此時要給予溫水補水,而後便可開食。開食時宜用配合顆粒料,並加入適量切細的鮮嫩青綠飼料,撒在飼料盤中或雛鵝身上,引誘啄食。
第一周,每次飼喂時要少給勤添,一般白天喂6-8次,夜間加喂2-3次,配合精料每天每隻20-40克,青料喂量為5克;第二周喂全價料每天每隻50-70克,青料50克。其次是飼養密度不要過大,密度過大易發生啄癖和環境條件惡化,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鵝群生長期不斷出現大小不均勻的個體等。一般雛鵝正常飼養密度每平方米第一周為25隻,
第二周為20隻。在正常飼養密度情況下,由於溫度過低,濕度過大,易造成雛鵝打堆,也會出現啄癖。正常溫度和相對濕度一周齡分別為28-30℃和65-70%;
第二周分別為25-28℃和65%。在飼養管理中,飼養者要經常檢查鵝群,發現有啄癖和被啄傷的病鵝,要及時盡快地挑出,隔離飼養和治療。檢查日糧配方缺少什麼營養成分,如蛋白質和氨基酸不足;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特別在青綠飼料缺少情況下,會出現維生素缺乏,引起鵝啄羽癖。
冬季可補充青料汁或復合維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時弄不清啄羽原因,可在飼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時改善飼料管理,消除各種不良因素或應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擁擠;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注意通風;防止強光長時間照射;育雛期可適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雛鵝飽腹感。如將青綠料紮成小捆,掛在一定高度,分散雛鵝注意力,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
❾ 小鵝啄毛怎麼辦
鵝啄羽,啄癖的看這里。
1:營養因素、飼料配合不當、缺少蛋白、維生素或飲水不足。
2:管理因素:鵝舍濕度過高通風不良、鵝舍光線過強、光色不適、飼養密度過大。
3:生理因素:初生鵝對外界事物好奇感、體內激素增加、換羽時皮膚有癢感。
4:疾病因素:副傷寒、大腸桿菌等疾病早期可出現、另體外有寄生蟲、表皮創傷、出血或炎症均可誘發啄癖。
防治:由於此疾病病因復雜、誘因較多,預防主要是加強管理,提高蛋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飼養密度合理、保持良好通風。合理安排光照和時間等綜合性防治措施。
發現後、盡快找出病因、隔離被啄傷個體。同時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繼續感染。
啄羽現象:可在飼料中添加石膏粉、每隻1-4克,或食鹽1%-2%。連續使用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