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運用科學思維方式
如何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創新能力
如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板書)
(1)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必須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
教師: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的思維能夠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的思維。
(2)培養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與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法,從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事物。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進行辯證思維的邏輯工具,是科學思維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第93頁中提到的「太沖穴」的發現運用的是什麼思維方法?
學生:辯證思維的方法。
教師: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只看局部,不見整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當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
教師:辯證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辯證發展、矛盾運動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的和歷史的統一等方法。其中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是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所共有的方法,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的和歷史的統一則是辯證思維所特有的方法。
(多媒體展示)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葯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的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裡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盪,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麼不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後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華佗的弟子吳普,由於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90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教師:華佗是受到什麼啟發編出了「五禽戲」的?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學生:回答(略)。
(3)培養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正確地運用形式邏輯。
教師:人們認識事物、表達思想,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在思維的過程中要做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和推理合乎規則,不可自相矛盾、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教材中提到的「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的錯誤在於什麼?
學生: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古代寓言中的「自相矛盾」,是邏輯矛盾,指思維中出現的一種錯誤,說明對同一事物或對象不能同時作出既肯定又否定的邏輯判斷。
(4)培養科學思維方法,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思維創新。
二、科學思維方法與人生發展能力(板書)
1.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工具,能幫助我們不斷提高人生發展的能力。(板書)
(多媒體展示) 沒問題
一個禿頭的男人坐在理發店裡。發型師問:「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那個人解釋說:「我本來想去做頭皮移植,但實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夠讓我的頭發看起來像你的一樣,而且沒有任何痛苦,我將付你5000美元。」「沒問題。」發型師說。然後他很快將自己剃了個光頭。
在思維過程中,需要合理想像與創造性思維,只有這樣,人的認識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揮,認識成果往往出其不意。這個小幽默中的發型師面對禿頭的顧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規在顧客身上做文章,而是從自己身上做文章,贏了顧客。
教師:故事中發型師思維的高明之處在哪裡?談談如何用科學思維解決人生中的疑難問題?
『貳』 培養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的要求
1、必須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 2、要求我們運用辨證的思維方法。
3、要求我們遵循邏輯形式的要求,正確的運用形式邏輯。
4、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思維創新。
『叄』 如何樹立科學的思維方式
樹立科學思維方式、提高科學思維能力,特別是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
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戰略思維,是指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就是從全局、長遠、根本的角度去研究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統攬全局、兼顧各方,善於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的能力。強調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做到把握全局、謀劃全局、服從全局;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提高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預見性、前瞻性。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思維,是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形成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其實質是對原有思維模式的超越。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超越陳規、開拓進取,善於探求事物發展難題的多種解決辦法和途徑的能力。時代在發展,實踐在深入。打破思維定勢、改變思維習慣,超越已有思維方式的局限,不迷信、不盲從,做到因時而動、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如果對辯證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辯證思維,是指立足於客觀事物的辯證性而展開的思維。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抓住關鍵、找准重點,善於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它要求以普遍聯系、變化發展和對立統一的視角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妥善應對各種復雜局勢、妥善處理各種矛盾顯得尤為重要;利益關系更趨復雜,人們對改革發展的社會預期普遍提高,對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明顯增強,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的難度加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這就要求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善於區別不同情況、針對不同問題採取不同方法,因地、因人、因時制宜,防止簡單化;堅持一分為二,客觀分析形勢,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防止極端化;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努力把握事物的發展變化,越是形勢好越要看到問題、克服麻痹鬆懈思想,越是困難多越要增強信心、善於化危為機和轉機為績,防止靜止地、孤立地看問題;堅持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防止片面化。
『肆』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具有天賦的探索慾望,表現為好奇,好動。在美國,老師通常認為孩子們完全能夠勝任探究者的角色,而老師只是孩子們探究知識的引導者。在課堂上,孩子可以提問、大膽猜想,與小組成員一起設計實驗步驟,老師也會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性地思考,動手進行操作,從而驗證孩子的猜想,總結得出結論。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美國小學的課堂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度量估算,培養孩子科學的測量分析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在科學課上,除了培養孩子的估算能力外,還要教孩子用地道的美式度量單位測量長度、體積、容積、溫度等。得到數據後,孩子們還要學會分析數據,把握其中的規律,得出自己的結論。
例如:在學習物體的三種狀態時,孩子們可通過對溫度的感知,預估物體在特定溫度下的狀態,也可以通過物體的變化,估算出當前的溫度。但不同物體在什麼時候會熔化成液體呢?液體會在什麼溫度下蒸發變成氣體呢?這些都需要孩子們運用較精確的數據說明。在生動有趣的實驗中,老師會教孩子們測量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測量和數據分析,從而證實自己的猜想,得出結論。
審慎嚴謹,教孩子學會評判性思考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若干年前,大家都認為地球是平的。只有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產生過質疑,直至100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對地球是圓的進行了論證。學校的海報「Determine what is right instead of who is right」也體現了同樣的思維方式。
不盲從,不偏信,是美國孩子的特點之一。在課堂上,經常會有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式。如:老師會問大家「聲音是在空氣中傳播得快,還是在水中傳播得快?」一開始不告訴孩子們標准答案。老師指導孩子們搜集這方面的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最後鼓勵孩子們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評估,最後下結論。久而久之,孩子們學會了不輕信,不盲從,懂得要客觀分析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
思維外化,教孩子用英文攥寫科技小論文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科學家會假想一些新穎的論點,通過設計實驗步驟去驗證,當驗證不成立後,還會進行新的假想,進一步驗證。他們通過描述實驗步驟、現象,最終用論文來展示自己的論點和驗證結果。
例如:老師會提供材料,請孩子們設計實驗證明「水循環的哪個過程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孩子們要先想一想:What have we known about the water cycle? 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設計實驗步驟,動手操作。通常老師還會給出一個Possible Answer,引發孩子對問題更深層次的思考,繼續探索。最終,孩子們會通過科技小論文為載體,展示自己思維的過程和結論。
學以致用,教會孩子用科學原理解釋生活中的想像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通常大家對科學懷揣著一份敬畏,認為科學是深奧的,甚至是難以理解和琢磨的,但「美國小學」科學課並非如此,老師會引導孩子們從身邊的現象去挖掘和感受科學的魅力。
例如:老師在講「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時,並沒有從原理層面直接切入,而是運用了童話故事,利用小主人公和蝙蝠先生的對話向孩子們娓娓道來「What echo means」。老師還會利用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鼓勵孩子結合已學知識編撰科學小故事,在活學活用中,勤於思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的真理。
美國小學科學課充滿趣味性、探索性。科學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教師通過提出個性化、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巧妙將孩子的親身體驗與科學知識聯系起來,讓孩子們應用實驗步驟,同小夥伴們一起驗證自己的設想。孩子們通過探究和解決問題,獲得了自主習得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中國的科學課理論多於實踐,多是知識的傳授,即便是有科學實驗,老師一般都會先講解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孩子們動手操作都是用相同的實驗方法和儀器得出相同的結論,證明科學課本上的理論或者定律。孩子們的探索被忽視,教學以考試為導向,考試以知識為衡量標准,會導致孩子動手和思考能力弱。
『伍』 如何培養研究生的科學思維方法
一、 控制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二、 結合教材,走向大自然,在實際活動中學習;
三、 梳理概括,歸納整理,在享受成果中學習;
四、正確的分析事物的性質;
五、強化認識過程,並最終在創造實踐活動中獲得創造性的成果。這樣有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形成敢於創新的精神。
『陸』 如何掌握科學思維方法
想培養出科學的思維方法,那肯定是需要有個人來引導你是最輕松的,他通過一些方法告訴你一些思考的方式,但又不能明白的點出來,他只能給你一個大概的方向,讓你去多思考,慢慢的就能培養出科學的思考方法了。
『柒』 如何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
一、 控制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二、 結合教材,走向大自然,在實際活動中學習;
三、 梳理概括,歸納整理,在享受成果中學習;
四、正確的分析事物的性質;
五、強化認識過程,並最終在創造實踐活動中獲得創造性的成果。這樣有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從而形成敢於創新的精神。
『捌』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素養
科學思維素養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科學思維素養的培養,應當讓孩子明確幾項基本的科學原則:
1)科學的准則和定律的成立,是有其假設條件的,因此有適用范圍。比如電學中應用的歐姆定律,適用於將電子的集合看成研究對象的情況,將研究對象縮小到電子級別,其規律就不能用這個簡單模型來表達。
2)自然科學的原理最終都可以通過實驗現象檢驗。愛因斯坦年輕時提出的重要理論,在發表年代,沒有條件做實驗,但在後來的研究中,這些理論逐步與觀測到的現象吻合,從而確定了這些重要理論的江湖地位。
3)要注重科學標准中的公平原則。科學領域追求的公平原則,產生了單位長度,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從而使得兩個不同狀態的物體之間的某些物理量能夠進行定量的比較。比如壓強。需要讓孩子注意到的是採用單位方式進行比較的方法。
第二,要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的基本方法。科學思維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推理。推理訓練孩子的邏輯連貫力,科學真相的存在經常會像竹筍的嫩芯一樣,掩蓋在層層疊疊的筍衣之下,只有通過推理,將邏輯層次連貫起來,將無用的線索剝除,才能最終得到在一定范圍內適用的結論。
2)類比和聯想。類比和聯想不能是在使用排比句和文學上,才會用到。「舉一反三」實際就是一種類比和聯想能力的具體表現。比如,當我們提到「熊貓」這個動物的時候,我們從名字上聯想到貓科動物,比如家貓;但從實物的體型上,我們能夠聯想到的動物是棕熊,這時候,我們就會對「熊貓」這個名字產生懷疑。當然,我們會發現「熊貓」的稱呼是「以訛傳訛」引起的約定俗成。
3)重視數據。科學結論的形成,一定需要數據的規律做支持。引申一下,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培養孩子重視觀察能力培養,引發孩子對物證的重視。
第三,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協同科研的精神。
階層固化是社會體製成熟,或者說流動僵化的必然結果。可以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家庭所帶來的思維觀念的差別成為孩子未來競爭力差別的最大制肘。低等級階層強調服從,高等級階層強調自信,決策。這樣的教育模式,在將來會體現出選擇性結果,即在科學領域,平民階層出身的孩子也很難有突出的貢獻,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中,並沒有灌輸獨立思考的精神,而這一點本身與科學精神相悖。
獨立思考不是為了挑戰權威,各自為戰,相反,科學上很強調互相協作,這種協作甚至跨越歷史,後輩通過論文獲取靈感,達到前輩之上的高度。不為挑戰權威,但需要對科學的結論持有一種謹慎的態度。否則不能知道科學的應用邊界,也不能想出用膠帶製作石墨烯單層薄膜這樣顛覆性的工藝技術。
『玖』 怎樣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哲學簡答題
一般科學思維方法
thinking methods of general science
--------------------------------------------------------------------------------
各門具體科學通用的研究方法,是進行科學探索、科學實踐、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對只適用於某一門具體科學的專門方法的概括與總結,是具體科學思維方法和哲學思維方法之間的中介層次的方法。如數學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統方法、結構功能方法、模型方法等等。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具有跨學科的特徵。盡管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只是從某一角度或側面來審視世界,但由於它具有較高的概括力和較大的適用范圍,因而能夠同時應用於不同的學科。這種方法的客觀基礎是科學研究對象和科學本身存在著共同的屬性與規律,這些共同的屬性與規律通過客體向主體、客觀向主觀的轉化,形成了各門科學通用的思維規則和手段,即各門科學共同的方法。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