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怎樣可以寫出一篇好的初中語文作文?這有什麼技巧嗎?
初中語文作文占整個考試分數很大的比例,但是很多的學生在面對初中語文作文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創作,其實寫作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使用這些技巧之後,對於寫作文就會非常的容易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有什麼寫作技巧吧!
寫作訣竅
景物
這種方式開頭使用自然的景物描述,然後製作出一個氛圍,一般使用於某一種特定的環境之下,但是需要靈活的使用,這種方式要求很高,一般不熟練的同學不建議使用.
以上就是初中語文作文常見的幾種開頭的方式,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才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增添幾分色彩.
㈡ 寫事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小學
寫作文的技巧和方法緊扣主題多引經據典一些華麗的詞語和詼諧的句子概括全文。
㈢ 作文 《技巧》
第一篇
一節數學課的啟迪
去年十月在咸陽召開的「省小學教學研討會」上,我聽了北京一位特級教師杜憲章老師的兩節數學課,受益匪淺。他的課堂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說、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特別是他視學生如朋友,平易、謙和,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教學作風,與他本人朴實無華卻又莊重典雅的氣質,貫穿始終的妙語連珠融為一體,展示了他淵博的知識底蘊,使我記憶深刻。
杜老師講的是小數的初步認識。課前,他和學生做了幾分鍾的交流。他先告訴學生自己的姓名,從北京來,然後問小朋友:「你們還想問老師點什麼呢?」孩子們有的問:「老師,您在哪兒教學?」有的問:「老師,您幾歲?」他全都親切地作了回答。在這融洽親和的氣氛中,學生傾刻之間和老師親近了許多,對陌生老師的害怕、疑慮全煙消雲散了。為下一步順利地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講課中,他讓學生用自己准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對折,再用陰影畫出一部分,說出這是幾分之幾,又讓他們貼在黑板上。孩子們折呀、畫呀,說出了等。貼的時候個子小,夠不著,他把孩子一個個抱起來讓他們貼。每發現有孩子說出一個新分數,他都要誇獎一番:「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雖是一聲很平常的贊語,但卻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這不是裝飾門面的造作,這是一種愛護學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講分數各部分名稱時,他不是膚淺、生硬地去講分數線、分子、分母。而是生動地打比方:我們開頭把一個大圓月餅從中間切開,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橫表示,咱把它叫分數線。分兩份的"2"寫在下面叫「分母」。這一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就寫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關系密切,該起個什麼名呢?學生天真地說:「叫分兒。」「叫分女。」他微笑著告訴孩子:「你們想像得很好,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會創造出新的數學公式,命名為『分兒』『分女』,咱們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嗎?」我感到:這不是無足輕重的兒戲之舉,它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點燃的是智慧與創造的點點火花。
教學過程有這樣一個環節,他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各自所想像的「平均分」。引出分數後,他問學生:用數字表示和用畫、折紙表示哪個簡便?你同意用數字來表示就把你的畫和貼紙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願擦他畫的"D"(表示1/2),杜老師便用方框圈起來。接著,他啟發學生說更多更大的分數。剛才保留自己畫的同學說了一個「百分之一」,老師讓他上講台畫出這個百分之一,這個孩子畫了幾分鍾,跑來告訴老師:太難了,畫不出來。「那咱用分數表示該怎麼寫?」孩子寫出了"1/100"。經過實踐,這個學生自願又心悅誠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畫圖。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其實,那是在點撥孩子實踐、比較、認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講術語名詞,效果好得多。這就體現了杜老師獨具匠心的教學藝術。
下課鈴聲響了。孩子們纏著老師再講一會兒,不願讓老師下課。在依依不捨地停止了授課後,孩子們一個個爭著告訴老師:「老師,你的教材好。」「老師,我愛您!」這充滿稚氣又帶著真摯情感的童言,打動了每一位聽課者的心。樸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對老師的最高獎賞。吳老師激動地說:「孩子們,我也愛你們。」我相信,這群孩子會把這節課和這位老師永遠銘記在心,終生難忘。
什麼是師生平等、民主討論,什麼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最佳方式,從這節課里我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獲取知識,設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興趣。愛心是敬業的根本,博學是付出的源泉。把講台讓給學生,把學習、思維的更大空間留給學生,這樣,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來交給了學生。
第二篇
談數學解題的規范
解題是深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規范的解題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思維水平。在學習過程中做一定量的練習題是必要的,但並非越多越好,題海戰術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弱化解題的作用。要克服題海戰術,強化解題的作用,就必須加強解題的規范。
解題的規范包括審題規范、語言表達規范、答案規范及解題後的反思四個方面。
一、審題規范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是對題目進行分析、綜合、尋求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審題過程包括明確條件與目標、分析條件與目標的聯系、確定解題思路與方法三部分。
(1)條件的分析,一是找出題目中明確告訴的已知條件,二是發現題目的隱含條件並加以揭示。
目標的分析,主要是明確要求什麼或要證明什麼;把復雜的目標轉化為簡單的目標;把抽象目標轉化為具體的目標;把不易把握的目標轉化為可把握的目標。
(2)分析條件與目標的聯系。每個數學問題都是由若干條件與目標組成的。
解題者在閱讀題目的基礎上,需要找一找從條件到目標缺少些什麼?或從條件順推,或從目標分析,或畫出關聯的草圖並把條件與目標標在圖上,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以順利實現解題的目標。
(3)確定解題思路。一個題目的條件與目標之間存在著一系列必然的聯系,這些聯系是由條件通向目標的橋梁。用哪些聯系解題,需要根據這些聯系所遵循的數學原理確定。解題的實質就是分析這些聯系與哪個數學原理相匹配。有些題目,這種聯系十分隱蔽,必須經過認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題目的匹配關系有多種,而這正是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法的原因。
二、語言敘述規范
語言(包括數學語言)敘述是表達解題程式的過程,是數學解題的重要環節。
因此,語言敘述必須規范。規范的語言敘述應步驟清楚、正確、完整、詳略得當,言必有據。數學本身有一套規范的語言系統,切不可隨意杜撰數學符號和數學術語,讓人不知所雲。
三、答案規范
答案規范是指答案准確、簡潔、全面,既注意結果的驗證、取捨,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規范,就必須審清題目的目標,按目標作答。
四、解題後的反思
解題後的反思是指解題後對審題過程和解題方法及解題所用知識的回顧節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
(1)有時多次受阻而後「靈感」突來。不論哪種情況,思維都有很強的直覺性,若在解題後及時重現一下這個思維過程,追溯「靈感」是怎樣產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總結審題過程中的思維技巧,這對發現審題過程中的錯誤,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2)這些方法的熟練程度密切相關,學生在解題時總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們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題後反思一下有無其它解法,可使學生開拓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第三篇
煥發生命活力蘊涵人文陽光
「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這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也是當前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最迫切的要求,尤其是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主陣地的課堂教學,更應該堅守「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思想,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勇於提問、勇於探索、勇於爭論與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的良好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樹立起「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的求真、求是精神,讓課堂煥發真正的生命活力,蘊涵著人文交融的和諧氛圍。
柏老師在執教「圓的周長」這課時,能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加強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有效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帶入解決問題的積極思維狀態之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同時,通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眼看、口說、腦想,多種感知覺協同作用,促進學生動作、語言、思維協調同步發展,達到啟迪思維、內化和應用新知的目的,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愉快。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
一、釋放自由,體驗學習經歷。
自由是創新的靈魂。「活動、體驗、建構」是一次次再創造的學習過程。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設讓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自主活動、自由表達、體驗過程、主動建構。本節課的課前談話時,柏老師就向學生講了第二次「龜兔賽跑」的故事,接著上課時又創設第三次「龜兔賽跑」的情境,再讓學生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引導學生動手摸一摸、找一找身邊圓形物體的周長,再揭示圓的周長概念,然後引導學生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在這基礎上提出問題: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什麼關系呢?(教師沒有發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務,而是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各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通過計算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讓學生總結出測量圓的周長方法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繩測法、滾動法、軟皮測法、歸分法和化曲為直等。交流之後,使學生發現這些方法並不能適用任何圓的周長測量,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明白只有通過實踐操作,親身體驗,才能找出更簡便的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自由的,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學習過程,而教師只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
二、帶著問題,利於主動探索。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有句名言: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柏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運用「問題解決」思想,以問題導學,引導學生不斷尋求策略,不斷解決問題,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怎樣測量圓的周長,有幾種方法?柏老師打破了教材有什麼教什麼的傳統做法,放手讓學生探索創造,學生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有充裕的思考時間,有自由的活動空間,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更有了一份創造的信心。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通過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出用「繞」、「滾」、「截」等多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並歸納出它們的共同點:用「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這一過程改變了過去那種先告訴學生怎樣做,然後讓學生按要求做的被動測量方法,而是採用先給學生「材料」,放手讓學生在操作和觀察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使學生自覺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了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當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時,柏老師又引出了甩小球游戲,讓學生觀察形成的「虛圓」,「虛圓」的周長還能用剛才的這些方法測量嗎?這個問題,打破了學生的認知平衡,使學生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日常生活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圓,用「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不但麻煩,不精確,有的根本無法測量。就在學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時,教師引導學生由聯想到猜想,並再次觀察甩小球游戲,最終使學生悟出:圓的周長與它的半徑或直徑有關。為什麼圓的周長僅與其半徑或直徑有關。這個問題教材未呈現有關內容,許多教師教學時都不做解釋,學生往往也就不知其所以然。而柏老師則深挖教材內涵,採用「誘生深入,步步緊逼」的方法,通過聯想、猜想、觀察甩小球游戲等邏輯嚴密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這種過程突出學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識、如何生成「結論」,突出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的訓練與培養,突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獲得,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三、人文交融,感染學習過程。
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給予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課堂教學應走出<SPAN lang=EN-US>「唯科 學」的迷途,實現「學科知識教學」與」人文素養熏陶」的完美結合。就數學學科而言,「人文素養熏陶」不是孤立於課堂教學中的,它是伴隨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血逐步滲透的。課堂上,生動有趣的探索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愉悅的人文體驗:升放寬松的課堂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人文尊嚴;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可以培養學生民主的人文作風;標准嚴密的知識表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人文精神:課堂生活的親生經歷,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人文道德。柏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如:「究竟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誰能試著用白己的話說一說?」 「請你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究竟圓周長與直徑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要求圓周長,只要知道什麼就可以了?請舉例證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過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實體現。
語文教學,強調課文的前後呼應,同樣道理,數學的驗證,也要注意前後呼應。本節課的開始柏老師在創設情境「龜兔賽跑」時,讓學生比較圓的周長與正方形周長的大小,發現圓的周長現在不會求,無法解決問題,再導入新課。在學習完圓的周長公式後,我馬上讓學生回過頭解決「龜兔賽跑」中圓周長的計算,使學生發現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重要性,並學會解決生活問題。又比如:學生在測量圓的周長時,發現一些方法(滾動法、繩測法等)時,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所有圓的周長都可以這樣測量呢?教師出示甩小球游戲,讓學生觀察形成的「虛圓」,「虛圓」的周長還能用剛才的這些方法測量嗎?從而引導學生必須找到一種簡便、適合的方法,於是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當學生理解了圓的周長公式後,教師又馬上回過頭讓學生用所學的簡便方法解決「小球」轉動所形成的圓的周長,這樣凸顯知識應用的重要性。
總之,我認為柏老師的這節課能精心創設教學情境,精心設置各種教學活動,鑽研教材,鑽研學生,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內容,在再創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㈣ 寫人作文方法技巧
人物描寫的方法技巧如下:
1、肖像描寫(外貌描寫):通過對容貌、神情、姿態、服飾、音調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例如:她有著烏黑的頭發,粉紅色的外套稱托出她那水靈靈的臉蛋。
2、動作描寫(行動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 例如:他邁著步子,踏步向前進。
3、語言描寫:是通過人物的個性化的語言,如與別人交談的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例如:他誠懇地說:「對不起,老師,我錯了。」
4、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願望、思索、思想斗爭……),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例如:他心想,如果我有了理想,那就可以為此奮鬥了!
5、神態描寫:與外貌描寫是有區別的,神態描寫是對人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他皺著眉毛,一種厭惡的神情。神態描寫也叫表情描寫。
其他描寫技巧:
按敘述分可以將描寫(包括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是對人或環境的直接描述
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通過對其他人或環境的描寫,從側面烘托所寫人物、所寫之景從而收到「烘雲托月」的效果
3、場面描寫,是對許多人參加的大型的社會活動或生活、戰斗、勞動、娛樂的場景的描寫,反映出社會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種側面,反映出宏觀的自然現象。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
4、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發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動作、神情、物件、環境等內在或外在的一些細小環節的細致描寫。
㈤ 敘事作文方法技巧
記敘文寫作方法總例:
1.確定中心,寫出深意。我們要著於挖掘所寫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反復思考,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於從普通的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發生,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六方面,即常說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這幾方面,才能使讀者對所敘述的事,有個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4.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寫具體。能不能把事情寫具體,那就看你是不是善於把事情一層層展開記敘,即把事情分為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寫出事情的發展變化。這樣,文章的內容才會具體、生動。
6.渲染環境,生動感人。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環境,抓住環境的特點來寫,會很好的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
㈥ 寫事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寫作要點
★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
★找出事件閃光點
如果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並仔細琢磨,反復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
★必須把事情發生的環境寫清楚
因為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發生、發展的。環境寫好了,寫出特點來,還能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生動。
★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寫
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應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不要面面俱到
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高潮處)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寫事不能離開寫人
同此在記事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寫細致,寫逼真,這樣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件事所包含的意義,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何把場面寫具體?
要交待清楚場面的背景
如活動場面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等,這樣人們才知道場面是在怎樣的社會或自然環境中發生的。
例如:
這天下午,上了兩節課後,董老師一聲招呼:「走哇,下樓玩會兒去!」同學們都說笑著下了樓,來到了大操場。
我問董老師:「老師,今天又有什麼新花樣呀?」董老師笑著說:「踢足球,跳皮筋。」男生一聽,高興得手舞足蹈,女生卻說:「還是老一套!我們以為有什麼新花樣呢?」董老師神秘地說:「今天可不一樣,今天哪,女生踢足球,男生跳皮筋!」
聽了這話,我們女生高興得蹦起有三尺高。
要在寫好總體的基礎上寫具體
寫場面時,要對場面有總體概括,使讀者對總體面貌有所了解。
但場面同時也應該有重點部分,對這部分要寫詳細、寫具體,做到有點、有面;這也就是要求做到整體描寫與局部描寫相結合。
例如:
老師拿來球,女子足球大戰就這樣開始了。我們十幾個「瘋」丫頭,追著足球跑,就像盤子里的炒豆,一會兒又滾到這邊,一會兒滾到那邊。雖然我們的技術太糟糕,但都非常賣力氣。
小個子藺琳最勇敢,像個男孩子在場內橫沖直撞,可她的腳丫子連球皮都沒踏著,只好空跑一場,不一會兒就大汗淋漓,成了個小花臉,那樣子真滑稽。
平時文質彬彬的劉爽,這時也像個野小子用力地沖殺,球到了她腳下,她甩開腳,使勁猛踢,「砰」的一聲,球就飛了出去,瞧她那架式,多像個女球星。
要寫出氣氛
氣氛是人在一定環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覺到的一種情緒或感情。
無論什麼場面,都會有氣氛,如慶祝場面有歡樂的氣氛;比賽場面有緊張的氣氛;送別場面有難舍難分的氣氛等等。
例如:
裁判員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運動員們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爭先恐後,不分上下。在同學們的助威聲中,他們竭盡全力,沖向終點。
頓時人生鼎沸,加油聲、喝彩聲響徹整個操場,特別是快到終點時,歡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寫場面要有順序
一般來說,場面描寫可以按照由面到點來安排順序。
比如,描寫慶祝教師節的場面,可以先寫歡慶活動的總體氣氛,勾勒「面」的情況,然後分別寫校長、老師、同學的表現。這樣就能點面結合、條理清楚。
例如:
前面已經圍得水泄不通,等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進人群,受傷的人已經送往醫院了。地上赫然的有一攤殷紅的血。一輛自行車翻倒在旁邊,車輪朝上,還在慢慢地轉著。
圍觀的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憤憤不平地說:現在司機開車真是不要命,在人多的地方都不肯減速。有的嘆著氣說:人有旦夕禍福,好好的一個人不定什麼時候就遇上禍事。
也有的說:看情形,這個人傷得不輕,不知還能不能活。一個老大爺一邊搖頭一邊感嘆:「現在出門可得小心,一個不留神就要出事兒。」旁邊一位年輕姑娘使勁拉著她的男友往外走,「有什麼好看的。血淋淋的,嚇死人了。」
㈦ 怎麼寫作文,方法,技巧(400字)
作文大體分為三大段,中間還可分為幾小段。在作文開頭可使用設懸念的方法,或一些修辭方法,像排比,比喻,誇張等等。給作者一種想往下讀的慾望,全文的語句要流暢,優美。結尾同樣可使用修辭方法,也可抒情。全文要圍繞著題目寫,不要跑題,題目可以新穎一些。中間如果要敘事,一定要清楚,記住廢話一定不能有。排比,比喻,引用,對比,類比,環境,外貌,心理,列舉..........記住這些都是可提分的法寶。
我剛上初一隻能總結這些了,作文還要自己寫,還有很多,我就不寫了,你還要自己去感悟。打了半天蠻累的,你看看行不行吧。
㈧ 高中作文方法技巧
【技巧一】: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技巧二】:考試作文五六段,干凈整潔看卷面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段落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塗改得亂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寫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對比也關鍵,建議用筆選擇藍
考試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顏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鋼筆答題,墨水容易「泄一灘」,影響卷面的干凈。建議學生用不淺不深、筆畫不粗不細的藍色中性筆
寫作文。這樣的作文寫出來,與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視覺對比,閱卷老師在視覺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分數上可能就會佔便宜。在用藍色中性筆寫作文的時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滿,建議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這樣,顯得作文每行的層次感比較強。卷面顯得也相對美觀。
【技巧四】:開頭結尾要簡練,最好首尾兩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的卷面。頂多也不能超過三行半。想想看,一個開頭就占太多的空間,閱卷老師的視覺又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技巧五】:動筆之前要擬題,漂亮標題如美女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怎麼擬題呢?對於成績一般的考生,應該採取特別措施了。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你去網路上搜索一下作文擬題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師講述的類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長或考生,趕緊去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比葫蘆畫瓢地就能採用到。合訂本在大洋百貨東邊胡同里的書攤上有賣。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靚點
㈨ 作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
寫作文是具有一定方法和技巧的,具體的方法如下。
為什麼覺得寫作文難?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下筆,只是一味地湊字。請記住這樣一句話,生活是習作素材的源泉。
學會在生活多多觀察,觀察人物、動物、植物,以及某件事發生的狀態和過程,學會有意識地去觀察,並且能夠在觀察中認真思考,思考人物的內心活動、動物的生活習性、植物的生長狀態等等。如此一來,孩子見得多了,腦袋裡面想得多了,那麼就會擁有更多獨具真實性、實踐性、真情感的習作素材,就不用發愁沒有東西可寫了。
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長時間的有意識觀察思考變成一種良好習慣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寫出好的文章。
想要作文水平得到更穩、更扎實地提升,還需要多多閱讀名人名家的經典篇章。視學校內規定的經典閱讀為基礎,課外閱讀的數量與質量也要列入計劃之內。
閱讀數量,不單純指多多看書,如果毫無目的隨意翻看,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
這個時候就要思考閱讀質量了,想要提高閱讀課外經典的質量,較為直接的辦法就是學寫「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