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讀小說

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讀小說

發布時間:2022-09-26 03:27:30

『壹』 哪位高手知道怎樣用精神分析下來分析《麥田裡的守望者》,很急,在線等,謝謝!

本文把霍爾頓作為美國一代青少年的寫照,從透視霍爾頓的性格特徵入手,深入探究分析了霍爾頓的精神世界。一、霍爾頓的性格特徵透視1.敏感憤世。霍爾頓正步入青春期,處於未成年的生理、心理激變階段。面對著人生的重大選擇,他的角色、地位正進行著令人不安的演變和波動。他厭惡成人世界的庸俗和虛偽,對一切都看不順眼,對這個世界難以認同,難以容忍。這種敏感實際上是對污濁的社會現實和對一切想要吞滅他的力量的敏感,他本能地選擇了一種誇張憤怒、玩世不恭的態度來對待現實。2.「表裡不一」。霍爾頓在本質上是個善良的少年,苦惱地生活在內心的真善美和他面對的假惡丑之間的抗爭之中。透過他「頹廢」的外表,我們可以看出他純潔美好的一面,他是一個「表裡不一」的矛盾統一體。他的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既有其社會原因,又有其個人原因。3.幻想沖動。霍爾頓具有不穩定的心理特徵。他內心痛苦,焦躁不安,意志力弱,精力不集中,常常過於沖動,想入非非。這說明青春期的霍爾頓處在一個思想還未充分成熟的人生發展階段,生活於他的願望之中,一旦不能迫使現實符合他的觀念,就會陷入焦慮、恐懼、絕望之中。二、霍爾頓的精神世界解析。1.成人世界中的痛苦。霍爾頓作為一個敏感善良的中產階級青少年出現在小說中,但在身邊的成人世界裡――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卻只看到了虛偽、卑鄙和冷漠,他憎惡成人世界,由此產生的理想幻滅感和恐懼失望感幾乎貫穿整個小說。2.純真世界的守望者。在霍爾頓看來,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他在妹妹菲比等天真純潔的孩子那兒體驗到了情愛和溫暖,感受到了在成人世界感受不到的美好的東西。但霍爾頓痛苦地發現,兒童世界正不斷遭受著來自成人世界的侵害。為此他自願擔當「麥田裡的守望者」,成為兒童的保護神。3.致命的孤獨。作者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用象徵等寫作手法刻畫了霍爾頓這一孤獨的人物形象。他的孤獨有其社會原因,即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失職;也有他個人性格方面的因素,即他對事物的敏感性以及他對虛偽的痛恨。這種孤獨並非他一個人的孤獨,而是那個時代和社會的孤獨。三、霍爾頓的反抗與逃避。1.教育制度的叛逆者。霍爾頓對虛偽化權威化的教育制度極為反感,發出了憤怒的聲討。他的四次被開除,不是因為他學業上的無能,而是他用荒廢學業來向他所痛恨的教育制度發出的一種無聲的抗議。2.西方文化的反抗者。他認為電影和宗教是現代西方文明虛偽性的集中代表,因此痛恨電影,指責基督精神早已被商業化環境所破壞。3.實利主義的抗議者。雖然在這個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缺少溫暖,但人們對物質卻不乏熱情。霍爾頓鄙視這個受金錢統治的社會,詛咒人們為追名逐利而進行的爾虞我詐。因此拒絕社會為他安排的「成功」之路。4.現實世界的逃避者。在虛偽、冷酷的現實中,霍爾頓感到生存對於他似乎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決心在人生這場比賽中認輸投降。他從藩西逃到紐約,又幻想逃到西部過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甚至想逃入永恆的死亡。霍爾頓的「逃避」,也許是他唯一所能做到的反抗。盡管對真情的渴望使他最終同嚴峻的現實妥協了,但他將永遠是這個社會的局外人。本文最後結語部分對全篇文章進行了概括和總結,通過對霍爾頓精神世界的探究,得出結論:《麥田裡的守望者》之所以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並且為塞林格贏得了如此殊榮,不僅因為它塑造了一位深受青少年喜愛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在於它反映了美國社會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反映了戰後美國青少年對社會的不滿,描述了他們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迷惘,揭示了他們渴望真愛、卻又無處尋覓的苦悶。文中對社會的批評代表了許多美國人的願望。
以前對這部作品的精神分析批評均採用弗洛伊德或拉康的理論進行,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更多的注重個人內部的心理結構發展,不強調外部環境對人格發展的重要影響。本文利用客體關系學派的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伍茲·溫尼科特的精神分析理論對《麥田裡的守望者》進行了全新的精神分析解讀。溫尼科特認為,人格的發展依賴於足夠好的母親為孩子提供一個促進性環境,使孩子的自體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最終達到自我世界與非我世界的平衡。否則,自體發展出現障礙,就會出現各種精神問題。文章先通過分析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的早期家庭生活,指出了霍爾頓精神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他弟弟艾里的突然去世使他失去了一個足夠好的照顧者,而離開家到寄宿學校上學又剝奪了他的促進性環境,使他的人格發展出現了障礙,他的自我世界,即小說中的童真世界與非我世界,即小說中的成人世界無法達到平衡。再通過分析霍爾頓在紐約的流浪生活中與陌生人和他的朋友的接觸,指出了他在紐約的流浪生活實質上是他一直在尋求一個足夠好的照顧者使其自體繼續發展來擺脫他的精神困境。最後霍爾頓回到菲比的身邊,終於得到了菲比的足夠好的照顧而得到了救贖。因此,這部小說實質上就是霍爾頓出現精神問題後,不斷地尋求治療的過程,而最終他學會了調整自己,接受周圍成人世界的好與不好的各個方面,融入了成人世界。

『貳』 如何運用精神分析批評的方法分析具體的作家作品要結合具體作品進行論證,沒有

摘要 親,我個人認為:

『叄』 用「精神分析法」來研究文本(1)

精神分析法 又稱為 心理分析法 ,這是現代精神分析心理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理論。從「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去看「精神分析法」,其目的是通過探究創作者本人的狀態及心理等去研究作品。

【1】意識分析

意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意識、潛意識和前意識。

意識 是處於人的精神生活表層的、能夠被人們自身察之的心理部分,是人處於清醒狀態下有目的的心理活動。它會控制和調節人的行為,但卻不是行為及心理的根本動力。

潛意識 是人類精神活動最深層和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人的本能沖動和被壓抑了的慾望,其特點是非理性的、無秩序、無道德,一般情況下很難達到意識領域。

前意識 介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是潛意識中可召回的部分。它擔負著一定的稽查作用。

從這三個概念中可以看出,潛意識是最神秘的,它是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本能,一般情況下是很難達到意識領域的。

意識分析以斯蒂芬•金為例。

斯蒂芬•金被譽為當代驚悚小說之王。他自小就不喜歡傳統意義上的優良讀物,如《白雪公主》、《安博公爵》等,吸引他的大多是被大眾認為「兒童不宜「的書籍,其往往包含著吸血鬼、僵屍等較為驚悚刺激的內容。1961年,金把改寫的小說《陷阱與鍾擺》帶到學校銷售,被校長發現後訓斥道「你明明這么有才華,卻為什麼老愛寫這些垃圾東西?」自此,校長的話讓金產生了陰影。」為何要糟蹋天分?為何要浪費時間?為何要寫這些垃圾?「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斯蒂芬•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

從這些介紹中可以看出,在這段時間內,斯蒂芬•金的意識受到了校長的影響,從一開始喜歡驚悚小說到後來的懷疑,這個轉變是其意識的轉變。但是他的前意識偶爾也會提醒他內心對「驚悚小說」的渴望,特別是當前意識喪失警惕的時候,被壓抑了的慾望或本能會通過偽裝滲透到他的意識中。「潛意識」即藏在他內心深處對於「恐怖」的喜愛與追逐,可以通過後期他的作品展現出來。

【2】人格分析

這部分首先要了解人格結構。人格結構包含著三個部分: 本我、超我和自我 。

就精神分析而言,心理障礙會導致不同形式的人格扭曲(心理活動的陰暗面)。人格扭曲就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間的「兩頭大,中間小」。

每一個人都會有本我、超我和自我三部分。本我往往代表著一個人的本能慾望沖動,它是違反社會的、沒有道德觀念的、非理性活動的起源。超我則是達到了人性的至善和最終的理想。它能夠指導自我去壓制本能沖動,遵循「道德「原則;自我則是處於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它是社會道德化的本能,臣服於」現實主義「。

要分析「本我、自我、超我「,可以通過分析《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的轉變入手。

(1)超我:封建壓迫下的完美妻子

最開始出場的白流蘇是以一個」超我「的形象出現的。如上文所說,超我是道德化的。白流蘇從小接受三從四德的教育,樂於接受包辦婚姻,在遭受了前夫唐一飛的家暴及出軌後,依然遵循傳統的道德觀念」出嫁從夫「。可以說,這時候的白流蘇是接受了封建教育後的完美的道德化的白流蘇,她能夠原諒一切,能夠包容一切。雖然這種」道德化「是封建壓迫的產物,但不可否認,這時候的白流蘇展現了自己」超我「的一面。

(2)自我:在現實中尋找求生之路

自我是保護個人的精神調節因素。所以,在白流蘇接連受到來自家人以及社會的傷害後,她開始自己尋找一條精神上的出路。她開始獨立的思考人生,並且認識到自己的幸福要由自己掌握。這一段時期的白流蘇在臣服於社會現實的同時,努力的活出自我,用賭博來尋找自己的幸福。

(3)本我:追逐本能的慾望

本我會滿足人們的本能慾望,它不受理性邏輯和道德習俗的約束。所以,這個時候的白流蘇拋開了傳統的家庭倫理,前往香港,做了范柳原的情婦。在傳統的倫理道德上,情婦是不會被社會肯定的。所以可以看出這時候的白流蘇已經遵循自己對於愛情本能的追求,趨向於一種「本我「的狀態。

這是對自我、本我以及超我的解析。接下來是對人格分析的闡釋。

人格分析是指分析人的人格狀態,如人格協調、防禦機制等。本篇主要對防禦機制進行理解。

防禦機制 是指自我在承受本我慾望壓力時,又顧及到現實要求的壓力。通過調節自我慾望與現實的矛盾,去平復情緒上的嚴重痛苦和焦慮。防禦機制往往包括:壓抑、投射、置換、反向、合理化等。其中,不成熟的防禦機制有「否認」、「幻想」、「倒退」、「壓抑」;中性防禦機制有「補償」、「投射」、「分離」、「合理化」、「反向表達」;成熟的防禦機制包含「升華」、「幽默」、親社會行為「。

通常,精神防禦機制能夠判斷人格的健康性。當一個人使用成熟的防禦機制去抵禦痛苦和焦慮時,他往往會有一個健康的人格;相反,使用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可能會導致負能量的轉化,從而使情緒更糟。

在分析文本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判斷角色在面對負面情緒的防禦機制去分析人物的性格。例如:如果一個人是通過拒絕承認某一不愉快的事實來保護自己或者是潛意識里防止痛苦的想法進入意識,那麼這個人物的性格中必定有軟弱的、不成熟的一面;而當一個人通過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來消減自己內心的痛苦時,可以看出這個人物性格中堅強的一面。

『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與文學批評關系探討

關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與文學批評關系探討

論文摘要: 本文從剖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入手,試圖勾勒其不同發展階段的思想脈絡,著重論述該理論對文學批評的貢獻及其主要不足。奧地利著名學者弗洛伊德(signlUnd lreUd)是精神分析文學批評理論的創始人,他的精神分析法是l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端於歐洲的西方文學思潮的兩大理論奠基石之一,對這股以非理性主義為主要特徵的西方思潮產生過非常深遠的影響。精神分析與文學批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藉助該理論可以揭示文學批評領域里許多隱藏的深層次含義,為文學批評提供嶄新的研究視角。

論文關鍵詞: 精神分析法 文學批評 弗洛伊德 西方文學思潮 新視角

20世紀人類在政治、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這在一定程度促進了西方文學批評理論的發展與繁榮。尼采、康德等哲學家從各自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出發,對文學創作闡述了不同的觀點與主張,成為西方文學思潮的重要思想源泉;l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以非理性主義為主要特徵的文學思潮在歐美國家粉墨登場,形形色色的批評流派精彩紛呈,形式主義、新批評理論、結構主義、現代主義、女性主義、解構論等風起雲涌,潮起潮落,來去匆匆,它們以各自的方式影響著西方文壇。

在這股聲勢浩大的西方文學思潮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評以其獨特而深刻的理論體系對西方文壇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在分析、解讀文學作品中發揮出十分獨特的作用。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雖然該理論存在一些諸如泛性主義等不足之處,但總的束說,它對西方文學批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1精神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建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為文學與心理學架起了橋梁,人們可以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解讀文學作品。它對文學批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五點:(1)賦予文學意象更多的象徵意義;(2)心理學概念戀父情結與戀母情結的借用與引入,開拓了文學批評家的研究視野;(3)弗洛伊德關於心理「類型模式」與「心理過程結構模式」的思想為文學批評家對作品人物進行精神分析提供了理論依據;(4)他的有關生死本能論有助於分析作品中的死亡主題;(5)他提出的人本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剖析作家傳記的傳統思路框架。

20世紀西方文學思潮是白啟蒙思想運動以來最大的人文解放,綜觀該歷史時期的文藝批評,我們可以發現,精神分析法盡管面對像結構主義、現象學與原批評論等眾多文藝思潮的不斷沖擊,它依然蓬勃發展,影響眾多義學大家的創作,除了精神分析法本身的理論魅力之外,還得益於丁弗洛伊德的許多弟子,他們批判地繼承與發展了導師的學|兌,並為精神分析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精神分析法對文學批評的貢獻

精神分析法為文學批評開辟了全新的研究維度,為長期困繞文學研究的許多難題提供了耳目一新且令人信服的解釋。它對文學批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20世紀西方文論雖然流派紛呈,但是大體上有一個共同點:注重文本解讀。根據弗洛伊德解讀法,文學作品裡存存著普遍的象徵意義,其中許多象徵還與性有關。譬如,精神分析者大多把作品中凹陷、圓形的事物比作子宮。更有甚者,他們傾向干把一座空房予比作是女性生殖器,躲在空房子里的人則象徵著試圖尋求母性保護;同時,精神分析者通常還把作品裡出現的像樹干、塔、蛇、高山等意象看作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劇烈的運動,諸如騎馬與飛翔,都被看作是性快樂的體現。

20世紀西方的主要作家在創作中或多或少無不受到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文學批評家們藉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出作品裡的象徵物及其內涵,有助於透徹地理解作品。

例如,象徵主義大師、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也深受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他的小說別了,武器》(A Farewellto Arms)就是借用象徵手法創作的傑作。他富有象徵意義的書名中的arms一詞,不僅表示「武器」,而且象徵著「擁抱、摟抱」,也就是「愛情」。此外,小說還自始至終交織地表現了兩種主題:一方面揭露戰爭的殘酷、主人公的厭戰情緒,另一方面描寫愛不斷遭遇的挫折經歷。

但是,弗洛伊德式的解讀法並非無懈可擊,其中的對文學美學功能的忽略及其語言媒質的預設是兩大軟肋,為此,該理論常常受到一些批評家的責難。西尼曾說過,文學是給人「教育與娛樂」的媒體。

搴繆爾主張,寫作的目的`是教育,詩歌的目的是寓教於樂。由此可見,文學的美學功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且,語言在文學作品中還起到組織結構的作用。

批評者從「自戀」(self—eroticism,即表示兒童對自己身體的慾望)以及「情結」(castration complex)等表示原始的生物需求等概念中找到更多的象徵意義。

其實,弗洛伊德式的很多象徵意義往往太隨意、太主觀,因而經不起深入推敲,有時難以置信。

第二,弗洛伊德關於「戀父情結」與「戀母情結」的獨到論述,對於評論者剖析作家牛平與作品母題之間的關系大有陴益。根據弗洛伊德思想,其情結理論揭示了人類精神領域一個重要的漸變階段,即自我、超我的出現,人格的發展,從家庭(自然)走向更廣闊的背景(文化)。而且,弗洛伊德認為,外在的權威意識與內在的道德感將影響人的一生。由此可以推斷,弗洛伊德理論並;限於個體的存在,它還指向更深遠的外部世界。

弗洛伊德最早在他的巨著夢的解析》里提到了「戀父情結」這個概念,他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的論釋,稱它為「想實現某種願望的掩飾性表達」。夢的解析》是一本對「兩方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著作。

弗洛伊德通過對索佛克勞斯的俄底浦斯國王》與莎土比亞劇作哈姆萊特》進行獨具慧眼的研究分析,創立了「戀父情結」理論。國內學者王寧(2ooo年)認為,「戀父情結」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是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法做出的最傑出的貢獻,也是20世紀莎士比亞研究的一大突破。在弗洛伊德之前,評論家們對哈姆萊特遲遲不肯實施復仇計劃,對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眾說紛紜。他們禁不住要問:哈姆萊特真的瘋了嗎?他是不是裝瘋賣傻?著名英國精神分析學者厄內斯特·瓊斯是第一位運用弗洛伊德理論分析莎土比亞作品的研究者。他在題為論運用戀父情結解釋哈姆萊特之謎(19l0年)的論文中做出如下的驚人結論:正是兇手克勞迪休斯使哈姆萊特痛下決心報了弒父之仇,解除了童年時代的郁悶情結。為此,瓊斯還列舉了許多事實,力圖證明哈姆萊特在實施報復計劃的關鍵時刻猶豫不決、亢滿矛盾與遲疑的心理狀態。雖然哈姆萊特最終報仇雪恨,但他還是一個悲劇性人物。

『伍』 用精神分析法分析一個小說人物!例如林黛玉、豬八戒!!誰能幫我!

屈原美學品格的精神解讀
屈原美學品格的精神解讀
李華新

沒有見過<<屈子行吟圖>>的真跡,但知道這是明末清初的畫家陳洪綬所作。畫面上屈原的造型凄苦而憂忿,2340年前的屈原是否就是這樣的一副模樣,現代人無從可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形成共識的--詩人一定是清瘦而凄苦的,畫家圖中的造型實際上是借畫以抒懷,表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借古喻今的手法不僅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其實在一些書畫作品中這種影響更為深遠。

當然,我的本意不是來說這副畫的。現在又到了五月,又想起了屈原。當然這也和一些文人已經不滿足於現實題材的限制,而從中國優秀的人文精神的回溯中找尋線索,然後再進行新的闡釋不無關系。

我說想起了屈原不是再來論證屈原所表達的文化精神,所表現出的「驚采絕艷,難以並能」的風采,也不是他所創造的具有豐富想像的境界和自由空間,而是對他人格的崇高美的再一次審視,讓我們的心靈再一次面對他人格美的博大情懷。

有人說屈原的精神是由楚國的碧水所締造的,在我的那篇談中國文人的臨水情懷一文中,我沒有寫道屈原,不是說在他的身上沒有這種質本潔來去的品質,而是想在五月,重新認識和了解屈原。

其實在我們所認識的當現代的文人中以水為自己生命精神歸宿的不在少數,比如國學大師王國維,我知道他出生在江南,那年我到嘉興去,知道他的故居其實就是在我們去錢塘觀潮的路途中,但是同行的人對於這位國學大師已聊無興致,於是組織者便沒有組織去,但從這以後我卻有一種遺憾從此寄放在了心頭。又如,我們都較熟悉的老舍先生,關於他受辱而投湖的文字也少數。是否屈子投水開了先例,沒有人考證,但是在我讀到這些文字記載的時候,總能感到有一種洗滌的或是叫做洗禮的精神在左右著我們。

而我們現代人現在所缺少的精神,正是這種洗刷自己情懷的精神。

不拒絕污濁,不拒絕世俗的誘惑,不堅信自己的理想與道德操守,成為今天我們重新洗滌或撅取浩淼水國精神層面之下的芷蘭之根,是已腐爛貽盡或是尚有根生之望的這種心情再生或是完全絕望,心有思,歷史則活。當然我們同時也懷疑,歷史的終極歸宿是否還能用現實的文字來解釋。

在人們認識屈原的時候,往往是從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出發來分析和評價的,因為詩人的命運悲劇性的因素,使人們更加註重從詩人的「內美」和「耿介」的角度來認識他的人格精神。過去沒有專門的讀<<離騷>>,對於騷韻的宏大氣象認識的也不是多麼深刻,現在當我重新面對<<楚辭>>時,我感到有必要從這樣的角度來分析和看待屈原的作品--這就是他的臨水文化的特性,也就是有人所說的山水互依,情變以孕的東方氣派的詩情與品格精神。而並不是從單純的景觀美學的角度來看待
屈原的作品,因為屈原作品中所經常引用的蘭、芷、桂、若、蕙等草木,並不僅只楚地的自然之物,更重要的是詩人在這些楚地的草木身上,找到了可以寄託感情的載體的東西。因為在<<楚辭>>的一些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凄惻錦麗而又恢宏放逸」的地域風格中,是不能沒有水的清流制因的, 而這些也是作為凄惻之美的一種外在表現。

至於現在的學界所推崇的屈原的「棄婦式的審美心理」的評價,是否就否認了我們心目中的屈原形像呢?其實不然,這樣的說法自然有它的道理,「朗麗以明志」(劉勰<<文心雕龍>>)直接說明了屈原的<<離騷>>與<<九章>>的作品風格,而這種源於自身的棄婦形像和心理的文學創造形態的轉換,則在作品中就是表現出了極強的抒情性,但這種抒情畢竟是屬於憂怨的哀婉,進一步深化就是憤恨難平,感傷色彩較濃。這種色彩的進一步強化的另一種,就表現在悲愴而有憤怨。於是詩人在不能施展自己的報國之志和實現美好理想的時候,他心目中最美好的東西,就只能是屬於楚地地域的東西,而這種物像的選取就是詩人面前的悠悠江水和楚地無處不在
的香草佳木。屈原這種把自己比喻為棄婦的心理,其實是詩人對「美政」理想的追求,不能實現的無奈是勢必演化為懷疑和抗爭的必然,這些就造成屈原的借問於天的不解和苦悶,並演化為一種狂狷精神。

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跡。正是這種精神品格使得屈原的精神達到了一個理想的高度,成為詩人人生放達和恢弘氣勢的心理展示。不然活著會更加痛苦,那就潔身自好,不與污濁同流,就以芷蘭之香抵禦世間污穢之氣。

中國的詩人包括現當代的文人都不能使自己離開水的澤國,可以寄情以山、放情於山,但是真正的解脫卻要選擇水,因為屈原的投水,讓不少文人選擇了水的流逝中消失自己的理想和無法實現的抱負,這是幸事還是悲哀,人們過去是給予大大地贊美,因為南方的水多,也是最為方便的離世方法,於是即使離開了南方也會用這種方式獲得解脫。

水文化的滋潤,畢竟使中國的傳統文學的明志方式有了載體,而幾乎所有的傳統文人都具有的潔身自好的品性,都會讓人永遠對這些無力的愁苦和感傷,心存一種抗爭的勇氣,當所有的吟詠和酬唱不有用任何的效果,那就清清爽爽地離世而去。

屈原的軀體已經在汨羅江的江水中浸泡了1900多年了,作為一種文人的精神和品格,屈原以無法爭辯的第一抒情詩人的地位,向所有的後來者表達了他自己的憤世規勸的心跡,而幾乎所有的昏庸權貴都不會在這樣的規勸中猛醒,這才是屈子之「屈」。

也許,已經成為歷史過程中的審美規勸或是一種規定吧,我們依舊要吃甜甜的棕子。但,那詩人的凄惻愁苦和良苦用心依舊繼續等待著歷史的深沉解讀。

『陸』 精神分析法在文學應用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弗洛伊德生平
作者:[英] 歐內斯特·瓊斯 轉貼自:顧聞 點擊數:1690

顧聞譯自《美國網路全書》(國際版,1982年)

作為一個治療精神疾病的醫生,弗洛伊德創立了一個涉及人類心理結構和功能的學說。他的觀點不僅在精神病學,也在藝術創造、教育及政治活動等方面得到廣泛地運用。弗洛伊德學說的主要論點已被後人所修正、發展。人們認識到,人類的行為不僅是由性慾所支配,社會-經濟因素對人格的形成、教養對本性也都起著作用。雖然弗洛伊德學說一再受到抨擊,這絲毫無損於他的形象。他卓絕的學說、治療技術以及對人類心理隱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由他所創立的學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對人類本性的看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醫生,精神病學家,心理學領域的新學派——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在人類行為學方面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頗有爭議的觀點。他還為治療行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體系。
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維亞的弗賴堡(現屬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再加上一個猶太字所羅門(Solomon),但是十七歲那年,他把第一個之改為西格蒙德(Sigmund)。
弗洛伊德三歲時全家遷居維也納。父親雅各布·弗洛伊德的前妻生的兩個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歲左右,他們沒有去維也納,而是移居到英國的曼徹斯特。西格蒙德是他父親與後妻生的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五個妹妹。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極度貧困中度過的。

准備的年代
青年時代,弗洛伊德對一般的哲學和人道主義問題很感興趣,但是,他覺得必須有一種嚴格的科學訓練來約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因此。在一個猶太慈善機構的資助下,他於一八七三進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
弗洛伊德從事大部分研究工作的生理實驗室主任是恩斯特·馮·布呂客,他是一個要求嚴格的訓練者,一個在科學研究方面無懈可擊的人物。他的人格對這位年輕的學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弗洛伊德發表的第一篇論文介紹了一項傑出的研究工作,他證明了低級動物的脊髓神經節細胞與高級動物的同一性,這在過去是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弗洛伊德的證明,對進化論是個有益的貢獻。不久以後,他又撰文描述了神經細胞的構造,從而為神經原的理論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現代神經學的基礎。就因為致力於這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弗洛伊德拖了兩年時間才評到醫學職稱。即使在評定以後,他還是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實驗室里。他不喜歡數學物理,它的工作始終在組織學方面,即組織構造的研究。
接著,弗洛伊德開始用顯微鏡揭示人的神經系統的各種神經束。他在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延髓,也就是頭腦中最低級的部分。他終於理清了脊髓和小腦之間的種種聯系。然而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對聽覺神經進行全面徹底的研究,以及對腦神經感覺神經核與脊髓的感覺神經結具有相同的證明,後者是對進化論的又一重大貢獻。這些研究成果發表於一八八五年到一八八六年間。
一八八二年,弗洛伊德愛上了他妹妹的朋友瑪爾塔·貝爾納斯。貝爾納斯比弗洛伊德小五歲,出身於漢堡一個頗有名望的猶太家庭,那時正住在維也納。弗洛伊德很快認識到自己必須干一種比較實際的工作,而不是那種純粹的研究,於是就進了維也納醫院,當了一名住院實習醫生。他三年裡在醫院的各個部門都工作過,因此在醫學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訓練,但是他的興趣則在他的導師T.H.梅涅特所負責的精神病學方面。在醫院實習期間,他發表過一些有關古柯鹼的綜合性研究成果,引起了醫學界對這種葯物的注意。弗洛伊德發現古柯鹼具有麻醉的特性,他向他的一些當眼科醫生的朋友的建議,在治療眼疾時不妨可以用用。有一位名叫柯勒的醫生發表了這一成果,因而被譽為局部(古柯鹼)麻醉的創始人。
在他醫院工作結束的時候,弗洛伊德被授予一筆數目不大的獎學金,這樣,他就能去巴黎旅行,並到薩爾帕屈里哀跟著名的神經病學家讓·馬丁·沙可學習。在巴黎學習的四個半月,成了弗洛伊德一生事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沙可這位當時最有名望的神經病學家獻身於癔病研究的情形,促使弗洛伊德也走上了同一條道路。這對他把興趣從軀體方面轉到心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回到維也納以後,他向醫學協會作了巴黎的見聞的報告,但是受到冷落,這預示著他以後的工作將要得到同樣的反映。
弗洛伊德於1886年春以神經病學家的身份私人開業行醫,並在同年九月結婚。他的婚姻十分美滿,共有六個孩子,三兒三女,最小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後來也成了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還作為神經病學家在一家兒童診所工作過幾年,並出版了2大卷論述各種小兒麻痹症的權威性著作。這樣,他成了歐洲重要的神經病學家之一,他在這個領域中多年的工作,無異對他後來心理學理論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

精神分析學的初期
早在1882年弗洛伊德的一位年事較長的同事和朋友約瑟夫·布洛伊爾就告訴他,有位叫安娜的病人曾受益於在催眠中恢復痛苦記憶的「疏泄」療法。弗洛伊德又將這一情況向沙可講過,但沒有引起沙可的主意。弗洛伊德自己行醫時對癔病病人使用過催眠療法,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因此他於一八八九年前往南錫,向一位有名的催眠專家伊波利特·波恩海姆求教,那個時候,他正在採用布洛伊爾的疏泄法。三年以後,他觀察到在被遺忘的痛苦記憶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是那些不能接受的願望,於是他形成了壓抑的概念,這是弗洛伊德學說中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他請布洛伊爾一起合作,並於一八九五年共同出版了一本劃時代的著作——《癔病研究》,這時,弗洛伊德已經放棄了催眠術而開始採用。「自由聯想」法,「自由聯想」法的發明,是弗洛伊德一生中的兩大業績之一,另外一項業績是兩年以後開始進行的自我分析。
在這些年中,他向一些醫學團體宣讀了若干篇論文,宣布了他所得到的驚人結論,他指出各種精神神經症都是由無意識的性沖動而引起的。但他得到的反應極為冷淡,人們幾乎要把它當作怪人而棄之。這時,他只有一個朋友對他深表同情,那就是住在柏林的威廉·佛里斯。弗洛伊德經常給他寫信,記述了他為設法了解深層心理而採取的實驗性的步驟,他的信件和記錄已在一九五四年發表,題為《精神分析學的起源》。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份題名為「計劃」的長篇記錄,弗洛伊德試圖從神經原方面來描述思維、記憶等各種精神過程。這是他在最後一次試圖把精神過程與軀體過程聯系起來。

偉大的發現
一八九五年到一九零零年,是弗洛伊德多產的時期。他在1900年發表的《夢的解釋》,被認為是1本巨著。該書不僅論述了過去的探討者感到一籌莫展的夢境生活問題以及形成夢的種種復雜機制,而且還討論了深度心理,即無意識的結構和作用方式。弗洛伊德在認識方面的最大貢獻,就是他詳細的研究了所稱的「初級」系統和「次級」系統。它指出了兩種系統的作用方式是如何根本的不同,兩者間的關系和相互影響是如何復雜並具有決定性意義。他所描述的初級系統的精神機制,最初是在探討精神神經病時得到的認識,現已成了精神分析學說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所謂的壓抑、濃縮、移位、倒錯以及潤飾。這是由於這些機制,那些能接受的願望、慾望或沖動才得到了間接地滿足。有關隱蔽的願望滿足的理論,是弗洛伊德對心理學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通過這一理論,他以一種真正的心理動力學概念取代了已陳舊的聯想心理學。
弗洛伊德發現,無意識的內容與意識,就像無意識所特有的機制一樣,是完全不同的。從本質上說:無意識的內容起源於幼兒時代,在這方面,弗洛伊德對幼兒心理的內在性質作了闡述,他引起了世人的震驚和反感。他堅持認為,幼兒深度心理的活動是雙親的性的動機和敵對動機驅使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狄浦斯情結,其內容就是對雙親中異性一方的性慾望和對競爭者的妒忌與憎恨。弗洛伊德甚至認為,幼兒在誕生之時,並在未斷奶時就已經有了色情感。他這本論述夢的著作剛發行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可是過了幾年,當上述那些性的觀點經過更充分地描述之後,便遭到了人們的猛烈攻擊。

成年時代的弗洛伊德
我在這里想對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弗洛伊德的個性和旨趣做出些介紹。弗洛伊德博學多才,有著很高的文化素養,他精通古典文學,對本國和別國的文學名著事業的涉獵甚廣。他對希臘神話極為熟悉,不但經常隨口應用,在他的著作中也的的確是。他有非凡的文學才能,因而被公認為德語的散文大師。在藝術方面他最為欣賞的是詩歌與雕塑,對繪畫與建築也有興趣,但對音樂的愛好相對小些。從1890年到1914年,他通常每年要到義大利去消磨,潛心研究那裡的藝術傑作。凡這類的旅行,同去的不是他的弟弟就是他的朋友;因為他的妻子不喜歡旅行,寧願和孩子們一起守在家裡。弗洛伊德在外出旅遊之前,總是先攜全家去某個寧靜的山林勝地都度上一個半月的假期,那時他的生活中最最幸福美滿的時光。弗洛伊德非常喜歡孩子,總愛和他們呆在一起。
弗洛伊德個性中有一個相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富幽默感,而且始終十分犀利,有時還不缺乏諷刺挖苦之意。碰到了惡意的批評,他就不無詼諧的議論上幾句,要是換上別人,很可能會憤憤不平,為之動怒。在猶太笑話和軼事方面,弗洛伊德有著十分豐富的知識,他喜歡用它使自己的論證更加鮮明有力。
一八九一年,弗洛伊德全家搬到貝爾加澤街十九號(仍在維也納市),他在那兒一直住到一九三八年。一九〇八年,弗洛伊德在他住的那一層又得到一套房間,共有三室,後來,他把這套房間與原來的連通起來。弗洛伊德有幾個房間,裡面擺滿了——或者不妨說到處攤著他收集的文物古器,特別是那些希臘、埃及的古董;這是他唯一的嗜好,他從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樂。他對考古發掘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

精神分析學運動的發展
1902年,弗洛伊德邀請幾位年輕的同事和學生定期碰頭,對他當時正在從事的研究進行探討。他們謙虛地稱這個小團體為「星期三心理學研究組」,後來該組發展為「維也納精神分析學協會」。在這些人當中現在還有知道的兩位,他們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威廉·斯泰克爾。在《夢的解析》發表以後的五年中,弗洛伊德很少寫作,但是在他一九〇四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可能是他流傳最廣的一本著作。這本書探討了種種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失言、筆誤、錯放東西等等。弗洛伊德在書中作出的結論,現在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論都沒有達到這一步。這本書對於決定論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貢獻,因為書中所揭示的許多看似偶然、毫無意義的行為,以及許多簡單地歸結為「自由意志」的舉動,實際上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的隱秘而矛盾的願望所驅使的。
次年,即一九〇五年,他發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一本篇幅較長,一般稱之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書中詳盡的闡述了如何用夢的解釋去揭示並治療精神神經症的種種症狀;這是我們認識弗洛伊德的技術的一個重要來源。另一本是《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他在這本書中透徹的研究了無意識動機能夠間接表現出來的許多方式。
這一年裡,他還出版了一本最有爭議的論著:《性學三論》。裡面新奇而又聳人聽聞的地方,這是他對幼兒性作用的全面描述,他把成人性變態解釋成是幼兒性作用的畸形產物。這是弗洛伊德第一本的引人注目的書。他不但引人注目,而且還給人們極大的憤慨,遭到了強烈的譴責和嘲笑。弗洛伊德在各國科學界頓時成了一個最不受歡迎的人,在以後的很多年裡,他遇到了只有最偉大的先驅者才會遭受的種種辱罵和攻擊。但是,無論那些批評有多麼刻毒,他從來不予回答。他唯一發表的為自己觀點辯護的著作,是《精神分析運動史》(一九〇六年),這本書主要是區分他的理論和阿德勒、榮格等提出的對立理論之間的基本差別。對於其他問題,他的回答就像查爾斯·達爾文一樣:繼續發表新的證據。
一九〇六年,著名的歷史精神分析學家歐根·布洛伊勒和卡爾·榮格,以及他們的一些學生宣布,他們贊同弗洛伊德的方法結論。除了英國醫生歐內斯特·瓊斯以外,他們是第一批支持弗洛伊德的非維也納人。一九〇八年四月,榮格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會議地點在薩爾茨堡。兩年以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正式成立。半個世紀以來,這個組織已有30多個分會分布在世界許多國家。當時,出席第一屆代表大會的有四十二名代表,其中包括卡爾·亞伯拉罕,布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匈牙利同事桑多·費倫茨,榮格和歐內斯特·瓊斯 本人。委員會的職責是在事務管理問題上向弗洛伊德提出建議並提供幫助,同時也在他和外界攻擊他的人之間形成一道屏障。
早在一八八五年弗洛伊德就在維也納大學當過臨時聘任講師,這樣他能在那裡開設一些非正式的講座。一九二年他被特聘為教授,一九二〇年時他當上了正式教授,然而他在教授會議上卻沒有席位,也沒有別的什麼特權。弗洛伊德在維也納大學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正式的教職。

精神分析學在非醫學方面的應用
弗洛伊德發表過大量臨床方面的論文,對精神分析學研究中的細節問題進行了探討,他還公布過五份長篇病歷,提供了很多有關他研究方法方面的情況。此外,他還寫過一系列專門論述精神分析技巧的文章。但是從他的《夢的解釋》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他的發現具有廣泛的意義,他知道這些發現一定會遠遠超出精神神經症的狹小范圍,涉及人類方面的各種問題。在這個比較容易接近的領域中獲得的知識,可以用到「正常」生活中一些很難解釋的問題上。因此他在一九一二年創辦了一份《意象》雜志,用來討論他的研究在非醫學方面的應用情況。《意象》雜志是對早期創辦的《精神分析學年鑒》(一九0九年)和《精神分析學導報》(一九一〇年)的補充,《導報》不久便為《精神分析學雜志》所取代 (一九一三年)。
偉大的創造性作家對人類心理的透徹觀察,早就使弗洛伊德贊嘆不巳他在一九〇七年寫的《耶森的<格拉狄瓦>中的妄想與夢》,對德國作家耶森的小說《格拉狄瓦》作了精彩的研究。在這位富有想像力的作家的作品中,弗洛伊看到一些心理機制和他在探討夢與神經症時所闡述的機制完全相同。三年以後,弗洛伊德又出版了一本雄心勃勃的研究專著:《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對童年時代的一次回憶》。他在書中將列奧納多在藝術追求與科學追求方面的矛盾追溯到他的幼年時代。在弗洛伊德的啟發下,他的一些學生,特別是奧托·蘭克便把弗洛伊德的方法用來解釋神話和民歌傳說,這樣越來越清楚地顯示出人類想像的各種表現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卡爾·亞伯拉罕甚至用這種方法闡述了三千年前第一位一神論者埃及法老阿朗那頓發動宗教革命的動機。
一九一三年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出版發行,這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夢的解釋》。通過對亂倫恐懼、情感矛盾等許多特徵的研究,弗洛伊德發現這些都是兒童和野蠻人的原始心理所共同具有的特徵。他強調了原始人弒親行為的重大意義,並認為文明、道德和宗教就起源於對弒親行為的追悔和其他反應。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食物減少到最低限度, 缺乏暖氣以及其他的麻煩,給弗洛伊德和他朋友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苦。而戰後奧地利貨幣的崩洗不僅使弗洛伊德的積蓄喪失殆盡,而且迫使他奮力抗爭以避免破產。大戰期間,弗洛伊德出版了唯一一本關於時事的著作《對戰爭與死亡時期的思考》(一九一五年)。他指出實際上幻滅感並不一定是戰爭引起的,幻滅感的產生與過去人們過高地估計人類的道德進步有關;這一事實只是由此發生了可怕的戰爭才被揭示了出來。十八年後,弗洛伊德應國際聯盟之邀,就「為何會有戰爭』的問題,與愛因斯坦作了通信討論。弗洛伊德一方面對未來仍抱有希望,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在消滅戰爭的道路上還存在的各種障礙。

鼎盛時期
就在戰爭的第一年,弗洛伊德可能以為他的工作將要結束了,於是他就心理的本質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這些文章成為他一生主要工作的最高峰。
一九一九年弗洛伊德創辦了一家國際性的出版公司,專門出版發行精神分析學方面的雜志 和書籍。到一九三八年納粹查封前,該公司已經出版了五種雜志、一百五十種書籍。
就在同一年弗洛伊德在一本名為《超越唯樂原則》的書,對人的心理提出了一種新的革命性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使得他的信從者們大吃一驚。弗洛伊德本來認為,心理中的主要原則是唯樂—痛苦原則,以及由此產生的唯實原則。但在這 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更加基本的原則,即他所稱的重復—強迫原則(repetition-compulsion),它具有恢復早期狀態的傾向。如果從邏輯上推到極端的話,這意味著那裡存留一種使生命變為無生命物體的傾向,弗洛伊德稱之為「死本能」。這與其說是臨床的結論不如說是一種哲學的推論,只有極少數幾個信從者覺得能夠接受這一觀點。這也表明弗洛伊德有關本能的理論有了變化。他曾幾次試圖把各種本能分為兩組對立的類型,他就用這種方法把本能歸入生本能和死本能兩個基本的范疇。他認為死本能外向化時,就會引起攻擊性沖動,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痛苦。
在以後的兩年裡,弗洛伊德又出版了兩本著作《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和《自我與伊德》,後者為新的自我心理學奠定了基礎,並且直到現在人們仍在對它進行著富有成果的研究。弗洛伊德以前曾把精神過程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三個方面:但是通過進一步研究,他認為這種劃分法雖然不失有用,然而還存在著一種更加基本的尺度。這時,他提出了一種新的三分法,他把所分的三個部分稱之為伊德、自我和超我。伊德相當於來自原始本能的能量的原始貯藏庫。弗洛伊德認為它是一種完全沒有分化過的能量,但是伊德也許並不象他想像的那麼完整。自我則是從伊德產生出來的與外界進行接觸的專門性力量。弗洛伊德在研究了病人身上幾種形式的抵抗之後,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假設:自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意識的。這個結論也附帶地說明,人們為什麼堅信那些產生於內心深處的決定是自發性(自由意志)的。
早在幾年之前,弗洛伊德就已提出「自我理想」的概念:它是一種自戀性力量,它批判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並驅使自我達到更嚴格的道德標准或審美標准。後來,弗洛伊德把它重新命名為「超我」,不過其含義則大大地擴展了:它是從自我分裂出來的部分,它體現了插入其中並由一定程度上被同化了的父母的要求和標准。然而由於它在攻擊性沖動中有著較深的根基因而能引起一種極度痛苦的犯罪感。其程度之難以忍受,使得人們設法尋求逃避——這是一個與犯罪傾向有關的題目,或者以各式各樣的自我懲罰和自卑感來減輕那些感覺。所謂「良心」,就是衡量自我和超我之間心理緊張程度的一種尺度。
大約在這一時期,也就是在一九二三年春天, 弗洛伊德的口腔上部患了癌症。同年十月,他做了一次根治手術,上顎一邊只好全部切除,於是他必須裝上又大又復雜的假牙,這給他帶來了不少苦惱。在這以後的十六年裡他吃了不少苦頭,除了無數次痛苦的治療以外,還動了三十三次手術。在這漫長的時期他從來不哼一聲,而是默默地忍受著巨大的病痛。
一九二五年,弗洛伊德發表了《抑制、症狀和焦慮》,該書闡述了焦慮和恐懼的性質及來源;他在這一年中還應約撰寫了一部簡短的自傳。一九二六年,他寫了一本為普通人而不是受過醫學或精神分析學訓練的人運用這一學科的可行性進行辯護。他擔心精神分析學會變成醫學的一個無足輕重的附屬部分,以致它對於人類更廣泛的意義會被人們忽視。但是,他想使精神分析學的應用成為一門獨立的職業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一九二七年弗洛伊德寫了《幻覺的未來》一書,為此他受到宗教界的強烈譴責。嚴格地說,這本書對精神分析學並沒有什麼貢獻,它只是表達了弗洛伊德的信念即單靠願望和恐懼的心理動機就足以形成宗教的信仰,尤其是對上帝和永恆的信仰,這里根本不需要求助於什麼超自然的力量。兩年之後,又一本不受歡迎的書《文明及其不滿》問世。弗洛伊德在書中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根本弱點,並指出了許多必須加以補救的缺陷。他在較早些時候寫的《群體心理學》中,就對聯接各個社團的紐帶的性質及其來源作過大量闡述,這對社會學是一個重要的貢獻。另外在這些年裡,弗洛伊德還發表了不少臨床方面很有價值的論文,以及論著《精神分析引論新編》,這便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寫的那兩卷講演在內容上得到了更新。
一九三〇年,弗洛伊德的文學才能使他得到了歌德獎,這是他非常重視的一項榮譽。第二年,他的故鄉為慶祝他的七十五壽辰,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出生的那條街道,許多科學協會接受他為名譽會員,但除了他一九〇九曾作過講演的克拉克大學曾授予他榮譽學位外,再也沒有哪所大學授予他類似的學位。然而,一九三六年,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他八十壽辰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年使他感到滿意的另一件事是,他被接納為英國皇家學會的通訊會員。

弗洛伊德在流亡中
一九三三絕納粹黨人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這對弗洛伊德的研究工作是一個重大打擊。當時弗洛伊德在德國的許多支持者被迫逃離自己的國家,他的著作在柏林被當眾焚燒。此後不久,他的出版公司的大部分存書又在萊比錫被沒收。盡管在德國的主要銷路已經喪失,但該公司仍然全力掙扎,直到一九三八年納粹入侵奧地利,公司房產被沒收為止。
納粹的迫害促使弗洛伊德思考猶太教的性質和起源問題,這一問題佔去了他一生中最後五年的大部分時間。他把《摩西與一神教》寫了又寫,該書在當時信奉天主教的獨裁政權統治下的維也納,沒有機會出版發行。一九三八年他離開維也納後,該書終於問世,英譯本也在他逝世前的幾個月得以發行。這是一本想像力極為豐富的著作,書中的一些觀點既難以證實也不容易予以反駁。弗洛伊德在書中推斷,猶太教中特有的一神信仰,與第一個傳播這種信仰的、富有單命精神的埃及法老阿肯那頓推行該信仰有關。通過對有關摩西出身的奇異故事進行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推斷摩西實際上是埃及人,他提示說,摩西是一個忠於阿肯那頓的信仰的貴族,阿肯那頓死後,他的一神信仰就遭到埃及人的堅決抵制。由於這一看法,弗洛伊德在曾經把他尊為本民族偉人的猶太人那裡,第一次受到了冷遇。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摩西向猶太人灌輸一神信仰時,必須面對人們的強烈反抗,他認為摩西就是在一次反對他的權力的暴亂中被殺身亡的。於是,弗格伊德進一步設想,摩西被害之後,人們為這樣對待偉大領袖而悔恨,這是一種與弒親願望的先天反應有關的悔恨,他認為這是人類遺傳特性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摩西的學說後來由少數幾個忠實的信徒珍藏起來直到幾百年後才由一些偉大先知將它立為教義。
盡管壓力重重,弗洛伊德堅決不同意離開早己成為故鄉的維也納。但是,一九三八年三月納粹入侵奧地利以後,局勢已經很明顯了,如果還不走的話,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象別的猶太人一樣厄運臨頭。在這關鍵時刻,歐內斯特·瓊斯飛抵維也納,勸他移居英國,英國內務大臣亦為他、他的家庭以及他的學生提供了最充分的幫助。是年六月,他克服了納粹分子設置的重重障礙,終於飛抵倫敦。九月,他又搬到馬茲費爾德花園,這是他最後一次搬家。九月問,弗洛伊德接受了最後的手術治病,這也是最大的一次手術。到了次年二月他癌症復發,醫生認為已無法再動手術了。然而在他逝世前的一個月,弗洛伊德還在忙於他的本職工作,還在接待來訪者,撰寫文章。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三日,弗洛伊德在倫敦與世長辭。

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法創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在倫敦逝世,終年83歲。

弗洛伊德1856年生於奧地利庫拉維亞,,1873年入維也納攻讀醫學,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任講師。1895年創立精神分析法,提出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療疫病的理論。

1908年建立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很快歐洲各國的精神分析學會均相繼成立,並建立了國際精神分析協會。1909年在美國克拉克大學講學,獲廣泛反響。1923年又將人的心理結構分成三個層次,創立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1938年國法西斯德國侵佔奧地利而移居英國。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癔病研究》(與布洛伊爾合著),《釋夢》,《精神分析的起源和發展》,《夢的解析》、《對性學說的三個貢獻》、《超越快樂原則》《自我與本我》、《圖騰與禁忌》、《群眾心理學和自我分析》、《強迫行為和宗教儀式》、《文明及其不滿》、《摩西和一神教》、《自我與伊德》等,他的學說對心理學、醫學、人類學以及史學、文藝、哲學都發生了程度不同的影響。

弗洛伊德於1902年起一直任教於維也納,他最偉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精神病的精神分析治療法,他在早期便已研究通過誘導和催眠來治療歇斯底里症和神經官能症的方法,此後又由此發展出他的治療方式,揭開無知覺或潛意識的發病原因,並發現這種病可以通過發泄而達到治療效果。他建立了「潛意識動機支配人類許多行為」的理論。另外,弗洛伊德對從人類性生活的基本認知,發展出關於人類性行為的理論。這個理論的主要觀點是,禁忌和社會習俗對性的抑製作用,會導致神經官能症的發作。他的學說雖然屢遭誤解和否定,但對心理學、精神病學、哲學.

『柒』 看到《西遊記》的來。。。

1.西遊記讀後感
————關於孫悟空
初期,他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一切循著追求自由的個性,盡情抒展著自己的抱負。即使在後期隨唐僧西天取經,歸依佛門,他也不是單單的一任別人為他做主自己的事情,不是無條的服從,依然保留著自己獨立的人格。不論是多大的佛,多尊的聖,如果有錯,他還是據理力爭,絕不妥協。這和他初期大鬧天宮時的性格依然吻合。
在他的身上,有著打抱不平,為民除害的江湖氣息。而且機智靈活,加上筋斗雲與七十二變,更使他如魚得水。
他,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戰勝佛。
他聰明,機智.比如:第五十四回,西梁女兒國國王欲招唐僧做夫婿.孫悟空使"假親脫網"之計——先准了國王親事,登寶殿,請女王取出御寶印信來,宣徒弟們進朝,把通關文牒用了印,在請女王寫個手字花牙,交付給徒弟.然後給我們送行,到了城外.悟空使個定身法.這樣一則不傷了他性命,二來不損了唐僧的元神.
我認為取經隊伍中悟空其實是悟性最高的,他也是唯一早已脫胎換骨領悟佛法真諦的,可以說其他三人是經歷了層層磨難才達到成佛境界的,而悟空在戴上金箍從此跟定唐僧那一刻就已"悟"到了。且看他師徒對取經的談話:
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師兄,我們到雷音有多少遠?」行者道:「十萬八千里,十停中還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幾年才得到?」行者道:「這些路,若論二位賢弟,便十來日也可到;若論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還見日色;若論師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說得幾時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可見悟空已是領悟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真理。世間人問佛在何處,其實佛即各人心間一泓清潭。
我們心中也有一潭,只有讓其清澈無比,才可心中有佛,眼中是佛。讓我們與孫行者一起努力吧!

2.《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文學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齊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如此之宏著怎一個「夢」字解決呢?不錯,《西遊記》它的藝術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內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這兒,我只從弗洛伊德的「夢」論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來解析《西遊記》。
為了能使《西遊記》的創作與夢聯繫上,我們先來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創立初期,由於他得天獨厚的文學素養,他選擇了與「語言」有密切聯系的「談療法」來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來,精神病人被封閉壓抑了的內心障礙,可以經由語言交談而得以宣洩或凈化。可見,精神分析學說在初期階段就與文學理論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重視,考察病人的語言反應到對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語誤、筆誤、讀誤的心裡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與作家的文學創作現象聯繫到一起了。這種聯系實際上在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誕生的《夢的解析》(1900)一書中已顯出端倪。
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學創作上來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將作家與精神病患者聯系在一起,而這一聯系的橋梁就是「夢」。弗洛伊德認為,作家的寫作也是在做夢,只不過是在非睡夢狀態下作夢,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內心無意識本能的變形顯現,慾望的替代滿足。我們往往會說自己作的夢是混亂、荒謬的,完全是一種變了形的東西。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廿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然而,每個人都明白, 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 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 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雖然看了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機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3.《西遊記》讀書筆記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捌』 有哪些可以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來看待和作深入分析的經典文學作品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可以解讀經典文學作品。

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

他提出行為的動機源於強大的內在驅力和沖動,如性本能和攻擊本能。他還認為成人的行為的根本原因是童年經歷所遺留下來的未解決的心理沖突。

精神層次: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慾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無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

『玖』 看小說上癮,從心理學角度如何分析

成癮是人類活動中復雜而又令人費解的一種行為模式,對成癮行為的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新興課題。大多數的研究都從生物學角度對成癮進行解析,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心理因素在成癮行為中所起到獨特的作用,從精神分析等社會心理學角度對看小說成癮行為進行分析亦是不可劃缺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慾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滿足的沖動傾向,處於潛意識的最深層,遵循的是享樂原則。因此精神分析理論學者認為,葯物成癮者要從葯物中尋求「享樂」的感覺,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實,適應環境。克里斯特爾和拉斯金在1970年的研究中說:「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來逃避他們面臨的也許對別人來說並不構成潛在損害的精神創傷……通過使用毒品,雖然現實被逃避開來,但這只是暫時的,當化學反應消退時,充滿邪惡的現實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們不得不再次從毒品中獲得安慰,從而形成對毒品的依賴。」成癮者的自我調節能力有缺陷;對於生活中的請客威脅缺乏警惕,如對葯癮的嚴重後果視而不見;當遇到困難時不善於冷靜處理看,擺脫困境;追尋人格發育史,發現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愛護,缺乏自尊心、責任感、理想和抱負,有過多的憤怒、仇恨、自暴自棄,感覺不到世界的美好。

超我是個體通過社會化過程而形成的道德內化,主要在監督、管束本我的沖動行為。特點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則,要求個體按照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動。因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層次,也是良知與負疚感形成的基礎。再來看網路成癮的心理機制。先進的社會中,網路成癮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為甚。網路使用者為了協調由於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沖突,便會以各種各樣的精神防禦機制來化解生活中的問題及上網引起的焦慮與負疚感,由此強化了不良的防禦機制,形成了網路成癮。

『拾』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可以解讀哪些文學作品

太多了,基本上每一個文學文本都可進行精神分析,因為文學寫作本身即是一種精神思慮進程。當然,每一篇文學作品所具有的精神呈現密度不盡相同。先鋒小說重技巧,多工匠而少遜思量,官方文學作品重意識形態,多說教而少感性。私人寫作或更具精神蒸餾殘余,文本中多有作者彼時心境流淌蜿蜒。精神分析又可稱為癥候性分析,即發覺文本細節中所呈現的「矛盾」狀態,並分析「矛盾」的起因——或基於寫作時的意識流動,或基於作者的內心創傷(「創傷」一詞尤具佛洛依德或康德意義上的精神分析向度)
具體此方面分析案例,可參看藍棣之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癥候型分析》,張直心《夢中的女孩——魯迅《在酒樓上細讀》,以及戴錦華《電影精讀18例》等中述及篇章;
《白鹿原》是相當不具有精神分析價值的(如有分析價值,更多是民俗學與社會學方面),倒是張煒、張承志、張辛欣的某些篇章具有精神分析的必要性。

閱讀全文

與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讀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黑色痣生長 瀏覽:520
襄仲治療方法有那些 瀏覽:493
電腦配位鍵的計算方法 瀏覽:914
蝴蝶斑的簡單去除方法 瀏覽:791
摩擦傷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560
孩子發燒用什麼方法降溫 瀏覽:25
ve抹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第三代試劑有哪些檢測方法 瀏覽:888
老年人淤青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312
消防應急照明設備使用方法 瀏覽:354
舊衣服改鞋墊用什麼方法 瀏覽:639
嘉興面癱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783
家族如何建立激勵孩子上進的方法 瀏覽:859
tonymoly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439
工程工作年限計算方法 瀏覽:928
快速提高臂力的訓練方法單杠 瀏覽:558
鍛煉膝蓋疼痛的好方法 瀏覽:736
茄子施肥茄子是如何打杈的方法 瀏覽:938
農村娶媳婦難解決方法 瀏覽:538
可支付月數計算方法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