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迷宮魔盤的教學方法

迷宮魔盤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6 01:07:47

『壹』 根據聯結理論,認知理論和建構理論的異同是什麼

學習理論在發展過程中,對教學設計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行為主義、聯結-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三種。正是這三種學習理論,成為劃分三代教學設計並指導其發展的理論界標。正如美國教育技術專家巴巴拉西爾斯、麗塔里齊所說:「教學設計深深地植根於學習理論。從傳統的角度看,行為主義的觀點在教學設計的應用中佔有支配地位。今天,這一領域強調認知心理學的應用,同時有很多人把建構主義作為進一步的指導原則。」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是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創始的一個心理學派。其基本觀點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標塑造人的行為;學習是經過強化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其公式為:S→R(刺激→反應)。在刺激→反應之間不靠中介,直接聯結。

研究行為主義最有影響的是20世紀40~50年代美國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其主要觀點有:

(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為」。

(2)操作性條件反射論。通過實驗,他發現了一種不與已知刺激直接聯系、由可操作性動作即可引發的自發性反射(而不是那種由已知刺激直接引發的應答性條件反射),從而為人類學習找到了一種可操作、可控制的機制。

(3)反應概率強化論。學習是由刺激引起的反應概率(准確-牢固-速度)上的一種變化,強化是增強這個反應概率的一種手段。

(4)程序教學法。他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創造了「教學機器」,倡導「小步呈現、積極反應、及時反饋、自定步調、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學,導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學運動。

第一代教學設計(ID1)的最初嘗試就是依據行為主學習理論在程序教學中開始的。起初是對教學機器、個別媒體的設計,後來逐步拓展到對多種媒體乃至整個教學過程和教育項目的設計,70年代後,又被廣泛用來指導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的教學設計。可以說,60~70年代,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設計中占據著統治地位。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ID1的理論指導,主要是通過強調外在客觀刺激的原理來實現的。它把教師的「教」當作客觀刺激物,置於S→R中「S」的地位,學習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動反應的「R」的地位。ID1則以此為依據,把教師的「教」置於教學設計的中心地位,學習者則處於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傳統教學方式的需要相適應,並在聽、說、讀、寫、畫、算、演、做等動作技能教學中應用效果明顯,使得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ID1,在今天,在傳統教學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動作技能的教學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固有的機械性、被動性和低效性,給復雜事物的學習帶來較大困難;特別是它對學習者及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忽視,直接與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相背,因此,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指導下的第二代教學設計(ID2)很快得到發展。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與ID2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並非S→R直接地、機械地聯結,而是以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為中介來實現的。在堅持這一基本觀點的基礎上,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又分為格式塔、聯結-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不同學派。其中,產生於70年代、以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為代表的聯結-認知主義學派,由於兼取行為主義「聯結」學習理論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二者之長,得到更多教師和學習者的認同,成為70~90年代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性學派。其主要觀點有:

1、學習是改變行為。學習是否發生可以通過行為表現的改變來推斷,學習目標可以用精確的行為術語來描述。這就為ID2中通過練習、提問、觀察、測驗等形式來檢查學習效果,獲取反饋信息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學習目標的描述提供了方法。

2、學習離不開內、外部條件。人的學習固然與外界刺激分不開,但人是有認知機能的,在學習時,他總是利用這一機能,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主動地去尋求外部刺激,進入內部認知過程。因此,學習既要重視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又要重視學習者內部機制的中介作用。學習公式不是S→R而是S-O-R(「O」代表有機體的內部狀態)。這一觀點為ID2所堅持的「通過科學安排教學的外部條件來促進學習者內部認知過程發生」的設計原則,提供了理論依據。

3、認知因素是有結構的。人的各種認知因素,如知識、策略、感知、記憶、反應等,相互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作用、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完整結構,即認知結構。學習就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經內部認知活動而擴大原有認知結構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這種不斷形成、日益發展的認知結構,對學習者的行為和當前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具有決定作用。這一觀點深化了ID2中對學習者特徵的分析——從對所具有知識數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對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學內容、教學起點和教學策略的確定,建立在了更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

4、人腦猶如電腦,學習,即認知過程,是人腦對信息處理、加工的過程。加涅認為,認知過程是人腦按照一定目的、策略,從外界環境中輸入、加工、存儲、提取、使用、創造信息的內部過程。這一過程及其結構,是不能直接被人觀察的,但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研究認知表徵(信息在人的頭腦中的呈現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學習者進行學習時的認知心理過程。ID2中對學習層次、認知過程、教學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據就是加涅的這一信息加工理論觀點。

聯結-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所支撐的ID2,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所支撐的ID1相比,在對學習者主觀能動性的確認、學習者特徵的分析、教學策略的設計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區別和發展。但是,由於認知心理研究的復雜性和隱秘性,使學習者內部因素的發揮產生了許多困難,至今尚無根本性突破,公式S-O-R中 「O」的地位和作用實際上仍然從屬於「S」, ID2從總的來看,仍然是客觀主義的(學習的發生主要靠外部客觀事物的刺激),「教」依然處於中心地位。而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教育、教學改革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需要。於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指導下的第三代教學設計(ID3)便應運而生。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ID3

建構主義是由結構主義發展來的一種哲學方法論,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結構,結構是從哪裡來的,結構怎樣建構等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後,結構主義被應用於教育領域,導致了一場教育心理學的革命,使認知主義學派中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得到迅速發展。(8)這一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當前,建構主義學習觀更強調具體情景對意義建構的作用。其主要觀點有:

1、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不是外界客觀事物對學習者的強化刺激,不是教師對學習者傳授和灌輸知識,而是學習者在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中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是一個處於中心地位的主動者,主動與所處情景(社會文化背景)發生交互作用,主動取得教師與協作夥伴的指導和幫助,主動選取學習資源、學習方法,主動根據自己先前的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這一觀點對ID3的指導意義主要表現在:

(1)確立了ID3以「學」為中心的性質,使教學設計始終圍繞學習者進行,學習者具有積極性,擁有主動權;

(2)賦予教師的「教」以新的內含——幫助、指導、和促進學習者進行意義建構;

(3)使意義建構成為學習的最終目標。

2、學習者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是雙向的。在當前事物的結構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一致時,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與當前事物就會發生同化過程,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使原有認知結構得以擴充;在二者不一致、不能同化時,則會發生順應過程,重新建構(改造或重組)原有認知結構。ID3中強調的以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為依據去設計知識結構的設計原則,就是以這一觀點為依據的。同時,這一觀點還指明,學習者的認知結構是在認知活動中建構的,因此,ID3必須重視學習者認知建構過程的設計。

3、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是多元化的。人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建構事物的意義,而事物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和時空運動性,學習者對事物的感知方式、個人情感和認知結構又具有特殊性,因此,即使對同一事物,每個學習者對其意義的建構都可能是不同的。這一觀點要求ID3注意設計各種合作學習的方法,以便使學習者能更多地接觸不同觀點,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對個別化學習和遠距離學習中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

4、學習應處於真實情境中。學習的目的在於能夠真正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學習者所處情境越真實,需要解決的問題越現實,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越高,主動性越強,自由性越大,學習過程就越生動、有效。這一觀點是ID3中強調「學習活動的設計應與學習任務掛鉤」、「應設計與真實物理環境相似、復雜程度相近的有援學習環境」等設計要求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和聯結-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相比,是一個性質上的重大變化和發展。它超越了客觀主義認識論,把學習者的認知作用提升到了關鍵地位,樹立了結構主義認識論的建構觀,把以「教」為中心的ID1、ID2推進到了以「學」為中心的ID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指導下的ID3,由於適應當前社會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並得到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應當看到,它們在一些方面還不成熟。例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習者的意義建構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ID3則用「意義建構」取代「教學目標」,等等。這些觀點都是有失偏頗、有待研究的。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大基礎學習理論

教學設計中涉及到三大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相應的教學設計也經歷了行為主義教學設計、認知主義教學設計和建構主義教學設計階段。

1.行為主義:基於可觀察的行為上的變化,行為主義關注對某一行為的重復,直至它變為自動、無意識的。

2.認知主義:基於行為背後的思維過程,我們觀察到的行為可用來分析了學習者內心的變化。

3.建構主義:基於這樣一個假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計劃來建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建構主義關注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解決問題。

① 行為主義理論基礎

行為主義作為一種學習理論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亞里士多德在一篇名為記憶的文章中提聯結(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學家追隨了他的思想。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關注的是可被觀察和測量的明顯的行為。它把思維看作是黑箱,大腦對於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觀察的,行為主義完全忽視了對人腦思維過程的研究,在行為主義發展過程中關鍵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華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巴浦落夫:原蘇聯著名的生物學家,以經典的條件反射理論著名,著名的實驗是以食物、狗、鈴聲展開的。

桑代克:他嘗試用精密科學解決教育問題,存在的事物存在於可被測量的一定量中。他的理論(聯接主義理論)聲明:學習是由刺激和反應的連接構成。

華生:華生的實驗是一個小孩子和一隻白色的貓,當小孩摸貓的時候就製造一突然的噪音,於是孩子就害怕貓了(之前他是不害怕的)。華生的實驗表明在對於一定刺激的情感反應中條件的角色,可解釋人們恐懼、偏見的形成。

斯金納:他的理論著眼於看得見的行為的變化,忽視了人頭腦中的變化過程。他的書《科學與人類行為》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作用於法律,宗教,教育,經濟的原則。斯金納的工作不同於研究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的前輩,他研究的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②認知主義理論基礎:

早在20世紀,20年代人們就發現行為主義的局限性。托爾曼在老鼠走迷宮的實驗中發現老鼠在實驗中表現出在利用認知地圖走迷宮。當把迷宮的一部分關閉,老鼠並沒有顯得驚慌失措,好象它知道關閉的那部分本來就是走不通的,在視覺上,老鼠不可能看到那條路是行不通的,但它仍然選擇走一條較長的路線,它知道那會是出路。

行為主義理論不能解釋某些社會行為,兒童並不是模仿每個被強化的行為,例如他們會模仿一些他們初次觀察到的行為,盡管這些行為並沒有被強化。當Banra and Walters觀察到的這些現象,他們屏棄了傳統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認為兒童在學習之前先要進行反應-強化),他們在《社會學習與個人發展》書中闡述到個體可以模仿觀察到的別人的行為,這種觀點後來經班度拉 Banras的努力發展為社會認知理論。

認知主義承認強化的重要性,但它更傾向於人們在信息加工過程中認知結構的獲得和重組。

認知心理學可追溯到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1950美國掀起了一場認知革命,其中皮亞傑(Jean Piaget)有教大影響的。

 建構主義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它分為現實的建構主義與激進的建構主義。與強調刺激--反應,並把學習者看作是對外部刺激作出被動反應,即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不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認知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並把學習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體。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內容包含「學習的含義」及「學習的方法」兩方面.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對於「學習的含義」,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文字、圖象、實物、CAI、網路等),通過意義建構方式主動建構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間的內在聯系.

三.三大學習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的歷史。

1.行為主義和教學設計

行為主義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教學機器的產生、程序教學思想、個別化方法教學、在現代社會中CAI的教學設計也從相當程度上秉承了行為主義的思想。

2.認知主義與教學設計

先行組織者、記憶幫助術以及教學內容的組織由淺入深的策略都是來自與認知主義理論的影響。在認知主義影響下的教學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以利用和形成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作為價值取向和目標指向原則、重視環境的設計原則、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條理化、結構化和整合化為原則、設計中要處處體現學生主體和自主的原則。

3.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構建現實,或者至少說是在解釋現實。我們的個人世界總是用我們自己的頭腦創建的。由於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於是我們對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構主義更關心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構建知識。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

建構主義與現代教學設計系統是不相一致的,具體表現在: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那麼教學設計者怎樣決定學習成果呢?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學習工具和結果不易測量而且不同學習者所需要的工具和學習的結果也不相同。這種不一致引發教學設計專家之間的一場爭論,其核心問題是,建構主義和教學設計能否共處?

一種觀點認為,建構主義根本不能與教學設計的理論相容,他們認為,教學設計是基於客觀主義的,要追求一種可顯的、可控的學習效果,而建構主義非客觀主義的立場是與這一點根本相違背的,它強調學習效果是自我建構的,是不可預測的,所以是不能引入教學設計理論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建構主義對一些復雜學習領域、高級學習目標的教學設計是比較適合的,他可以以一種「新的心理集」的方式引進教學設計領域,可彌補傳統教學設計過分分離與簡化教學內容的局限(Reigeluth,Wilson,Jonasson)。

按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可發生在如下學習環境中:

1. 用多種方法表現現實世界,避免用過度單純地表現復雜的現實世界。

2. 提供可信的工作——融入情景中的。

3. 提供現實世界基於案例的學習環境,而不是事先就決定了教學順序。

4. 培養沉思練習。

5. 促進(enable)基於情景和基於內容的知識建構.

6. 支持通過協商地協作地建構知識。

四、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的實踐

教學設計可以被概括為三種活動:教學分析活動、教學決策活動和教學設計的結果評價活動。其中分析是決策和評價的基礎和前提。而分析活動通常是以原子論為指導思想的,即要鑒別和分解出事物的構成成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設計的作用是用於指導實踐,是應用理論,而不僅只是純粹的理論。試圖將教學設計與某個理論聯結起來就象是將學校與現實世界聯結起來一樣。我們在學校環境中所學習到的知識並不是總能適應我們在社會的需要,就像理論不是總能應用於實踐。從實用的觀點來看,教學設計者的工作是要發現哪些因素是起作用的,我們怎樣去利用他們。

行為主義理論、認知主義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我們怎樣將他們與教學設計聯系起來。首先,我們不應該屏棄系統方法,但我們必須調整它以適應設計需要。我們必須同意根據學習環境來確定哪種學習方法是最適合的。並不存在絕對優或絕對劣的學習方法,一些學習問題是需要講解,而另一些問題適合由學生來控制學習環境。

行為主義的方法在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即進行「知道是什麼」 (knowing what)的教學內容時是很有效的。認知主義策略在需要定義事實和規則的問題解決策略中很有用。(knowing how)。建構主義策略特別適合用在不清楚的問題通過在活動中反省。

『貳』 小學的識字教學有哪些方法

小學的識字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藉助實物、圖畫和動作表演識字。
圖畫、實物形象直觀,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識字教學過程中,凡是可以利用實物、圖畫(簡筆畫)、直觀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的生字,都可以運用此法。例如在《字與畫》單元教學中,我運用了這種方法,學生很快學會了「瓜、雲、雨、羊、牛、蟲、耳、網」等字。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表示動作的生字時,讓學生運用身體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進行識字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學習「搖、推、擺、掛、找「等字時,我引導學生創造合適的動作表情進行表演,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記住了這些字。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記得牢,而且加深了對漢字的含義的理解,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一種識字方法。
二、歸類識字。
從漢字的造字法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學時,如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對學生提高識字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例如:在學習《識字一 2》中,要認識的「樹、松、柏、楊、梨、枝、材」等字都是形聲字,都帶有「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從而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這些生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系」。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字帶有『木』的字,然後進行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了一些課外的生字,拓寬了識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一課要認識的字中,我把「燈、廳、打」這三個生字一起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識記,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的回答還真的很出彩。有的學生說:「這三個生字都帶有『丁』,帶『火』的是『燈』,帶『廠』的是『廳』,帶『扌』的是『打』」。有的學生說:「因為有『火』才能點『燈』,用手才能『打』」。這樣把一些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人為的歸類,通過比較,提高了識字的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區分形近字。歸類識字法在學生識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有助於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另外,歸類是識字教學中鞏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在識字教學中要及時進行偏旁歸類(打、搖、擺、推、找、掛);稱謂歸類(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地名歸類(北京、山東、濟南、路鎮);人名歸類(丁丁、冬冬、明明)以及其他如動物、水果、蔬菜、物品等等的歸類。通過這樣分類,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並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系生活聯想識字。
語言文字來源於生活,最終還是應該回歸於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識記效果,而且對於生字的實際應用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生字「顏」時,由於學生還不認識「彥」和「頁」,在識字時,遇到了困難。這時,我適時引導「在生活中你看見過它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舉著一雙雙小手,這個說:「我知道,這個『顏』是顏色的『顏』」。「五顏六色的顏也是這樣寫的」。那個說:「我也知道,這個『顏』是水彩顏料的『顏』」。„„學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來,生活的資源果然是無窮的,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於識字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讓一些同學來扮演偏旁,一些同學來扮演學過的生字。讓他們通過找朋友的游戲來記憶生字取得的效果也不錯。也可以將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學習「去」字,就是「丟」字掉了一筆就變成了「去」,「家」沒有了房蓋就成了「豕」。學習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熟識的語言因素或者聯系課文來幫助識字,同時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對於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四、通過游戲活動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好動,容易分心,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事物,但對游戲情有獨鍾。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識字教學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於一種愉快的心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識字教學中採用的游戲方式有:開火車、歡樂對對碰、猜謎語、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給字娃娃找家、送信、摘果子、闖關、壘房子、跨欄等,同時鼓勵學生自編句子、兒歌、謎語、故事等方式識字。例如:學習「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握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多麼富有想像力的傑作啊!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學習「金」字時,編出了謎語「一個人,他姓王,兜里裝著兩塊糖」。在學習《識字 1》中,在鞏固階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學生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門』一碰,們。」藉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樂趣和識記效果。又如開火車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這種游戲可以較大范圍的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有好處。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一下學生對這些聲字的熟悉程度,這樣教學時就可以側重地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節,我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的補強。在游戲方法上我也進行了「改良」,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而且形式也多樣了,有單軌火車、雙軌火車,還有環城火車、翻山火車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劑,對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
五、隨文識字。
在課堂教學中,強調隨文識字,採取放錄音、范讀、領讀、指讀、默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多進行聽、看、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的有意識識記與無意識識記相結合,從而掌握漢字的讀寫,也為課外識字積累了材料,奠定了基礎。
六、學用結合識字。
識了字,就用來說,用來寫。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以達到識字的根本目的。如在學完漢語拼音後,我設立了「每日一句」活動。老師每日在黑板上寫上一句,讓學生去認、去說。隨著識字量的增加,讓學生寫一句,教師寫一句。學生在與老師的溝通、交流中進行識字。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寫通知、寫作業,組織學生送名片、搜集資料圖片、找錯字等活動。利用上網、看電視、游覽、外出等機會積極識字,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識記習慣。並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教材進行自主識字。
總之,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種。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巧妙的採用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掌握多樣的識字方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言文字的樂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真正享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快樂,才會更加熱愛語言文字,並能逐步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以後的語言文字知識、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叄』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

2、教育幼兒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養幼兒互相關心的情感,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准備:

1、《地震現場》影像資料、《小蟾童》防震減災科普動畫片、《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圖片6張。

2、一些小道具:枕頭、書包、臉盆、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入,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小朋友們,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慘的事情,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是什麼事情這么嚴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錄象,採用觸目驚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課題。

三、圍繞錄像與幼兒展開討論:

1、剛才你看到了什麼?(告訴幼兒這個就是地震。)

2、師小結: 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彎了,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後,家裡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四、播放課件《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師:「小朋友,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短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被砸傷。」

引導幼兒逐一觀察課件,並向幼兒說明地震來了,該如何應變才是安全的。

1.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2.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3.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4.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5.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6.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7.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8.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9.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五、讓幼兒觀看地震專題動畫《小蟾童》,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地震,鞏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練。

七、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震前動物有預兆》,利用簡單、清楚的動物形象讓幼兒知道一些震前的預兆。

活動反思:

孩子們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覺,也是第一次進行地震演習活動,感覺非常新奇、有趣,每一個幼兒都表現得很熱烈。他們對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毫無經驗可言,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該如何應變和逃生,但經過這一次活動之後,幼兒都掌握了發生地震該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個別幼兒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機智性不高,能力未能達到預期的水平。此外,個別幼兒鑽的技能較低,今後需加強鍛煉。

小網路: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發生火災時的求救方法及幾種自救方法。

2.教育幼兒不玩火,掌握自救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鍛煉幼兒遇事不慌、不怕危險和困難的勇敢精神。

4.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明確知道火警的報警電話,知道兩種以上逃生自救的方法。

2、難點:掌握自救知識,積極參與消防自救演習,在逃生中能與同伴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教學准備:

課件、掛圖、電話、每個小朋友一塊毛巾。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消防車叫聲:(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學一學消防車的叫聲。

2.你在哪兒聽到過消防車的聲音?

3.消防車開來了,發生什麼事啦?

二、基本部分。

(一)觀看火災掛圖:(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積極發表的能力)

教師:你看到什麼啦?引導幼兒講述:

1.房子著火了,火勢很大,黑煙滾滾。

2.有的人很勇敢,自己想辦法,離開火災現場。

3.有的人在撥打火警電話求救。

(二)如果你在失火的地方,你會怎麼辦呢(幼兒相互討論,說出自救辦法)

1.打"119"火警電話。

2.喊大人來救。

3.用濕毛巾捂住嘴、鼻子,用濕的衣服頂在頭上,彎腰跑出去。

(三)引導幼兒詳細了解自救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們講得對,在發生火災時,我們可以撥打火警電話119,可以趕緊離開現場到鄰居家呼救,還可以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濃煙熏著暈倒,走安全出口等。"

2.但怎樣逃生才安全呢?剛才我們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辦法是打火警電話"119",那應該怎樣正確的撥打"119"呢?

(1)播放課件,幼兒觀看正確的火警報警方法。

(2)現在張老師扮演消防員,你們誰來試試來打電話呢?(幼兒試打電話)(3)教師小結:我們應該記住撥打火警電話時一定要講清楚你家的正確地址、著火物品、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們迅速趕到你家來滅火。小朋友不要隨便打119電話。

3.我們打完電話後應該積極的自救。有哪些辦法呢?我們一起來看課件。誰來講一講你看到的好辦法?(幼兒講自救方法)

4.教師小結:當遇到大火時先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減少煙霧中有害氣體對人的侵害。要蹲下身體向外走,不要慌張,逃離火場,要沿著牆走尋找安全出口。

(四)自救演習,增加幼兒對自救方法的.體驗,在活動中學習合作與互助。

1.教師:我們大家說了這么多的好辦法,想不想來試一試。。

2.幼兒演習。提醒幼兒不必慌張,就地找到可以幫助我們離開的用品。出門時學會合作,有先有後,按次序出去。

3.演習結束:回到座位,評價幼兒。

三、結束部分活動結束,小結幼兒表現。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在家長的幫助下,根據自己家裡的地形找一條火災發生時的逃生路線,並模擬一次逃生演習。

活動反思: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寧。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後的火魔,正窺視著我們。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發生頻率最高的,莫過於火災。一個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類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化為灰燼,可以奪走人最寶貴的生命。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對於火,幼兒缺乏相應的防火知識和能力。因此,增強幼兒的防火意識,提高幼兒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強幼兒防火安全教育至關重要。 活動開始,通過看火災錄相及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幾個片斷,使幼兒在大腦中形成表象,並讓幼兒通過觀察、思維、想像,自主做出判斷,豐富幼兒安全防火知識,從小培養安全意識,為幼兒一生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後,採用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自救知識、技能。總之,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堅持面向全體,尊重、關注每個幼兒,給所有幼兒提供開放的環境,同他們一同探索,始終做幼兒的支持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豐富了幼兒防火知識,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當然,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對中班年齡普遍偏小的特點,把握不到位,活動難度稍有些偏大。在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互助合作方面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雷電形成原因和危害。

2、通過大家討論、經驗共享,知道雷雨天自我保護的正確方法

3、增加對自然現象的了解。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5、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活動准備:

1、雷雨圖片,磁帶:雷雨。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聽雷聲磁帶,引出話題。

*教師:聽!這是什麼聲音?你見過打雷和閃電嗎?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覺。

2、出示圖片,了解雷雨形成的原因,建議教師提問。

*為什麼會打雷和閃電?

*教師簡單介紹:雷雨常常會在夏季發生。因為夏天空氣急劇上沖,使得雲朵里帶有許多的電。當雲和雲碰撞時,就會發生打雷和閃電的現象。

*想一想,你是先看到閃電還是先聽見打雷?

教師小結:先看見閃電,然後聽見打雷。告訴幼兒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傳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見閃電,然後聽見打雷。

3、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師生共同討論:雷雨時自我保護的方法。

*看圖說說:下雨打雷了,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做?這樣做安全嗎?

*雷雨時,在家裡的小朋友關上電視對嗎?為什麼?

(雷雨時,要把家中的電源切斷,最好不要使用任何電器。因為電線受雷擊後,很容易把強大的電流傳到電器上,使電視機、電腦等電器發生爆炸或燒起來,造成危險。)雷雨時,不能在哪裡躲雨?為什麼?

*(雷雨時,不能在空曠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積水,還不能在大樹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壓線附近走動。因為水、木、鐵都會導電。)*雷電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呢?

(雷電會擊中人或動物,還會引起火災。因此現在人們在高樓上裝有避雷針,使雷電不會擊中高樓。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一、出示自製爆竹,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提問:這是什麼?你知道怎麼引爆這根爆竹嗎?

2、請部分幼兒演示引爆煙花爆竹的方法,集體討論他們的動作對不對。

3、教師小結:引爆煙花爆竹的時候,最好用一根硬一些、長一些的香,身體要遠離一些,點著後腰迅速遠離。最重要的是,小朋友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燃放煙花爆竹。

4、教師:我們已經知道引爆煙花爆竹要注意的事,那放煙花爆竹要注意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是怎麼說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分組討論燃放煙花爆竹要注意什麼。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互相討論燃放的注意事項。

2、集體討論:

①、這些小朋友在哪裡燃放煙花爆竹?為什麼要放在這里?

②、猜猜圖上的小朋友為什麼要捂著耳朵?

③、我們來看看這位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麼?

三、引導幼兒說說其他的注意事項。

1、教師:除了圖片上講到的這些注意事項,你們還覺得要注意什麼?

2、請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討論,記錄在白紙上。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夠說出一些重要交通安全標識的名稱。

2、了解各種標識的圖案、意義,知道標識給人家生活帶來的好處。

3、體驗游戲時的愉悅情緒。

活動准備

一些重要交通標識的卡片若(j )干、黑板一塊、布一塊、標識相應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指: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個交通小游戲。想玩嗎?告訴我!可以使用什麼交通工具(……)好!(可選擇你喜歡的交通工具)出發嘍!

帶領幼兒在教室內走一圈,然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告訴我,如果我們真的是走在或者你們在馬路上開車的話,能隨便開,隨便走嗎?

二、認識標識

指:瞧!老師這有很多交痛標識圖片,誰說說,你都認識哪些?(掀開布,幼兒自由說)

指:我們現在一個個來認識。(逐一認識並解釋其主要作用)

請幼兒說說認識的標識,指出標識並說說標識的名字,把字卡貼在相應的標識卡片下面。

三、走迷宮圖

指:好了,羅老師現在要給我們變一個魔術了,看看,你們還記得這個標識叫什麼名字嗎?(一名助教老師:羅老師,站在黑板後面,老師隨意的逐一復習標識的名字,再認一認標識,幼兒回答對一個隨即往後傳給羅老師,羅老師在黑板後用標識卡片拼出一幅迷宮圖)

指:瞧!羅老師給我們變出了一幅迷宮圖,哦,小朋友你們想去這個開心樂園玩嗎?那必須通關啊,我們一起闖關吧!(把迷宮圖路線上的標識逐一認識就可算通關)

四、認識其它標識

指: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交通標識,生活中還有很多標識,誰說說你還見過哪些?在什麼地方見過?

教師可出示幾張標識(如:麥當勞、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五、游戲

指:誰能快快的說出我手裡拿的是什麼標識,我就請他向我邁進一步。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差,所以,安全問題是時時存在,危險處處可能發生,這足以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教師的重視。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時時防護幼兒的安全顧然重要,而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長的暑假馬上就要開始了,許多家長無暇照管幼兒,會讓幼兒單獨在家,不安全因素時時存在,教給幼兒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是幼兒園教師勢在必行、責無旁代的任務。於是,在本學期我就設計了安全教育活動《遇到危險怎麼辦》,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掌握必要的、正確的自護常識,有效的進行自我保護,讓每個幼兒都能平安、健步康、快樂的成長。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

2、教會幼兒一些必要的自護方法,並能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活動難點:使幼兒掌握一些自護方法進行自我保護。

四、活動准備: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圖片、影碟片等相關資料;2、影碟機;3、獎品;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生活中的危險真不少」引入課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現小偷進屋偷東西;

2、小孩獨自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

3、小孩獨自在家時,家裡突然著火了;

4、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生了食物中毒、受傷、生病的事件;

(三)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遇到上述的四種危險時,怎麼辦?

(四)師生談話活動,教師引導幼兒

想出各種正確有效的辦法。

(五)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後半段:

1、發現有小偷時,可悄悄的溜出門去報警或找鄰居幫忙等;

2、有陌生人敲門時,不可隨便打開門,可打電話告訴大人等;

3、家裡著火了,先打開門逃生再求助,無法逃生時要先打電話告訴大人、打電話報警等;

4、發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時趕緊打電話告訴大人等;

(六)師生共同小結影蝶片中傳授的辦法和小朋友及教師想到的辦法,教師要一邊小結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資料強化幼兒的記憶。

(七)活動小結:

1、教師再列舉一些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介紹其應變與防護的辦法;

2、教育幼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能發生危險,只有不去做危險的事,並在面對危險時能夠保護自己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八)活動延伸:

激勵幼兒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觀察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在自主尋求自護辦法後,與大人共同商討自護的辦法。

六、活動反思:

活動能圍繞幼兒們需要的、感興趣的、急於想知道或解決的,且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安全自護問題來有目的的開展活動,使幼兒能充份調動所有的智慧去灘索、去發現,並有效的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且活動取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與實用性。整個活動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說教上,而是幫幼兒設計情景,進行角色換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授之於漁,使幼兒能真切的體察真情實境,有效的提高自護意識。

在活動中教師能給予幼兒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並創設有利於並能推進活動開展的教育氛圍。從活動的效果來看,活動完成了預期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取得了預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動。(屈老師教案網)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7

教案是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幼兒園大班食品衛生安全教案,我們來看看。

設計理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手裡的零花錢也與日俱增,然而由一些不法廠家生產的三無食品流入市場,使我們的孩子所購食品失去了安全保障,輕則會食物中毒,危害健康,重則還會危及生命。因此必須指導學生學習一些有關食品安全等知識,使學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購買食品時要進行選擇和鑒別。從而樹立安全意識,從精神上遠離安全隱患,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使學生安全、健康地成長。

教學目的

加強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學生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食品安全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從小講衛生、不買零食的好習慣。

課前准備

1、前一周,讓學生對學校周圍的小攤進行實際調查,並且通過各種途徑調查什麼樣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都是零食惹的禍》。

3、分別從小攤上和大超市裡購買一些食品。

4、准備一臉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新課

1、同學們!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麼,同學們,當你平時享受那些花樣繁多、種類齊全的兒童食品時,你是否想到了安全問題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談談關於食品安全的這個話題。

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學到的知識帶進今天的課堂,達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護目的。

2、分組交流課前調查所得,各個小組匯報對學校周圍小攤進行實際調查的結果。

學生交流:

①烤肉串、炸雞翅的桌子又黑又臟,食品上叮著蒼蠅,有沾滿了灰塵。

②麻辣燙的原料沒洗就直接下鍋,賣主自身也很臟,根本不講衛生。

③很多袋裝食品沒有找不到產地、商標,有的已過保質期

④很多飯店廚房的衛生極差。

師小結:大家的眼睛可真亮!發現的問題還真不少。這樣的食品我們同學吃了能不生病嗎?下面我們來欣賞小品《都是零食惹的禍》。

3、小品表演《都是零食惹的禍》

主要內容:上課時,一個男生突然捂著肚子大叫肚子痛,送到附近醫院。經醫生診斷是得了急性腸胃炎。經了解,他早上上學時吃了小攤上的烤腸。

全班討論:①這位男生得的是什麼病?

②他為什麼會生病?

4、師引導:學校規定不能到小攤上去買零食吃,可有的同學偷偷地去買,不聽老師的勸告,剛才的這位男生就是因為吃了小攤不衛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麼究竟什麼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己從大超市買的食品和我手裡的小攤上的食品進行比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須有哪些標識。

學生比較並且討論:安全的食品要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電話和具體的地址、食品的組成成分和重量等。

5、師:我們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那麼我們在食品安全方面都應該注意什麼呢?

(1)、正確洗手,是飲食安全第一步。

(2)、路邊飲食、零食拒入口,疾病遠離我。

(3)、不買包裝不完整、標示不明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進行選擇和鑒別,不購買「三無食品」。盡量購買綠色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5)、防交叉污染:買回家中的食物,應分類分區貯放;烹調時,生、熟食分開處理,保持餐具與食器清潔。

二、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懂得了亂吃不衛生的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的道理。也表達今後不再亂買零食的決心。通過討論,也知道了如何去識別選購安全的食品,希望每位同學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大腦更聰明。

最後送大家一首童謠:

出示《食品衛生安全童謠》生齊讀

食品安全最重要,良好習慣養成好。

飯前便後要洗手,清潔衛生要做好。

食品挑選需注意,「三無」食品莫食用。

小攤小販莫相信,衛生更是談不上。

過期食品不要吃,變質食品切分清。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是關鍵。

飲料、冷飲要節制,爭取有個好牙齒。

同學們,要記牢,

食品安全最重要,最重要!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大班安全《保護我們的大眼睛》

活動目標:

認知:了解眼睛的作用,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能力:創編眼保健操,掌握更多的保護眼睛的知識。

活動重點 :知道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活動難點:創編眼保健操。

活動准備:

PPT課件《保護我們的大眼睛》、百寶箱

活動過程:

一、 游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老師需要請三位小朋友上來,我要把他們的眼睛蒙起來,其他的小朋友不可以告訴他問題的答案。

老師這有一個百寶箱,現在要請他們三位來摸一摸,摸到了什麼?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呢?

:我們閉著眼睛可以猜出物體的形狀,也可以猜出是什麼東西,可是為什麼猜不出這個東西的顏色呢?因為只有眼睛才能看見周圍美麗的東西和美麗的色彩。

二、基本部分,聽故事,體會眼睛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們來聽一個和眼睛有關的故事。

討論:

1.大眼貓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貓?它學會了什麼本領呢?

2.大眼貓的眼睛為什麼會疼呢?它後來是怎麼去做的?

3.如果你是大眼貓,你會怎麼樣做呢?

4.如果我們沒有好的眼睛會怎麼樣呢?

:讀書寫字要坐直;眼睛要和書本保持一定的距離;眼睛有病要看醫生;不用眼睛看強光;不在光纖暗的地方看東西。

『肆』 教師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1、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學生注意教學內容的無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靜;其次應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的因素。

2、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一方面,要經常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確,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課堂提問。同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和堅強意志品質。



3、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兩種注意轉換的規律來組織教學。如上課之初,教師通過組織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轉移到本節課上來,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設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無意注意;當講授重點、難點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維持有意注意。

期間,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適當放鬆一下,使學生由有意注意轉為無意注意;在課要結束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後布置作業。此外,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有意後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伍』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繼續了解游戲規則的重要性,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

2、進一步積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基本特徵的相關經驗。

活動准備:

1、插入材料:小兔躲貓貓。

2、紅、黃、藍三色大小不同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房子若干。

3、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飾品若干。

4、黃色三角形一個、蘿卜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小兔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動物朋友,猜猜是誰?(音樂)一起看看是誰?(畫面)

2、找找小兔躲在哪裡,引導幼兒說說他們躲在哪裡,並點數三角形的角和邊……

二、扮小兔

1、師:我們也來扮小兔做躲貓貓的游戲,老師想扮兔媽媽,你想扮誰?

2、教師鼓勵孩子根據角色進行裝扮(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

三、躲貓貓

1、介紹游戲背景和玩法:這里有什麼房子?它們是什麼形狀?

2、第一次玩躲貓貓:(師)兔媽媽去找小兔,啟發小兔試著說說:我躲在了**形的房子里(與寶寶交流:為什麼媽媽找不到或找到寶寶的原因,體會說清自己躲藏的圖形屋,媽媽才能找到自己)。

3、第二次玩躲貓貓:引導小兔躲的時候聲音輕輕的,小手小腳藏得好好的,聽到媽媽的指令再去躲,並啟發小兔完整地說說:我躲在了哪裡(與寶寶交流:為什麼媽媽找不到或找到寶寶的原因)。

4、第三次玩躲貓貓(手機響起,媽媽接聽並與兔寶寶商量是否同意鴨媽媽一起來玩躲貓貓游戲)。

(1)引導寶寶看提示板、聽媽媽指令輕輕地找個圖形房子躲起來,並啟發小兔完整地說說:我躲在了哪裡(與寶寶交流:為什麼鴨媽媽找不到或找到寶寶的原因)。

(2)跟著鴨媽媽到教室里再玩躲貓貓的游戲。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游戲中幼兒根據所報的數快速分組,鍛煉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

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游戲准備

事先教會幼兒兒歌

游戲玩法

1、幼兒圍成一圈,一邊繞圈走,一邊念兒歌"炒、炒、炒米花。炒到東門,炒到西角。咕嚕咕嚕往前滾。炒幾碗?"

2、推選一人作為回答,答"炒兩碗。"(隨意回答幾碗,不超過10碗,根據孩子的能力)集體念"爐兒滾得快,米花炒得香。打炮來(方言)!"

3、當念到"打炮來"時幼兒按回答者說的數自由結伴,互相手拉手。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於中班來說,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平時,我看到孩子們特別喜歡玩迷宮游戲,走錯了再重新開始,樂而不疲,書面上的迷宮游戲最多隻能幾個人一起玩,如果迷宮游戲能讓所有的孩子在一起玩,是不是孩子也能玩得很開心呢!那利用什麼樣的材料來設計迷宮呢?我選擇了可以靈活應變的紙杯,另外,再結合幼兒的游戲興趣以及年齡特徵,我設計了《迷宮樂》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會選擇幾種方法走迷宮,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思維能力。

2、幼兒能根據音樂節奏合拍地做兔跳和熊走的動作,遵守游戲規則,體會游戲的快樂。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場地布置:紙杯迷宮2、《小白兔與大黑熊》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迷宮,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寶寶們,現在我們來到了哪裡?怎麼走呢,你們能走出迷宮嗎?

2、第一次走迷宮,輕松體會到走迷宮的成功。

教師:今天,我們比一比,誰能很快走出迷宮。在走迷宮時不能碰倒紙杯或跨過紙杯。

教師 小結:有幾條路線可以走出迷宮呢?

3、幼兒會選擇不同的路線走迷宮,體會迷宮路線的變化。

教師:我們的寶寶都已經順利走出迷宮,剛才我們都是從一條路線上走出迷宮,現在老師要來考考我們寶寶(教師變化迷宮路線)看,迷宮的路線發生變化了,可以怎麼走呢?

幼兒觀察迷宮,互相講述觀察結果。

教師:寶寶們,你們能找出幾條路線呢?(幼兒嘗試走不同路線)教師:有幾條路線可以走出迷宮,是不是這樣呢?(如遇幼兒有異議,教師可帶領幼兒走迷宮,驗證結果。)教師:走迷宮時有的時候是一條路線,有的時候是幾條路線,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找出正確的路線走出迷宮。

4、幼兒玩迷宮游戲,體會游戲的快樂。

(1)介紹規則:現在我們要玩迷宮游戲啦!我們都玩過《小白兔與大黑熊》的音樂游戲,聽到小白兔的音樂,你們就可以放心地進入迷宮,如果是大黑熊的音樂,你們就要保持不動。大黑熊出場,必須要從反方向進入迷宮,在迷宮里大黑熊能不能吃到小白兔呢?小兔寶寶們可要當心啦!(選出大黑熊角色)先請部分幼兒玩游戲,教師根據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幼兒更加了解游戲規則。

(2)走出迷宮的小兔寶寶你們想怎麼來救被大黑熊抓住的小兔呢?

教師根據幼兒意見 提供合適的解救方法。

(3)幼兒游戲練習。

改變路線,輪換角色,讓幼兒繼續玩游戲,老師可參與幼兒的游戲。

5、 小結。

教師:寶寶們,今天我們玩迷宮開心嗎?我們平時也可以和老師、爸爸媽媽一起設計迷宮,讓我們的迷宮更好玩,好嗎!(場地 整理)

活動反思:

「紙杯」材料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利用這一材料,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建構知識,而且還比較方便幼兒建構迷宮,利於幼兒合作與 整理材料。因為中班幼兒建構能力相對弱一些,所以選擇讓孩子來走迷宮,體會迷宮的不同變化,培養幼兒的思考、合作意識。

《迷宮樂》這節活動,教師起著引導作用,第一環節幼兒走迷宮比較容易,能輕松獲得成功。於是在第二環節,加大難度,變化迷宮的路線,讓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知道迷宮不是單一不變的,它可以變化,讓幼兒通過仔細觀察,學會嘗試選擇不一樣路線,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他還是原路走,有的幼兒喜歡嘗試,他能選擇不一樣的路線,還能說出有幾條路線可以走出迷宮。這一游戲活動,幼兒在真實的迷宮情境中充分體會到對不同路線進行挑戰的快樂,從而增強幼兒的思維辨別能力。怎樣增加迷宮的趣味性呢?結合平時孩子們喜歡玩「小白兔和大黑熊」游戲,於是在第三環節我增設迷宮障礙「大黑熊」,通過游戲情節,讓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充分體會玩迷宮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喜歡走迷宮體會成功的喜悅。

2. 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學會檢查。

3.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會認讀數字1------7.2.幼兒用書,不同大的迷宮圖各一張

活動准備

1.讓幼兒復習數數

2.將幼兒進行分組

活動過程

一.感知了解

一>.接示課題。引發興趣

二.>.引導幼兒復習了解走迷宮的方法

1.出示迷宮圖,讓幼兒感受迷宮的結構,讓幼兒數一下一共有幾條路

2.請幼兒上來先找一下入口和出口,再試著走迷宮

3.老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啟發幼兒了解走數字迷宮的要求

4.帶領幼兒分析遇到岔路口高如何進行選擇

5.根據方法檢查幼兒是否走正確

三>,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不同的迷宮圖讓幼兒根據興趣進行選擇。老師講解活動內容和玩法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能力較差的小組

二.交流歸納

1.展示結果,小組間相互交流檢查

2.展示個別幼兒的作業。

3.集體討論修正

三.討論歸納走迷宮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以極高的興趣在進行參與,通過活動幼兒能較好的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並且能正確的找到路線,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有極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間和時間,並且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間學會了互相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空間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自己設計迷宮在和孩子們一起搭建迷宮並且培養幼兒學會檢查。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這節課是走迷宮,它能有效的提高幼兒的有意注意和對空間的把握,幫助幼兒學會整體觀察和思考,並在游戲活動中學會互相幫助以及勇於挑戰的品質,在以前的數學課中我班幼兒也進行過走迷宮的活動但是孩子們的能力差距很大很多幼兒在活動進行中不知不覺就迷路了有的孩子差不多每條路都試走完才能找到正確的路線,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幼兒會失去耐心。今天有準備了一節走迷宮的活動課講數學活動融入走迷宮的游戲中希望孩子們在學習之餘提升自己的經驗找到好的方法。

小網路:迷宮指的是充滿復雜通道,很難找到從其內部到達入口或從入口到達中心的道路,道路復雜難辨,人進去不容易出來的建築物。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運用語言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豐富和發展游戲情節。

活動准備

創設各種活動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醫院角等。

活動過程

1、選擇游戲內容

① 讓幼兒自由討論,選定游戲內容、游戲夥伴,確定游戲主題和玩法。

② 幼兒與教師交談,說出自己想參加哪個活動角的活動,為什麼?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膽地講出自己想承擔的角色,並徵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當媽媽,你們同意嗎?」,

「我想當值班經理,你們同意嗎?」

② 分配角色時,能運用語言調節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即當幾個幼兒爭當同一個角色時,能通過協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 兩個幼兒都想當醫生時可以這樣協商:「咱們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飯。」

兩個幼兒都想當值班經理時可以這樣解決:「咱們輪流當,你當一會兒,我當一會兒。」

3、發展游戲情節

① 教師參加到游戲中去,觀察幼兒的表現,並對幼兒的思路加以引導。通過提問,設置困難、障礙,讓幼兒邊想邊說、邊行動。

例如,做「開小飯館游戲」。

師:請問有什麼飯啊?

生:饅頭、面條。

師:沒有菜嗎?

生:有白菜、西紅柿、土豆絲。

師:請來碗面條,放點西紅柿。

生:好吧,請等一會兒。 ……

② 在游戲中,根據角色的身份、特點、學習與人交往的對話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貨員在接待顧客時,能熱情地同顧客打招呼,介紹貨物,推薦貨物。顧客能清楚地說明自己想買什麼東西,並向售貨員表示謝意。

4、游戲評價 引導幼兒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① 誰最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什麼問題?即讓幼兒主動發現游戲是怎樣發展的?與以前的玩法有什麼不同?

② 你在游戲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麼游戲?為什麼?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游戲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構建,探索發現積木因不同的連接方法而呈現的奇妙變化。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積木若干、毛毛蟲圖片、絨布毛毛蟲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搭建

1.回憶與交流:你用積木搭過什麼?

2.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自由搭建。

3.欣賞作品。

教師分析

從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導幼兒關注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積木的多變性。

二、搭毛毛蟲

(一)游戲一:搭一條毛毛蟲

1.(教師出示毛毛蟲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徵,並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塊積木搭一條毛毛蟲。

2.(幼兒交流)你是怎樣搭毛毛蟲的?怎樣把毛毛蟲的身體連接起來?

(二)游戲二:毛毛蟲變長了

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比較,看看誰的毛毛蟲最長)

2.(教師提出搭建要求)讓你的毛毛蟲變得更長。

3.(幼兒「修改作品」後,再次比較並交流)你的毛毛蟲是怎樣變長的?

小結

積木連接的孔越少,毛毛蟲就越長。

(三)游戲三:會扭動的毛毛蟲

1.(教師出示絨布毛毛蟲玩具)請大家觀察一下,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和絨布毛毛蟲在形狀上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

積木搭出來的毛毛蟲是直的,絨布毛毛蟲是可以扭動的。

2.(教師引導並提出搭建要求)讓你搭建的毛毛蟲扭動起來。

3.(幼兒再次「修改作品」後交流搭建體會)你是怎樣讓毛毛蟲扭動起來的?

小結

兩塊積木只要各連接一個孔,毛毛蟲就可以扭動了。

教師分析

先讓幼兒嘗試用7塊積木搭建一條能連接在一起的毛毛蟲,目的在於引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然後再用幼兒自己搭建的作品,通過比較來發現積木不同的連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蟲變得更長的秘密;最後用柔軟的絨布毛毛蟲來啟發幼兒思考硬硬的積木能否搭出一條也能扭動的毛毛蟲。三個環節步步推進,始終在引發幼兒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在體會積木的多變性的同時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師幼交流分享游戲感受

活動反思

在設計「百變積木」活動前,我主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內容的生活化。積木是幼兒最常見和熟悉的玩具,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且百玩不厭。作為一種玩具,能夠獲得幼兒如此喜愛並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說明積木的魅力。但事實上,恰恰是因為積木的多變性特質而讓幼兒很難獲得理想的搭建結果。幼兒在搭積木時,受從自身意願出發的'自由隨性和有限經驗的影響,搭積木活動往往呈現出過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戰性不強的狀況,這一狀況很容易瓦解幼兒搭積木的興趣。教師也大多忽視積木這一玩具背後所隱含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忽視提高幼兒搭積木的興趣和質量。因此,選擇幼兒所熟悉的材料——積木作為活動材料,有利於幼兒與游戲材料的有效互動。

二是目標的適宜性。考慮到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上來,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設置在:讓幼兒在自由搭建的基礎上,嘗試有目的地搭建;通過發現並掌握積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來激發幼兒搭積木的興趣。

三是過程的互動性。作為有目的的教學游戲活動,我主要採用了創設游戲情境,用提問或追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以此讓幼兒體驗挑戰和成功的快樂。我認為有效的師幼互動,應建立在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了解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做到既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動手探索,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7

目的:通過游戲,讓幼兒大膽准確的使用形容詞,並能學習說完整的一句話。

過程:

一、教師拿出一隻玩具鸚鵡(或畫有鸚鵡的卡片),對小朋友說:"你們看,這只美麗的小鸚鵡,它最愛學人說話,它要找說話最伶俐的孩子交朋友,好向他學說話。

二、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我說一個詞以後,請你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還要形容這個詞。誰說的好,小鸚鵡就去找他做朋友。"如,教師說:"小雨。"幼兒說:"小雨沙沙地下。"照此可以練習一系列的詞:

雪花--雪花飄飄飛下來,蓋滿大地。

妹妹--我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妹妹。

蛋糕--香噴噴的大蛋糕。

紅棗--大紅棗又脆又甜。

教室--我們的教室清潔又明亮。

書--張老師拿著一本厚厚的大書。

松樹--松樹被雨水淋過後,翠綠可愛。

菊花--美麗的菊花散發著清香。

注意:

1.小朋友的形容詞用的准確、恰當、生動,教師就要立即給以表揚,然後讓小鸚鵡去找他做朋友。

2.要求幼兒針對教師提出的名詞,說出一句完整的話。要求幼兒語句中要使用形容詞。

3.教師准備的小鸚鵡要有足夠的數量,要爭取使每個幼兒都得到,讓幼兒感到滿足。

幼兒園中班游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認識游樂設施的安全使用方式

享受玩游樂器材的樂趣

活動准備:

戶外游樂器材

活動過程:

1、老師帶著幼兒到戶外的游樂器材繞一圈,並在每個游樂器材前停留一下,向幼兒說明玩游樂器材可能發生的危險,再指導幼兒正確的玩法。

三輪車:

(1)不用跑的幫小朋友推車。

(2)要輪流玩,不搶著玩。

滑梯:

(1)不從滑口處爬上去。

(2)不用頭倒著溜滑梯。

(3)在溜滑梯上不推擠碰撞。

鞦韆:

(1)不要盪太高。

(2)不幫小朋友推鞦韆。

(3)不站在鞦韆後面。

2、接著請幾位幼兒示範該游樂器材的正確玩法。

3、問幼兒當很多人想玩同一個游樂器材時,該怎麽辦?引導幼兒排隊等待或先玩人較少的,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再讓幼兒在游樂區玩一番。

4、回到教室,請幼兒分享游戲的項目及心情,最喜歡哪一樣游樂器材,再與幼兒回顧剛剛玩游戲器材的安全事項,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給自己鼓鼓掌。

活動評估:能遵守游樂器材的使用常規;能開心的玩游樂器材。

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學習排隊等待的常規。

這個游戲教案可以在保證孩子的安全的基礎上,讓孩子學會排隊,學會謙讓,以及一些安全意識,比較值得學習。

『陸』 大班數學教學中可以採用哪些游戲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了解游戲是培養孩子興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徑,但由於游戲本身具有豐富的內容,使得游戲與孩子能力的培養關系成為必要的,教師必須明白孩子們通過游戲可以學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內容」,並將其與課堂活動、課程教授相聯系,成為一種自覺的教育活動。但游戲不能替代教學、教學也不能替代游戲。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它更多的強調「興趣」、「表現」、「過程」,而教學是教師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幼兒,它有較強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強調效果,強調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活動;因此,對幼兒來說,教學和游戲都有獨立存在的價值。,但是,目前老師們在教學時對數學游戲化活動還做不到科學化的運用,忽略了游戲化活動的內在實質與功能,使游戲難以發揮其良好的效果。根據這一狀況我們設想:如果能以《綱要》精神為指導,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以及數學游戲自身的功能與特點,系統有序地開展數學教育游戲化活動,就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參與數活動的獨立性、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將二者有機的整合,發揮教育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對象:隨機整群抽取本園大(3)班幼兒45名為實驗班,大(2)班幼兒45名為對比對照班。
(二) 研究方式:等組僅後測
(三) 研究方法:准實驗法
(四) 研究時間: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 研究措施:
實驗班:
1、 根據數學內容組織開展不同的數學游戲活動,將教育目的融於游戲活動中,使數學活動游戲化。
2、 通過努力創設良好游戲情境,提供合理游戲材料,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3、 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運用、設計不同的數學游戲。
如:學習10以內運算時以操作性游戲、情節性游戲、口頭
游戲、智力游戲為主。
學習自編應用題以情節性游戲為主。
學習辨別空間方位時以操作性游戲、口頭游戲為主。
學習排序時以操作性游戲、情節性游戲為主。
學習等分時以操作性游戲、智力性游戲為主。
對照班:按大班《教育參考書》中的數學教育活動提示開
(六) 檢測項目:
1、 數知識運用能力。
2、 學習過程積極性。
3、 操作能力。
4、 交往態度。
結果與分析
實驗結果檢測數據表明(見表一),實驗班幼兒比對照班幼兒在數知識的掌握上存在著十分顯著或顯著的差異檢測的P<0.01。這說明將數學教育游戲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優秀的、有成效的數學游戲活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讓幼兒在數學教育游戲化活動中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獲得相應的數知識和數經驗。其具體表現及歸因分析如下:
1.實驗班幼兒對10以內運算與運用能力明顯優於對照班。在測查中,我們創設了「超市」的情境,讓兩班幼兒到超市中購買10元錢的東西,結果發現,實驗班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快的運用口頭運算的方法購買兩樣合起來是10元錢的東西,有的幼兒還能運用連加的方法購買3——5樣東西。而對照班的幼兒則不能馬上將購物與運算兩種經驗結合起來,且口頭運算的速度較慢。究其原因是因為實驗班幼兒在學習運算的初期,我們以操作性游戲和情節性游戲為主開展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對各種實物進行操作中理解加、減的含義和運算的方法,並輔以情節性游戲消除運算所帶來的單調、乏味,增加運算的趣味性,增強幼兒運用運算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運算的中、後期,我們以口頭游戲和競賽性游戲為主,逐步地將幼兒手中具體的實物轉化為大腦中抽象的數字與符號,並輔以競賽性游戲,增強幼兒對運算的興趣和信心。
2.實驗班幼兒在排序、空間方位辨別和等分這三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方面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如在學習「排序」時,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快樂小廚師」的游戲情境,並提供各種水果、乾果和蔬菜,以「拼盤」的形式展開活動。起先,大部分幼兒則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將各種材料隨意拼搭,於是,在第一次的展示中,老師有意識地將「有規律的拼盤」與「無規律的拼盤」放在一起對比,讓幼兒發現並感受運用「排序」的美;幼兒受到啟發後就嘗試運用自己所學過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拼盤,由於提供的材料十分豐富,擴散了幼兒的思維空間,幼兒在排序時的選擇十分自由而靈活。在統計時我們發現,一半的幼兒有4——5種拼盤方法,有的幼兒不僅考慮到了排列的規律,還考慮到了色彩的搭配。再第二次展示時,孩子們爭著介紹自己的拼盤,排序的規律各不相同,交流的氣氛十分活躍,師生共同感受到了規律美、和色彩美,直到活動結束,大家還意由未盡。又如大班幼兒對「左右」這一空間方位的認識,本來就十分困難。針對這點,我們設計了如「找左右手」、「戴手鐲」、「走迷宮」、「捉迷藏」等諸多的操作性游戲,讓幼兒逐步地從以自我為中心辨別左右過渡到以他人為中心辨別左右,教師並在日常有意識的以口頭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加以復習和鞏固,增強了空間辨別能力,因此在檢測中,實驗班幼兒辨別左右的正確率要大大高於對照班的幼兒。在學習「等分」這一知識時,除了讓幼兒通過對實物的操作理解等分的含義和方法外,我們還著重通過智力游戲拓展幼兒的思路,鼓勵他們尋找不同的等分方法,因此在測查中,同樣是將一張正方形的紙四等分,實驗班的23名幼兒有4——5種的方法,而對照班的30名幼兒卻都只有2——3種的方法。
3.實驗班幼兒與對照班幼兒在對自編應用題能力上,差異不是十分顯著P<0.05,檢測發現,兩個班的幼兒口編應用題和看圖編應用題的水平相近,,但值得一提的是實驗班的幼兒看情境編應用題的能力要稍高於對照班的幼兒。因為應用題最主要特點是它源於生活,它是以幼兒熟悉的游戲或生活的情境來表達數量關系並提出回答的要求,這種寓加減任務於情境之中的數學活動,尤其能反映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基於應用題所具備的這些特點與優勢,我們在實驗班組織數學活動時,著重通過創設各種不同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學會認真觀察,發現周圍環境中事物的不同之處, 並根據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狀態等多種特徵創編和解答應用題,從中感受「數學源自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的樂趣,逐步提高數的運用能力。
4.數學教學游戲化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從而也促進了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檢測統計看出(見表二),實驗班幼兒在活動中舉手發言的均數要高於對照班的幼兒,原因是游化教學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語言表達環境,表現在它對幼兒活動積極性的激發上,鼓勵幼兒願意把自己的實踐過程和結果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同時,在游戲中,幼兒很自然地與同伴邊操作邊進行交流,形成了合作的願望與能力,因此在大班下學期,我們還有意識的在游戲中增加幼兒合作的機會,讓幼兒通過游戲化活動增強合作意識,學會與同伴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分享成功的快樂,提高合作能力。此外,從表(三)還表明,實驗班幼兒的操作情況也稍好於對照班,有趣的教學游戲不僅能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還緩解了「上課」給幼兒帶來的緊張氣氛,在活動中,幼兒能以「游戲」的心情對待失敗和錯誤,因此實驗班的幼兒與對照班的幼兒相比,減少了操作時的從眾性和被動性,幼兒願意通過自己的反復實踐,找到問題的答案,從中享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
思考與建議
1.要區分教學游戲化活動、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差異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對三者的概念有著清晰的了解,只有我們明白了它們在教育中的不同的價值取向,才能更好的發揮它們教育有效性。教學游戲化活動,正是要求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將教育目標融入游戲中,使游戲成為教學手段,但在活動中教師要淡化目的,強化手段,看輕結果,重視過程。游戲化的程度越高,其手段和過程越鮮明,目的和結果就越隱蔽。教育效果就越有效。而游戲是沒有特定的目的的,它是幼兒自發的,雖然在活動中它是孩子自娛自樂的,但也會有探索,也會有發現,也會有創造,這只能說是游戲中潛在的學習因素,是游戲產生的教育效果,而不是教學活動本身。同樣,教學活動有較強的目的性,它由教育目的引發的誘導性探索。它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和活動的結果。
2.要重視數學教學游戲化的活動設計
一次成功的數學教學游戲化活動,它本身的設計是否合理,它是純游戲還是帶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不同功能與特點的游戲,它所針對使用的數學內容也大不相同,所賦予的教育意義也有所不同。老師在選擇與設計數學游戲時,不僅要根據內容選擇游戲方式,還應考慮到游戲與教學之間的內在的聯系,它們的結合是否有趣味和合理。有趣的游戲才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願望和操作樂趣,而教學的目的性卻是隱性的蘊藏在游戲中。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感受、獲得或運用到相關的數知識。我們更要注重整個的活動過程:如在「玩玩分分——感知4以內數的組成分解」這一活動中,我們為幼兒設計了一組「運西瓜」的游戲,通過運送,幼兒看到原來在一起的4個西瓜分成了兩份,直觀地理解了組成分解中的「分」與「合」,同時「打開閘門」、「看西瓜從斜坡上滾落」的有趣動作和情景都使幼兒產生了反復游戲的興趣,從而反復地感受4粒西瓜的分合過程,並在多次游戲後的記錄中發現、總結出4粒西瓜原來有3種不同的分法。一次數學活動往往是多個游戲活動的組合,老師在設計時還應考慮到游戲間的動靜搭配,個人、小組以及集體間游戲的交替等,以此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使游戲活動的氣氛更為活躍。
3.要加強數學教學游戲化活動的指導
在數學教育游戲活動中,幼兒處於顯性的主體地位,教師處於隱性輔導地位。因此老師不能以導演的角色出現在教育活動中,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對活動進行指導。有時,老師是教學游戲化活動的介紹者,向幼兒講解教學中的游戲規則與玩法;有時,老師是教學游戲化活動的參與者,是幼兒的游戲夥伴,一般情況下教師以觀察為主,當幼兒活動中出現困難時,可以適時的加以引導、鼓勵,傾聽幼兒的討論與表述,了解幼兒對各種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時,老師是活動的組織者,組織幼兒討論在數學游戲中看到的現象、發現的問題或解決的辦法;有時,老師僅僅只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動的旁觀者。但不管是哪一種身份,老師都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當我們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特別注意個體差異,尤其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慮不同幼兒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我們要允許幼兒在反復操作中一點一滴地建構起數的感性認識,啟發幼兒嘗試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不怕困難耐心實踐,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充分享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通過我們一年的實踐研究,我們認為游戲和教學雖是獨立的活動,不可相互替代,但是卻具有互補性,將兩者實現最優化的結合 ,會使幼兒園教育變得更為完善,會從根本上改變「放羊式」的或者「灌輸式」的教育。

閱讀全文

與迷宮魔盤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睡前長高的方法 瀏覽:115
山西黃芪食用方法 瀏覽:748
蘋果7鎖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車載檯面板連接方法 瀏覽:207
工程退場費計算方法 瀏覽:861
風痹治療方法 瀏覽:62
乒乓球在家自己訓練方法 瀏覽:308
電腦椅子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66
開盤式蚊香的正確方法 瀏覽:99
螞蟻上樹上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8
安裝手機雙卡的方法 瀏覽:859
有什麼方法看書 瀏覽:154
種植芝麻方法 瀏覽:627
斬骨刀鍛煉方法 瀏覽:160
鋼管水管快速接頭拆卸方法 瀏覽:814
兔子掉坑裡了用什麼方法把它交上 瀏覽:796
hiv三甲醫院檢測方法 瀏覽:438
如何寫一件難忘的事有幾種方法 瀏覽:366
西方人親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996
跆拳道簡單系腰帶方法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