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勞動實踐方式方法研究將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勞動實踐方式方法研究將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5 21:55:02

㈠ 五種研究方法

哲學研究

哲學研究理解:哲學研究也稱思辨研究或理論研究。從論證的方式來看,哲學研究可以分為演繹法、歸納法和類比法。從哲學主題來看,哲學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本質研究、價值研究和對策研究。哲學的研究,一般來說完整的哲學研究包括:是什麼、為什麼、還有怎麼辦。不過其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獨立成篇。

閱讀的文獻:我對當代課程本質的看法.廖哲勛.華中師范大學

本篇文章主要表明當代課程的本質不是知識,也不是經驗。並且分別講述課程本質作為知識和經驗的基礎理論是什麼,為什麼這么說,最後用批判的眼光否定其觀點,並且說明當代課程本質真正是什麼,並且證明理論從何而來。總結而言,當代新課程是在一定培養目標指引下,由系列化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具有復雜結構與運行活力的,用以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主動發展的指南。

實踐研究

實踐研究理解:實踐研究主要顯示為日常的教育改革、經驗總結和教育對策。由實踐者本人做的實踐研究也稱為「實踐的行動研究」。也可以說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通過實踐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是社會科學研究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閱讀的文獻:創客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探索與實踐.鄭茜 

本篇文章首先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了創客的相關概念,並且分析了創客教育的基本特徵,還梳理了國內中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現狀。針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吸納創客教育的優點,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了基於創客活動的實踐探索:從轉變角色與觀念做起,更新內容與設計,關注生活與實際,努力將學生培養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創客。也就是說通過基於創客活動的實踐,引導學生利用新的數字技術來設計、製作、分享和跨時空的學習。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需要緊跟潮流,轉變只傳授計算機知識的傳統觀念,通過搭建創客空間、開發創客課程、開展跨學科實踐,最終才能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實證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理解:定量研究是指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就是將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去分析、考驗、解釋,從而獲得意義的研究方法和過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做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閱讀的文獻:譚金波,王廣新.青少年數字化游戲選擇行為與學習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7)

本篇文章研究了青少年數字化游戲選擇行為與學習策略的聯系。應該說游戲活動充滿著一系列的認知行為,它能促進學生智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探究學生在數字化游戲活動中的學習體驗,文章探討了中學生對數字化游戲類型與游戲化學習策略的選擇問題。卡方檢驗結果表明,男生偏愛冒險類游戲,女生偏愛益智策略類游戲;男生比女生在游戲中更可能使用捷徑策略和角色扮演策略來學習,而女生比男生更可能使用創新策略、觀察策略和探索策略參與游戲活動;高宜人性、情緒穩定和高開放性的學生偏愛冒險類游戲;情緒穩定性高的學生喜歡在游戲中採用捷徑、探索和角色扮演策略學習。通過一系列卡方值檢驗結果和顯著性差異的數值得出相應結論,完全可以證明本文章屬於量化研究的范疇。

實證研究中的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理解: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1);

質的研究方法是相對於量的一種研究方法。但它與定性研究方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定性研究是關於事物性質的研究,是根據研究者的認識和經驗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一現象變化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

閱讀的文獻:翻轉課堂學習體驗質性研究

本文章旨在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真實體驗,能為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提供依據。文章採用質性研究中半結構訪談法對受訪者進行深入訪談,並用 colaizzi七步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受訪者正向體驗包括學習習慣養成、培養團隊協作、提高學習積極性、

促進知識內化;負向體驗包括學習主動性差、缺乏自信心。由此可知,翻轉課堂教學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知識內化。教師應注意個體化差異,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方案。縱觀文章結構,符合質性研究的特徵。

實證研究中的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歷史研究有幾種基本的方法:搜集與考訂材料的方法,即考據。歷史比較法,統計方法,計量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

閱讀的文獻:蔡鐵權,陳麗華.我國科學教育研究述評.

本文章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並通過中國知網等對我國科學教育研究相關文獻的多方搜索以及對科學教育研究著作的廣泛查閱,將我國目前科學教育研究的主要領域歸納為18個方面, 對這些方面的研究現狀做出了描述,提出了相應看法。比如中國科學教育研究機構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在20世紀 20年代 ,以中國科學社為代表 , 我國初步形成了民間鬆散型的科研體制。接著1923年,中國科學社向政府提議建立一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劃,設立諸如理化研究所 、生物研究所、博物館等,由此看出本文章屬於縱向研究法的范疇。

㈡ 勞技課的研究理論依據和方法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 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
4、 《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 對比實驗研究法、調查問卷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總說:打兩個例子來說:學習農民幹活也叫勞技。
學習做紙飛機也叫勞技。
這課也非常好上,首先要有一套教材,而且還要有實物教材,(以前讀書時,學校有派發教材和實物教 材不過要另交費用)。自己學習其中一門技能,做出比較完美的實物,課中的講說就是如何如何一步步的做出這實物。

㈢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能成功舉辦,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活動的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勞動實踐活動方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1

勞動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根據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為了使學生有效地參加勞動,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製定我校中高段學生參加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勞動的實施方案。

一、明確意義,加強領導。

1、以班級為單位,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使學生明確參加勞動的目的意義,產生愛勞動的情感。

2、學校指定有關班子成員和年段長為領隊人,班主任和有關科任教師為帶隊老師。(具體安排見附表)

二、嚴密組織,加強管理。

1、每次參加勞動前,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和勞動觀念教育,不僅要加強勞動技能的指導,還要注意勞動習慣養成的教育。要求學生服從指揮、舉止文明,尊重他人的勞動,愛護農作物,注意環境保護。在勞動中不嬉鬧,不做危險的動作。

2、學生要穿好校服,佩帶胸卡,戴好遮陽帽,穿平底鞋,帶好毛巾,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3、各班級要足額參加,個別有特殊情況須請假,必須由家長申請,報請領隊班子成員批准。

4、活動當天按附表安排前兩班於上午7點30分在少年宮門口集中點名上車,其餘班級於8點在少年宮門口集中點名上車。

5、勞動後班主任要填好《班主任手冊》中社會實踐登記表,做好學生勞動評價,並組織學生寫勞動體會,每班擇優上交一篇給學校存檔。

三、明確職責,加強後勤。

1、每次勞動的領隊要負全責,帶隊老師具體負責,負責勞動前、中、後全過程,確保學生安全。

2、交通車輛由學校與基地聯系。

3、學校領隊班子成員要准備好防中暑等常用葯。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2

本期立足於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認真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形成初步的勞技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具體將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

學習綜合實踐課程和勞動教學理論知識、先進的教育思想、他人的實踐經驗,加強自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二、與其它學科整合開展各項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技術。

1、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中增長技能,學會勞動。

4、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5、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6、結合語文、數學、科學學科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目的,注重勞動技術教育與相關學科的整合。

7、了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原則。

1、注重基礎。

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培訓。

2、體現綜合。

勞動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際。

1、學校圖書室。

一是學校的圖書室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開放閱覽室,供學生博覽群書和查找資料。

2、信息技術。

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

3、綠色學校的創建。

結合學校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做好綜合實踐活動。

4、紅色教育。

結合學校的紅色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家鄉的教育。

5、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6、家校配合,共造勞動環境

(1)創設校園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

(2)創設班級熱愛勞動的環境氛圍。

(3)創設家庭勞動環境

五、主要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擬定適應綜合勞動學科特點的學期教研計劃。

2、檢查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教學計劃備課。

3、組織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課教研活動。

4、結合植樹節進行植樹活動。

四、五月份:

1、檢查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學備課。

2、組織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教研。

3、從農村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4、結合學校紅色教育開展活動,組織調查三岔紅色史。

5、組織小學生開展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活動。

六月份

1、學期綜合實踐及勞動教學教研工作總結。

2、收集、整理本學期工作資料。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3

一、指導思想

勞動是生活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個人走向成功和輝煌的惟一途徑。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我校少先隊通過開展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同學們了解「勞動節」的由來,了解我國不同時代的勞模風采,將「勞動最光榮」這個主題思想轉化到我們每個少先隊員的實際行動中,通過在學校、家庭、社區三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少先隊員積極勞動的熱情,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並能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活動主題

勞動最光榮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3日——20xx年5月6日

四、活動內容

低年級(1-2年級):

1、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並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沒有一粒剩飯(菜);

2、學會自己穿衣服;

3、學會自己整理書包;

4、能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洗菜、淘米、洗碗、掃地、拖地等。(將勞動的場景拍成照片上傳到班級主頁或張貼在教室)

中年級(3-4年級):

1、知道2個全國勞模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鋪床、疊被子、整理書桌、打掃自己的房間等);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洗菜、淘米、洗碗、掃地、拖地等;

4、在老師的帶領下清理班級綠地的雜草;

5、在父母的協助下學會做一道菜等。(將勞動成果拍成照片上傳到班級主頁或張貼在教室)

高年級(5年級):

1、知道4個全國勞模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鋪床、疊被子、整理書桌、打掃自己的房間等);

3、「我和媽媽換一天崗」,做一天媽媽每天要做的家務活,體驗勞動的甘苦,並寫一篇作文;

4、在老師的帶領下清理班級綠地的雜草;

5、「以勞動者是最光榮的」為主題拍攝一組照片(如:公交車司機、執勤的交警叔叔等)。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4

一、實踐活動的核心主題——學會生存。

學會生存作為學校綠色教育的組成部分和本世紀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對於當代中國獨生子女的未來發展來說具有非常急迫的現實意義。生存教育,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權威解釋,是指發掘兒童自身的潛能,以適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這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它將引導著教育目標的返璞歸真。學會生存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方向。不管學生今後面對的社會如何,都需要我們的孩子具有發現、思考、行動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需要具有守紀、關愛、堅強等良好的適應社會變化的個人素質。

二、實踐活動參考內容:

1、學會自理——基本的生存知識和技能。包括衣、食、住、行方面。

2、學習勞動——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包括勞動工具(尤其是農具)的認識和使用;體力勞動實踐等。

3、學會關愛——開展「關愛教育」活動,體驗人情事理與公民常識,尤其是理解別人的痛苦,分擔別人的痛苦,從中學會關愛。

4、學會探究——運用「小學研究性活動課教學實踐」科研課題的成果,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學習對問題進行研究與調查的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要利用當地農村的地理、人文資源,設置若干研究專題,指導並且帶領學生親身走近農民、農家、農村,調查「三農」問題;走近動物世界,感受自然的魅力,激發中學生作為21世紀主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

5、學會堅韌——意志磨練和挫折體驗學習。這是生存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通過軍訓等方式來實現。

三、實踐活動實施建議:

1、為了保證此次基地教學活動達成目的,在內容設置上不考慮學科教學,把時間集中起來,緊緊圍繞生存教育和學會探究這個宗旨來開展上述四個方面內容的活動教學。各活動班級,在這個宗旨下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和能夠開發與利用的課程資源優勢,創造性地開展一些有助於學生形成生存能力的教學活動,而不必受這個方案的內容約束。

2、各活動班級在基地的學習中,要認真學習「中學研究性活動課教學實踐」的有關成果,並靈活地進行。必須切實轉變教師角色,從習慣於單純管理者的角色,轉變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此,一般採取小組合作形式為基本組織方式來實施全程管理和教學,特別強調小組合作機制中的組員分工與協作、民主與紀律;在研究性學習中,輔導教師要切實按照所設計方案的「四環節」來規范操作。

3、為了使學生真正獲得基本的生存知識和技能,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不能把基地活動的學生當成小犯人或者危險分子似的監控起來,處處都受到成人的關懷、照顧。比如在吃飯問題方面,就不能按照以前由學校包辦的辦法,而是讓小組輪流值日幫廚方式。

4、每天活動結束之後,要及時要求和指導學生完成一天的口頭和書面小結,對一天的學習要及時予以評價。在回到學校後,必須有詳盡可信的全面總結報告(帶隊行政);年級組長負責組織本年級學生學習成果集中展示活動的實施。

5、學校和參與活動的教職工、相關人員,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但是,反對為了安全就過多地限制學生的正常活動。

6、所安排的學習日程,要看天氣情況及時調整實施。

四、實踐活動實施保障:

1、調動必要的社會資源,尤其是社會智力資源,為基地教學提供一定的智力及其它相關保障;

2、作好家長的解釋工作,得到家長的支持;

3、組織學習有關基地活動的組織和紀律條例;

4、班主任教師要作好學生的各項准備工作。

5、學校準備好必要的工具和用品(鋤頭、鐵鍬,學慣用品和生活用品)。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5

一、主題活動背景: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推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進行,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成果,促進地方教材的進一步開發和建設,並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逐步地探索——研究——總結——反饋——整理——逐步調整教學活動環節完善教學活動過程,最終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落到實處。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對我們這些農村一線教師來說,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首先要明白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活動。只有通過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點,增近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主題活動內容:

當前,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新時期嶄新的任務面前,21世紀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和職業技能的優秀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大改革。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學校一項開發研究的一門校本課程,在學校素質教育中占椐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科學家、生物學家們認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過去從手的延伸到腦的擴張,今天人們用腦用雙手創造了原始社會無法比的成就。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從小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科學種植,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和特點,提高他們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對提高小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作用是其他學科、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具有實踐性。從心理、生理的發展規律來看,具有獨特的創造意識。因為通過學習基礎知識,認識自然並進一步改造自然。

學生從小能在自己不斷的實踐活動過程中,親近自然,與大自然接觸,與大地接觸,逐步了解植物生長的特點,懂得科學種地給人們到來的益處。懂得只有通過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東西更有意義和價值。

三、主要活動內容:

教師組織學生在校園內的花池和試驗田裡種花、種草、種白菜、韭菜、栽蔥、種樹等。在不同的時間及時對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

四、活動年級(班級):門東小學小學三年級

五、活動目標:

1、使學生知道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當農民也要做一個有頭腦,懂科學會種地,種好地的農民。

2、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從小參加勞動實踐,掌握勞動技能和科學的種植方法,做個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小農民

3、通過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進一步親近自然,與大自然接觸,與大地接觸,種植各種植物,逐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和特點。

4、使學生懂得科學種田能給農民帶來很多好處,提高生活質量。

5、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實踐活動,提高科學種地的意識。

6、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東西更有意義和價值,懂得勞動最光榮。

7、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做好不同季節植物生長過程的記錄。

8、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科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並利用科學知識科學地指導種田。

六、活動重點:

通過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進一步親近自然,與大自然接觸,與大地接觸,逐步了解植物生長的特點;掌握勞動技能和科學的種植方法,做個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小農民;懂得科學種田能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七、活動難點:

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懂得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東西更有意義和價值;懂得勞動最光榮。

八、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照相機,學生准備鐵鍬、釘耙、鋤頭、鏟子、各種植物的種子、須根花、草、記錄本等。(記錄本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

2、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前動員,使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實踐,做好筆記了解植物不同季節的生長、發育過程。

九、活動時間安排:

每星期四下午綜合實踐活動課,記錄的時間要求可以採取不定時記錄。因為,植物生長的環境(地方)不同,生長的速度也不同,還受施肥、澆水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十、活動用具和場地安排:

活動用具包括照相機進行拍照,電腦進行收集相關數據,長皮尺和鋼捲尺在學校進行實地測量,筆記本進行真實數據的記錄和計算等。

場地安排包括學校教室、各功能室、灶房、走廊、圍牆等。

十一、活動的不同階段:

1、准備階段;

2、實施階段;

3、總結與交流階段;

4、展示學生記錄的植物生長過程和學生的勞動成果階段。

十二、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不同階段:

(一)准備階段:

1、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前動員。(學校為了使同學們從小懂得科學種植,給同學們提供一片實驗田和花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種上自己喜歡的花、草、蔬菜、糧食作物、樹木等。既讓學生在學習之餘參加了勞動實踐活動,在勞動中掌握科學種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能美化學校的環境。

2、通過課前動員激發學生的種植興趣。

(二)實施階段:

1、教師帶領學生平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自己喜歡植物的種子和實驗地。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選負責的組長。

(1)按組分配任務。第一組,種玉米;第二組,種金娃娃萱草;第三組,種韭菜、蔥;(植物的生長過程記錄要詳細、全面)。

(2)安排小組人員開始觀察、記錄、並在不同的階段拔草、澆水、施肥各負其責;

(3)教師對學生要進行不定期觀察記錄的檢查和指導。

(4)讓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的總結與交流科學種植的小竅門。

(5)教師要為學生及時提供農用肥料、澆水用的工具等,為學生的勞動實踐活動提供及時的服務。請學生及時匯報自己負責種的花、草、蔬菜、玉米等的長勢情況,對植物進行了哪些方面的護理工作。如,除草、澆水、施肥等。

十三、具體的指導內容: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學種植的書面材料進行講解,並在實踐中進行科學的指導。

2、電腦查找科學種植技術的方法,要與北方地區氣候差異區別對待,多請老農進行指導,正確處理種植方面出現的有關問題。

十四、選擇實踐方式:

教師指導,父母點拔與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

十五、確定成果展示: 到了秋天教師請學生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小檔案一起展示給大家,讓大家和我們一起感受豐收的歡樂,感受到自己勞動成果獲得成功的喜悅。

十六、具體內容的指導:

1、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選擇種植的植物。

2、對學生的觀察記錄進行跟蹤指導。

3、請學生把自己小組的小檔案與其他小組記錄的小檔案經常拿出來相互進行交流,豐富自己的種植經驗。

4、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讓學生把自己種的植物種子收集起來,蓄根花的根用箱子保存起來,為明年的再次下種做好充分的准備。

十七、活動組織後記: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這門校本開發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活實踐性。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能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開展各項活動,這也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綜合實踐活動為每個學生個性發展創造了空間。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參與探究提供了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親自體驗,進行勞動、學習、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的聯系的整體認識和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㈣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勞動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加以研究,並依照認識客觀事物的一般規律,從勞動力市場現象的普遍聯系中,概括和歸納出勞動力市場的運行規律。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

(一)實證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方法的特點

實證研究方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的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所運 用的實證研究方法與哲學中的實證主義雖有淵源關系,但卻是有差異的。實證研究方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經濟現實內在的構成因素及因素間的普遍聯 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實證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其一,實證研究方法的目的在於認識客觀事實,研究現象自身的運動規律及內在邏輯。

其二,實證研究方法對經濟現象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具有客觀性,並可根據經驗和事實進行檢驗。

2.實證研究方法的步驟

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經濟現象,目的在於創立用以說明經濟現象的理論。因此,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客觀現象的過程,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所要研究的對象,分析研究對象的構成要素、相互關系以及影響因素,搜集並分類相關的事實資料。

(2)設定假設條件。勞動經濟學研究經濟過程中的市場主體在勞動力市場的行為,由研究對象的特徵所決定,試圖把所有復雜因素都包括進去,顯然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的。為此,必須對某一理論所適用的條件進行設定。

當然,所假設的條件有一些是不現實的,但沒有這些假設條件則無法進行科學研究。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必須正確設定假設條件。

(3)提出理論假說。假說是對現象進行客觀研究所得出的.暫時性結論,也就是未經過證明的理論。假說是對存在的經濟現象經驗性的概括和總結,但還不能說明它是否能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

(4)驗證。在不同條件和不同時間對假說進行檢驗,用事實檢驗其正確與否。檢驗包括應用假說對現象的運行發展進行預測。

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勞動力市場現象,必須堅持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需要經濟學知識和均衡分析、市場非均衡分析、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還需要邏輯學、數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分析工具。

(二)規范研究方法

規范研究方法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其運行應該是什麼的問題。規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觀現象的目的在於:提出一定的標准作為經濟理論的前提,並以該標准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以及研究如何使經濟現象的運行符合或實現這些標准。

規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范研究方法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解決客觀經濟現象“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即要說明所要研究的對象本身是好還是壞,對社會具有積極意義還 是具有消極意義。規范研究方法研究經濟現象的出發點和歸宿離不開價值判斷。這里的價值概念不是僅指經濟學中商品的價值,而是指經濟現象的社會價值。

規范研究方法,就是從上述價值判斷出發來研究經濟現象,並研究如何實現上述標准。

2.規范研究方法研究經濟現象的目的主要在於為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服務。實現互惠的交換當然對社會有積極意義,它有利於社會總體福利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於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種種障礙,使互惠的交換不能實現。其主要障礙有以下三類:①信息障礙。由於信息缺陷、信息偏誤、信息不對稱,使市場主體不能進 行互惠交換。②體制障礙。交換本身是互惠的,但實際存在的某種慣例、政策及體制安排,阻礙互惠交換的實現。③市場缺陷。

潛在的交換是互惠的,但由於市場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換參與的主體由於觀念或習慣的干擾無法進行交換。

上述互惠交換的障礙僅僅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很難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會經濟政策及體制調整才能推進互惠交換的發展,以增進社會福利。因此,規范研究方法往往成為為政府制定社會經濟政策服務的工具。

實證研究方法排斥價值判斷,規范研究方法卻以價值判斷為基礎,但是兩種研究方法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勞動經濟學畢竟不能等同於物理學、化學等自然 科學,它無法擺脫規范問題,也就是無法迴避價值判斷問題。實踐表明,規范研究方法脫離不開實證研究方法對經濟現象的客觀分析;實證研究方法也離不開價值判 斷的指導。因此,在勞動經濟學的研究中要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

㈤ 幼兒勞動實踐基地怎麼設計課程

篇一:「體驗勞動的快樂」勞動實踐活動方案

勞動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指導思想: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學會勞動的基本技能,感受收獲的快樂和喜悅,並從中體會收獲是靠艱辛和努力獲得的,從中讓學生們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從而珍惜勞動成果,珍惜眼前的學習生活。我校準備開展「體驗勞動的快樂」勞動實踐活動,具體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動時間:20xx、5、20

二、活動范圍:全體師生

三、活動內容:根據學校和基地人員商議,對本校五年級的學生進行一次勞動實踐的鍛煉,去基地摘黃瓜。

四、活動過程:

1、學校德育辦公室下發活動通知,由班主任通知學生提前做好准備,如:不要穿皮鞋進入田地……班主任老師要在班內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2、下午第一節課准時到樓前站隊,德辦負責人進行安全教育和守紀律教育,然後前往基地。

3、各班按照提前劃分好的區域進行勞動,在勞動中要充分體現合作,互幫互助的精神,比干勁。

4、活動結束後,整隊回校。

篇二: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意義

1、指導思想:將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去關心社會發展,去關注社會問題,去嘗試解決自己研究的社會問題,成為學生課餘生活的有益補充,開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會實踐的新途徑。

2、意義:

1) 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2) 參與社會實踐,激發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

二、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和組織原則:

(一)組織形式:

學生以個人分散活動或由居住相靠近的6—10人組成社會實踐活動小組,自己推選組長,可以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師、學生家長等)為指導老師。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必須注意自身形象,認真參加活動,為學校和個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二)組織原則:

1、就近就便、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社會實踐活動原則上要就近就便,立足於所在社區、鄉村。實踐過程中要增強安全意識,不參加危險、無安全保障的活動。團隊規模要適中,不開展跨區的活動。同一社區、同一鄉村的學生應在組長的統一安排下開展活動,活動的安排要以力所能及為前提。

2、在生活中提煉。從社會生活中選定主題,讓學生關注社會,體驗

社會角色;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問題;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地、智慧而有創意地生活。

3、在興趣中選擇。捕捉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間相互感染、相互促進,更好地發展興趣,培養特長,提高綜合素質。

4、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網路上的技術和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同時要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從圖書館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5、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來看,可以採用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從研究採取的手段來看,可以採用活動設計、網路技術、調查研究、參觀訪問、實驗演示、表演交流、測量製作、社會宣傳、服務、總結、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

三、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一)暑假實踐調查(參考主題如下,也可自選主題):

1)關於生活用水狀況調查研究; 2)關於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可行性調查; 3)白色污染調查研究 ; 4)交通安全問題研究; 5)村民交通意識及對策; 6)鄉村道路狀況及改進意見; 7)當地資源狀況調查; 8)中學生的休閑生活調查研究 ; 9)中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研究 ; 10)中學生的飲食與營養問題研究 ; 11)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與研究 ; 12)中小學零用錢數量的調查。

要求:各班必須從上述課題中選擇一個實踐調查課題,放暑假前在班內作好合理分工、分組工作,開學後的一個星期內以班為單位上交全

部社會調查報告及10篇調查文章(用A4方格紙謄寫)。

(二)實踐活動安排

1、感恩於心,回報於行。暑假期間繼續開展「感恩活動」。每位學生開展「我當三天家」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家長的艱辛,培養學生的愛心、孝心、責任心。

2、「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宣傳服務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報紙、網路、電視、實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倡導低碳生活,呼籲更多的人關心和愛護環境,鼓勵更多的人參與環保事業。

3、開展志願服務,共建和諧社區。在注重自身安全的同時開展以交通、飲食、防水、防電、防火安全和娛樂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活動,為創建和諧社會作貢獻。同時注重增加文明禮儀的學習宣傳活動。

(三)暑期讀書活動

利用暑期開展讀一本好書的活動,形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從而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感受快樂,增強精神力量,並寫好讀書徵文。

四、活動總結

1、學生要認真填寫《初中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以書面形式做好實踐活動總結並附帶證明材料。以小組為單位活動的,由組長牽頭負責認真撰寫一份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並附上所有參加本組活動人員名單。

2、各班級在開學後一周內要對活動開展情況及個人暑假社會實踐表進行總結評比,評出班級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占本班總人數10%),並上報學校(附社會實踐證明材料或活動照片、個人事跡材料),由年級組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小組評定校級社會實踐集體和個人,評選結果記入班級考核

㈥ 社會實踐的調查方法

常用社會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運用統一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是標准化的、書面的、抽樣的。分為自填式問卷和代填式問卷。

2、文獻調查法:搜集各種文獻資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3、實地觀察法:調查者根據調查目的、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工具,有計劃地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進行直接感知的方法。

4、訪問調查法:訪問者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直接向被訪問者了解社會情況或探討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5、集體訪談法:調查者邀請若干被調查者,通過集體座談方式了解社會情況或研究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6、蹲點調查法 調查者深入到一個或幾個基層單位持續一段較長時間,通過全面、深入調查研究,認識調查對象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探索解決社會問題途徑的方法。

(6)勞動實踐方式方法研究將採用什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4)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展。

(5)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社會實踐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使式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

社會實踐教學是大學教學十分重要的形式,雖然當前在組織實施中尚有困難,但以增強實際能力為直接目的的社會實踐教學已受到高教管理部門和高等學校的高度重視。

實踐的基本形式:

①改變自然,迫使自然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消費、流通、財政、金融、信託、保險、服務等活動,它決定著其他一切活動。

②以調整和改革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為目的的活動,包括政治、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司法、社會治安、社會管理、社會交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活動。

實踐是人的主觀的、感性的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能動的活動,它是社會的活動,它是歷史的活動。科學證明,人類歷史同自然歷史都是客觀的過程。同樣,構成人類歷史的實踐以及實踐自身的歷史發展也是一個客觀的過程。

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將實踐分為社會實踐和自然實踐。社會實踐,即人與人之間所有實踐活動的總和。自然實踐,即人類以自然界為對象的所有活動的總和。

㈦ 科學研究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現代自然
科學
研究方法

自然科學方法論實質上是哲學上的方法論原理在各門具體的自然科學中的應用。作為科學,它本身又構成了一門軟科學,它是為各門具體自然科學提供方法、原則、手段、途徑的最一般的科學。自然科學作為一種高級復雜的知識形態和認識形式,是在人類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正確的思維方法、研究手段和一定的實踐活動而獲得的,它是人類智慧和創造性勞動的結晶。因此,在科學研究、科學發明和發現的過程中,是否擁有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是能否對科學事業作出貢獻的關鍵。正確的科學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根據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確定正確的研究方向;可以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具體方法;可以為科學的新發現、新發明提供啟示和借鑒。因此現代科學研究中尤其需要注重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和利用,這也就是我們要強調指出的一個問題。

一、科學實驗法
科學實驗、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並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准,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准。特別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的實驗結果為依據,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即便是一個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他也必須對他所關注的實驗結果,甚至實驗過程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說,科學實驗是自然科學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活動和研究方法。

(一)科學實驗的種類
科學實驗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探索性實驗,即探索自然規律與創造發明或發現新東西的實驗,這類實驗往往是前人或他人從未做過或還未完成的研究工作所進行的實驗;二是指人們為了學習、掌握或教授他人已有科學技術知識所進行的實驗,如學校中安排的實驗課中的實驗等。實際上兩類實驗是沒有嚴格界限的,因為有時重復他人的實驗,也可能會發現新問題,從而通過解決新問題而實現科技創新。但是探索性實驗的創新目的明確,因此科技創新主要由這類實驗獲得。

從另一個角度,又可把科學實驗分為以下類型。
定性實驗:判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成分、性質或性能;結構是否存在;它的功效、技術經濟水平是否達到一定等級的實驗。一般說來,定性實驗要判定的是「有」或「沒有」、「是」或「不是」的,從實驗中給出研究對象的一般性質及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等初步知識。定性實驗多用於某項探索性實驗的初期階段,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解事物本質特性的方面,它是定量實驗的基礎和前奏。

定量實驗:研究事物的數量關系的實驗。這種實驗側重於研究事物的數值,並求出某些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甚至要給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這種實驗主要是採用物理測量方法進行的,因此可以說,測量是定量實驗的重要環節。定量實驗一般為定性實驗的後續,是為了對事物性質進行深入研究所應該採取的手段。事物的變化總是遵循由量變到質變,定量實驗也往往用於尋找由量變到質變關節點,即尋找度的問題。

驗證性實驗:為掌握或檢驗前人或他人的已有成果而重復相應的實驗或驗證某種理論假說所進行的實驗。這種實驗也是把研究的具體問題向更深層次或更廣泛的方面發展的重要探索環節。

結構及成分分析實驗:它是測定物質的化學組分或化合物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空間結構的一種實驗。實際上成分分析實驗在醫學上也經常採用,如血、尿、大便的常規化驗分析和特種化驗分析等。而結構分析則常用於有機物的同分異構現象的分析。

對照比較實驗:指把所要研究的對象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組群。其中一個組群是已經確定其結果的事物,作為對照比較的標准,稱為「對照組」,讓其自然發展。另一組群是未知其奧秘的事物,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稱為實驗組,通過一定的實驗步驟,判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這類實驗在生物學和醫學研究中是經常採用的,如實驗某種新的醫療方案或葯物及營養晶的作用等。

相對比較實驗:為了尋求兩種或兩種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異同、特性等而設計的實驗。即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實驗單元同時進行,並作相對比較。這種方法在農作物雜交育種過程中經常採用,通過對比,選擇出優良品種。

㈧ 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等。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3、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4、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5、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㈨ 勞動社會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哪些

都是社會學的分支,所以研究方法其實就是社會學研究方法,主要還是問卷、訪談、參與觀察這么三種方式,定性和定量都有。另外,寫成果、出論文的時候,勢必會用到文獻法

㈩ 研究性學習,方法是什麼

1、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社會科學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范疇的。

2、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多種多樣,不能機械地認為,一個課題中只能用一種方法。

3、在課題中某個問題上你用這一方法,而在解決課題中另一個問題時,你採用其他的方法。

4、總之,在研究的過程中你要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才能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閱讀全文

與勞動實踐方式方法研究將採用什麼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之前的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87
雙鉤釣雙尾的正確方法 瀏覽:82
萬年青涼拌食用方法 瀏覽:639
用什麼方法英語怎麼說 瀏覽:664
在野外如遇泥石流正確的方法是 瀏覽:150
飛鳥的動作要領和訓練方法 瀏覽:379
血衫的裁剪方法視頻 瀏覽:92
寵物呼吸麻醉使用方法 瀏覽:505
低壓電器常見的分類方法有哪些 瀏覽:269
交流電流表改直流表方法視頻 瀏覽:443
自行車燈光安裝方法 瀏覽:54
電腦藍屏時解決方法 瀏覽:499
昌吉排球訓練方法 瀏覽:151
怎麼用純天然的方法去黑頭 瀏覽:245
安裝平米造價指標計算方法 瀏覽:148
樓梯扶手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824
上門回收電腦的方法 瀏覽:464
起重機行程檢測方法 瀏覽:761
手動美容儀使用方法 瀏覽:702
銅絲米數計算方法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