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肺總量的計算方法

肺總量的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6 17:52:23

A. FEV1%預計值怎麼算出來的

機器計算啊,fev1就是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測量出第一秒用力呼氣的氣體量,再除以肺活量就是百分量了。

肺活量(vital capacity)是指在最大吸氣後盡力呼氣的氣量。包括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部分。潮氣量是指一次呼吸周期中肺吸入或呼出的氣量,在潮氣量之外再吸入的最大氣量為補吸氣量,在潮氣量之外再呼出的最大氣量為補呼氣量,最大呼氣後殘留在肺內的氣量為余氣量。

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受年齡、性別、身材、呼吸肌強弱及肺和胸廓彈性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說,身體越強壯,它就越大。研究表明,它與最大吸氧量存在很高的相關。常用作評價人體素質的指標。

肺活量檢測數值低(與正常數值相比),說明機體攝氧能力和排出廢氣的能力差,人體內部的氧供應就不充裕,機體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

一旦機體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況(如長時間學習、工作、劇烈運動時)就會出現氧供應的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諸如頭痛、頭暈、胸悶、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等不良反映,這不僅僅會影響了學習與工作,而且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損失。

B. 肺功能預計值怎樣計算

包括肺容量測定,肺通氣功能測定,通氣、血流在肺內分布及通氣/血流比率測定,氣體彌散、肺順應性、氣道阻力、小氣道功能等的測定及運動試驗、動脈血氣分析等。

計算預計值。把受試者的年齡、身高等參數帶入方程,即可得到預計值。當然,一般情況下,肺功能儀都自帶預計方程,不需另外建立。

肺容量測定包括潮氣容積、補吸氣容積、補呼氣容積 、殘氣容積、深吸氣量、肺活量、功能殘氣量、肺總量 等指標。

(2)肺總量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要指標以及正常值

(1)潮氣容量(VT):指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正常參考值:450---500ML(成人) 。

(2)補吸氣量(IRV):指平靜吸氣後再用力吸入的最大氣量。正常參考值:男:2100 ML左右。

(3)補呼氣量(ERV):指平靜呼氣後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氣量。正常參考值:男:900 ML左右。

女:600 ML左右 。

(4)殘氣量(RV):為補呼氣後,肺內不能呼出的殘留氣量。正常參考值:男:1.380 0.631L;女:1.301 0.466L 。

(5)深吸氣量(IC):指平靜呼氣後能吸入的最大氣量(潮氣量 補吸氣量)。

(6)肺活量(VC):最大吸氣後能呼出的最大(全部) 氣量。(潮氣量 補吸氣量 補呼氣量) 正常參考值:男:3500 ML左右,女:2400 ML左右 。

(7)功能殘氣量(FRC):指平靜呼氣後肺內所含氣量 (補呼氣量 殘氣量)。 正常參考值:男:2300 ML,女:1600 ML。

(8)肺總量(TLC):深吸氣後肺內所含有的總氣量。(肺活量 殘氣量) 。

C. 肺功能檢查的指標

在呼吸運動中﹐呼吸幅度不同可以引起肺內容納氣量的變化。
肺的基礎容積潮氣容積(VT)。在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量。補吸氣容積(IRV)。平靜吸氣後所能吸入的最大氣量。補呼氣容積(ERV)。平靜呼氣後能繼續呼出的最大氣量。殘氣容積(RV)補呼氣後肺內不能呼出的殘留氣量。
肺的四種容量:深吸氣量(IC)。平靜呼氣後能吸入的最大氣量。由潮氣容積與補吸氣容積組成。肺活量(VC)。最大吸氣後能呼出的最大氣量。由深吸氣量與補呼氣容積組成。功能殘氣量(FRC)。平靜呼氣後肺內所含有的氣量。由補呼氣容積與殘氣容積組成。肺總量(TLC)。深吸氣後肺內所含有的總氣量。由肺活量與殘氣容積組成。潮氣容積﹑深吸氣量﹑補呼氣容積和肺活量可用肺量計直接測定﹐功能殘氣量及殘氣容積不能直接用肺量計來測定﹐只能採用間接的方法。肺總量測定可由肺活量與殘氣容積相加求得。
肺活量減低見於胸廓﹑肺擴張受限﹐肺組織損害﹐氣道阻塞。功能殘氣量改變常與殘氣容積改變同時存在。阻塞型肺部疾患如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殘氣容積增加。限制型肺部疾患如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肺佔位性疾病﹐肺切除後肺組織受壓等殘氣容積減少。臨床上以殘氣/肺總量%作為考核指標。 肺通氣功能測定是單位時間內肺臟吸入或呼出的氣量。
每分鍾靜息通氣量 是潮氣容積與呼吸頻率的乘積﹐正常成人靜息狀態下每分鍾呼吸次數約為15次﹐潮氣容積為500ml﹐其通氣量為7.5L/min。潮氣容積中有140ml氣體存留在氣道內不進行氣體交換﹐稱為解剖死腔﹐故肺泡通氣量僅為5.5L/min。
若呼吸淺快則解剖死腔通氣量相對增高﹐影響肺泡通氣量。進入肺泡的氣量可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致使氣體不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這部分氣體稱為肺泡死腔量。肺泡死腔量加上解剖死腔量合稱為生理死腔量。
肺泡通氣量=(潮氣容積-生理死腔量)×呼吸頻率
肺泡通氣量不足﹐常見於肺氣腫﹔肺泡通氣量增加見於過度通氣綜合症。
最大通氣量(MVV) 單位時間內以盡快的速度和盡可能深的幅度進行呼吸所得到的通氣量。一般囑病人深快呼吸12秒鍾﹐將得到的通氣量乘以5即為每分鍾的最大通氣量。它是一項簡單的負荷試驗﹐用以衡量氣道的通暢度﹑肺和胸廓的彈性和呼吸肌的力量。通常用作能否進行胸科手術的指標。
用力肺活量(FVC) 用最快的速度所作的呼氣肺活量。並可由此計算出第1秒鍾呼出的容積和第1秒鍾呼出容積佔用力肺活量之比。用力肺活量是當前最佳的測定項目﹐可以反映較大氣道的呼氣期阻力。可用作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肺氣腫的輔助診斷手段﹐也可考核支氣管擴張劑的療效。
呼氣高峰流量(PEFR) 在肺總量位時﹐猛力快速吹向最高呼氣流量計﹐觀察最高呼氣流速。測定方法簡單﹑易行。廣泛應用於呼吸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尤其對支氣管哮喘病情﹑療效的判斷更為實用。哮喘病人24小時病情動態觀察時﹐發現其呼氣高峰流量最低值常在凌晨0~5時出現。
肺通氣血流比率 吸入的空氣在達到肺泡後與肺泡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進行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肺組織和血流受到重力的影響使肺上下各部位的通氣量和血流量不能完全一致。如每分鍾肺通氣量和血流量能平均保持在一定比例(4﹕5)時﹐氣體交換即能正常進行。
反映氣體分布不均的肺功能測定為氮清洗率和Ⅲ相斜率。正常人經過7分鍾純氧的沖洗後肺泡氮濃度低於2.5%。Ⅲ相斜率是殘氣位吸入純氧達肺總量後﹐呼出750ml和1250ml時氣體所增加的平均氮濃度不超過1.5%。小氣道功能損害﹑長期吸煙者或肺氣腫患者可致氣體分布不均。
若肺通氣正常﹑肺毛細血管血流量減少或阻塞﹐使肺泡死腔量增多﹐通氣/血流比值增大﹔若肺細支氣管阻塞﹐局部血流不能充分氧合﹐形成生理分流﹐通氣/血流比值減小。反映通氣/血流比值的肺功能檢查有生理死腔測定﹑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測定﹑生理分流測定。生理死腔增加可見於紅色氣喘型肺氣腫或肺栓塞等疾病。生理分流量增多見於紫紺臃腫型肺氣腫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等疾患。
小氣道通氣功能吸氣狀態下內徑≦2mm的細支氣管稱為小氣道﹐小氣道阻力在氣道總阻力中僅佔20%。用反映大氣道阻力的常規肺功能測定是難以檢出的。小氣道阻力在低肺容量位已可測得﹔小氣道病變早期是可逆的。常用的小氣道功能的檢查方法有2種﹕
最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MEFR)是觀察由肺總量位呼氣至殘氣容積期間每一瞬間的呼氣流量。小氣道功能受損時﹐呼出肺活量的50%以上的流量受到影響﹐當呼出肺活量的75%時尤為明顯。
閉合容積(CV)測定由肺總量位勻速呼氣時﹐當達到接近殘氣位﹑肺底部小氣道開始閉合時所能繼續呼出的氣量。閉合容積/肺活量%增高表示肺底部小氣道提早閉合。可由小氣道病變或肺的彈性回縮力下降而引起。
小氣道功能損害常見於受大氣污染﹑長期大量吸煙者﹐長期接觸揮發性化學物質者﹐早期塵肺﹑細支氣管病毒感染﹑哮喘緩解期﹑早期肺氣腫﹑肺間質纖維化等患者。 從力學的觀點對呼吸運動進行分析。
順應性 單位壓力改變時所引起單位容量的改變﹐是一切具有彈性的物體的共同屬性。呼吸系統順應性根據其組成部分可分為總順應性﹑胸壁順應性和肺順應性。總順應性系肺泡與大氣壓力差所引起肺容量的改變﹔胸壁順應性系胸腔與大氣壓力差所引起肺容量的改變﹔肺順應性系肺泡與胸腔壓力差所引起的肺容量的改變。肺順應性又可分為靜態順應性與動態順應性兩種。在呼吸周期中﹐氣流暫時阻斷時測得的肺順應性為靜態肺順應性﹐在呼吸周期中﹐氣流未阻斷時測得的肺順應性為動態肺順應性。前者反映肺組織的彈力﹐而後者還受氣道阻力的影響。肺順應性減低主要見於肺纖維化﹑肺水腫﹑肺不張和肺炎等使肺擴張受限的肺部疾患。肺氣腫時﹐由於肺泡壁彈力纖維的喪失﹐肺彈性減低﹐因而肺容量擴張至一定程度所需壓力改變較正常肺為低﹐因此肺順應性增高。
肺順應性測定的另一臨床應用﹐系測定呼吸頻率增快時(一般為30次/分和60次/分或更快)的動態肺順應性﹐該測定可作為小氣道功能障礙的一項指針。由於病變的小氣道的阻塞﹐當呼吸頻率增快時﹐該??的肺順應性減低。這種順應性的改變受呼吸頻率的影響﹐稱頻率依賴順應性。
氣道阻力 單位流速所需要的壓力差。一般以每秒鍾內通氣量為1升時的壓力差(單位為厘米柱)表示。氣道阻力增加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腫癌﹑瘢痕組織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通氣障礙。肺氣腫時﹐由於肺彈性對支氣管環狀牽拽力的減弱﹐使支氣管於呼氣時易於陷閉﹐而引起氣道阻力增加。
呼吸功 空氣進出呼吸道時﹐為克服肺﹑胸壁和腹腔內臟器的阻力而消耗的能量。肺和胸壁的阻力包括彈性和非彈性阻力。在平靜呼吸時﹐呼吸肌收縮所作的功基本用於吸氣時﹐而呼氣時肺彈性回縮力足以克服呼氣時空氣與組織的非彈性阻力。在平靜呼吸時﹐正常人體總的氧耗量為200~300ml/min﹐而呼吸器官氧耗量約占總氧耗量5%以下。每分鍾通氣量增加時﹐呼吸器官氧耗量占總氧耗量的百分數也隨之增加。
彌散功能 肺的主要功能是氣體交換﹐即氧與二氧化碳的交換。肺內氣體交換的部位在肺泡﹐並遵照彌散原則﹐即氣體分子由高分壓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血氣屏障)彌散至低分壓﹐一直達到氣體在膜兩側壓力平衡為止。分壓是指在混合氣體中﹐某一氣體的壓力占氣體總壓力的百分比。肺泡氣中氧分壓較肺泡膜毛細血管中血氧分壓為高﹐故氧自肺泡彌散通過肺泡膜至毛細血管中﹐並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血二氧化碳分壓較肺泡內氣體高﹐故二氧化碳自血中彌散至肺泡。由於二氧化碳彌散能力比氧大20倍﹐所以一旦出現彌散障礙﹐主要是氧彌散的障礙﹐嚴重時可出現缺氧。彌散功能減低主要見於肺間質疾患﹐如彌漫型肺間質纖維化﹐其它如肺氣腫時﹐由於肺泡壁的破壞﹐彌散面積減少﹐或貧血時血紅蛋白減低﹐都能使肺彌散量減少。 包括氧和二氧化碳的運送。
氧的運送 氧在血液中的運送有兩種形式﹐即物理溶解及與血紅蛋白結合﹐氧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這是氧在血液中存在和運送的主要形式。氧合血紅蛋白占血紅蛋白的百分數稱血氧飽和度。物理溶解的氧僅占動脈血氧含量的1.5%﹐但血氧飽和度主要依賴於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壓的改變﹐這二者並不成直線關系﹐而是呈S形曲線﹐這種曲線稱為氧合血紅蛋白解離曲線。由該曲線可見﹐當分壓為90~100mmHg時﹐動脈血氧飽和度可達95%﹔當氧分壓降至60mHg時﹐血氧飽和度仍可達90%﹔如氧分壓降至60mmHg以下﹐則氧飽和度急劇下降。機體組織氧供應主要依賴於血氧飽和度。
二氧化碳的運送 二氧化碳在血中運送形式主要有三種﹕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僅佔全血總量二氧化碳的5%左右﹐但對呼吸調節以及體內酸鹼平衡起著重要作用。碳酸氫鹽約占動脈血二氧化碳總量的88~90%﹐其中約25%存在於紅細胞內﹐75%存在於血漿中﹐是血中二氧化碳運送的最主要形式。氨基甲酸血紅蛋白﹐進入紅細胞內的二氧化碳一小部分可與血紅蛋白的α氨基結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紅蛋白﹐占血液中二氧化碳總量的5~7%﹐且作用比碳酸氫鹽慢。
呼吸運動的控制和調節 通過以下三個途徑進行。
呼吸的中樞性控制和調節 人體呼吸有隨意的和不隨意的(即自主的)。隨意呼吸動作主要受大腦皮層的控制﹐自主的節律性呼吸則起源於延髓的一些神經結構。
呼吸的神經反射性調節 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各種感受器傳入的沖動而實現其對呼吸的調節﹐其中以機械刺激(肺容量的變化)與化學刺激引起的反射最為重要。肺擴張或縮小而引起呼吸的反射性變化稱牽張反射﹐又稱赫林-布羅伊爾二氏反射﹐這個反射是抑制吸氣﹐使吸氣不致過深過長。
呼吸的化學性調節 與呼吸有關的化學感受器按其部位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中樞性化學感受器位於延髓表面的腹外鍘﹐它對二氧化碳敏感﹐當血液內二氧化碳濃度增高時﹐刺激該化學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以便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但血液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對中樞性化學感受器反而起抑製作用。周圍化學感受器位於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主要對低氧敏感。
呼吸控制和調節障礙時﹐可引起呼吸節律的異常。 通過一定量的運動負荷﹐觀察對心肺功能指針的改變。
人體呼吸和循環器官有較大的功能儲備﹐因此在症狀出現之前﹐心肺功能就可以有損害。運動試驗可以較敏感地顯示早期肺功能的改變。
氣短是一常見的症狀﹐運動試驗可以鑒別氣短是因心肺器官本身疾患或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前者通過運動試驗可引起心肺功能的改變﹐而後者則無明顯變化。
職業病如硅肺的勞動力鑒定﹐除根據病史﹑體征和胸部X射線外﹐肺功能檢查或疾病早期時進行運動試驗﹐也是一項重要的客觀指標。
通過運動試驗可引起一些病人心肺功能障礙或症狀的出現﹐稱為激發試驗。部分哮喘病人通過運動激發試驗可引起肺通氣功能減低﹐甚至哮喘發作。早期冠心病病人通過運動激發試驗可誘發心電圖改變或心絞痛發作等症狀。

D. 競賽:有關肺活量的計算。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
肺活量=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量。
潮氣量指每次呼吸時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
補吸氣量又叫吸氣儲備量,指平靜吸氣末,再盡力吸氣所能吸入的氣體量。
補呼氣量又叫呼氣儲備量,指平靜呼氣末,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
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在一定意義上可反映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
功能余氣量+肺活量=肺總量,功能余氣量不在肺活量的范圍內

E. 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的含義是什麼每分通氣量和肺泡通氣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這幾個指標是怎樣反映肺通氣功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氣後,再做最大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即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者之和。【肺活量並不是肺的總容量,肺活量=肺總容量-肺殘容量】
【每分通氣量】指安靜時,每分鍾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 即:每分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
【肺泡通氣量】從氣體交換的角度考慮,真正有效的通氣量應是肺泡通氣量。其計算方法如下:每分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解剖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

F. 用力肺活量的測定方法

儀器預先准備,要求肺量計筒容積大於7L。積聚時間至少達10s,流量12L/s時的阻力為1.5cmH2O/(L·s)。囑受檢者取立位,與肺量計連接後作最大吸氣至肺總量位,屏氣1秒鍾後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氣至殘氣量位,持續、均勻、快速呼盡,重復2次。然後選擇最佳曲線進行計算。臨床常用FEV1.0及FEV1.0/FVC%作為判定指標。

G. 肺活量怎麼計算

肺活量的測定,通常需要被檢測人員對肺功能檢查儀器吹氣來測定。肺活量測定需要被檢測人員用盡力氣吸氣後,緩慢而完全地呼出肺內的氣體,這些被呼出的氣體的體積,會被肺功能檢測儀器測量,測量的結果就是被檢測人員的肺活量,通常包括深吸氣量和補呼氣量。
男性的肺活量平均值是4200毫升左右,而女性的肺活量平均值是在3100毫升。實測定肺活量比預計的肺活量的百分比小於80%為肺活量減低。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肺活量是指用力吸氣,再用力呼氣,能夠呼出的氣體的總量。主要的是用來表明一個人的心肺功能,肺活量大,人體供氧能力越強,心肺功能更強。肺活量低,會出現缺氧的症狀,包括胸悶,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
通過堅持每天運動,包括跑步,騎自行車,跳繩等來提高人體的肺活量,同時提高肺呼吸功能,更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康。

H. fvc名詞解釋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是指盡力最大吸氣後,盡力盡快呼氣所能呼出的最大氣量。略小於沒有時間限制條件下測得的肺活量。該指標是指將測定肺活量的氣體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測定方法
儀器預先准備,要求肺量計筒容積大於7L。積聚時間至少達10s,流量12L/s時的阻力為1.5cmH2O/(L·s)。囑受檢者取立位,與肺量計連接後作最大吸氣至肺總量位,屏氣1秒鍾後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氣至殘氣量位,持續、均勻、快速呼盡,重復2次。然後選擇最佳曲線進行計算。臨床常用FEV1.0及FEV1.0/FVC%作為判定指標。計算方法
選取最佳曲線,要求起始部陡直,終末部平坦達0.5~1.0秒,整個曲線平穩光滑。自曲線上計算第1、2、3秒的呼氣容積及其各佔FVC的百分比,臨床常用相對值。
正常值
正常人3秒內可將肺活量全部呼出,第1、2、3秒所呼出氣量各佔FVC的百分率正常分別為83%、96%、99%。
FEV1.0正常值:男性約3179±117ml、女性約2314土48ml,FEV1.0/FVC%正常為>80%。[1]
臨床意義
實際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FEV1.0)占整個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稱1秒率。正常人大於80%,低於80%表明氣道阻塞性通氣障礙的存在,如哮喘。醫學上還用低於80%及60%評判支氣管哮喘發病的輕重程度。
FVC是測定呼吸道有無阻力的重要指標。阻塞性通氣障礙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病人,由於氣道阻塞、呼氣延長,其FEV1.0和FEV1.0/FVC%均降低,但在可逆性氣道阻塞中,如支氣管哮喘,在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後,其值亦可較前改善。限制性通氣障礙時,如彌漫性肺間質疾病、胸廓畸形等病人可正常,甚至可達100%,因為此時雖呼出氣流不受限制,但肺彈性及胸廓順應性降低,呼氣運動迅速減弱停止,使肺活量的絕大部分在極短時間迅速呼出。

I. 人體器官「肺」有關知識問題

肺位於胸中,上通喉嚨,左右各一,在人體臟腑中位置最高,故稱肺為華蓋。因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臟」。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絡屬於肺與大腸,故肺與大腸相為表裡. 【肺容量】肺容量是指肺容納的氣體量。
【潮氣量】是指平靜呼吸時,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氣體量。
【補吸氣量】是指平靜吸氣末,再用力吸出的最大氣體量。
【補呼氣量】是指平靜呼氣末,再用力呼出的最大氣體量。
【余氣量】是指最大呼氣後,肺內殘留的氣體量。
【肺總容量】是指肺所能容納的最大氣體量。即余氣量、最大吸氣量、最大呼氣量和潮氣量四者之和。
【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氣後,再做最大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即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三者之和。
【時間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氣後以最快的速度呼出的最大氣量。測定時,讓受試者先作一次深吸氣,然後以最快速度呼出氣體,同時分別測量第1、2、3、秒末呼出的氣量,計算其所佔肺活量的百分數,分別稱為1、2、3秒的時間肺活量。時間肺活量是一種動態指標,不僅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反映了所遇阻力的變化,所以是評價通氣功能的較好指標。
【每分通氣量】指安靜時,每分鍾進肺或出肺的氣體總量。
即:每分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
【每分最大通氣量】指以最快的速度和盡可能深的幅度進行呼吸時,所測得的每分鍾通氣量(測定時,一般只測15秒,將測得值乘4即可)。每分鍾最大通氣量,代表單位時間內呼吸器官發揮了最大潛力後,所能達到的通氣量。它是評價一個人所能從事運動量大小的一項重要指標指標。
【無效腔】由於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沒有氣體交換的機能,其腔內的氣體就氣體交換來說是無效的,故這部分空腔稱為解剖無效腔。此外進入肺的氣體還可因血液在肺內分布不均勻等原因,不能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這部分不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肺泡腔,稱為肺泡無效腔。解剖無效腔加上肺泡無效腔,合稱為生理無效腔。
【肺泡通氣量】從氣體交換的角度考慮,真正有效的通氣量應是肺泡通氣量。其計算方法如下:每分肺泡通氣量=(潮氣量-解剖無效腔氣量)×呼吸頻率

閱讀全文

與肺總量的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方法可以讓月經提前 瀏覽:648
制定物資消耗額的常用方法 瀏覽:817
汽車暖氣排氣管的安裝方法 瀏覽:288
五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187
鋼尺使用方法 瀏覽:277
收稻米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97
舊衣服做褲子簡單方法 瀏覽:306
深色衣領發黃怎麼變白的最快方法 瀏覽:509
科目三如何加減檔的操作方法 瀏覽:475
紫草服用方法怎麼做 瀏覽:840
排痘針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32
瘋釣鯽的使用方法 瀏覽:302
如何打敗僵屍的方法 瀏覽:747
小白攝像頭使用方法 瀏覽:623
檢測蛋白含量的方法 瀏覽:420
如何呵護友誼的方法 瀏覽:25
學生如何祛斑青少年祛雀斑方法 瀏覽:337
冬天給寶寶穿衣服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32
電纜安裝方法 瀏覽:943
如何用土方法止牙疼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