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酸菜魚怎麼做
酸菜魚也稱為酸湯魚,是一道源自重慶市的經典菜品,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流行於上世紀90年代,是重慶江湖菜的開路先鋒之一。
酸菜魚以草魚為主料,配以泡菜等食材煮制而成,口味酸辣可口;魚含豐富優質蛋白,能提供人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酸菜中的乳酸可以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還可以增加人的食慾。
關於酸菜魚的歷史來源眾說紛紜,至今也無法考證,後經傳承,製作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口味基本一致。
方法一
【原料】黑魚600克,泡酸菜100克泡紅辣椒25克,泡仔姜、蔥花各15克,花椒3克,蒜5克,精鹽4克,料酒10克肉湯500克,熟菜油500克。
【製作過程】
將魚兩面各切3份,酸菜搌干水分,切成細絲,泡紅辣椒剁碎,泡姜切成粒;炒鍋置中火上,下熟菜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魚炸呈黃色時撈出;鍋內留油,放入泡紅辣椒、姜、蔥花,再摻入肉湯,將魚放入湯內。湯沸後移至小火上,放入泡酸菜,燒約10分鍾,盛入盤。
【特點】
四川家常菜。以鮮草魚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此菜雖為四川地區民間家常菜,但流傳甚廣,成菜肉質細嫩。
方法二
主料:
鯉魚1條(1000克左右),陳年泡青酸菜250克。輔料雞蛋清1個,混合油40克,湯1250克,精鹽4克,味精3克,胡椒面4克,料酒15克,泡辣椒末25克,花椒10粒,薑片3克,蒜瓣7克。
製作過程:
1.將鯉魚去鱗、魚鰓、剖腹、去內臟洗凈,用刀取下兩扇魚肉,把魚頭劈開,錢骨製成塊。泡青酸菜洗後切段。
2.將炒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花椒料、薑片、蒜瓣炸出香味後,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出味,加湯燒沸,下魚頭、魚骨,用大火熬煮。撇去湯面浮沫,滴入料酒去腥。再加入精鹽、胡椒面備用。
3.將魚肉斜刀片成百姓0.3厘米的連刀魚片,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拌勻,使魚片均勻的裹上一層蛋漿。
4.將鍋內湯汁熬出味後,把魚片抖散入鍋。用另一鍋入油燒熱,把泡辣椒末炒出味後,倒入湯鍋內煮1至2分鍾。待魚片斷生至熟,加入味精,倒入湯盆子中即成。
酸菜魚是四川有名的特色菜,它鮮嫩爽口,開胃健脾,醒酒提神,湯美適口,希望你品嘗這獨特的菜餚。
㈡ 魚片怎麼上漿
我們在烹飪的過程中,經常都會用到澱粉,用澱粉把食材給包裹起來,從而起到保護作用,這操作在烹飪中的專業術語叫上漿,一般都是用水和澱粉,有的還會加蛋清來調和的一種糊狀流體,更稀的叫漿,更稠的為糊,所以我們也叫做上漿或者掛糊,上漿或者掛了糊的食材能有效鎖住食材的營養和水分並保持其口感。
我們在炒肉的時候都喜歡給肉片上漿,這樣炒出來的肉就特別的鮮嫩,其實給魚片上漿也是一個道理,在手法上都很類似,像我們在做酸菜魚,水煮魚,生汆魚等美食的時候都要先給魚上漿,這上漿的好壞都直接影響這道佳餚的成功與否。下面我就來說說怎麼正確地給魚片上漿的方法。
1、片魚的時候盡量厚薄均勻,這樣後期汆水時才能有統一的成熟度而不會影響口感。
2、在腌制的時候鹽味要加到恰到好處,多了過咸,少量則清淡無味。
3、用玉米或者土豆澱粉上漿更白更漂亮,而紅薯澱粉吸水性好,粘附力好,也更明亮,不容易脫漿,缺點是上漿後容易發黑。
4、上漿後的魚片加油是防止魚片入鍋後出現粘鍋現象,並且可以防止魚片之間相互粘連在一起。
㈢ 酸菜魚的做法視頻
食材明細
主料
鮮魚一條
酸菜一袋
干辣椒適量
川花椒適量
糖適量
鹽適量
雞精適量
料酒適量
雞蛋適量
澱粉適量
蔥適量
姜適量
蒜適量
郫縣豆瓣醬適量
微辣口味
煮工藝
一小時耗時
普通難度
酸菜魚的做法步驟
14
成品圖
㈣ 做金湯酸菜魚必備的魚片上漿技巧,是怎樣的
做出來的魚片不夠嫩滑爽彈?魚片一下鍋就脫漿?在做酸菜魚的時候這些問題你是不是經常遇到?其實魚片之所以下鍋出現脫漿、魚片不夠嫩滑爽彈主要原因就是魚片上漿的時候沒有上調料:鹽15克、味精15克、雞精20克、白醋20克、料酒15克、玉米澱粉20克、雞蛋1個、胡椒粉18克、大豆油25克、干辣椒3個、麻椒粒10個、芝麻3克。調料:鹽15克、味精15克、雞精20克、白醋20克、料酒15克、玉米澱粉20克、雞蛋1個、胡椒粉18克、大豆油25克、干辣椒3個、麻椒粒10個、芝麻3克。
然後要選擇新鮮的魚,魚身上的血水沒沖干凈。水分沒有控干,魚骨熬湯的過程中沒有把水面的泡沫舀掉,或者腌制的時候加雞蛋清沒抓拌均勻都會產生泡沫。然後放綠豆粉上漿就行了,不要一次性放太多,一點點加不停輕輕翻拌,剛開始會感覺很乾,不過魚片里會滲出水,變稀了就再加點綠豆粉,補加一次綠豆粉就可以了。第一魚要新鮮,魚鱗去除干凈,魚皮一定要刮洗干凈,魚皮刮洗干不但可以去除腥味,還能幫助後期,片魚片時,魚放在菜板上不滑動,容易改刀。還有魚片的厚度不可太厚或太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