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秋小麥種植方法視頻

秋小麥種植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4-03-28 18:04:49

1. 小麥種植的步驟

小麥的種植方法,詳細的步驟和過程。
一、播種

1、播期在保證播種質量前提下,適期早播。
2、播法可採用7.5cm,15cm單條或30cm雙條機械播種。
3、播深播種鎮壓後3cm覆土即可。
4、密度播種密度應根據品種、地勢和茬口而定。一般優質麥公頃保苗500萬株~600萬株。
5、播量按每公頃保苗株數、千粒重、發芽率、清潔率和田間保苗率(90%—95%)計算播量。
6、播種質量播種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淺一致,覆土嚴密,播後及時鎮壓。
二、施肥
1、有機肥生產用肥料,應以本有機生產系統內資源循環利用為主,適當購進外部肥源。如使用經1個月~6個月充分腐熟的有機堆肥,人糞尿和畜禽糞便必須經過高溫發酵無害化處理,如每公頃施用優質農肥30t,結合翻地或耙地一次施入,有條件的可秋施肥。秋肥可選擇碧卡顆粒水溶肥。
2、商品化有機肥、葉面肥、微生物肥料在使用前必須明確已經得到有機食品認證部門認可和頒發證書。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操作。根據小麥生長和需肥情況補充。
3、種肥分箱播下,切勿種肥混拌。
三、田間管理
1、壓青苗小麥三葉期壓青苗。用「V」型鎮壓器或石滾子壓1次~2次。採用順壟壓法,禁止高速作業。地硬、地濕、苗弱忌壓。
2、鬆土除草
(1)鬆土寬行距播種地塊,在分櫱期人工除草一次,活土通氣,促進小麥根系發育。
(2)除草採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機械除草方法。
(3)生育期灌水有灌水條件的地塊,做到一次灌足,如遇春旱,除灌足底墒水外,可於小麥三葉期至分櫱期灌水。
(4)病蟲害防治從整體生態系統考慮,運用綜合防治措施,創造不利於病蟲草孳生和有利於各種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生態系統平衡和生物的多樣化,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有針對性針對性採取各種預防措施。以物理和人工防治為主。
四、收獲
1、收獲時期蠟熟中末期進行收割。
2、收獲要求收割後,捆好、碼好,及時拉運,脫谷。機械收獲不應造成二次污染。
3、貯藏脫谷後及時晾曬、精選,做到單品種收割、拉運、碼垛(應選擇無污染的曬場)、脫谷、貯藏和交售。
小麥種植方法

冬小麥秋季播種,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長期一般在190~210天。
從種子萌發到產生種子,小麥一生要經歷發芽、出苗、分櫱、越冬、返青、拔節、孕穗、抽穗、開花、灌漿、成熟等生長發育過程。
開春後,麥苗開始恢復生長,進入返青期。隨著氣溫的升高,麥苗生長速度加快,莖節間自下而上逐漸伸長,稱為拔節。此時用手觸摸近地麥稈時,能感覺到有明顯突起的節。拔節後,分化中的麥穗隨節間伸長逐漸向上生長,當幼穗長到最上面一片葉(劍葉)的葉鞘中,葉鞘逐漸膨大呈紡錘形,稱為孕穗。
當小麥稈的最後一個節間伸長,麥穗頂部由劍葉葉鞘中伸出,即為抽穗。小麥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抽穗後2~6天後開花。開花受精後小麥進入灌漿成熟階段。
一、小麥模式化栽培技術要點
目前,河南省已大面積推廣模式化高產栽培技術,取得了明顯的增產效果。現就畝產400—500千克的模式化栽培技術簡述如下:
1、群體與產量結構:群體結構:基本苗在正常播期內每畝10—12萬;晚播麥每畝25萬左右;越冬前總莖數每畝80—90萬;最大葉面積系數應為7-9。產量結構:成穗數要求每畝45—50萬;每穗粒數30粒左右;干粒重40克左右。
2、栽培要點
(1)肥力基礎:要求麥田有機質含量為1%一1.5%;畝施有機肥4000—5000千克,標准氮肥40—50千克,標准磷肥25—50千克,鉀肥(硫酸鉀)7.5一10千克。並應做好配方施肥。
(2)播期與播量:適時麥(10月5日前後),基本苗為每畝8—12萬,並要求嚴格按計劃苗數、千粒重、發芽率計算播種量。晚播麥(10月下旬),基本苗每畝25萬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要求灌水3—5次(底墒水,冬水,拔節一孕穗水,灌漿水等)。
(4)及時除治病蟲害:特別要注意除蚜及白粉病的防治。
(5)適時收獲:要求在蠟熟末期,若面積大,也可提前到蠟熟中期收割,

2. 小麥如何種植

合理的種植方式可保證小麥單株有適宜的營養面積,群體得到很好的發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在我國麥區採用的種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寬幅條播:行距和播幅都較寬,如寬幅耬,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優點是:減少斷壟,播幅加寬,種子分布均勻,改善了單株營養條件,有利於通風透光,適於畝產350千克以上的產量水平的麥田使用。

寬窄行條播:各地採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3厘米等,高產田採用這種方式一般較等行距增產5%~10%。其原因,一是株間光照和通風條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體狀態比較合理;三是葉面積變幅相對穩定。

小窩密植:西南地區麥田土質比較黏重,兼以秋雨較多,整地播種比較困難,採用小窩密植方式。每畝45萬窩左右,行距20~22厘米,窩距10~12厘米,開窩深度為3~5厘米,氮、鉀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糞水中充分攪勻後集中施於窩內;過磷酸鈣、油餅等混在整細的堆廄肥中蓋種,蓋種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使用工具為小橇橇窩、小鋤挖窩點播,近年來研製的簡易點播機,也可開溝點播一次完成。

3. 小麥的種植方法_小麥的種植注意事項

小麥是我們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那小麥如何 種植 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小麥的種植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小麥的種植方法
耕作與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層松軟,土碎地平,干濕適宜,促進小麥苗全苗壯,保證地下部與地上部協調生長,所以是創造高產土壤條件的重要環節。具體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麥復種的麥田整地由於稻田長期浸水,土壤板結,通透性較差,所以要通過水旱輪作,干濕交替,促進土壤熟化。整地特點是,前作收獲較早時,應抓住宜耕期盡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溫晴朗天氣,充分炕土曬垡播種前再行淺耕細耙,達到深軟細乎,上虛下實;前作為晚稻或雜交稻制種田,由於收播間距很短,應在水稻散籽時即開溝排水,力爭薄片曬垡,短期炕田;在不貽誤小麥適時播種的前提下,也可淺旋整地,為小麥創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長基地。

小麥2.旱地小麥的整地要立足於逐年加深耕層,結合增施有機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復種形式進行整地。即前作收獲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煙草等,收獲應首先淺耕滅茬,然後深翻炕土,使殘茬腐爛並接納秋雨,雨後淺耙,減少蒸發;另一類如甘薯,棉花等,收獲時間緊迫,如果用常規之法,勢必貽誤播期,這是西南區小麥低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後期行間鬆土保墒,種麥時再耕細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種等連續作業,保證小麥適時播種。

少耕、免耕與半旱式栽培

1.少耕與免耕所謂少耕、免耕,是與傳統的整地而言,減少整地次數,降低整地強度,而對於田濕土粘,耕作困難,又易破壞土壤結構的麥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這是對小麥整地技術的一個發展和完善。據對稻茬麥免耕研,其增產機理可以歸納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結構與水分免耕未打亂土層,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濕耕造成的粘閉現象。免耕與翻耕相比,耕層土壤容重分別為1.15~1.20及1.34~1.40,水、氣比較協調。

(2)利於提高播種質量在保證適時播種的前提下,由於田面平整,利於挖窩或開溝點播,貫徹種植規范,避免了粗耕爛種所造成的深籽、叢籽、露籽,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3)根系發達,抗倒力強土壤結構較好,有利於根系發展和吸水。據多點調查,免耕單株次生根數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漿期用32p示蹤測定,標記後第8天,脈沖數高出63.01%。

(4)壯苗早發,增產顯著免耕田有較好的土壤生態環境。幼苗出時快,分櫱早,生長優勢明顯。在各個生育時期,免耕的葉面積指數均高,群體光合能力強,單位面積增產5~20%。

定位研究(4年)以來,對後作水稻未發生不利影響,但長期免耕後與土壤肥力、病蟲害的關系如何,尚須繼續進行探索。此外,免耕田雜草較多,後期也易脫肥,所以應有適當的配套 措施 。

2.半旱式栽培 小麥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環節。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獲後,利用原壟埂稍加修正後播種小麥。下濕、爛泥田廂寬170~200cm,一般為27~40cm,溝寬33~40cm,溝深27~33cm。用溝中稀泥覆蓋稻茬和肥料後,晾曬1~2天後播種,並以干渣糞或細土蓋種。小麥生育期間,溝內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廂面12~15cm,後期18cm),以使壟面不幹,既有利於小麥生長,又能保證水稻及時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條有效途徑。

半旱式小麥生產水平,一般可達旱作條件下70~80%以上,個別土壤類型還高於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廣種植較大面積。其增產原因,除一部分與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於改變了土壤的水熱狀祝。一方面壟溝把小麥根系深度擴大了10厘米左右,而且壟面通透狀況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氣協調;另一方面壟溝使土體表面積增大,白晝較平作溫度高1.2~2.0℃,最大可達4℃,夜間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積增加約200~400㎡/畝。在良好的水,熱、氣條件下,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由於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較強,前期應適當控氮,以免增多無效分櫱,但後期容易脫肥,所以應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補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壟作埂,播種施肥等花工較多,需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術,進而提高此類中低產田的小麥生產水平。
小麥的種植過程
首先要選擇優質的小麥品種,一般選擇一代小麥作為種子,這樣到第二年小麥的畝產一般在1000-1200斤左右。

小麥種子應該沒有蟲、籽粒飽滿、為一代新小麥、乾燥。

小麥選擇好以後,在播種前要拌種,意思就是給小麥拌葯以防小麥被蟲害吃掉。如圖,在拌種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拌種時水份不能太大以免影響播種時下種不順,影響每畝的種子用量,二是要拌勻,要讓每一粒小麥都要拌上農葯,以免被蟲吃掉,三是在拌種結束後小麥要晾曬一下。

在播種前要對地進行整理,如果是玉米地,需要把玉米桿全部粉碎,如果是棉地需要整理平整,這樣小麥長勢會好些。

現在一般都是機器耕地,要深耕,肥要撒勻,每畝一般100斤肥料。

在播種前地要耕兩遍,第一遍主要是把地里的大節桿打碎,第二遍主要是把地整平,這樣土地更松軟,如圖。

在播種時土地的水份要適中,這樣有利於小麥的發芽。

在播種時注意:小麥放進料斗時一定要兩邊都有,以防在播種期間短腿現象,就是有的腿里有小麥,有的沒有小麥,瞎了。

要調整每畝小麥播種多少,一般一代小麥種每畝播20斤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一代,可以多播一點,可以是25-30斤。

在播種過程中最好看一下每個腿里是不是都有小麥。

根據每畝的小麥播種量,可以適當控制播種機器的速度。

如果水份適合的話小麥一般在七天之後就可以看到出芽了。

小麥等到冬季時大約在每年下 大雪 時要追肥一次,在開春的時候要進行蟲害管理兩次。

這樣到第二年就可以收到優質的小麥了。
小麥的栽培技術
(一)施肥

在施肥中要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和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還田,起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補充鉀素的作用。有的農民朋友把玉米秸稈燒掉了,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太可惜了。只有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才能夠培肥地力,實現小麥的高產穩產。總施肥量一般每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化肥用量,一般每畝施純氮(N)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鉀(K2O)4.5—7.5公斤、硫酸鋅1公斤。

上述總施肥量中,應將有機肥、磷肥、鉀肥、鋅肥的全部和氮肥總量的50%,作底肥於耕地時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於小麥起身或拔節期再施總氮量的50%

根據上述施肥用量,秋種底肥的化肥施用方案為:方案1:畝施尿素13-15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氯化鉀7.5-12.5公斤。施肥方案2:畝施三元復合肥(N、P2O5、K2O各15%)40-50公斤。 方案3:畝施磷酸二銨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鉀7.5-12.5公斤。過去施肥量高於推薦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選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選高限(這個原則適用於以下施肥量選擇)。

(二)良種的選擇

"科技助農,良種先行。"我們知道,影響小麥單產的三大因素分別是--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而能直接影響這三個因素的唯一客觀物質條件就是小麥種子。

根據當地自然和栽培條件選用品種,做到良種對路,良法配套有的人一聽說某一品種好,不問種性、適宜范圍,就盲目種植,結果高產品種種到中肥地力,肥水滿足不了,產量潛力不能發揮,或者是春性品種在早茬種植,暖秋冷冬年遭受凍害,損失很大,反過來卻說品種不好。選用良種時必須考察自然栽培綜合因素,良種良法一齊推。

一是根據當地氣候生態類型特點選用品種。各地氣候生態類型不同,對品種的要求也不同。處於北方與南方冬麥區過渡地帶的黃淮冬麥區,一般宜選用分櫱成穗率中等,產量三要素協調的半冬性和弱春性中間類型品種。

二是根據生產條件和水平選用品種。選用良種,首先要考慮豐產性,而小麥良種的豐產性與栽培條件密切相關,因此選用品種時首先要考慮本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水平。在水肥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地區,應選用耐肥抗倒、增產潛力大的高產品種;在大面積中產區應選用適應性較強、豐產性較好的品種;在肥水條件差的山區、沙鹼地應選用耐旱、耐瘠能力強的良種。

三是根據耕作制度、作物茬口選用良種。耕作制度的改革往往對小麥品種有新的要求。如在復種指數較高的地區,一般要求晚播早熟品種。在間作套種區要求株型緊湊、矮稈抗倒的品種。又如在黃淮麥區騰茬早的早播麥田,選用半冬性品種,在晚茬用春性、弱春性品種。

四是根據當地自然災害特點選用良種。選用品種應注意分析本地區病蟲害、自然災害特點,選用的大面積推廣良種必須對當地主要自然災害(寒、旱、濕、乾熱風、穗發芽等)以及病蟲害有較強的抗耐性,以達到豐產豐收之目的。

選用品種必須綜合評價選用和推廣品種既要以區試和生產試驗結果為依據,又要辯證客觀。不能單純以試驗中的產量高低和長相好壞取捨品種;不能片面追求免疫品種。要全面衡量品種的綜合性狀和穩產性。大面積推廣的良種應該是優點多、缺點少,特別是綜合性狀優,遺傳基礎豐富,對主要病害具有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災害、產量高而穩。即群眾歡迎的"豐年大增產、平年小增產,災年不減產"的品種。

(三)整地作畦

整地質量直接影響播種質量和幼苗生長,而且通過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從而促進小麥生長發育。高產麥田要求深耕翻,打破犁底層,一般要求耕深23—25厘米,並做到隨耕隨耙,耙細耙透,做到上松下實。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一般應適當擴大畦寬,以2.5—3.0米為宜,畦埂寬不超過40厘米。為節約用水,提倡短畦,畦長以50—60米為宜。

(四)做好種子處理

提倡使用包衣的良種。小麥專用種衣劑含有防病和防蟲葯劑、微肥和生長調節劑,有利於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沒有種衣劑的要採用葯劑拌種: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即100公斤種子加0.2公斤葯劑)拌種。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散黑穗病等病害發生地塊,可選用2%立克秀按種子量的0.1%—0.15%(即100公斤種子加0.1-0.15公斤葯劑)拌種,或20%粉銹寧按種子量的0.15%(即100斤公斤種子加0.15公斤葯劑)拌種。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葯劑(殺菌劑十殺蟲劑)混合拌種。採取葯劑拌種的播種量應適當加大10%—15%。

用麥巨金3-5毫升兌水0.3-0.5公斤,可以拌10公斤種子,晾乾播種;春小麥:用麥巨金4-6毫升0.3-0.5公斤,可拌10公斤種子,晾乾播種;

(五)適期播種

播種過晚,櫱少、根少、苗弱,形不成壯苗;播種過早,苗旺長、缺位、病蟲害嚴重、易發生凍害。不同項目縣冬前積溫和前茬作物各不相同,難以統一確切的時間,適宜的播期應掌握在日平均氣溫17—16℃左右,若是冬小麥冬前≥0℃積溫650℃,越冬時能形成6葉1心的壯苗為宜。

以下是各地區播種時間參考表

東北春麥區 黑龍江、吉林、遼寧部分、內蒙東北部 4月中旬

北部春麥區 內蒙古中部,河北、陝西、山西北部 3月中旬-4月中旬

西北春麥區 甘肅、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青海部分 3月上旬

北部冬麥區 河北、山西大部、陝西南部、遼寧、寧夏、甘肅部分、北京、天津 9月中旬

黃淮冬麥區 山東、河南大部、河北、江蘇、安徽部分、陝西部分、山西、甘肅部分 10月上旬( 寒露 後)- 下旬

長江中下游冬麥 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大部、上海、浙江、江西、河南信陽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西南冬麥區 貴州、重慶、四川、雲南大部,陝西、甘肅、湖北、湖南部分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華南冬麥區 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雲南南部 11月中下旬

新疆冬麥區 新疆 南疆冬麥:9月中旬左右

北疆春麥:4月上旬

南疆春麥:2月下旬至3月初

南疆冬麥:7月底8月初

北疆春麥:8月上旬左右

南疆春麥:7月中旬

(六)足墒播種

適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措施,小麥出苗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手感標准為:手抓能成團,鬆手落地能散開)。墒情不足的,應採取多種形式造墒,反對搶墒播種或溝墒播種,確保適墒播種。當墒情和播期發生沖突時,寧可晚播3—5天,也要造墒播種,做到足墒下種,確保一播全苗。

(七)確保適宜的播種密度

每畝基本苗應根據不同品種特點,千粒重、發芽率、出苗率等情況確定,對於分櫱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適期播種的高產麥田適宜基本苗每畝10—12萬基本苗,每畝40萬穗。對於分櫱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種,適宜基本苗每畝13—18萬,每畝30萬穗。為確保適宜的播種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每畝播種量(公斤)=[要求基本苗×千粒重(克)]/[1000×1000×發芽率×出苗率]

地力水平一般,整地水平差的可用半精播栽培,每畝13-18萬基本苗(一般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千粒重40克左右的,以斤籽萬苗計算即可)。

做好播種機具的調試,建議採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種深度3—4厘米。

(八) 前期(冬前)管理要點

1 、保證全苗 在出苗後要及時查苗,有缺苗斷壟的,要補種經過浸種催芽的種子,同時拔除疙瘩苗,這是確保苗全的第一個環節。出苗後遇雨或土壤板結,應及時進行劃鋤,破除板結,通氣、保墒、促進根系生長。

2 、化控或深耘斷根 若越冬前麥田群體偏大超過80萬/畝,有旺長趨勢,可在氣溫降至零上5℃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麥巨金或鎮壓,或深耘斷根,以緩解生育中後期群體與個體的矛盾。深耘斷根的方法是去掉2齒的耘鋤隔行深耘,深度10厘米,耘後將土摟平,壓實,接著澆冬水,防止透風凍害。一般長勢正常的麥田也可採用這一措施,但群體偏小、長勢較弱的麥田不宜採用。

3 、冬季水分管理 澆好冬水有利於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較好墒情,以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主動。對於部分搶墒播種的麥田,及群體偏小長勢較弱的麥田,應於立 冬至 小雪 期間澆冬水,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澆過冬水,墒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以破除板結,防止地表龜裂,疏鬆土壤,除草保墒,促進根系發育,促苗壯。對造墒播種,麥田冬前墒情較好,土壤基礎肥力較高且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一般不要求澆冬水。

( 九) 中期(返青-孕穗〈挑期〉)管理要點

拔節期追肥澆水項目區麥田返青期、起身期一般不追肥不澆水,主要進行劃鋤,以通風、保墒、提高地溫,利於大櫱生長,促進根系發育,使麥苗穩健生長。還可以使用一次麥巨金,全面調控小麥的生長。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拔節肥、水的具體施用時間,還要根據地力水平和麥苗情況靈活變化。對於土壤肥力差,群體較小的麥田,可在起身期進行第一次澆水追肥,畝施尿素8公斤,在拔節後期結合第二次澆水再追尿素12公斤,以促穗大、粒多、粒重。地力水平高、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宜在拔節中後期(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結合澆水追肥,畝施尿素20-25公斤。對於地力好、產量高、群體偏大、春季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追肥時間可推遲到拔節以後進行,一般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

對於冬前生長過旺有脫肥現象的麥田,返青期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拔節期再追尿素10-15公斤。

對於播種過晚,基本苗多,冬前無分櫱的麥田,可在拔節前期(春生4葉前後)澆水施肥,畝施尿素16公斤,開花至灌漿初期再隨水追施尿素4公斤。

(十)後期(孕穗〈挑期〉-成熟)管理要點

澆好挑旗水或開花水。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於減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數,並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後期吸收利用。如小麥挑旗墒情較好,也可推遲至開花期澆水。

閱讀全文

與秋小麥種植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氣管炎的方法 瀏覽:90
級別大小的計算方法 瀏覽:571
生物學研究方法都有什麼方法 瀏覽:745
飛利浦鼻毛器使用方法 瀏覽:977
經常出汗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21
防止手機信息走漏的方法 瀏覽:982
快速去傷疤的方法 瀏覽:77
蘋果7音效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4
二匯流排如何查線方法 瀏覽:623
滴滴基礎訓練方法 瀏覽:796
微星電腦bios設置u盤啟動方法 瀏覽:469
中葯風濕病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38
如何用創新性方法 瀏覽:266
雀巢膠囊咖啡使用方法 瀏覽:376
快速瘦大腿的方法運動 瀏覽:306
茶油主要繁殖方法有哪些 瀏覽:46
南宗丹道訓練方法 瀏覽:406
身份證校驗碼計算方法c語言程序 瀏覽:168
紀律方法有哪些 瀏覽:786
最簡單的組選方法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