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幼兒節奏訓練方法教程視頻

幼兒節奏訓練方法教程視頻

發布時間:2022-09-25 09:02:52

① 怎樣訓練音樂節奏

音樂節奏感的訓練——(一)

音樂是—種有—定節奏組織的、通過時間而展開的藝術。把音樂的各種音響、音調要素在時間上加以組織,這就是音樂節奏的功能。音樂的節奏感可以既是一種基本的音樂才能,不僅有生理的基礎,還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內。表情豐富的音樂之所以能感動人,其原因也在於此。由於節奏的用途是 組織音樂的各種音響或音調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著經常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就這方面來說,離開旋律與和聲,離開樂句的音調發展,節奏本身是不單獨存在的。有人曾把節奏看作是音樂的「呼吸」與進行的原則。節奏的性質、節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藝術內容、音樂的形象所決定的,音樂節奏是一個有藝術表現力的范疇。

在教學的第一階段,學生會接觸到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同時進行的理論教育主要是視唱,都能幫助學生在樂器上表現他已經掌握的各種節奏習慣。但是這主要是音樂的習慣,學生從歌唱中了解和感覺到節奏的性質,而這種了解和感覺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現。

我們不能把本來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寫的練習曲改用四分音符來演奏,把 速度減慢四倍的害處很大,會養成學生不注意樂曲的真正速度的習慣,以致後來不願按樂譜上所指示的時值准確地演奏.而這些時值正是音樂進行的本質。在學生理解和表現節奏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只有逐步克服了這些節奏的困難以後,學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現出生動的節奏。

因此有必要對那些接受過初期教育的學生加以適當的修正.要求他同時完成各種各樣的有關姿勢、音的奏法、讀譜、手的配合動作以及其他演奏細節等的復雜任務。

要一下子掌握這許多東西是不可能的。至於把這些技巧整理得井井有條,把它們相互聯系起來,並且保持平衡.使它們內外統一,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節奏才能將所有這些東西組織和統一起來。

音樂節奏感的訓練——(二)

要獲得良好而鞏固的效果,必須採用一個最為正確可靠的方法,一個至今尚未 失去其教育意義的方法——在開始用樂器練習以前,先作視唱練習,而在視唱練習 時,一定要打拍子計算音的時值和組合,打好基本節奏訓練的基礎。以後用樂器練習時,也可運用上述方法計時,通過這種方法而掌握節奏,對於整理和匯集有關樂曲內容以及演奏的各種各樣的零星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初期教育中,我們不應強迫學生學習不必要的繁雜的技巧。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悉心研究節奏的特性,因為只有在掌握了節奏以後,才有可能擴展他以後的學習范圍。

要注意盡量避免用腳打拍子。這一輔助方法在初期教育中通常都是在教師的影 響之下加以採用的。它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暫時借用的一種輔助方法,只有在分析新的樂曲,學習新的技巧、或練習一首已 經基本上熟悉的樂曲(即通過視唱而對樂曲中的音程、速度以及音的時值已有明確 的概念)時,才能偶然藉助於這種方法。

經常用腳打拍子的習慣是非常有害 的。這種方法不能培養兒童對於內在節奏的活的感覺。這種內在節奏和節拍所打出來的節奏完全不同。有些學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腳打的是一種拍子,而身體搖擺的速度與腳的動作不一致。至於內在的節奏和出聲數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既不符合於實際發出的音響, 也不符合他在樂器上奏出這段音樂時的身體動作。

用腳打拍子只是在練習不同技巧的同時配合和平衡時加以採用的一種輔助方法。

② 孩子的節拍感怎麼培養

由於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在此階段,父母如果能在孩子聽音樂的同時,並讓他用形體動作表現節奏,這將對培養孩子的節奏感非常有幫助。
教孩子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節奏的方法:
1、可選擇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內容,例如:穿衣、洗臉等動作,配上簡單優美的音樂,表現節奏。還可以讓孩子模仿喜愛動物的動作,聽音樂表現節奏。如:小兔跳、小鴨走、大象甩鼻子等。為了提高孩子練習的興趣,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動作,並注意培養孩子合拍的能力。
2、選擇生動有趣、強弱節奏比較明顯的樂曲,讓孩子隨著音樂的反復用形體動作來體驗節奏的快慢和強弱變化。例:讓孩子跟著音樂節奏走步,要求走步的速度與音樂的快慢一致。
3、在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腳等表現節奏後,要引導他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表現節奏。在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時,一定要注重讓孩子自由發揮,切忌不要讓孩子一味模仿大人的動作。如果孩子出現動作不協調等現象時,父母應引導他進行自我調整,以達到形體與節奏的協調統一。

③ 少兒聲樂訓練方法及技巧

少兒聲樂訓練方法及技巧

聲樂教學中由於聲樂教學語言語義的不確定性,學生對教師講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師採用形象的語言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下文是由我為大家帶來的少兒聲樂訓練方法及技巧,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少兒聲樂訓練方法及技巧1

一、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形象化

聲樂教學中由於聲樂教學語言語義的不確定性,學生對教師講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師採用形象的語言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如:訓練氣息下沉時,用聞花的動作,雙手提水的感覺去體會就不至於把氣吸到胸上。「唱高音時要像跳高運動員起跳時腳先向下蹬,身體再向上拋的感覺」 等等。在聲樂教學中採用確切生動,形象的語言,比用單純技術性的闡述,更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二、用身體感觸法學習、體驗歌唱中的氣息訓練

剛接觸聲樂的兒童,並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地運用氣息。我們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蠟燭、打哈欠、聞花香等狀態,讓學生親身體會。例如,在氣息訓練過程中,我告訴學生,氣息的保持就像充了氣的氣球,不能鬆懈。可是他們怎能理解,於是就讓孩子撫摸自己的肚皮和教師去撫摸孩子的肚皮,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了。從而陳述自己呼吸時身體器官的變化特徵,用這種親自體會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形象地解釋了呼吸的原理。

而歌唱的呼吸分為幾種形式。一是:快吸慢呼,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引導學生可以這樣體會:想像突然串出一隻老鼠,讓人感到害怕,你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當你來到一片美麗的花叢中,你會忍不住聞每一朵鮮花,這時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二是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吸氣一定要像聞花香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學生對於上述呼吸練習方法的正確掌握,一定程度上既能激發孩子學習聲樂技巧的興趣,又達到了學習聲樂的目的。

三、趣味發聲教學法

發聲訓練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給孩子做發聲訓練時, a,o,e,I,u,v 的教學,是傳統的,對於小孩子來說也不現實,孩子們甚至會感到枯燥無味。我用創設情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很遠的地方,讓孩子把他們喚回來。讓孩子大開口喊「媽媽」,叫「爸爸 」或打噴嚏等形象化的方法進行教學,當孩子難以張大嘴巴歌唱時,我就讓孩子「啃蘋果」,練聲曲目我把傳統的mi---ma----改成了「媽媽快回來」、「大西瓜、ao、ao、ao」兩只老虎,兩只老虎,ao、ao。學生唱詞同時做出不同形象的老虎樣子來等等。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學生學的到位,學的開心。發聲訓練教學效果甚佳。

四、咬字吐字的教學

唱歌和說話同樣要求吐字咬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須要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在教學中如果單純的教什麼是咬字?什麼是吐字?對於小學生來說太過於復雜,我採用先帶領學生朗讀歌詞,然後學生模仿的方式來學習。我在讀的時候,我非常注意口型的變化,對於不同的字,我的口型也是不同的。例如:帶有a韻母的字,我要求口型為a。如果帶有O韻母的字時,我要求學生讀的時候口型為O。特別強調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每個字的口型。這樣,在唱歌詞的時候就能自然的做到咬字吐字。而且這樣教學簡單易懂。不會給學生造成困惑。

五、重視情感投入

在少兒聲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很多孩子在演唱中沒有感情,只是純粹把聲音唱出來。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學生的生活閱歷尚淺,對歌曲理解的不夠深,還有對表演的心理興奮度不高等等。針對這個問題,我採用情感交流法。我要讓學生知道,有感情的歌唱才能感動觀眾,演唱者的歌聲才有生命力。引導學生多聽多感受不同情緒的歌曲,說說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抒情的歌曲演唱時歌聲要輕柔優美,要像朗讀一首詩歌一樣富有感染力。歡快的歌曲演唱時要富有節奏感,聲音要像拍皮球一樣富有彈性活潑有朝氣。在教學中做如下步驟引導:

1、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歌教學。少兒都很喜歡聽故事,利用這個心理特點展開教學,很快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簡單介紹歌詞所產生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對歌詞有深刻的理解。

3、富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老師富有激情的示範演唱,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

5、學生模仿老師或演出視頻進行學習,在演唱中要求學生口腔充分打開,歌唱狀態充分興奮,唱歌時情緒再激動一點。這樣唱歌就能使歌曲有生機有活力。

6、演唱的同時加上簡單的肢體動作會使的演唱效果更加突出,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像進行創編。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完整,達到更好的效果。

少兒聲樂訓練方法及技巧2

一、演唱的姿勢

(1)站立姿勢。不僅是為了台風好,還關繫到發聲的質量,呼吸的順暢。所以要求學生保持標准正確的姿態:男生兩腳自然分開站立,挺胸、收腹;女生左腳向前跨小半步,保持頭頂天花板的感覺,挺胸、收腹。人體重心在前腳,身體前傾,肩膀放鬆不能聳肩。

(2)面部表情。面部肌肉放鬆,臉部呈微笑狀,兩嘴角微微上翹,給人的感覺應該是發自內心甜美的笑容。

二、打開咽喉腔體

(1)無聲練習。左右牙關凹下,表面形成兩個「酒窩」,嘴巴上下打開擴張,舌尖抵在下齒垠內側,然後舌體後三分之一向後退,舌尖不動,同時舌中間凹下、兩側隆起,使舌體形成直溝。學生可照鏡子反復練習,每次練3分鍾。

(2)單母音a、o、e、u、i運用打呵欠的方式按順序說出來,連貫不留痕跡地反復練習5分鍾,說i時聲音是從牙關發出來的。在做這個練習時,要保持嘴角上揚,呈微笑狀態並有輕微的揚眉。

三、單母音、復合母音的練習

a、o在打開咽喉腔時位置是一樣的,只是口形稍有變化,用a、o音練習能鞏固正確的發聲位置,而且聲音很明亮、悅耳、結實,還能有效克服兒童的奶聲和扁嘴歌唱的毛病;用u音練習,很容易打開通道獲得高音,主動用上氣息。此外,lu在發聲時可以避免孩子們用聲帶喊叫的現象,練習時也很容易獲得頭聲 和高位置。對於初學者,我不主張用「咪」和「嗎」來訓練,很容易造成「咧」和「橫」著唱。哼鳴練習也可以較輕松地打開通道獲得高音(頭聲),輕聲、假唱、哼鳴三大發聲輔助練習缺一不可。

四、呼吸訓練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兒童的肺活量小,相對於成年人呼吸淺得多,所以平常兒童的心跳、呼吸頻率比成人快。由於呼吸短促,唱起歌來常常感到氣息不夠用,特別是唱較長童時更加困難。故此,兒童的呼吸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深呼吸練習法。小嘴自然張開和鼻腔同時慢慢地將氣從上往下吸進肺的底部、腰圍處,腰圍有漲滿感,呼氣時保持吸氣時的狀態,讀S音把氣徐徐地有控制地呼出,反復練習五分鍾。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可以逐步解決呼吸問題。

(2)吹紙片的練習。具體做法如下,撕一個稍長一點的紙條,一厘米寬即可,用手捏著上方,放在嘴前約一公分的距離,可逐步把距離拉長。用吸好的氣吹紙條的下方,從紙片振動的頻率辨別氣息是否均勻、集中、有力,從而使孩子們感覺呼吸時腹部的對抗作用。這一練習既鍛煉了腹部的力量,又對增強氣息控制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五、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練習:唱歌和說話一樣,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時必須運用歌唱語言的方式來咬字吐字。歌唱語言是建立在生活語言的基礎之上,通過藝術加工,形成歌唱語言的規律。在演唱歌曲之前,要對歌詞進行咬字吐字處理,這樣才能把節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對於歌曲中的每個字,咬的要准確,這就需要嘴、口腔與意識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詞、拖腔、收聲的過程中,都不能大意,必須要用「心」念字,在這個基礎上演唱歌曲,就能達到「字正腔圓」的目的;在表現抒情類歌曲時,一般曲調慢而有序,咬字時要非常清楚,這就要求熟練咬字吐字技術。

六、節奏訓練

節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加強平穩節奏和變化節奏的訓練能提高學生對節奏變化的靈敏性。

七、跳音、附點音符的練習

跳音的練習使聲音變得靈巧、跳躍,賦於華彩。方法是保持低的喉位,用腹肌輕輕彈跳,呼吸保持住。附點音符的練習使孩子的聲音有動感,歡快跳躍,適合演唱多種風格的曲目。

八、歌曲的處理

兒童唱歌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藝術性,啟發學生的音樂想像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受到歌曲藝術形象的感染。由此看來,對歌曲進行恰當的藝術處理,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做到聲情並茂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歌曲《小機靈的歌》旋律活潑、開朗、熱情;內容贊美了聰明機智、膽大心細地一休,愛惜時光、努力學習、同情弱者、助人為樂等高尚品德。歌曲用「格嘰、格嘰」象聲詞配上66556655|660560的旋律,把動畫片人物的機械式步伐動作形象地表現出來。這就提示我們在演唱時要掌握住機靈、活潑、富有彈跳性的藝術風格。教師在啟發學生的情感時可以通過有感情地范唱、語言的解說、引導、肢體語言的示範等教學方法的運用,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歌曲所營造的意境和情感的氛圍中。

九、聲音位置

選用不同的聲音位置來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訓練四年級下冊五單元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時要求用清新自然的嗓 音、聲音位置靠前的方法來訓練,孩子們演唱的聲音非常甜美親切,能更完美的表現山東民歌的風格。再比如在訓練《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時,要求孩子的聲音位置稍靠後一點,帶著深情、委婉的情感來演唱,既不失去可愛的童聲音樂,又使聲音極富表現力,演唱效果非常理想。

十、「豎」「含」「深」「空」

童聲訓練一定要從高位置開始,「豎」要求孩子們在打開咽喉腔體時處於打哈欠狀態,嘴唇自然放鬆,用單元童o進行練習;「含」即口腔保持空含感;「深」即氣息要吸深至肺底;「空」,微笑上提軟齶,空擴口腔等。總之,兒童聲樂教學是一門看不見、摸不著的藝術技巧,只能用心、用嗓、用耳朵去感覺。

聲樂教學不只是讓小學生學會幾首歌曲,單純地解決一些聲音技巧問題,而是培養他們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把所學的聲樂知識和技巧運用到歌唱藝術中去。經過系統訓練的孩子,演唱基本做到音準、節奏准確,音樂感覺較好,口形正確,喉頭穩定,舌位正確,換氣及真假聲轉換自然不留痕跡,初步掌握頭腔、口腔、胸腔共鳴的運用;演唱完整、緊湊,能較好表現歌曲的內涵與情感;演唱姿勢正確,朴實大方,能較好與伴奏相結合。

擴展:少兒學習聲樂的好處有哪些

唱歌是肯定要用科學方法的,有一套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的。單憑模仿,憑感覺唱,那是不夠的。

1.健身

科學的發聲方法,需要人體各部分的配合,如,呼吸,丹田之氣等,每天都把它理順了,調勻了,練足了,無形中促進氣血的循環,那對身體肯定是有幫助了。還有腰腹部肌肉的收縮,腔體、管道的共鳴等等。總之,唱歌是需要化花巧力的,要身體各部分都調動起來,唱歌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身體的過程,一個健身的過程。

2.娛樂

聽歌、唱歌的過程,絕對是一個賞心悅目,開心的過程,無論是朋友卡拉OK,或者路邊、公園小唱,大合唱,都是很好的娛樂。現代社會,也有許多很好聽的流行歌曲,藝術歌曲,值得我們去聽,去唱。許多朋友在一起交往,聚會的方式,都採用唱歌,到歌廳一展歌喉,宣洩情感。甚至辦公事,進行聯絡,溝通,公關等,也通過去歌廳唱歌的方式處理。通過歌聲,唱歌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一句話,唱歌,使我們精神煥發!

3.審美

聲樂藝術,是一種審美的藝術,不管什麼歌曲,都緊緊圍繞著生活,圍繞著我們的情感。在歌曲中,我們體會著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我們一定的審美習慣和審美觀點。「這首歌真好聽,」「我最喜歡唱這首歌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審美取向的體現。久而久之,形成我們特定的審美思想。

4.教育

唱歌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合唱,更好。因為合唱是集體活動,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配合意識以及平等觀念就會逐漸確立,這對培養獨生子女的集體主義精神是非常有利的。在合唱隊里學習唱歌,回到班級就是骨幹,就可以教同學唱歌,帶動更多的人學唱歌。通過教歌,就可以增強自信心、培養責任感,鍛煉工作能力。這不就是自身素質的鍛煉和提高嗎?另外,有研究表明,唱歌,能夠開發人的智力,使人腦更聰明。

5.科學用嗓

我們知道,人的嗓子,是我們和其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不僅僅是用於唱歌。人的嗓音各不相同,音色有好有壞,聲音有明亮的,清脆的,沙啞的等等。但是,我們剛一出生的啼哭,聽起來都是差不多的,都很清脆。為什麼後來,有許多人嗓子出了問題,講話費力,聲音難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遺傳,病變等,還有就是不知道用嗓的科學,不注意保護等造成的。學習聲樂,必然要學習科學的用嗓,要懂得保護自己的喉嚨,不亂喊亂叫,同時,提高自己的發聲質量,使你的聲音更圓潤,更甜美。這樣,無論你講話,朗讀,做播音,主持人,都能很好的勝任,有更好的效果!

;

④ 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

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

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律動的速度。節奏的律動就是節奏的生命。以下是我整理的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供大家參考。

怎樣訓練音樂的節奏律動

音樂節奏律動音樂中的節奏概念是很寬泛的,從最宏微觀的角度看,它可以說是音樂的「進行」,這個概念包括了音樂中各種各樣的運動形態,既有輕重緩急,也有鬆散與緊湊。具體來說,節奏包括節拍和速度這兩個概念,前者是指音樂規律性的強弱交替的運動,即拍點的組合,後者是指律動的速度。

節奏在自身的感覺

在知道拍號和每分鍾有多少拍後,我們就要去感覺節拍。有的學生不去感覺節拍的分組,節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機械也數著拍子,我們要把這種被動變為主動,進入內心的節奏感覺。要做到有內心的節奏感覺,首先要去感覺節奏。

許多節奏方面的缺點之所以產生,實際上是由於自己本身沒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的精神和他的風格,作品的藝術形象。這就使永遠變化無窮的多種多樣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義、內容相一致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結構,作曲法本身,聲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協調,只有這樣,表演才可能是好的,藝術的。

1.在技術性段落中,要劃分清楚一些有規律的組織的節奏。

2.要對節奏有感覺,也就是說對每小節內強拍弱拍的區分有感覺。

舉幾個常用的節拍:四二拍是強、弱,四三拍是強弱、弱,四四拍是強、弱、次強、弱、八六拍依次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舉例一首作品來說,這首樂曲,表現的是船水中搖盪的背景。船歌一般是用八六拍子寫成的。以三個八分音符為一組,每小節分為兩組,根據六拍的節奏特點,把船在水中左右搖擺著前進的感覺表現得恰到好處。我們在演奏時,把第一拍作為一個重音,二三拍輕輕地帶過去,第四拍作為次重音也要放下去一個小重量,然後五六拍再輕輕的演奏。只要把這些力量安排好了,演奏的的時候的心裡節奏就會慢慢形成。有些演奏者過遠地偏離原譜和作者的構思,其根本在於不夠理解作品的基本內容,歪曲作品的結構。因此,我們必須養成認真去分析節奏,並去感覺、體現它的習慣,這是保證演奏中基本的節奏感所必需的。

節奏與律動感

節奏的律動感,是要通過自己的內心去體會,去感受,其要點是結合樂曲的情緒語言、意境,選擇好合適的節奏。這種律動感可說是一種韻律。真正以內心感覺到節奏,感覺到活生生的脈搏,節奏的律動就是節奏的生命。律動經常在較快速的段落和有規律的伴奏音型部分能更明確地得到體現。比如,在八六拍子中,每小節分成兩組,每組六個八分音符。在淡雅、寧馨的旋律之下,伴奏音型平穩而美好地緩緩向前流動著,每六個音為一個律動。這六個音中,第一個音稍重一些,作為律動的點和依靠,後五個音均勻柔和地連續下去。這時音樂的表達會讓人更加的舒服,安逸,表現力大大提高。在這種感覺中,逐步去體會出合適的律動速度和意境。節奏的律動感是一種活生生的,發自內心的感覺,就像脈搏對人的生命那樣的富有活力。我們必須多聽、多想、多體會,才能有正確的自我律動。

節奏與速度

如果演奏者沒有把大型作品,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足夠的思考並去感覺,就必然會出現速度上和節奏的錯誤。有得演奏者在剛開始表演作品是難以確定作品正確的基本速度。開始時採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錯誤的,往往會對整個作品產生影響,有時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進,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卻已遭到破壞。練琴時可以試用各種與原來速度略為有所不同的速度,藉以確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狀態,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開始表演之前,最好在思想上把開始時的速度和作品以後發展中的某個地方作一比較。

比如,一個作品速度是每分鍾一百二十拍。樂曲開始,整個第一行速度極穩定。第二行第一小拍標上了加快,要求從這一小節第一拍起加快,一共兩小節,這個加快,這兩小節從原速開始,一拍比一拍更快,這是一個逐漸加快的.過程。 比如表現刑警開始行動,罪犯的四下逃竄的情景,演奏者常常過急,一下子加速至最快,這就成了突快,而不是漸快了。這樣卻違背了作曲者本身的意願。在加快之後第二行的第三小節標著回原速,從這一拍起,馬上要回到一分鍾一百二十拍的基本速度上去,這個速度不能忘記。由此可見,樂曲速度的變化是需要演奏者長時間的學習,培養節奏的律動感。所以,在變化節奏中,變化的部分能否做到漸慢或漸快,回到原速時節奏是否清楚、穩定,是我們對節奏感的很好考驗。

總之,節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的生命,節奏又是千變萬化。其實每個曲子都會有一個基本的節奏,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掌握了這點,對於演奏好整個樂曲就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音樂律動活動與幼兒節奏感的培養

當我們看到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就能夠隨著歡快的音樂擺動手臂、有力蹬腿時,我們無不驚異於音樂對生命的強烈作用和兒童與生俱有的音樂潛質。音樂之所 以能對嬰幼兒產生這樣的影響,是因為它的最基本元素流動性、運動性、節律性能吸引感官不由自主地去跟隨它。這種「上下翻飛」的美妙聲響和有節律的運動又會 進一步刺激嬰幼兒的運動神經,而我們知道,運動正是生命成長的內在動力。

一、音樂律動活動的教育價值

音樂和運動不但與生命成長關系密切,而且與個體的心智發展關系密切。感官一運動發展的關鍵期發生在兒童從出生到四五歲之間。它是這個時期兒童主要的學習 方式。跟隨音樂的身體律動可使幼兒對音樂的情緒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達。幼兒通過身體動作感知音樂的基本要素,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音調 的高低、段落的劃分乃至它們之間的種種關系等。跟隨音樂的身體律動還能培養幼兒聽覺的專注力以及提高幼兒的想像力、動作反應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創造力, 等等。動作還像一座連接感性和理性的橋梁,能幫助幼兒理解音調的高低,感知音樂的開始和結束,這些都可為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

二、音樂律動活動與節奏能力發展

節奏是音樂的重要元素,是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它充滿活力,也充滿情感和意義。所有的節奏都需要通過身體的動作和肌肉的反應來感知,節奏感完全依賴於運動。兒童階段是感受和體驗節奏的最佳年齡期。

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的理論認為,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但是需要誘發和培養。只有以聽音樂和做身體動作為手段,才能喚醒兒童天生的音樂本能。我們可 以通過音樂與運動相結合的學習形式,把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轉化為具體的動作、節奏和聲音。把音樂表現中的力度、速度、音色變化等與兒童運動時的能量、空間、 時間感受融合在一起,從而培養他們體驗音樂情緒的能力。達爾克羅茲認為,身體是體驗節奏的第一載體,節奏是音樂教育中的一種特殊力量,人體運動是音樂節奏 的外在表現。

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的教育理念里,音樂教育應該融語言、動作、音樂為一體,而能夠把它們融合在一起的核心就是節奏。

柯達伊提出,節奏的形式及其表現力極為豐富和精細,它可使各種分散的音樂要素通過組織和規律化成為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節奏感培養不但是感受、理解、表現音樂的基礎,而且能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發展節奏感的律動活動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律動主要包括聲勢、游戲、即興表演、集體舞等形式。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創造了一整套通過動作開展音樂教育的方法,其中的「聲勢」是指 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方法。基本的聲勢包括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四種形式。聲勢對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聽辨力、記憶力、創造力都有 積極的作用。可供幼兒園選用的發展節奏感的律動活動形式多樣,如手指游戲、原地做動作、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等。

手指游戲較簡單,並且深受幼兒喜愛,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能力。例如,配合碰碰眼睛、耳朵、手腳動作的歌曲,不但可以幫助幼兒發展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幼兒認識身體並建立起身體意識。

原地做動作是指讓幼兒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探索站、坐、蹲等身體動作。幼兒動作發展的規律是從原地做動作到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幼兒對動作的控制則是從控制頭部和上半身動作開始,再向控制下部肢體動作發展的。

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是指伴隨音樂做彈跳、搖擺、跑動、舞蹈等動作。移動位置的運動豐富了動作樣式,也促使幼兒有了更多動作想像和自我表達的機會。例如, 可緩慢拖著腳步走,可挺起身子、腳步有力地走,可輕松地蹦跳,等等。通過輕快與沉重的對比,幼兒能夠准確地體驗到音樂情感的表達。又如,配合不同風格的 (輕柔的、歡快的、節奏鮮明的)音樂即興跳舞。可以幫助幼兒通過自由的肢體動作感知音樂節奏,體驗快樂。

設計律動活動要遵循幼兒的年齡、心理和運動能力的發展規律,切合幼兒的實際能力。組織活動時要從他們能夠做的動作開始。例如,組織小年齡幼兒開展律動活動時。可以讓他們先在原地做動作,待他們有所體驗後再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

紗巾、綵帶、皮球、節奏棒、呼啦圈等道具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可以增強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和對節奏感、音樂的理解。例如。可用三角鐵幫助幼兒理解三拍 子;用大球、小球的不同排列幫助幼兒理解節拍的強弱規律,區分不同的節拍;用節奏棒、紗巾等配合即興創編節奏和舞蹈動作。以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的旬、段劃 分;用進出呼拉圈的方式幫助幼兒探索空間位置,等等。使用道具輔助律動活動比只做徒手動作更有意思,有利於幼兒把身體的各個部分都活動開來,也有利於幼兒 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調動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四、律動活動的實踐舉例

1 《小毛巾》——體驗穩定拍感

《小毛巾》是一首台灣童謠,歌詞詼諧,曲調朗朗上口,速度適中,適合小班幼兒歌唱。每段歌曲前兩句是重復的,「小小毛巾愛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幼兒 可以做洗眼睛、鼻子、嘴的動作,之後則根據所唱出的身體部位做動作,如第一段的歌詞是「還跟耳朵親親嘴」,第二段的歌詞是「還跟耳朵、還跟脖子親親嘴」。 第三段的歌詞是「還跟耳朵、還跟脖子、還跟眉毛親親嘴」。歌唱時既要保留基本動作,又要逐漸增加新的動作,以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使活動更有趣味 性。

理解穩定拍感是感知節奏的重要基礎。練習時可引導幼兒伴隨歌謠或歌唱做踏腳、拍手、走路、敲擊打擊樂器等動作,以感受穩定節拍,理解連續、均勻的節拍運動特點。

2 馬跑、兔蹦、蛙跳等——體驗不同的節奏時值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歌唱活動中自然形成的節奏感來發展他們的節奏能力。例如,可以引導幼兒從「敲門」「握手」「釘釘子」「補鞋」等動作中發現節奏,可以通過模擬自己喜愛的動物的跑、跳動作來豐富對節奏的感知。

①學習奔騰跑跳動作。這既是學習跑跳步,也是學習附點節奏。如果教學對象是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可以讓他們直接從模仿馬跑的動作開始。如果教學對象是年齡 較小的孩子,則可以從各種有關馬的問題或故事引入。為了幫助幼兒更加准確地模仿馬的奔跑節奏,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圍坐在地板上用手在地板上拍擊,然後跟著教師的鼓聲在移動過程中做動作。

②學習雙腳蹦跳動作。可讓幼兒通過模仿兔子、袋鼠的蹦跳動作,練習雙腳蹦跳。蹦跳的節奏可以是四分音符時值,一拍一跳,也可以是八分音符時值,一拍內兩跳。

③學習單腳跳動作。可給幼兒看美洲印地安人跳舞的圖片或視頻,啟發他們發現舞蹈中單腳跳的形式。聽著教師的擊鼓聲,孩子們做出單腳跳動作。同時口中可發出「噢、噢、噢」的歡叫聲。單腳跳動作的特點是第一拍重音(這一拍也可以是雙腳跳),兩只腳按小節交替做動作(一小節一換腳)。教師可帶領幼兒在四拍子、三拍子、二拍子的不同節拍形式中練習。

④學習弱起拍的跳躍動作。教師可先啟發幼兒討論「青蛙是如何跳躍的」。然後發現青蛙之所以跳得高、跳得遠,是因為它有一個准備動作。它的節奏是,然後啟發幼兒跟著教師的鼓聲練習,體驗這種「弱起」准備的節奏感覺。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上述各種節奏和運動形式串聯起來,配合鼓和其他打擊樂器引導幼兒練習。

需要強調的是,為了開展音樂律動活動,教師需了解和掌握幼兒生理和運動能力發展的基本規律。一般說來,兩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做走、跑、雙腳蹦跳等動作。三 歲以下的兒童不容易做奔騰跑跳動作,但是可以讓他們嘗試跟著鼓聲做提肩膀的動作,它同樣能夠幫助他們感覺到節奏的彈性、跳躍和向前推進的特點。四歲以下的 兒童往往不容易做單腳跳動作,他們常常保持不住身體的平衡,容易感到疲勞。四歲以上兒童一般能做出青蛙跳動作。

3 聖誕老人的馴鹿——學習漸快和漸慢

①教師和幼兒圍坐在地板上。教師出示馴鹿的照片,問幼兒:「你們知道馴鹿最特殊的工作是什麼嗎?」孩子們回答說:「是給聖誕老人拉雪橇。」教師又同: 「它的脖子上掛的是什麼?做什麼用的?」教師和孩子們通過討論得出:馴鹿喜歡聽鈴鐺的聲音,鈴鐺的聲音和走路的聲音配合起來很好聽。由此吸引孩子們的注 意,進入教學環節。

②教師說:「讓我們用手來當馴鹿的腳,也跑起來飛上天吧!」孩子們跟著教師用手拍擊地板,經歷「慢走——小跑——逐漸加 快——快跑——飛起來」(「飛起來」的時候不再拍擊,而用手臂在空中做盤旋飛行的動作)的過程。教師說:「馴鹿要降落到××小朋友的家門口了,它可不是一 下子掉下來的噢,讓我們幫助馴鹿慢慢地降落下來。」大家一起拍擊地板,經歷「快跑——小跑——走——停」的過程,體驗速度的漸快和漸慢。

③教師說:「請你們大家做馴鹿,我來做鈴鐺,現在我們要去送禮物了!注意馴鹿走路的聲音要和鈴鐺的聲音一致啊!」教師可搖動串鈴或其他金屬類樂器引導幼兒感知漸快和漸慢的動作特點,當「馴鹿」飛起來時鈴聲停止。之後可讓孩子們輪流敲擊鈴鐺指揮動作。

④做過幾次固定位置的活動後,選一個幼兒當馴鹿,讓他聽著鈴聲合拍地在圈外跑動,表示去送禮物。其他幼兒繼續在地板上拍出節拍。幼兒可輪流當馴鹿。

⑤教師再啟發:「馴鹿跑動時除了可以聽到鈴聲,還可能聽到其他聲音嗎?」教師敲擊雙響筒,模擬鹿蹄聲。最後,鈴聲、鹿蹄聲和幼兒跑動的聲音、所做的動作融合在一起,完成從固定位置到移動位置的活動,體驗速度的漸快和漸慢。

不同力度、速度的活動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聽覺敏銳程度,感受節奏的快慢,進而提高運動的控制力。未來學習歌唱或演奏器樂時就需要這種音量控制能力、肌肉控制能力、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和表現能力。

近年來,很多幼兒園都很重視律動活動。億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開發的《我的身體會唱歌——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音樂課程》,以音樂感受、表現為切入點,引導 幼兒快樂參與、大膽表現。幫助幼兒在豐富的體態律動游戲中提高音樂素養,發展藝術能力。我們期待能通過律動活動為幼兒提供更多活潑有趣的活動機會,幫助他 們獲得更全面的藝術能力的發展。

;

⑤ 鋼琴學習中如何練習好「節奏」

▲ 初學階段的孩子常常表現在彈奏時快慢不定,比如一首曲子中出現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時,往往孩子們彈奏四分音符時,實際演奏的與二分音符一樣長,雖然嘴裡數的是一拍,但是並沒有意識實際演奏到底彈了幾拍。

▲ 當老師或家長幫助打拍子時可以保持正確的節奏,但自己獨立練習時,就會忽快忽慢。

▲ 初學鋼琴時總是會出現數得「過長」和「快的沒拍」兩種情形,對節奏沒有正確的概念。

?如何加強孩子的節奏感呢?

▲ 在練琴或上課中,鋼琴老師和家長們可以在旁邊幫助打拍子,或者在示範彈奏時讓孩子在一旁拍手體會。

▲ 對於愛拖拍子或者趕拍子的孩子來說,可以藉助於節拍器,一個音打一拍,耳聽手彈,更重要的是從內心去體會節奏的變化,感受同一單位拍中不同節奏型帶來的變化。

▲ 可以把節奏型單獨標記出來練習,用拍手或敲擊桌面的形式准確地打出像2/4強弱、3/4的強弱一樣的拍點,從趣味中領會,就會加深對節奏的理解。

明白了這些道理,孩子們一定要跟隨鋼琴老師一起准確掌握好每拍的時值,把拍子彈准後再進而表現出樂曲鮮明的節奏韻律。

孩子啟蒙階段學鋼琴,可以嘗試在線學鋼琴。在iPad里試試【音樂蜂巢】這個軟體,在家就能上課,陪練永久免費,教學價格也比線下便宜很多。我家孩子跟著學了兩年,效果還挺好的,而且還贈送鋼琴使用權。

/

⑥ 培養小班幼兒節奏感,都有哪些做法

序言:幼兒園小班的孩子相比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智沒有成熟,而且對這個世界上的認知也比較少,老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肯定要費心費力一些,如何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呢?

增強孩子節奏的興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增強孩子對一些節奏感的興趣,教師可以採用一種快慢不同的走路方式,讓孩子根據教師的快慢來進行走路,能夠跟得上老師的節奏的孩子給予一定的鼓勵,慢慢的這種節奏練習就會讓孩子的節奏感變得越來越強。這種方式一般受喜愛的比較多,畢竟孩子的天性都是比較愛玩的,以這種游戲的方式更能夠達到一定的效果,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節奏感,這種方式能夠讓孩子覺得這個游戲非常的有趣味。在進行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對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同的訓練,畢竟每一個幼兒他們的身體都有一定的差異性,節奏感也不是特別強,就像有的人他們天生都是音痴,所以不能夠對他們進行強加要求。

⑦ 幼兒園律動教學步驟有哪幾個規律

首先要根據歌詞,節奏,情境等創編律動,注意動作的難度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然後由老師示範一遍給孩子們看。

之後分解動作教給孩子們,教學過程要根據孩子們的掌握程度調整節奏。最好有一個教學老師,一個場內指導老師。

動作要領掌握之後與孩子們一起跟著音樂練習。

最後不斷重復練習,熟練掌握就可以了。不過重復練習的過程一定要盡量活潑有趣一些,孩子們不喜歡簡單的重復,容易失去興趣,分散注意力。

⑧ 培養小班幼兒節奏感,做法有哪些

從小多聽音樂,培養興趣,讓自已融入其中,不斷的交匯,同時跟著他的韻律走,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同步、和諧節,奏感也就慢慢形成了。首先讓小孩明白,聲音是通過震動產生的。學習一些有節奏感的樂器,比如電子琴、口琴、或者敲擊,盛水量不同的玻璃杯。弄個節拍器,或者聽歌的時候了教他打拍子。

⑨ 如何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並能准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
工具/原料

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
方法/步驟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麼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幼兒難於理解,但幼兒對節奏卻是敏感的,節奏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而要讓幼兒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貓、狗的叫聲、打鼓聲、馬蹄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並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鍾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並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並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聽覺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幼兒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滿各種奇妙的聲音: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悠揚的鍾聲等。讓幼兒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幼兒學會了傾聽,然後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幼兒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身體動作
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也就是幼兒在有音樂或無音樂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動作由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比較自由、靈活,而不是由教師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師必須加以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表現節奏。
如在訓練| x x x x | x x xx x | 節奏型時,開始時我讓幼兒隨意用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來打節奏,只要卡准節拍就行,漸漸的我要求幼兒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腳來代替,並將此節奏型變成各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訓練,如:| x x x x | xx x x x || ; | x x x x | x xx x x || ;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 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漲,很多幼兒都能看著節奏譜,手腳並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還在活動設計時,注意活動方法的多樣性,讓幼兒的嘴巴、身體及思維都動起來,以保證激發和維持孩子的學習熱情。讓幼兒的身體動起來,可以請幼兒為歌曲編創動作,或在游戲中歌唱,或用身體動作為歌曲伴奏。那些歌詞具體形象、動作性強或敘事風格的歌曲,都可以巧妙地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從而為歌曲創編動作。例如歌曲《小鴨子》、《鞋子嗒嗒響》等。有的歌曲游戲性強,可以讓幼兒邊玩邊唱,例如,歌曲《小雞小雞在那裡》、《吹泡泡》等,老師和幼兒一起捉迷藏,圍成圓圈吹泡泡,邊玩邊唱,多麼快樂呀!用身體為歌曲伴奏,即引導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體動作拍出節奏,或在前奏間奏處填充,或突出樂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輪車》,在間奏處或2、4、8小節加上拍手、跺腳。或者聲音伴奏:叮鈴、叮鈴,哈哈、哈哈,或者重復句末詞語「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詼諧有趣,讓小朋友在笑聲中歌唱。在即興創編表演過程中,幼兒體驗到創造和成功的樂趣,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養幼兒節奏感應把節奏融於歌曲中
在歌唱活動中,歌唱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的說來可分為八種:獨唱、齊唱、領唱與齊唱、接唱、對唱、輪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樣把節奏和歌唱融為一體呢?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而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歌唱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兒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如:在學習《火車開了》歌曲中,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讓幼兒們在教室里排成長隊,模仿火車開動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和親身感受火車開動的有規律、有節奏的轉動的音響效果,幼兒理解後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起了相應的動作。在進行歌唱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在樂曲伴奏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同時也感受出的各種各樣的節奏,對發展幼兒們的智力、個性及能力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尋找節奏感教育的有利契機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節奏,如自行車的「嘀鈴鈴」;門鈴的「丁冬」;下雨時的「沙沙沙」「嘩啦啦」「滴答滴答」等等,為了從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我就讓幼兒去發現在我們周圍的一些聲音,然後再用小手、小腳以及身體上其它部位進行表現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發現幼兒的興趣非常高,他們都願意去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聲音,同時用節奏來表現,久而久之幼兒的節奏感加強了,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無論是音樂還是語言都是以一定的節奏組合和變化,表現作品的情緒情感,引發聽者的共鳴。在平時語言活動,特別是兒歌的教學活動中,我就經常用不同的節奏表現同一兒歌的內容,這樣幼兒在學習兒歌的同時又覺得比較新鮮有趣,更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兒歌「嫩芽」的教學中,我就變換了兩種不同的節奏讓幼兒進行表現,為了避免幼兒有一種枯燥的感覺,我就請幼兒從小腳開始到大腿、腰部、肩最後到頭進行表現,並用嫩芽長高的情節吸引幼兒,使幼兒在歡快的情緒中體驗了不同的節奏。
總之, 每個幼兒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樂的潛能,我認為在節奏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致力於教會幼兒什麼,而是設法挖掘幼兒潛在的這種能力。通過這些形式,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
END
注意事項

教師不是致力於教會幼兒什麼,而是設法挖掘幼兒潛在的這種能力。通過這些形式,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

這篇文章是幫助爸爸媽媽們來對自己的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經驗分享,作為一名育嬰師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讓爸爸媽媽們知道簡單而實用的早教方法

工具/原料

平和優美的音樂CD,一定不要是那種節奏太快或者太憂郁哀傷的,比如《愛和樂》

兒童玩的小樂器,比如幼兒電子琴

方法/步驟

早上寶貝醒來時,打開音樂CD,放一些比較安靜,平和的音樂

寶寶玩耍的時候,可以把幼兒電子琴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玩按

吃法的時候,放一些利於進食的北京音樂,比如:輕音樂,抒情的那種英文歌

4
晚上睡覺的時候,放一些利於安眠的音樂,比如:神秘園之歌,雪之夢,安妮的仙境

END
注意事項

在放一些北京音樂的時候,千萬別放一些感情太成人化的音樂

整個過程都要自然進行,讓寶寶自己慢慢的融入到這種音樂氛圍之中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教師培養對幼兒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激發其興趣,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像,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一、要善於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例如,我班的張可欣、紀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歡邊玩邊哼小調,陳紫陽、馬晨莒小朋友,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時,我就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興趣的一個起點。
二、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來誘發和引導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好奇心,用客觀事物的新異性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慾望。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幼兒創設音樂環境,並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在來園時,我會播放輕柔悅耳的名曲、童謠迎接幼兒,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在進餐時,我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邊跟著節奏吃。邊吃邊聽音樂創造了愉快的情緒,增加了食慾。午睡時,我播放柔和、恬靜的搖籃曲,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入睡,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在給幼兒上音樂活動課「走路」時,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鴨、小烏龜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與各學科配合,以音樂教育為手段,利用藝術的形式進行教育。我選擇了一些和各學科有機結合的互相滲透的游戲活動。在學習兒歌或故事時,我選擇配有音響效果為背景的兒歌或故事,既增強了幼兒語言的表現力,同時音樂促進幼兒大腦半球的活動,提高了記憶效果。如語言節奏「嘰嘰喳喳」「跟誰走」等。
三、以故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創造基礎與創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藝術的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教師藝術化的課堂導語設計將引發幼兒想學的慾望,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
四、用律動舞蹈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孩子對一首歌曲能唱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動作進行配合。教師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幼兒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詞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過邊唱邊模仿小狗叫、小貓叫的動作,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果然幼兒一邊唱一邊表演,特別投入,還特別開心。同時在做動作的時候,孩子們自然會表現出歌曲的強弱與詼諧幽默的韻味,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既鞏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強弱規律。
五、開展游戲表演使幼兒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游戲是激發幼兒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喜歡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所以,教師要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就應根據孩子好動的特點,把孩子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看、想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等結合起來,使他們在音樂的世界裡輕輕鬆鬆地獲得知識、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時,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如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教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樂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著力激發幼兒的興趣,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善於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快樂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音樂知識。這對陶冶幼兒性情,培養興趣,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都有促進作用。

閱讀全文

與幼兒節奏訓練方法教程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玉米面條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621
吳忠去哪裡找疏通下水道的方法 瀏覽:88
肺膿腫治療的最佳方法 瀏覽:445
食用色素搭配使用方法 瀏覽:916
陰囊環使用方法 瀏覽:127
天然產物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瀏覽:410
工程經濟分析方法和步驟 瀏覽:683
微銷通的使用方法 瀏覽:292
如何科學的方法 瀏覽:127
回轉失控解決方法 瀏覽:689
拉皮筋訓練方法 瀏覽:81
為什麼說它是風險分析的方法 瀏覽:710
心率的測量方法有 瀏覽:38
如何創新工作方法的思路 瀏覽:246
二元100抽到gp卡的方法視頻 瀏覽:919
花青素的檢測方法 瀏覽:570
室內噴霧消毒有哪些方法 瀏覽:1000
微信怎麼弄游戲人臉最新方法 瀏覽:500
腐酸硫酸銅使用方法 瀏覽:130
電氣專業結合思政課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