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

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2 23:05:11

① 干支紀年法如何計算

1、根據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乾的周期為10支的周期為12。

天干按甲到癸的順序為1~10,地支的順序按子到亥的順序為1~12。

2、公元前的演算法:

年干=8-N(N﹤8)或8-N+10(N≧8),N=年號除以10的余數=年號個位數。

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號除以12的余數。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為壬午。

紀年的起點:

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時期民間已使用干支紀年。延至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紀年被以政府命令的形式頒行於全國。爾後各朝各代,實行年號紀年之外,並以干支法作為紀年,沿行不廢。

中國先秦素有「改正朔」的傳統,即皇帝以頒令的形式決定歲首。

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傳統,夏以建寅為正,商以建丑為正,周以建子為正,秦統一天下後,繼承此傳統,以建亥(十月)為始。

② 歷史上的紀年法有哪幾種

我國歷史上使用的紀年法重要的有4種:

(1)干支紀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循環相配,可配成六十組,通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表示年歷,六十年後周而復始。

(2)帝號紀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後,周朝史書中出現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魯國史書《春秋》,是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宣王」和「隱公」均為帝王或諸侯的謚號,這就是帝號紀年。

(3)年號紀年。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即位,使用年號「建元」,首創年號紀年。以後歷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號。從漢武帝至清宣統三年,前後2051年中,建立過600多個帝王年號。

(4)黃帝紀年。辛亥革命期間,一些報刊和革命黨人為反對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號紀年,而以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祖先黃帝為年號來紀年,史稱「黃帝紀年」。由於計算的起始時間不同,當時各報刊採用的黃帝紀年的年代也不統一。對1911年,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推斷為黃帝4609年,中國留日學生江蘇同鄉會編印的《江蘇》推斷為黃帝4402年,由黃藻編輯初刊的《黃帝魂》推斷為黃帝4622年。其中,《民報》所用年代為多數革命黨人接受,武昌首義後湖北軍政府頒發的文告即以此為據,各省響應起義的文告也多采此說。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定黃帝紀年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從這一天起,不再使用黃帝紀年了。

③ 中國古代紀年的方法 提出三種方法

1、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

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劉昉《幼幼新書》李庚序題作「紹興二十年九月幾望」。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干支紀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3、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年齡、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1324年)的記載。

(3)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以朔望月為單位的歷法是陰歷,以太陽年為單位的歷法是陽歷,中國古代的歷法不是純陰歷,而是陰陽合歷。平年12個月,有6個大月30天和6個小月29天。有大小月之分,是因為月相的變化在29-30天之間(精確數值是29.53天)。

每年12個月一共354天,但這個數還不夠1個太陽年。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時間是365.2422日,比陰歷12個月的總和還多出11天多。

所以陰歷每過3年就和實際太陽年相差1個月的時間,所以每3年就要加1個月,稱為閏月。這樣是為了使歷年的平均時間約等於1個太陽年,並且和自然季節大致符合。

④ 古代常用什麼紀年法

除了皇帝的年號外,古代最常用的是「干支紀年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子」。
簡單講,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按順序搭配,10個干支後,重復用天乾的前面的字接著搭配地支後面的字,這樣,會出現60個干支。因為第1個干支是「甲子」,第61個又是「甲子」,因此每60年為一個「甲子」。由於60個搭配中會有規律地出現6個「甲」,因而也叫「花甲」。
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們搭配的60年是: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熟悉了干支紀年法,可以很容易推算出歷史上任何年份。

⑤ 有哪些紀年的方法

方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方法二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方法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編輯本段各種紀年方法
當前通行的公元紀年,原稱基督紀年。其實,耶穌僅是個傳說人物。但基督教興起並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之後,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舉足輕重。羅馬天主教修道院院長狄奧尼修斯?埃克西久斯提出以基督耶穌誕生之年為紀元。據他推算耶穌在當時的532年前誕生,因此下一年就定為基督誕生後533年。
狄奧尼修斯的推算是十分武斷的,只不過532這個數字對推算復活節十分方便。由於春分、月圓和星期日這三個條件必備,而儒略歷規定隔4年日期完全相同,又每隔7星期序數與日期相同,而每隔19年月相變化與日期相同,求算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為532,即每隔532年復活節為同一日。
在西亞地區,古代巴比倫王國使用納波納沙爾紀年,又稱巴比倫紀年,是以第四王朝國王納波納沙爾登基的公元前747年為紀元。記述古代東方、希臘史常用此紀年。
古代希臘曾使用希臘紀年,以公元前5598年為紀元,它來自所謂的世界創始的神話。
古代羅馬興起之後,佔有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通行羅馬紀年,以創建羅馬城的公元前753年為紀元。
中世紀後期,中美洲印第安人建立的馬亞(或瑪雅)王國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下滅亡。馬亞王國採用馬亞紀年,以傳說的世界大洪水第一次結束的公元前3373年為紀元。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後來建立起阿拉伯大帝國。他們採用的伊斯蘭紀年,就以穆罕默德出走的公元622年為紀元。伊斯蘭教使用的是純太陰歷,全年僅354日(閏年多1日),需經33年才合32個回歸年,與其他紀年的換算也較復雜。
在伊朗地區也通行伊斯蘭紀年,但使用的是伊斯蘭太陽歷,年長的平均值接近於回歸年。
在印度,推算天文歷法時採用訶利紀年,以公元前3102年為紀元。
在波羅門教衰落之後,佛教代之而興。在佛教小乘教派流行的東南亞地區,使用佛教紀年,又稱菩提(意為覺道)紀年,以釋迦牟尼80歲去世的公元前543年為紀元。但對他去世的年代,不同的宗派說法不一。
東南亞各國採用的塞種紀年,又稱大歷紀年,相對而言的小歷紀年是伽車般車紀年。在緬甸又稱緬甸紀年,以蒲甘王朝布婆修羅漢下令修改歷法的公元638年為紀元。在泰國、柬埔寨等地區又稱為祖臘紀年。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流行開國紀年。以第一代天皇神武即位的公元前660年為紀元。
中國古代開始有確切的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派推行黃帝紀年,但推算的紀元年份並不一致。辛亥革命後頒行中華民國紀年,以公元1912年為紀元。

⑥ 年號紀年法是什麼

年號紀年法是古代帝王在位年間用所取的年號來紀年的一種特殊方式。古代帝王使用年號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一般帝王在位時都要取年號,多數皇帝在位時只取一個年號,也有取幾個、十幾個年號的,然後根據年號進行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採用了國際上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公元紀年法比古代的幾種紀年法更科學、更合理、更簡便。

⑦ 古代記年法怎麼

有2種演算法。

1.、干支紀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2.、年號紀年

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7)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計時工具

1、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時候,夏至來臨了。它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

2、刻漏

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3、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⑧ 古代紀年法有哪幾種方式,如何操作

所謂公元紀年,是陽歷的一種,本是歐洲人的紀年方式,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對於農時而言,節氣非常重要。古人發明節氣的高明之處,在於人們發現自然界的天象地氣、草木魚蟲等在每個節氣並非漸變,而是頓變。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朋友們可能對二十四節氣的感受更為深刻一些,當地的老百姓至今依然按照二十四節氣來春種秋收。

⑨ 我國歷史上的紀年法有哪幾種

一、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二、年號紀年法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三、干支紀年法

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四、年號干支兼用法

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

「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五、星歲紀年

1、歲星紀年

戰國時期用歲星紀年。歲星就是木星,由西向東運行,繞太陽一周用11.86年古人發現大約12年後木星又出現在星空同一位置,於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並給他們起上名字叫,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行一個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紀年。像歲在星紀,歲在析木、歲在大梁。

2、太歲紀年

木星運行軌道由西向東,這和人們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為解決這個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設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太歲,給它又起了十二個名字,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恰、涒攤、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和12辰方向一致,用它來紀年,這就是太歲紀年法。

後來發現,歲星並不是一年整走一個星次,運行一周11.86年,86年便會多走一個星次,這種紀年方法不精確又繁瑣,後廢不用。這種紀年方法在《呂覽》、《楚辭》中可看到。

六、生肖紀年

它是我國民間推行的一種與干支密切相關的紀年方法,用十二肖獸名稱作為年名和地支對應。

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9)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參考資料:網路——紀年法



⑩ 怎麼來推算古代公元紀年和歷史皇帝年號紀年

帝號紀年法:帝號指古代帝王或諸侯的謚號。我國周朝史書中出現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魯國史書《春秋》記錄的是從「魯隱公元年」到「魯衰公十四年」的歷史。「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諸侯的謚號。這種紀年的方法就是帝號紀年。

年號制度發端於中國,後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古代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

目前仍使用年號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正在使用的年號為「令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韓國、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鮮使用的主體紀年也常被誤認為是年號。

(10)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之制。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

閱讀全文

與年號紀年法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影儀連電腦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471
鋰電池電量顯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814
墊腳石的鑒別方法 瀏覽:595
幼兒活動教學組織方法有哪些 瀏覽:57
用球怎麼做地球儀簡易方法 瀏覽:14
平滑移動計算方法 瀏覽:988
華碩手機電池校對方法 瀏覽:220
如何自製去除汗漬的方法 瀏覽:899
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主要特點 瀏覽:193
測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瀏覽:25
鑒別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樣 瀏覽:267
貂衣服怎麼保養方法 瀏覽:858
設置左邊距20像素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11
金枝玉葉怎麼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45
轉碼器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803
機器人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361
沙煲鍋使用方法 瀏覽:756
正確的卸妝方法 瀏覽:862
土豆第一次種植方法 瀏覽:801
有什麼方法糾正nl不分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