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粗糙度rmr如何測量
粗糙度rmr測量方法為接觸式測量和非接觸式測量。
國家標准規定常用三個指標來評定表面粗糙度(單位為μm):輪廓的平均算術偏差Ra、不平度平均高度Rz和最大高度Ry。
在實際生產中多用Ra指標。輪廓的最大微觀高度偏差Ry在日本等國常用Rmax符號來表示,歐美常用VDI指標。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的影響主要表現:
1、影響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間的有效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摩擦阻力越大,磨損就越快。
2、影響配合的穩定性。對間隙配合來說,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損,使工作過程中間隙逐漸增大;對過盈配合來說,由於裝配時將微觀凸峰擠平,減小了實際有效過盈,降低了連接強度。
Ⅱ 粗糙度儀的日常使用方法有那些
粗糙度儀測量工件表面粗糙度時,將感測器放在工件被測表面上,由儀器內部的驅動機構帶動感測器沿被測表面做等速滑行,感測器通過內置的銳利觸針感受被測表面的粗糙度,此時工件被測表面的粗糙度引起觸針產生位移,該位移使感測器電感線圈的電感量發生變化,從而在相敏整流器的輸出端產生與被測表面粗糙度成比例的模擬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及電平轉換之後進入數據採集系統,DSP晶元將採集的數據進行數字濾波和參數計算,測量結果在液晶顯示器上讀出,也可在列印機上輸出,還可以與PC機進行通訊。使用方法:1、干涉法,干涉法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來測量表面粗糙度。2、針描法,針描法是利用觸針直接在被測表面上輕輕劃過,從而測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3、比較法,比較法是車間常用的方法。將被測表面對照粗糙度樣板,用肉眼判斷或藉助於放大鏡、比較顯微鏡比較;也可用手摸,指甲劃動的感覺來判斷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此法一般用於粗糙度參數較大的近似評定。4、光切法,光切法是利用"光切原理"來測量表面粗糙度。上海志幸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粗糙度儀是一種高精度表面光潔度檢測儀器,可對多種機械加工零件表面的粗糙度進行測量,包括平面、斜面、外圓柱面,曲面,小孔,溝槽及車軸等。
Ⅲ 粗糙度儀測量方法有那些及如何使用呢
粗糙度儀有很多種,具體選擇要根據自己工件的尺寸大小、材質、粗糙度值來確定。
一般來說粗糙度儀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接觸式又有台式和手持式兩種,接觸式輪廓儀在機械製造行業應用最常見;非接觸式主要是白光干涉儀,白光干涉儀精度最高,可以達到0.1納米,主要用於超精密表面粗糙度測量,在半導體行業、3C行業、光學以及高等院校應用較多。
Ⅳ cx-7的制動盤厚度是多少
盤式制動器的調整
1)、盤形閘放氣與閘間隙的初調整
如(圖2),旋轉調節套(10),讓制動塊(1)與制動盤接觸(注:為避免切斷活塞上的密封圈而產生漏油現象,因此,在安裝或檢修後第一次調整閘瓦間隙時,必須首先將調整螺栓向前擰入使制動塊(1)與制動盤貼合)。然後向盤式制動器充入約0.5Mpa油壓,將放氣螺釘19稍許松開放氣,直到冒油無氣泡時放氣結束,重新擰緊放氣螺釘19;然後分三級進行調整,即第一次充入最大工作油壓(注:實際需要最大油壓按整個提升系統滿足各規程、標准、安全運行的要求進行計算的結果設定)的三分之一油壓,制動塊(1)由於碟形彈簧縮使之後移,隨之將調節套(10)向前擰入,推動制動塊(1)與制動盤貼合上,第二次充入最大工作油壓的三分之二油壓,重復將調節套(10)向前擰入,推動制動塊(1)與制動盤貼合上,第三次充入最大工作油壓調整閘瓦間隙為0.5mm,再反向旋轉調節套(10),使制動塊(1)與閘盤間隙增加到0.8mm,將調節套(10)的鎖緊螺釘擰緊。
2)、貼磨閘瓦
貼磨各閘瓦,使接觸面積應達到閘瓦全面積的60%以上,其貼磨方法如下:
a)、貼磨前,先保證制動盤干凈。
b)、預測貼閘皮時油壓值。
c)、預測各閘瓦(制動塊)厚度。為保證閘瓦接觸面積以減少貼磨時間,並保證閘瓦與制動油缸中心線安裝後垂直,可先將閘瓦取下,以閘瓦與滑套貼合面為基準刨削閘瓦,直到刨平,再裝配到制動器上。
d)、起動主電機進行貼磨閘瓦運轉(不得掛鋼絲繩和提升容器),貼磨正壓力一般不宜過大,略比貼閘皮的油壓低0.2-0.4Pa。貼磨閘瓦應在低速下進行。貼磨時應隨時注意制動盤溫度不得超過80℃(用點溫計測量),以免損傷制動盤表面粗糙度。超溫時應停止貼磨,待冷卻後再運轉。依次斷續運轉,直到閘瓦接觸面積達到要求為止。
為了防止貼磨閘瓦時制動盤磨出溝紋或拉傷,在貼磨過程中還應隨時注意觀察制動盤的表面情況,如發現制動盤表面出現拉傷或溝紋時必須停磨閘瓦,用油石或細銼清除。並相應將閘瓦取下檢查,如發現金屬粒子或碎片嵌入閘瓦內時,應消除干凈後再貼磨閘瓦。按此法直到閘瓦貼磨到規定的接觸面積要求時為止。只有這樣在以後正常運轉中才能減少制動盤的損傷程度,否則不經上述處理,勢必使制動盤損傷的金屬粒子或碎片嵌入到閘瓦內形成研磨劑,造成閘瓦磨損制動盤,而制動盤磨損的金屬粒子或碎片反過來又磨損閘瓦或嵌入其內,造成惡性循環,兩者俱傷的局面。因此,在安裝調試中必須嚴格按上述要求貼磨閘瓦。
3)、閘間隙的調整
貼磨閘瓦達到要求後,應按相關標准調整好閘瓦與制動盤的間隙。調整方法如下:(圖2)
閘間隙的調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a、閘瓦間隙的定義與規范要求,定義是指制動器處於松閘狀態下制動塊與閘盤間的間隙,規范要求提升機閘間隙不得大於2mm。在安裝調試時,閘間隙調為1~1.5mm。
b、在調試制動器過程中,若盤形閘的活塞、滑套、碟形彈簧組不靈活,有卡阻現象時必須進行處理,使其靈活可靠。此後若松閘時間超過0.3秒時,可將盤式制動器的放氣旋塞打開,進行放氣即可縮短松閘時間。
c、在調整閘瓦與制盤間隙的過程中,間隙大小確定後,應反復升降液壓站的油壓(即松閘、制動),反復檢查閘瓦間隙大小,使閘瓦間隙符合要求(為1~1.5mm)。
d、成對閘瓦與制動盤的間隙,應在制動盤不同的圓周部位上(等分四點以上)所測得的閘瓦間隙的平均值的差值不得超過0.2毫米,調整螺栓或調整螺栓擰緊程度應盡量一致,否則將影響制動力。
3)、制動器信號裝置,用於監視閘瓦的磨損情況,當閘瓦間隙達到2毫米時,微動開關應動作,發出訊號,提升絞車及提升機不能起動,以示閘瓦間隙超過應重新調整。
4)、盤式制動器裝置限位開關的調整
Ⅳ 制動盤表面粗糙度Rs值是多少
制動盤的表面粗糙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太低,一般要求是在Ra3.2μm左右。一般車削就可以做到的。親,求採納。
Ⅵ 粗糙度怎麼測量
表面粗糙度測量是指將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與被測表面比較,判斷被測表面粗糙度相當於那一數值,或測量其反射光強變化來評定表面粗糙度。將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與被測表面比較,判斷被測表面粗糙度相當於那一數值,或測量其反射光強變化來評定表面粗糙度,樣塊是一套具有平面或圓柱表面的金屬塊,表面經磨、車、鏜、銑、刨等切削加工,電鑄或其他鑄造工藝等加工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有時可直接從工件中選出樣品經過測量並評定合格後作為樣塊。利用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評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雖然簡便,但會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常不能得出正確的表面粗糙度數值。
印模法
在實際測量中,常會遇到深孔,盲孔.凹槽,內螺紋等既不能使用儀器直接測量,也不能使用樣板比較的表面.這是常用印模法.印摸法是利用一些無流動性和彈性的塑性材料(如石蠟等)貼合在 被測表面上.將被測表面的輪廓復製成模.然後測量印模,從而來評定被測表面的粗糙度.
觸針法
利用針尖曲率半徑為 2微米左右的金剛石觸針沿被測表面緩慢滑行,金剛石觸針的上下位移量由電學式長度感測器轉換為電信號,經放大、濾波、計算後由顯示儀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數值,也可用記錄器記錄被測截面輪廓曲線。一般將僅能顯示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測量工具稱為表面粗糙度測量儀,同時能記錄表面輪廓曲線的稱為表面粗糙度輪廓儀。這兩種測量工具都有電子計算電路或電子計算機,它能自動計算出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α,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RZ,輪廓最大高度Ry和其他多種評定參數,測量效率高,適用於測量Rα為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 將被測表面的形狀誤差以干涉條紋圖形顯示出來,並利用放大倍數高 (可達500倍)的顯微鏡將這些干涉條紋的微觀部分放大後進行測量,以得出被測表面粗糙度。應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工具稱為干涉顯微鏡。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Rz和Ry為 0.025~0.8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光切法
光線通過狹縫後形成的光帶投射到被測表面上,以它與被測表面的交線所形成的輪廓曲線來測量表面粗糙度。由光源射出的光經聚光鏡、狹縫、物鏡1後,以45°的傾斜角將狹縫投影到被測表面,形成被測表面的截面輪廓圖形,然後通過物鏡 2將此圖形放大後投射到分劃板上。利用測微目鏡和讀數鼓輪先讀出h值,計算後得到H 值。應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工具稱為光切顯微鏡。它適用於測量RZ和Ry為0.8~10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需要人工取點,測量效率低。
Ⅶ 表面粗糙度測量方法
表面粗糙度測量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測量簡便,使用於車間現場測量,常用於中等或較粗糙表面的測量。方法是將被測量表面與標有一定數值的粗糙度樣板比較來確定被測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方法。比較時可以採用的方法:Ra>1.6μm時用目測,Ra1.6~Ra0.4μm時用放大鏡,Ra<0.4μm時用比較顯微鏡。
比較時要求樣板的加工方法,加工紋理,加工方向,材料與被測零件表面相同。
2、觸針法
利用針尖曲率半徑為2微米左右的金剛石觸針沿被測表面緩慢滑行,金剛石觸針的上下位移量由電學式長度感測器轉換為電信號,經放大、濾波、計算後由顯示儀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數值,也可用記錄器記錄被測截面輪廓曲線。一般將僅能顯示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測量工具稱為表面粗糙度測量儀,同時能記錄表面輪廓曲線的稱為表面粗糙度輪廓儀。這兩種測量工具都有電子計算電路或電子計算機,它能自動計算出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微觀不平度十點高度Rz,輪廓最大高度Ry和其他多種評定參數,測量效率高,適用於測量Ra為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3、光切法
雙管顯微鏡測量表面粗糙度,可用作Ry與Rz參數評定,測量范圍0.5~50。
4、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見平晶、激光測長技術)將被測表面的形狀誤差以干涉條紋圖形顯示出來,並利用放大倍數高(可達500倍)的顯微鏡將這些干涉條紋的微觀部分放大後進行測量,以得出被測表面粗糙度。應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測量工具稱為干涉顯微鏡。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Rz和Ry為0.025~0.8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兩波峰或兩波谷之間的距離(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屬於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則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採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過程中刀具與零件表面間的摩擦、切屑分離時表面層金屬的塑性變形以及工藝系統中的高頻振動等。由於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跡的深淺、疏密、形狀和紋理都有差別。
Ⅷ 粗糙度儀的測量方法有那些
粗糙度儀的測量方法測量方法:1、干涉法:干涉法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來測量表面粗糙度。2、針描法:針描法是利用觸針直接在被測表面上輕輕劃過,從而測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3、比較法:比較法是車間常用的方法。將被測表面對照粗糙度樣板,用肉眼判斷或藉助於放大鏡、比較顯微鏡比較;也可用手摸,指甲劃動的感覺來判斷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此法一般用於粗糙度參數較大的近似評定。4、光切法:光切法是利用"光切原理"來測量表面粗糙度。
測量工件表面粗糙度時,將感測器放在工件被測表面上,由儀器內部的驅動機構帶動感測器沿被測表面做等速滑行,感測器通過內置的銳利觸針感受被測表面的粗糙度,此時工件被測表面的粗糙度引起觸針產生位移,該位移使感測器電感線圈的電感量發生變化,從而在相敏整流器的輸出端產生與被測表面粗糙度成比例的模擬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及電平轉換之後進入數據採集系統,DSP晶元將採集的數據進行數字濾波和參數計算,測量結果在液晶顯示器上讀出,也可在列印機上輸出,還可以與PC機進行通訊。
上海志幸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檢測設備研發、銷售、修理、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型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產品SJ210粗糙度儀(日本三豐Mitutoyo)作為日常工具使用的攜帶型表面粗糙度儀,適合現場使用,重量輕巧、操作簡單、測量精度高;大型的LCD文字表示,易於清晰讀取;檢出器的量測范圍擴大為350μm;檢出器的驅動部有退避功能;可對應新/舊 JIS、DIN、ISO、ANSI 的各國粗度規格;擁有豐富的參數:自動校正機能、合否判定機能、客戶自行編輯設計機能。
Ⅸ 表面粗糙度怎麼檢驗,用什麼方法去檢測
1,印模法:此種方法多用於不能用儀器直接測量的或內表面,可用塑性材料作成塊狀的印模,貼合在被測表面上,待取下後貼合面上即復制出被測表面的輪廓狀況,然後對此印模進行測量,確定其粗糙度等級。
2,綜合測量法:它是利用被測表面的某種特徵來間接評定表面粗糙度的級別,而不能測峰谷不平高度的具體數值。直接量法:利用光學、電動儀器對零件表面直接量取有關參數,確定粗糙度等級。
3比較測量法:將被測表面與標准粗糙度樣板作比較,評定粗糙度等級。粗糙度樣板(又稱粗糙度標准塊),是以不同的加工方法(車、刨、平銑、立銑、磨等)製成的一組金屬塊。
4,直接量法:利用光學、電動儀器對零件表面直接量取有關參數,確定粗糙度等級。
Ⅹ 表面粗糙度都有哪些測量方法
比較測量法:將被測表面與標准粗糙度樣板作比較,評定粗糙度等級。粗糙度樣板(又稱粗糙度標准塊),是以不同的加工方法(車、刨、平銑、立銑、磨等)製成的一組金屬塊。
比較法測量簡便,使用於車間現場測量,常用於中等或較粗糙表面的測量。方法是將被測量表面與標有一定數值的粗糙度樣板比較來確定被測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方法。比較時可以採用的方法:Ra>1.6μm時用目測,Ra1.6~Ra0.4μm時用放大鏡,Ra。
比較法
表面經磨、車、鏜、銑、刨等切削加工,電鑄或其他鑄造工藝等加工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有時可直接從工件中選出樣品經過測量並評定合格後作為樣塊。利用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評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雖然簡便,但會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常不能得出正確的表面粗糙度數值。
表面粗糙度測量是將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簡稱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與被測表面比較,判斷被測表面粗糙度相當於那一數值,或測量其反射光強變化來評定表面粗糙度(見激光測長技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表面粗糙度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