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測量高架橋的承受力
有兩種方法1、變位法:將幾只千分表分別安放在橋梁的底緣跨中、1/4跨、1/8跨等(接觸點靠近,不與橋底緣留有間隙);然後將標准車載上一定重量,最好與車的重量配成整數(例如20噸、30噸、50噸等),將車分別開到相應的點,觀察千分表度數,積累下來。根據材料力學原理和橋梁結構的尺寸反算出橋梁的承載能力。2、應力法:有一種測量材料叫應力應變片,在橋梁混凝土施工時預埋在橋梁的控制位置裡面(如橋跨中測量最大彎矩,橋跨端梁高的1/2點的側面);當要測量時,拿著儀器,加上標準的汽車荷載,根據應力變化就會有應變值顯示在儀器上。根據應力應變數值,反算橋梁承載能力。
② 如何採用各種接橋方式分別測出與彎矩,扭矩有關的應變值
可以咨詢專業的應變儀供應商啊 好像靖江有個泰斯特電子還不錯~
③ 如何採用各種接橋方式分別測出與彎矩、扭矩有關的應變值
扭矩就是軸受到作用在圓周上的力(作用力的方向為圓周的切線方向),
而彎矩是指軸受到作用在圓周上,但力的方向是指向軸心線的。
方法
電阻應變片式感測器測彎矩、扭矩一般就半橋和全橋兩種方式。
除非彈性體位置有限,建議採用全橋方式測應變值。
將應變片按斜45度方向貼在彈性體上。半橋貼兩組,全橋貼四組,每組一片或兩片。
將應變片接線引出到應變儀,由應變儀提供供橋電源和接受應變信號,應變儀負責將應變信號放大後輸出到顯示屏。
④ 金屬材料彈性常數的測定採用何種接橋方式可以使實驗數據更精確
1.用游標卡尺測量試件中間的截面積尺寸.
2.在試件中間截面沿縱向軸線及其垂直方向分別貼三個電阻應變片;在溫度補償上貼一個電阻應變片.
3.選擇電子拉力試驗機或萬能試驗機測力限度,調准零位.
4.將試件夾於試驗機的上夾頭,用半橋接橋方法,把三個工作片及補償片接至電阻應變儀.圖2應變片串聯接橋圖. E=P/A再除以應變
⑤ 彎扭聯合作用下主應力和內力的測定試驗中採用的什麼橋路連接
經過計算發現,主應力、與彎矩對應的正應變以及與扭矩對應的扭轉切應變的測量結果均與理論值接近,誤差很小,而與剪力對應的彎曲切應變的測量結果與理論值相比誤差較大,誤差主要由以下幾方面造成:
一些固定不變的系統誤差.如砝碼重量不均勻、加力臂與圓筒的垂直度、幾何尺寸的不準確、長導線電阻、應變片靈敏系數誤差、殘余應變等均會對實驗精度帶來影響.另外由於應變片絲柵有圓頭部分,於是橫向應變也會引起電阻的變化,產生橫向效應.應變片的橫向效應引起的實驗誤差明顯地影響了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2.載入不均勻,造成讀數誤差.由於杠桿載入與薄壁圓筒經組合而成,當杠桿不水平時杠桿支點上的刀口與刀墊、撬動點拉桿的刀口與刀墊相互不垂直,荷載的作用線產生了傾斜,不能完好的實現彎扭組合作用.實驗中還發現:在測量電橋橋路初始平衡時,當杠桿向上產生一仰角時,載入測試所測應變偏大.當杠桿向下產生一傾角時,所測應變偏小.
3.實驗前電橋不平衡,儀器長時間使用,使電橋電壓穩定性下降,影響精度.
4.貼片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引起實驗誤差.以直角應變花三片中線交點定位與待測點重合貼片,以導線引出方向確定應變花的方位的方法也會帶來實驗誤差.實際上,應變花再小也有一定的幾何尺寸,這樣使得應變花測得的0°、45°和90°方向的線應變ε0°、ε45°和ε90°並不是待測點1個點的3個方向的線應變,而是鄰近的3個點的3個方向的線應變.因此,應變花自身結構引起的測量誤差是客觀存在的.
5.若檢測過程需持續較長時間,儀器初讀數的漂移是難以避免的.引起初讀數漂移的因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應變片工作環境不穩定造成的.初讀數值不準確會直接影響測量的可靠性.
6.由於電阻片的特性不好,粘結劑固化處理不好或膠層過厚,都會造成電阻片不完全服從虎克定律或穩定性差而使電阻片產生機械滯後,機械滯後不僅會影響到所測應變的大小,而且在時間上還有滯後,必將對實驗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
(四)提高實驗精度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以上造成實驗誤差的原因,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議:
1.力求做到接到同一橋路的應變片的種類、規格、長度和引線路徑均相同,應該注意避開電磁場的干擾或採用屏蔽措施;應盡量選用柵長大的應變片,這樣橫向效應影響會有所減小;對於一些不可避免的系統誤差,可通過系數修正的方式來提高實驗數據的可靠性.
2.改進實驗設備,如砝碼載入不夠平穩、精確,可改用手輪螺旋無級載入.
3.對實驗配套設備做好定期維護,保證需要時能正常工作.
4.影響圓筒彎扭組合實驗中彎曲切應變測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應變花中00和900敏感柵的中心位置偏離測點引起的,由於敏感柵的中心不在中性軸上,敏感柵在記錄了扭轉切應變和彎曲切應變的同時,還記錄了彎曲正應變,並且在測量彎曲切應變的電路中得到放大.如果採用00,450和9003個敏感柵的中心重合的直角應變花(如中原電測儀廠生產的BE120-3CB型450-3直角應變花),自然消除彎曲正應變引起的誤差,可大大減小實驗誤差.
5.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改善應變片的工作環境.
6.可採用對被測量試件反復加卸載的辦法來減小機械滯後量,一般反復3~5次即可.
⑥ 如何用實驗的方法驗證實現消彎測扭
消彎測扭,利用a 片和c 片(分別接在R1 和R2 的位置)實現半橋互補測量,可以測 量扭轉應起的應變。有效性試驗方法是:將外力沿BC 移至AB 桿B 端定點此時儀器輸出為零。 一桿同時受軸向拉力和彎矩的作用,欲消除彎矩產生的應變,只測出軸向拉力產生的應 變。採用全橋的方式測量,確定貼片方案,推導出結果並畫出橋路接線圖。
⑦ 為了測取彎曲正應力及扭轉剪應力,還可採用哪些形式的接橋方法(列舉出兩種)
彎曲正應力 半橋:ε1-ε4 ε2-ε5 ε3-ε6 全橋:ε1-ε4+ε3-ε6 ε1-ε4+ε2-ε5
扭轉剪應力 半橋:ε2-ε3,ε,5-ε6 全橋:ε2-ε3+ε5-ε6, ε2-ε1+ε5-ε4
任選幾種即可
⑧ 如何採用各種接橋方式分別測出與彎矩扭矩有關應變
電阻應變片式感測器測彎矩、扭矩一般就半橋和全橋兩種方式。
除非彈性體位置有限,建議採用全橋方式測應變值。
將應變片按斜45度方向貼在彈性體上。半橋貼兩組,全橋貼四組,每組一片或兩片。
將應變片接線引出到應變儀,由應變儀提供供橋電源和接受應變信號,應變儀負責將應變信號放大後輸出到顯示屏。
⑨ 測定由彎矩,扭矩所引起的應變,還有哪些接線方法
可以用半橋接法,在被測部位的兩面分別貼上一張應變片,採用半橋接法。這樣測得彎矩,扭矩可以消除拉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