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唱歌的技巧和發聲方法
唱好歌的前提:給自己足夠的信心!這是任何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都彌補不了的!
很多人認為嗓子的好壞是天生的,樂感更是天生的,覺得自己的嗓子條件不好,聲音不好聽等等,這種觀點無疑是給歌唱愛好者頭像了心理上的陰影,這種觀點的危害性首先子啊於它否定了歌唱者的主觀能動性,第二是扼殺了歌唱者可能存在的潛在能力,自從卡拉OK興起以來,革命隊伍日益壯大,原先被判為「五音不全」,「缺乏音樂細胞」的人也敢一試歌喉,歌唱愛好者都有一個很關注的問題,那就是自己的嗓子究竟是好是壞?朋友們:在這里我可以真誠的告訴大家,不要被表面的「好聽」和「難聽」的現象所迷惑,嗓子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過方法來改變,只要把自己的嗓音潛能發揮出來,條件就不是絕對的了。
下面是我摘錄「新藝聲傳媒」的資料,那裡有很多免費唱歌資料的,對唱歌技巧感興趣的朋友不能錯過了。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 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 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 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 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 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 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 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 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 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 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 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 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 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 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 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 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 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 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 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 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 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 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 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 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 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 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 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 的練習。
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 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 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 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 「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沖擊聲帶使之振 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 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 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 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 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嘆氣一樣。在 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於僵硬的毛病, 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 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四、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 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 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的 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 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 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 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元 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 多動腦子,善於思考這些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的精髓,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 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 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 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 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
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 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 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 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 鳴焦點找准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 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 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 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 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 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 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更多聯系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去「新藝聲傳媒」下載。希望能幫助大家唱好歌!
⑵ 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你要問還是要講
⑶ 唱歌的正確方法
唱歌的正確方法是用唱歌呼吸法。學習正確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藝術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說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確實是歌唱者首先應該學會的一項基本功。具體方法:
1、緩吸緩呼
這是我們在訓練和歌唱時常常採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將氣息慢慢吸到肺葉下部,橫隔膜下降,兩肋肌肉向外擴張(也就是腰圍擴張),小腹向內微收。這種吸氣要求自然放鬆,平穩柔和地進行,就像我們去聞花的芳香時的感覺一樣,聞花的感覺使我們吸氣吸得深。
就像做深呼吸運動一樣,但吸氣時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輕輕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後慢慢呼氣。呼氣時,注意保持吸氣狀態,控制住兩肋和橫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氣息,使之平穩、均勻、持續、連貫地慢慢吐出。
緩吸後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塵的動作,這里需要長長地吹氣,也就是在做長音的呼氣練習,是一種吐氣的感覺。
2、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鼻迅速把氣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葉下部,並將氣息保持住,然後,按照緩呼的要求而呼出。我們在演唱實踐中經常要用到的,因為在歌曲的句與句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吸氣不通話你有很長的停頓時間,往往採用「偷氣」的辦法來吸入且要吸得不讓人發現。
為了培養呼吸的控制力,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練習曲及歌曲中的某些樂句做帶詞的練習,效果較好。
(3)對口型唱歌的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唱歌呼吸法技巧:
1、注意氣息支持點
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唱歌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控制的氣息上,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
2、用氣
我們在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呼吸氣勢的強弱、吐氣的方法要根據所唱歌曲(或樂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唱歌呼吸法
⑷ 練唱歌有幾個步驟
其實就是要學習控制運用橫隔膜。於是每天早起後的深呼吸、做體操時的吸氣、慢跑時、嘆氣前、想要大聲叫喊前等等,總之,需要較多氣息時都應該用腹式呼吸。
讓肺部充滿空氣
其實我們的肺部通常並不會充滿空氣,用腹式呼吸也不見得會充滿所有的肺泡,這里提供一個可以讓每一個肺泡充滿空氣的方法,每天早上做個十來次,氧氣充足,精神百倍呢!
那就是先憋氣,將雙手高舉,再吸氣,此時一定會將空氣吸入腹部(肺尖),前面談過不再多說。
覺得吸滿時將雙手慢慢向左右伸直如十字架,此時仍慢慢吸入空氣。
這個動作有擴胸的作用,因此可讓肺部再多吸進一些空氣;然後,還沒完,再將雙手掌用力相疊置於頭後,如被俘虜般,且能再吸入空氣。哇!此時肺有快被吸爆的感覺,不要太過,這樣,你的肺是吸滿了空氣的狀態了。然後雙手慢慢放下,呼氣。舒服吧!
以下將腹式呼吸的方法做個簡單的整理,同時還介紹一些其他練習呼吸的方法,就都試試看,各取所需吧。
訓練腹式呼吸的方法
1. 呼氣(吐氣):
先要學會將肺部中之空氣完全吐出,此時再吸氣就很容易灌至肺底,腹部及腰環均會凸出,應有很滿足的感覺。所以吸氣前要先學會將氣吐光。
壓縮腹部,確實要將肺部中之空氣完全吐出,應於兩秒中做好。
可連續吐氣三次,其中不可再吸進空氣。
可慢慢彎腰吐氣至90度,確實要將肺部中之空氣完全吐出。
要感覺前腹與後背快要碰到一起。
空氣完全吐出的感覺像是快要窒息,必須要趕快吸氣那麼樣。
2. 吸氣:
腹式呼吸最主要就是學習能將氣吸至肺尖或是說肺底,並養成習慣,不論快吸慢吸都能做到就是成功了。
配合第一點將氣吐光後感覺快要窒息,求生的本能會使我們深吸一口大氣,此時的吸氣很容易灌至肺底,應於一秒中完成。試將雙手插在腹腰部,腹部及腰環均應凸出。
吸氣時切忌抬胸,因為那就表示氣是吸到上胸部(即肺部的上半),就吸不下去了。
最好的腹式吸氣三部曲:
(1)投降式:先憋氣,將雙手高舉,再吸氣,覺得快吸滿時
(2)十字式:將雙手慢慢向左右伸直如十字架,此時仍慢慢吸入空氣
(3)俘虜式:再將雙手掌相疊置於頭後,如被俘虜般,且能再吸入空氣
如此可將肺部吸滿空氣。
可慢慢彎腰吸氣至90度,感覺腹腰環愈來愈緊。
用鼻子慢慢吸氣較易吸深入肺底。
用嘴含吸管般慢慢吸氣也可吸深入肺底。
開嘴快吸則須先將橫隔模迅速下降。
當被嚇一跳時的吸氣。
躺下來時的吸氣。
快吐快吸亦應多練習。(學習狗狗喘氣)
唱歌的吸氣
唱歌前的吸氣要看樂句的需要是怎樣的:
通常都是口鼻一起吸氣,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吸足需要的空氣。
強而亮的句子則要吸滿氣,且胸腔的上肺部也要吸足氣才夠用,因此必須口鼻張大一起吸氣,才來得及吸得快又滿。
若休止符夠長,用鼻子吸氣較吸得深。但唱前都應先張嘴放母音口型。
吸氣時要同時想音的位置及口型。
唱前都要有一個憋氣的動作,若是短而強的音則憋氣時間要更長。
用氣的訓練
用氣與呼氣是不同的,用氣主要是練習平均的呼氣。練習方法如下:
發ㄘ聲: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ㄘ來發音,空氣經過唇齒的氣音聽得很清楚。吸氣後發ㄘ聲,要聽起來平均、穩定,表示出氣的穩定度。然後練習加長時間。發ㄘ聲時亦可想像音高,會幫助用氣時的實際位置。
吹蠟燭:
吸氣後對著燭火吹,但不能吹滅,只能將燭火吹得斜而穩定,不能前後簞噸蚍F害。然後練習加長時間。
吹小紙片:
將一張小紙片(如葯房包葯那種的最適合)放於牆上,馬上吸氣後對著小紙片吹氣,能夠維持十秒以上讓小紙片不掉下來就不錯了,然後練習加長時間。
用噗嘴皮或dr舌頭:
閉嘴放鬆,然後將氣用噗聲發出,讓嘴皮快速振動。然後練習加長時間。用舌頭dr,即如德文的r子音發音一般,用氣快速振動舌尖。然後練習加長時間。
這些方法都可將氣息練得又長又穩,是唱歌者必須經常練習的。另外,練習憋氣也是很重要的。
憋氣除了可以練氣以外,還可以練習喉頭出氣的肌肉控制。
其實,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都應先憋住氣再開唱,比較能控制起音的變化。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⑸ 假唱都有哪些種方法
假唱沒有什麼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記下來歌詞和歌調。不要再台上形成口型對不上的尷尬。其他的就都好說。
⑹ 唱歌技巧
給你介紹幾種唱歌練習方法:
高音問題---首先,教你一個簡單易學的,飆高音的技巧:嘴角夾個牙簽唱歌,不要掉,很容易唱高音。 (也就是常說的開內口)
顫音---主要是通過氣息的控制,讓氣流像波浪一樣經過嗓子,就產生了顫音,有些人是通過嗓子來控制氣流,這種唱法很過時,叫震喉音,振幅很大,不自然。
每個人的音域都不同,有些人天生音高就很高,音高是需要練習的,(但要注意,不能過分疲勞,會把嗓子唱壞,)
其實你不必太追求音高,找一些適合自己音域的歌曲練習,或者稍微一點點吃力,但還是可以唱上去的高音。
唱歌前是要開聲的,喝點開水有助於把聲音打開。聲音打開後,就嗓子不會難受了。
其實,唱歌好不好主要是音準、節奏。
這兩點有了只能算會唱,然而感情才是最高境界。
藝無止境,為情是岸。
音準很多時候是耳朵,在你唱歌的時候,其實耳朵更重要,
我們往往在演唱時忽略了用耳,要認真的聽自己唱出來本聲,
才可把握音準和情感(一定聽過,帶著耳機唱歌的人,音樂聲蓋過自己的聲音,所以跑調)。
再就是要多聽原唱,也要用耳朵認真聽演唱者的聲音,人耳天生就有分辨能力,
你要從音樂中分辨出伴奏和人聲,將來甚至到每一層樂器.....
先練耳朵,再去談別的.....
⑺ 唱歌如何假唱
一般說來我們是比較提倡使用真假聲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演唱,這樣對嗓子也會好一些。但是對於沒有經過一定訓練的人來說,這種發聲方式一開始會一些困難,這就需要不斷地練習
假音太無力,很虛,而且如果經常用這種發音方式來唱歌會對嗓子造成很大的損傷,所以如果要唱好歌,必須學會使用真假聲結合。
剛開始練習時主要是練氣息,當氣息平穩,厚實後便可加大聲音的響度,慢慢爬高從而使真假音變換自如。當然這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天都要好好練習。
⑻ 正確唱歌發聲方法
唱高音上不去和發音方法.
1 你在發音時,用的是嗓子和喉嚨唱的,所以高音上不去。
2 你要學會用氣息,及換氣,咽喉放鬆,聲音從咽喉靠後發出來,氣從 丹田發出。
3 如果你發音正確,用一隻手放在胸口,會感覺胸口的震動,沒有震動
證明不正確。
4 換氣 例 《向天在借五百年》我真的還想在活五百年 換氣 我真的還想在活五---換氣---百年。
5 用嗓子唱歌只要唱兩三首歌,嗓子就啞了,好象被什麼東西堵住似的
6 練氣方法 空腹大口吸氣,緩慢吐出,吸氣時要猛吸,用s的聲音緩慢吐出,每天練習十分鍾,一段時間後底氣就足了。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時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說話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說話,都是不對的,這會沒有色彩,不是音樂化了的發聲。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的需要的,我們必須講究發聲方法,幫助學唱歌的人把普通的聲帶磨煉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學方法的、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
1、 喉頭和聲帶
喉頭和聲帶,是歌唱的發聲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體歌唱的要塞,是打開歌唱藝術寶庫的金鑰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頭與聲帶在歌唱時應處的位置和狀態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來說,歌唱時喉頭位置應該比平時說話時偏低一些(就像我們深吸氣時的喉頭感覺,因為吸氣時的喉位,比靜止時的喉位略低一點)有很多人把喉頭處於吸氣時的位置稱為「水平位」。在歌唱時字與字、句與句的轉換中,喉頭要始終處於這一位置,而不應做離開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動,當然喉頭位置的穩定是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而不是僵死不動的穩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遠穩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樣,若把皮球比做喉頭,皮球浮在水面的狀態就好像喉頭穩定在吸氣位的狀態一樣。所以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應始終處於低而自如的穩定位置和喉頭壁打開的狀態。
2、 打開喉嚨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牙關打開,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那麼如何能幫助初學者「打開喉嚨」呢?
1)「打哈欠」的狀態 「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 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闢。
3、 良好的中聲區
中聲區是唱歌的基礎,沒有良好的中聲區,就談不到其他的一切。我們應當重視中聲區的練習,多在中聲區下功夫,不要急於唱很高的音。練習時,我們先從中聲區以中、小音量練習開始,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鞏固以後,再慢慢向較高一點或較低一點的音域發展,初學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難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一開始就猛練高音,不但不會獲得正確的高音,反而會毀壞聲帶。中聲區應該*前,明亮,輕松流暢,不費力,這樣才能往上發展,為演唱高音打開通路。中聲區的聲音不要強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優美和聲音的靈活性。每個聲部的重要音區都是中聲區。中聲區要做到吸氣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彈性,積極向上,有支持點,喉頭穩定松馳,不論唱高、低不同的音,喉頭的感覺都在一個位置上,聲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聲音從頭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們常比喻說「聲音要像穿珍珠一樣,把每個音穿在一條線上」等等,就是說聲音要連貫、統一、圓潤。
4、 關於換聲區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入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雖聲區的唱法,然後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有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實踐一下: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母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聲樂的發聲練習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沖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四、 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母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准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聲樂的發聲練習
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第三階段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沖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四、 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母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准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最主要的是要用氣息
比如練聲的時候,發"啊"時
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可想像面前有一朵花,很脆弱,呼氣大了會把它弄壞,所以就很小心,慢慢的將氣呼出
發聲的時候要感覺氣息要往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