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龜的吃法與做法大全集
烏龜也叫金龜,泥龜以及山龜等叫法。烏龜屬於爬行綱,是屬於龜鱉目動物,烏龜對人體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除濕痹,對腎可以大補,還能止血,對咳嗽以及起夜等有改善的作用,烏龜煲湯的做法也比較簡單,一學就會,烏龜煲湯的做法有什麼?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烏龜的功效
除濕痹,補陰虛,滋腎水,止血,解毒。主治:龜肉治濕痹,風痹,筋骨疼痛,久年寒咳,夜多小便,小兒遺尿,痔瘡下血,血痢,子宮脫垂;龜板治陰虛不足,骨蒸勞熱,筋骨疼痛,小兒囟門不合及頭瘡、婦女胎前產後痢疾,女子赤白帶下,陰癢。
二.烏龜作用
(1)滋陰潛陽:用於陰虛陽亢及陰虛火旺之頭暈目眩、潮熱、盜汗以及熱病後津液不足之咽干口渴。配熟地、知母、黃柏治潮熱、盜汗。
(2)益腎壯骨:用於腎陰不足之腰膝無力及小兒囟門不合。
三.烏龜的葯用價值
李時珍曰:「介蟲三百六十,而龜為之首。龜,介蟲之靈長者也」。龜甲龜板為傳統的名貴葯材,它富含骨膠原和蛋白質、鈣、磷、脂類、肽類和多種酶。據中醫臨床研究證實,龜板氣腥、味咸、性寒,具有滋陰降火,潛陽退蒸,補腎健骨等功效。據說龜血還有抑制癌細胞的特殊功效。
三.烏龜的驗方參考與葯膳
1、龜肉配土茯苓熬膏服食,解楊梅瘡毒,治一切癤腫濕疹。
2、龜肉,加適量水煮爛,食鹽調味食之,一日兩次,治小兒遺尿。
3、龜肉500克,小公雞肉適量,共燉熟食之,治老人尿多。
4、龜板及龜殼烤焦存性,研細末,每日兩次,每次服3克,兩個月為一療程,治骨結核。
5、烏龜頭五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或用烏龜頭一個,焙乾研末,一日兩次,用黃酒送服,治腦震盪後遺症、頭痛、頭昏。
6、龜板、骨碎補、黨參各10克,水煎服,治軟骨病,小兒囟門不合。
7、龜肉250克,核桃仁30克,杜仲10克,同煮湯食用,可治神經衰弱,腎虛腰疼。
8、龜肉、狗肉各250克,加水燉爛食用。治小兒遺尿。
9、龜肉25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同煮湯食用。可治煩躁不安,心悸失眠。
10、龜肉250克,胎盤一具(洗凈切塊),同煮湯食用。適用於陰虛潮熱,盜汗,手足心熱,氣短,乏力等症。
11、玉米須龜肉湯:烏龜1~2隻(燙死去皮、腸雜),玉米須100-200克(干品50-100克),同煮湯食用。有養陰,利水,消腫,止渴作用。適用於精神疲乏,糖尿病,口渴等症。
12、蟲草金龜湯:金錢龜1000克,開水燙兩分鍾,去頭、爪、殼和內臟,刮凈黃皮,切大
2. 廢舊手套手工製作小烏龜
用手指做頭,畫上頭部物件,用系扣的方式做好小烏龜
3. 烏龜頭飾的步驟
第一步:首先在紙上畫一個大大的不規則橢圓,上凸下微凸。
第二步:在左後兩側畫上烏龜的頭部與尾巴,兩邊都可畫,看您喜好。
第三步:在烏龜殼底部畫一個長長的弧線來表示小烏龜的腹部。
第四步:在小烏龜的的腹部底下左後各畫上小烏龜的爪子,小烏龜的想像已經出現了
4. 簡單的手偶製作過程
准備材料:1塊海綿、顏料、黑色水筆、筆刷。
製作步驟:
1、先准備一塊小海綿不用大:
5. 小烏龜怎麼做標本
清理:
將龜橋甲板雙向切開,腹背甲分離後,將大部分肉身取出,再將細小組織清除干凈。
製作方法:
【化學法1】:,用酒精擦洗龜甲內壁,晾乾後再用汽油稍加擦拭,等汽油揮發。將乾燥的龜甲內壁塗上一層防水膠,也可以填充棉花或者海綿。最後在龜甲表面刷上一層清漆即可。
【化學法2】(專業),按氯化亞錫2g,硫酸銅5g,硼氫化鈉2g,亞硫酸5ml,蒸餾水95ml的比例製成固定液。 將龜甲浸入盛有上述固定液的容器內浸泡12~24小時。 按蒸餾水95ml,福爾馬林5ml,亞硫酸2~3ml製成保存液。 將經固定液處理過的龜甲取出,浸入盛有保存液的標本箱中。如浸液不足,可補充至完全浸沒龜殼為止。放置2~3天後,即可加蓋並用石蠟封口
【化學法3】(會影響龜甲顏色),取一容器,放入1g高錳酸鉀結晶體,再倒入5~20ml的碘伏,最後倒入20~50ml雙氧水與高錳酸鉀反應。反應產生濃稠的化學廢液,將適量的水與此廢液混合後,將龜甲浸入12小時後,取出清洗干凈後,風干即可。
【民間法】:採用鹽漬的方法,將大量鹽覆蓋龜甲,密封保存3~7天後,取出風干即可。
6. 龜須湯的常見做法
烏龜湯的做法步驟
烏龜知識介紹: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科、龜亞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我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和朝鮮。
人類食用龜已有悠久的歷史,我國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中就有吃龜的記載。烏龜肉、湯和蛋都是傳統美食,一向被人們當作美味佳餚,而且又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並具有醫葯效果的高級營養食品。
烏龜營養分析:
烏龜肉營養豐富,含豐富蛋白質、礦物質等,烏龜蛋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能抑制腫瘤細胞,並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烏龜補充信息:
本站所介紹的菜餚中,有些菜餚的主料屬國家保護動物或屬極不常見物種,可食性意義不大者,在這里僅作為本地區的傳統飲食文化加以介紹。
烏龜適合人群:
1. 適宜氣血不足,營養不良,勞瘵骨蒸,肺結核久嗽咯血之人食用;適宜婦女產後體虛不復,脫肛或於宮脫垂,煮食龜肉,有促進恢復之效;適宜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出現氣陰兩傷,低燒潮熱,心煩失眠,掌心熱,口乾咽干,舌紅苔少之人食用;適宜多尿之人,或虛弱小兒遺尿者食用;適宜糖尿病人,或久瘧不愈者食用。
烏龜食療作用:
龜肉味甘、咸、性平;入肝、腎、肺經。
具有養陰補血、益腎填精、止血之功效;
用於血虛體弱、陰虛骨蒸潮熱、久咳咯血、久瘧、腸風下血等症。
龜1隻,取肉,加調料,紅燒食可治虛勞咯血、骨蒸潮熱。
烏龜食物相剋:
龜肉不宜與酒、果、瓜、豬肉、莧菜同食。
7. 烏龜提線木偶怎麼做
1、運用繪畫、剪、連接的方法法製作提線木偶。
2、製作過程中能獨立思考,克服困難,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准備:鉛化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針、線、筷子。
(1)分別畫出身體、四條腿。
(2)用剪刀按線剪好身體、四條腿。
(3)用線把四肢釘在身體相應部位,四肢的另一頭用線牽拉著與筷子連接起來。
選材:一般選用泰順當地的泡桐和樟木,因為木質較脆易下刀,製成後又不易變形。製作者對材質優劣往往沒有特別的要求,因為木偶製作主要靠技術,材質的瑕疵可以在雕刻或上彩的過程中加以補救。只是為了確保木偶成形後不會再變形,泡桐、樟木使用前至少要先放上兩年時間。
敲毛坯:根據事先設計的圖形打好毛坯,這是第一道功序,很考驗基本功。毛坯製成之後,再放置一段時間,待其自然晾乾,就可以開始修光——把表面磨平。
打底:一如化妝打粉底,主要是為了處理木頭天然的小氣孔、小毛刺。每打一層底就要再拋一次光,完成一個木偶一般要打七八次底,拋七八次光。
上彩:製作提線木偶一般上京劇彩妝。現代木偶師傅多用油彩,以前只能用粉彩,對工藝的要求更高。
開相:在已上彩的木偶臉部仔細畫上眼睛、眉毛、嘴巴。一個木偶毛坯可以一樣,但此時就可以畫出喜怒哀樂,畫出不同的角色。
最後的細節:木偶頭做好之後,還要栽上頭發、鬍子,配上頭盔魁、衣帽。真正的藝術品往往在這最後的細節處亦精心雕琢。
工具:最主要的工具是雕刀,日常用到的也需30多種。
8. 巴西龜做法
一、製作過程殘忍:把龜甲挫爛,用生薑塗抹,把烏龜放到小罐子里泡。
一般情況下,藻類是不會在烏龜的龜甲上生長的,所以為了讓藻類能夠附著在龜甲上,必須人為創造一些條件:用銼刀把龜殼挫爛挫粗糙,塗抹生薑讓粗糙的龜甲產生粘液,然後不沾水干養,形成適合藻類附著生長的「培養基」。
因為烏龜會跑來跑去,所以在接種期間必須限制烏龜的活動,他們的方法是:把烏龜放在狹小的罐子里。
而烏龜的糞便會污染水體,但換水就意味著好不容易收集的水藻孢子也要被倒掉,所以他們的做法是:提前好幾天就不給烏龜餵食,甚至會持續到接種結束。雖然烏龜可以很久不吃東西,但在25℃左右正是烏龜的覓食季節,這時候挨餓可真的不好受。
試想一下:龜販子挑了幾百個烏龜,把它們的龜甲挫爛,挨個塗抹生薑,然後放在幾百個小罐子里用高濃度的藻類泡著,沒長出小綠毛就不給吃東西,真的很殘忍啊!
二、飼養過程殘忍:藻類侵蝕龜體,易患爛甲病,且早期很難發覺
培養成綠毛龜之後,烏龜的壽命也會受到影響,究其根本是被銼刀破壞的龜甲和覆蓋全身的綠毛遮掩了某些病變。
養過烏龜的朋友都知道,烏龜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腐皮爛甲病」,正如其名,這種疾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皮膚和龜甲腐爛,病因大多與水質有關。
在初期,病變部位會呈一個一個的點狀,這在普通烏龜身上很容易被發現,而綠毛龜的大部分身體恰恰被這身綠色的衣服給遮蔽了,一旦烏龜發生常見的「爛甲病」,被發現時已經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尤其是龜殼,往往到了龜甲潰爛、綠毛脫落甚至不吃食時主人才發覺異常。
9. 怎樣用紙盒製作手工小烏龜,帶圖片與製作過程的!!!!
紙盒烏龜
10. 幼兒園手工製作小烏龜具體怎麼弄
材料:一次性勺子,快餐碗蓋子,雙面膠,卡紙,剪刀,活動眼睛,瓦楞紙 步驟: 1.把蓋子放在卡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剪下圓。 2.把圓和蓋子粘貼在一起,如果你有丙烯顏料也可以直接塗顏料哦。 3.把勺子粘貼在蓋子上。 4.貼上眼睛。 5.將瓦楞紙剪下5條,因為是要作為小烏龜的腳和尾巴,所以要注意腳的長短和尾巴的長短。 6.最後將腳和尾巴粘貼在小烏龜的身體上(瓶蓋),小烏龜的基本形狀就完成了。 還可以給小烏龜的殼加點裝飾哦!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