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地層的方法

測量地層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4-09-04 16:59:14

① 地質剖面的測量及制圖

測量地層剖面是了解一個地區地層組成及分布情況的重要方法。本節將系統介紹地層剖面測量的基本方法。除地層剖面外,地質剖面的測量還包括岩體剖面和構造剖面等,雖然它們反映的內容各不相同,但測量方法與地層剖面是相同的。

一、實測地層剖面的目的

實測地層剖面的目的是劃分地層,建立地層單位,確定填圖單元。根據劃分依據的不同,可以有岩石地層單位、生物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磁性地層單位、化學地層單位等多種類型的地層單位。其中岩石地層單位是最基本的地層單位,任何地層間隔,都要首先毫無遺漏地劃分出岩石地層單位,岩石地層單位的「組」是地質圖的基本成圖單位。詳細研究岩石地層單位的組成、結構、基本層序是實測地層剖面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同時還必須研究古生物化石在剖面中的分布情況,以便建立生物地層單位及結合其他地質年代資料建立年代地層單位。根據地層其他方面的物質特徵,還可以建立起其他相應類型的地層單位。

二、實測地層剖面線的選擇

剖面應選擇在地層層序完整、露頭連續、構造簡單、化石豐富、岩性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且易於到達的地區。除此之外,還應注意:

(1)實測剖面線的方位應基本垂直於地層或主要構造線走向,一般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夾角不宜小於60°。

(2)實測剖面的比例尺應根據規范要求及施測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定。常用的比例尺為1∶100~1∶2000。由於現在的工作更加細致,常採用較大的比例尺。在剖面圖上能標定為1mm的單層,均可在實地按相應比例尺所代表的厚度劃分出來。如當比例尺為1∶1000時,出露寬度超過1m的地層體就要劃分出來。在剖面圖上小於1mm,但具有特殊意義的單位(如標志層、含礦層等),可放大至1mm表示。

(3)剖面要盡量保持完整、連續。當剖面需要平移時,最好沿著某一標志層進行平移,並在圖上註明平移方向和距離。

(4)剖面的起點與終點應作為地質點標定在地形圖上。

三、實測地層剖面的野外工作

(一)測量導線方位、導線斜距及地形坡度角

此項工作由前、後測手完成。實測剖面前,要先確定野外總導線方位。前、後測手沿這一方位延伸導線。測量時,一般採用羅盤測量導線方位和地形坡度角,用皮尺或測繩丈量地層斜距。測量後將測得的數據連同坡度的「+」或「-」號一同報告給記錄人員。沿導線延伸方向,上坡時坡角為「+」,下坡時為「-」。

(二)分層

實測地層剖面以「層」作為基本描述單位。要將地層剖面連續地劃分為一系列不同的「層」,而加以描述。「層」可以是單一岩性,也可以是由不同岩性組成的復合層。垂向上岩性的任何差異都可以作為分層標志。「層」的內部基本連續,與鄰層明顯可分,通常以自然岩性厚度作為分層規模的下限,對於特殊的岩性層,如正常沉積岩中的火山碎屑岩夾層、含礦層和化石富集層等應單獨分層。

分層人員需將分層的結果及時通報給組內其他人員,並在分層處用紅油漆作上標記。

(三)描述

沉積岩區新的填圖方法對地層的記錄描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對岩石本身成分、結構、構造的詳細描述外,還應特別注意對地層中一些具有指相意義的生物實體化石、遺跡化石、特徵礦物以及地層本身幾何形態、空間疊覆關系的描述。另外,新方法要求在野外實測剖面時,一定要現場算出厚度,畫出柱狀圖,並用各種約定的符號標注采樣位置、編號及觀察到的現象,以便及時掌握各地層單位基本層序的變化情況。柱狀圖中的岩性花紋可以暫不填滿,只畫特殊沉積岩的花紋,其比例尺亦可逐層不一。野外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格式如圖5-25所示,常用岩性圖例符號見附錄二。

圖5-25 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格式

野外記錄的重點內容:

1.岩性

分層的岩性,可用顏色+層理+結構+成分命名方式予以概括,例如:紫紅色厚層細粒石英砂岩。然後再補充描述具體特徵。除了對岩石的成分、顏色詳細描述外,要注意對原生沉積構造的觀察記錄,包括「層」的形態、層理類型、單層厚度、各種交錯層理、滑塌變形、液化變形、壓實變形構造、原生與次生孔洞、生物潛穴、帳篷構造、層紋石或疊層石;層頂面的波痕、沖蝕痕、乾裂或水下收縮裂隙、生物遺跡;層底面的各類印痕、印模等,均需全面觀測描述,主要的現象要進行素描和照相。

2.化石

化石既具有年代意義又是良好的沉積環境指示物。所以,必須加強對沉積岩中所含化石的研究,至少要描述肉眼能分辨的化石的門類組合特徵、個體形態、保存狀況、分布狀態及其與岩性和沉積構造的關系、排列的優選方位和遺跡化石的類型等,每個化石採集點的層位,特別是首現和末現位置均需測量記錄。

3.古流向

古流向資料對研究沉積環境、沉積物供應方向、古地形坡向和岩石地層單位的形態和延伸方向等有重要意義。扁平礫石的疊瓦狀排列、定向排列的長條形顆粒和生物化石、斜層理、波痕、溝槽模、水道構造、原生滑動變形構造等,都可用來測定古流向。古流向可以在野外直接測量,也可以在獲得有關參數的基礎上用投影網換算。簡便易行的野外一次量測法,是用具有一條直線邊棱的非磁性平板,使邊棱沿岩層走向將板貼置於層面上,先在板上標出自然差別的古流向方位線,然後將此板以岩層走向那個邊棱為軸轉至水平,再量板上新標流向線的方位,即為岩層水平狀態時的古流向。此方法僅適用於褶皺無傾伏的情況,如有傾伏,應再消除褶皺傾伏角的干擾。

4.岩層間的接觸關系

對於岩層間的接觸關系,要弄清具體特徵。對於連續沉積的岩層,要注意岩性如何漸變過渡;不連續的沉積界面,應注意其形態(平整的、起伏的、有無印痕或印模),上、下岩層是否交切,有無底礫岩與風化殼,並查清不連續的原因。懷疑有不整合時,除了接觸關系特徵外,還要注意在臨近界面上下尋找確定地層時代的依據。

(四)標本和樣品採集

實測地層剖面過程中要系統採集標本和樣品,如岩石、古生物標本,化學分析、人工重砂樣品等。標本和樣品採集時的技術要求及稀密程度要視不同的標本和樣品而定。如古地磁樣品要定向採集,古生物標本採集後要用紙和棉花包裹,以防磨損。

採集的標本和樣品一定要准確編號,註明所采位置。有關數據要及時報告給記錄人員,填入表中,描述人員也要將這些數據納入記錄內容,以便核對。另外,標本採集人員,應逐層測量岩層產狀。

(五)填寫記錄表格

登記人員要將導線編號、方位角、地層斜距、坡角(±)、產狀、分層數據、標本號及產出位置、名稱等准確無誤地填入預先制定的統一格式的表格中(表5-5)。

(六)繪制草圖

野外要繪制導線平面圖和投影剖面圖。

1.導線平面圖的繪制方法

首先,選定比例尺。然後以圖紙的橫線作為野外總導線方位,在圖紙上按分導線方位截取出每一導線的水平距(根據導線斜距及地形坡角按公式D=Lcosβ求出,也可用投影法作圖求出)。將導線起止點標好序號,按照導線的順序依次作出。在各導線上,按照分層水平距離標出各分層位置,按地層沿走向的延伸情況及坡向畫出分層符號。每層內要標注分層號,標出產狀符號。以此種方法連續畫出各導線上的內容,直到剖面終點。如果中途需要平移,應在圖上註明平移方向和距離。

2.剖面圖的繪制

繪制剖面圖草圖的目的是反映地形變化的細節以及為清繪剖面圖提供參考。

剖面圖草圖一般採用展開法繪制。在平面圖下方的適當位置繪制剖面圖草圖。此時,圖紙的橫線即為水平線,豎線則為標高。

表5-5 實測地層剖面登記表格式

確定剖面的起點後,按照地形坡度角由起點作一射線(可以不實際畫出,而用三角板或直尺帶有刻度的一側邊代替),在其上按比例尺根據第一導線的斜距找出第一導線的終點,此點的標高代表了第一導線終點處的標高。根據地形的實際變化,用一條曲線把起點和這一終點連接起來,即獲得了第一導線經過處的地形近真跡線。在地形線上根據各分層的斜距標出各分層。依此方法將第二導線的起點(第一導線的終點)和終點按實際地形連接起來,就可得到第二導線經過處的地形近真跡線。如此循環就可得到整個剖面的地形近真跡線,在地形線上標上分層符號、層號、產狀、岩性花紋、采樣位置、重要地物標志。這樣就構成了一張野外地層剖面草圖。

四、實測地層剖面資料的室內整理及制圖

(一)野外原始資料整理

室內工作的第一步是核對野外獲得的各項數據,各項數據要做到准確無誤。標本編號與記錄要一致。要將各種原始記錄編號造冊登記。標本、樣品採集人員應將標本按層位排開,仔細核對之後,在標本的適當位置塗上白油漆,將編號寫在上面。

(二)岩層厚度計算

新的填圖方法要求岩層厚度計算和柱狀剖面圖的繪制在實測剖面的過程中就地完成,考慮到學生實習的實際情況,上述工作也可在室內完成。

岩層厚度的計算方法有查表法、圖解法、赤平投影法和公式計演算法,常用的是公式計演算法(表5-6)。

表5-6 剖面數據計算表格式

地層厚度應分層計算,計算方法可利用利昂諾夫斯基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為岩層厚度;α為岩層傾角;β為地面坡角;γ為剖面導線方向與岩層走向間夾角;L為岩層地面斜距。

式中加、減號的取捨與地面坡向和岩層傾向的相互關系有關,而與坡角的「+」、「-」無關(坡角的「+」、「-」在計算高差時考慮)。當岩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時用「+」,相同時用「-」。

如圖5-26所示。假設圖5-26代表了近於垂直於岩層走向的一個地層剖面,在山坡的左側時厚度公式為: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在山坡的右側時厚度公式則為: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圖5-26 地面坡向、岩層產狀與岩層厚度的關系

(三)實測剖面圖的制圖

實測剖面圖的制圖方法,通常有展開法和投影法兩種。當剖面導線方位比較穩定,轉折較少時,多用展開法作圖;當導線方位多變,轉折較多時,則宜用投影法作圖。

1.用展開法繪制實測剖面圖

用展開法清繪實測剖面圖時,不需要繪制導線平面圖,繪制方法同草圖。

繪制地質要素時要注意,多數情況下,地層走向不會完全同實測剖面線的方位垂直。因此,在繪制岩性花紋時,需要進行真傾角和視傾角的換算。除夾角大於80°可忽略不計外,凡剖面方位與地層走向夾角小於80°時,都應按視傾角繪制岩性花紋。用展開法繪制實測剖面圖,方法簡便,但是由於將轉折的導線展開,在地質剖面圖上誇大了地質體的實際寬度。

2.用二次投影法繪制剖面圖

(1)確定總導線方位。要對野外確定的總導線方位進行校對,將野外導線平面圖的起點和終點的連線方位確定為總導線方位,以箭頭的形式標繪在圖紙上方的一側。

(2)以圖紙的橫線為總導線方位,在圖紙的上半部繪出導線平面圖。繪制方法同草圖(一次投影)。

(3)在平面圖的下方選擇一條橫線作為剖面圖的投影基準線,將導線平面圖上的導線分界點,垂直投影到這條基準線上,根據各導線終點處的累積高差,參考野外草圖,勾繪出地形線。將各分層界線、地物標志等相應地投影到地形線上(二次投影)。

(4)繪制地質要素,在根據地層的產狀繪制岩性花紋時,其要求同展開法。在沒有斷層分隔的非角度不整合地層序列內,在不同產狀的兩點之間,地層的產狀應是逐漸變化的。岩性花紋繪制完成後,將分層號、產狀、化石層位、典型地物依次標繪在圖上,寫上圖名、比例尺,就構成了一張完整的剖面圖(圖5-27)。

圖5-27 實測剖面圖的格式(按投影法)

(5)在投影法作圖的過程中,為了更加准確地反映地層界線的空間延伸情況,地層界線的第二次投影也可以採用沿岩層走向投影的方法。作法是:在導線平面的居中位置選一條橫線作為投影基準線,將各分導線上經過一次投影後的地層分界點按地層的走向延伸,與投影基準線相交,這些點即為地層分界線在基準線位置上的理想出露點,將這些點垂直下移到地形線的相應位置上,作為剖面圖上地層的分界點,分界點之間畫上相應的圖飾即可。

(四)柱狀剖面圖的編制

實測地層剖面的成果資料是地層柱狀剖面圖,它可綜合反映地層厚度、層序、岩性、接觸關系、古生物、礦產等資料。柱狀剖面圖所反映的內容要全面、詳實,對各分層的描述要有概括性,簡明扼要。

柱狀剖面圖的常見格式見圖5-28。

圖5-28 柱狀剖面圖格式

② 地層剖面的野外施測

測制地質剖面的方法較多,這里介紹生產單位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半—儀器導線測量法。

(一)實測剖面的技術要求

(1)實測剖面線的方位盡可能垂直岩層或主要構造線走向,一般情況下二者之間的夾角不能小於60°。

(2)在滿足實測剖面任務的前提下,剖面線一般要取直、少拐彎或不拐彎,必須拐彎時,角度也不宜過大。

(3)當沿剖面線露頭不連續時,可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要注意層位拼接的正確性,防止地層的遺漏或重復。最好同時繪制構造剖面素描圖,標明各段剖面中不同層位岩層的對應關系,或者確定明顯的標志層作為拼接剖面的依據。

(4)當剖面上有較厚浮土掩蓋,兩側一定范圍內又無明顯標志層對比,難以用短剖面拼接(或平移剖面導線)時,應動用剝土或探槽等輕型山地工程給予揭露。

(5)岩層產狀平緩的地層剖面,宜在陡崖處布置;若有鑽探資料應充分地利用,以便了解地下的隱伏層位。

(二)實測剖面的人員分工及任務

半儀器導線測量法是一種用地質羅盤測量導線所跨越的地形坡度角,用測繩或皮尺丈量剖面斜距的導線測量方法。參測人員一般需要4~5人,並要分工和密切合作。具體分工如下:

測手2人(前、後測手):主要任務是拉測繩(皮尺,下同)、測方位及地形坡度角,丈量長度。

觀測員2人:主要任務是選點、量產狀、采樣本。即先將導線上所跨越的坡度轉折點、地層分界點、岩性分層點、構造點等劃分出來;再測量各類產狀要素、採集標本、觀察岩性和尋找化石等。

記錄員1人:主要任務是將各種實測數據記錄在剖面登記的表格上,對岩性和地質現象描述和繪制信手剖面圖(地層剖面草圖)。

(三)實測剖面的測量方法

工作開始時,後測手站立在起點0上(圖3-1),持測繩或皮尺零點一端,前測手持測繩或皮尺的另一端行進至選好的一點(即第一導線的終點)上。然後,兩測手將測繩或皮尺拉直,前測手讀出測繩上的長度距離,並將數據報告給記錄員登錄,該導線長度記為該導線斜距。接著兩測手相對,測出導線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並相互校正,且以後測手所測數據為准,由後測手報給記錄員登錄。記錄員的工作是隨時登錄所取得的各種數據資料,填寫實測地層剖面登記表(表3-1),詳細描述岩性特徵,繪制信手剖面圖如圖3-1。

(據盧選元等,1987,有修改)

5.高差

前後兩點的高程差是根據斜距和坡度角計算出來的。自0點起至每點都要計算出累積高差。

(五)實測地層剖面地質觀察內容及描述記錄

在剖面測制中,每一導線間的岩層岩性、產狀、接觸關系、節理、斷層、褶皺等各種構造要素以及礦層、標志層等都要認真觀察並記錄在野外記錄簿內。記錄描述應實事求是、准確反映野外地質體的客觀事實。

具體記錄時,首先要把地質界線出露的實際位置記錄下來,如:6—7導線10m 處為黃貫組(C1h)與青塘組(C2q)分界,然後描述岩層的岩性特徵層間接觸關系,如:二者接觸關系為平行不整合。

岩性特徵分層描述先說明地層代號和岩石名稱,再分基本描述與補充描述兩部分。基本描述的順序是:顏色、結構、構造、成分、名稱。例如:某岩層描述為淺灰色中厚層條帶狀泥質灰岩。補充描述說明變化特徵,其內容包括風化特徵、層面及層間結構構造、化石保存狀態特徵等。如:上例補充描述顏色為灰綠至黃灰色,條帶寬1~2cm,風化層富含泥質的條帶,層面凹凸不平。觀察的岩石顏色要以新鮮面本色為准。

岩性觀察描述要注意識別岩石的基本礦物成分或碎屑成分,特別是生物碎屑成分以及能夠反映沉積或成岩環境的特殊成分,如:海綠石、磷質、鐵質、錳質結核、鈣結核,鹽類礦物等的分布狀況和數量。要注意觀察描述岩石結構、構造特徵,如:碎屑顆粒的粒度、形狀、磨圓度、分選性,化學結晶或重結晶礦物類型等。對宏觀的沉積-成岩構造,包括「層」的形態、層理類型、單層厚度,各種交錯層理,各種變形構造,原生與次生孔洞、生物潛穴,層頂面的波痕、泥裂、生物遺跡,層底面的各類印痕、印模等均須全面觀測描述。

古生物特徵的描述對岩層中所含化石的種類、個體形態、豐富程度、保存狀況、分布態勢、岩性及沉積構造的關系,是否為原地埋藏以及化石採集點的層位等都要詳細觀察描述。

接觸關系的描述包括地層的整合接觸關系與不整合接觸關系(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它是地殼運動最直接、最綜合的表現,是確定地殼運動及其性質的重要依據。地層不整合接觸說明兩套地層間存在著一個間斷界面,要觀察其形態(平整、起伏的),上、下地層是否相交,接觸面上有無底礫岩或古風化殼、古土壤,接觸面上下是否存在不同的構造變形強弱程度和不同時期,不同特點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及鄰近接觸面的上、下地層的時代並對上述現象和認識加以描述和闡述。

產狀要素的記錄產狀要素是指地質體的走向、傾向、傾角、側伏、傾伏;野外要測地層、節理、斷層、礦脈等面狀地質體的傾向、傾角。對褶皺要素(如軸面、翼部)需測量其產狀要素。對線理或樞紐要測量側伏、傾伏。測量產狀時,必須選取有代表性的界面,讀出精確數據。值得強調的是,在野外要避免使用測量幾個產狀取其平均值的現象發生。

素描與數碼照相野外對地質現象進行素描和數碼照相是記錄、描述的重要補充手段,有些地質現象用許多文字進行描述,往往不如一幅素描圖或一幅照片更能直觀的說明問題。素描圖和數碼照片要進行統一編號,並記錄它們的具體位置和鏡頭朝向(如攝於導線1—230m處,鏡頭朝東攝),以防造成混亂。不管是素描圖還是數碼照片都應在其上放一參照物(如放大鏡、地質錘或鉛筆),由此知其規模大小。

(六)實測剖面的標本樣品採集和編錄

實測地層剖面需要進行較系統的采樣。采樣的種類和數量取決於地質情況和技術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常採集的標本和樣品有:岩礦陳列標本、岩礦鑒定標本、古生物鑒定標本及岩石定量光譜分析標本,有時還需採集人工重砂,化學分析、電鏡掃描、岩組分析、差熱分析、古地磁及同位素測年等樣品,這些樣品的數量及採集量均要滿足設計書的要求。

標本樣品採集後要及時編號、記錄採集位置和包裝。

標本樣品編號的原則:以樣品種類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標放在編號首位;以羅馬數字代表剖面編號放在第二位;以阿拉伯數字代表標本樣品取自某一分層的分層號,放在第三位。如編號b-Ⅰ-3-2,表示這塊薄片標本是采自Ⅰ號實測地層剖面上第3分層的第2塊標本。

各類標本樣品的代號(漢語拼音字母)在《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規范》中均可查到,在本書的附錄(見表Ⅰ-7-1)中亦有介紹。

現將實測剖面或在區域地質填圖中對所需採集標本、樣品的採集技術要求和方法介紹如下。

1.岩礦陳列標本

岩礦陳列標本是為了再現工作區的岩石、礦物面貌特徵而採集的。它包括各種有代表性的地層、岩漿岩、變質岩、礦物、礦石、構造等標本。其中,標本規格一般是3cm×6cm×9cm(厚×寬×長),對單礦物標本規格大小不限,以能反映該礦物特徵為目的。

陳列標本一般存放於本單位資料庫或陳列館中,供野外現場驗收查驗。

2.岩礦鑒定標本

在野外不能准確定名的岩石和礦物,為了解岩石礦物的組成成分、結構構造、礦物組合特徵而採集的標本,稱為岩礦鑒定標本。須採集規格為2cm×5cm×8cm的標本,將標本送達實驗室磨(切)製成薄片或光片進行鑒定。岩礦鑒定標本有以下兩種:

(1)岩石薄片鑒定標本

在實測地層剖面中,應按岩層層序系統採集這類標本;而對岩漿岩要按單元(或侵入體)進行采樣;對變質岩岩石類型、變質相、蝕變帶及接觸變質情況等系統採集;在不同構造帶上採集各類構造岩標本。此外,在地質填圖過程中發現的特殊岩石類型,也應採集薄片鑒定標本。

(2)礦石光片鑒定標本

在工作區選擇礦石結構構造、礦石共生組合、礦脈穿插期次、礦石與圍岩關系等方面有代表性的礦石標本(規格不限)將標本磨成光片,供礦相學研究的標本,稱為礦石光片鑒定標本。

送檢標本上應用紅筆劃出切片部位及其范圍,須留副樣,以便核對鑒定成果。同時可比照鑒定結論,提高野外人員對標本的肉眼鑒定能力和統一命名術語。

3.岩礦光譜分析樣品

採集岩礦光譜分析樣品是為了研究岩石或礦石的微量元素特徵,及時發現岩石和礦石中各種元素含量變化及礦體的原生分散暈,以便指導普查找礦工作

在實測地層剖面、岩體剖面、變質岩剖面時,應對各類岩石進行系統取樣。在礦產普查工作中要按一定測網全面系統採集光譜樣品,以便發現礦體的原生分散暈。在地質填圖工作中對一些特殊岩性或可能含礦岩石也應採集光譜樣品。光譜鑒定樣品要求樣品新鮮,重量大於200g。光譜分析樣有全分析、簡項分析兩種。全分析一般適用於各類剖面中系統樣品採集研究,或工作開始時對工作區進行地球化學特徵研究。其分析項目包括:Be、As、B、P、Sb、Ge、Ta、Al、Mn、Pb,Sn、Mg、Si、W、Ga、Yb、Nb,Fe、In、Bi、Ti、Mo、V、Y、Li、Cd、Cu、Ag、Na、Zn、Zr、Co、N i、Sr、Ca、K、Cr、Ba等元素。簡項分析是在礦產普查工作中或對岩石的含礦性進行研究時採用,其分析項目可依據需要而選擇(見表6-3)。

4.硅酸鹽分析樣品

硅酸鹽分析樣又稱岩石全分析樣。它是為了全面分析岩石的化學成分,研究地質體的物質組成及物理化學變化而採集的。一般用在岩漿岩、火山岩及深變質岩的剖面研究,有時也應用於沉積岩。採集的樣品一般要求是未風化、未蝕變極為新鮮的原岩。采樣方法常用揀塊法,樣品重量約為2kg。實際工作中往往將岩石化學成分的研究與岩石礦物成分及微量元素,甚至與重礦物的研究相結合進行。因此,在硅酸鹽分析樣樣品採集的同時,應採集岩礦鑒定、岩礦光譜、陳列標本和人工重砂樣等。主要分析項目為: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K2O、Na2O、H2O 等,有時還分析P2O5、ZrO2、CrO3、NiO、BaO、SrO、Li2O、F、Cl、S、CO2等項目(見表6-2)。

5.化學分析樣品

化學分析樣品是為了分析礦石中的化學成分,確定有用組分及有害組分的含量,確定礦石質量和區分礦體與夾石或圍岩的界線,評價礦床的工業意義。取樣方法、要求及分析項目視礦種及礦石類型不同而有專門的要求,詳見專門礦產工業要求。一般在地質調查中的礦點檢查或普查評價,採用連續揀塊法及刻槽取樣。樣品重量約2kg。

6.人工重砂樣品

人工重砂樣品用於鑒定岩石中的重礦物成分、含量、晶體形態及共生組合等特徵,從而研究岩石的含礦性、岩石成因類型、岩石對比。對於古砂礦、岩漿礦床及風化殼型礦床,人工重砂方法又是一種直接的找礦手段,並可確定其礦石品位。用於岩石學研究的樣品,一般應當是未遭受風化、蝕變、交代的新鮮岩石。采樣方法可用揀塊法、刻槽法,剝層法,樣重10~20kg。用於找礦或礦床評價的樣品,可採用刻槽法或全巷法。除採集原岩中樣品外,有時還可在風化殘積層中採取,樣重按礦物分布均勻程度不同而定,一般為20~30kg。同時還要採集岩礦鑒定、岩礦光譜及陳列標本等樣品。

7.古生物化石標本

化石標本是為了確定地層時代、劃分和對比地層,並進行沉積岩相、古氣候、古地理的研究,一般應在測制地層剖面時逐層採集。在路線調查中,應在可能保存化石的層位,注意尋找化石。野外採集的化石標本,要求盡量採集齊全,同時要注意收集古生物的賦存狀態、形態大小和相對數量方面的資料。化石應分層採集、分層編錄,並將內容記錄於剖面記錄表或記錄簿中。化石點位置應標定於地層剖面圖或野外手圖上,野外遇有完整的大型古脊椎動物化石,應先拍照、素描、進行描述和逐塊編號後再行挖掘。如果自己不能挖掘應保護現場,報請專業單位處理。在採集第四系中的化石時,如發現文物或文化遺跡,不要自行挖掘,以免損壞,應當報告文物管理部門處置。標本的規格,應視化石大小而定。在野外應對化石作初步鑒定,確定其門類,並初步鑒定到屬或種,要用棉花或棉紙將其包裝保護好,直接送達古生物研究單位,進行詳細鑒定。

8.孢粉鑒定樣品

孢粉樣品的採集是為了進行微體化石的研究。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對地層劃分和對比以及確定地層的時代都起著積極的作用。一般多用於地層較厚、動植物化石較少的前寒武紀地層及中新生代地層。採集的孢粉鑒定樣品,要選擇有利於保存孢粉的岩性。如碎屑岩中的粉砂岩、頁岩、砂質頁岩,化學沉積的碳酸鹽岩和硅質岩,含有機質的岩石,紅層中的淺色、綠色、黑色夾層,成層有序的淺變質岩系中的千枚岩或黑色板岩等。若在地層剖面中采樣,應按順序逐層採取。路線調查時,可對某些地層作適量採集。按一定的間距進行採集,原則上在有利於賦存孢粉厚度較薄的岩層中進行,在地層分界線的上下應加密採集;在不利於孢粉賦存的夾層中,可適當放寬採集,甚至可不受采樣間距限制。通常在厚約10m的單一岩層中,僅在其上下界線處各取一個樣,中部大致以相等間距取1~2個樣:在厚約100m的單一岩層中,可在上下界線處以3~5m 間距連續取2~3個樣,然後以10m 間距在中間部位採集;在厚1000m 以上、岩性基本相同的岩層中,可在相鄰層位交接處以5~10m 間距連續取3~4個樣,餘下的以30m 間距連續取樣。野外所采樣品要求岩石新鮮、未風化,樣重0.5~1kg。採集方法可用揀塊法或刻槽法。樣品應妥善保存,嚴防上下層位樣品混染。每個樣品都要用清潔、堅實的牛皮紙包裝好,或置於密封容器內。

9.煤岩鑒定樣品

煤岩樣品是為了解煤的物質成分、結構和組分含量,研究煤的成因、煤層對比標志、變質程度和工藝利用性能等。樣品應避免在斷層附近及對煤質有影響的侵入體附近採集。煤岩樣必須在新鮮露頭上採取,取樣方法可以垂直煤層連續揀塊或刻槽取樣。樣品採集後應該立即裝於備好的采樣箱內,並且妥善密封包裝好,註明頂底板及編號。採集煤岩樣的同時,最好也能採集煤的化學分析樣,以便相互驗證。

以上標本採集後,都要在記錄簿中有記錄。手圖上有準確的位置標記,所有送檢樣品要填寫好送樣單,一式三份。要將測試樣品包裝、裝箱,及時送到有資質的分析檢查單位,並要外送一部分樣品到第二單位進行復檢,確保鑒定分析質量。

10.定向標本

野外採集進行組構分析的標本應在露頭上的岩層層面、節理面、片理面、斷層面人工修整的平面等定向面上直接准確標示出其產狀要素符號(其面要求不小於20cm×20cm)和定向符號,在走向線兩端和傾斜方向頂端標明其方位和註明上、下面,然後再採下標本。需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標繪的定向線、精度誤差不得超過1°。在定向劃線前,不得錘擊露頭使其位置發生變動。

切制定向薄片時,一般應垂直於b軸,或垂直於片理等定向結構面的走向。其目的是為了能在室內恢復其野外產狀,以便能進一步觀察和測定在野外條件下難以獲得的構造要素,如線理、劈理、擦痕及其他定向組構等,並且為岩組分析准確確定切制薄片的方位以及被測定薄片本身的產狀。

(七)實測地質剖面草圖

在施測剖面的同時,要實地勾繪實測地質剖面草圖。這種圖件不要求很精確,但要求能形象地反映地質、地形的細部特徵,它可作為室內做正式剖面圖時校核的參考資料。此圖比例尺較實測剖面圖的小(一般用1:1000),繪制在野外記錄簿的左頁,圖中岩層產狀可按真傾角標繪,其格式如圖3-1所示。

實測地質剖面草圖的勾繪方法:

(1)在記錄簿左頁的適當位置上選取一點0,按0—1導線的坡度角畫出導線0 —1的長度(斜距)確定點1的位置,並勾繪出0—1導線之間的實際地形線;

(2)根據產狀要素畫出分層界線和其他地質界線,註上導線號、分層號、岩性花紋、產狀要素和化石產出部位。以此類推,直至剖面終點。

閱讀全文

與測量地層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歲舞蹈基本功有哪些訓練方法 瀏覽:465
治療尿頻最好的方法前列腺炎 瀏覽:447
列舉常見的經營分析的方法 瀏覽:472
數詞解題方法和步驟 瀏覽:225
塗料桶安裝方法 瀏覽:465
如何提高工位效率方法 瀏覽:836
治療癲癇哪種方法好 瀏覽:475
常用的氣密檢查方法有降壓法 瀏覽:548
五菱榮光藍牙連接方法 瀏覽:828
兆歐表測量水泵絕緣方法 瀏覽:866
小蔥在家裡種植方法 瀏覽:321
硫化氫含量精確檢測方法 瀏覽:967
寒熱錯雜型腹瀉的治療方法 瀏覽:791
擴張的倍速計算方法 瀏覽:448
鼻斗炎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154
燃鈴e1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450
跑步減肥的正確方法學 瀏覽:207
聯想筆記本截屏的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68
快速入睡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瀏覽:783
蛋白尿治癒方法如何調理 瀏覽: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