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完整的測量過程包括哪四個要素
包括測量對象、計量方法(包括測量器具)和測量精度等四個要素。測量對象在機械精度的檢測中主要是有關幾何精度方面的參數量,其基本對象是長度和尺度;計量單位是以定量值表示同種量的量值而約定採用的特定量;測量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測量原理,在實施測量過程中對測量原理的運用及其實際操作;測量精度是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
測量分類:
1、直接測量:無需對被測量與其他實測量進行一定函數關系的輔助計算而直接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
2、間接測量:通過直接測量與被測參數有已知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該被測參數量值的測量。
3、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直接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如接觸式三坐標等)。
4、非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之間沒有機械的測力存在(如光學投影儀、氣動量儀測量和影像測量儀等)。
5、組合測量:如果被測量有多個,雖然被測量(未知量)與某種中間量存在一定函數關系,但由於函數式有多個未知量,對中間量的一次測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測量的值。
這時可以通過改變測量條件來獲得某些可測量的不同組合,然後測出這些組合的數值,解聯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測量。
希望能幫到你
❷ 測量方法有幾種
測量方法有12種,分別是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絕對測量、相對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單項測量、綜合測量、主動測量、被動測量、靜態測量、動態測量。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亦即獲得測量結果的方式。
測量方法有12種,分別是直接測量、間接測量、絕對測量、相對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單項測量、綜合測量、主動測量、被動測量、靜態測量、動態測量。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測量原理、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亦即獲得測量結果的方式。
例如,用千分尺測量軸徑是直接測量法,用正弦尺測量圓錐體的圓錐角是間接測量法。在國際單位制中,物理學中有三個基本單位,就是長度米(L)、時間秒(S)和質量千克(Kg)。所有其他物理學中的單位都可以用這三個基本單位來表示或導出。
❸ 測量方法的分類
直接測量、間接測量和組合測量。
直接測量是將被測量與與標准量進行比較,得到測量結果.
間接測量是測得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量,然後運用函數求得被測量.
組合測量是對若干同名被測量的不同組合形式分別測量,然後用最小二乘法解方程組,求得被測量
❹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和按測量方法分類分別可分為哪些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間接測量、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組合測量、比較測量。按測量方法分類可分為、直接測量法、間接測量法、定義測量法、靜態測量方法、動態測量方法、直接比較測量法、微差測量法。
根據測量條件分為等精度測量:用相同儀表與測量方法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不等精度測量:用不同精度的儀表或不同的測量方法,或在環境條件相差很大時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
(4)測量方法包括測量條件嗎擴展閱讀
測量方法的分類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測量要素
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
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於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於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准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2、計量單位
我國國務院於1977年5月27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第三條規定中重申:「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採用國際單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
在長度計量中單位為米(m),其他常用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測量中以度、分、秒為單位。
3、測量方法
指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並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後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4、測量的准確度
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由於任何測量過程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測量誤差,誤差大說明測量結果離真值遠,准確度低。因此,准確度和誤差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存在測量誤差,任何測量結果都是以一近似值來表示。
❺ 測量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計量的內容通常可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計量單位與單位制:計量器具(或測量儀器),包括實現或實現計量單位的計量基準、計量標准與工作計量器具:量值偉遞與溯源,包括檢定、校準、測試、檢驗與檢測: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測量不確定度、數據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計量管理,包括計量保證與計量監督等。
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障量值准確可靠的活動,它包括科學技術上的、法律法規上的和行天上石麟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動。測量是為確定量值而進行的一組操作。
❻ 實地測繪方法有三種,分別為什麼
路線法、布點法、追索法。
野外實地測量主要是基於現有的測量控制網(測量導線等),採用「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的方法,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利用經緯儀、全站儀等測量儀器進行實地測量獲取空間對象的坐標信息。
野外實地測量是傳統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獲得的資料具體、准確,但花費人工多,工作周期長。一般是測得資料後製成地圖,再輸人到土地信息系統的資料庫中。對資料庫的局部數據作修改時,則可將實測資料直接輸人,而不必經過先制圖這一環節。
(6)測量方法包括測量條件嗎擴展閱讀
測繪學研究測定和推算地面點的幾何位置、地球形狀及地球重力場,據此測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狀和人工設施的幾何分布,並結合某些社會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編制全球和局部地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專題地圖的理論和技術學科。又稱測量學。它包括測量和制圖兩項主要內容。測繪學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有廣泛的應用。
在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 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工作中,必須進行土地測量和測繪各種地圖,供規劃和管理使用。在地質勘探、礦產開發、水利、交通等建設中,必須進行控制測量、礦山測量、路線測量和繪制地形圖,供地質普查和各種建築物設計施工用。在軍事上需要軍用地圖,供行軍、作戰用,還要有精確的地心坐標和地球重力場數據,以確保遠程武器精確命中目標。
❼ 測量方法有哪些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直接測量:直接測量被測參數來獲得被測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較儀測量。
間接測量:測量與被測尺寸有關的幾何參數,經過計算獲得被測尺寸。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讀數值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標卡尺測量。
相對測量:讀數值只表示被測尺寸相對於標准量的偏差。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接觸測量:測量頭與被接觸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測量零件。
非接觸測量:測量頭不與被測零件表面相接觸,非接觸測量可避免測量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測量等。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對被測零件的每個參數分別單獨測量。
綜合測量:測量反映零件有關參數的綜合指標。如用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時,可分別測量出螺紋實際中徑、牙型半形誤差和螺距累積誤差等。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主動測量: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測量,其結果直接用來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從而及時防治廢品的產生。
被動測量:工件加工後進行的測量。此種測量只能判別加工件是否合格,僅限於發現並剔除廢品。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測量相對靜止。如千分尺測量直徑。
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與測量頭模擬工作狀態中作相對運動。
水準測量原理
從驗潮站的高程零點,用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設立於驗潮站附近由國家設計里的水準原點的高程,作為全國高程式控制制網的起點。我國水準原點設立在山東青島市。從國家水準原點出發,用一、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測定布設在全國范圍內的各等水準點。
一、二等水準測量稱為精密水準測量,為全國高程式控制制網的骨幹,三、四等水準網遍布全國各地,以上總稱為國家水準點。在國家水準點的基礎的上,為每項工程建設而進行工程水準測量或為地形圖測繪而進行圖根水準測量,同城為普通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的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在豎立在欲測定高差的兩點上的水準尺上讀數,根據讀數計算高差。
❽ 測量方的方法有哪些
從不同觀點出發,可以將測量方法進行不同的分類,常見的方法有:
1、直接測量、間接測量和組合測量
直接測量是將被測量與與標准量進行比較,得到測量結果.
間接測量是測得與被測量有一定函數關系的量,然後運用函數求得被測量.
組合測量是對若干同名被測量的不同組合形式分別測量,然後用最小二乘法解方程組,求得被測量.
2、絕對測量、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是所用量器上的示值直接表示被測量大小的測量.
相對測量是將被測量同與它只有微小差別的同類標准量進行比較,測出兩個量值之差的測量法.
3、接觸測量、非接觸測量
這是從對被測物體的瞄準方式不同加以區分的.接觸測量的敏感元件在一定測量力的作用下,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而非接觸測量敏感元件與被測對象不發生機械接觸.
4、單項測量與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是對多參數的被測物體的各項參數分別測量,綜合測量是對被測物體的綜合參數進行測量.
5、自動測量和非自動測量
自動測量是指測量過程按測量者所規定的程序自動或半自動地完成.非自動測量又叫手工測量,是在測量者直接操作下完成的.
6、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是對在一段時間間隔內其量值可認為不變的被測量的測量.動態測量是為確定隨時間變化的被測量瞬時值而進行的測量.
7、主動測量與被動測量
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的測量是主動測量,它可以根據測量結果控制加工過程,以保證產品質量,預防廢品產生.
被動測量是在產品製造完成後的測量,它不能預防廢品產生,只能發現邊挑出廢品.
❾ 測量過程的四要素
任何一個完整的測量過程,都包括被測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精度等四個方面,通常將它們統稱為測量過程四要素。被測對象的結構特徵和測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測量方法。測量方法是指測量時所採用的計量器具和測量條件的綜合。測量精度是指測量結果與其真值的一致程度。
❿ 測量按測量方式分類和按測量方法分類分別可分為哪些
按測量方式可分:
1、直接測量:無需對被測量與其他實測量進行一定函數關系的輔助計算而直接得到被測量值得測量。
2、間接測量:通過直接測量與被測參數有已知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該被測參數量值的測量。
3、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直接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如接觸式三坐標等)。
4、非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之間沒有機械的測力存在(如光學投影儀、氣動量儀測量和影像測量儀等)。
5、組合測量:如果被測量有多個,雖然被測量(未知量)與某種中間量存在一定函數關系,但由於函數式有多個未知量,對中間量的一次測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測量的值。這時可以通過改變測量條件來獲得某些可測量的不同組合,然後測出這些組合的數值,解聯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測量。
6、比較測量:比較法是指被測量與已知的同類度量器在比較器上進行比較,從而求得被測量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用於高准確度的測量。
按測量方法可分:
1、直接測量法:不必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2、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來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定義測量法:根據量的定義來確定該量的測量方法。
4、靜態測量方法:確定可以認為不隨時間變化的量值的測量方法。
5、動態測量方法:確定隨時間變化量值的瞬間量值的測定方法。
6、直接比較測量法:將被測量直接與已知其值的同種量相比較的測量方法。
7、微差測量法:將被測量與只有微小差別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較,通過測量這兩個量值間的差值來確定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准則檢驗法
馬利科夫判據是將殘余誤差前後各半分兩組, 若「Σvi前」與「Σvi後」之差明顯不為零, 則可能含有線性系統誤差。
阿貝檢驗法則檢查殘余誤差是否偏離正態分布, 若偏離, 則可能存在變化的系統誤差。將測量值的殘余誤差按測量順序排列,且設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則可能含有變化的系統誤差。
系統誤差的消除:
1、在測量結果中進行修正 已知系統誤差, 變值系統誤差, 未知系統誤差
2、消除系統誤差的根源
3、在測量系統中採用補償措施
4、實時反饋修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測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