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教育技術學系統方法的一般步驟

教育技術學系統方法的一般步驟

發布時間:2022-11-05 14:27:54

㈠ 教育技術學的基本原理

教育技術在發展過程中要從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系統科學等有關的研究成果中尋求理論依據,作為自身進一步發展的指導理論。同時,在自己的領域內亦需要從實踐中總結出規律並把它上升為理論以指導本領域的實踐。由於教育技術學也具有應用性學科的特點,其理論體系中大部分概念與
理論依據來自其它相關學科。但教育技術學的理論架構是新的,融學習與教育心理學、傳播學、系統科學等學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於一個有機整體之中,創造出一門新的學科體系。正如94定義一書中所指出:「教育技術是教育中的媒體、教育心理學和系統方法的融合。」其中教育中的媒體的概念與理論均來自傳播學。媒體作為傳播過程的基本要素,它是解決信息傳播的基本手段。系統方法的基本內涵是系統科學的整體研究思想和科學的操作方法(系統工程方法),它是分析、解決教學過程和教育過程所涉及的因素和各因素間關系的指導理論,並根據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模型和學習結果類型對教學過程進行總體設計,從而開發出一個有效促進學習的過程並付諸實施。在設計過程中教學媒體的選擇或開發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教學媒體的開發與利用是以印刷技術、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整合技術為基礎的。特別是現代通信技術與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獲得有效學習結果的手段與形式更加豐富,使建構主義學習模型的實現成為可能。所以說教育技術是描述解決教與學問題的技術過程和工具的使用。這里的技術過程指的是對過程的系統化設計,工具的使用指的是教學軟體和傳播手段的利用。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過程理論,即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理論;其二是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即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而印刷技術、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是它的技術基礎。
在AECT出版的94定義一書中把教育技術學的理論與實踐概括為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5個方面。亦可以細分為教學設計、評價的理論與技術(包括微觀層次的教學設計和中觀層次的課程開發);教學媒體(或資源)開發、利用的理論與技術;過程與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的理論與技術;教育開發的系統方法與分析、處理技術(或稱為教育研究的技術學方法)。教學設計與課程開發理論是教育技術學基本原理的核心部分,亦是教育技術學對教育理論的主要貢獻。藉助資源和媒體是教育技術學解決教與學問題的基本手段和表現形式,而對過程和資源的科學組織與管理是獲得有效學習成果的保證。所以,對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是應用教育技術學系統化分析、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個有機整體的理論、手段與方法。教學設計和媒體開發的理論與技術較為成熟,而課程開發、過程和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的理論,以及教育開發的系統方法和分析、處理技術尚不完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㈡ 教育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教育實驗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准備實驗——實施實驗——總結與評價實驗這三個基本階段,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程序。 實驗的准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訂實驗方案。

為新的科學理論假說應用於教育實踐尋求操作程序當研究者提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學理論後,必須通過教育實驗將理論轉化成可操作的實驗方案以付諸教育實踐,才能切實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通過實驗,一方面尋求將這些理論具體化並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過程的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實驗的結果又將進一步檢驗、充實、完善這些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

1、檢驗、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論:

檢驗現有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並改進教育教學過程與方法。通過提供有意義的可靠的信息,對現有教育教學理論進行篩選、改造、提煉和發展、完善。

另外,為發現和揭示新的教育特點和規律提供必要的基礎。通過教育實驗,我們能發現未知,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從而不斷加深對教育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2、促進教育實踐的改革與發展通過教育實驗,人為地創設一定的系統和環境,在科學教育理論指導下改革教學內容或教學方法

㈢ 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過程理論,即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理論;其二是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理論,即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

這里的技術過程指的是對過程的系統化設計,工具的使用指的是教學軟體和傳播手段的利用。而印刷技術、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是它的技術基礎。

對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是應用教育技術學系統化分析、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個有機整體的理論、手段與方法。教學設計和媒體開發的理論與技術較為成熟,而課程開發、過程和資源的組織與管理的理論,以及教育開發的系統方法和分析、處理技術尚不完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3)教育技術學系統方法的一般步驟擴展閱讀:

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特點:

教育技術是在視聽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方法和設計與改進的實驗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著科技手段的引入和有關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學習理論等)的影響,形成了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評價技術和教學媒體開發與利用技術為基本內容的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是在教育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框架,並逐步從教學方法范疇中分離出來的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它區別於其他教育分支學科的特點不是表現在這個學科的目的任務上——為了改善和獲得有效的學習結果,而是在於它分析、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想、手段、方法和方法論。正如伊利(D. Ely)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所說:「教育技術領域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和改善人類學習的質量。由於這個目標提出的任務是由教育學科的各個分支所共同負擔的,那麼它就不能作為某個特殊領域的理論依據而提出了。教育技術學的特點,從而可謂它賴以存在的理由是在於它達到這個目標的哲學方法和實踐方法。作為教育技術的特徵,其方法已被3個先後發展起來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間,它使這一個領域得到發展。這3個模式是:應用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強調個別化學習;運用系統方法。正是這3個模式被綜合成一個促進學習的智慧方法和操作方法時,就形成了教育技術的特點,從而也確立了這個領域的理論依據。」從這段闡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理解到教育技術學在分析、解決教育與教學問題中的基本思想、操作方法與方法論,以及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所以我們認為教育技術學是基於系統科學理論、傳播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思想、原理和方法研究解決教育和教學問題,探討學習模型的建立與實施的技術過程以及媒體利用的理論和實踐。

正如加涅(R.Cape)所說:「教育技術學領域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促進和輔助在教學的設計和傳授中應用那些眾所周知並得到證實的方法。因此,從理論上講,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核心可以認為是有效的學習條件的研究,技術學可以用於改善教學的設計和傳授。」但是,由於教育技術的發展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和學科。不同背景的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育技術提出了不同的定義和界定,並且都在實踐中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對它們作出判斷,應相互借鑒,允許各自發展。

㈣ 什麼是教學系統方法

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Design,簡稱ISD),也稱作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SD)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㈤ 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的幾個步驟,並解釋這些步驟的作用

各學科的教學設計不盡相同,但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㈥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1)選擇研究課題;

(2)教育文獻檢索與綜述;

(3)制訂研究計劃;

(4)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5)教育研究報告的撰寫。

(6)教育技術學系統方法的一般步驟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觀察法

教育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教育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

(二)教育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通過運用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方式,搜集教育問題的資料,從而對教育的現狀做出科學分析,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整套實踐活動。

在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調查方法有查閱資料、問卷法、開調查會、訪談法和調查表法,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問卷調查。

㈦ 系統的學習方法都有哪些步驟

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可以說只要是想學習的內容,沒有在互聯網上找不到的。所以,如何在這種信息爆炸環境下來學習和提高我們自身能力就需要有系統的學習方法了。



一、用幾個月來關注某一主題的信息


不要被流行的標題牽著走,而是去選擇一個主題,然後專注於瀏覽和閱讀與該主題相關的信息。這不僅會讓我們很容易地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是,它符合我們大腦的工作習慣。


二、制定學習框架


學習框架充當我們大腦思維的內部架構,為我們收集到的信息創造「空間」。有關學習框架價值的理論可以追溯到心理學家JeanPiaget所處的時代。他在20世紀20年代次使用術語「schemas(概要)」來描述將信息分類到同一模式中的過程。


概要(或框架)通過結構化和可重復的方式將新的信息和我們已知信息相關聯,從而幫助我們記憶新的信息。這點其實很直觀,就像把電腦放在家庭辦公室里會比把它放在無序的倉庫里更容易找到一樣。


三、定期綜合所學知識


知識綜合就是「使各部分知識形成一個整體,重點是產生新的含義或結構」。這個定義來自於Bloom的認知發展分類學,它描述了思維技能的層次結構。


當前分類學版本是在20世紀90年代修訂之後形成的,它將知識綜合(更名為「創造」)置於這個層次結構的頂層,高於其他五種思維技能,其中包括知識應用。因此,當你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綜合時,你會從中獲益良多。


知識綜合具有挑戰性,因為它需要根據已知的所有信息來理解新信息的能力。它不同於總結,因為知識綜合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見解,而總結僅僅是短暫的信息反饋。練習這種技巧的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這篇文章的關鍵內容是什麼?」


四、形成「信息盛宴」和「信息節食」之間的循環


為了使你能夠專注於回顧、思考和應用已經獲得的知識,周期性地限制自己對信息的獲取是重要的。昆明北大青鳥http://www.kmbdqn.com/建議請記住,新的信息會對之前獲得的信息產生干擾。


㈧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① 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該部分內容在整體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 分析本節教學內容的范圍與深度、重點與難點,以適應多層次學生的需求;

③ 分析蘊含於知識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開發。

㈨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

3、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

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


4、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

5、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

㈩ 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是什麼

教學設計八個步驟

一、導入:導入可採取新課導入、復習導入,圖片導入歌曲導入和故事導入。

二、新授:教授本節課的新知識。

三、練習:練習本節課的知識。

四、鞏固:加深本節課的知識,鞏固學過的知識。

五、總結:總結本節課的知識,可先由學生總結再由教師補充。

六、布置作業: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可分層布置。

七、板書設計:板書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八、教學反思:上完課後反思本節課的得與失。

閱讀全文

與教育技術學系統方法的一般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毛衣計算方法 瀏覽:627
測量貨車保險絲好壞的三種方法 瀏覽:255
腳關節囊腫的治療方法 瀏覽:702
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胃痛 瀏覽:319
內部風險控制研究方法 瀏覽:69
銅的新的檢測方法 瀏覽:87
5到6歲數學訓練方法 瀏覽:9
深圳工程預算技巧和方法 瀏覽:971
寶寶白天計算方法 瀏覽:215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黃金真假 瀏覽:975
兩肩下榻訓練方法 瀏覽:47
如何選電機的計算方法 瀏覽:613
帶眼鏡的正確方法 瀏覽:675
英皇芭蕾課程教學方法 瀏覽:604
部隊組織訓練的方法 瀏覽:91
高尿酸的治療方法果蔬 瀏覽:936
橡木砧板初次使用方法 瀏覽:372
工業內水計算方法 瀏覽:575
杜高犬訓練方法 瀏覽:634
胃腸感冒高燒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