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按步驟開展徒手心肺復甦技術
徒手心肺復甦術操作流程
(一)徒手心肺復甦操作流程(成人)
1.評估周圍環境安全。
2.判斷意識:拍肩、呼叫,證實病人意識喪失。
3.擺放體位:病人取仰卧位,置於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
人跪地,雙膝與肩同寬。
4.開放氣道:壓額抬頦,觀察口腔有無異物,有異物立即
取出。
5.人工呼吸:用視、聽、感覺判斷病人有無呼吸,5~10秒;
如無呼吸,立即口對口吹氣2次,每次吹氣時間超過1秒,
並可以看到胸部起伏。
6.建立人工循環:檢查有無頸動脈搏動,5~10秒;如無脈
搏,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按壓時觀察病人面部反應。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
(1)扣手,兩肘關節伸直(肩肘腕關節呈一直線);
(2)以身體重量垂直下壓,壓力均勻,不可使用瞬間力量;
(3)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處;
(4)按壓頻率100次/分;
(5)按壓深度4~5厘米,每次按壓後胸廓完全彈回,保證
松開與壓下的時間基本相等。
7.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率:不論單人或雙人均為30
:2。
Ⅱ 徒手心肺復甦怎麼做
一、呼救:
二、擺放合適的體位:仰卧位
三、開放氣道:
1、抬頦-仰頭法
2、托頜法
3、仰頭-抬頸
4、舌-頜上舉法
四、人工通氣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通氣
口對口人工通氣:
1、一手拇、食指捏住雙側鼻孔。
2、術者吸氣後,用口唇包住被搶救者口部,用適當的力量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持續1秒鍾。
3、以可見胸廓出現抬舉動作為准。
4、吹氣結束後,術者迅速將口唇移開,同時放鬆鼻孔。
5、無論單人還是雙人CPR按壓/通氣比例為30:2。
有效指標:
1、可見胸廓規律有效起伏。
2、聽到或感到有氣體呼出。
3、吹氣時可感到氣道阻力規律上升。
4、發紺緩解。
五、徒手胸外心臟按壓:
1、雙手手指交叉重疊,以一手掌根放於被搶救者胸骨下1/2處;
2、兩肘關節伸直,雙肩正對雙手,藉助肩部及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壓;
3、當胸骨下陷4~5cm時,即突然放鬆壓力,但手掌根部不離開胸壁,雙手位置保持固定;
4、按壓頻率為100次/分,按壓與間隔時間各佔50%。
注意事項:
連續、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壓,盡量減少按壓中斷,中斷按壓的時間不得超過10秒鍾
每次按壓後應使胸廓回縮到正常位置,壓/放時間大致相等
所有人工呼吸均應持續吹氣1s,避免多次吹氣或氣量過大
對於成人,立即電擊除顫然後CPR;對於兒童,立即CPR然後電擊除顫
定位準確,避免沖擊式按壓
連續5個CPR(30:2)後可以進行初步效果判定
首次電擊除顫為360J
Ⅲ 簡述心肺復甦的步驟及判斷是否有效的指標
心肺復甦步驟及禁忌症
單人心肺復甦步驟
(1)判斷意識;
(2)如無反應,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於地面或硬板上;
(4)開放氣道,清理口腔異物;
(5)判斷有無呼吸;
(6)如無呼吸,立即口對口吹氣2次;
(7)保持頭後仰,另一手檢查頸動脈有無搏動;
(8)如有脈搏,可僅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9)如無脈搏,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10)每按壓30次,口對口吹氣2次,然後重新定位,再按壓30次,如此反復進行;
(11)心肺復甦開始1分鍾,或者連續操作四個循環後,檢查一次呼吸和脈搏、瞳孔變化,以後每進行4~5分鍾檢查一次,每次不超過5秒鍾。
(12)如用擔架搬運病人或者是在救護車上進行心肺復甦,應不間斷地進行,必須間斷時,時間不超過5~10秒。
雙人心肺復甦步驟
①基本上與單人心肺復甦術步驟相同;
②兩人動作必須協調配合,一人按壓,一人吹氣,以5:1比率進行;做口對口人工呼吸者,負責開放氣道,觀察瞳孔,觸摸頸動脈搏動。
③施行心肺復甦的人可分別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側和右側,便於交替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受到條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側。
④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者交換位置,互換操作,中斷時間不能超過5秒鍾。
心肺復甦終止指標
①病人已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確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復甦進行30分鍾以上,檢查病人仍無反應、無呼吸、無脈搏、瞳孔無回縮。
心肺復甦術的要點
①發現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以挽救生命。
②心肺復甦術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③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點:頭後仰,打開氣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氣後,向口腔內吹氣,每分鍾12~14次。
④胸外心臟按壓的操作要點: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垂直下壓3~4厘米,每分鍾100次左右。
⑤單人徒手心肺復甦術,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按15:2進行;雙人心肺復甦按5:1進行。
Ⅳ 單人徒手心肺復甦的流程
(一)判斷意識
1.達到患者身邊,且搶救位置正確
2.所作動作及姿勢標准並符合規定
3.大聲呼喊「喂,醒醒,你怎麼了?」並拍打患者雙肩,要求聲音洪亮,清晰
(二).觀察呼吸
1.動作標准,明確:數數的同時,雙眼觀察患者口面部至胸部,並把右手掌放於患者胸骨劍突的上方懸空定格,觀察患者呼吸情況
2.計數聲音洪亮,清晰;大聲計數「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五」
(三).啟動應急系統
1.大聲口述「患者無反應,無自主呼吸,准備搶救」
2.大聲口述「准備搶救物品」
(四)判斷循環
1.用食指與中指快速觸摸患者頸動脈,動作標准,手法規范
2.計數聲音洪亮,清晰;大聲計數「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七」
3.大聲口述「患者頸動脈搏動消失,准備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六).復甦體位
1.大聲口述「將患者去枕置於硬質平面上,呈標准仰卧位,理順身體,保持身體平直,無扭曲」
2.大聲口述「解開上衣,松開腰帶,充分暴露胸部」
(七)胸外按壓
1.按壓定位:採用定位手法進行定位:兩側乳頭連線之中點
2.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一共30次,自第25次開始大聲口述「25、26、27、28、29、30」(注意按壓部位正確2;按壓手勢正確2;按壓姿勢正確2;按壓頻率正確2;按壓深度正確2;按壓應持續不斷2.)
(八).開放氣道
1.操作規范,動作輕柔,體現人文關懷
2.球囊面罩充氣適度
3.檢查清理口腔,將患者頭部轉向一側。大聲口述「並用紗布清除患者口鼻內的異物、分泌物、假牙等」
4.大聲口述「用雙手抬頦法手法打開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九)人工呼吸
1.使用E-C手法固定球囊、面罩
2.球囊通氣2次,無漏氣
3.每次緩慢通氣1秒鍾,並緊盯患者胸部,看到胸廓起伏為人工呼吸有效指標
4.兩次通氣應在5秒鍾內完成
(十)電擊除顫
大聲口述「除顫儀准備到位,准備除顫」。
1.開機:大聲口述「打開除顫儀並調至監護位」,選擇旋鈕正確
2.連接:用紗布擦拭乾凈患者胸前部皮膚,並保持干凈,電極板放置位置正確
3.視圖:(1)觀察分析除顫儀屏幕波形
(2)仔細觀察除顫儀示波3秒鍾
(3)大聲口述「室顫,准備除顫」
4.選擇能量(1)大聲口述「將功能鍵旋鈕調至除顫位(默認非同步)」
(2)大聲口述「選擇除顫能量:單向波360J或雙向波200J」
5.塗抹導電膏(1)雙手各持一電極手柄1
(2)盡量把導電膏塗抹均勻,嚴禁用電極板相互塗抹。
6.除顫位置確認(1)正確放置電極手柄位置
(2)用力按壓手柄,使電極板與患者皮膚接觸良好,無縫隙
7.充電(1)按下手柄上的充電按鈕,大聲口述「除顫儀開始充電」
(2)雙眼緊盯除顫儀屏幕
8.放電(1)緊盯除顫儀屏幕:除顫儀充電完畢,發出警報
(2)大聲口述「充電完畢,大家離開,開始除顫」
(3)雙手大拇指同時按壓放電按鈕,完成一次除顫,此時電極板必須在能量釋放完畢後才能從患者胸前移開,並緊盯除顫儀屏幕
(4)緊盯除顫儀屏幕,大聲口述「除顫完畢,患者仍為室顫,繼續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連續操作5個周期CPR(具體評分細則同前)
(十一)評估CPR效果:快速評估CPR效果,主要判斷患者呼吸及頸動脈搏動,用時不超過10秒鍾
1.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快速觸摸患者頸動脈,並大聲計數「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七」
2.數數的同時,雙眼觀察患者口面部至胸部,並把右手掌放於患者胸骨劍突的上方懸空定格,觀察患者呼吸情況
3.大聲口述「患者仍無呼吸及頸動脈搏動,繼續進行胸外按壓」
再行5個周期的30:2的胸外按壓(具體評分細則同前)
4.再次評估,大聲口述「患者自主呼吸及頸動脈搏動恢復,心肺復甦成功,准備轉送醫院」
5.起身並舉手示意「報告,成人單人徒手心肺復甦操作完畢」
Ⅳ 詳細寫出心肺復甦八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事實上目前關於徒手心肺復甦也並沒有所謂八個步驟的說法(個人懷疑這是來自某些早先材料上的)。
如果非要將目前使用的心肺復甦步驟拆分開來,那麼第一步是確認倒地者的意識是否喪失;對確認已經無意識者,第二步應檢查是否存在呼吸;如果呼吸已經停止則第三步應該立即呼救急救中心(如有可能應盡可能請他人呼救,並且如果知道附近有自動體外除顫器時也應該取來);第四步則正式開始徒手心肺復甦操作,首先為胸外按壓(C);第五步為心肺復甦的第二步即開放氣道(A);而第六步為心肺復甦的第三步人工呼吸(B);第七步即除顫,一旦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器就可以立即進行除顫,但在自動體外除顫器無法取得時可以不進行;第八步反復C-A-B的心肺復甦步驟,直至急救人員接手或患者出現自主運動。
其中注意事項包括:
1、檢查意識時應該採用輕拍雙肩在其雙耳邊大喊的方法,而不是抓住肩部晃動
2、非專業人員不用檢查脈搏,檢查呼吸不超過十秒,無法確定時按無呼吸處理(直接進行完整的心肺復甦,不用考慮有心跳無呼吸的情況)
3、胸外按壓時應指尖翹起,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100~120次/分
4、人工呼吸吹氣約一秒,只需要正常吸氣後吹氣,每按壓30次後吹氣2次
Ⅵ 單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是不是想開放氣道後判斷意識呼吸
單人心肺復甦步驟
(1)判斷意識;
(2)如無反應,立即呼救;
(3)仰卧位,置於地面或硬板上;
(4)開放氣道,清理口腔異物;
(5)判斷有無呼吸;
(6)如無呼吸,立即口對口吹氣2次;
(7)保持頭後仰,另一手檢查頸動脈有無搏動;
(8)如有脈搏,可僅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9)如無脈搏,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10)每按壓15次,口對口吹氣2次,然後重新定位,再按壓15次,如此反復進行;
(11)心肺復甦開始1分鍾,或者連續操作四個循環後,檢查一次呼吸和脈搏、瞳孔變化,
以後每進行4~5分鍾檢查一次,每次不超過5秒鍾。
(12)如用擔架搬運病人或者是在救護車上進行心肺復甦,應不間斷地進行,必須間斷時
,時間不超過5~10秒。
雙人心肺復甦步驟
①基本上與單人心肺復甦術步驟相同;
②兩人動作必須協調配合,一人按壓,一人吹氣,以5:1比率進行;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者,負責開放氣道,觀察瞳孔,觸摸頸動脈搏動。
③施行心肺復甦的人可分別站在(或跪在)病人的左側和右側,便於交替進行人工呼吸
和心臟按壓。受到條件的限制,也可站(跪)在同側。
④做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者交換位置,互換操作,中斷時間不能超過5秒鍾。
心肺復甦終止指標
①病人已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
②確定病人已死亡。
③心肺復甦進行30分鍾以上,檢查病人仍無反應、無呼吸、無脈搏、瞳孔無回縮。
心肺復甦術的要點
①發現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以挽救生命。
②心肺復甦術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③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點:頭後仰,打開氣道,捏住鼻孔,封住口唇,深吸一口氣
後,向口腔內吹氣,每分鍾12~14次。
④胸外心臟按壓的操作要點: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垂直下壓3~4厘米,每分鍾100次左右。
⑤單人徒手心肺復甦術,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按15:2進行;雙人心肺復甦按5:1進行。
嬰幼兒心肺復甦手法要點
①判斷意識:叩擊足底部,捏掐合谷處(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地方。)
②口對口鼻人工呼吸:使嬰幼兒頭部輕輕後仰,暢通呼吸道,但不可使頭部過度後仰,
吹氣時將嬰兒口鼻包緊,吹氣頻率每分鍾20次。
③檢查脈搏的搏動,判斷有無心跳。嬰兒檢查肱動脈搏動,肱動脈位於上臂內側,肘、
肩之間。
④胸外心臟按壓方法:
定位:雙乳連線與胸骨垂直交叉點下方1橫指。
幼兒:一手手掌下壓。
嬰兒:環抱法,雙拇指重疊下壓;或一手食指、中指並攏下壓。
下壓深度:幼兒2.5~3.5厘米,嬰兒1.5~2.5厘米。
按壓頻率:每分鍾100次。
Ⅶ 詳細寫出心肺復甦的八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1、判斷意識
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詢問:「喂!你怎麼了?」告知無反應。
8、以心臟按壓: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重復進行步驟6-8。
注意事項
1、若施救者不願對病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可給予病人不間斷的持續胸外按壓,直到患者恢復呼吸心跳或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研究表明,對於心臟病因導致的心臟驟停,單純胸外按壓心肺復甦與同時進行按壓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復甦的存活率相近。
2、高質量的胸外按壓對心臟驟停患者極為重要,其操作要點包括按壓深度要5厘米以上、按壓速度至少100次/分鍾、按壓後讓胸廓完全回彈、減少按壓中斷、避免過度通氣。
3、胸部外傷的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肺復甦。當發生車禍或墜落時,由於存在肺挫傷、裂傷及開放性傷口等,都不適合胸外按壓,這可能造成嚴重出血、張力性氣胸或感染等的發生。
4、中樞性疾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肺復甦。若懷疑患者(傷員)為腦出血、急性顱腦損傷時,也不能採取心肺復甦。
判斷方法是觀察患者(傷員)瞳孔的反應,當瞳孔見光亮即收縮,表明血液中有足夠氧氣,且可以流入腦部;若瞳孔見光亮毫無反應,仍然散大,表明腦部有嚴重損傷,要立即終止心肺復甦。
5、心包填塞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肺復甦。常見病因如心肌梗死導致的心臟破裂,主動脈夾層根部破裂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心包等。
這類人群通常存在既往病史,發病時迅速轉為休克狀態。而胸外按壓會造成進一步出血,有致命風險。
Ⅷ 請簡述徒手心肺復甦的方法.步驟和要點
1判斷患者意識,用視覺、聽覺、感覺判斷患者呼吸並觸摸患者頸動脈搏動,確定心臟是否驟停。
2立即呼救,求助他人幫忙。
3將病人置於硬板床或地面上,患者頭、頸、軀干無扭曲,上肢放置身體兩側,解開衣扣松解褲帶。
4開放氣道,頭偏向一側,頭偏到45-60度之間,看口腔,頭部復位後,壓額抬頦法開放氣道。
5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出活動性假牙。
6口對口人工呼吸:右手托起下頜,拇指輕翻口唇,左手捏住病人鼻孔,施救者深吸一口氣後,吹氣於病人口內,直至胸廓隆起時止,吹氣停止後,松開鼻孔再將頭轉向一側,深吸氣,再次吹氣於病人口內。(每次潮氣量約700-1000ml,)。
7檢查有無頸動脈搏動及循環跡象。
8胸外心臟按壓,胸骨切跡上兩指或胸骨中、下1/3交界處。手法:以一手掌根部置於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處,手指翹起不接觸胸壁,另一手掌根置於此手的手背上,手臂與胸骨垂直,雙肩正對雙手。按壓: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約5cm,然後迅速放鬆,解除壓力,使胸骨自然復位,放鬆時手掌根不要離開胸壁,壓力均勻,按壓頻率100次/分。
9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為30:2(如此反復進行5次)。
10復查呼吸、頸動脈搏動及循環跡象(不少於5秒)。
11如未恢復,繼續施救,直至呼吸心跳恢復或醫生診斷臨床死亡停止搶救。
Ⅸ 單人徒手心肺復甦的操作流程是什麼
操作者體位:跪或站式,緊靠患者右側,操作者右腿對應患者腰部,左腿對應患者右肩。
定位:胸骨中、下段1/3交界處,雙乳頭連線中點即為按壓區。操作者右手中指從左乳頭連到右乳頭不動,操作者左手掌根放到患者雙乳頭連線中點,左手中指對應患者左乳頭,右手掌根再放到左手背上。
雙手掌根重疊,指指交叉,右手四指彎曲,不要用力向下壓左手四指,操作者左手前掌和手指不觸及患者胸壁,手臂與胸骨垂直。
兩肘伸直,藉助身體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壓,不是肩部或腕部用力,避免突然式沖擊動作,使胸骨下陷5-6cm,按壓時一定要朝向患者面部,觀察患者呼吸和面色有無改善。
迅速放鬆,使胸骨復原,掌根不離開胸壁,但不能有力。
按壓有效,頻率100-120次/min。30次/15—18秒,不能忽快忽慢,保證每次按壓胸廓回彈,不因任何原因停止按壓10s以上。每次按壓到27時報數:27、28、29、30。
Ⅹ 一個人怎麼樣實施徒手心肺復甦
一、呼救、判斷環境,例如觸電的人應立刻切斷電源,在有毒氣體的現場應當把被救者拖到有新鮮空氣的地方。二、擺放合適的體位:仰卧位,在硬木板、硬地板為佳。如果有頸、腰椎傷一定水平直線搬動。三、判斷意識,可以通過呼叫、拍肩膀、按眼眶、按合谷、拍腳底來判斷,如果是意識清醒的,打120急救電話送院治療,沒有意識者就要實施徒手心肺復甦。四、判斷呼吸、脈搏:一看、二聽、三感覺。看被救者胸廓是否有起伏,聽是否有心跳,摸頸動脈(小孩在環狀軟骨外側1~2cm,大人在環狀軟骨外側2~3cm)。五、口對口人工呼吸,以2:30的頻率配合胸外按壓。在行人工呼吸前要清除口鼻異物,按額抬頜保持呼吸道通暢,一手拇、食指捏住雙側鼻孔,吸氣後,用口唇包住被搶救者口部,用適當的力量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持續1秒鍾,以可見胸廓出現抬舉動作為准,吹氣結束後,迅速將口唇移開,同時放鬆鼻孔。吹兩口氣就行胸外按壓。六、胸外按壓,雙手手指交叉重疊,以一手掌根放於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叉點處,兩肘關節伸直,雙肩正對雙手,藉助肩部及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壓,當胸骨下陷時(小孩1~2cm,成人2~3cm),即突然放鬆壓力,但手掌根部不離開胸壁,雙手位置保持固定。連續、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壓,盡量減少按壓中斷,中斷按壓的時間不得超過10秒鍾,按壓頻率為100次/分,每次按壓後應使胸廓回縮到正常位置,壓/放時間大致相等。
七、注意:無論單人還是雙人CPR按壓/通氣比例為30:2,連續5個CPR(30:2)後,可以進行初步效果判定。
八、有效指標:1、瞳孔由大變小。 2、口唇變紅。 3、恢復自主呼吸。 4、脈搏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