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什麼溫度計給寶寶測量體溫比較合適
由於寶寶天性好動,且不時愛哭鬧,因此給寶寶測量體溫計最好不要用玻璃體溫計,因為擔心不小心會發生折斷現象。因此,可以根據個人使用偏好及實際需求選擇以下幾種不同的體溫測量方式。 1、電子體溫計:優點是安全可靠,缺點是精度可能會隨電池電量下降及感溫頭溫度漂移的影響。 2、紅外額溫計:優點是測量速度很快,缺...點是測量精度容易受外界氣溫變化的影響。 3、紅外耳溫計:優點是測量准確,缺點是測量結果可能會受耳道中耳垢或中耳炎等耳朵疾病的影響。 4、藍牙感溫衣:優點是可24小時自動連續監測體溫並在發燒時可自動報警,缺點是衣服的使用壽命有限。
2. 幼兒園如何幫孩子測量體溫
寶寶發熱時,媽媽要用體溫計給寶寶測一下體溫,一般選擇腋下,既方便,又安全。給寶寶測量體溫時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在測體溫前,不要讓寶寶哭鬧和劇烈活動,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測體溫前,媽媽要將事先准備好的體溫計的刻度甩到35℃以下,方法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握住溫度計的上端,手腕向下、向外甩動幾下。
測量前先擦乾寶寶腋下的汗,然後將水銀頭那端由前方斜向後上方插入腋窩正中,緊貼皮膚,然後把寶寶手臂緊靠胸廓,保持5分鍾後取出體溫計,測後水銀柱的高度就是腋下的實際溫度。
看體溫計時,應將體溫計與雙眼平行,橫持體溫計,緩慢旋轉,讀出數值。
給新生兒測體溫需注意3個細節
1、新生兒在剛吃完奶後體溫較高,所以測體溫時應避開這個時段。
2、也不要在剛給新生兒洗完澡後測量體溫,因為剛洗完澡的新生兒體溫較低。
3、如果新生兒的體溫高於37.5℃,應先觀察寶寶是否穿得過多,一般給寶寶穿衣的原則是: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就可以了。如果新生兒本來就穿得不多,而體溫高於38℃則可能是發熱了。
寶寶正常體溫范圍
正常小兒體溫(腋下體溫)一般為36~37℃,且上午的體溫會略高於下午。餵奶或飯後、活動、哭鬧、衣服過厚、室溫過高均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至37.5℃。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營養不良兒、重症感染兒,他們的體溫往往低於36℃,臨床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
體溫波動在37.5~38℃的為低熱,38~39℃為中熱,體溫在39℃以上的為高熱。
如果一時找不到體溫計,父母(在自己沒有發熱的情況下)用額頭輕觸寶寶的額頭,如有熱感,表明寶寶可能發熱了。
貼心提示
根據檢測部位的不同,體溫可分為口溫、肛溫和腋下溫度。肛溫比口溫高0.3℃,腋下溫度比口溫低0.4℃。寶寶愛咬東西,而且好動,為了安全期間,通常採用腋下測量溫度的方式給寶寶量體溫。
3. 嬰兒體溫測量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
兒童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
兒童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
兒童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
通過測量後,兒童凡超過正常范圍0.5℃以上時,稱為發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者為高熱。
4. 嬰兒發燒時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
當家長感到孩子不活潑、不愛玩或吃飯不香時,別忘了給他測測體溫,看他是否發燒了。
有的家長只用手摸摸孩子的前額,這是很不準確的。有時候孩子體溫正常,摸著他的頭也許感覺熱。有時孩子低燒,摸著感覺是正常的。還有的時候是家長的手太涼或太熱,所以不能正確估計出孩子是否發燒。最准確的方法是測量體溫。
給孩子測量的體溫計不能放在口裡,因為他也許會把體溫計弄破,割破口、舌或咽下水銀,這是很危險的。給嬰兒測體溫只能在腋下或肛門處測量。在量體溫之前,先將體溫計中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夾在小兒腋下,體溫表要緊貼小兒皮膚,不要隔著衣服。由家長扶著小兒的手臂約3~5分鍾,取出觀察體溫計上的度數。
小兒的正常體溫是36℃~37℃(腋下)。
如果孩子發燒,應讓他卧床休息,多喝開水,體溫太高時以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冷毛巾濕敷、頭枕冷水袋等,也可服退燒葯片。
家長還要觀察一下孩子其他的症狀,如是否嘔吐、腹瀉、咳嗽、氣喘等,以便帶他去醫院看病時給醫生詳細地介紹,協助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
看病之後,就要按醫囑吃葯,只要沒有出現特殊情況,就不要接連不斷地去醫院。
5. 兒童體溫計使用方法
溫度計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並且溫度計在量體溫的時候是必不可少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溫度計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的了,而最常見的就是水銀溫度計。但是兒童是屬於特殊的群體,在測量體溫的時候非常不方便,甚至有時候都測不準,所以現在有一款兒童溫度計,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具有測量精度高、測量快速,測量時無需耳套等特點。這種溫度計是利用紅外線感測器所製成的,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詳細分享有關於兒童溫度計的知識。
兒童體溫計使用方法
兒童體溫計是專門為兒童等人群設計製造的嬰幼兒專用的體溫計。兒童體溫計包括紅外線體溫計、耳溫槍、智能體溫計等等,紅外線溫度感測器對准耳膜加以測量·精度高、測量快速,測量時無需耳套等特點,1秒出結果,體型小巧便於保管及攜帶。嬰幼兒感冒發燒時候如何實時了解兒童的狀況是最迫切的,兒童不舒服,一般的體溫方式肯定不太配合,這時候兒童體溫計就大派用場了。
1.右耳與左耳的讀數可能不同,請在同一隻耳朵測溫;
2.側卧一耳受壓可能耳溫偏高,睡覺後等一會兒再測溫;
3.耳內無阻塞物及過多耳垢堆積才能測得准確溫度;
4.1歲以下幼兒:將耳背垂直向後拉,使測溫頭清晰探測到耳鼓;
5.1歲以上至成人:將耳背向後上方拉,使測溫頭清晰探測到耳鼓。
產品特點
1、測量范圍為32.0℃~42.2℃。
2、液晶顯示屏。
3、1秒測量時間。
4、可存儲8次最新的溫度測量記錄。
5、具有節電功能,不使用狀態下1分鍾後自動關機。
6、專用的收藏盒可妥善收藏您的耳溫計,避免損壞。
7、安全的外型設計。
常見問題
測溫的目的是測量核心體溫,即人體心器官的溫度.耳溫准確反映人體核心溫度,因為耳鼓與腦部的體溫控制中心下丘腦具有同一血液供應來源耳部比其他位置更快更准確地反映了體溫的變化.
為什麼在耳朵測量
⑴腋下溫度測量的只是表皮的溫度,因此不能可靠地反映核心體溫
⑵口腔溫度受飲水、進食和呼吸的影響
⑶肛溫落後於核心體溫的變化,並有交叉感染的危險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詳細分享的有關於兒童溫度計的知識,希望我們的分享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兒童溫度計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受大家喜歡了,尤其是兒童更是需要這類溫度計測量,因為兒童溫度在測量體溫的時候不但方便,快速而且也是非常精準的,所以兒童溫度計越來越受大家喜歡了。兒童溫度計最主要的測量方式就是使用紅外線感測器的原理所測量的,因此它對身體是沒有任何損害的。
6.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體溫的方法較為簡單,但這是護理發熱病人的一項重要工作。體溫表有口表、肛表和腋表之分。正常人的體溫,口溫為36℃~37℃,肛溫稍高於口溫0.3℃~0.5℃,腋溫則低於口溫0.2℃~0.4℃。體溫可由於某些因素而發生變異,如女性平均體溫比男性高0.3℃;在進食、沐浴及劇烈運動後,都可使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晝夜24小時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l℃。總之,體溫可隨著機體活動的多少、代謝的高低而變化,隨著測量體溫的時間、部位而有所不同。因此,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影響因素。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口溫法、腋溫法、肛溫法。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