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頭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江南水鄉的那種白牆和馬頭牆是一回事嗎
馬頭牆,又稱風火牆、封火牆、放火牆等等,特指高於兩山牆屋面的牆垣,也就是山牆的牆頂部分,因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牆」。古建築中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使用馬頭牆時,兩側山牆高出屋面,並循屋頂坡度迭落呈水平階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見的山牆,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長方形。
馬頭牆高低錯落,從外形看頗具風格,因而不僅是中國南方徽派建築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築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之說,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築風格。一般來說,優美的馬頭牆多見於鄉村,而在繁華的都市中,馬頭牆則極為非常難得和珍貴。 [編輯本段]【馬頭牆的作用與寓意】徽州民居的山牆之所以採取這種形式,主要是因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火災發生時,火勢容易順房蔓延。而在居宅的兩山牆頂部砌築有高出屋面的馬頭牆,則可以應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風之需,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特殊風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歲便背井離鄉踏上商路,馬頭牆是家人們望遠盼歸的物化象徵,現在看到這種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牆,也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美的享受。
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成語,顯現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這也許是古徽州建築設計師們為什麼要將這種封火牆,稱之為「馬頭牆」的動機。看到這些馬頭牆,人們常常會為徽派建築設計師們那種高超的藝術創造力而驚嘆,徽派民居,高大封閉的牆體,因為馬頭牆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牆體,因為有了馬頭牆,從而顯出一種動態的美感。而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牆,給人視覺產生一種「萬馬奔騰」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達。 [編輯本段]【馬頭牆的分類與構造】馬頭牆牆頭都高出於屋頂,輪廓作階梯狀,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多檐變化的馬頭牆在江南民居中廣泛地被採用,有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之分,也可稱為一疊式、兩疊式、三疊式、四疊式,通常三階、四階更常見,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後 馬頭牆的跌落廳,馬頭牆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嶽朝天」。磚牆牆面以白灰粉刷,牆頭覆以青瓦兩坡牆檐,白牆青瓦,明朗而雅素。
馬頭牆的構造為,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以斜坡長度定為若干檔,牆頂挑三線排檐磚,上覆以小青瓦,並在每隻垛頭頂端安裝搏風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種蘇樣「座頭」(「馬頭」),有「鵲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數種。「鵲尾式」即雕鑿一似喜鵲尾巴的磚做為座頭;「印斗式」即由窯燒制有「田」字紋的形似方斗之磚,但在印斗托的處理上又有「坐斗」與「挑鬥」兩種做法;「坐吻式」是由窯燒「吻獸」構件安在座頭上,常見有哺雞、鰲魚、天狗等獸類。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作官」這一理想的追求。
❷ 革命烈士詩歌主題班隊會台詞
您問得這個東西叫做鋪首,下面是詳細介紹:
獸面銜環——鋪首
門扇上安裝拉手,便於開門關門。金屬門外可充此用,且是一種裝飾。叩環有聲,是在敲門上鑄有一對門環。
主要具有實用價值的門環,又往往配以裝飾性的底座,即鋪首——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門飾。《漢書·哀帝紀》"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唐代顏師古註:"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
鋪首多為銅質,也有鐵制者。漢成帝時的一首童謠,說到銅色青青的鋪首:"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歌謠影射皇後趙飛燕的得寵。作為和下場,寫《漢書》的班固說:"'木門倉琅根',謂宮門銅鍰,言將尊貴也。"以宮殿木門上的銅鋪首,隱言趙飛燕將被立為皇後。顏師古釋:"銅色青,故曰倉琅。鋪首銜環,故謂之根。"三字"倉琅根",形、色兼備,尤以"根"字用法絕佳。這三三字被後世傳為鋪首的異名。
古代鋪首的造型,漢拿元廟殿門所裝為龜蛇之形,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門上,近年出版的《漢代圖案選》,載有朱雀、雙鳳、羊頭鋪首。虎、獅、螭等獸頭狀鋪首,猛獸怒目,露齒銜環,則將威嚴氣象帶上大門。早期鋪首的實物,有秦咸陽宮遺址出上青銅鑄件,造型為虎頭變形,雙目圓睜,鑄紋流暢,已是精品。
鋪首以威嚴斥諸視覺。在這一門飾形式里,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它是當門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說:"門戶鋪首,以鋼為獸面御環著於門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義。"
鋪首獸頭,大約是由螺形演變而來。其發明權,古人記在建築業的祖師魯班名下。這似乎是一種因循慣例的做法,不難理解。北宋高承《事物紀原》羅列了兩種說法:
《後漢書·禮儀志》曰: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百家書》曰:公輸般見水蠡,謂之曰:"開汝頭,見汝形。"蠡造出頭,般以足畫之,蠡遂隱閉其戶,終不可開。因效之,設於門戶,欲使閉藏當如此固密也。二說不同。《通俗文》曰:門扇飾,謂之鋪首也。
"商人水德"而選螺飾門戶,是替商代人拉五行說為旗幟。魯班畫蠡,創制鋪首的故事,遲於商,而至周,晚了一個時代,卻更多幾分大眾情趣。蠡,即螺。兩說雖相異,但異途同歸,不僅都取法螺獅,而且均看重螺的謹其閉塞、閉藏周密,著眼點也是相同的。
元代人的作品中,又出了"戶列八椒圖"的描寫。王實甫《西廂記》劇末"沽美酒"唱詞:"門迎著駟馬車,戶列著八椒圖,娶了個四德三從宰相女,平生願足,托賴著眾親故。"駟馬車、八椒圖,形容顯貴。白仁甫《牆頭馬上》:"你封為三品官,列著八椒圖。"同一用法。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李腫《日聞錄》廣羅有關鋪首的材料,卻未及椒圖。
椒圖何謂?明代陸容《菽園雜記》講"古諸器物異名",舉出十四種,如"囗囗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碑","螭吻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獸吻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上",等等。其中說到椒圖:
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今呼"鼓了"非也。……詞曲有"門迎駟馬車,戶列八椒圖"之句,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義,亦有出也。
關於鋪首來歷的故事,說它如螺似蠡而好閉;陸容所說的椒圖,正具有這些特點。"椒圖其形似螺螄",事情到此並未完結。明代楊慎《藝林伐山》將龍生九子的傳說寫進書里,椒圖由"形似螺獅"而變成了龍子。楊慎寫道: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囗囗、鴟吻之類也。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故立於門上。詞曲"門迎駟馬車,戶列八椒圖",人皆不能曉。今觀椒圖之名,亦有出也,見《寂國雜記》。又,按《屍子》雲,法螺蚌而閉戶。《後漢書·禮儀志》,殷以水德王,故以螺著門戶。則椒圖之似螺形,信矣。
世上本無龍,龍的神話由人創作。創造出龍,且又編造龍神話的枝枝蔓蔓,於是有"鯉魚跳",有"生九子"。關於龍生九子,兩說並存:蒲牢、囚牛、睚眥、嘲風、狻猊、霸下、狴犴、囗囗、蚩吻為一組名單,另一組是憲章、饕餮、蟋蜴、(蟲蠻)(蟲全)、螭虎、金猊、椒圖、(蟲刀)多、鰲魚。後一個系列裡包括椒圖。
椒圖的形象也是獸首街環。作為龍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獅,性好閉,故立於門上",由商、周人模仿螺螄,到椒圖"形似螺獅",形式未變,變化的只是源出。螺為水族,歸於龍的家族應該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成了龍子,就喚它椒圖。包含在形式里的內容,則像是陳年老酒,窖了幾下年,即所謂"性好閉"——以螺之閉,來強調門之閉。鋪首獸頭的威形厲志,那戒奮與示威合一的形象,透出的上是釀酒初始時的香醇。人們可以這樣品味,它貌似威加外界的樣子,其實只不過躲進"螺殼"成一統,"守御"慎閉塞而已。閉藏周密,——鋪首將一種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門扇上展示了幾干年,它透露著屬於中華門文化精髓的東西。
附帶說明,龍生九子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其原型當與《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所載故事有關:
哀牢夷者,其先有婦人名沙壹,居於牢山。嘗捕魚水中,觸沈木若有感,因懷囗,十月,產子男十人。後沈木化為龍,出水上。沙壹忽聞龍語曰:"若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見龍驚走,獨小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舐之。其母鳥語,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後長大,諸兄以九隆能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為王。
龍生十子,其中有一個名叫"九隆"。這傳說,早見於《風俗通》和《華陽國志》。哀牢夷即今雲南省哀牢山地區彝族。
十子、九隆,後來傳為龍生九子。《中國道教》1995年第2期刊載王麗珠文章說,這在哀牢山彝族的民俗信仰中也能找到佐證。對於道教所奉斗姆星神,道藏《北斗本命經》說:"昔在龍漢,有一國三名周御,有王妃號紫光夫人。生蓮九色,化為九子。其二長子化為大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為七星。聖母紫光人人尊號北斗九真聖德皇後。"哀牢山地區彝族民間,將哀牢的九隆傳說與斗姆九子傳說糅合在一起,把斗姆演變成自己的祖光神,認為產子十人的沙壹,就是生九子的斗姆。《後漢書》中龍生十子,如何變成龍生兒子的傳說,彝族的民俗信仰便是註解。
仍來說鋪首。鋪首造型之精美,明清皇宮大門所飾用者可稱代表。這枚鋪首,呈長圓形,獸首下面,分上下兩層。上層形若銜環,飾以飛龍戲珠圖案,叫做"仰月千年銱",只具裝飾效能,而無門環功用。這一層之下,有飛龍飾紋襯托"仰月千年銱"。鋪首在朱漆宮門上,同金色門釘相互映襯,顯示出皇家建築的帝王氣派。
鋪首別名金鋪、金魯。漢代司馬相如《長門賦》:"擠玉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囗以而似鍾音。"描寫叩響門環的情形,玉戶金鋪的視覺效果,和金屬碰撞的聽覺效果,畫面加音響。唐代詩人薛逢《宮詞》"鎖銜金獸連環冷",寫處於靜態的鋪首。
與獸面鋪首相類,是門錢。門鈸狀似鈸,周邊通常取圓形、六邊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帶鈕頭圈子。普通民宅門上的這種門鈸,樣式簡潔,卻不乏裝飾美,有的還帶著吉祥符號,如外沿圈以如意紋,或鏤出蝙蝠圖形。
❸ 描寫石頭的句子
描寫石頭的句子
1、山,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靜立,獻出了唐古拉山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雲海、迎客松;山,相信沉默是金,他無語、無怨、無悔、無去、無從。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
2、不多一會,他就走到一片開闊的草地,草地的對面,在一個緩坡上聳立著一塊岩石,過路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因風雨而剝落的灰色石壁。岩石的兩邊有些地方給爬山虎覆蓋住,還有些地方長著橡樹和冬青,樹根盤生在岩石的空隙中,從那裡吸取著養分。這些樹木搖曳在這塊峭壁上,酷似戰士鋼盔上的翎毛,給那副嚴峻可怕的山岩峭壁增添了幾分風韻。
3、堅硬的身軀隨處可見,灰色的身影在陽光下投入一片陰暗。那不平的稜角,顯示滄桑的輪回。不屈不撓。在塵世,獨顯張揚。
4、《登始信峰》黃山絕妙神奇境,縈繞經年夢幻真;始信峰巔橫宇外,渡仙橋下亂雲湮;雙連松臂風姿秀,獨飲琴台濁酒醇;人世靈應無此景,九霄日月可為鄰。
5、黃山最高的峰是蓮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聳立天外的峰頂,雲霧繚繞,神秘莫測,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難難於上青天。特別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狀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墜,令人心驚膽顫。
6、黃山可真險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黃山上的怪石,星羅棋布,點綴在波瀾壯闊的黃山之中。這些石頭,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別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獸,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媽媽站在鰲魚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動好像就會從山崖上跌落下去。
7、黃山真是名副其實,抬頭望大門口的撐樑柱相當高,很有氣勢。我們沿著山路往上走,山上長滿了花草樹木,有紅的、有藍的,還有綠的。把黃山點綴的五彩繽紛,非常美麗。
8、黃山可真險啊!我從來沒看過這樣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幾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遠也讓人心驚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
9、石頭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信你看山野里到,那裡到處都是石頭,河邊上、海灘上也能見到各種各樣滾圓的或有稜角的小石頭,就連我們的城市裡也擁有大量的石頭:石頭鋪成的路面,石頭砌就的建築和台階,石頭裝飾的牆面和雕塑。
10、黃山可真險啊!我平生以來還從沒有看見過這樣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斧削,山石如斷,幾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遠也讓人心驚肉跳,似乎一失腳即刻就會從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11、《黃山望客松》望客殷勤上雨台,才逢君面又離開;熱情揮手由茲去,恭請明年又再來。
12、雲陰帶殘日,悵別此何時。慾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13、這一大堆岩石守衛著一個隘口似的地方,……再過去一點,山已經抖掉了草地和花朵,只剩下石楠做衣服,巉岩作寶石--那兒,山把荒蕪渲染成了蠻荒,把嬌艷換成了嚴峻--那兒,山守護著孤獨的殘余希望和寂靜的最後藏身處。
14、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知黃山真奇妙。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如同一幅幅圖畫,內容異彩紛呈,不是親眼所見,真是難以相信。
15、黃山一峰一姿,一石一態,一松一畫,充滿了美意。歲月的磨礪和風雨的剝蝕,讓黃山以巧奪天工的自然奇景有別於五嶽的古跡。它的美,美在奇松、奇峰、奇石之上。
16、跟著幽默有趣指點迷津的導游來到懸崖峭壁深千丈的排雲亭,扶著連心鎖鏈觀望對面的一組奇石「天狗望月」、「烏龜爬山」維妙維俏,「飛來石」威武壯觀……
17、黃山奇石真奇妙,那些石頭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如同一幅幅圖畫。一棵棵松樹像威武的士兵,守衛著黃山。山頂上有一塊仙人石,像一隻靴子,倒置在石台上,人們稱為「仙人曬靴」。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只見一塊像猴子似的石頭蹲在山上,看著一望無際的雲海,真是又淘氣又可愛。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18、黃山的峰巍峨聳立,黃山的石奇形怪狀,黃山的松挺拔蔥郁,黃山的霧神秘朦朧,這一次我充分感受到了黃山的神秘和奇特,我為我能夠看到這些優美的景色而自豪!
19、我曾登臨黃山,賞過廬山;這次峒山之行給了我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的感受。人們登山,或感其雄姿挺拔,或驚其險峻幽深。仰看懸崖陡峭入雲,面壁而立,使人慨嘆人生之渺小,如滄海一粟;環眺遠山之綿延,卻又逐起誇父逐日之志。
20、金燦燦的朝暉,漸漸染紅了東方的天際,高高的黃山主峰被燦爛的雲霞染成一片緋紅。
21、別具一格的還有那些石頭……有的石頭像蓮花瓣,有的像大象頭,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錯落成橋,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側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麼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動不動,堵住你的去路。
22、黃山的奇,奇在奇松、奇峰、奇石之上。
23、一座隆起的岩石,上面長著矮樹,變得毛茸茸的;岩石腳下被阿伏納河河水沖壞,這樣一個位置使它有幾分像一隻巨大的烏龜橫卧水面,又像一座拱橋,從底下可以望見一段明麗如鏡的河水。阿伏納河在這兒彷彿睡著了,盡頭遠遠有飛瀑倒瀉於巨石之間;石上有幾株矮小的楊柳,受水力激盪,經常東搖西擺,活像一些彈簧。
24、其旁還有一峰,頂分五叉,如一個大筆架,被譽為「筆架峰」。有筆有架,天然成趣。
25、但懸崖下邊,地勢崎嶇不平,上面累積得很好看,堆著許多火山噴出的大塊石頭和巨大的火山浮石。所有這些大堆石頭分解了,受地下火的力量,上面浮起一層光滑的琺琅質,一經探照燈的照射,發出輝煌的光彩。岸上雲母石的微粒,在我們步行時掀揚起來,像一陣火花的濃雲一般飛走。
26、從始信峰東游,導游把我帶到北海賓館的觀峰亭上,視線隨著導游的手移向遠方,只見一山峰如一支大毛筆,筆端古松盤旋如花,黃山人予其美名「夢筆生花」。
27、那一座座青山,連綿不斷,一座挨著一座,(www.lz13.cn)不斷地向遠處延伸,氣勢磅礴。這山雖比不上華山的深邃驚險,沒有黃山的雄奇秀美,沒有泰山的帝皇之氣,但她以她的憨厚穩重獨樹一幟,盡顯我們嶺南人的風格。嶺南這一帶的山海拔不算高,西樵山的最高峰海拔才300多米。但是她群山相擁,錯落有致;群峰疊翠,景色清秀,古木、名木眾多,層巒疊嶂,把整個西樵山裝扮成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
28、黃山上最高的山峰是蓮花峰,它海拔1800多米,那聳立天外的峰頂,雲霧繚繞,神秘莫測,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難難於上青天。特別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狀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墜,令人心驚膽顫。
29、接下來又看了鰲魚峰的「鰲魚馱金龜」,「百步雲梯」旁的「豬八戒照鏡子」、「鰲魚吃螺螄」,玉屏樓的獅石、象石和「松鼠跳天都」等奇石。
30、到了高處,周圍一片雲海,彷彿走入了仙境。黃山上的雲變化莫測,有時白得像一匹錦緞,有時像一條龍似的,在天空中騰雲駕霧,好像在與同伴們嬉戲。黃山上的怪石和青松在雲海中時隱時現,更增加了黃山的美感。
31、黃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簍,有的像八戒吃瓜,還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❹ 西安鍾樓傳說
鍾樓簡介 西安鍾樓西安是明代的全國軍政重鎮,西安鍾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鍾樓構建於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 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鍾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鍾一口而得名。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龔賢主持,將鍾樓整體遷移於今址。鍾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重檐斗拱,攢頂高聳,屋檐微翹,華麗庄嚴。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不久,關中一帶連連發生地震,民間相傳城下有條暗河,河裡有條蛟龍,蛟龍在翻身,長安在震動。朱元璋怕了,心裡感覺不踏實,於是想辦法要壓著它。道人術士們給他出了個主意,讓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鍾樓,鍾乃天地之音,可鎮住蛟龍。為此,朱元璋專門修了一個全國最大的鍾樓,並調來「天下第一名鍾」景雲鍾前來助陣。 鍾樓修了,景雲鍾掛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兒子鎮守西安,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館正門口那兩個銅獅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東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後,其間還有一次遷都之議。有大臣主張遷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動,專門派太子朱標赴西安實地勘察,選擇宮室基址,並繪制陝西地圖進獻。但這位太子返回後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遷都西安一事終未實現。設計構造 這座正方形磚木結構建築物,自地面至樓頂高36米,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每邊長35.5米,高8.6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全部用青磚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競均為6米的十字相交的券洞,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券洞通過,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券洞無法適應交通流量需要,現在券洞早已封閉;在鍾樓周圍另闢圓形環道。 鍾樓的設計構造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頂式不只是增加建築形制的美觀,而且緩和了雨水順檐下落時對建築的沖擊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運用了力學原理形成均勻負荷。四角攢尖的樓頂按對角線構築四條垂脊,從檐角到樓頂逐漸收分,使得金頂穩重庄嚴。樓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間扣以筒瓦,以銅質瓦河固定,更使建築穩固結實,成為渾然一體的建築藝術珍品。 鍾樓整體為木質結構,構造技術上即應用了唐宋建築的法則,又有不少改革和創新。樓的建築為生檐三滴水,樓分兩層,下層為一重屋檐,上層有兩重屋檐,四角攢頂覆蓋碧色琉璃瓦,各層有斗拱鑿景彩繪。兩層樓四周均有名柱迴廊。登高望遠,西安壯麗的市容一覽無余。鍾樓金頂原來是銅皮包裹,木質內心。解放後人民政府換成了用真金錘成的金鉑薄頂。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鍾樓屬於宮廷建築,勞動人民是無權享用的。解放後,勞動人民才成為鍾樓的主人。整體遷移 鍾樓的二樓西牆上,嵌有一方《鍾樓碑》,記述了這座巨大建築經歷過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整體遷移。鍾樓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它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廣濟街口的迎樣觀,距目前所在位置約1000米。這一位置正在唐長安城的中軸線上,也是五代、宋、元時長安城的中心。雖然明代初年擴建了長安城,但那時人們大概圃於習慣心理,初建 鍾樓時沒有與擴建後的城市格局相適應。過了兩個世紀後,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於迎祥觀的鍾樓便日益顯得偏離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在陝西巡撫龔俄賢的主持下,鍾樓來了個整體遷移。 據碑文記載,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質結構的樓體全是原樣原件,所以耗資不多,工程迅速。完成這樣一座龐大建築的遷移裝建,即使在現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它既需要高超的建築安裝技術,又需要嚴密精細的工程組織,這項完成於16世紀的特殊工程,實在是我國建築史上值得自豪的創舉。 關於這次整體搬遷的原因,人們卻更喜歡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萬曆年間,關中發生了大地震,人員死傷無數,傳言四起,說有妖怪作亂。當時著名的道士高承之向知府進言:「鍾樓東遷半里地到十字街口,地動必除。因為此地有條千年鰲魚在作怪。」知府聽後,決定採納其建議。後知府和高承之一起來到十字街口,命令士兵用釒矍頭刨開地面,見露出4塊大石頭,揭開石條,果見下面有一深井,聽到流水嘩嘩響。不一會兒,一股水柱奪井而出,沖向天空,隨即見到一鰲魚頭伸出井外。高承之走過去用寶劍按住鰲魚頭,叫士兵用鐵鏈將其鎖住,然後將鐵鏈和鰲魚一同沉入水底。知府徵用5000工匠,夜以繼日趕修鍾樓。從此以後鍾樓巍然屹立,鰲魚被鎮壓在水底,再也不能興妖作怪了。 上了年紀的西安人大都曾聽過一種說法,在鍾樓附近的地上或鍾樓的牆邊仔細去聽,能聽到汩汩的水聲。向劉遵祖求證此事,劉老說類似這種傳說多了,不過他翻閱了大量史料,確認鍾樓下的確有口水井,民國初年周邊居民還曾在井裡打水吃,但具體在什麼位置,有人說是在西門洞的東北角,有人說是在東南角。劉老還曾向上級申請要挖這個井,但因為出於保護文物的種種考慮,並沒有開挖。至於說水聲,劉老解釋:「那不是井水的聲音,而是風從鍾樓的門洞經過發出的聲音,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巨鍾軼聞 (鍾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的明代鐵鍾) 西安鍾樓里現有的明代古鍾重5噸,鍾邊鑄有八卦圖案,建造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但它比鍾樓早先懸掛的銅鍾卻小得多了。鍾樓原先懸掛的巨鍾是唐代景雲年間鑄造的「景雲鍾」(現藏於碑林博物館)。據說,遷到今址之後,雖然樓的式樣大小並沒有改變,景雲鍾卻怎麼也敲不響了。無可奈何,只好另外鑄造更換。 鍾樓作用鍾樓除了報時,還曾以派過許多用場。辛亥革命時,義軍曾與在鍾樓布防的清軍激戰。護國運動時,陝西督軍陳樹潘正是從鍾樓開始了反對袁世凱的暴動。1927年,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石林,在鍾樓開設了聲電影院,這是西安歷史上第一家電影院,抗戰時期,鍾樓由於其地勢高拔,而成為預警日軍空襲的報警台。國民黨反動派也曾經利用鍾樓的四面門洞,關押刑訊革命者和進步人士。解放後,逢五·一和國慶鍾樓都成為,遊行、檢閱和慶祝大會的主席台。朱德、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登臨鍾樓。許多中外友人也在鍾樓留下了他們傳播友誼的足跡。 鍾樓記錄著西安蒼海桑田的歷史,它銘刻著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兩千年一步步朝我們走近,在新舊世紀交替的夜晚,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西安人,將在鍾鼓樓廣場敲響千面鑼鼓,迎接新千年。鍾樓是古老的,鍾樓是年輕的。它與鼓樓晨昏相伴,與西安四門遙相呼應。由此東去,是西安最繁華的商業大街,由此北行,是西安最年輕最寬闊的大街,往南去,是名樓林立的科技文化區。鍾樓與西安人一起邁向輝煌的未來。浮雕故事鍾樓的門扇槁窗雕樓精美繁復,表現出明清盛行的裝飾藝術。仔細欣賞門扇上一幅幅浮雕,它們會告訴你許多古代饒有趣味的典故軼聞。 虯髯客第一層北門,自西向東依次為;虯髯客;木蘭從軍;文姬歸漢;吹簫引鳳;紅葉題詩;班昭讀書;博浪沙椎秦;唱籌量沙。 第一層東門,自北向南依次為:長生殿盟誓;連環計;黠鼠夜擾;掛角讀書;卞莊刺虎;嫦娥奔月;東坡題壁;李白邀月。 第一層南門,自東向西依次為;文王訪賢;伯牙鼓琴;畫龍點睛;斬蛇起兵;伯樂相馬;柳毅傳書;舜耕歷山;把橋授書。 第一層西門,自南向北依次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龍友頌雞;黃耳傳書;孫期放豚;陶侃運磚。 單刀赴會第二層樓南門,自東向西共八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畫面,依次為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韓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層北門,自西向東共八幅勺「仙醉酒」畫面,依次仍為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韓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層東門,自北向南依次為;單刀赴會;擊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擇鄰;子路負米;畫獲教子;溫嬌絕裙;聞雞起舞。 第二層西門;自南向北依次是:寫經換鵝;茂叔愛蓮;灞橋折柳 ;踏雪尋梅;陶潛愛菊;尋隱不遇;孤山放鶴
❺ 龍頭魚身有什麼寓意
寓意:獨占鰲頭,輝煌一生。
❻ 小鰲魚膠怎麼泡
花膠泡發方法如下: 1.一般花膠用冷水浸過夜。 2.將花膠放進沸水裡約20分鍾,熄火,焗至水和暖。取出再泡冷水,每天要換水(切忌沾到肥油)。 3.花膠為膠質極重之物,容易黐底,煲時宜用竹笪墊底,以防燒焦。
❼ 蘇州到安徽黃山最快捷方法,預計時間共3天,求攻略
蘇州到黃山汽車到杭州在杭州汽車西站坐車直達黃山風景區要快一些,蘇州汽車到杭州車時約兩小時,杭州汽車西站到黃山風景區車時約四小時。坐火車到黃山市每天兩趟車時約十小時,到黃山市後再坐車到黃山風景區車時一小時票價20元。
黃山旅遊三天時間為佳。第一天到風景區湯口入住湯口,時間早可以先玩風景區周邊景點:翡翠谷、九龍瀑布等地,這幾處根據時間和喜好玩一到兩個景點。第二天上山住山上,第三天下山返程,黃山玩幾天可根據時間來調整。
聚福推薦兩日游路線
早上酒店車送換乘中心在換乘中心買車票坐車至雲谷寺,票價19元/人,到雲谷寺門票及纜車票,到達纜車上站白鵝峰開始遊玩黃山。白鵝峰---小夢幻---石筍矼---蘑菇亭---豎琴松---上下往返始信峰---黑虎松----夢筆生花----北海---團結松---西海----排雲亭---西海大峽谷北入口---一環、二環—谷底纜車至天海五分鍾,體力強都谷底步行---三溪口--步仙橋---西海瑤台---天海(大峽谷全程步行6小時)傍晚西海瑤台或光明頂看晚霞,入住光明頂或白雲賓館,註:山頂住宿提前定好。
第二天在光明頂看好日出至天海-----鰲魚峰---鰲魚洞或一線天----百步雲梯---蓮花峰南坡腳---蓮花峰頂---蓮花北坡腳---玉屏樓--迎客松----回玉屏索道坐纜車直接下到慈光閣---體力強者可以徒步至蓬萊三島---渡仙橋----小心坡---天都峰老道口---天門坎---天都新道口----半山寺----立馬橋---慈光閣乘車回湯口。
基本費用:出發地至黃山往返車費加餐費及門票、住宿
翡翠谷門票90元/人 聚福協議價60元/人、學生證、軍人證、老年證半價
九龍瀑布門票62元/人聚福協議價55元/人,學生證、軍人證、老年證42元/人
黃山景區交通: 38元/人上下
黃山纜車費用: 80元/人、單程身高在1.2米-1.4米的未成年人半價優惠,即40元/張
黃山門票:230元/人學生證、軍官證、老年證、殘疾證、暑期教師資格證半價,省級以上攝影家協會會員黃山門票、纜車免票。一至四級殘疾證及七十歲以上老人黃山門票免票。
黃山山頂房型:
標間:兩到三人床、有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平時620元/間、周末1020元間。
獨衛:六到十人間、高低鋪、有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平時140元/床周末240元/床。經濟床:十到二十人間、高低鋪、沒有獨立衛生間和洗澡水、平時70元/床周末140元/床。山頂帳篷:位於獅林、北海、排雲樓、天海、(可住2人,有2床被子和墊子,還有防潮墊)不用自己動手搭拆,平時120元/頂周末180元/頂。
註:山頂住宿我們協議價幫您定比其它網站優惠些,定房前請提前聯系我們。
黃山旅遊必備物品:身份證及有效證件、雙肩包、一次性登山雨衣,山高風大不宜打傘、手套、手電筒、手機、相機、充電器和厚一點的外套黃山早晚溫差大、飲用水2-3瓶,牛肉乾、巧克力等補充能量的食物。手繪地圖、登山手杖聚福有贈送不須要帶。
黃山聚福山莊:最受網友喜愛的旅店㊣聚福標間80元/間/晚、山莊設有免費停車場、中餐廳、酒店內超市、棋牌室、免費接送車、客房獨立衛生二十四小時熱水、環保空調、有線網路及WIFI全覆蓋、液晶電視、電水壺、一次性洗漱用品、毛巾浴巾、床上用品一客一換、免費泊車、湯口區域內免費接車送站、免費寄存行李、叫醒服務、代定返程車機票、山頂協議價拿房、免費設計行程路線並贈送地圖手杖,游黃山聚福讓您一切無憂!
❽ 黃山風景區徒步上山從哪個門走好
黃山北大門松谷庵登山最好
以下給您附著詳細登山路線:
(1)從溫泉到慈光閣再到玉屏樓
現在黃山景區開通的新國線極大的方便了登山的遊客,從湯口可以乘新國線的車直接到達慈光閣,沿途景色秀美,攬聖橋,溫泉,人字瀑,大好河山石刻,觀瀑樓都集中在溫泉景區,不過不是很值得去徒步登行,消耗體力,真正的主題在山上,留好體力去登更高的山峰。在慈光閣下車後,可以徒步登山,不過體力也是件大事。年青人可以背包上路,年紀大點的還是乘纜車到達玉屏樓。從溫泉到玉屏樓的路很險,立馬橋過後更是如登天梯,石級坡度都在六十度左右.望驢子們小心,不過沿台級都有扶手,可以說是有驚無險。
過了半山寺就漸入佳境了,在此可觀天都峰,立馬峰,金雞叫天門。到了龍蟠坡更是風景更佳,再經天門坎,小心坡,渡仙橋,一線天,到達蓬萊三島。基本就到了玉屏樓了。立馬橋:此為黃山重要觀景地之一,在青鸞峰(立馬峰)下的立馬亭,近可觀峰上「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的巨幅摩崖石刻,石刻字徑6米,每字之間9米見方,「平」字一豎更是長達9.4米,為唐式遵將軍1939年所書,黃山石工冒險鑿刻而成。此處還可望天都峰鯽魚背。
半山寺:到半山寺,你已經走了5華里了,半山寺的意思就是你已登到半山腰了,這里可以就餐,可以入廁,還有部門簡易床位可以住宿。在此可觀天都峰,立馬峰,金雞叫天門。
龍蟠坡:從半山寺行約3華里,便達龍蟠坡下,沿石階登高20米左右至坡頂,四周峰巒錦綉。站在高崖上左望,剛剛在半山寺看到的那隻「金雞」變成了人,這就是奇景「五老登天都」。右望可賞蓮蕊峰上的巧石「姐妹放羊」,向下可俯視老人峰上的「垂垂老者」。奇峰巧石,不一而足。
天門坎:位於橫雲石和天都峰之間,登山道路自天門穿過,故名天門,天門坎下的天都峰腳,為新老兩路登天都峰的勇士上下匯合之處。慈光閣——玉屏景點註解(二)小心坡:過蒲團石便是,坡長數十米,左臨深澗,右依懸崖,古為黃山奇險之處,今道路鑿寬,安有鐵鏈,已是有驚無險。過小心坡轉身就到了渡仙橋,此時你已是如步仙境了。
渡仙橋:相傳為古代神仙為救葯農而點化此橋,此地無橋時原無路。
一線天:為登玉屏必經之路,兩石相夾,窄如古巷。寬處不過2米,窄處僅0.5米,內有石階80餘級。人行其中,抬頭望去,藍天一線。
蓬萊三島:穿過一線天便是啦,你可見三座山峰,形態各異。因海拔已近1600米,山間時常雲霧繚繞,幻若蓬萊,因此得名。
文殊洞:文殊洞又名羅漢洞,居迎客松下,穿洞登頂就到達玉屏樓餐廳門前了。近聞天都將開,先將登天都之路帖與廣大驢子參考。
(登峰的路應該怎麼走)黃山有句名諺說:「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場空。」好容易來一趟,你當然要上一上。上天都峰有兩條路,一為新道,一為老路。一般來說從慈光閣步行登山都應從新道上,老路下,經天門坎,小心坡到達玉屏樓,而從慈光閣乘纜車登玉屏樓,可從老路上然後原路返回,再去蓮花峰,天海,北海。後山下蓮花峰到玉屏樓者,可從老路上新道下,經半山寺下到慈光閣。
(從天都新道登峰)天都新道過半山寺後轉右直登峰頂,直線長度1000米,高差為450米。不要小看這1000米,它有天梯之稱,許多地方的登頂角度差不多是垂直而上的,石徑穿壁而過,人在槽中行走,險而不危。沿途有海豚石,虎口石,帖壁松,三姑洞,望夫石,天地一線,萬仞壁諸景。
(從天都老路頂登)老路又稱天都磴道,登山道路也不平緩,一般坡度為50—60度,最大為80—90度,直線長度650米,高差310米,共有1664級台階,其中以鯽魚背一段最為奇險。鯽魚背海拔1770米,長約10餘米,寬僅0.6米,兩邊懸崖深不見底,探頭一望令人心悸。沿路佳景主要有童子拜觀音,天橋,鯽魚背,仙桃石,天都石室。
(天都峰頂觀美景)天都峰頂有一塊10平方米的平地,上有巨石,為天都極頂,附近刻有「登峰造極」等石刻,這是黃山前山最險的地方。立於峰頂前望,千山萬壑,盡在腳底,確有「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邁感。
(二)從溫泉到雲谷寺再到白鵝嶺
從溫泉到雲谷寺山路是7.5公里,往返車輛很多,途中景點主要有百丈泉,馬鞍山,眉毛峰等,其中百丈泉最為知名,但枯水季節無此勝景。你還要知道這一帶被稱為黃山「東海」。
雲谷寺到白鵝嶺全程15華里,登行時間約為4小時,沿路主要佳景有:
(1)仙人翻桌:距雲谷寺約5里,路旁峰頂有石如桌,四腳朝天。
(2)入勝亭:原名七里亭,其意自明,不過切不可鬆懈,後邊那一半路才更艱難。
(3)喜鵲登梅:從入勝亭再行約2里,一丁字型路口有一巧石,形若喜鵲,旁邊有一松樹,狀如古梅,因此稱之為喜鵲登梅。再向上行約300米,從側面看此景,喜鵲變成了一位身著道袍的長者,正揮手為你指路,故又有一名叫「仙人指路」。這就是黃山巧石移步換景的典範。
(4)皮蓬:從仙人指路處插入約行1500米就可到達,它是清代畫僧雪庄隱居30年的地方。雪庄以樹皮蓋頂建成此房,潛心在此描繪黃山,畫有《黃山圖》42幅,藝術價值極高。此地山谷幽深,宛若仙境,但至今遊人很少涉足。去者需原路返回。
(5)天狗望月,雙貓捕鼠,老僧采葯。三景均為峰間怪石,從纜車看更形象。雲谷到白鵝嶺有纜車通行。每年的3月16號到11月16號是65元/人(單程)淡季的價格為56元/人(單程)
(三)從松谷庵到獅子峰
這條路很少遊客涉足的,大多從黃山北大門登山的都從太平纜車站乘纜車,單程65元/人.
這條山路長20華里,山陡路險,古時曾是太平人去府城歙縣的過山通道.沿途可觀後山奇觀,如飛龍峰,仙人鋪路,仙人觀榜,書箱峰等.上到獅子峰嶺,就到了北海.此路風景秀麗,不過著實累人,建議驢子們還是乘纜車登山。
酷驢玩玉屏
玉屏簡介:玉屏樓古為明代普門和尚所修文殊院,歷史多次被大火所毀,現在這座建築是1955年建成的玉屏樓餐廳。玉屏樓是黃山的前山精華之處,古人詩雲:「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老舍先生也曾稱贊:「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玉屏樓對面的文殊台,左有青獅,右有白象,處在天都峰和蓮花峰之間,奇峰錯列,雲海漂騰,緲如仙境。被遊人稱為:「黃山絕勝處」。
玉屏樓前觀奇景:
文殊台:文殊台在玉屏餐廳的正前方,相傳為明代五台山僧人夢見文殊菩薩在此趺坐,後尋訪至此,修建文殊院而得名。你站在台上,左有天都峰,右有蓮花峰,前有聖泉峰,後有玉屏峰。遠觀松鼠跳天都,孔雀戲蓮花等景。迎客松:黃山最著名的奇松就是迎客松,立於玉屏樓餐廳左前方,為千年古松。身高10米,頂平如削,一臂懸伸至文殊洞口,作迎客狀。可惜於1974年冬,一場大雪壓倒二枝折斷,雖經十餘年接枝療傷,仍回天無術,1986年春二枝枯死。為不改變樹型,二枝現仍保留在迎客松上。送客松:位於文殊台西道旁,形似作揖送客狀,因與迎客松對應,故稱送客松.獅石與象石:迎客松旁一塊巨石,因狀若雄獅盤坐,稱為獅石.石上鐫滿「一覽眾山小」,「觀止」等石刻。
玉屏樓右側有巨石如象,象鼻更是維妙維肖。上刻有「岱宗遜色」石刻。
玉屏峰:玉屏樓餐廳背依玉屏峰,峰頂海拔1716米,與餐廳高差僅為36米,峰頂是觀日出的最佳位置之一,有「黃山第一處」之稱。因尚未開放,遊客涉足甚少。上有毛主席「江山如此多嬌」石刻。
從玉屏出發登蓮花峰再到天海
1:從玉屏再出發
從玉屏游覽結束,你又要背包上路了.從玉屏到天海,北海又是一路險情,除了請橋夫抬,你是別無代步工具的.從玉屏到天海,俗稱是9華里,一般要走2個小時,當然不包括登蓮花峰的時間.
(1)蓮花新道省力行
黃山近年修了不少的新路,從玉屏出來不遠就會分道了,新道可以緩解山道人多擁擠之苦,又可節省體力.建議中老年遊客從新道,新道修的不錯,沿途風景秀麗.從玉屏出發行約一華里,就是新道和登頂路的分路口,右邊是登蓮花的險路,左下經過一個小賣部,穿過一個山洞就是新道了.如果體力不行的話,勸你還是從新道下去吧.沿途可觀孔雀戲蓮花,金龜探海,龜兔賽跑等佳景。
(2)勇者登頂蓮花峰(目前處於封山養護期,不可登頂)
來黃山,有很多勇者要征服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從玉屏方向的遊客登蓮花峰頂可以從近年修的新道出發,新道不少磴道都是用鋼筋水泥修在懸崖絕壁之上,讓人望而生畏。更甚者當北坡刮大風時,更是讓人心驚肉跳,不過此道防護索練完備,十分安全,登頂其實是有驚無險。行走路上可一覽天海,北海,東海風景。後山天海,北海過來的遊客要從蓮花亭出發,經過磴道登蓮花峰頂.也就是登蓮花峰的老路,俗稱登峰之路是2華里,實際直線長度為434米,高差255米,同樣是坡陡路險,但較後之新道要緩的多了,蓮花絕頂有不少石刻,其中峰頂立有石碑,上刻「蓮花絕頂」。另有「玉爐生花」,「嬉雲」,「頂天立地」等石刻。
(3)相約蓮花亭
不管是從新道登頂或從幸福大道繞過蓮花峰去天海北海方向,還是從天海方向來前山玉屏方向的遊客,都要在蓮花亭會合,小小的蓮花亭也成了遊客最集中的地方。這地方有小賣部。有茶水食品出售,不過此處不可以抽煙。在此可觀佳景有「龜蛇二相守雲梯」「仙兔吃草」等。
2:從蓮花峰到天海
在蓮花亭休息一下又要出發了,從蓮花亭到天海路程有5華里,高差不是很大,這一段最難走的地方就是百步雲梯和一線天了,行程大概在1小時左右。
行程中所觀佳景:
龜蛇二石:就在蓮花亭旁,兩塊天生巧石,一如靈龜,一似長蛇,分守左右,維妙維肖。
百步雲梯:過了龜蛇二石就到了百步雲梯,石梯一百八十多級,立於雲霧之間,如若連接天地之梯,最險處坡度達65度,下坡過去,不免會心驚肉跳,不過最近雲梯經過修葺,道路加寬,安裝扶手,已無什麼危險。
老僧入定:下了百步雲梯,有一觀景平台,站在平台上往右前方平視,在山崖間有一高3米之巧石,好似身著袈裟,頭著僧帽,頸著佛珠,趺坐參禪,這就是老僧入定,也稱「豬八戒照鏡子」,只因嘴巴過長原因。老鼠偷油:從老僧入定往右上大約十米的地方,有兩塊巧石扣在一起,右邊的一塊頭尖體圓,左邊一塊稍大,組合在一起,如一老鼠狀。從山崖上流下山水痕跡如油,名做老鼠偷油。
鰲魚吃螺絲:站在觀景平台向右上方望去,就可看見鰲魚峰,長開巨嘴,在魚嘴前方有三塊大小不一的巧石,狀如螺絲,此景非常形象。
一線天:上鰲魚峰有兩條路可以走,過百步雲梯大概一華里,就要分路,一條是經過鰲魚洞到鰲魚峰頂,此路名叫陞官發財道,相對較緩,要經過鰲魚峰的肚子裡面。另外一條就是有名的一線天了,道長約150米,高差約80米,道寬只容一人通過。非常之險峻,不過兩邊石壁和護欄,可以保證您的安全。另在一線天兩石壁間還有一巧石,如若天上拋下,遊人多叫它「仙女拋綉球」,所以此道又稱桃花道。上到鰲魚峰頂到天海:
不管是經過一線天還是陞官發財道都是通向峰頂的,登上鰲魚峰頂,峰頂有鄒魯手書的「大塊文章」石刻,不過文章的章字下面寫錯了。聽說是故意的。站在峰頂的試膽台可觀西海邊處的一組巧石「西天取經圖」其中以唐僧最為形象。下了鰲魚峰到天海路上要經過當年黃帝在黃山煉葯時所用的曬葯台。據說上有靈氣可治百病。另此處可觀「老僧采葯」美景。
在快要到達天海的時候有一石亭,名叫海心亭,此處有一分路,直行去天海,左轉去白雲景區。到了天海,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這里提供食宿,有衛生間,可以抽煙。是前後山遊人匯合的地方。
從天海到光明頂這一路上基本無風景可觀,約一華里的上坡路,到達光明頂基本上前山就玩遍了。
從光明頂到西海
天海到光明頂高差是100米,山路是一華里,光明頂海拔高度是1860米,為黃山三大主峰之一,相對蓮花峰和天都峰來說,要平坦的多。光明頂是前山和後山的分界點.頂上沒有什麼風景可看,除了一座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建的一座氣象站以後,就是光明頂山莊了.光明頂原名:「大悲院」,因為建院之初有眾神到賀,光彩奪目,而取光明之頂。有句俗語說「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到了光明頂,四周都是景。」站在光明頂上,南可觀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黃山第一險峰——天都峰,黃山巧石組合——鰲魚馱金龜。北可觀九龍峰,西海群峰,飛來石等景觀,天氣晴好的時候,還可以遠觀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
光明頂是游覽黃山遊客的必經之路,不管你是前山來後山,還是後山去前山,都要經過光明頂,光明頂也是看日出的最佳處之一,每天早上,前往光明頂觀日出的遊人總是擠的滿滿的,所以在此提醒驢子們,在光明頂看日出一定要看小心,不要跑到懸崖邊上,小心擠下去了。從光明頂到西海是一條下坡路,沿途風景秀麗,過了防火瞭望亭後,再下行約三百米,會有一分路口一條是走向群峰頂,另一條就是去往飛來石(群峰頂下來也是去往飛來石)。建議驢子最好去群峰頂小坐一會,那裡可俯瞰西海群峰,特別是雲霧飄渺的時候,更是如夢如幻。下了群峰頂,又會回到去飛來石的路上,這條路是修在西海的崖邊的,看似平坦,其實很險,請驢子小心,因為在你的左邊就是深淵。
飛來石:是一塊高十二點五米,寬六點五米,厚一點五到二點五米,重達544頓的巨石,傳說為女媧娘娘補天所剩兩塊靈石之一,另一塊飛到寶少爺的嘴裡,所以《紅樓夢》拍攝的時候,就拉著設備到黃山來了。因是靈石,所以靈氣十足,傳說來黃山如果有幸摸一下飛來石,會給您帶來好運。而且還有說法:「一摸官運,二摸財運,三摸福運,四摸桃花運」不知驢子們要摸幾下啦。
站在飛來石邊的崖壁上,同樣可以俯瞰西海群峰,山谷幽深,雲霧變幻,景色之絕妙,可謂觀景最佳處。從飛來石到西海排雲樓路經迴音壁,此處對面為西海南岸,如刀削般.下面就是西海峽谷,在此大吼一聲,聲音會在山谷間回盪,再從迴音壁往下走約三百米有一分路口,往左邊是去往黃山的魔幻景區的入口排雲亭,往右就到排雲樓賓館。
1、在開往黃山的火車上出現了很多的拉客者,建議您在千萬不要理睬這些拉客者,否則一旦被纏上很難脫身。
2、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大景不放過,小景不留連,拍照不用慌,先對身後望。
3、黃山山高路陡,應備有手杖;登山宜穿膠底鞋、布鞋方便且安全,不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以防滑跌。
4、前山雄偉險峻,景色壯美,但山高路陡,攀登較為吃力;後山地勢較為平緩,但景色較前山遜色。如果您體力充沛,時間充裕,或在玉屏樓一帶住宿,可選擇從前山慈光閣登山,如果您的體力不是很好,或者您在北海、白鵝嶺一帶住宿,可選擇從後山雲谷寺登山。慈光閣到玉屏樓大約6公里,步行大約需要3小時,乘纜車大約需要6分鍾,雲谷寺到白鵝嶺大約7.5公里,步行需要大約4小時,乘纜車大約需要8分鍾。如在旅遊旺季人多時候乘坐索道則需要等候較長的時間,買貴賓通道票可快些,但比普通票貴15元。
5、黃山天氣變化無常,但陰雨連綿的天氣很少。早雨午晴,午雨晚晴,或夜雨晨晴,不宜打傘,登山前如天氣不好最好准備雨衣或在山下購買。
6、山高路陡,盡量少帶行李雜物,輕裝上陣,以減輕負荷;但要帶足夠礦泉水、飲料,以應登山途中水分散失口乾舌燥。可選擇性的帶一些高熱量的食品來保持體力的充沛。
7、黃山山路陡峭險峻,多石階磴道,且多險段,登山時身體宜前俯,不宜過速,下山尤需緩步。可走「Z」形,這樣既省力又輕松。
8、雷雨時不要攀登高峰,不宜手扶護欄鐵鏈,也不宜在樹下避雨,以防雷擊,最好到室內或低窪處避雨。這時切不可此時攀登天都峰、蓮花峰二峰。
❾ 隋唐英雄武力排行榜
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
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五條好漢秦瓊,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書中未提及。
1、李元霸
隋唐第一猛將,隋唐十八好漢之首,傳說為金翅大鵬鳥轉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金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雲」,日行一萬,夜走八千。
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一戰成名。後奉旨赴四明山保駕,三錘擊走第三好漢裴元慶,匹馬雙錘,一下午將十八路反王185萬人馬殺的只剩65萬(平均每秒打死55人)。
曾見義勇為,救下清官劉文靜。後於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玉璽獨收。收軍回長安時,舉錘罵天,死於雷雨霹靂之中。
2、宇文成都
大隋天寶大將,隋唐第二條猛將,隋唐十八好漢中排名第二。李淵修好晉陽宮時,宇文成都隨楊廣去查看,遇到李淵的兒子李元霸,李元霸見宇文成都被封為無敵將軍,要與宇文成都比試,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擊敗。
楊廣游江南時,各路反王將其圍困在四明山。伍雲召、伍天錫、雄闊海合力圍攻宇文成都,宇文成都雖然將這三人打敗,但自己也消耗極大,被後來出戰的裴元慶打敗。
楊林以玉璽為誘餌,在揚州召開「反王奪魁大會」,想要讓各路反王自相殘殺,失敗楊林被羅成所殺。宇文化及趁機殺楊廣自立。但隨後李世民領著李元霸率軍殺到,宇文成都不敵李元霸被其所殺。
3、裴元慶
隋唐第三猛將,力大無窮。手持一對銀錘,重三百斤。坐騎「抓地虎」。傳說他為哪吒轉世。因硬接李元霸三錘,而名揚天下。後被新文禮引入慶墜山,命喪火雷陣中。
4、雄闊海
隋唐第四猛將,外號紫面天王。為人忠厚仗義,兩臂萬斤之力,曾雙拳打死兩只老虎,最早在太行山佔山為王,後來輔佐相州起義軍領袖白御王高談聖,在揚州戰役中,為救被困的眾反王,力托千斤閘,因趕了一天一夜的路,水米未進,終因體力不支被壓死。
5、伍雲召
隋唐第五條猛將。武藝高強,力大無窮。伍雲召為南陽關守將,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聲如銅鍾,力能舉鼎,隋朝第五條好漢。
出場時率領軍士在金頂山打獵,遇見第四條好漢雄闊海徒手打死兩只老虎,有心招安雄闊海。與雄闊海結為兄弟後讓其暫時在山上為王,自己回南陽關准備上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唐十八好漢
❿ 翡翠掛件的寓意有幾種什麼最好
沒有什麼好不好,只有看個人的需要。
寓意如下:
1、觀音:慈眉善目,大慈大悲,救世濟生,德高望重,受人敬仰。家家有彌勒,戶戶有觀音,有求必應的佛祖。
2、佛:笑口常開,大度能容,萬物之主,受人尊敬。佛的面相笑得極為開心,笑可笑之事。佛的便便大腹容難容之事。
3、平安扣:平平安安,圓圓滿滿,也稱幸福圈或佛眼。雕工簡單,但做的都是較圓、鼓的造型,手摸上去有圓滿的感覺。佩戴講究,人保平安。
4、路路通:圓鼓形,中間有孔,衛星電視安裝穿在繩上,或項鏈里來回滾動,所以稱財源滾滾來,路路更暢通。和金項鏈在一起稱金玉滿堂。
5、龍鳳佩:一龍一鳳,將男士成龍,女士成鳳。龍鳳佩是一塊玉雕成的,是夫妻二人佩戴的最佳選擇。一塊玉雕成兩塊,稱「你是我的一半,我是你的一半,合二為一,合家歡喜」。
6、麒麟:吉祥怪獸,取四獸之特,即龍頭、上海衛星電視安裝魚鱗、馬蹄、鳳尾。講「吉慶富貴,如意吉祥」。麒麟身邊雕刻玉書,為「麒麟送寶」,講「文才武略,無所不能」。
7、福在眼前:蝙蝠,取諧音「孌福」,富氣。蝙蝠趴在一個圓圓的銅錢上,叫「福在眼前」,意為招財進寶。圓圓的銅錢也是圓圓滿滿的意思。
8、事事如意:柿子,取諧音「事事」,有樹葉相襯,稱「事業」。如意,意為順心順意,如人所意。整個寓意為事事順心,事業如意。
9、竹報平安:竹子本身平直,一節一節,意為「節節高」。竹子題材寓意為「步步高升,高風亮節」。
10、花開富貴:「玉蘭花」,金玉滿堂,金玉良緣;「喜鵲」,成雙成對,合合美美。整個寓意為「玉蘭花開,滿堂富貴,合合症狀,喜事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