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基站主設備安裝的方法

基站主設備安裝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5 04:39:44

❶ 架設簡易通信基站所需要的設備和技術

3G網路建設的主要成本將產生在無線網上,一般情況下,無線網要佔到整個3G網路建設投資的一半以上。建設一個經濟的3G網路,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正確的站址選擇。隨著房地產的持續升溫,基站建設所需要的機房、天面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老百姓自身健康意識的提高,獲取合適的3G站址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然而,3G站址的好壞將直接影響3G無線網路性能以及今後3G網路的發展,因此站址選擇和獲取會是3G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和主要矛盾所在。

做好網路規劃工作。WCDMA系統是自干擾系統,其覆蓋不僅取決於最大發射功率,而且與系統負荷有關。容量、覆蓋、質量之間密切相關,相互制約,例如容量增大將導致覆蓋收縮,反之亦然,而降低業務質量可提高系統容量,也可增加覆蓋范圍,因此在網路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覆蓋和容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保證設計所需系統性能指標。和GSM網路相比,WCDMA網路規劃的調整必須是成片網路的調整,因此在建網初期做好網路規劃工作對WCDMA網路建設非常重要。

合適的基站類型和覆蓋增強技術。目前可供選擇的基站類型和覆蓋增強技術有很多,如宏基站、微基站、直放站、射頻拉遠、室內分布系統、塔頂放大器、4天線分集接收、AMRC以及發射分集等技術。宏基站作為最主要的基站類型,是構成移動通信網的基礎。宏基站根據使用環境可分為室內型和室外型基站,室外宏基站作為室內型宏基站的補充,可以應用在難以獲取機房或沒有現成機房的站址上,以減少建設投資。微基站和直放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維護等的特點,可以在牆面、抱桿等地方上安裝,以達到補充覆蓋、減小站址投資的目的。在目前常用的2天線分集接收基礎上增加2個接收天線和相應的基站射頻通道即為4天線分集接收技術,4天線分集接收可提高上行覆蓋能力2dB以上。射頻拉遠模塊(RRU)指從基站分離出來的射頻部分,使用光纖介面將本地富裕容量拉遠,通過遠端射頻單元RRU實現遠端覆蓋。RRU既可以作為室內分布系統的信號源,也可以用於覆蓋廣、話務量低的地區。發射分集是將經過空時編碼處理後的信號從兩個互不相關的發射天線中發射出來,在終端進行相干合並,可以有效增加系統容量,並改善下行覆蓋效果。室內分布系統是3G網路解決大型建築物內部覆蓋成熟而有效的方法,室內分布系統需要在室內布線及安裝天線,將各種形式的3G信號源的信號通過分布系統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建築內部,從而解決室內的信號覆蓋和容量問題,同時可以避免通過室外基站來解決室內覆蓋時容易產生的導頻污染問題。但室內分布系統成本較高,一般只針對大型商務樓來建設。

持續的網路優化。運營時,持續的網路優化對網路性能也十分關鍵。除了參數核對和設備調制過程之外,網路優化實施主要是通過路測發現覆蓋問題(如導頻污染、覆蓋空洞、乒乓切換等問題),然後通過調整相鄰小區列表、調整天線、調整切換參數等改善覆蓋效果。由於3G網路中,覆蓋和容量的關系密切,因此網路優化過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隨時要根據話務量的情況進行調整。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在光纖資源豐富的地區採用現有的光纖資源,在沒有傳輸資源的地區可以採用微波中繼來解決傳輸問題,也可以租用其他運營商的傳輸以減少投資。站址資源上可以考慮優先使用現有的站址資源,也可以考慮和其他運營商站址共享,和目前的網路共有相同的業務平台、支撐系統等等。

新技術的使用。為了充分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設備投資,3GPP在WCDMA R5版本中提出了Iu-flex技術或者MSC Pool的概念。在R5以前,Iu介面的網路結構為樹形結構,下級節點只能被一個上級節點控制。如果MSCServer發生故障,則其管理的MGW和RNC都不能正常工作,將造成服務區內業務的中斷。為了防止單點故障引起大片區域業務中斷的情況,除了要提供設備級的可靠性措施外,一般還需要提供網路級的可靠性措施。MSCServer因為與MGW間有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其網路級可靠性措施比較復雜,一般採用MGW與MSCServer間的雙歸屬機制來實現,這種雙歸屬機制也有1+1互助和N+1容災兩種方式。R5版本提出的Iu-Flex技術,引入了「池區」(PoolArea)的概念,即核心網節點作為資源池,將BSC/RNC連接到多個MSC/SGSN網元、池區,RNC被池中的多個網元同時管理,RNC的終端用戶可以按照負載均衡的原則注冊到池中的任意一個節點。池解決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區擴大,這個服務區中有若干個MSC/SGSN,這些MSC/SGSN的資源是可以共享的。在中國的大城市中,每日城市人口在居住區和工作區之間流動,話務量也隨著出現「潮汐效應」。在採用MSC池解決方案以前,運營商必須在工作區和生活區都按照最大容量設計部署網路。當採用Iu-flex技術以後,可解決這個問題,不管任何時刻,BSC和RNC都能夠根據池中每個MSC負荷不同把話務量分配到不同的MSC,這樣可以使核心網容量利用率達到最高。同時Iu-flex技術也增強了MSC/SGSN之間的容災能力,減少了移動管理的信令開銷。

在考慮3G網路投資成本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網路的運營成本。一般來說,3G網路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培訓管理費用、市場與銷售費用、基站使用費用、辦公和運營費用、頻率使用費、維修費用、電費、人工成本、電路租用費用等方面。因此,選擇更省電的基站以降低運營費用,選擇高可靠性的產品以降低維修維護費用,採用運維外包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等都是建設經濟的3G網路的選擇之一。

總之,緊緊圍繞市場要求和業務需求來建設相應的3G網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的網路規劃,持續的網路優化,才能建設一張經濟的3G網路。

站址共享的可行性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站址技術是3G建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特別是對於無2G網路的新興移動運營商,由於缺乏2G網路的站址儲備,建設一張全新的3G網路的難度非常之大。因此,不同運營商之間的站址共享可以被視為減少重復建設,保護新興運營商,保證公平合理的電信市場競爭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國際上來看,基站共享在歐美移動通信發展較好,對站址共享的管制已經納入歐美各國的管制體系當中,然而目前我國還無法做到運營商之間的站址共享。

站址共享可行性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技術可行性,主要是多個運營商基站設備之間的干擾問題。當多個基站天線共用一個天面平台時,對天線之間產生干擾是站址資源共享的一個阻礙。國際上,在3GPP組織范圍內,對各種不同的通信系統之間的相互干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國內的中國通信標准化組織(CCSA)也對國內所有通信系統在共基站情況的下相互干擾進行了系統嚴格的分析,信息產業部也組織過相關的干擾測試,並且根據分析和測試結果制定了相應的國家標准。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通信設備,採用適當的工程隔離措施,就可以共站建設。因此,站址共享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工程建設和維護的可行性。隨著移動通信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的2G網路也經過了多次的升級和擴容,某些2G的站址,特別是部分密集市區的2G站址,可用於擴容的資源已經不多了,如機房面積不夠,供電不足等。因此,在這些地方增加新的3G系統基站,特別是其他運營商的3G系統,需要對現有的2G站址進行大規模改造,如新增機房面積,新建供電設施,新建傳輸。在一些資源緊張的地區,這種大規模對站址的新建改裝的工程難度可能很大。同時,為了減少糾紛,方便運營,需要在站址資源上明確不同運營商的工作界面,如劃分機房區域,分攤物業費、電費,明確工程事故責任等,這也為站址共享的實際操作帶來了困難市場競爭因素。一般來說,主要移動運營商有豐富的站址資源,從遏制對手競爭的角度出發,不願意提供這種站址資源共享。因此,應該由國家和電信監管部門出面,從構建公平的電信市場競爭環境的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的站址資源共享管理方法,以避免重復投資,保護國有資產,保證通信市場的公平和合理的競爭環境。

成本控制原則

3G網路建設的原則和市場需求、市場定位緊密相關。3G網路應該是一張能運營、能維護、能管理的通信網路,能夠保證網路提供的主要業務的用戶感受,也就是說,要根據所運營業務的覆蓋和容量來考核網路建設情況。在網路建設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網路容量、覆蓋情況和用戶需求,有不同的市場策略。一般情況下,在3G網路的建網初期,覆蓋情況不理想,網路負荷不高,因此可以提供一些對覆蓋要求不高的業務,如數據卡業務、短消息業務。當網路覆蓋逐步改善以後,再重點推出對網路覆蓋要求比較高的業務,如可視電話、流媒體業務等,並要隨時監控網路負荷情況,根據負荷,採取相應的策略對網路進行擴容。當頻率資源比較多時,可以採用簡單的增載入頻的方式進行擴容,當頻率資源比較緊張時,可以採用系統升級和增加站點、增加室內分布的方式進行擴容。

一體化機房節約3G基站部署

所謂一體化機房就是移動性機房,它能夠和機房一系列設備有機地整合形成集成化設施。一體化機房的主要目的是為主設備提供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事實上,一體化機房本身就是可移動的整體設備。

一體化機房的具體應用有幾個方面:用於搭建移動通信基站機房,包括2G、3G和後3G基站機房;用於搭建固網通信機房,如寬頻接入點(XDSL、LAN等)、模塊局、綜合通信機房、光纖交接機房;用於軍用通信;用於無人值守的建設點上。

目前2G機房建設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採用租房模式,投入費用比較低,設備能快速部署到位,安全性相對好一些。缺點是產權屬於出租方,談判還具有一定的後遺症,不一定都能達到機房標准,累計的租費大於一次性投資費用。這種模式在大中城市中比較常見。第二種是自建房模式,優點是可按照機房標准建設,堅固耐用,可靠性較高。第三種是用簡易的彩鋼板製作活動房,它存在很多缺點,比如達不到機房要求,可靠性低,安全性比較差等。

目前在基站機房建設中,50%以上的機房是租賃來的。租賃機房盡管比較省時,但受周邊環境影響,不一定能租到合適的機房。簡易的彩鋼板活動房不能代替作為真正的機房,經使用證明,會給後期運維帶來很多後遺症;建設專用機房,則會面臨時間、成本問題。

相比之下,一體化機房就有很多優點,由於採用了統一的企業標准進行設計,所以機房及配件設備都是結構化、標准化和模塊化的產品,主要表現在:採用標准機房模式進行設計,製造質量有保證;多種安裝模式,多種款式;可以提供各種配套的工程模塊;系統結構緊湊,集成度高;機房配套功能可分期分批實施,結合OPEX與CAPEX,找到最佳平衡點。

從投資比例來看,機房配備大約佔到3G網路建設的25%。機房是整個網路的物理承載部分,每年由於機房存在的問題,都有很多基站設備在惡劣環境中運行,或者導致天線發生故障。一體化機房則可以充分提高基站機房集成化、系統化水平,降低CAPEX,快速部署3G基站,縮短建設周期,具有非常突出的高性能、低成本、易安裝等特點。 (計育青)

基站應用應以環境分類

基站總體來說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宏基站,英語叫MACRO,發射功率大,支持的載扇數多,體積較大;第二是微基站,發射功率小,支持的載扇數少,體積較小;第三種類型是分布式基站,和二代相比,分布式基站是三代新增的一種基站;第四類是微微基站,英語叫做PICO,發射功率更小,體積輕巧,主要用於室內覆蓋。

在不同的環境下,運營商對基站類型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應用類型主要分為三種環境——城區環境、農村環境和室內覆蓋環境。針對這些環境應用,我們應該採用不同類型的基站來適應相應的業務需求。

首先來看一下,對密集城區和普通城區的需求。未來採用3G設備的初期時候,實際購置的載波個數並不是很多,但考慮到設備的擴容能力,我們要求設備本身應該支持比較大的容量配置,可能在初期配置比較少,但考慮到將來的擴容,希望系統本身擁有較大的擴容能力。基站的機頂口的發射功率應不小於20W/載波,RRU的發射功率應不小於10W/載波。普通城區支持的載扇數不應少於6個,密集城區支持的載扇數不應少於12個,RRU所支持的載頻數應不少於2個。

對站址和機房容量獲取的地區,可以考慮以大容量的基站來覆蓋。對於站址和機房不容易獲取的地區,可以考慮大容量的宏基站+RRU、BBU+RRU或室外型宏基站的方式。

其次,從郊縣和農村的需求來看,其相比城市的話務量較少,本身設備的配置就可以低一些,支持的載扇數小於等於6個即可。為了使基站下層的能力與上層相匹配,也應該支持上層基站的功率,應該不小於20W/載波。

具體的解決方案主要是以中低容量的宏基站為主連續覆蓋,這樣可以方便後續擴容。對沒有擴容需求的地區,可以選用一些方便安裝的微基站等站型。同時為了節省初期投資,可以考慮採用OTSR等站型。OTSR主要的特點是可以節省功放的投資,而這一部分的投資所佔比重是非常大的。

針對室內覆蓋站型的需求來說,對一般的民房、居民樓、臨街的小節點,我們一般可以採用室外的宏蜂窩信號覆蓋室內。而對於重要的機關大樓和商務大樓,我們根據它的話務量需求,來選用不同的基站,比如話務量低的時候,可以採用中低基站或者微基站,如果對地下室等封閉場所,我們可以採用直放站。對於一些中小型的建築物或者大型建築物的大堂、會議室等小范圍的熱點地區,可以採用特定的基站,比如採用微基站或者微微基站的方式。

而針對特定場景的基站的特定需求,我們可以考慮將基站分為RRU(遠端射頻單元)和BBU(基帶處理單元)兩個分離的部分。RRU將大容量宏蜂窩基站集中放置在可獲得的中心機房中,基帶部分由BBU集中處理,節省了常規解決方案所需要的大量機房並且機房選取不受限制,其施工也更加簡便、快捷,此外,工程中光纖的鋪設對機房及周邊環境的影響也更小。

不過RRU技術也有其應用局限性。首先,RRU的容量比較小,可擴容性比較差。目前各廠家對RRU所做的事情就是提供兩個載體;其次,由於RRU很多應用場景都直接放置到室外,RRU在這時就要經受室外的惡劣環境的考驗,維護起來也不方便。

最後,談到基站的初期建設,就不得不談到OTSR。我們知道在基站中設備占成本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它的功放,所以如果能夠減少功放的投資,我們就可以減少對整個基站的投資,OTSR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出現的。OTSR是一種全向發射、定向接收的方式,饋線和天線的架設與標準的三扇區配置一致,但在BSC看來是一個全向的基站。在初期話務量比較低的時候,可以只用一個PA來實現全向的發射和定向的接收,這主要用於農村等環境,在城區我們就從OTSR擴容到STSR。

OTSR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在網路建設初期需求要小的地方,OTSR的優點是節省功率放大期方面的投資,採用定向天線,增加上行覆蓋,並可以增加PA平滑升級到STSR。OTSR的局限性表現在:一方面由於它採用了一個功放,功放本身單點的故障率有會增大;另一方面,其升級成STSR需要調整網路參數,增加2個功放並去掉功放器,需要一定的網路改造的工程量。

❷ 基站里的設備有哪些這些設備之間是怎麼連接的

基站設備主要有:NODE-B ,BTSSDH光端機,2套電池組,開關電源,綜合櫃,工程空調,配電箱,監控系統感測器,走線架,光交設備,鐵塔天饋系統;以及融合試融合程度,可能有寬頻的EPON設備,程式控制交換機遠端,數據專線的PDH小8M,微蜂窩設備,直放站設備等。

設備連接方式:

光纜進入基站後,經過 SDH光端機,PDH小8M,然後再走出基站到接點站,到局裡的BSC/RNC去,是光端機是傳輸設備能提供2M電路,FE/GE電口的把NODE-B ,BTS,數據專線,程式控制交換機遠端信號傳到局裡的設備和整個無線網,數據網上承載相應業務,集團業務不一定在接在光端機下試網路規劃和網路性質而定。

❸ 我想學習基站設備安裝,如何著手

問題太泛了。
基站設備有好幾個廠家,NOKIA 華為,中興,MOTO,你要搞哪個?
或者你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看原理。把他們一個個弄起來。
而且安裝用的軟體也不一樣啊。

❹ 請說出無線基站設備安裝(含天饋系統布放、天線安裝)的質量控制關鍵點和各關鍵點的質量控制要求

這個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
設備安裝最主要控制點就是安裝位置要和設計圖紙相符,檢查固定情況,底座不要只有2、3個螺栓,正面在一條線上,上下垂直,電源線、地線、饋線等連接位置正確等等。地線、電源線線徑符合設計要求。

天線高度、方位角、俯仰角符合設計。室外饋線接地、進機房前做滴水灣,進機房後接避雷器等都是檢查要點。

❺ 基站天線的選擇和安裝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基站天線安裝類型選擇建立在不同地方的基站應該選擇不同的類型,因為對網路的覆蓋要求、話務量分布、抗干擾要求和網路服務質量的要求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選擇。城區基站天線密度較高,所以單站預期覆蓋范圍較小。為減少干擾,城區基站一般不要求大范圍覆蓋,而更注重覆蓋的深度,一般選擇雙極化的中等增益天線。農村地區基站天線由於有承載話務量較小,覆蓋面積較大的特點,一般選擇單極化高增益天線。
二、基站天線安裝時注意事項天線在安裝時,天線底部必須高出周圍環境至少5米,如果天線安裝在牆面,天線發射方向盡量與牆面垂直,如果夾角,則要求不低於75度。應該盡量避免天線的主瓣被高大建築物、山坡所阻擋(工程設計中應避免天線主瓣方向到大樓邊沿的距離超過30米)以獲得最理想的覆蓋效果,並減少干擾。另外空間分集天線在安裝時,必須滿足分集距離的要求和天線隔離度的要求,但是當天線間隔距離較大導致安裝困難時,可以適當縮小間距。
三、基站天線安裝時注意美化因為基站天線安裝後需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使其看起來更加舒適和美觀,所以基站天線安裝時要注意美化天線。具體有變色龍型(天線顏色外觀與其所安裝樓體一致,一般為定製圖案,隱蔽效果好),方柱型(外觀看起來與樓體建築風格一致),圓柱型(與方柱型類似),煙囪型(外觀不易察覺,可做成可拆卸形式),空調型(一般在樓面側牆安裝或落地安裝),水塔型(落地安裝,天線集中,數目少),大型燈柱型(安裝於大型廣場,旅遊景點,是常見的城市規劃設施),集束型(安裝於空闊空地和具有安裝條件的樓頂面上)等。
四、基站天線安裝後要進行調試進行調試使其駐波比小於1.4,天饋線駐波比應小於1.35,直放站安裝完成後,須進行天線隔離度測試。使其隔離度滿足要求

❻ 5G室分系統主設備安裝及規范

5G過渡之際,一些業務密集型場景(例如交通樞紐、大型場館等)開始引入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和傳統DAS相比,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具有部署簡單、施工協調難度小、擴容靈活、運維可視等優點,可以大大提高網路容量,提升網路運維效率。

5G時代,由於DAS的無源器件和饋線不支持高頻段,不能對器件進行監控,改造成本高,不能大規模擴容,因此只能用於某些低頻段、低容量場景(例如隧道、地下停場、電梯等)。而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由於部署簡單、運維可視化、支持大規模MIMO等優點,更適合向5G平滑過渡,將是5G室內分布系統的主角。

移動通信室內分布系統現狀分析

當前國內運營商主要仍然採用傳統DAS解決室內覆蓋問題,傳統DAS主要採用無源器件,產業鏈成熟,具有投資小、故障率低、系統簡單有效、後期可以通過合路進行多系統擴容等優點。但是隨著移動業務的變化,傳統DAS面臨巨大挑戰。

一是工程建設難度大,升級改造困難。傳統室分系統採用需要部署大量無源器件,工程建設難度大,節點多,故障隱患多,與物業協調困難。對LTE室分進行雙路改造時,新建節點多,某些區域可能已經沒有改造空間,同時由於器件老化程度不同,施工工藝不同等原因,難以保證LTE雙路平衡,更無法支持大規模MIMO。

二是故障排查難度大。室內分布系統進場安裝與維護都需要和物業進行協調。傳統室分器件數量多,無源器件無法進行監控,一般靠投訴或巡檢發現問題。而對於大型室分系統,巡檢很難做到每個天線末端都進行檢查,尤其是做了隱蔽的室分系統,發現問題更為困難。同時,由於連接點數目過多、樓宇改造、圖紙更新不及時等原因,對故障點的排查往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直接增加了網路運維成本。

三是當前器件不支持高頻段。當前傳統DAS的無源器件支持的最高頻段多為2.7GHz左右,對於3.5GHz及以上頻段基本無法使用,同軸電纜的傳輸損耗隨著頻段的升高而大幅度增加,在3.5GHz及以上頻段,每百米損耗基本無法在工程上使用。具體損耗見表。


由於傳統DAS的不足,部分廠家推出M-DAS(光纖分布系統),有利於實現可視化運維,但光纖分布系統仍需連接RRU作為信源,其直放站中繼的本質不變,不利於擴容和系統的平滑演進。

新型分布式室分系統的引入及發展

針對傳統DAS及M-DAS面臨巨大瓶頸,各廠家紛紛推出新型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例如華為的Lampsite、中興的QCELL、愛立信的Radio DOT、諾基亞的FlexiZone等。和傳統DAS相比,新型數字化室內分布系統具有工程實施簡單、可實現可視化運維和多通道MIMO、容易擴容及演進等優點,各大運營商在大中型場景均有部署。實踐證明,LTE新型數字化室分單位面積流量是傳統DAS的4~10倍。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高清視頻、室內定位、AR/VR等越來越多的移動新業務對網路提出了大帶寬、高容量、低時延等剛性要求。這就要求室分系統應該具有施工簡單、協調容易、能平滑升級、運維可視、網路管理智能化等特點。對此,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有著明顯的優勢。

一是工程實施簡單,可以平滑升級。5G時代主要使用3.5GHz、4.9GHz等高頻段,受此影響,室分系統末端數量將會海量增加,這就要求5G室分設備應該體積小、重量輕、安裝簡單,部署迅速。新型數字化室分採用簡單的三級架構,基站側(類似於BBU)、Hub、遠端射頻發射單元,連接點少,減小了故障隱患;網線和光纖代替傳統同軸電纜,網線作為傳輸介質的同時還為遠端射頻單元進行供電,網線質量輕,施工部署更為容易,經測算,建設工期比傳統DAS縮短到1/5~1/3。同時也減少了視覺沖擊,更容易與物業進行溝通。當前各大運營商在一些大中型室內場景(例如交通樞紐、商場、醫院等)都已經規模部署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運行良好,用戶體驗速率明顯上升。

同時,考慮到最大程度地減少運營商的重復投資,在部署4G新型數字化室分時,就預埋了6A網線,盡量保證未來向5G升級時做到「點不動,線不增」,快速疊加5G NR,在保障可實施性的同時,盡量降低二次進場成本。

二是可視化運維,系統維護及故障排查簡單。5G時代,網路密集組網成常態,末端射頻發射單元數量將大幅度增加,因此對網路設備及末端發射單元進行實時監控是網路的基本功能之一,盡量做到非硬體原因不去現場。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基本採用有源器件,能夠對所有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快速定位故障點,實現運營維護可視化;同時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還能夠自動根據周邊的信道情況和用戶密度實現自診斷、自優化、自癒合,最大程度減少人工介入,有效降低維護成本。

三是升級改造方便。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主要採用光纖和網線傳輸數字信號,支持高頻段,有利於向5G平滑過渡。同時,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在設計時就考慮了MIMO,目前設備默認都支持2T2R,並且可以利用軟體控制升級至4T4R。Massive MIMO是5G網路的關鍵技術之一,未來5G室分系統至少應該支持4˟4MIMO。

綜上所述,新型數字化室分系統部署簡單、運維可視、管理智能、維護方便,能夠跟隨標准,支持4G、4.5G、5G各階段的業務、容量、用戶體驗等需求,可以平滑演進,最大程度保護運營商的投資,將是5G時代室內分布系統的主要解決方案。傳統DAS仍將佔有一席之地,主要應用於對容量要求不高,解決覆蓋問題的特殊場景(例如電梯、地下停車場、隧道等)。

❼ 基站安裝規范及流程

一. 基站主要設備安裝、

電纜走線槽道安裝
1.電纜走道及槽道安裝位置應符合施工圖的規定,左右偏差不得>50mm。
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得>3mm。
3.電纜走道安裝牢固穩定,具備防震功能。
4.電纜應有序地綁扎在走道上。

基站內部走線槽道布線安裝
信號線的布放
1. 布放的信號線應平直,無扭曲打結,轉彎處應自然圓滑,符合設計要求。
2. 屏蔽線外層應與接地體連接可靠。
3. 芯線應無損傷,焊點光滑、均勻,無漏焊、虛焊、錯焊。
4. 系統控制器到信道機的電纜最大允許長度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5.信號線、高頻饋線、電源線應分開布放。
電源線和地線的安裝
1.電源線和地線安裝方法
根據電源線和地線的實際走線路徑量得所用電源線和地線的長度,分別裁剪-48 伏電源線和工作地線、 和保護地線;用裁紙刀剝開電源線和地線的絕緣外皮,其長度與銅鼻子的耳柄等長。用壓線鉗將銅鼻子壓緊,用熱縮管將銅鼻子的耳柄和裸漏的銅導線熱封;不得將裸線漏出.將電源線的一端與BTS 機櫃的電源接線柱固定,電源線沿走線架整齊布放,並用扎帶綁扎,另一端和電源櫃的接線排連接。
2.電源線的區分:電源線分為:-48 伏線(一般為黑色)、工作地線(一般為藍色),保護地線(一般為黃色)。但有時不同廠家提供的電源線的顏色和線經大小不同。
二. 基站電源:交流、直流配電箱開關電源、遠供電源
電池設備的安裝

1、通信基站電源系統的組成
2、通信基站交流供電系統
3、通信基站直流供電系統
4、蓄電池
5、遠供電源

基站交流供電系統組成

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以上的市電電源。鄉鎮及農村基站交流電源引入容量建議為15kW,一般市區、城郊及縣城基站交流市電引入容量建議為20kW,特大城市密集市區基站,交流市電引入容量建議為25 kW~30kW。
基站交流供電系統由一路380V交流市電引入、防雷箱、交流配電箱和開關電源架中的交流配電單元組成。
基站內所有交流用電設備:開關電源、空調、照明、插座、鐵塔的航空警示燈等供電電源,均從交流配電箱的輸出分路引接。
交流配電箱內需配置市電/油機切換開關、移動油機應急介面。
市電正常時,市電作為主用交流電源為基站提供交流電源;市電故障時,將移動油機運至市電故障基站,為站內設備供電。在油機尚未啟動前,通信設備由蓄電池組供電。

三. 基站設備安裝:LTE等主要設備 BBU-RRU、
分組交換.6100.6200.6300.9800設備的安裝

2.3G基站:一體化宏站
■ 3G基站:分布式基站 (BBU+RRU)
■ LTE: 分布式基站(BBU+RRU)
■ LTE: IP分組: 中興6110 6220

2、3G基站組網特點:
採用集中式一體化的宏站、分布式BBU+RU進行組網,傳輸採用SDH+波分組網。一體化的宏站RU-天線之間信號傳輸採用大量的同軸電纜,成本高,施工維護不方便。
LTE基站組網特點:
LTE分為TDD/FDD兩種制式. 均採用分布式BBU+RU組網方式。傳輸採用IP分組+波分組網。BBU--RU之間信號傳輸採用野戰光纜,傳輸質量好,成本低,組網靈活便捷,得到廣泛的使用。

四. 鐵塔類型、天饋線和GPS系統的安裝

基站鐵塔因所建地點不同,有地面塔、屋頂塔之別。
地面塔通常採用的塔型有角鋼塔、鋼管塔(四柱或三柱)、鋼獨管塔、拉線塔(桅桿)。
角鋼塔是早期基站普遍使用的塔型,它製作安裝簡便,經濟適用。
單管塔因為獨管塔饋線引下和人員攀登都不方便,加之造價較高,僅用於特殊要求的環境。35m路燈三層單管塔今年在市內公路邊大量的使用,力度空前。
拉線塔的優點是用鋼量小,但佔地面積大,是否經濟應綜合考慮; 另外拉線塔易受外力破壞,一旦拉線受損即造成倒塔; 拉線塔受風力作用還會發生擺動和水平扭動,基站慎用。
美化天線:城市建築物上的天線逐漸被美化天線取代。

五. 介紹附屬設備 光纖、ODF、DDF的功能

光纖
中文名稱:光纖: 英文名稱:optical fiber
光導纖維 定義:一種傳輸光能的波導介質,一般由纖芯和包層組成。
人們造出一種透明度很高、粗細像蜘蛛絲一樣的玻璃絲──玻璃纖維,當光線以合適的角度射入玻璃纖維時,光就沿著彎彎曲曲的玻璃纖維前進。由於這種纖維能夠用來傳輸光信號,所以稱它為光導纖維。
按照光纖的模式分類
單模(Single-Mode)
損耗低、帶寬大、成本低,易於升級,骨幹網
G.652:常規單模光纖,零色散點在1300nm左右
G.653:色散位移光纖,零色散點在1550nm左右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纖,
色散補償光纖
多模(Multi-Mode)
低速率、短距離、區域網
ODF架
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纖配線架
光纖配線架用於光纖通信系統中的局端主幹光纜的成端和分配,可以方便實現光纖線路的分配和調度。
DDF數字配線架

(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數字配線架
DDF:數字配線架又稱高頻配線架,在數字通信中越來越有優越性,它能使數字通信設備的數字碼流的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從速率2 Mb/s~155 Mb/s信號的輸入、輸出都可終接在DDF架上,這為配線、調線、轉接、擴容都帶來很大的靈活性和方便性 。
數字配線架是數字復用設備之間,數字復用設備與交換機或數字業務設備等其他專業設備之間的配線連接設備。

六. 基站示名標簽使用和粘貼

1.標簽的粘貼:
基站的各類布線的兩端都要粘貼上標簽, 標簽的粘貼應正確、醒目。
2.標簽類別
標簽主要分為兩種:紙質標簽 和標牌:
紙質標簽:列印機列印,一般採用專用不幹膠印製。
標牌: 一般為鋁或PVC印製標牌。
3. 應用場景
標牌:電源線、饋線
紙質標簽:設備、GPS天線 、信號線(GE/FE/2M線、尾纖、網線)接地線 、天線等。
標簽粘帖規范
1.主要設備均要粘貼標簽或掛牌,所有線纜(電源線、地線、傳輸線、饋線等)兩端均要粘貼標簽或掛牌。
2.標簽粘帖要求清楚、易讀、整潔、統一。
3.傳輸線、尾纖、網線一般距離端頭20 mm處粘帖標簽,饋線、電源線、接地線一般距離端頭100mm處粘帖標簽
標簽粘貼朝向一致,表示線纜去向的一面朝上或朝向維護操作面,方便閱讀。 標識牌使用線扣綁扎,要求線扣綁扎高度一致、標識牌方向一致。
4.標簽格式應符合運營商的統一要求,便於維護人員日常維護和業務處理。

七. 施工工藝

八. LTE基站設備安裝常見問題。

1.本站BBU-RRU之間電源線室外接地端子沒有進行防銹處理。應在接地端子加塗防銹黃油。
2.本站BBU-RRU之間電源線室外接地處沒按規程作防護處理,銅接線卡外漏。
3. 本站BBU-RRU之間使用的野戰光纜中間不能有接頭,由於尾纖頭不一致,在走線槽道不加保護,無標簽進行對接,存在安全隱患,一旦出故障,增加維護人員處理故障的難度。處理方式,更換長度、尾纖頭合適的BBU-RRU的野戰光纜。
4本站BBU設備沒有接地,應該和室內保護地排連接。
5本站GPS室內避雷器沒有接地,存在安全隱患,應該接到綜合櫃內光纜固定排,該接地排和室外接地端連接。
6本站BBU的電源線,GE/FE到分組設備的連接光纖無標簽,同樣發生故障增加維護人員處理故障的難度,有的標簽不規范,看不懂,應該按照規范,認真做好LTE所有線纜的標簽列印,粘貼,核對,准確無誤,美觀整齊。
7.本站室內保護地和防雷共用一塊地排,存在安全隱患。室內保護地排接設備保護地和電池工作地,室外防雷接地排接室外光纜、室外電源線的防雷接地,二者不可共用一塊地排。應該再增加一塊地排解決該問題。
8.拉遠站BBU到本站RU的光纜和RU饋線光纜進行對接,採用法蘭盤無保護、無標簽的對接,發生故障,增加維護人員處理故障的難度。應該在本站採用跳纖盤,按順序逐一對接,粘貼標簽,為後期維護提供便利。

❽ 怎樣安裝基站

你說的可是手機基站嗎
1.找地(基站位置)
2.安裝抱桿或鐵塔,機房等
3.安裝電源、傳輸、BTS等
4.通知設備廠商開站
5通知設備廠商優化
以上基本上就是一個基站的簡易安裝過程了吧
請採納如有疑問請追問謝謝

❾ 基站機房設備布置時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基站設備機房的種類:

基站機房根據機房與鐵塔的相對位置,分為塔側房和塔下方。勘察時一定要對機房的種類分清楚。

基站設備機房的平面布置:

基站機房的布置是設計中的重要一環,要重視。機房的布置包括對BTS設備、開關電源、蓄電池、傳輸設備、走線架、空調、交流配電箱、饋線路由等的布置。注意測量棚頂上檐距窗戶上部的高度,以便考慮安裝走線架的方式。

基站機房

通信基站設備機房承重和結構:

在國家通信部門特定的安全設計標准中的通信基站機房的承重要求為600千克/平方米,一般採用在地面安裝承重槽鋼。

畫出復雜機房房子的結構,以便確定饋線的路由走線圖及長度。如果機房發生變化,可以利用房子的結構圖作出相應的調整。觀察機房的頂棚是否有吊棚,如有,需注意走線架的固定方式是否合理,記錄機房周圍走廊的布局,以便對饋線的敷設作出考慮,如增加走線架等。

❿ 5g基站天線安裝步驟

請根據基站天線安裝規范進行安裝即可,一般由專業的安裝人員完成:

閱讀全文

與基站主設備安裝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野外接觸器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450
win10解決限制大漠插件方法 瀏覽:48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5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6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
天窗解決方法賓士 瀏覽:432
嬰兒車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65
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277
電腦qq視頻旋轉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決方法 瀏覽:378
解決商業倫理問題的方法 瀏覽:101
祛除臭蟲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瀏覽:480
ug80使用方法 瀏覽:509
足根痛的治療方法 瀏覽:911
小林退熱貼使用方法貼哪裡 瀏覽:913
小天鵝洗衣機70公斤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