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農村衛星測量方法

農村衛星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4 19:28:07

1. 怎麼用手機gPS測量土地面積

買個測畝儀方便,也不貴。手機的GPS是導航用,不能用於測量,因為精度不夠。測的不準,損失更大的。

西法測畝儀,一鍵測面積,使用簡單,SV-118,usb充電,沿土地走一圈就能測面積大小和圖形軌跡顯示,480元,配高精度GPS進口模塊和天線,測量精確,誤差0.1畝,山地林地等坡面面積也能測量,主機大小比煙盒長點,方便攜帶,GPS手持土地面積測量儀,大容量鋰電池,待機更久。

2. gps衛星測量定位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定位原理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GPS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於300m;P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於30m。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衛星星歷、工作狀況、時鍾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從衛星信號中解調制出來,以50b/s調制在載頻上發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三十秒重復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後兩幀共15000b。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數據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歷數據。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並將其與自己的時鍾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見GPS導航系統衛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射導航電文。然而,由於用戶接受機使用的時鍾與衛星星載時鍾不可能總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戶的三維坐標x、y、z外,還要引進一個Δt即衛星與接收機之間的時間差作為未知數,然後用4個方程將這4個未知數解出來。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機所處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個衛星的信號。GPS接收機可接收到可用於授時的准確至納秒級的時間信息;用於預報未來幾個月內衛星所處概略位置的預報星歷;用於計算定位時所需衛星坐標的廣播星歷,精度為幾米至幾十米(各個衛星不同,隨時變化);以及GPS系統信息,如衛星狀況等。GPS接收機對碼的量測就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由於含有接收機衛星鍾的誤差及大氣傳播誤差,故稱為偽距。對 CA碼測得的偽距稱為CA碼偽距,精度約為20米左右,對P碼測得的偽距稱為P碼偽距,精度約為2米左右。GPS接收機對收到的衛星信號,進行解碼或採用其它技術,將調制在載波上的信息去掉後,就可以恢復載波。嚴格而言,載波相位應被稱為載波拍頻相位,它是收到的受多普勒頻 移影響的衛星信號載波相位與接收機本機振盪產生信號相位之差。一般在接收機鍾確定的歷元時刻量測,保持對衛星信號的跟蹤,就可記錄下相位的變化值,但開始觀測時的接收機和衛星振盪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歷元的相位整數也是不知道的,即整周模糊度,只能在數據處理中作為參數解算。相位觀測值的精度高至毫米,但前提是解出整周模糊度,因此只有在相對定位、並有一段連續觀測值時才能使用相位觀測值,而要達到優於米級的定位 精度也只能採用相位觀測值。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為單點定位和相對定位(差分定位)。單點定位就是根據一台接收機的觀測數據來確定接收機位置的方式,它只能採用偽距觀測量,可用於車船等的概略導航定位。相對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據兩台以上接收機的觀測數據來確定觀測點之間的相對位置的方法,它既可採用偽距觀測量也可採用相位觀測量,大地測量或工程測量均應採用相位觀測值進行相對定位。在GPS觀測量中包含了衛星和接收機的鍾差、大氣傳播延遲、多路徑效應等誤差,在定位計算時還要受到衛星廣播星歷誤差的影響,在進行相對定位時大部分公共誤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將大大提高,雙頻接收機可以根據兩個頻率的觀測量抵消大氣中電離層誤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機間距離較遠時(大氣有明顯差別),應選用雙頻接收機。

3. 在農村測量自家的山林地時,用什麼方法比較快捷和精準

山場面積即便利用尺子也是難以測算準確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場不像田地那麼規整,是一種不規則形狀,使用尺子丈量難以把握;二是山場一般都有坡度,需要改算,坡度能用尺子測出來?那麼山場面積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如何快速又准確的測出山林面積呢?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4. 如何用手機衛星定位測量地畝面積

1、GPS測畝儀都是通過GPS衛星定位計算出土地的覆蓋面積,因此需要搜索衛星,在室外開機之後,一般會自動搜星。
2、搜索到衛星之後,通過按鍵面積然後選擇平面面積,即可進入土地面積測量。
3、此時屏幕會顯示測量中,然後圍繞土地走一圈,返回原點之後,按鍵確認即可。

5. 丈量土地方法

土地測量的方法:

1、經緯儀結合鋼尺的測量法

為解決不規則宗地所遇到的困難,採用了經緯儀幫助測量。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將經緯儀固定架設在宗地上各個拐點處,進行角度的測量,結合鋼尺丈量的長度再計算出宗地的面積。

2、全站儀測量法

隨著生產建設的不斷發展,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引進了全站儀,該儀器提供了一種方便適用的面積測量功能,它和經緯儀相比最大的優越性就是不必再將儀器固定架設在宗地上各個拐點處。

3、土地的衛星測量技術,GPS/BD測量系統的特點是能夠克服地形、氣候、季節、通視困難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定位精度較高,數據安全可靠,測站間無需通視。操作方便,容易使用。對作業條件要求不高,數據輸入、處理、存儲能力強,與計算機、其它測量儀器通信方便。

4、土地測量數字化成圖的方法,近幾年,由於計算機的普及,再加上測繪技術不斷升級,目前的成圖方法高效、快速、直觀,只要將野外採集到的數據輸入到計算機,然後利用專業繪圖軟體進行編輯,就可以根據需要在繪圖儀中輸出彩色或黑白圖件。

(5)農村衛星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農村測繪獲取數據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 :外業實測方式。這種方式不能提供影像底圖,外業實測需要大量外業測繪人員,成本較高,且具體實施起來會較大程度受地形、氣候的影響,較難滿足工期和質量要求。

第二種方法 :傳統載人機航測法。傳統載人機航測需要執行空域申請、和機場進行協調等一系列工作,成本較大,操作繁瑣。

第三種方法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方法。無人機航空攝影較其它兩種測量方法具有較大的優勢,成本低、執行方便、自動化高、准確度高、效率高。

計算

土地面積小且不規則時,劃分成一些三角形,用海龍公式計算出每個銜接三角形的面積,再加起來。

大面積土地精確測量先分成小塊面積逐塊測量再加起來。

大面積土地粗略測量先繪成地圖,再在地圖上測量。

國土面積排名

1、俄羅斯(約1707.52萬平方公里)。

2、加拿大(約997.6萬平方公里)。

3、中國(約960.90萬平方公里)。

4、美國(約932.69萬平方公里)。

5、巴西(約851.19萬平方公里)。

6、澳大利亞(約768.68萬平方公里)。

6. 衛星大地測量學的測量方法

衛星大地測量在原理上分為幾何法和動力法。將衛星作為高空觀測目標,由幾個地面站同步觀測,即可按三維三角測量法計算這些站的相對位置,實現遠距離的大地聯測。這種方法不涉及衛星的軌道運動,稱為衛星大地測量幾何法。如果利用衛星距地球較近的特點,將它作為地球引力場的敏感器進行軌道攝動觀測,就可推求地球形狀和引力場參數,同時可以精確計算衛星軌道和確定地面站的坐標。由於衛星沿著以地球質心為其焦點之一的橢圓軌道運行,所以這樣測定的地面站坐標是相對於地球質心的絕對位置。這種測量方法稱為衛星大地測量動力法。 原理如圖1。由地面上A、B兩站同步觀測至衛星S1的方向AS1和BS1,在另一時刻同步觀測至衛星S2的方向AS2和BS2,則由平面ABS1和ABS2的交線可確定A、B間的弦方向AB。在其他測站間重復上述觀測過程,即可得出由各測站間的弦方向所構成的空間三角網。如果再由地面測量或由地面至衛星的激光測距,提供出三角網的長度因子(即在空間三角網解算中決定長度的要素),就可以推算出各測站點的相對坐標。
60年代,很多國家曾用幾何法建立空間三角網和地面三角網的洲際聯測。其中規模較大的是美國國家大地測量局主持的世界人造衛星三角網聯測。它包括分布在全球的45個測站,網點間的距離為4000~4500公里,網的長度因子由長為1200~3500公里的 7條地面基線提供。這些基線分別位於北美、歐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用電磁波測距儀測量。整個網經過平差後,點的坐標的中誤差平均為±4.7米,網的平均長度相對誤差為 ±5×10-7。 根據衛星在軌道上受攝動力的運動規律,利用地面站對衛星的觀測數據,可以同時計算衛星軌道根數、地球引力場參數和地面觀測站地心坐標。
地球引力、大氣阻力、日月引力、太陽光壓、地球潮汐(海潮、固體潮和大氣潮)等對衛星軌道都有影響,研究和測定衛星軌道在這些影響之下的變化,是衛星大地測量動力法的基礎。
如果地球是一個質量均勻分布的圓球,則地球對衛星的引力相當於假定地球質量集中於其中心時對衛星的引力。按開普勒(J.Kepler)的行星運動定律,這時衛星的軌道是一個不變化的橢圓,地球位於其焦點之一。這個軌道橢圓由6個軌道根數i、Ω、ɑ、e、ω和T來確定(圖2)。i為軌道傾角,即軌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夾角;Ω為升交點的赤經,即衛星軌道投影到天球上,同天球赤道相交的兩點中,衛星由南向北通過赤道的那一點的赤經;ɑ和e分別為軌道橢圓的長半徑和偏心率;ω為近地點角距,即近地點到升交點的角距;T為衛星通過近地點的時刻;v為真近點角,即衛星到近地點的角距,有的文獻以它代替T作為軌道根數。這6個軌道根數中ɑ和e可確定軌道橢圓的形狀和大小,i和Ω確定軌道面相對於地球的空間位置,ω說明軌道橢圓在空間的定向,T是推算衛星位置的時間起點。
實際上,地球的質量分布極不均勻,它的形狀雖近似於一個旋轉橢球,但很不規則,因而地球引力場非常復雜。衛星在繞地球運行中,除受到地球不規則引力場的攝動外,還受到大氣阻力、日月引力、太陽光壓和地球潮汐等攝動力的作用,因而衛星軌道不是一個不變的橢圓,其形狀、大小和在空間的位置都在不斷地變化。任一瞬間同這個軌道相密切的橢圓稱密切橢圓。在攝動情況下,認為衛星軌道是隨時間變化的瞬時橢圓。
衛星的運動方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微分方程,可按級數展開法求解。此法把某一時刻t0的密切橢圓軌道作為固定的參考軌道,而把時刻 t的密切橢圓軌道根數表示為參考軌道根數同攝動項之和。攝動項分為短周期項、長周期項和長期項。一般以地球引力位球諧函數展開式的二次帶諧系數作為一階小量,而按所達到的精度分為一階解和二階解。這種解法通稱為分析法。由於分析法公式較煩,近年來一般都採用數值積分法直接解衛星運動方程,或者採用半分析法與數值積分法相結合的方法,即短周期攝動用分析法計算,長期和長周期攝動用數值積分法計算。
地球引力位通常以球諧函數展開式表示,球諧函數的系數稱為地球引力場參數,其中同經度無關的系數稱為帶諧系數,同經度有關的系數稱為田諧系數。利用這些參數同觀測數據(方向、距離、距離差、距離變率和衛星至海洋面的高)之間的關系組成觀測方程,就可以同時推求出測站的地心坐標,衛星軌道根數和地球引力場參數。由於觀測方程中含有大量的待定參數,所以通常把軌道根數和大地測量參數(引力場參數和測站地心坐標)分開解算。
地球引力位的帶諧部分主要引起衛星軌道的長期和周期攝動,田諧部分只產生幅度較小的短周期攝動。從衛星運動理論知道,地球引力位的偶次帶諧系數引起衛星軌道升交點赤經和近地點角距的長期攝動,奇次帶諧系數引起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的長周期攝動。故一般根據長期觀測所獲得的升交點赤經和近地點角距的變化推求偶次帶諧系數,而根據軌道偏心率和傾角的變化推求奇次帶諧系數。計算時必須事先消除非地球引力場的各種攝動因素的影響。為了削弱觀測方程系數之間的相關性,須選取不同傾角的衛星進行觀測,並須經過一定時間的觀測,積累幾個月或幾個星期的衛星觀測數據,這樣就可單獨求定帶諧系數。
田諧系數的求定比較困難,因為它們引起的攝動周期較短,振幅也較小。只有由全球分布均勻的若干測站,對不同軌道的衛星進行精密觀測,才能求定田諧系數。這時觀測方程中,帶諧系數一般可作為已知參數;待定參數除了田諧系數外,還包括測站坐標和衛星軌道根數等項。
由於衛星觀測數據目前只能反映地球引力場的全球特徵,而地面重力測量數據可提供引力場的精細結構,所以只有把兩種觀測數據綜合解算,才能求得地球引力場比較精確的模型。

閱讀全文

與農村衛星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內隔熱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41
紫草油寶寶使用方法 瀏覽:292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3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2
黨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 瀏覽:969
ecco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242
棗庄女人月經不調治療方法 瀏覽:750
除蟎最快方法圖片 瀏覽:561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拆手機 瀏覽:95
檢測抗紅細胞抗體方法 瀏覽:604
列印機緩存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4
食用營養膏使用方法 瀏覽:521
經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4
蘋果輸入法的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47
找到簡單的方法英語 瀏覽:525
水的潔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05
如何去液毛的方法18歲以下 瀏覽:49
簡單死亡方法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