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製作古代碑文拓片
首先必須要了解拓片的製作方法,即拓印。拓印,需先把被拓物上的花紋或文字盡可能剔刷清楚,根據被拓物的大小蓋上合適的宣紙,再用白芨水或其它葯水潤濕宣紙,使其貼附於被拓物的表面。然後在已潤濕的宣紙上加蓋一層軟性吸水紙,以保護紙面。再用毛刷輕輕敲捶,使紙緊密地貼附在被拓物表面,並形成相應的起伏凹凸。最後除去蒙上的那層吸水紙,等宣紙稍干後,用撲子蘸適量的墨,向紙上輕輕撲打,一張黑白分明的拓片就製作成功了。此外,還有一種全形拓,又稱器物拓、立體拓,主要運用於青銅器等立體形狀的被拓器物。全形拓能在一張宣紙上,較好地再現被拓器物的全部立體形狀,而且器形准確,效果逼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
『貳』 拓片製作過程是什麼
1、第一步:清洗石碑。
2、第二步,刷漿水(在石碑上刷白芨水或淡淡的乳膠水)。
3、第三步,上紙(上紙不可出褶皺,然後噴濕、吸去氣泡和水分)。
4、第四步,捶碑(敲打)可用打刷或木槌等方法。
5、第五步,上墨(一般上三遍,注意每遍上墨前,紙張的水分八成干為宜,過濕則字口洇暈,過干則紙浮動錯位)。
6、第六步,起紙(掌握紙張多半干時起紙,不可過濕,否則撕裂)。
7、第七步,晾乾(將起下的拓片放在一張宣紙或報紙上自然晾乾,不可暴曬)。
8、第八步,裝裱收藏(如不裝裱,作品不可折疊,時間長宣紙會從折疊處自然斷裂,應覆上宣紙平展捲起來存放)。
(2)古錢幣拓片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拓片的主要拓印對象是石碑、甲骨、青銅器皿上的書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紋圖案。拓片製作手法不同。簡單可將紙覆蓋在刻有欲拓內容的硬平面上,傾斜鉛筆頭,輕輕塗畫,使圖文的凹凸不平之處復制到紙上。
中國傳統拓印程序要求先將石頭或青銅表面圖文部分刷洗干凈,再澆上清水。將宣紙潤濕,小型拓片可用軟毛筆潤濕、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潤濕。
潤濕後自上而下將宣紙輕敷於拓文表面,再在濕宣紙上貼上一層干宣紙以吸取多餘水分,將四角四邊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紙,使濕宣紙緊貼所拓平面,隨後除去干宣紙。待濕宣紙稍干後再用撲子蘸取適量的墨汁,輕輕撲打濕宣紙以復制刻畫的圖文。等宣紙、墨汁在碑器上曬干或風干,移去四角固定,最後將宣紙取下。
『叄』 怎麼做拓片
錢幣拓片製作
隨著錢幣收藏愛好者的不斷增多,錢幣文化交流活動也有了很大發展,各地收藏愛好者經常會遇到一些搞不清楚的問題,希望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咨詢來獲得解答。由於初涉錢幣的朋友不會製作拓片,往往會把實物拍成照片後用於交流。照片雖然能真實反映錢幣全貌,但成本較高,而且很難做到與實物一般大小。錢幣銹色是鑒別真偽的重要依據,相當關鍵,如果照片色彩出了問題,會導致鑒別判斷失誤,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尤其是彩色照片,在拍攝時光線處理非常重要,稍有誤差會使錢幣原色失真。所以在錢幣交流時,愛好者通常都不用照片作為交流資料,而比較喜歡使用拓片來作為交流資料。
我們平常所見到的質量較好的拓片有兩種:蠟拓片、墨拓片。蠟拓片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普通白紙覆蓋在錢幣實物上,用蠟墨在紙上反復刮磨,便能得到清晰的拓片。但是,近年來由於蠟墨的銷路不暢,廠家早已停止生產,所以很難買到理想的蠟墨。沒有蠟墨便無法做簡易拓片,錢幣愛好者只好用墨拓法制拓片。墨拓法製作的拓片質量比臘拓的要高,但比較麻煩。首先要准備好製作拓片的工具。常用的材料有六種:一、拓球,以海綿為球芯,外面緊緊地包一層綢布,紮成球形,拓球要制3至4隻,且直徑各不相同,最大的拓球直徑為30-35毫米左右,最小的拓球直徑為10-15毫米。直徑大的拓球為主球,用於外表墨拓,直徑小的拓球用於錢幣凹凸反差較大的部位,大拓球拓不到的部分小拓球能解決問題。二、白芨水,用四至五片白芨浸於一百克清水中,24小時後便可使用。其作用是將宣紙緊密地粘合在錢幣上又能毫無損傷地從錢幣上揭下來。三、棕刷,長約100毫米的棕絲緊緊地紮成一把圓柱形刷子,直徑以35毫米為宜。四、打字紙,選擇質量較好的打字紙,規格為200×200毫米。五、宣紙,選擇質量較好的龜紋宣紙或光潔的國畫用紙,截切成80×140毫米左右。六、墨和硯台,不能用墨汁替代。
有了材料,然後是製作。把錢幣實物平放在木板或玻璃板上,在錢幣上塗上白芨水,然後將宣紙覆蓋錢幣,宣紙吸收白芨水後便會緊貼在錢幣上。由於宣紙易破損,所以必須在宣紙上再蓋一張質量較好的打字紙,用棕刷垂直方向輕拍打字紙,使宣紙更緊緊地貼在錢幣上面,陰干20分鍾左右,不要完全乾燥,似干非干最宜。接著開始拓墨,拓球在蘸事先硯好的墨時應盡量注意用墨量,不能太稀也不能太濃,越干越好,拓球吸墨不能太多,僅見墨跡即可。若用墨太濃,拓片會化墨而影響效果。將拓球直接在宣紙上撲打,撲打時要輕,要均衡。撲打完畢,等宣紙干透,即可輕輕揭下宣紙,拓片即告製作完成。
http://www.lsbzyt.com/coin/scfx/fx0017.htm
做其他種類的拓片可以參照這個
『肆』 拓片為什麼要敲打宣紙
拓片是用生宣。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原產於安徽省宣城涇縣,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紙」。
涇縣附近地區也生產這種紙。 2009年9月30日,宣紙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起於唐代,歷代相沿。
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宣紙按加工方法分為原紙和加工紙。按紙張洇墨程度分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書法和寫意畫用生宣,工筆畫用熟宣。
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這門手藝,知道的人寥寥無幾,能做到專業水準的更是少之又少。拓片界分南派和北派,各派之中又分很多支,其中,蘇派是南派的主要技術流派,金春剛是蘇派技法的傑出代表。
製作工具
1.白芨水:中葯店有出售白芨,使用前熬煮至像膠水一樣即可,不要太稀了。一次購買二三兩白芨可製成一二瓶大瓶可口可樂塑料瓶裝的白芨水。白芨水當天或前一天准備即可,切勿提早儲存,以免失去黏性。
2.刷子:鬃刷,敲打宣紙,使文字凹入,字跡顯現用,毛質軟硬適中即可,以免勁力不足或損及宣紙;軟毛排刷兩把,上白芨水及壓平宣紙用;清潔刷一把,用於去除碑面塵埃污垢,毛質硬度務求不損傷碑面。
3.拓包:兩個。用綢布包棉花,扎緊成蒜形,上端綢布結成手把、下端形成扁圓狀,即成拓包,其質應略硬且富彈性者為佳。一個沾墨汁,拓印用;另一個用於調節拓印拓包上墨汁的干濕濃淡程度,均勻墨色。使用多次以後,布面玷污或穿洞,即需清潔或重製;否則拓本上會墨點斑斑。
4.墨汁:著色用,可使用松煙墨或現在精製的書畫墨汁。在墨汁中加少許香料,可祛除拓片的腥臭味。
5.宣紙:纖維長的,厚薄適中,有韌性。紙比所要拓的碑上下左右稍大約一二厘米。
製作方法
1
上紙
1、拓碑前必須先用水清潔碑面,將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凈,以免玷污拓本,然後等碑面乾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潔劑清除,但不可損壞文物。
2、先在碑上刷一層白芨水,必須塗均勻,使拓紙牢牢沾在碑上而不會移位。
3、上紙後用軟毛刷(油漆滾筒亦可)刷平,趕走空氣使紙與碑面密合,切忌出現褶皺。
2
敲打
1、用鬃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過猛,以免拓紙破裂。可在第一張紙上加墊一張干凈白紙後敲打。
2、敲打時力量需均勻,不輕不重,每個字凹入,字跡清晰顯現即可,等字全部均勻凹入即完成。
3
上墨
1、在上墨之前,宣紙的干濕程度必須適中,紙略呈泛白,方能上墨。過於乾燥,碑、紙間容易滲入空氣,造成送浮現象,字跡易位;太潮濕,墨漬易滲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跡模糊不清,失去傳真的效果。
2、上墨時左右手各執一拓包,(以慣用手為例)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勻左手拓包的墨色,兩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勻,可先在預備紙上試打,看色澤是否均勻。
3、拓紙七八成干時迅速用拓包上下來回漸次密集捶打,不可左右斜打或過分用力,也不可專打一處或東打一下、西打一下,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畢即可。
4、第一次上墨時墨汁要干且淺,以後逐次加濃,上墨不宜太濃太潮,以七成干為佳。
4
取下拓片
1、取下拓片的最好時機是拓本八至九成干時,因為此時拓片較不易破損且易於取下,若尚潮濕即急於取下,易破裂。
2、事先預備好報紙,平面放置,自然晾乾,若讓拓片曬太陽則拓片將出現凹凸不平及發硬的現象。
『伍』 誰告訴我怎麼製作拓片
准備工作:
1.首先選擇纖維較長的生單宣,比如河北生產的遷安宣,根據實際需要裁 好, 如果需要的大,要考慮接頭處壓1-2厘米,四周大出4-5厘米,折疊好,折疊後的尺寸在15厘米左右,浸入清水中幾分鍾撈出裝入塑料袋待用。
2.清理好待拓的碑或版,如需清洗要晾乾。
3.墨汁要熬制,方法是:質量稍好的普通墨汁,加水膠、白礬各適量,文火熬半小時左右,晾涼待用。(大約比例,墨汁:水膠:白礬=5市斤:0.1市斤:0.2市斤)。
4.准備砸刷、撲子、鬃刷各一。說明: 蟬翼拓,撲子用脫脂棉,外包棉布,紮成直徑10-15厘米的球形即可,需兩個; 烏金拓,用8-10厘米寬的氈片,捲成直徑5-8厘米的圓柱,用細繩扎緊即可;砸刷、鬃刷在裝裱材料商店可買到。
操作過程:
1.將泡好的生宣從塑料袋中取出,放在兩塊平整的木板中間,木板一頭稍墊高,人站在上面,壓出水分。用鬃刷將擠出水分的宣紙貼在待拓的碑、版上,不要太用力,刷平即可,注意不能有皺。
2.用砸刷均勻用力,從一邊,逐漸砸實,不可斜著用力,以免砸破。不論碑、版是陽文還是陰文,都要讓紙完全貼實在碑、版上。待干。
3.上墨:
待紙8-9成乾的時候,開始上墨。可從邊際空白處試一下,如果洇墨,說明太濕。
烏金拓:用氈製成的撲子,蘸少量墨,在平整的木板上來回擦動,讓撲子沾墨均勻,輕輕使勁,擦抹到碑、版上,從邊際開始,掌握墨的用量,直到完成。
蟬翼拓:一手拿一個脫脂棉製成的撲子,一隻蘸少量墨(為主,上墨用),往另一隻(為輔,勻墨用)上捶打,多次反復,讓墨均勻,然後用撲子輕打碑、版,也要從邊際開始,掌握墨色及力度。
4.全部完成後,輕輕揭下宣紙,進一步晾乾,拓片即告成功。
『陸』 古錢幣哪些鑄造方法 其錢幣鑄造方法有什麼特點
平板范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製作錢范。先製作面范的范坯,在上面雕刻錢型、製作澆道和澆口,然後陰干泥范;再製作錢幣的背范,並同樣陰干。
第二步:合范和烘范。先將錢幣的正面范和背面范進行對合,敷泥固定,隨後入窯烘范,使泥范成為陶范,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透氣性,足以承受高溫銅液的澆注。
第三步:澆鑄錢幣。先將銅塊熔化,用坩堝盛銅液通過澆口注入陶范進行澆鑄,冷卻後敲碎錢范、取出成型的錢,再進行清理打磨,經過加工的錢幣就可以投放市場了。
疊鑄法
第一步:製作泥范。先將製作泥范的材料混合攪拌,練泥,填入銅制范盒,翻制泥范,然後陰干泥范。
第二步:合范、烘范。先將泥范層層對合疊起,然後敷泥固定,入窯烘范,使泥范成為陶范。
第三步:澆鑄錢幣,工序與平板范澆鑄一致。在這里,銅制范盒實際上充當的就是范模的角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貨幣經濟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到破壞,但錢幣鑄造依然以疊鑄法為主。
『柒』 怎樣做拓片
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這門手藝,知道的人寥寥無幾,能做到專業水準的更是少之又少。拓片界分南派和北派,各派之中又分很多支,其中,蘇派是南派的主要技術流派,金春剛是蘇派技法的傑出代表。
拓片種類【甲骨文拓片】甲骨文是商周二代以契刀刻劃的文字,又名「契文」「契刻」,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內容除極少數屬於記事外,大部分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
【秦漢瓦當拓片】瓦當是古代建築構件,為泥質,不能多拓,不像照片可以無限復制,因而增加了收藏分量。
【歷代磚拓】歷代墓葬風俗制度變遷,自秦磚至明磚,成為一個系列。朝代愈短,數量愈少,愈有價值,尤其是有文字、圖案者為佳。
【古幣拓片】古錢一般體形較小,打拓工具要精緻、小巧,成為收藏新寵。
【硯銘拓片】硯台是文房四寶之一,硯銘屬派生物。硯銘內容記錄著刻硯者、硯主人、贈硯者、收藏者、鑒賞者對硯的描述、感慨和因硯及人、事而發的感慨。
【漢畫像拓片】漢畫是指漢代遺留下來的畫像石、畫像磚、墓室壁畫等,是繪畫與雕刻的結合。漢畫拓片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碑拓】此乃拓片數量最多部分,涉及歷代名碑,是如今書法臨摹的主要參照。
【銅器拓片】銅器拓片,是指在銅鏡和青銅器的銘文與花紋,而拓印下來的拓片。
拓片,也就是將宣紙貼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
拓片是從原物直接列印下來的,大小和形狀與原物相同,是一種科學記錄的好辦法。除了有凹凸紋飾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銅器銘文、碑刻、墓誌銘、古錢幣、畫像磚、畫像石等,都廣泛使用這種辦法記錄。
拓印的基本方法是:先把石頭表面清洗干凈,在要拓的花紋或文字盡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適的宣紙蓋上,把紙輕輕潤濕,然後再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用毛刷輕輕敲捶,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隨著它的花紋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層紙,等濕紙稍干後,用撲子蘸適量的墨,敷勻在撲子面上,在突起的物象上輕輕撲打,就會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
在拓印過程中,潤濕宣紙最好用白芨水,它能使薄紙更好的貼附於被拓物的表面。小型拓片,可以用軟毛筆、軟毛刷潤濕,大型拓片,可以用毛巾潤濕。撲子的大小,根據所拓對象的大小而定。內部用新棉花,外加一層不透水的薄紙,最外麵包上綢子,用細繩或皮筋扎住。撲子蘸墨面要沒有褶皺,撲心要稍鼓。
揭裱古舊書畫,尤其是具有珍貴文物價值的古舊書畫,一定要找那些經驗豐富、技藝高超又認真敬業的裝裱師。北京、上海、蘇州等地都有專業的書畫裝裱店和技藝上乘的裝裱師。如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是國有企業,負有保全救護文物的責任。他們接到古舊書畫,須經過研究討論決定如何揭裱後才分配專 人操作。切不可為了圖省事省錢就近找技藝平庸的人揭裱。清代書畫鑒別名家陸時化在其所著《書畫說鈐》一書中說:「書畫不遇名手裝池,雖破爛不堪,寧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壓以它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滅其跡也。拙工謂之殺畫劊子。」此實為經驗之談。
另外,珍貴的古舊書畫揭裱前最好拍照或錄像,以備揭裱過程中毀壞而訴諸法律的憑證。
『捌』 拓片,清水拓製作方法,紙幹了之後總是起來,核心技術在哪裡難道不用白芨水或者乳白膠嗎
估計是紙幹得太快了,試試隔著厚棉布壓平,慢慢陰干
『玖』 什麼是石拓片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所謂漢畫像石拓片,簡單地描述,就是在漢代的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上雕刻的畫像上,用宣紙覆於畫面,在用水噴灑在紙上(也有人先把紙浸染濕),然後用毛刷把紙打紙,使其完全與石頭相貼合,等到紙上的水分揮發到適宜的濕度時,用拓包蘸墨把石頭上的物象拓印下來,拓完後,從畫像石上揭下來的紙就稱之為「漢畫像石拓片」。
那顧名思義,石拓片就是從刻有圖像的石頭上拓印下來的文字,圖畫等等的圖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