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骨盆測量消毒方法

骨盆測量消毒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2 10:06:36

Ⅰ 骨盆內診怎麼檢查

骨盆內診檢查一般就是醫生戴上橡膠手套,然後先進行外陰消毒,再將手伸進陰道裡面進行檢查,骨盆內診檢查主要就是判斷孕婦能不能順產,在檢查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疼痛,孕婦在醫生將手伸進陰道的時候一定要全身放鬆,檢查的時間是很短的,只要全身放鬆一般是不會怎麼疼的。

如何測量骨盆啊

孕婦的骨盆測量一般採用專門的卡尺進行外測量,只有外測量不正常後才進行內測量,以確定正確的分娩方法。 臨床上,通常首先進行骨盆外測量,即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骶恥外徑大於18.5厘米,大轉子問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恥骨弓角度大於或等於90度。如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異常,應在臨產時行骨盆內測量,並根據胎兒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正常的分娩方式。

Ⅲ 骨盆外測量與骨盆內測量

(1)骨盆外測量:雖不能測出骨盆內徑。但從外測量的各徑線中能對骨盆大小及其形狀作出間接判斷。由於操作簡便,臨床至今仍廣泛應用,用骨盆測量器測量以下徑線:
1)髂棘間徑:孕婦取伸腿仰卧位。測量兩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孕婦取伸腿仰卧位,測量兩髂嵴外緣最寬的距離,正常值為25-28cm。
以上兩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8-2Ocm。第5腰椎棘突下相當於米氏菱形窩的上角。此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撓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
4)坐骨結節間徑或稱出口橫徑:孕婦取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確關節和膝關節全屈。用柯氏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也可用檢查者的拳頭測量,若其間能容納成人手拳,則大於8.5cm,屬正常。此徑線直接測出骨盆出口橫徑長度。若此徑值小於8cm時,應加測出口後矢狀徑。
5)出口後矢狀徑:為坐骨結節間徑中點至骶骨尖端的長度。檢查者戴指套的右手食指伸入孕婦肛門向骶骨方向,拇指置於孕婦體外骶尾部,兩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於坐骨結節徑線上。用湯姆斯出口測量器一端放於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另一端放於骶骨尖端處,測量器標出的數字即為出口後矢狀徑值,正常值為8-9cm。若出口後矢狀徑值不小,可以彌補坐骨結節間徑值稍小。出口後矢狀徑值與坐骨結節間徑值之和>l5cm時,表明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
6)恥骨弓角度: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在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在恥骨降支上,測量兩拇指間角度,為恥骨弓角度,正常值為900。小於80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
(2)骨盆內測量:經陰道測量骨盆內徑能較准確地測知骨盆大小,適用於骨盆外測量有狹窄者。測量時,孕婦取仰卧截石位,外陰部需消毒。檢查者戴消毒手套並塗以滑潤油,動作應輕柔。主要測量的徑線有:
1)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m為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又稱真結合徑。方法是檢查者將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陰道,用中指尖觸到骶岬上緣中點,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用另手食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的距離,即為對角徑,再減去1.5-2cm得出真結合徑值。真結合徑正常值約為llcm。若測量時陰道內的中指尖觸不到骶岬,表示對角徑值>12.5cm。測量時期以妊娠24-36周、陰道松軟時進行為宜。過早測量常因陰道較緊影響操作;近預產期測量容易引起感染。
2)坐骨棘間徑: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lOcm。測量方法是一手食、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的距離。也可用中骨盆測量器,以手指引導測量,若放置恰當,所得數值較准確。
3)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食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若能容納3橫指(約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骨盆狹窄。

Ⅳ 骨盆外測量的方法及程序

向孕婦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1、髂棘間徑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卧位於檢查床上。
⑵觸清兩側髂前上棘,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卧位於檢查床上。
⑵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25~28cm。
1、2兩徑線可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
⑴協助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第五腰椎棘突下,相當於菱形窩上角;或相當於兩側髂嵴聯線中點下1~1.5cm處。)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
⑴協助孕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
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後矢狀徑
⑴此時囑孕婦取膝胸或左側卧位。
⑵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並塗潤滑油後,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作找到骶尾關節後予以標記。若骶尾關節已固定,則以尾骨尖為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後矢狀徑。 若後矢狀徑與出口橫徑之和大於15cm,表明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
⑴協助孕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
⑵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於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於恥骨降支上面。
⑶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並記錄,正常值為90°。小於8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
⑷協助孕婦整理衣褲,整理用物,放回原處。

Ⅳ 女性骨盆大小怎麼測量

骨盆是產道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分娩能否順利進行,會不會發生難產,同骨盆的形態和大小密切相關。骨盆的大小與形態均為重要。骨盆形態正常,但各條徑線均小於正常徑線最低值2厘米以上,可發生難產。若骨盆形態輕微異常,但各徑線均大於正常低值徑線,則可能經陰道順利分娩。通過骨盆測量可以診斷骨盆的大小和形態。 因此,產前檢查時一定要進行骨盆測量,特別是初產婦尤為重要。但是婦女每次懷孕胎兒的大小都不一樣,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但是胎兒過大,胎兒與骨盆不相稱也會造成難產;若胎兒過小,即使骨盆偏小些,也可能順利分娩。所以測量骨盆對於經產婦也是必要的。臨床上,通常首先進行骨盆外測量,即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能恥外徑大於18.5厘米,大轉子問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恥骨弓角度大於或等於90度。如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異常,應在臨產時行骨盆內測量,並根據胎兒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正常的分娩方式。

Ⅵ 如何測量骨盆大小

我來解答你的問題 一、對角徑的測量方法:對角徑又稱骶恥內徑,指骶骨岬至恥骨聯合下緣的距離,正常應大於1 1.5厘米。測置時讓孕婦仰卧於平床上,兩腿彎曲並 用兩手抱膝,使大腿貼近腹壁,俾使臀部抬高便於檢查。檢查者戴手套,將中、食兩指伸直輕緩地插入陰道,沿骶骨前面自下而上尋找骶岬,將指根 部稍用力壓向會陰。正常骨盆的骶岬不能觸及,表示對角徑大於1 1.5厘米。如能觸及骶岬,則檢查者的中指尖端應緊緊接觸骶岬,而將食指緊接於 恥骨聯合下方,並用另一手的食指在該處作一標記,然後退出手指,測量標記至中指尖端的距離即為對角徑的長度。倘若檢查者的手指較短(中指 尖端至虎口處的長度不足1 1.5厘米者),可在中指未端套上一個軟木塞製成的指套。 二、骨盆內測量:骨盆外側量發現異常,應進行骨盆內測量。對角徑<1 1.5cm,骶岬突出為骨盆入口平面狹窄,屬扁平骨盆。中骨盆平面狹窄 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往往同時存在。應測量骶骨前面彎度、坐骨棘間徑、坐骨切跡寬度(即骶棘韌帶寬度)。若坐骨棘間徑<10cm,坐骨切跡 寬度<2橫指,為中骨盆平面狹窄。若坐骨結節間徑<8cm,應測量出口後矢狀徑及檢查骶尾關節活動度,估計骨盆出口平面的狹窄程度。若坐 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為骨盆出口平面狹窄。 骨盆的大小, 是以各骨之間的距離--即骨盆徑線大小來表示。骨盆的大小與形態,因各人的身體發育情況、營養狀況、遺傳因素及種族差異而 不同。 因此,在正常范圍內骨盆各徑線,其長短也有一定的差別,目前在各種種資料中描述的骨盆徑線值,是許多正常骨盆的平均數值。 須測量下列各徑: 1。髂棘間徑(IS) 仰卧,用骨盆測量尺測兩髂前上棘外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約23~25cm 2。髂嵴間徑(IC) 仰卧,測兩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正常值約25~28cm 髂棘及髂嵴間徑起止點 髂棘間徑測量法 骶恥外徑(EC) 產婦側卧,上腿伸直,下腿彎曲,測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的距離,正常值18~20cm此徑線可間接推測 骨盆入口前後徑的大小。 仰卧曲腿,孕婦雙手抱膝,測量兩坐骨結節間距離 第五腰椎棘突下點的標志: 孕婦的腰直挺後,在腰骶部可見一菱形窩,稱米氏菱形窩。菱形的上角是第五腰椎棘突,兩側角則相當於兩側的髂後上棘點,下角為兩側 臀肌的交叉點。在兩側髂後上棘聯線中點上約2~ 2.5cm處,即為第五腰椎棘突下點。 坐骨結節間徑(大夫一般用TO表示)兩坐骨結節內側間的距離,正常值8.5~9.5cm,代表骨盆出口的橫徑。 仰卧,用厘米心測量 仰卧,用拳頭測量 仰卧,檢查恥骨弓形狀及 寬度 恥骨弓角度: 正常值約90°,小於80°為不正常;其彎度與角度反映骨盆出口大小 骨盆內測量 必要時測骨盆對角徑及X線骨盆測量(現在不常用,因為X線的緣故) 最常用的是用一次性括宮器作內檢(個人經驗,如果有宮頸的毛病,最好不做,可以請求大夫以肛檢代替)

Ⅶ 怎樣進行骨盆測量

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經骨盆,盆骨徑線大小直接影響分娩的順利與否。因此,在妊娠30周左右應進行骨盆測量。

骨盆像一個無底的盆子,有入口、中腔、出口三個平面,產科醫生主要通過陰道觸摸來測量骨盆三個平面的徑線。

骨盆入口

一般骨盆入口前後徑較橫徑為短,以右手的食指及中指進入陰道,從恥骨聯合下緣伸向骰骨卿,一般以大於11.5厘米為正常。

骨盆中腔

從陰道內側坐骨棘間徑(中腔橫徑),以坐骨棘間徑為10厘米、坐骨棘不突出為正常。中腔前後徑可從恥骨聯合下緣中點向後摸,其與骰骨間距離正常為11.5厘米。

骨盆出口

骨盆出口橫徑(兩坐骨結節間徑)約8厘米或以上,出口後矢狀徑加出口橫徑大於15厘米為正常,恥骨弓角度在80°或以上為正常。

骰骨

骰骨曲度應為弧形,幾曲度平直或尾骨成魚鉤形均為不正常。

影響分娩的因素不止骨盆一項,產力及胎兒也會對分娩產生影響,因此,不單要測量骨盆,還要根據胎兒大小、位置及宮縮力作為分娩順利與否的最後決定。

Ⅷ 產前骨盆測量是為了什麼該如何測量

引言:孕婦的懷孕身體情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在生產方式的選擇上,也受孕婦個人的體質影響是比較大的,很多孕婦在產前的時候都是要測量骨盆的,這樣的話就能夠決定孕婦最好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產,那麼產前骨盆測量是為了什麼呢?該如何進行測量呢?

Ⅸ 產前骨盆測量是怎麼回事測量的目的是什麼呢

你必須知道,在分娩期間,寶寶需要通過骨盆。因此,骨盆的尺寸,形狀關系與嬰兒是否可以順利地提供。因此,盆腔測量非常重要,盡管該項目可能是懷孕中最痛苦的痛苦,懷孕的母親必須衡量。辛達法告訴你,孕婦骨盆測量很重要

雖然骨盆測量受到傷害,但必須完成。在懷孕的最後兩個月,醫生通常會告訴懷孕,下次需要是骨盆檢查。一些懷孕的母親不去醫院,因為他們害怕痛苦。這不好,您必須知道盆腔測量是否與寶寶是否可以順利提供。仔細仔細,孕婦的肌肉韌帶越多。骨盆測量是痛苦的,但懷孕的母親也應該堅持測量。因為只有這一點,你可以知道預期母親的骨盆是否足夠寬。如果它不夠寬,則沒有必要擔心,因為懷孕的骨盆也是可能的。

閱讀全文

與骨盆測量消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柔性防水膠帶安裝方法 瀏覽:418
硅膠怎麼用香蕉水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87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1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5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6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