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溫度怎麼測量
測體溫前,應用拇、食指握緊體溫表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動,將水銀柱甩到35℃以下。
腋下測溫時,要解開病人胸前衣扣,擦去其腋窩部的汗水,將體溫表的水銀頭放在腋窩當中,並緊貼皮膚,水銀頭不能伸出腋窩外,讓病人屈臂,手扶對側肩部以夾緊腋窩。測試時間為10分鍾。
肛門測溫時,應先在水銀頭塗少量油類物質進行潤滑,再慢慢將表的水銀端插入肛門2.5~3厘米(嬰兒僅放入水銀頭即可),並用手握住體溫表的上端,以防脫落折斷。3分鍾後取出,用軟手紙將表擦洗,然後再檢溫。
其他方法:
玻璃液體溫度計這種溫度計由溫泡、玻璃毛細管和刻度標尺等組成。從結構上可分三種:棒式溫度計的標尺直接刻在厚壁毛細管上:內標式溫度計的標尺封在玻璃套管中;外標式溫度計的標尺則固定在玻璃毛細管之外。
溫泡和毛細管中裝有某種液體。最常用的液體為汞、酒精和甲苯等。溫度變化時毛細管內液面直接指示出溫度。
『貳』 怎麼測室內溫度
直接打開溫度測量儀或者溫濕測量儀進行測量即可。
測溫儀器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一般來說,接觸式溫度計簡單、可靠,測量精度高。然而,由於充分換熱溫度測量元件和測量之間的媒介,它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達到熱平衡,所以溫度測量的延遲,由於耐高溫材料的局限性,它不能用於高溫測量。
非接觸式溫度測量儀器是通過熱輻射原理來測量溫度,溫度測量元件不需要接觸測量介質,溫度測量范圍寬,不局限的上限溫度測量,不會破壞測量物體的溫度場,反應速度通常更快;但由於發射率、測量距離、粉塵和水蒸氣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測量誤差較大。
(2)教室溫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測量室內溫度的相關注意事項:
測量精度是濕度感測器最重要的指標,每增加-1%,濕度感測器就增加一個台階,甚至一個級別。由於達到不同的精度,其製造成本差別很大,價格也差別很大。所以用戶一定要訂做,不要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果在不同溫度下使用濕度感測器,還應考慮溫度漂移的影響。眾所周知,相對濕度是溫度的函數,在給定的空間內,溫度嚴重影響相對濕度。溫度的每一次變化都是0。1℃。將出現0.5%RH的濕度變化。如果在使用中難以實現恆溫,則不宜提出較高的濕度測量精度。
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沒有精確的溫度控制,或者被測空間沒有密封,那麼±5%RH的精確度就足夠了。對於需要精確控制恆溫和濕度的局部空間,或需要隨時跟蹤和記錄濕度變化的局部空間,選擇精度在±3%RH以上的濕度感測器。
『叄』 測量室溫溫度的工具和方法
測量室溫溫度用普通的溫度計就可以啊,當然不是測體溫的水銀溫度計,在室內放置溫度穩定後讀數就可以。
『肆』 一支溫度計,將它放入沸水中,示數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5。將它掛在教室,示數32。求教室溫度
每小格代表的實際溫度為100/90
教室溫度=(32-5)*100/90=30攝氏度。
『伍』 怎麼測量屋子裡的溫度
測量屋子的溫度的方法如下:
首先,測出屋子的面積和體積,可以用捲尺大致估測,給出大致范圍。
通過以上方法就能解決怎麼測量屋子的溫度問題。
(5)教室溫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NTC熱敏電阻器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階段。1834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硫化銀有負溫度系數的特性。1930年,科學家發現氧化亞銅-氧化銅也具有負溫度系數的性能,並將之成功地運用在航空儀器的溫度補償電路中。隨後,由於晶體管技術的不斷發展,熱敏電阻器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1960年研製出了NTC熱敏電阻器。NTC熱敏電阻器廣泛用於測溫、控溫、溫度補償等方面。
測溫儀故障診斷:
症狀:OL(在顯示屏上)。
問題:目標溫度超出范圍。
動作:選擇指標范圍之內的目標
症狀:-OL(在顯示屏上)。
問題:目標溫度低於范圍。
動作:選擇指標范圍之內的目標
症狀:顯示屏空白。
問題:可能電池耗盡。
動作:檢查和/或更換電池。
症狀:激光不工作。
問題:1、電池低電量或電池耗盡。2、環境溫度高於40℃(104℉)。
動作:1、更換電池。2、適合用於環境溫度低的區域
『陸』 怎麼測溫度
什麼是溫度?
維基網路的定義是: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把這句話拆成前半句和後半句分開解釋好了。
—————————————————熱力學的分割線—————————————————
前半句很好理解,一個東西,用手摸過去,溫度高的熱,溫度低的冷。很直觀。但是你可能會進一步問,為什麼會感覺冷,為什麼會感覺熱?
具體的人體對溫度的感知,我記得知乎貌似有其它問題,解釋的挺好。簡單來說,所謂冷的東西,就是會從人體吸收熱量的狀態;熱的東西,則是會將熱量傳遞給人體。
看起來還是很直接很廢話是不是,但為了解釋這么一句話,其實需要好幾個熱力學的理論:
1.什麼是熱量?
2.熱量在什麼情況下會傳導?
先討論第二個問題。這里就要祭出大名鼎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維基網路 熱力學第二定律 開爾文表示(熱力學每一條定律都有好多等價的表達,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網路):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等等,怎麼又回到對溫度的定義上來了……
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種熱力學上的不可逆過程(即熵增大原理)。我們把這句話換個肯定的表達方式:在沒有其他影響的情況下(其它影響的典型例子:空調),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傳導到低溫物體。
問題2解決~雖然現在的邏輯是這樣的:
你感覺到物體比你的手熱==熱量從物體傳導到了你手上==物體比你的手熱。
╮(╯_╰)╭
遺憾的是,從熱力學的角度,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經驗定律,無法解釋和證明。
好在我們有統計力學。
對於第二個問題的討論先放一放。我們來看看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熱量?
維基網路 Heat (中文的已經不能看了……):熱量是不同於做功或是物質轉移之外的,一種能量的轉移。
深入的討論的話,這里又有一堆細節可以說了。
能量是什麼?物體對外做功的能力。比如我們說一個人有正能量,就是說他能對外做很多功(大誤)。
能量要如何轉移呢?這句話說的很清楚。1)做功。我打你一拳,我就給了你一大坨能量;2)物質轉移。你吃了一斤肉,除了長胖之外也獲得了大量的能量(嚴格來說,這里不能考慮消化吸收的過程,不過暫時就不討論這個了);3)熱量。你玩了一個晚上的小米,獲得了大量的熱量。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熱量是能量的【轉移】,它是一個過程量,不是一個狀態量。什麼意思呢?請跟我做下面幾個判斷正誤:
A.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的能量高。
B.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的熱量高。
C.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與低溫物體接觸時,傳輸的能量高。
D.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與低溫物體接觸時,傳輸的熱量高。
在不咬文嚼字的前提下,四句話裡面,唯一錯誤的是B。
不是狀態量的意思就是,」一個物體的熱量「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這也是日常口語中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但是,我們可以說物體得到了多少熱量,溫度變化了多少。
Q=CvT. 熱量=熱容x溫度變化。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記住了嗎?
—————————————————動力學的分割線—————————————————
接下來說說微觀的定義: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熱運動是什麼?
簡而言之,圍觀尺度上的,無規則的運動。
比如一滴墨水在清水裡面的擴散,在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就是一種熱運動的表現形式。而溫度越高,擴散的越快,也就是熱運動越劇烈(為了理解溫度的定義,請把這句話的推導倒過來);
而溪水的流動,空氣的流動(也就是風),則不屬於這一類。
為什麼會熱運動?
因為分子有能量。一般來說,能量就分兩種,一種是勢能,一種是動能。
勢能,諸如重力勢能mgh,跟所在的場是有關系的,脫離了場(比如太空中)就可以不予考慮。
(順便說一句,勢能的零點是不好確定的,比如你在遙遠的太空的重力勢能究竟應該是0呢,還是mgh從0積分到無窮呢。)
動能,1/2mv^2,也都耳熟能詳是不是。
好了,接下來是動力學,或者說統計力學入門(憑回憶手打,可能有誤):
我們說,分子都是有動能的。
分子有沒有可能沒有動能呢?有可能。溫度越低,動能越小。這個極限,就在絕對零度。
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麼有-273.15℃這個數字存在了。實驗和理論都給出了這個數字。在這個溫度下,分子的熱運動停止了,動能為0。絕對零度的完美晶體,熵亦為0.
(要不要解釋一下熵……算了關系不大,先留個位子好了。)
分子的動能不可能為負值,也就是說,不可能實現比絕對零度更低的溫度了。
而絕對零度本身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是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內容了。
(繼續留下一個坑。)
接下來一個問題:要如何描述分子的動能?換句話說,微觀上的動能,要如何與宏觀上的物理量聯系起來?
這里,便引入了溫度的概念。
很直觀的想法,我用溫度表示動能,乘以一個系數表示正比關系,不就可以了?
先不考慮和前面熱力學部分的銜接問題。假設分子擁有E=1/2mv^2的動能,不妨就認為……
我知道手打的你們看不清……這是維基網路上面的公式。
k就是大名鼎鼎的玻爾茲曼常數。(記錯了不要怪我)
關於這個公式的兩點說明,不想深究的可以不看:
1.有人可能看到了v的下標,這里就有一個自由度的問題:一個分子,我的平動動能很好理解,就是一般我們理解的1/2mv^2。問題是,考不考慮轉動呢?轉動也是有能量的啊?乃至還有其它的運動形式?
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是引入自由度的概念。三維空間的速度,可以分解為x,y,z三個方向上的向量,也就是三個方向上的動能。這每一個方向,便是一個自由度。再考慮旋轉呢?復雜分子還有可能有很多個軸呢?沒關系,每一個當成一個自由度就好了,每一個都是一個1/2kT。最後加一起,就是總的動能。反正你也只關心溫度是不是。
還有一點,低溫情況下,有的自由度可能不納入計算。你可以理解為……溫度太低凍的動不了。這個結果就是低溫情況下用3/2kT,溫度高了可能就是5/2,7/2,等等了。
2.這個公式可以推導出更加大名鼎鼎的pV=nRT。理想氣體常數R正是玻爾茲曼常數k乘以一個阿伏伽德羅常數N。(微觀到宏觀)
———————————————熱力學與動力學統一的分割線———————————————
現在的問題是,說了一堆圍觀的動力學,也定義了溫度的概念,然而這些分子的熱運動,和我們日常見到的冷熱究竟是如何聯系起來的?
前面的討論已經說過了,分子的溫度和熱運動的動能有個很簡單的正比關系。那麼很自然的,把熱力學第二定律用在這里,我們能得出結論:動能大的分子和動能小的分子相遇時,會發生動能的轉移,也就是宏觀上觀測到的熱量,從而導致了溫度的變化。圍觀層面上,這一點也很好理解:
能量高的分子與能量低的分子相遇,在無數次彈性碰撞中,發生了能量的交換,最終實現了能量的平均分布,也就是相同的溫度。(應該是有具體的計算證明的,不過找了許久沒找到,以後發現了再加上。)
————————————————人體對溫度感知的分割線————————————————
記得知乎上有過這個問題:如果說溫度的實質是分子的不規則運動,那麼我們的皮膚是如何感知溫度的? - 生活
為了方便我就順便總結一下好了:
1.人體皮膚下面有三種溫度感受器:冷感受器、溫熱感受器和痛感受器——分別感受冷熱和極端溫度,並將其傳輸給大腦;
2.這些感受器由神經細胞組成,修飾以專門用途的蛋白質;
3.這些蛋白質包含有特定的離子通道。在特定溫度下,離子通道會被打開,使得離子得以通過。這些通過的離子便通過其特定的化學反應或是電勢來傳輸溫度的信息;
到這一步就已經是微觀的尺度了。為什麼溫度能改變蛋白質的形態?(感覺是廢話……但還是寫一點好了)
形態的變化,本質上不是因為溫度,而是因為溫度差帶來的熱傳導,從而導致能量上的變化。能量不僅僅被用作熱運動,還可以用來發生其它的反應,諸如晶體的融化,諸如蛋白質的變形。
『柒』 溫度的測量方法有幾種
1、接觸式測溫法
接觸式測溫法的特點是測溫元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兩者之間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最後達到熱平衡,這時感溫元件的某一物理參數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測對象的溫度值。
這種方法優點是直觀可靠,缺點是感溫元件影響被測溫度場的分布,接觸不良等都會帶來測量誤差,另外溫度太高和腐蝕性介質對感溫元件的性能和壽命會產生不利影響。
2、非接觸式測溫法
非接觸式測溫法的特點是感溫元件不與被測對象相接觸,而是通過輻射進行熱交換,故可以避免接觸式測溫法的缺點,具有較高的測溫上限。此外,非接觸式測溫法熱慣性小,可達1/1000S,故便於測量運動物體的溫度和快速變化的溫度。
由於受物體的發射率、被測對象到儀表之間的距離以及煙塵、水汽等其他的介質的影響,這種方法一般測溫誤差較大。
(7)教室溫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為了定量地進行溫度的測量,首先必須確定溫度的數值表示方法,然後以此為根據對溫度計進行刻度。溫度的數值表示法叫做溫標。所謂數值表示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確定溫度數值大小的依據;二是標度方法。具體說來又包含以下三個要素:
第一,選定測溫物質及其測溫屬性,此屬性用數值表示即某種物質的測溫參量X(如鉑的電阻;熱電偶的溫差電動勢等。)
第二,確定測溫參量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在尚未確立任何溫標之前,這種關系只是在一定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假定關系)。
例如確定為線性關系
t=aX+b式中的a、b需要由所取的兩個標准溫度點的數值確定;又如確定溫度與測溫參量間為正比關系
T=aX式中的a只由一個標准溫度點即可確定。
第三,確定標准溫度點並規定其數值,此即標度方法。
『捌』 怎樣用K型熱電偶測量教室溫度
最重要的是要標定熱電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