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骨盆外測量方法及意義

骨盆外測量方法及意義

發布時間:2022-06-19 00:55:58

Ⅰ 骨盆測量

骨盆測量 骨盆是胎兒娩出的必經通道,其大孝形態和各徑線的長短直接關繫到分娩能否順利進行。臨床測量骨盆的方法包括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骨盆外測量可間接反應骨盆的大小和形態,而骨盆內測量可直接反應骨盆的大孝形態

Ⅱ 骨盆測量是什麼怎麼

臨床上各個醫院不太一樣。有的醫院在初診時就測量骨盆,大多數的醫院在妊娠28-34周之間測量骨盆,也有的醫院在妊娠37-38周時,還要做一次鑒定(其中包括外陰消毒後的骨盆內測量或是經肛門測量骨盆),不提倡進行X線骨盆測量,以判斷胎兒是否能經陰道分娩。也不提倡晚期矯形內測量。
1、骨盆外測量
骨盆外測量使用的是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時檢查者面向孕婦外陰部,主要測量和記錄以下的幾項。
(1)髂棘間徑(IS):孕婦伸腿仰卧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並記錄數據。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IC):孕婦伸腿仰卧於檢查床,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並記錄數據。測量以上的兩項能夠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正常值為23~26cm。
(3)骶恥外徑(EC):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測量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後矢狀徑:孕婦取膝胸或左側卧位;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並塗潤滑油後,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作找到骶尾關節後予以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後矢狀徑。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於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於恥骨降支上面,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並記錄。正常值為90°。
2、骨盆內測量
骨盆內測量使用的是中骨盆測量器,孕婦仰卧於平床上,兩腿彎曲並用兩手抱膝,使大腿貼近腹壁,使臀部抬高便於檢查,檢查者戴手套。骨盆內測量主要測量以下幾項。
(1)對角徑(DC):檢查者伸入陰道的中指尖觸骶岬上緣中點,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以另一手食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間的距離,即為對角徑。即為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
,即為骨盆入口前後徑的長度,又稱真結合徑。
(2)坐骨棘間徑(BD):測量方法是一手食指、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距離。即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
(3)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示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能容納3橫指(5.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指骨盆狹窄。
3、超聲骨盆測量
骨盆測量除了可以藉助測量器進行人工測量外,還可以應用超聲在孕中期測量骶恥徑,以了解孕婦的骨盆情況。
孕婦仰卧在檢查床,在下腹正中矢狀切面顯示骶骨岬,在恥骨聯合上橫切顯示恥骨聯合,以恥骨聯合中點旋轉探頭90?使探頭與孕婦縱軸一致,於子宮後方可見一彎曲弧型骨界面,較凸起處為骶骨岬,上下移動探頭,使掃描方向略向上,待骶骨岬與恥骨聯合回聲出現在同一平面時凍結圖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內側與骶骨岬前端連線最窄處的距離為骶恥徑亦入口前後徑。

Ⅲ 骨盆外測量的測量目的

1.學會骨盆外測量各經線的測量方法。
2.能夠判斷骨盆外測量的經線值是否正常。
3.具有關心,體貼,尊重孕婦的職業素養。

Ⅳ 醫生如何給孕婦測骨盆

骨盆的測量主要分為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近些年來骨盆外測量,由於意義不大,已經被逐漸廢棄了,最主要的就是醫生通過陰道內診來給產婦做骨盆內測量的測定,評估孩子大小和骨盆是否相適應,是否具備順產的條件。骨盆內測量過程非常簡單,一般是在妊娠的晚期,在排空膀胱的情況下,孕婦平卧於診查床上,醫生用食指和中指經過無菌消毒為患者進行陰道內診,這個過程會稍微有點不適,但是絕不會非常痛苦,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整個過程可能持續1分鍾左右就足夠了。
2019-05-28

Ⅳ 產前骨盆測量是為了什麼該如何測量

引言:孕婦的懷孕身體情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在生產方式的選擇上,也受孕婦個人的體質影響是比較大的,很多孕婦在產前的時候都是要測量骨盆的,這樣的話就能夠決定孕婦最好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產,那麼產前骨盆測量是為了什麼呢?該如何進行測量呢?

Ⅵ 骨盆外測量的介紹

又稱坐骨結節間徑。測量時檢查者面向孕婦外陰部,觸到坐骨結節,測量兩坐骨結節內緣間的距離。若無骨盆測量器,可用檢查者拳頭置於兩坐骨結節間,可容一拳時,估計此徑線大於8.5cm,屬正常。測此徑線,可直接了解骨盆出口橫徑長度。當出口橫徑小於8cm時,應測後矢狀徑。

Ⅶ 骨盆測量如何進行

臨床測量骨盆的方法包括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骨盆外測量可間接反應骨盆的大小和形態,而骨盆內測量可直接反應骨盆的大小、形態,椐此 判斷頭盆是否相稱,進而 決定胎兒能否經陰道分娩,因此,骨盆測量是產前檢查必不可少的項目臨床上一般應用骨盆測量器進行測量。

Ⅷ 骨盆外測量與骨盆內測量

(1)骨盆外測量:雖不能測出骨盆內徑。但從外測量的各徑線中能對骨盆大小及其形狀作出間接判斷。由於操作簡便,臨床至今仍廣泛應用,用骨盆測量器測量以下徑線:
1)髂棘間徑:孕婦取伸腿仰卧位。測量兩髂前上棘外緣的距離,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孕婦取伸腿仰卧位,測量兩髂嵴外緣最寬的距離,正常值為25-28cm。
以上兩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測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8-2Ocm。第5腰椎棘突下相當於米氏菱形窩的上角。此徑線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撓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
4)坐骨結節間徑或稱出口橫徑:孕婦取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確關節和膝關節全屈。用柯氏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兩坐骨結節內側緣的距離,正常值為8.5-9.5cm。也可用檢查者的拳頭測量,若其間能容納成人手拳,則大於8.5cm,屬正常。此徑線直接測出骨盆出口橫徑長度。若此徑值小於8cm時,應加測出口後矢狀徑。
5)出口後矢狀徑:為坐骨結節間徑中點至骶骨尖端的長度。檢查者戴指套的右手食指伸入孕婦肛門向骶骨方向,拇指置於孕婦體外骶尾部,兩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於坐骨結節徑線上。用湯姆斯出口測量器一端放於坐骨結節間徑的中點,另一端放於骶骨尖端處,測量器標出的數字即為出口後矢狀徑值,正常值為8-9cm。若出口後矢狀徑值不小,可以彌補坐骨結節間徑值稍小。出口後矢狀徑值與坐骨結節間徑值之和>l5cm時,表明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
6)恥骨弓角度: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在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在恥骨降支上,測量兩拇指間角度,為恥骨弓角度,正常值為900。小於80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
(2)骨盆內測量:經陰道測量骨盆內徑能較准確地測知骨盆大小,適用於骨盆外測量有狹窄者。測量時,孕婦取仰卧截石位,外陰部需消毒。檢查者戴消毒手套並塗以滑潤油,動作應輕柔。主要測量的徑線有:
1)對角徑:為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岬上緣中點的距離,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m為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又稱真結合徑。方法是檢查者將一手的食、中指伸入陰道,用中指尖觸到骶岬上緣中點,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用另手食指正確標記此接觸點,抽出陰道內的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接觸點的距離,即為對角徑,再減去1.5-2cm得出真結合徑值。真結合徑正常值約為llcm。若測量時陰道內的中指尖觸不到骶岬,表示對角徑值>12.5cm。測量時期以妊娠24-36周、陰道松軟時進行為宜。過早測量常因陰道較緊影響操作;近預產期測量容易引起感染。
2)坐骨棘間徑: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lOcm。測量方法是一手食、中指放入陰道內,分別觸及兩側坐骨棘,估計其間的距離。也可用中骨盆測量器,以手指引導測量,若放置恰當,所得數值較准確。
3)坐骨切跡寬度:代表中骨盆後矢狀徑,其寬度為坐骨棘與骶骨下部間的距離,即骶棘韌帶寬度。將陰道內的食指置於韌帶上移動。若能容納3橫指(約5.5-6cm)為正常,否則屬中骨盆狹窄。

閱讀全文

與骨盆外測量方法及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荷花家庭種植方法 瀏覽:514
非洲菊怎麼插花方法 瀏覽:83
夏季風熱感冒的治療方法 瀏覽:658
韓國sk投影儀使用方法 瀏覽:409
動物基因檢測的方法 瀏覽:766
消消樂837關怎麼過方法 瀏覽:393
泰國去黑頭水使用方法 瀏覽:742
基礎試驗檢測方法 瀏覽:944
分析化學中數理統計方法 瀏覽:498
安卓手機自動切換wifi設置方法 瀏覽:320
腿部拉伸方法簡單 瀏覽:468
快速急剎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49
銅板與銅板連接方法 瀏覽:122
絲瓜種植方法的圖片 瀏覽:340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3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