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練習毛筆書法的步驟和方法
學書法嗎?最後先寫隸書,可以從《曹全碑》開始學起,後學楷書(智永千字文、顏真卿柳公權等都可以學),再學行書(王羲之的集王聖教序不錯),最後草書(書譜),當然如果只偏好一個字帖也行,因為只是興趣,不需要太計較太多
Ⅱ 學習書法的步驟
「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1、「讀」即讀帖。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閑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幾種情況。
(一)、忌見異思遷,宜目標專一。
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學習硬筆書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學者學習書法,今天喜歡「二王」,明天又臨顏真卿,過幾天又學習米芾、蘇東坡……見異思遷,目標不專一這是學書之大忌,也是很多習書者為什麼經常臨帖,遲遲不能進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必須選准一本自己喜歡的一家一帖後,老老實實臨寫,等學到八九分,再臨臨其它帖也是無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貴堅持。
書法大師魏開學告訴有些初學書法的朋友.練字象犯冷熱病,興趣誄時就練一陣子,有時十天半月就不動筆,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練字肯定是練不好的。貴在每天堅持練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如果有時出差在外,也可以帶上帖進行讀。
(三)、正確認識「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就是開始練字感得有進步,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進步了,反而覺得比以前退步的現象。有些人遇到這種現象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時乾脆換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練。
要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賞水平提高了,常言說「眼高手低」,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是手底下的進度沒有眼睛的進度快,遇到這種情況,只有繼續加緊臨帖練習,使手上的功夫達到眼上欣賞的水平。
Ⅲ 怎麼練草書(硬筆)
首先要認,其次要會寫。議看草字訣、書譜、智永千字文等書,要注意草書的規范,在它的范圍內變化,不能胡寫,寫的時候要動腦子。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張旭《肚痛》等帖和懷素《自敘帖》,都是現存的珍品。
(3)標草練習方法和步驟擴展閱讀:
簡史及特點:
任何書體在使用中都有簡便易寫的要求,發生省簡筆畫和潦草的趨勢。這種趨勢是文字演變的主要原因。每當社會變革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文字應用頻繁,個人隨手省簡,異體字出現的速度加快,為了使文字更加利於應用,勢必要加以糾正。
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周宣王太史作籀書」、「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范化而頒定的標准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
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並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屈原屬草藁」、「董仲舒藁書未上」,說明戰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正體。
據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章帝時,齊相杜度善作習字的範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可見公元 1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不盡是出於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
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草書
Ⅳ 標槍訓練方法有那些教學步驟分幾段
發展上肢肩帶的靈活性和柔韌性增加上肢力量①仰卧臂屈伸 ②頸後推坐推卧推(下放慢向上推快)③仰卧直臂前下壓(仰卧於凳上手放於頭後直臂拉起杠鈴於體上)④仰卧飛鳥俯卧飛鳥 ⑤負重引體向上 ⑥下橋動作轉肩翻軸練習 ⑦頸後臂屈伸 ⑧直臂繞環 ⑨直臂前下壓 以上練習重量可適當輕些約50%2—3組×8—12次下肢肌和軀干肌的練習方法半蹲 ②負重蹲跳 ③箭步行進弓箭步跳 ④負重提踵(跳)⑤負重登板凳,或兩腿交換登台階 ⑥負重蛙跳,多級跳 ⑦負重體內環 ⑧負重體側屈 ⑨側卧起(固定兩腿,側卧於山羊上以體側用力起 ⑩兩頭起(11)一側提鈴作鞭打動作以上練習強度更大組數多次數少6—10組×1—3次為防止肩關節和肘關節受傷應多做些負重臂繞環力量練習在專項訓練中佔比例很大一周可自行安排3—5次主要發展爆發力專項技術訓練方法設定 標槍技術分助跑(投擲步和預跑步)和最後用力兩個隊段,要想把兩個階段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就需要把技術(標槍)合理地分解—連結才能使標槍成績得到很快地提高1徒手做投擲步最後上步右腳在後屈膝腳尖朝前偏右左腳在前身體重心落在右腳右臂作引槍狀左臂彎曲於體前上身體呈超越器械狀左腳和上體在一傾斜面上肩正對後方在後方觀察不見後背為正確此技術同握槍相同2徒手做最後第一步交叉過渡最後一步左腳在後右腳在前步交叉右腳尖與縱軸成約60�0�2—70�0�2直腿左腳微屈保持重心穩定,身體如前所述上體保持傾斜姿勢下肢重心移至右腳左腿前擺姿勢如1。3徒手做投擲步(形成技術定型一步右腳前擺轉體二步左腳前擺後引槍三四步空中交叉落地成「1」勢五最後用力在投擲步中下肢始終在超越器械 以上練習可反復練習在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可持槍練習標槍尖不高於頭部與肩齊平前臂與標槍夾角越小越好,槍尖在投擲步過程中稍偏右投擲步練習可助跑5—7步作投擲步也可助跑3—4步作交叉步10—15米,反復練習穩定技術使手臂定格身體穩不擺動4原地擲標槍掌握最後用力的技術5慢跑引槍練習6快跑中引槍練習7投擲步形成1步2步34步(跳躍交叉)5把槍投出形成概念定性附:開始,右手肩上持槍,左手放於體側,右腳腳掌觸地「1」右腿直腿向前方擺腳掌觸地同時重心落在左腳同時轉右邊,使身體(上體)正對右方,眼始終正對投擲方向「2」時,上體當於下肢後面,移重心於右腳,左腿前擺右臂完成引槍動作,手腕內旋,槍尖稍偏右。「3、4」跳起交叉完成,落地成右腿在後,微屈,左腿在前,腳掌觸地,形成最後用力,有利於蹬伸姿勢。「5」最後用全身協調用力,形成爆發式的手臂「鞭打」,把槍按適宜的角度(30—35�0�2角)投出,使槍按順時針旋轉。在投擲步中,下肢始終超越器械,並且是在逐漸加速,以獲得最大力量。最後用力時,要轉髖、轉肩使上體正對投擲方向,形成最後用力角度。標槍周訓練計劃;周一,力量訓練;深蹲100—150千克,半蹲200—150千克,次數少組數多。2—5次×8—15組發展爆發力。投壺鈴20—30千克10—15組×2—5次直腿硬拉100—120千克5—6組×4—8次卧推100—140千克4—5組×6—8次仰卧超坐兩頭起(負重)3—4組×30—50次頸後臂屈伸40千克—6組×10—15次周二柔韌訓練下橋翻軸轉肩,8—10組×2—3米體回環30—40千克5—6組×6—8次仰卧直臂拉起25—30千克3—4組×7—8次負重直臂繞環(肩關節靈活性)3—4組×5—6次負重弓箭步走,側蹲5—6組×5—6次周三力量爆發力練習高翻120—150千克3—4組×5—6次抓舉(高抓)70—80千克4—5組×2—3次頸後推舉50—60千克8組×10次負重)引體向上5組×20次前後拋鉛球5組×10次周四,輕松協調柔韌練習俯卧拉90—100千克2—3組×10次持重物肩繞環飛鳥4—5組×10—15次壺鈴蹲跳,壺鈴側拉4—5組×8—10次仰卧投擲重物起(實心球等)3—4組×10—20次周五專項技術練習持槍助跑七步接投擲擲出槍體會投擲動作×8次30米持槍跑和交叉步跑×6次做第二標志線七步正好左腳踏上標志線連續跑×6次全程連續跑—預跑步25—35米,投擲步8—12米×10次,注意動作連貫,全身協調握槍要穩。周六日休息 附力量練習①深蹲②手持重物(啞鈴,吊袋)做轉體擲標槍,最後用力動作③手臂持重物屈於支撐物上,做最後用力,擲標槍時前臂扭轉,擲槍練習④利用鞍馬和檁木,做仰卧起坐和側卧起,練習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也可負重)⑤頸後臂屈伸(利用鈴片或小杠鈴)⑥仰卧在長凳或跳馬上,做直臂拉起(或叫仰卧直臂前下壓)⑦直腿硬拉⑧負重體側屈和側拉(提鈴)⑨箭步翻⑩腿舉(在升降架上)⑾拋壺鈴柔韌性練習:①背對檁木,雙手在體後靠攏,抓檁木吊肩 ②正對檁木壓肩③身體成橋,左右側屈或翻轉④體回環(持鈴片或重物)或俯背繞環⑤利用標槍轉肩⑥雙背對手拉肩⑦手扶檁木左右擺腿⑧一手臂握肋木做投槍練習
Ⅳ 怎樣才能練好草字
練好草書的方法有三種(個人認為):
循序漸進法:先練習比較簡單大氣的楷書 比如:顏體,趙體等。在逐漸轉入行書,漸入草書的練習。好處:根基穩,更規范,易形成自己風格。缺點:速度慢,考驗耐心,須持之以恆。
速成法:直接找一本帶翻譯的名人字帖臨摹,寫之前先把要寫的字翻譯一遍。好處:成速快,較規范。缺點:內行可能發現根基不穩,寫字飄飄然。要求:要有標準的姿勢(如站樁等)。
耳濡目染法:每天堅持看帖,並研習其運筆方法,將側重點放在筆法練習,在熟悉其運筆過程後研究字形結構。好處:下筆有神,筆法精湛。缺點:結構不夠准確,需後期努力。要求:對筆觸即運筆過程領悟能力較高。
總結:在練習過程中少不了一個詞:堅持,切記不可半途而廢,隨意落筆,要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卻不能胡亂塗鴉。
Ⅵ 標槍訓練方法有那些教學步驟分幾段
發展上肢肩帶的靈活性和柔韌性增加上肢力量①仰卧臂屈伸
②頸後推坐推卧推(下放慢向上推快)③仰卧直臂前下壓(仰卧於凳上手放於頭後直臂拉起杠鈴於體上)④仰卧飛鳥俯卧飛鳥
⑤負重引體向上
⑥下橋動作轉肩翻軸練習
⑦頸後臂屈伸
⑧直臂繞環
⑨直臂前下壓
以上練習重量可適當輕些約50%2-3組×8-12次下肢肌和軀干肌的練習方法半蹲
②負重蹲跳
③箭步行進弓箭步跳
④負重提踵(跳)⑤負重登板凳,或兩腿交換登台階
⑥負重蛙跳,多級跳
⑦負重體內環
⑧負重體側屈
⑨側卧起(固定兩腿,側卧於山羊上以體側用力起
⑩兩頭起(11)一側提鈴作鞭打動作以上練習強度更大組數多次數少6-10組×1-3次為防止肩關節和肘關節受傷應多做些負重臂繞環力量練習在專項訓練中佔比例很大一周可自行安排3-5次主要發展爆發力專項技術訓練方法設定
標槍技術分助跑(投擲步和預跑步)和最後用力兩個隊段,要想把兩個階段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就需要把技術(標槍)合理地分解-連結才能使標槍成績得到很快地提高1徒手做投擲步最後上步右腳在後屈膝腳尖朝前偏右左腳在前身體重心落在右腳右臂作引槍狀左臂彎曲於體前上身體呈超越器械狀左腳和上體在一傾斜面上肩正對後方在後方觀察不見後背為正確此技術同握槍相同2徒手做最後第一步交叉過渡最後一步左腳在後右腳在前步交叉右腳尖與縱軸成約60??-70??直腿左腳微屈保持重心穩定,身體如前所述上體保持傾斜姿勢下肢重心移至右腳左腿前擺姿勢如1。3徒手做投擲步(形成技術定型一步右腳前擺轉體二步左腳前擺後引槍三四步空中交叉落地成「1」勢五最後用力在投擲步中下肢始終在超越器械
以上練習可反復練習在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可持槍練習標槍尖不高於頭部與肩齊平前臂與標槍夾角越小越好,槍尖在投擲步過程中稍偏右投擲步練習可助跑5-7步作投擲步也可助跑3-4步作交叉步10-15米,反復練習穩定技術使手臂定格身體穩不擺動4原地擲標槍掌握最後用力的技術5慢跑引槍練習6快跑中引槍練習7投擲步形成1步2步34步(跳躍交叉)5把槍投出形成概念定性附:開始,右手肩上持槍,左手放於體側,右腳腳掌觸地「1」右腿直腿向前方擺腳掌觸地同時重心落在左腳同時轉右邊,使身體(上體)正對右方,眼始終正對投擲方向「2」時,上體當於下肢後面,移重心於右腳,左腿前擺右臂完成引槍動作,手腕內旋,槍尖稍偏右。「3、4」跳起交叉完成,落地成右腿在後,微屈,左腿在前,腳掌觸地,形成最後用力,有利於蹬伸姿勢。「5」最後用全身協調用力,形成爆發式的手臂「鞭打」,把槍按適宜的角度(30-35??角)投出,使槍按順時針旋轉。在投擲步中,下肢始終超越器械,並且是在逐漸加速,以獲得最大力量。最後用力時,要轉髖、轉肩使上體正對投擲方向,形成最後用力角度。標槍周訓練計劃;周一,力量訓練;深蹲100-150千克,半蹲200-150千克,次數少組數多。2-5次×8-15組發展爆發力。投壺鈴20-30千克10-15組×2-5次直腿硬拉100-120千克5-6組×4-8次卧推100-140千克4-5組×6-8次仰卧超坐兩頭起(負重)3-4組×30-50次頸後臂屈伸40千克-6組×10-15次周二柔韌訓練下橋翻軸轉肩,8-10組×2-3米體回環30-40千克5-6組×6-8次仰卧直臂拉起25-30千克3-4組×7-8次負重直臂繞環(肩關節靈活性)3-4組×5-6次負重弓箭步走,側蹲5-6組×5-6次周三力量爆發力練習高翻120-150千克3-4組×5-6次抓舉(高抓)70-80千克4-5組×2-3次頸後推舉50-60千克8組×10次負重)引體向上5組×20次前後拋鉛球5組×10次周四,輕松協調柔韌練習俯卧拉90-100千克2-3組×10次持重物肩繞環飛鳥4-5組×10-15次壺鈴蹲跳,壺鈴側拉4-5組×8-10次仰卧投擲重物起(實心球等)3-4組×10-20次周五專項技術練習持槍助跑七步接投擲擲出槍體會投擲動作×8次30米持槍跑和交叉步跑×6次做第二標志線七步正好左腳踏上標志線連續跑×6次全程連續跑-預跑步25-35米,投擲步8-12米×10次,注意動作連貫,全身協調握槍要穩。周六日休息
附力量練習①深蹲②手持重物(啞鈴,吊袋)做轉體擲標槍,最後用力動作③手臂持重物屈於支撐物上,做最後用力,擲標槍時前臂扭轉,擲槍練習④利用鞍馬和檁木,做仰卧起坐和側卧起,練習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也可負重)⑤頸後臂屈伸(利用鈴片或小杠鈴)⑥仰卧在長凳或跳馬上,做直臂拉起(或叫仰卧直臂前下壓)⑦直腿硬拉⑧負重體側屈和側拉(提鈴)⑨箭步翻⑩腿舉(在升降架上)⑾拋壺鈴柔韌性練習:①背對檁木,雙手在體後靠攏,抓檁木吊肩
②正對檁木壓肩③身體成橋,左右側屈或翻轉④體回環(持鈴片或重物)或俯背繞環⑤利用標槍轉肩⑥雙背對手拉肩⑦手扶檁木左右擺腿⑧一手臂握肋木做投槍練習
Ⅶ 練習標准草書的字行嗎
行
標准草書,並非民國大家於佐任所編制的標准草書千字文,古往今來被公認的是書_王羲之所傳《十七帖》唐智永草書《千字》,唐懷素小草《千字文》唐孫過庭草書《千字文》,規范,流傳有序,由此寫下去,可以自由發揮,變化萬千。
學習草書,忌呆板,忌飄忽,忌做作,忌狂怪,張旭雖狂,斷碑「千字文」,但不怪,江河流淌,一日千里,筆法在焉,不怕意氣興發,怕的是不遵法度,因此說,草書不是行書的速寫,不能隨意妄為,要尊古訓,守古法。否則,叫什麼都可,唯獨稱草書不可。
草書起源於隸書,從郭店楚簡來分折,可能起源於篆書,古人為了書寫便利,簡化了_書或隸書,其年代最早在戰『國時代就有發現,到漢代開始興盛,到了東漢定型為草書,曰「章草」,雖然章草難於辯識,今人學習有一定難度,但是這段歷史不容忽視,因為章草的草法和用筆直接關繫到學草書者學習高度和未來成就的高低。
Ⅷ 怎樣學寫草書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前者由隸書演變而來,陸機《平復帖》為代表作。後者以楷書、行書演變而來,自二王名家輩出。顯然今草更加實用。我們今天的簡化字也有很多自形是從草書中演變而來,比如「書」、「車」等等。因此,想學好草書,必須有足夠的楷書和行書基礎。
如果題主現在的字還不錯,那麼推薦於右任先生《標准草書》作為範本練習草書。《標准草書》是於先生為改革漢字、順應世界各國「印刷以楷,手寫以草」的潮流,提升漢字書寫效率而編纂的。他根據歷代草書規范,編寫了所有常用字形化楷為草的對應規則,比較實用。
在練習《標准草書》的同時,為了提高藝術性,可以臨習古帖,這樣就解決了實用和藝術統一的問題。
另外:章法與繁簡。
1.先說章法。章法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單個字的間架結構和與周圍字形的呼應(這一點在草書中尤為重要);第二,整篇的整體結構、藝術風格、呼應、對比。歸結到一點,就是「氣」的貫通。這一點需要把研究古帖和「悟」結合起來,搞清楚古人的氣是如何行進的。
2.繁簡轉換。剛才說到簡化字形中很對來源於草書。這就意味著學習草書,並不需要太多地在意繁簡問題。並且復雜的字往往比簡單的字寫好看更加容易。並且這一點《標准草書》中的字形基本與現行簡化字相似,畢竟以實用為目的,自己看得懂、看得舒服就行了。
Ⅸ 請教鋼筆寫草書的方法
1.練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體練起呢?我認為: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體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體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體刻苦練習。
2.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體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同學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准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3.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練習。選定字體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系。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體,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准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准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寫出一手與字帖接近的字,中學生練字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4.練字的注意事項
下面我再談談練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書寫工具的選擇。「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無論是鋼筆還是圓珠筆都要選用書寫流暢,線條粗細均勻的好筆。墨色太淺,難以辯認;墨色太黑,又給人以壓抑感。在考試時往往會因此影響閱卷老師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筆跡的墨色以藍黑色為最好。
第二個問題:練字應注意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由於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學生使用的是圓珠筆,我就以圓珠筆為例談談寫字的姿勢和執筆的方法。用圓珠筆寫字要採用坐姿,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由於圓珠筆寫的字小,所以筆尖的活動要在視覺效果最好的區域。一般右手執筆,筆的位置要略偏右側。眼睛距紙面約30厘米,胸部距桌邊約10厘米。兩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住筆桿的左右兩側,中指第一關節左側抵住筆桿的下方,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貼靠中指自然彎曲成半握拳狀,起直轄市控製作用。拇指與筆桿接觸點到筆尖的距離約4厘米。筆桿斜靠在虎口上,與紙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鋼筆寫字還應注意筆尖在外,筆舌在里,讓筆尖的中縫接觸紙面,以保證出水均勻,線條流暢。
第三個問題:練字要心平氣靜,善始善終,不能心浮氣躁,敷衍了事。寫字的時候要做到一筆不苟,每一筆都要寫得實實在在。有人練字的時候,喜歡在結束前亂畫一氣,這種亂畫是練字的大忌,不但有損筆尖的壽命,而且讓練了半天,剛剛取得的進步化為烏有。
第四個問題:不要輕易變換字體。練字要有恆心,有毅力,要練好扎實在基本功。練字要堅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須知:一日練功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在掌握了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堅持不懈的練下去,輕易不要變換字體。因為一旦變換字體,又得從頭練起。
第五個問題:要學用結合,練寫合一,有的同學練字的時候寫得很好,但寫作業的時候又瞎寫一氣,這們是永遠練不好字的。練過的字平時用到了,應該寫的象練時那樣好,練一個用一個,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才能練好字。
第六個問題:各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師要寫規範字,其次還要鼓勵學生練字。對作業書寫潦草的學生要批評教育,讓其改正。督促學生練字不只是語文教師的責任,每個教師都有責任。
5.練字有三種境界。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長篇小說《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對練劍的精闢論述:初學乍練之時,以手使劍,有時劍不聽使喚,甚至會傷及自己。練過一段時間之後手劍合一,以心使劍,劍隨心走,劍術就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劍術的最高層次是心劍合一,無劍無我。舉手投足即是劍著,飛花摘葉,皆是利劍,一枚細細的綉花針也能抵擋三個劍術高手,這樣的劍術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練字也是這樣,我們練字的最初階段同樣是以手使筆。筆由不聽手的使喚到逐漸熟練有一個過程,進一步可以發展到筆手合一的境界。這時寫字的時候感覺筆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筆寫,而是在用手寫。只要我們認真練習,是可以達到這一境界的。
練字的第二個境界是以心使筆,心筆合一,心動則筆動。筆下所寫的就是心中所想,達到了這一境界,書法水平可以說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向這一目標邁進。
練字的第三個境界是師法造化,無我無筆。古代許多著名的大書法家都是這樣的。如王羲之見白鵝游水之姿,悟出「浮鵝鉤」的筆勢;張旭見擔夫爭路,公孫大娘舞劍,從中悟到結構點畫的爭讓穿插關系和用筆的疾徐、節奏,大大豐富了其狂草的寫法;懷素觀夏雲海濤,領悟到草書的大氣磅礴、翻江倒海之勢;顏真卿觀屋漏痕、錐畫沙,理解了用筆的遲澀和力度。這是我們練字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無論有筆無筆,軟筆硬筆,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寫出絕妙的書法作品。
讓我們用心寫字,而不僅僅是用手寫字,努力向這一理想的境界邁進吧!
下面談談第四個問題:我是怎樣練字的。
開始時我用毛筆臨《顏勤禮碑》,後來我找到一本《99天鋼筆字速成字帖》,該帖精選99個具有代表性的漢字,要求練習者每天練習一個,記住一個,學會一個。練完99天,99個漢字都會寫了,觸類旁通,其它的漢字也都會寫了。我從《顏勤禮碑》中找出這些漢字,每天一個,刻苦練習,不到一個月,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後來,有同學說,我寫的顏體很有「顏」味,只是軟而無力,原因是我在運筆的時候做不到「中鋒行筆」,很多情況下都是拖筆。這個同學是一個眼高手低的人,發現了我的毛病,卻不能幫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認真觀察別人如何寫字,終於發現了這一訣竅:原來,別人寫字的時候常常捻動筆桿,讓筆尖隨著運筆轉動,始終處於筆畫的中間,這樣就做到了「中鋒行筆」。
後來,我的另一個同學對我說:「你的字筆畫很規范,但組合到一塊後並不美觀,主要原因是結構不對。要想掌握字的結構,你不如跟著我學寫黑體字,筆畫象火柴棍一樣的黑體字,只有結構對了才美觀。」於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著報紙新聞的黑體字標題在地板上練習。很快我就掌握了黑體字的寫法,並為一些班級書寫了大字標語。我發現,在學會黑體字後,許多從未練習過的字體,只要對其基本筆畫稍加練習就能寫成。這也是我今天建議同學們從黑體字練起的原因。1993年,我參加石家莊市教委組織的書畫比賽獲三等獎,如今我經常幫助同事們出壁報,寫大字,既鞏固了練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寫字的水平,既幫助了別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們談了練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按我說的去做,我想你一定會取得進步的,因為我指導學生練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後我就談談這個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但要自己寫好字,還要指導學生寫一手好字。為了讓學生寫好字,我曾經讓學生寫過「每日一字」,經過練習,98屆學生李超學習龐中華體鋼筆字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鯤鵬的鋼筆字方正謹嚴自成一體。我還為學生搞過多次書法講座,並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書法比賽。2001屆學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筆書法作品曾在「世紀之星」書法比賽中獲獎。如今,我在學生中開展評比「星級書寫能手」的活動,學生練字的熱情很高。「三星級書寫能手」孫瑞靜同學不但書寫工整清楚,而且達到了每分鍾50多字的書寫速度。
最後我還想告訴大家: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練用心寫總會成功的。當你看到一個個端莊秀麗的漢字從你的筆下流淌而出的時候,當你看到一頁頁整潔清楚的作業在你的筆下誕生的時候,當你看到作業本上的紅對鉤和「優」的時候,你不覺得寫好漢字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嗎?讓我們走進漢字書法的藝術世界,盡情的揮毫潑墨吧!
Ⅹ 該如何練習草書需要注意些什麼
草貴流暢,練習草書,首先要多看,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歷史上草書寫的好的不是很多,個人偏愛楊凝式(外號楊瘋子,二王血脈),孫過庭(書譜,出神入化,草書中的蘭亭),於右任(引北碑入草的巔峰大家,草書雄渾有力),首先要喜愛才行,很多人覺得這幾位都是丑書,甚至覺得他們是丑書鼻祖,那就無從愛好,無從練起了,當發掘這些書法大師的美能打動我們的時候,自然會利用閑暇時光仔細揣摩,耐心練習,單字,連字,篇章,慢慢臨摹,最開始也可以先把於老的千字文全部默出來,讓自己能夠識別自古至今的各類草書,多比較多看,不斷的提升興趣和練習。不求功利,熟能生巧,慢慢可以把平時需要寫的文字都用草書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