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懂監護儀上的參數
根據監護儀上的心率、心律、血壓、血氧、呼吸、脈搏等等來判斷患者病情的變化,如果這些數據穩定,那麼病情就是基本穩定的,任何一項出現異常,都有可能出現了病情變化。具體內容如下:
1、心率:每分鍾心跳次數,一般正常成人為60-100次,一個人在休息中心率波動比較小,如果波動明顯可能有問題,如果太快或太慢都有可能出現了問題。
2、心律:心臟跳動的節奏,觀察是否規律,經常能看到是否有心律失常。搶救惡性心律失常必不可少。
3、血壓:會根據具體病情,設定每隔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壓。對於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的血壓監護非常重要。
4、血氧飽和度:根據這個數值,可以初步判斷是不是缺氧。及時發現判斷是否缺氧,為搶救提供了有力保證。
5、脈搏:接近心率的一個數據,可以用於鑒別因干擾引起的心率波動。
6、呼吸次數:每分鍾呼吸次數,根據呼吸快慢判斷呼吸情況及心臟情況。
注意事項:
1、設備的安放位置要能確保設備能夠穩定不會跌落。各導聯線、電源線、導管之間排放有序,以免造成勒死病人或絆倒其他人員的危險。
2、設備的工作溫度應在0~40℃之間,濕度≤85%。因我院所處位置屬於寒區,所以在存放設備的時候要注意室內溫度,以免造成參數不準。
3、設備使用前應先檢查設備是否放好,各導聯線是否是本機所配,介面是否正確,不可用其他設備上的導聯線在未經檢查的情況下用蠻力接插導聯線。
4、使用當中不要有液體灑落到本設備機殼內,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請立即斷開電源,與維修人員聯系。
5、醫護人員在使用監護儀的時候要輕拿輕放,操作按鍵用力適中,導聯線按序接好。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猛,或者拉、拽導聯線,磕碰探頭,以免造成零件的損壞。
㈡ 超聲心動圖肺動脈高壓怎麼測量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 建議你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同時要控制好血壓的情況要平穩 同時最好是進行手術的治療 避免情緒的激動
㈢ 肺動脈壓增高,需要怎麼治療
肺動脈高壓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疾病。指靜息時肺動脈平均壓>25mmhg或運動時肺動脈平均壓>30mmhg。右心導管插入術是檢測的金標准,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疾病。70%以上的病人是年輕人。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癌症的預後很差,但沒有人知道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疾病,其預後是災難性的。可以說,本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
肺動脈高壓患者可選擇使用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地爾硫卓、氨氯地平是臨床常用葯物,一般用3~4個月的葯物治療後需復查。如果效果不理想,也可以用前列環素。前環素不僅能降低肺動脈高壓,而且有助於逆轉肺血管重構。
㈣ 肺動脈楔壓的肺動脈楔壓(英文縮略簡稱PAWP)
2、測量方法:
肺動脈楔壓測量方法通常是應用Swan-Ganz氣囊漂浮導管經血流漂浮並楔嵌到肺小動脈部位,阻斷該處的前向血流,此時導管頭端所測得的壓力即是肺動脈楔壓(PCWP)。
當肺小動脈被楔嵌堵塞後,堵塞的肺小動脈段及與其相對應的肺小靜脈段內的血液即停滯,成為靜態血流柱,其內壓力相等。由於大的肺靜脈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計,故PCWP等於肺靜脈壓即左房壓。
3、肺動脈楔壓的臨床意義:
肺動脈楔壓能反映左房充盈壓,可用作判斷左心房功能。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降低,則提示應補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或肺水腫。
肺動脈楔壓或肺毛細血管楔壓,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其前負荷的可靠指標。正常值為1.60~2.40kPa (12~18mmHg)。
當其值>2.67kPa(20mmHg)時,說明左心功能輕度減退,但應限液治療;
>3.33~4.0kPa(25~30mmHg)時,提示左心功能嚴重不全,有肺水腫發生的可能;
其值<1.07kPa(8mmHg)時,伴心輸出量的降低,周圍循環障礙,說明血容量不足。
臨床多維持在1.60~2.40kPa (12~18mmHg)范圍內。
㈤ 肺動脈高壓確診該做哪些檢查
對於肺動脈高壓的診斷中,醫生可根據患者提供的詳細病史和體格檢查,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來診斷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標准一般為:海平面水平,右心室導管
在靜息時,平均肺動脈壓力超過25mmHg;在運動時,平均肺動脈壓力超過30mmHg。並且肺毛細血管楔壓≦15mmHg,肺血管壓力>3wood單位。
相關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可顯示肺動脈擴張情況及其他可能的肺部疾病;
超聲心電圖:測量肺動脈一發力進行篩查,了解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情況;
有心導管檢查:准確測量肺動脈壓力、右心室壓力、心臟排血量等血液動力學參數。
特殊檢查
另外,如果要確診肺動脈高壓類型還需要做:
呼吸功能檢查:通過測量肺總容量、肺活量、時間肺活量以及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歡能力的檢查。可對與缺氧相關的疾病及其他肺動脈高壓患者肺功能評估有意義。
增強CT肺血管成像:可展示普通胸片看不到的圖像,了解有無肺間質病變、肺及胸腔有無佔位性病變以及有無淋巴結疾病。
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可用於肺栓塞的診斷,特別是肺栓塞部位在肺動脈段的意義更大。
多導睡眠監測:可排出是否肺動脈高壓是否由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引起。
右心導管檢查:可准確了解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
㈥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檢查
診斷: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從症狀出現平均生存4年,醫院資料為(5.9±0.7)年,本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診斷和治療,甚至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遺憾的是院外誤診率高達94%,究其原因可能是對該病的認識不夠,因其少見,在鑒別診斷中常易被忽視;另外,也可能對該病的診斷方法和程序不夠熟悉。因此,為提高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水平,首先在提高對本病認識的基礎上,按診斷程序排除所有可能的繼發性肺動脈高壓,以確定診斷。
實驗室檢查:末梢血紅細胞增多,患者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血氣分析PH值正常,PaCO2降低,PaO2正常或降低
其他輔助檢查:
1、胸部X線檢查對肺動脈高壓的判斷有一定幫助,但無一徵象能准確地反映出肺動脈高壓的程度。常用於提示肺動脈高壓的X線徵象有:
①右下肺動脈橫徑增寬,國人正常值小於15mm;
②肺門寬度與1/2胸廓橫徑比增加,即從前正中線至肺動脈段緣間的距離與1/2胸廓橫徑之比,正常值為(28.1±4.5)%;
③肺門胸廓指數增加,即從前正中線水平至左、右肺動脈主要分支間距離之和與整個胸廓橫徑之比,正常值為(34±4)%;
④肺動脈段突出,正常值小於3mm;
⑤肺門動脈擴張與外圍紋理纖細形成鮮明的對比或呈「殘根狀」;
⑥右心房、室擴大;
⑦心胸比率增加,正常小於0.5。需指出,輕、中度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胸部X
線可無異常所見,重症患者改變明顯,診斷的敏感性較高。
2、心電圖不能直接反映肺動脈壓升高,只能提示右心房、室的增大或肥厚。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診斷有用的心電圖指標見表2。此外,「肺型P」,Ⅱ、Ⅲ、aVF及右胸前導聯ST-T改變也是常見的心電圖異常。
3、超聲心動圖和多普勒超聲檢查心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當今超聲心動圖雖不能直接測量增高的肺動脈壓,但肺動脈壓增高引起的某些間接而特徵性的超聲徵象,對肺動脈高壓的判斷卻頗有幫助。常見的徵象有:
(1)右心室肥厚和擴大:右心室肥厚是慢性收縮期負荷過重的直接後果,不僅與肺動脈高壓的程度和時間有關,也可能與個體對肥厚反應的調節有關。右心室游離壁在輕度肺動脈高壓時已增厚,心室間隔也增厚,運動幅度減弱,或呈同向運動。78%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有右心室增大。正常右心室游離壁厚度≤4mm,右心室內徑小於20mm。
(2)肺動脈內徑增寬和膨脹性下降:二維和M型超聲心動圖可清楚顯示中心肺動脈擴張。正常主肺動脈內徑小於25mm,右肺動脈內徑小於18mm。肺動脈壁順應性隨壓力的增加而下降,收縮期擴張也隨之變小。
(3)三尖瓣和肺動脈瓣反流:心臟增大和瓣環擴張可引起三尖瓣和肺動脈瓣反流。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測出的三尖瓣反流率和反流程度與造影所見有良好相關,然而正常人有三尖瓣輕度反流者為0~44%,因此,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出的輕微三尖瓣反流的意義應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更為穩妥。同樣,正常人肺動脈瓣反流發生率約為13%~90%,檢出輕度反流的意義需全面衡量。肺動脈高壓時反流峰速和時限增加,並隨壓力波動而改變,反流速度與舒張期肺動脈-右心室間壓差相關。
(4)肺動脈瓣運動異常:在肺動脈高壓早期M型超聲心動圖的研究已注意到肺動脈瓣運動的變化,正常情況下舒張晚期肺動脈瓣後葉有一小負向波,稱「a」傾斜,緊接心電圖P波之後發生,反映正常肺動脈舒張末期右心房收縮引起較小的右心室-肺動脈壓差增加,當肺動脈舒張壓輕微增加時可阻止「a」波的出現。
正常「a」波幅度平均為3~5mm,小於2mm可有輕度肺動脈高壓,「a」波消失通常提示肺動脈平均壓大於5.3kPa(40mmHg)。但需注意當右室舒張末壓增加時「a」波可重新出現。肺動脈瓣開放速率增加是肺動脈高壓另一個傳統超聲徵象,它與收縮早期右心室-肺動脈間壓差的大小有關,而與肺動脈壓絕對值無關。M型超聲心動圖肺動脈高壓特徵性所見是收縮期切跡或呈「W」圖型,反映肺動脈瓣收縮期部分關閉,發生率約60%,該徵象有時在無肺動脈高壓存在時也可能出現。
(5)肺動脈壓的定量化測量常用的指標有:
①三尖瓣反流峰速,與右室收縮壓間有良好的相關,相關系數達0.9以上。
②右室流出道或主肺動脈血流加速度或高峰流速提前,血流加速時間或高峰時間與射血時間比與肺動脈壓的相關系數在0.7~0.8之間。
③用M型超聲心動圖或多普勒血流信號測量右室收縮時間間期發現肺動脈高壓患者射血前期延長,射血期變短,二者的比率增大,後者與肺動脈壓的相關系數約0.7,80%正常兒童比率>0.3,>0.4者中90%的肺動脈平均壓>3.3kPa(25mmHg)。
④右室等容舒張時間(肺動脈瓣關閉到三尖瓣開起時間)延長,等容舒張時間與肺動脈收縮壓的關系主要決定於肺動脈瓣關閉到三尖瓣開放間的右室壓下降幅度,但也受心率、右房壓和舒張率的影響。因此,其更多用於正常與輕度肺動脈高壓的鑒別。
雖然有許多定量化肺動脈壓超聲檢測方法,相關系數甚至高達0.9以上,但其可解釋的肺動脈壓變數也只有0.6左右,因此「定量化」檢查只能做一參考。盡管如此,超聲心動圖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診斷仍是一有用的無創性檢測方法。
4、常用以排除肺動脈高壓的血栓栓塞性原因肺掃描多表現肺段或肺葉灌注缺損,而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肺灌注掃描顯示正常或呈彌漫性稀疏。有人報道,肺掃描對進一步鑒別不能解釋的肺動脈高壓中的真正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致叢性肺動脈病)與多發性啞型肺血栓栓塞有一定價值,後者多呈散在的不規則缺損。
5、肺功能和血氣酸鹼改變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肺功能測定一般呈輕度限制性通氣障礙和彌散功能障礙,無氣道阻塞。早期血氧分壓可正常,多數患者有輕、中度低氧血症,系由心排血量減少和通氣/灌注比失衡所引起的混合靜脈血氧分壓下降的結果,重症低氧血症可能與卵圓孔開放有關。幾乎所有患者均伴有呼吸性鹼中毒。肺功能測定對診斷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是一項不敏感的檢查方法。
6、球囊導向漂浮導管檢查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血流動力學定義為靜息肺動脈平均壓>25mmHg,或運動>30mmHg,肺毛細血管嵌壓正常(靜息時12~15mmHg)。毛細血管前肺動脈高壓分級(靜息肺動脈平均壓),輕度:26~35mmHg;中度:36~45mmHg;重度:>45mmHg。
通常有症狀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靜息肺動脈平均壓>45mmHg。早期輕症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症狀不多,就醫者少,不易得到該期血流動力學資料,因此,多數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特徵是重度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平均壓通常增加3倍,約為8±2.4kPa(60±l8)mmHg,范圍3.7~16.9kPa(28~127mmHg);右房壓輕到中度增加,為1.2±0.8kPa(9±6)mmHg,范圍0~3.9kPa(0~29mmHg);肺毛細血管嵌壓正常;心臟指數輕度減少,為(2.27±0.9)L/(min?m),范圍0.8~7.9L/(min?m)。我院63例不能解釋的肺動脈高壓血流動力學資料與上述相似,基線平均肺動脈平均壓為8.7±0.3kPa(65.1±2.4)mmHg,平均肺動脈收縮壓為13.6±0.4kPa(102.1±3.3)mmHg,平均全肺阻力指數為(33.2±2.2)U/m;平均心臟指數為2.29±0.10L/(min?m),平均右房壓為1.4±0.1kPa(10.4±0.9)mmHg,所有資料說明,患者就診過晚,多數已有重度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功能不全,這不能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預後。
血流動力學分析發現,症狀的嚴重性與肺動脈高壓的程度關系不大,可能與右房壓增加和心排血量減少有關,這二者均反映右心室功能不全。出現症狀的時間小於1年者與大於3年者之間肺動脈平均壓相似,表明在病程的早期肺動脈壓已增加到高水平。僅有勞力性呼吸困難的患者肺動脈高壓已相當嚴重,疲乏和水腫反映已有右心衰竭,處於病程的晚期。
㈦ [轉載]超聲心動圖是怎樣估測肺動脈壓的
超聲心動圖常根據三尖瓣返流程度估測肺動脈收縮壓,其方法:先用脈沖多普勒或連續多普勒測量三尖瓣返流速度,根據多普勒公式獲得右房與右室間收縮期最大壓力差(跨瓣壓差),此跨瓣壓差加上右房壓即等於右室收縮壓,而一般情況下右室收縮壓等於肺動脈收縮壓,這樣,就不難得到肺動脈收縮壓的數據。 說明: 1.一般情況下,右房壓的確定常用經驗估測方法:小兒為5mmHg,正常成人為8mmHg,伴右心衰者為12mmHg,如患者放置中心靜脈壓測定管,則可直接引用右房壓數據。如一肺心病伴右心衰的病人,根據三尖瓣返流測得跨瓣壓差為35mmHg,則其肺動脈收縮壓=右室收縮壓=35+12mmHg=47mmHg。 2. 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是:1.須有三尖瓣返流的存在,2.不存在肺動脈瓣或右室流出道的狹窄(即有肺動脈瓣或右室流出道的狹窄的病人,不適合用此方法)。例如:肺動脈瓣狹窄病人,三尖瓣返流估測的是右室收縮壓,並不等於肺動脈收縮壓。 3.肺動脈高壓(收縮壓)分度:輕度:30-40mmHg,中度:40-70mmHg,重度:>70mmHg。 4.超聲心動圖尚有其他估測肺動脈壓的方法,但用三尖瓣返流程度估測的方法,被證明與心導管測定的肺動脈壓有良好的相關性,方法簡便,因此,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超聲科 朱文軍
㈧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時間:
地點:
參加人員:
一.監護儀意義和作用
1. 監護儀是一種以測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參數,並可與已知設定值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超可發出警報的裝置或系統。
2.監護儀能24小時連續監護病人的生理參數,檢出變化趨勢, 指出臨危情況,供醫務工作者應急處理和進行治療的依據,使並發症減到最少達到緩解並消除病情的目的。
3.監護儀可選的參數:心電、呼吸、血壓(有無創和有創兩種)、血氧飽和度、脈率、體溫、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二、心電監護儀外觀
(一)各種感測器介面
(二)前面板按鍵功能
(三)主屏標准界面各種波形及信息
三、心電監護功能
可選用3導聯、5導聯或12導聯(需要選配E8模塊),監護參數包括心率(HR)、ST段測量值和心律失常。在每次開始心電監測前要有20秒的穩定時間,心率計對心率變化的響應時間小於10秒,心率計算式對12個R波間隔時間進行平均,參數顯示刷新間隔為1秒。
(一)准備
1)皮膚准備:皮膚是不良導體,皮膚准備十分重要,皮膚應無破損,無任何異常部位,必要時剃除毛發,擦洗皮膚,用電極片上的備皮紙去掉死皮。
2)將導線與電極片相連。
3)將電極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4)確認監護儀電源接通。
(二)電極片的安放部位
1)三導聯
R/RA(右臂)電極——右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右上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L/LA(左臂)電極——左鎖骨中線鎖骨下或肢左上連接軀乾的部位
F/LL(左腿)電極——左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左髖部
2)五導聯
R/RA(右臂)電極——右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左右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L/LA(右臂)電極——左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左上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N/RL(左腿)電極——左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左髖部
F/LL(左腿)電極——右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右髖部
C/V(胸部)電極——心電圖胸導聯的位置
(三)ECG設置菜單
1)心率來源
可設置為ECG、SPO2、自動、同時。
㈨ 用Swan-Ganz插入肺動脈分支末端所測得的壓力是
1、肺動脈楔壓測量方法通常是應用Swan-Ganz氣囊漂浮導管經血流漂浮並楔嵌到肺小動脈部位,阻斷該處的前向血流,此時導管頭端所測得的壓力即是肺動脈楔壓(PCWP)。
當肺小動脈被楔嵌堵塞後,堵塞的肺小動脈段及與其相對應的肺小靜脈段內的血液即停滯,成為靜態血流柱,其內壓力相等。由於大的肺靜脈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計,故PCWP等於肺靜脈壓即左房壓。
2、肺動脈楔壓(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也稱肺毛細血管楔壓,是臨床上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時,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項監測指標。
目錄
3、肺動脈楔壓的臨床意義:
肺動脈楔壓能反映左房充盈壓,可用作判斷左心房功能。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降低,則提示應補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或肺水腫。
肺動脈楔壓或肺毛細血管楔壓,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其前負荷的可靠指標。正常值為1.60~2.40kPa (12~18mmHg)。
當其值>2.67kPa(20mmHg)時,說明左心功能輕度減退,但應限液治療;
>3.33~4.0kPa(25~30mmHg)時,提示左心功能嚴重不全,有肺水腫發生的可能;
其值<1.07kPa(8mmHg)時,伴心輸出量的降低,周圍循環障礙,說明血容量不足。
臨床多維持在1.60~2.40kPa (12~18mmHg)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