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检错方法有

常用的检错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2-05-10 02:03:10

什么是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的数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采用奇数的称为奇校验,反之,称为偶校验。采用何种校验是事先规定好的。通常专门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用它使这组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若用奇校验,则当接收端收到这组代码时,校验“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从而确定传输代码的正确性。

与一段信息关联的冗余信息。在WindowsNTServer中,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意味着每行有一个附加的奇偶校验带区。因此,必须使用至少三个(而不是两个)磁盘才能考虑该附加的奇偶校验信息。奇偶校验带区包含该带区内数据的XOR(称为排它性“或”的布而操作)。重新生成失败的磁盘时,WindowsNTServer将使用这些带区中与完好磁盘上数据关联的奇偶校验信息重新在失败盘上创建数据。请参阅容错;带区集;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

1.单向奇偶校验
单向奇偶校验(Row Parity)由于一次只采用单个校验位,因此又称为单个位奇偶校验(Single Bit Parity)。发送器在数据祯每个字符的信号位后添一个奇偶校验位,接收器对该奇偶校验位进行检查。典型的例子是面向ASCII码的数据信号祯的传输,由于ASCII码是七位码,因此用第八个位码作为奇偶校验位。
单向奇偶校验又分为奇校验(Odd Parity)和偶校验(Even Parity),发送器通过校验位对所传输信号值的校验方法如下:奇校验保证所传输每个字符的8个位中1的总数为奇数;偶校验则保证每个字符的8个位中1的总数为偶数。
显然,如果被传输字符的7个信号位中同时有奇数个(例如1、3、5、7)位出现错误,均可以被检测出来;但如果同时有偶数个(例如2、4、6)位出现错误,单向奇偶校验是检查不出来的。
一般在同步传输方式中常采用奇校验,而在异步传输方式中常采用偶校验。

2.双向奇偶校验
为了提高奇偶校验的检错能力,可采用双向奇偶校验(Row and Column Parity),也可称为双向冗余校验(Vertical and Longitudinal Rendancy Checks)。
双向奇偶校验,又称“方块校验”或“垂直水平”校验。

例:
1010101×
1010111×
1110100×
0101110×
1101001×
0011010×
××

“×”表示 奇偶校验 所采用的奇校验或偶校验的校验码。
如此,对于每个数的关注就由以前的1×7次增加到了7×7次。因此,比单项校验的校验能力更强。

㈡ 检错和纠错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检错码:一种编码。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后,在接收端能自动检查并发现错误的编码。目前常用的检错码有奇偶校验码、恒比码等 检错码的两大类别:奇偶校验编码和循环冗余编码。
纠错码(error correcting code),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后能在收端自行发现或纠正的码。仅用来发现错误的码一般常称为检错码。为使一种码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须对原码字增加多余的码元,以扩大码字之间的差别 ,即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成有一定剩余度(见信源编码)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关系的建立称为编码。码字到达收端后,可以根据编码规则是否满足以判定有无错误。当不能满足时,按一定规则确定错误所在位置并予以纠正。纠错并恢复原码字的过程称为译码。检错码与其他手段结合使用,可以纠错。

㈢ 什么是差错校验要具体点的

差错校验是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1. 信号在物理信道中传输时,线路本身电器特性造成的随机噪声、信号幅度的衰减、频率和相位的畸变、电器信号在线路上产生反射造成的回音效应、相邻线路间的串扰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如大气中的闪电、开关的跳火、外界强电流磁场的变化、电源的波动等)都会造成信号的失真。在数据通信中,将会使接受端收到的二进制数位和发送端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位不一致,从而造成由“0”变成“1”或由“1”变成“0”的差错
常用的校验方法有如下:
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通过增加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它是一种检错码。

1.垂直奇偶校验的特点及编码规则

特点:垂直奇偶校验又称纵向奇偶校验,它能检测出每列中所有奇数个错,但检测不出偶数个的错。因而对差错的漏检率接近1/2。

位\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C1 0 1 0 1 0 1 0 1 0 1
C2 0 0 1 1 0 0 1 1 0 0
C3 0 0 0 0 1 1 1 1 0 0
C4 0 0 0 0 0 0 0 0 1 1
C5 1 1 1 1 1 1 1 1 1 1
C6 1 1 1 1 1 1 1 1 1 1
C7 0 0 0 0 0 0 0 0 0 0
偶 C0 0 1 1 0 1 0 0 1 1 0
奇 1 0 0 1 0 1 1 0 0 1

2.水平奇偶校验的特点及编码规则
特点:水平奇偶校验又称横向奇偶校验,它不但能检测出各段同一位上的奇数个错,而且还能检测出突发长度<=p的所有突发错误。其漏检率要比垂直奇偶校验方法低,但实现水平奇偶校验时,一定要使用数据缓冲器。

位\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偶校验
C1 0 1 0 1 0 1 0 1 0 1 1
C2 0 0 1 1 0 0 1 1 0 0 0
C3 0 0 0 0 1 1 1 1 0 0 0
C4 0 0 0 0 0 0 0 0 1 1 0
C5 1 1 1 1 1 1 1 1 1 1 1
C6 1 1 1 1 1 1 1 1 1 1 1
C7 0 0 0 0 0 0 0 0 0 0 0

3.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的特点及编码规则
特点:水平垂直奇偶校验又称纵横奇偶校验。它能检测出所有3位或3位以下的错误、奇数个错、大部分偶数个错以及突发长度<=p+1的突发错。可使误码率降至原误码率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还可以用来纠正部分差错。有部分偶数个错不能测出。适用于中、低速传输系统和反馈重传系统。

位\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校验码字

C1 0 1 0 1 0 1 0 1 0 1 1
C2 0 0 1 1 0 0 1 1 0 0 0
C3 0 0 0 0 1 1 1 1 0 0 0
C4 0 0 0 0 0 0 0 0 1 1 0
C5 1 1 1 1 1 1 1 1 1 1 1
C6 1 1 1 1 1 1 1 1 1 1 1
C7 0 0 0 0 0 0 0 0 0 0 0
C8 0 1 1 0 1 0 0 1 1 0 1

2.5.3 循环冗余码(CRC)
1.CRC的工作方法
在发送端产生一个循环冗余码,附加在信息位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的信息按发送端形成循环冗余码同样的算法进行校验,若有错,需重发。
2.循环冗余码的产生与码字正确性检验例子。
例1.已知:信息码:110011 信息多项式:K(X)=X5+X4+X+1
生成码:11001 生成多项式:G(X)=X4+X3+1(r=4)
求:循环冗余码和码字。
解:1)(X5+X4+X+1)*X4的积是 X9+X8+X5+X4 对应的码是1100110000。
2)积/G(X)(按模二算法)。
由计算结果知冗余码是1001,码字就是1100111001。

1 0 0 0 0 1←Q(X)
G(x)→1 1 0 0 1 )1 1 0 0 1 1 0 0 0 0←F(X)*Xr
1 1 0 0 1 ,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R(X)(冗余码)

例2.已知:接收码字:1100111001 多项式:T(X)=X9+X8+X5+X4+X3+1
生成码 : 11001 生成多项式:G(X)=X4+X3+1(r=4)
求:码字的正确性。若正确,则指出冗余码和信息码。
解:1)用字码除以生成码,余数为0,所以码字正确。

1 0 0 0 0 1←Q(X)
G(x)→1 1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1←F(X)*Xr+R(x)
1 1 0 0 1 ,
1 1 0 0 1
1 1 0 0 1
0←S(X)(余数)

2)因r=4,所以冗余码是:11001,信息码是:110011

3.循环冗余码的工作原理
循环冗余码CRC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校验时,都可以利用事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来得到,K位要发送的信息位可对应于一个(k-1)次多项式K(X),r位冗余位则对应于一个(r-1)次多项式R(X),由r位冗余位组成的n=k+r位码字则对应于一个(n-1)次多项式T(X)=Xr*K(X)+R(X)。

4.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特点
1)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2)可检测出所有双比特的错;
3)可检测出所有小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

2.5.4 海明码

1.海明码的概念

海明码是一种可以纠正一位差错的编码。它是利用在信息位为k位,增加r位冗余位,构成一个n=k+r位的码字,然后用r个监督关系式产生的r个校正因子来区分无错和在码字中的n个不同位置的一位错。它必需满足以下关系式:
2r>=n+1 或 2r>=k+r+1
海明码的编码效率为:
R=k/(k+r)
式中 k为信息位位数
r为增加冗余位位数

2.海明码的生成与接收

方法一:

1)海明码的生成。

例1.已知:信息码为:"0010"。海明码的监督关系式为:
S2=a2+a4+a5+a6
S1=a1+a3+a5+a6
S0=a0+a3+a4+a6

求:海明码码字。

解:1)由监督关系式知冗余码为a2a1a0。
2)冗余码与信息码合成的海明码是:"0010a2a1a0"。
设S2=S1=S0=0,由监督关系式得:
a2=a4+a5+a6=1
a1=a3+a5+a6=0
a0=a3+a4+a6=1
因此,海明码码字为:"0010101"

2)海明码的接收。

例2.已知:海明码的监督关系式为:
S2=a2+a4+a5+a6
S1=a1+a3+a5+a6
S0=a0+a3+a4+a6
接收码字为:"0011101"(n=7)

求:发送端的信息码。

解:1)由海明码的监督关系式计算得S2S1S0=011。
2)由监督关系式可构造出下面错码位置关系表:

S2S1S0 000 001 010 100 011 101 110 111
错码位置 无错 a0 a1 a2 a3 a4 a5 a6

3)由S2S1S0=011查表得知错码位置是a3。
4)纠错--对码字的a3位取反得正确码字:"0 0 1 0 1 0 1"
5)把冗余码a2a1a0删除得发送端的信息码:"0010"

方法二:(不用查表,方便编程)---推荐!!!

1)海明码的生成(顺序生成法)。

例3.已知:信息码为:" 1 1 0 0 1 1 0 0 " (k=8)
求:海明码码字。
解:1)把冗余码A、B、C、…,顺序插入信息码中,得海明码
码字:" A B 1 C 1 0 0 D 1 1 0 0 "
码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其中A,B,C,D分别插于2k位(k=0,1,2,3)。码位分别为1,2,4,8。
2)冗余码A,B,C,D的线性码位是:(相当于监督关系式)
A->1,3,5,7,9,11;
B->2,3,6,7,10,11;
C->4,5,6,7,12;(注 5=4+1;6=4+2;7=4+2+1;12=8+4)
D->8,9,10,11,12。
3)把线性码位的值的偶校验作为冗余码的值(设冗余码初值为0):
A=∑(0,1,1,0,1,0)=1
B=∑(0,1,0,0,1,0)=0
C=∑(0,1,0,0,0) =1
D=∑(0,1,1,0,0) =0
4)海明码为:"1 0 1 1 1 0 0 0 1 1 0 0"

2)海明码的接收。

例4.已知:接收的码字为:"1 0 0 1 1 0 0 0 1 1 0 0"(k=8)
求:发送端的信息码。
解:1)设错误累加器(err)初值=0
2)求出冗余码的偶校验和,并按码位累加到err中:
A=∑(1,0,1,0,1,0)=1 err=err+20=1
B=∑(0,0,0,0,1,0)=1 err=err+21=3
C=∑(1,1,0,0,0) =0 err=err+0 =3
D=∑(0,1,1,0,0) =0 err=err+0 =3
由err≠0可知接收码字有错,
3)码字的错误位置就是错误累加器(err)的值3。
4)纠错--对码字的第3位值取反得正确码字:
"1 0 1 1 1 0 0 0 1 1 0 0"
5)把位于2k位的冗余码删除得信息码:"1 1 0 0 1 1 0 0"

㈣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方法有:奇偶校验、恒比码、矩阵码、循环冗余校验码、卷积码、Turbo码。

1、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是一种校验代码传输正确性的方法。根据被传输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的数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或偶数来进行校验。采用奇数的称为奇校验,反之,称为偶校验。

采用何种校验是事先规定好的。通常专门设置一个奇偶校验位,用它使这组代码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若用奇校验,则当接收端收到这组代码时,校验“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从而确定传输代码的正确性。

2、恒比码

恒比码一般指定比码 。

定比码是指一组码中1和0的码元个数成一定比例的一种编码。换言之,它是选用比特序列中1和0码元之比例为定值,所以又称为恒比码。定比码是一种常用的检错码。

3、矩阵码

矩阵码属二维条码的一种,是将图文和数据编码后,转换成一个二维排列的多格黑白小方块图形。

矩阵式二维条形码是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Dot)的出现表示二进制的 “1”,不出现表示二进制的 “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码所代表的意义。其中点可以是方点、圆点或其它形状的点。矩阵码是建立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图形符号自动辨识的码制,已较不适合用“条形码”称之。

4、循环冗余校验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简称循环码,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检错、纠错能力的校验码,在早期的通信中运用广泛。循环冗余校验码常用于外存储器和计算机同步通信的数据校验。奇偶校验码和海明校验码都是采用奇偶检测为手段检错和纠错的(奇偶校验码不具有纠错能力),而循环冗余校验则是通过某种数学运算来建立数据位和校验位的约定关系的。

5、卷积码

卷积码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卷积码的纠错性能随m的增加而增大,而差错率随N的增加而指数下降。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6、Turbo码

Turbo码是Claude.Berrou等人在1993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级联码。Turbo码有一重要特点是其译码较为复杂,比常规的卷积码要复杂的多,这种复杂不仅在于其译码要采用迭代的过程,而且采用的算法本身也比较复杂。这些算法的关键是不但要能够对每比特进行译码,而且还要伴随着译码给出每比特译出的可靠性信息,有了这些信息,迭代才能进行下去。

(4)常用的检错方法有扩展阅读:

差错控制编码是指在实际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所收到的数字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

为了在已知信噪比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误比特率指标,首先应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频域均衡和时域均衡,使误比特率尽可能降低,但若误比特率仍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即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做法是: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研究各种编码和译码方法正式差错控制编码所要解决的问题。

㈤ 差错控制方法

最常用的
差错控制
方法有奇
偶校验
法、
循环冗余校验
法和
汉明码
等。这些方法用于识别数据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并且可以启动校正措施,或者舍弃传输发生错误的数据,要求重新传输有错误的
数据块
。1.
奇偶
校验法

奇偶校验
法是一种很简单并且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每一字节中加上一个奇偶
校验位
,并被传输,即每个字节发送九位数据。数据传输以前通常会确定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以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相同的校验方法进行
数据校验
。如果校验位不符,则认为传输出错。
奇校验是在每个字节后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1”的总数为奇数。奇校验时,校验位按如下规则设定:如果每字节的
数据位
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0”若为偶数,则校验位为“1”。奇校验通常用于
同步传输
。而偶校验是在每个字节后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1”的总数为偶数。偶校验时,校验位按如下规则设定:如果每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1”;若为偶数,则校验位为“0”。偶校验常用于
异步传输
或低速传输。
校验的原理是:如果采用奇校验,发送端发送的一个
字符编码
(含校验位)中,“1”的个数一定为奇数个,在接收端对接收字符二进制位中的“1”的个数进行统计,若统计出“1”的个数为偶数个,则意味着传输过程中有1位(或奇数位)发生差错。事实上,在传输中偶然—位出错的机会最多,故
奇偶校验法
经常采用。
然而,奇偶校验法并不是一种安全的检错方法,其
识别错误
的能力较低。如果发生错误的位数为奇数,那么错误可以被识别,而当发生错误的位数为偶数时,错误就无法被识别了,这是因为错误互相抵消了。数位的错误,以及大多数涉及偶数个位的错误都有可能检测不出来。它的缺点在于:当某一数据分段中的一个或者多位被破坏时,并且在下一个数据分段中具有相反值的对应位也被破坏,那么这些列的和将不变,因此接收方不可能检测到错误。常用的奇偶校验法为垂直奇偶校验、水平奇偶
校验和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2.
垂直奇偶校验
垂直奇偶校验是在垂直方向上以列的形式附加上校验位。数据格式及其发送顺序:
设垂直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则:式中,m为码字的
定长
位数,n为码字的个数。
垂直奇偶校验又称为纵向奇偶校验,它能检测出每列中发生的奇数个错误,偶数个错误,因而对差错的
漏检率
接近1/2。
3.
水平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是在水平方向上以行的形式附加上校验位。
设水平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则:式中,m为码字的定长位数,n为码字的个数。

水平奇偶校验又称为横向奇偶校验,它不但能检测出各段同一位上发生的奇数个错误,而且还能检测出突发长度≤m的所有突发错误,其漏检率要比垂直奇偶校验法低,但是实现水平奇偶校验时,一定要使用数据缓冲器。
4.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是在结合水平奇偶校验和垂直奇偶校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校验方法。它是在一批字符传送之后,另外增加一个称为“方块校验字符”的检验字符,方块校验字符的
编码方式
是使所传输字符代码的每个纵向列中位代码的“1”的个数成为奇数(或偶数)。

式中,m为码字的定长位数,n为码字的个数。
设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则: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又称为纵横奇偶校验。它能检测出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所有3位或3位以下的错误、奇数个错误、大部分偶数个错误以及突发长度≤m+1的突发错误,可使
误码率
降至原误码率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有较强的检错能力,但是有部分偶数个错误不能检测出来。水平垂直奇偶校验还可以自动纠正差错,使误码率降低2~4个
数量级
,适用于中、低速
传输系统
和反馈重传系统,被广泛用于通信和某些计算机外部设备中。
5.
循环冗余校验法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ndancy
Check)法由分组线性码的分支而来,主要应用于二元码组。它是利用除法及
余数
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Error
Detecting)的。
这是一种比较精确、安全的检错方法,能够以很大的可靠性识别传输错误,并且编码简单,误判概率很低,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够校正错误。循环冗余校验法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传输数据经过有线或无线接口时识别错误的场合。下面重点介绍循环冗余校验法

㈥ 差错编码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检错重发(简称ARQ)、前向纠错(简称FEC)和混合纠错(简称HEC)。

1.检错重发

这种方式中,发送端经编码后发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后经检验如果发现传输中有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判断结果反馈给发送端。然后,发送端把前面发出的信息重新传送一次,直到接收端认为已正确地收到信息为止。

常用的检错重发系统有三种,即停发等候重发、返回重发和选择重发。

2.前向纠错

前向纠错系统中,发送端经编码发出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这些码组后,通过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的错误。前向纠错方式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于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由于能自动纠错,不要去检错重发,因而延时小、实时性好。为了使纠错后获得低误比特率,纠错码应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但纠错能力愈强,则译码设备愈复杂。前向纠错系统的主要缺点就是设备较复杂。

3.混合纠错方式

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不但有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对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有检测能力。遇到后一种情况时,通过反馈信道要求发送端重发一遍。混合纠错方式在实时性和译码复杂性方面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折中。

(6)常用的检错方法有扩展阅读:

差错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编码可以有多种。

按照差错控制编码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检错码仅能检测误码;纠错码仅可纠正误码;纠删码则兼有纠错和检错能力,当发现不可纠正的错误时可以发出错误只是或者简单地删除不可纠正错误的信息段落。

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以分为线性码和非线性码。若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即满足一组线性方程式,则称为线性码。反之,若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则称为非线性码。

㈦ 通信中常使用哪些差错控制方式它们各有何特点

通常应付传输差错的办法如下:
1、肯定应答。接收器对收到的帧校验无误后送回肯定应答信号ack,发送器收到肯定应答信号后可继续发送后续帧。
2、否定应答重发。接收器收到一个帧后经较验发现错误,则送回一个否定应答信号nak。发送器必须重新发送出错帧。
3、超时重发。发送器发送一个帧时就开始计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没有收到关于该帧的应答信号,则认为该帧丢失并重新发送。
自动请示重发arq和前向纠错fec是进行差错控制的两种方法。
在arq方式中,接收端检测出有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arq方式使用检错码,但必须有双向信道才可能将差错信息反馈到发送端。同时,发送方要设置数据缓冲区,用以存放已发出的数据以务重发出错的数据。
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fec方式使用纠错码,不需要反向信道来传递请示重发的信息,发送端也不需要存放以务重发的数据缓冲区。但编码效率低,纠错设备也比较复杂。
差错控制编码又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检错码只能检查出传输中出现的差错,发送方只有重传数据才能纠正差错;而纠错码不仅能检查出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避免了重传。
演播的检错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
网络上收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㈧ 假定下列字符码中有奇偶校验位,但没有数据错误,采用偶校验的字符码是( )。

答案是D。

因为字符码第一位是校验位,由于D的真值有三个1,所以校验位写成1凑成偶数,这也叫偶校验。虽然题目没有明确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但由于是单选题,可推出只有是偶校验才会有唯一正确。

最简单的检错方法是“奇偶校验”,即在传送字符的各位之外,再传送1位奇/偶校验位。可采用奇校验或偶校验。

奇偶校验能够检测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部分误码(1位误码能检出,2位及2位以上误码不能检出),同时,它不能纠错。在发现错误后,只能要求重发。但由于其实现简单,仍得到了广泛使用。有些检错方法,具有自动纠错能力。如循环冗余码(CRC)检错等。

(8)常用的检错方法有扩展阅读:

单个的奇偶监督码可描述为:给每一个码字加一个监督位,用它来构成奇性或偶性监督。例如,在图8-2中,对于二进码就是这样做的。可以看出,附加码元d2,是简单地选来使每个字成为偶性的。因此,若有一个码元是错的,就可以分辨得出,因为奇偶监督将成为奇性。

在一个典型系统里,在传输以前,由奇偶发生器把奇偶监督位加到每个字中。原有信息中的数字在接收机中被检测,如果没有出现正确的奇、偶性,这个信息标定为错误的,这个系统将把错误的字抛掉或者请求重发。注意,用单个的奇偶监督码仅能检出奇数个码元的错误。

㈨ 检错码的类别

检错码的两大类别:奇偶校验编码和循环冗余编码。 奇偶校验是常用的检错方法。其原理是在7单位的ASCII代码后增加一位,使码中“1”的个数成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经过传输后,如果其中一位(包括奇数个位)出错,则接收端按同样的规则就能发现错误。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只能对付少量的随机性错误。
为了能检测突发性的位串出错,可以使用检查和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数据块中的每个字节当做一个二进制整数,在发送过程中按模256相加。数据块发送完后,把得到的和作为校验字节发送出去。接收端在接收过程中进行同样的加法,数据块加完后用自己得到的校验和与接收到的校验和比较,从而发现是否出错。实现时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例如在校验字节发送前,对累加器中的数取2的补码。这样,如果不出错的话,接收端在加完整个数据块以及校验和后累加器中是0.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由于进位的关系,一个错误可以影响到更高的位,从而使出错位对校验字节的影响扩大了。可以粗略地认为,随机的突发性错误对校验和的影响也是随机的。出现突然错误而得到正确的校验字节的概率是1/256。 于是我们就有255:1的机会能检查出任何错误。
奇偶校验可以分为水平校验、垂直奇偶校验和混合奇偶校验三种。 工作原理如下:
收发双方依所协议的规定使用一个CRC生成多项式G(x)。常用的多项式有:
CRC-12:G(x)=x12+x11+x3+x2+x+1
CRC-16:G(x)=x16+x15+x2+1
CRC-CCITT:G(x)=x16+x12+x5+1
CRC-32:G(x)=x32+x26+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1
计算方法为:最高次方决定二进制数字序列,凡有x的位置为1,其它位置为0。
根据二进行制数字序列的位数n,在要发送的数据后面补n-1个0;
将得到的新的数据除以二进制数字序列(使用异或算法,不借位),得到一个n-1位数的余数m
将原来要发送的数据序列与余数m构成一个新的数字序列进行发送。
接收方接到发送方发来的数据后,将收到的数据依然用规定的二进制序列来除,如果得到的余数为0,则数据正确,否则重发。

㈩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哪些

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奇偶校验法、循环冗余校验法和汉明码等。这些方法用于识别数据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并且可以启动校正措施,或者舍弃传输发生错误的数据,要求重新传输有错误的数据块。1. 奇偶校验法
奇偶校验法是一种很简单并且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每一字节中加上一个奇偶校验位,并被传输,即每个字节发送九位数据。数据传输以前通常会确定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以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相同的校验方法进行数据校验。如果校验位不符,则认为传输出错。
奇校验是在每个字节后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1”的总数为奇数。奇校验时,校验位按如下规则设定:如果每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0”若为偶数,则校验位为“1”。奇校验通常用于同步传输。而偶校验是在每个字节后增加一个附加位,使得“1”的总数为偶数。偶校验时,校验位按如下规则设定:如果每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1”;若为偶数,则校验位为“0”。偶校验常用于异步传输或低速传输。
校验的原理是:如果采用奇校验,发送端发送的一个字符编码(含校验位)中,“1”的个数一定为奇数个,在接收端对接收字符二进制位中的“1”的个数进行统计,若统计出“1”的个数为偶数个,则意味着传输过程中有1位(或奇数位)发生差错。事实上,在传输中偶然—位出错的机会最多,故奇偶校验法经常采用。
然而,奇偶校验法并不是一种安全的检错方法,其识别错误的能力较低。如果发生错误的位数为奇数,那么错误可以被识别,而当发生错误的位数为偶数时,错误就无法被识别了,这是因为错误互相抵消了。数位的错误,以及大多数涉及偶数个位的错误都有可能检测不出来。它的缺点在于:当某一数据分段中的一个或者多位被破坏时,并且在下一个数据分段中具有相反值的对应位也被破坏,那么这些列的和将不变,因此接收方不可能检测到错误。常用的奇偶校验法为垂直奇偶校验、水平奇偶校验和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2. 垂直奇偶校验
垂直奇偶校验是在垂直方向上以列的形式附加上校验位。数据格式及其发送顺序:

设垂直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则:式中,m为码字的定长位数,n为码字的个数。

垂直奇偶校验又称为纵向奇偶校验,它能检测出每列中发生的奇数个错误,偶数个错误,因而对差错的漏检率接近1/2。
3. 水平奇偶校验
水平奇偶校验是在水平方向上以行的形式附加上校验位。

设水平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则:式中,m为码字的定长位数,n为码字的个数。


水平奇偶校验又称为横向奇偶校验,它不但能检测出各段同一位上发生的奇数个错误,而且还能检测出突发长度≤m的所有突发错误,其漏检率要比垂直奇偶校验法低,但是实现水平奇偶校验时,一定要使用数据缓冲器。
4.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是在结合水平奇偶校验和垂直奇偶校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校验方法。它是在一批字符传送之后,另外增加一个称为“方块校验字符”的检验字符,方块校验字符的编码方式是使所传输字符代码的每个纵向列中位代码的“1”的个数成为奇数(或偶数)。

式中,m为码字的定长位数,n为码字的个数。
设水平垂直奇偶校验的编码效率为R,则: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又称为纵横奇偶校验。它能检测出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所有3位或3位以下的错误、奇数个错误、大部分偶数个错误以及突发长度≤m+1的突发错误,可使误码率降至原误码率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有较强的检错能力,但是有部分偶数个错误不能检测出来。水平垂直奇偶校验还可以自动纠正差错,使误码率降低2~4个数量级,适用于中、低速传输系统和反馈重传系统,被广泛用于通信和某些计算机外部设备中。
5. 循环冗余校验法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ndancy Check)法由分组线性码的分支而来,主要应用于二元码组。它是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Error Detecting)的。
这是一种比较精确、安全的检错方法,能够以很大的可靠性识别传输错误,并且编码简单,误判概率很低,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够校正错误。循环冗余校验法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传输数据经过有线或无线接口时识别错误的场合。下面重点介绍循环冗余校验法。

阅读全文

与常用的检错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翻腕上篮训练方法 浏览:200
自己怎么测肺活量怎么测试方法 浏览:789
勃起功能障碍治疗方法 浏览:677
现有检测甲醛的方法 浏览:803
食疗手抖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548
经济学中规避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275
房颤的中医治疗方法 浏览:762
6缸活塞安装方法 浏览:352
常用应用题解题方法介绍 浏览:777
路亚竿鱼钩的连接方法 浏览:853
柔性防水胶带安装方法 浏览:419
硅胶怎么用香蕉水去除最简单方法 浏览:189
鸡蛋茶的食用方法 浏览:976
ppr带水接管方法视频 浏览:1002
钢丝绳安装三通的方法 浏览:966
40除32简便方法 浏览:332
测出自己怀孕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76
汽车平面轴承安装方法 浏览:572
学唱相声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905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杂化方法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