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机器孵化法的主要操作程序有哪些
每个孵化厂家使用的设备和实际生产情况有所不同,其孵化程序也不完全一致,但大致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1)入孵前的准备 入孵前应先制订孵化计划和配备好设备。孵化设备安装后,检查发电机、继电器、指示灯、超温警报器、风扇和各器件运转是否正常,要求这些设备反应灵敏,安装牢固可靠,性能良好,同时应用严格校准过的温度计测定孵化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是否均匀,检查后应试机1~2天。准备好蛋盘,并把蛋盘编号,配好易损元件的配件。只有一切运行正常,方可投入使用。种蛋入孵前,应对孵化室和孵化器进行清扫和消毒(参照种蛋的熏蒸消毒法)。
(2)上蛋 上蛋时,应严格按种蛋的选择方法和标准选择合格种蛋,种蛋应该大头朝上,小头朝下。
(3)开机 开机前应严格检查是否有卡盘现象存在。根据本场出雏时间要求,确定合适的开机时间。鸭的孵化时间为28天,但应加上开机后机内温度上升到孵化初期设定温度的时间,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一般要提前1~10小时。
(4)孵化器内种蛋消毒 当孵化器内温度达到34℃左右时,即可对孵化器内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熏蒸半小时后应打开箱门,迅速排出消毒气体。有时因诸多原因需要增加消毒次数时,应避开开机后24~96小时,因为此阶段胚龄的鸭胚,对福尔马林气体高度敏感。
(5)照蛋 照蛋的目的是检出未受精卵、破蛋(血环蛋)和死胚蛋等,同时可以观察鸭胚的发育情况是否与标准发育情况相一致,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争取最佳的孵化效果。通常第1次照蛋时间,在种蛋孵化后6~7天进行,此次整批入孵蛋都要一一检查;第2次照蛋在13~14天,第3次在24~25天。在实际孵化过程中,照蛋的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头照时如种蛋的受精率达90%以上并且发育正常时,二照、三照可以不进行。
(6)翻蛋 翻蛋能减少鸭胚粘壳的可能,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种蛋在孵化期内都应定时翻蛋,一般每2小时翻蛋1次。翻蛋有手动和自动两种,目前采用的电孵化器多数都能自动完成翻蛋过程。
(7)凉蛋 鸭蛋比鸡蛋大,以单位重量计算,蛋壳表面积相对比鸡蛋小,而且蛋壳和壳膜较厚。因此,在孵化初期感温不如鸡胚,后期胚胎的散热又不如鸡胚有利,并且蛋黄中脂肪含量高于鸡,孵化后半期由于脂肪代谢增强,必须向外排出大量的体热。因此,鸭胚在孵化后期应采取凉蛋措施。
(8)落盘 当种蛋孵化到24~25天时,可将蛋从孵化器移到出雏器中继续进行孵化,这一过程称为落盘。常见的孵化器都有配套的出雏器,一般孵化器中蛋架上每格是多少枚种蛋,其出雏盘的大小尺寸也与之相合。落盘时,操作应轻、快,稳,要求胚蛋平置,松紧适宜。落盘后应对出雏器中孵化后期的鸭胚进行消毒,方法是关闭出雏器的进、出气孔和箱门,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4毫升、高锰酸钾7克,熏蒸10分钟后立即打开箱门并启动出雏器的大风箱,迅速将残留消毒气体排出。
(9)出雏 正常情况下孵化到26天开始有少量啄壳出现,27天时大量啄壳且有少量出雏,28天出雏结束。当出雏结束后,让雏鸭在出雏器内再待3~4小时,将其绒毛烘干。然后开始捡雏。一批入孵蛋中,出雏的时间可能不完全一致,一般相差4~8小时,所以可进行2~3次捡雏。但从工作安排和防疫等方面考虑,用电孵化器出雏,集中1次捡雏是较适宜的方式,因为多捡1~2两次雏,并不能明显增加雏鸭数,相反却造成人员安排紧张和加大电力消耗。
(10)记录 孵化记录就是要将每批次种蛋的孵化情况用一定的表格记录在案,主要内容有开孵日期、孵化设定温、湿度和实际观测温、湿度(温、湿度观测一般要求每隔2小时1次)、上蛋数量、种蛋受精率、出雏数(包括健雏数和弱雏数)以及一些相关的情况,如停电、机器维修等(表4-1,表4-2)。完善孵化记录,可对孵化工作进行有效的检查、总结,以提高孵化技术水平。
表4-2 种蛋孵化成绩记录表
(11)出雏器清洗消毒 出雏时,出雏器内会留存大量绒毛,同时出雏器内高温、高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因而出雏后应及时对出雏器进行清洗、消毒。可选用消毒药品很多,本着针对性强、腐蚀性弱的原则选用即可。
❷ 小鸡孵化器怎么使用
将孵化器放在一个温度波动可能很小的地方,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窗户哦。
同时不要放在容易被孩子动物等等碰到的地方。
必须设置好孵化器的参数,温度是37.2~ 38.9之间,湿度保持在保持60%左右,并监测了至少24小时稳定,然后把鸡蛋放进去,一次至少要放6个鸡蛋。
要记录日期,因为要21天,每天都要翻一下鸡蛋翻三次要定时。
❸ 威振孵化器使用说明书
摘要 1.选择孵化器的位置。孵化机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所以要把他放在一个温度波动尽可能小的地方。不要把它放在有阳光直射的窗户附近。孵化器升温会杀死发育中的胚胎。
❹ 小鸡孵化机的孵化机孵化操作前的准备和步骤
一,孵化前的准备:孵化前对孵化室、孵化器要做好检修、消毒和试温工作。孵化室要求保温良好,空气新鲜。孵化室的温度宜在22℃左右,相对湿度要求在55%~60%左右。天棚要稍高些,最好离地面3米以上,窗子要小。为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孵化室应有专用的通风孔或风机。孵化器要离开热源,并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机内温度。孵化室的地面、墙壁、孵化器及其附属设备均应彻底消毒。孵化器在使用前要认真检修,防止中途出现故障。入孵前试温2~3天,待温、湿度稳定后,才能正式孵化。
❺ 鸽子孵化器的操作方法
1、 全自动孵化机采用C3 C5 两个加热管加热,采用水加湿和电加湿两种加湿方法。
2、 开机时全部打开C3 C5 水加湿(加湿C3) 电加湿(加湿C5) 减少预热时间,试机快。
3、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37.5度,湿度60%时,可以关掉加热C3也可以关掉加湿C3 ,如果 湿度效果达不到,可以水加湿共同运行。
4、后期湿度要求大,可共同打开水加湿和电加湿。
5、如果夏天C5可以正常供热,能达到孵化温度,关掉C3就可以,如果冬天,C5到不到孵化温度,可以倒开C3 C5 共同加热,达到孵化所需温度。正常运转中有水电两种加湿方法(加湿C3 加湿C5),如果水加湿(加湿C3)达不到所需湿度,可以打开电加湿(加湿C5)共同加湿。
6、其中一个加热管不能正常工作,可打开另一个开关,不影响正常孵化。
7、在所有家禽珍禽出雏的高峰期(例19-21天时),关掉加热C3 C5能达到孵化温度.只需要打开,电加湿(加湿C5) 水加湿(加湿C3)。(因为后期幼雏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以免温度太高影响出雏)
8、全自动孵化箱后壁的通风口,在孵化期(例如鸡蛋)如果温度达到正常孵化所需温度,通风口不需要关闭,如果达不到正常孵化所需温度,可以关闭1-2个通风口。到出雏期时所有的皮盖通风口,全部打开。 使用炉火加温时,水盘上应该一层塑料薄膜,根据所需湿度大小,开一条缝或挖一个孔即可自动供湿。
❻ 有想知道在孵化机的使用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机器孵化所需温度、湿度和翻蛋可以自动控制,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目前被广泛使用。在使用机器孵化时,按其工艺过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孵化前的准备:孵化前对孵化室、孵化器要做好检修、消毒和试温工作。孵化室要求保温良好,空气新鲜。孵化室的温度宜在22℃左右,相对湿度要求在55%~60%左右。天棚要稍高些,最好离地面3米以上,窗子要小。为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孵化室应有专用的通风孔或风机。孵化器要离开热源,并避开阳光直射,以免影响机内温度。孵化室的地面、墙壁、孵化器及其附属设备均应彻底消毒。孵化器在使用前要认真检修,防止中途出现故障。入孵前试温2~3天,待温、湿度稳定后,才能正式孵化。 ②上蛋: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上蛋正式孵化。因种蛋保存期温度较低,为了上蛋后很快达到孵化温度,在种蛋入机前12小时左右移到孵化室中装盘,而后放置到蛋盘架上预热约12小时。入孵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装满种蛋的蛋盘插入孵化机内的蛋架即可。要注意蛋架的平衡防止翻车。入孵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这样大批出雏正赶上白天,工作方便。一般立体孵化器每5~7天入孵一次;每台孵化器内有多批次孵蛋,且入孵时使每套蛋盘在蛋架上的位置互相交错,以便“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调节温度。 ③温度调节:温度经过调节固定之后一般不要再动。刚入孵时,由于开门放蛋,散失部分热量种蛋和蛋盘又要吸收部分热量,而使孵化器内温度急剧下降,这是正常现象,过一段时问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孵化器内温度偏高1℃或偏低0.5℃时,即要检查原因,予以调整,要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全进全出入孵,1-7天为前期,用温38-38。5度,8-14天为中期,用温37。5-38度,15-21天为生期,用温37-37。5度。如果机内多批种蛋同时孵化,可按37。8度。21时可提高用温《0。5度》以利小鸡顺利出壳
④湿度调节:定时观察挂在机门玻璃窗内的干湿球温度计,湿度偏低可增加水盘,提高水温;加速蒸发速度,或向孵化室内地面洒水,必要时,可直接喷雾提高湿度。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气温低时加温水。1-7天为前期,相对湿度为60%,8-17天为中期,相对湿度应为50%,18-21天为后期,相对湿度应为70%, ⑤翻蛋:孵化时,每2小时转蛋(翻蛋)一次。若手工翻蛋,则要轻、稳、慢,并记住转蛋方法。 ⑥照蛋:一般在孵化期内于孵化5~6天和孵化18~19天进行两次照蛋,也可在孵化11~12天再进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时检出无精蛋和中死蛋(死胚),并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
⑦凉蛋:凉蛋可使孵化器彻底换气,同时间歇的低温还可促进胚胎发育,增强活力,有利于后期胚胎散热,但如进气良好,各孵化条件正常也可不进行凉蛋。如通风不良或利用同一孵化器出雏时则应进行凉蛋。一般每天2~8次,每次15~40分钟,凉至蛋壳表面温度接近于32℃即可。 ⑧移盘(落盘):在孵化18~19天最后一次照蛋后,将孵化盘中的胚蛋移到出雏盘中,停止翻蛋,增加水盘,提高湿度,准备出雏。 9、拣雏:鸡蛋孵至20.5天时,开始大批啄壳出雏。见有30%以上出壳时,开始拣出羽毛基本干的雏鸡,同时拣出空壳,每隔4小时拣雏一次。拣雏时,不要同时打开前后机门,以免出雏箱里的温度、湿度下降过快,影响出雏。对出壳有困难的胎儿,如尿囊血管已经枯萎,尿囊颜色呈黄纸色,则可以进行人工助产,否则会因出血死亡。 ⑨清扫、消毒:出雏完毕,必须对出雏器、孵化器、孵化室等进行清扫和消毒。出雏盘、水盘冲洗干净后放人出雏箱内,进行熏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