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仲冬的食用方法

仲冬的食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6 00:08:49

1. 冬至是吃什么

冬至,在周秦时代可是以冬至为岁首。也就是说那时候,不是正月初一过年,而是冬至这一天过大年!


民间直到现在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国南北方过冬至的习俗稍有差异,南方冬至多祭祖、吃汤圆,北方则少不了吃饺子,甚至有民谚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说到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相传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


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以及他的祛寒娇耳汤。



张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人,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当其准备告老还乡时,正值冬季,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张太守看到老百姓个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很多人耳朵都生了冻疮,甚至冻烂了,心里非常难受。


为了给乡亲们治病,他让手下人搭起了棚子,支起了锅子,熬起了自己配置的祛寒娇耳汤,汤中主要原料是羊肉和驱寒药材,把这些药材煮熟后,将羊肉和药材捞出切成碎末,和面包成“娇耳”,然后再将其煮熟,分给老百姓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从冬至那天起,一直忙到年三十儿,老百姓们吃了“娇耳”,喝了驱寒汤后,只觉得浑身发暖,耳朵发热,冻坏的耳朵也慢慢痊愈。后来每到冬至,百姓们就学着张仲景的方法,包起“娇耳”,预防冻伤。就这样,“娇耳”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吃的饺子。


其实冬至吃饺子,本质上来讲是中医食补的一种。通过中医理论的指导,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健康。


冬至如何食补


除了吃饺子,冬至到过年这段时间是冬补的黄金时期,俗话说得好,“冬令进补,来年打虎”,正确进补可以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但进补也是需要看体质,什么体质吃哪些食材,是有讲究的:


1.老年人、儿童、女性及体弱的男性,不妨吃一些补而不腻的食物,如:动物筋腱、肉皮冻、猪耳朵等,煮粥时可加入银耳、百合、黑芝麻、枸杞、蜂蜜等进行滋补。


2.如果是痰湿体质的人,平时吐白粘痰、皮肤及头发出油、大便黏不易冲,怎么办?不妨多用白豆蔻、薏苡仁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也可以用砂仁皮、厚朴花、玫瑰花泡茶来喝,这些都是可以助阳化湿,改善体质的药物。


3.对于肾阳虚、气血虚的人群,不妨试试当归生姜羊肉汤,温阳补血效果一绝。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张仲景所着《金匮要略》,能够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


羊肉1斤,生姜2两,当归适量。


做法:
① 取1斤羊肉,清洗干净,切成大小适中的块;

② 将羊肉冷水下锅,煮开后捞出沥干;

③ 生姜2两切片,锅中倒油,放生姜爆香;

④ 放入焯好的羊肉,翻炒一会儿后放入适量凉白开;

⑤ 加入适量当归,转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1小时即可吃肉喝汤。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也就是说适合在这时候补阳气。冬至以后气温降低,气血运行不畅或肾阳虚的朋友耳朵容易生冻疮,这时候不如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保健和气血运行,同时防治冻疮发生。


如何按摩保健


1.拉耳垂: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可以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20次,直到发热发烫。


2.提耳尖:双手拇指、食指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当地向上提拉耳尖,边拉边按揉,同样直到发热发烫为止。


3.摩耳轮:以拇指放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揉的同时往上提拉,直到耳部发热发烫即可。


还可以按揉劳宫穴,调节心脏,安神助眠。

【参考文献】

[1]朱焜. 冬至养生吃得好,来年身体棒[N]. 上海中医药报,2020-12-18(006).

[2]王和亿. 冬至饮食习俗说饺子[J]. 烹调知识,2019,(12):12-13.

[3]武月萍 ,廉万营. 冬至后养生 养阴莫忘助阳[N]. 健康报,2012-12-26(006).

[4]夏公旭. 冬至养生搓耳朵揉两穴[N]. 健康时报,2015-12-28(008).


2. 冬至豆腐是下汤还是炒

冬至吃豆腐是江南一些地方的习俗;主要是用各种食材烧烧豆腐。
冬至要吃豆腐的原因
“老南京”在冬至这天要开始喝鸡汤进补,还要吃豆腐。豆腐做法也有很多,比如青菜烧豆腐、大葱炖豆腐、大肠烧豆腐等。为何要在冬至吃豆腐?这里面也有“说头”:民间有要想富,吃豆腐的说法,同时青菜豆腐还有保平安的寓意。
关于吃豆腐在过去和现在还有不一样的地方。以前老南京有种说法叫“葱煎豆腐烧大肠”,说的是当时吃豆腐还要配上葱和大肠,这样油水丰富,能够满足物质匮乏时期人们的需求。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但是现在老百姓一般都是只烧青菜豆腐,既不油腻,又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
在常州的民间风俗中,冬至隔夜家家户户必食“胡葱笃豆腐”。冬至隔夜要吃胡葱烧豆腐的原因,据说有三:一是胡葱属冬令蔬菜,正逢“冬至”前上市,豆腐是老百姓家常小菜,既便宜又实惠;二是胡葱与豆腐含热量高,常州有“热豆腐烫煞养媳妇”的俗话,仲冬食用,实在是既可口又暖身;三是“富”与“腐”谐音,“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葱烧豆腐”这一民间谚语迎合了百姓向往生活富裕的心理。
为了驱除寒冷,除了吃饺子,南昌人在冬至这天还要吃上一碗热豆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冬天到了,喝一碗热豆腐不但能暖身子,还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热热乎乎。
冬至吃豆腐的传说
冬至吃豆腐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是和朱元璋有关,这也是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由来。
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的时候,他的军师刘泊温做上监察史,也就是现在的财政司,涨管天下财证。因为为人很正直,所以得罪了一些权贵。那些贪污的大官僚,就举报诬陷刘伯温贪污。
这个事被刘伯温知道了。他知道朱元璋最嫉恨贪污腐败,也知道朱元璋要杀他。所以刘伯温在“冬至”这天邀请朱元璋来家吃饭,聊聊家常。朱元璋也正好想查刘的家底,所以就去了。看见刘家,并怎么豪华富贵,吃的饭也是很简单,就有些奇怪?
宴请到最后,刘伯温请皇帝吃最后一道菜。结果端上来两个盘子。一盘是豆腐,还有就葱。皇帝看了不明白,问这是什么菜,这时候刘伯温说了,这叫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个时候朱元璋知道了,刘伯温的意思,笑笑,什么也没说就回去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就当厅把诬告的大臣拖出去杀了。后来南京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刘伯温就都在“冬至”这天吃豆腐了。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了。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冬至吃豆腐的好处
豆腐作为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此外,豆腐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称。两小块豆腐,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钙的需求量,特别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只是,豆腐含嘌呤较高,患痛风和嘌呤失常的患者应慎食。

3. 大雪节气有什么习俗

今日大雪,是24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它的到来就意味着冬天正式开始了。此后,气温逐渐降低,降雪的可能性会更大。那么,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有哪些习俗是我们不甚了解的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唠唠大雪都有哪些习俗!

大雪时节如何养生

保暖

冬属阴,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多饮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4. 做醉蚶子要先用开水泡一下吗

日本人很喜欢渍物,青花鱼,萝卜片,黄瓜什么的都拿渍,上主食以前,先送上小碟的渍物当开胃小菜,其实不仅是日本,咱们中国更多的是各种腌制食品,只不过方法各有不同,不同的口味和喜好。

我是宁波人,就来说说宁波的腌渍菜吧。宁波靠海,向来多海鲜,海鲜当然要吃新鲜的,但是夏天难以保存,所以会晒成鱼干,虾干或者干贝类以便于保存,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腌渍,通常是用大量的盐把海鲜腌得很咸,宁波的咸炝蟹,三抱鳓鱼就是经典,那三抱鱼鳓鱼现在不大有人做也不容易吃得到,但是老宁波人应该还记得经过重盐腌然后日光曝晒后的,微微发霉,经年不坏的咸鳓鱼的味道。

一条咸鳓鱼加点肉末打只蛋清蒸,把肉和蛋吃完了,鱼肉只挖掉一点点,再加肉再加蛋再蒸,通吃上一个礼拜,每次能下三碗泡饭!但那都是存在记忆中的美食了,年轻一代的人无论从口味还是从健康的角度,都不大接受太过咸或者腌制过久的食物,倒是那种轻腌的食物比较容易接受,比如活腌的太湖白虾,只要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吃,虾放进嘴里还会跳动。比如腌渍黄瓜,短短几小时,既有腌渍的味道,又有黄瓜的清脆,也颇受年轻人欢迎。还有一种十八斩,鲜活的梭子蟹洗净后,斩成小块,每个蟹脚的关节处都切开,加调料腌一晚上就能吃,是下饭下酒的好菜。

腌渍菜是介于生拌菜和熟食菜之间的一种做法,无论蔬菜或者海鲜,轻腌之后别有风味,今天我就做一个腌渍醉血蚶,现在正是蚶子这类贝壳盛产的时节,通常我们都是用开水烫一下直接就上桌的,蘸鱼生加油,或者加点芥末都好吃。但是如果像我一样用比较复杂一点的调味品来腌渍几小时,那就真的别有风味,入味又好吃了,可以配啤酒,但是配点清酒更搭,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好这一口,赶快试试吧!

[酱油渍醉蚶]

主料:血蚶500克

辅料:小葱1根,香菜2根,姜3片,蒜3瓣,洋葱小半个,二锅头烧酒10克,鱼生酱油(或蒸鱼豉油10克),生抽25克,料酒15克,糖5克

步骤1、腌渍的食物,主料食材的新鲜固然是最重要的,另外就是腌制的调料品种要丰富一点,这样直接会关系到最后腌渍出来食物的层次。二锅头和料酒都要放,不能只放一种,作用不同,烧酒用来杀菌,料酒用来调味去腥。

步骤2、把所有的辅料都切细备用,但也不用都切成末,因为最后这些辅料都会被挑拣出来不食用。其它的调料都放在一个小碗里,调和均匀备用。

步骤3、烧开半锅水,同时把血蚶清洗干净。

步骤4、待水烧开后关火,把洗干净的血蚶放进去用开水烫一下,烫的时间大约是15秒,我是在心里默默数数,这个血蚶生熟的把握要靠经验,如果有第一个血蚶开口了,那么这锅血蚶就有点烫老了,所以最好一个都没开口,这个度就有点难把握了,试试和我一样在心里数数,数到15。

步骤5、把血蚶都略烫下立刻倒干水份放进盘子里,如果去用漏勺捞,第一批没有捞起的血蚶就会烫过头,所以不如一下子连汤带蚶一起倒入网篮里比较快速。然后一个个用手就能把血蚶剥开,丢掉一扇壳,把带肉的一半壳留下。

步骤6、待所有的血蚶去壳后放进一个冰盒里,加入所有的辅料。

步骤7、再淋上调料汁

步骤8、调料大致与食材平,如果不够一点,可以再添加一点料酒,要食材都浸泡在料汁里为准。

步骤9、盖上冰盒盖子,放进冰箱里冷藏6-24小时

步骤10、这是冷藏6小时候取出来,也就是上午腌,晚上就可以吃了。当然腌渍一夜,第二天吃,味道更好更入味。

这样腌渍的食物,味道刚刚好,可以下酒,配清酒特别搭。

小贴士:因为不是很咸,请在48小时内把这道菜吃完,而且最好一次吃完,如果一次吃不完,就用干净干燥的筷子先夹出一半再盖上盖子放冰箱保存。

本图文为可可的美食生活原创,拒绝转载

3357阅读
搜索
贝壳
咸鳓鱼怎么做好吃
蟹正确吃法图解
盐腌过的鱼怎么做
醉蚶家常做法
100种创意海鲜菜

5. 常州冬至有什么习俗

常州人的冬至夜,一定要来一碗“胡葱笃豆腐”!据说冬至北方习惯吃饺子,南方还有吃馄饨的,也有说吃汤圆,而吃“胡葱笃豆腐”,似乎是常州特有的习俗。

“胡葱笃豆腐”

“笃”,是常州方言,就是烧煮的意思。胡葱,就是北方人说的“大葱”。长长的叶,白白的茎,南方的胡葱没有北方的大葱粗大。常州老话说:“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有吃吃一夜,无吃冻一夜,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其调侃之意是:有钱人家是吃一夜的,穷人家就只能冻一夜了。



(5)仲冬的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常州老百姓为了纪念汤和,就在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后,命大将汤和镇守常州。洪武二年(1369年)汤和奉命修筑常州新城。因汤和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筑城期间得罪了一些权贵。

那些自身贪污的不法官僚,反而恶人先告状,举报诬陷汤和贪赃枉法。朱元璋大怒,即命汤和将账本呈上备查。冬至前一天,汤和赶赴京城。他左手提账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面见皇上。朱元璋好奇地揭开瓦罐,见是满罐的胡葱笃豆腐,再抬头看汤和神色庄重,一身正气,才醒悟自己错怪了忠良。




6. 大雪节气南方有什么风俗

大雪节气南方风俗活动是观赏封河、腌制“咸货”。风俗食物有红枣糕。

1、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2、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3、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柚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6)仲冬的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在大雪的时候都有吃饴糖的习俗。每到此时,街头就会出现许多敲铴锣卖饴糖的小摊贩。铴锣一响,便引来许多小孩、妇女、老人出来购买。妇女、老人食饴糖为的是在冬季补养身体。

大雪期间,如正值天降大雪,全国各地许多人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一段话捕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公贵族在大雪天里堆雪山雪人的情形:“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大雪的时候昼长夜短。人们便根据这个特点,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利用夜间的空闲时间开夜工,俗称“夜作”。如手工的纸扎业、刺绣业、纺织业、缝纫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这就是“夜作饭”的来源。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各饮食店、小吃摊也纷纷开办夜市,天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十分红火。

7. 湖北人有什么习俗

湖北人饮食习俗:
楚人饮食之原料,为楚地所产,它的特色和水平,与楚地物产资源特色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楚人饮食文化最鲜明地体现了鱼米之乡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是:
稻为主食
京山屈家岭、江陵毛家山、澧县梦溪镇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稻谷壳、稻谷表明,早在距今8000到4600年前,荆楚大地就聚居着以种水稻为主的氏族部落。他们除主食稻米和杂粮外,千百年间,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食品制作也走向多样化、精细化,如米粉、米粑、糍粑、年糕、汤元、粽子等。
嗜好鱼肉
考古发掘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遗骸和栩栩如生的鸡羊鱼等动物陶型。这表明楚地先民在距今数千年前,就饲养猪狗鸡羊,捕捞鱼蚌。平原河谷地区除禽畜外,以鱼类为重要营养品。山区、平原、丘陵,都吃猪牛羊肉和野味。至今,在荆楚大地婚丧喜庆节日宴席中,也是“无鱼不成席”。荆楚鱼米乡,鱼的制作和吃法十分丰繁,令人眼花缭乱。干鱼腊肉是楚地冬腊月的一道风景线:“仲冬天气肃凤霜,腊肉腌鱼尽出缸。生怕寒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傍。”一些高寒山区。除了池塘养鱼外,多数农户无鱼。为了年年有余鱼,春节前都要走出深山去买鱼,如大别山深山老林里的农民就三五结伴去太湖、望江、黄梅鱼区去挑鱼。
蔬食多样
楚地民众食用蔬菜瓜果,可概括为鲜、泡、腌、干四字。泡菜历史悠久,常年常月可做,古往今来在荆楚大地十分普遍。昔日在大别山英霍潜太的深山老林里,很多农户家都有几口能装3—6担水的大菜缸。每到秋天,分类装菜,也有辣椒萝卜腌在一起的,装好菜,放些盐,压结实,而后放几个圆滚滚的石头菜石头,上加木盖,糊泥密封,吃时开缸,满屋溢香。取出酸辣菜放在吊锅上煮,加上季节性的鲜菜如黄瓜、苋菜、扁豆、萝卜等。酱腐乳,吊锅煮咸菜合鲜菜,红苕饭,炉子火,一家人围坐而食,倒也惬意。无论是泡是腌,风味特殊,酸辣鲜脆,清香可口,开胃下饭。晒干菜也是楚地一道风景。萝卜、白菜、芥菜、荠菜、辣椒、茄子、豇豆、四季豆、薯仔、扁豆、刀豆、椿苗、金针、竹笋、马齿苋、红苕秆和叶以及薇菜等等,均可晒干。以备不时之需。
汤品繁多
楚地人爱汤与这一地区的气象、水土、气候及其他条件有关。人们爱煨汤:逢年过节要煨汤;生日喜庆要煨汤;贵客临门要煨汤;妇女“坐月子”要煨汤;病人病后补身子要煨汤。煨汤品种繁多,有排骨汤、鸡汤、牛、羊肉汤。最为珍贵的是甲鱼汤、八卦汤。总之鱼、肉、菜、果、野味、山珍海味都是良好的煨汤原科。一般家庭最喜爱的是排骨煨藕汤。汤的制作多种多样,有煮有熬,有煨有炖。家庭煨汤多用“砂锅罐子”。煨汤讲火候,猛火烧开,文火细煨,即人们常说的“大火煮粥,小火煨汤。”汤汁油而不腻,汤料烂而不糊。汤是开胃妙饮,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冬,以汤驱寒;炎夏,以汤开胃,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盐分、水分和营养。这里还需要补几句的是,山区人昔日吃年饭有个禁忌,即不喝汤,说是喝了汤,出远门落雨,麻烦多。在英山某些地方,丧事不用汤,席上连汤匙都不摆。
好酒多茶
楚地港河湖汊甚多,人们种田做渔业,适当饮酒,可以驱寒祛湿,自古相沿成习。楚地粮产丰富,自古有饮烧酒之习。至今仍喜饮用糯米酒。这糯米酒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水老古”;有的叫“双料双”;有的叫“洑子酒”;有的叫“甜酒”或“米酒”等等。有资料说,湖北麻城东山老米酒叫“摆头酒”。当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大范围的人喜爱老米酒,或许与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有关。
湖北过春节习俗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在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谣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时期,从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楚风楚俗》等湖北风俗画册的拍摄者吴志坚感慨,“龙凤呈祥、高跷龙灯、海马、赶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浓郁的荆风楚韵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朴的湖北年俗,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谈年饭”边吃边聊迎新年
武汉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边地区(沔阳、汉阳、黄陂、孝感等地)迁入的,因此,武汉的过年习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过小年时要请灶神,除夕这天,男人还要将水缸挑满,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喜事一起来”。等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上一顿丰盛的“谈年饭”(如今多称为“团年饭”)。
武汉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转钟,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谈年”,还得边吃饭边聊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互表祝福。
除夕夜漫山遍野“点坟灯”
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别是农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不过,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最让吴志坚难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郧西县“上坟灯”的经历,有一年,他还特意带儿子一起去郧西过年。
十五晚“赶毛狗”唱“灯歌”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门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赶毛狗”的歌谣。毛狗就是狐狸。它原来和人是朋友,但却常偷鸡吃。激怒人类放火烧了它的老窝。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烧草竹赶毛狗的风俗。“赶毛狗”的风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据说,只有赶走了毛狗才会六畜平安,田地不长杂草。
“利川灯歌”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距今有上百年历史。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现在知名的“龙船调”前身就是利川灯歌。目前,《利川灯歌》已经成功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正月十五晚,还有唱“灯歌”的风俗。一到十五的晚上,当地农民就会组成几十人的队伍,高举着扎成龙形的花灯,走街串巷,经过谁家门口,谁家就放鞭炮,几热闹。如果队伍停在了谁家门口,就会开始唱“灯歌”,周围会唱的人都会跟着唱。

8. 二十四节气里的大雪习俗有哪些,有什么讲究

大家都知道“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1个节气,是入冬后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12月7或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牛肉牛肉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和蛋白质。从中医角度来看,牛肉具有补益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冬天来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牛肉汤,让你暖暖和和的过个冬。

小伙伴们你们家乡,在大雪节气都有什么习俗呢?

阅读全文

与仲冬的食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分辨方向的方法 浏览:318
锻炼肱三头肌方法 浏览:519
冬天烧火的最佳方法 浏览:130
宝马座套安装方法 浏览:710
除了写作业还有什么学习方法 浏览:935
托班拼音复习方法和技巧 浏览:733
中药雨林土的图片及使用方法 浏览:552
算口算题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99
甲状腺结节最好治疗方法 浏览:863
怎么做儿童拖鞋的方法 浏览:161
硬化后舒展的洗涤方法如何 浏览:533
抽竿方法野钓怎么打窝 浏览:480
生姜酵素发酵方法视频 浏览:339
连等式处理方法视频 浏览:159
小站台不锈钢护栏底座安装方法 浏览:278
语文课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 浏览:736
竺可桢焦虑解决方法 浏览:473
腮腺郎中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780
10月野钓鲤鱼最佳方法 浏览:899
铝镀银铁鉴别方法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