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术室消毒灭菌的步骤
我是第一军医大学毕业的,这些,我们都学过,手术器械,一般先用流水刷净血污,然后,仔细检查器械,医用缝合针、医用手术刀片,都直接扔掉不清洗,器械检查如果发现不合格器械,及时剔除,将合格器械,送入超声波清洗器,震荡清洗,然后,风干,器械室会把锐利的东西,如刀片,缝合针,装在针盒里,然后,和其他器械,辅料,手术巾,包在一个大蓝布手术器械包里,然后打好绳子,贴上高压蒸汽消毒指示贴,送入高压蒸汽消毒锅消毒,每个消毒锅,放灭菌指示卡、5支留点温度计,插在左上,右上 中间 左下 右下 消毒30分钟,包裹不应该大于55乘33乘22 CM 还可以煮沸消毒2小时,也可以用0.1%新洁尔灭 浸泡30分钟,或者用0.1洗必泰浸泡30分钟,也可以先煮沸1小时,后用0.2戊二醛,浸泡10小时,彻底消毒。
手术人员消毒 用肥皂冻洗手,洗手后,用醋酸氯已定 统称灭菌王 刷手,再洗掉,然后,再涂一层灭菌王,自然烘干。
手术室消毒 先清扫手术室,打扫完毕后,开窗通风,在清扫中,把用过的手术器械,装在消毒盒里,按上述方法消毒,用过的敷料,直接焚烧后深埋。然后,打开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空气消毒,或者用过氧乙酸喷洒消毒,还可以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进行空气消毒。
手术室洗手用水,用自来水,经过紫外线照射,就可以了。特异性感染病人,手术后的污物,必须单独处理!
病人皮肤消毒,用4%碘酊,擦拭后,再用75%乙醇,脱去碘酊,风干后,铺无菌巾,夹上布巾钳,然后,手术者,巡回护士,带好手套,铺洞巾,切开皮肤前,用酒精擦拭,准备好纱布,先找好切开位置,用刀背划痕,以确保缝合时,对合准确。 这可是我把我知道的手术消毒法,全告诉你了,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敲的,希望您能尊重我的劳动成果!
❷ 手术室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紫外线消毒法:多用悬吊紫外线灯管(电压 220V,波长 253.7mm,功率30W),距离1米处,强度>70uw/cm2,每立方米空间用量>115W,照射时间大于30分钟。室温宜在20~35C,湿度小于60%。使用过程中、紫外线强度逐渐降低,一般有效期为1000小时,因此,需有消毒效果监测记录。
.2化学气体熏蒸法:
❸ 手术室空气消毒最常用的方法
空气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人员流动、房门开关次数及手术时污物增加,都可能造成空气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因此手术室空气消毒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1、紫外线灯照射
紫外线灯是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无毒、经济、方便、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安装方式以无罩悬空吊式最佳,照射30分钟至1小时基本能使室内空气达Ⅲ类环境标准;2小时达Ⅱ类环境标准。强调最佳安装方式,合理安排消毒间隔时间,照射时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灯管无尘,温度20-25℃,湿度50%-60%,紫外线杀菌效果受室内温度、湿度、照射时间、距离、灯管质量、照射强度、灰尘及消毒对象等影响。照射距离要求灯管悬挂在距地面2.5米以下,桌面上方1米处.紫外线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对人体皮肤及眼睛均有伤害,可致皮肤烧伤、角膜发炎、皮肤癌等,紫外线产生的臭氧催人老化,其气味使人难以接受,吸入过多会使人中毒,臭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竞争氧气,故只能在无人的状态下进行空气消毒。尽管如此,只要合理操作紫外线照射仍是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有效方法。
2、 使用电子灭菌灯
是利用电解空气产生臭氧来达到杀菌的目的,它不仅起到与紫外线灯相同的空气消毒效果,且不受有效消毒范围的限制,没有消毒死角存在。但每周仍需用化学消毒剂熏蒸。
3 、使用化学药物熏蒸
手术室运用紫外线灯或电子灭菌灯照射,结合每周末使用规定浓度及用量的福尔马林氧化熏蒸或采用乳酸加热熏蒸,均为可靠的空气消毒手段。但这些化学制剂对工作人员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存在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由于配料不准、用量过低、作用时间短暂、药液使用过久、忽略容器的防护与消毒等,非但起不了消毒的作用,反可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4、 新一代动态臭氧消毒机
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灭活率>99.9%。由于其采用弥漫性循环消毒,无论有无遮挡物均无消毒死角。消毒机在产生大量臭氧气体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从而达到除异味,净化空气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手术进行中及连台手术。
❹ 手术中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常用灭菌法包括高温灭菌、气体灭菌和电离辐射灭菌三种方法。
1、高温灭菌法: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凝固或变性而死亡。这是应用最广泛而有效的灭菌方法,主要用于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用高温加高压灭菌,不仅可杀死一般的细菌,对细菌芽胞也有杀灭效果,这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是方法。主要用于能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胶及一些药物的灭菌。压力升至104.0~137.3kPa,温度达121~126℃,维持20~30分钟,可杀灭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②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
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
2、气体灭菌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臭氧和负离子等气体消毒灭菌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属工业灭菌法,适用于所用的医疗器械、大规模应用的一次性物品。
消毒法包括药液浸泡、甲醛熏蒸和紫外线照射三种方法。
1、药液浸泡消毒:适用于锐利器械、内镜、特殊材料制成的导管等消毒,目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下列几种:2%戊二醛、75%乙醇溶液、1:1000氯己定溶液、0.5%过氧乙酸溶液。
2、甲醛熏蒸消毒法:甲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此种消毒方法已逐渐淘汰。
3、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表面作用强,可杀灭悬浮在空气、水中和附于物体表面的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多用于室内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
❺ 手术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那些
(1)加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来杀死微生物(超过最高生长温度)的方法。加热灭菌的原理: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首先引起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速率加快,机体内对温度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尽而导致细胞内原生质体的变化、酶结构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失去了生活机能上的协调,停止了生长发育。随着高温的继续作用,细胞内原生质便发生凝固,酶结构完全破坏,活动消失,生化反应停止,渗透交换等新陈代谢活动消失,细胞死亡。加热灭菌可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1)干热灭菌 利用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而没有饱和水蒸气参加的灭菌法称为干热灭菌法。由于干热灭菌使用方便,方法简单,故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烧死,故又称焚烧灭菌法。采用此法灭菌既彻底又迅速,但只适用于金属制的接种工具、试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处理。热空气灭菌法:即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利用干热空气来灭菌。
2)湿热灭菌 即利用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又分为高压、常压、间歇灭菌和巴氏灭菌4种。
①高压蒸汽灭菌 由于高压蒸汽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较常压高的温度,能大大缩短灭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质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变性,在热蒸汽条件下,细菌的芽孢在120℃,经20~30分钟可全部被杀死。如灭菌材料体积较大,不易被穿透时,可将压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长至1~2小时。在高压蒸汽灭菌中,灭菌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图2-6)。
图2-7 简易常压灭菌法
③常压间歇蒸汽灭菌法 这是利用常压蒸汽反复几次灭菌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物品放在锅内,100℃处理1小时左右,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让其冷却至30℃左右,此时芽胞会萌发,再以同样方法加热处理,反复3次,可达到灭菌目的。该方法可用于不耐高温的药品、营养物、特殊培养基的灭菌。
④低温巴氏灭菌法 即在60~70℃下,经一定时间,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适应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消毒。有些培养基,在高温下遭到破坏,用此法既可杀死致病微生物的营养体,又能使培养基的成分不致受到严重破坏。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堆积发酵工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杀死其中的病虫、杂菌。
(2)过滤除菌法
又分液体过滤和空气过滤两种,就是采用机械的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通过机械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或空气从筛孔流出,各种微生物菌体则留在筛子上,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如动物血清、蛋白质、酶、维生素等)及气体的灭菌。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带菌空气通过过滤灭菌形成无菌空气,从风洞中吹出,来造成工作台范围的无菌状态。过滤灭菌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常用的过滤器有用硅藻土制的、石棉制的、陶瓷土制的,也有用火棉胶、硝化纤维素滤膜制成的。
(3)辐射灭菌法
利用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杀菌的方法称辐射灭菌。辐射可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和质子、微波等属电离辐射,紫外线、臭氧、日光为非电离辐射。
1)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用灯管直接照射细菌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将细菌细胞质诱导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而发生变性、致死。另一方面,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紫外线的有效作用距离为1.2~2.0米。紫外灯一般悬吊在接种室或培养室的上方,个数依房间大小而定,容1~2个人操作的接种室,安装一个30瓦的紫外灯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种前,应将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箱)内,然后打开紫外灯照射。如果接种室体积较大,开灯照射2小时才能达到灭菌效果;如果较小,只需开灯半小时左右既可达到灭菌效果。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弱,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滤过,因此,只适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灭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尤其是眼睛有杀伤作用,应避免直视,工作时应将紫外灯关闭。紫外线消毒时工作场所如果处在稍暗无光的情况下,能提高杀菌效果。细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线照射后,随即给予可见光照射,部分细菌有复活的可能。干细胞比湿细胞对紫外线的抗性强,孢子比其营养细胞对紫外线更具抗性。
2)微波灭菌 由于微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70%~90%的水分,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被极化,并随着电场方向的改变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分子之间高速度摩擦产生热能,这种热能不同于外部加热,可在短时间里使细胞爆破而物体本身的温度却只有极微增加,从而达到灭菌效果。用YM7601型微波炉只需60秒钟就能杀死食品中192万个大肠杆菌。
3)臭氧发生器消毒 臭氧(O3)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与核酸。O3也是一种暂态物质,常温下能自然分解,还原成氧。其灭菌原理实际上和紫外线消毒极相似。
❻ 层流手术室消毒方法一般有哪几种
为了保障环境的清新和洁净,层流手术室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人和净化为您介绍。空气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1)物理消毒法包括紫外线、层流式通风过滤除菌等;2)化学消毒法包括乳酸、甲醛等熏蒸法。紫外线、乳酸、甲醛等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消毒方法。
❼ 手术室空气消毒几种方法的比较
一、空气消毒的方法
1、空气消毒剂消毒:
手术室空气消毒建议用微酸性次氯酸消毒剂,该类型消毒剂可以在有人的情况下进行消毒,而且不会对医疗器械进行腐蚀。建议选择“CELA水”,30年日本大品牌底蕴,可以带人消毒无需特意通风换气。
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人的口腔环境pH值为6.20~6.80之间,充分体现了人体长期使用的消毒产品pH值不能低于6.20,pH值低于6.20对粘膜和皮肤会有损坏;pH值高于6.80则杀菌效果严重下降,甚至无效。CELA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pH值模仿人体口腔环境,无刺激,无副作用,确保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手术室空气消毒套装
(次氯酸是人体免疫系统核心杀菌物质--由人体血液白血球中噬中性球生成的有效杀菌物质之一,当细菌侵入人体内或表皮受损时,白血球会开始作用抵抗外来细菌与病毒,此时白血球就会分泌次氯酸,专门破坏细菌与病毒的细胞壁,让细菌与病毒无法生存,由于与人体机能相同,就是所谓的生物相容性,不具伤害性。并具有杀菌广谱、杀灭力强、安全性高,环保性好、温和便捷等优点。
人和动物是真核细胞生物,酶系多藏于细胞的胞器内,次氯酸无法直接接触到,并且次氯酸在杀菌过程是透过氧化来瓦解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其生成物是水、氯化钠(盐)、有机糖和微量的二氧化碳等无毒物质,因此,具有无残留、无毒害的特色。)
2、集中空调系统消毒。
利用风机、制冷、制热、除湿、净化等,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新鲜度与气流速度,是空调系统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将至安全限值以内。暂时不提倡这种方法,因为疫情原因,空调会导致交叉感染。
3、紫外线灯消毒。
室内被阳光完全照射到的几率很小,但是紫外线达到一定的波长是由杀菌杀毒的作用的。现在有一种移动紫外线灯,在室内可以进行,但是不是很方便,因为太强的紫外线对人体并不好,还会产生辐射,紫外线还会对加速一些设备的老化。
4、臭氧层发生器消毒。
臭氧的消毒原理是依靠它的强氧化性,通过这样的氧化作用破坏病毒与细菌的细胞结构。臭氧对室内空气微生物有较好的消毒作用,能去除气味,方法简单。但是臭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人有一定毒性,消毒时做好防护,最好是离开房间,消毒后直至房间内闻不到臭氧的气味才可以进入房间。
❽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紫外线照射灭菌
紫外线主要适用于空气的消毒,此外用于空调导管等物体表面的消毒。
常用低压型汞灯,发射波长253.7nm的紫外线。消毒房间照射剂量(所需灯数及功率),应根据室内容积和距灯管的远近计算,平均照射剂量为1w/m3,照射时间为30一60分钟,每日2-3次,如30 m3的房间,可用一支30W的紫外线灯,距离光源60一100cm内灭菌效果较好。
应定期对消毒装置进行检测,常用方法有:①ZnSiO3,荧光法:距紫外线20cm处放置荧光粉(ZnSiO3),若呈亮苹果绿色为良好,不变色为无效;②紫外线辐射仪测定:如不低于标准灯的60%可继续使用;③平皿培养对比法:照射5分钟,培养24小时(37℃),若杀菌率在90%以上可以使用。照射环境,要求室温以10℃一25℃为宜,湿度在40%一50%杀菌力最强。空气的洁净度及灯管表面的尘埃均可影响消毒效果。此外,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眼结膜炎、皮炎,照射时工作人员或病人应离开室内或采取防护措施。
2.乳酸熏蒸消毒
消毒前地面喷洒少量清水,紧闭门窗。按每100m2空间用80%乳酸12ml,加等量水,倒入容器内,下置酒精灯加温,待药液蒸发完后将火熄灭,封闭30一60分钟,再打开通风。适用于普通手术后的消毒。
3.甲醛、高锰酸钾消毒
按室内容积计算用量,40%甲醛(福尔马林)12mL/m3、高锰酸钾1g。房间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上,室温在18℃以上。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再倒入甲醛溶液,即沸腾产生甲醛蒸气,封闭6-12小时,再开窗通风。适用于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手术后的消毒。
4.过氧乙酸熏蒸法
20%,过氧乙酸3.75ml/m3,置于耐热容器中,加热蒸发,室温应超过18℃,密闭l一2小时。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墙壁、门窗、地面、手术台的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如用2%一3%来苏儿(煤酚皂)溶液喷洒、擦洗,5%过氧乙酸2.5mL/m3喷雾,0.05%一0.1%新洁尔灭或洗必泰溶液喷雾、擦拭等。
❾ 手术室消毒都用什么消毒
空气消毒机。
使用空气消毒机可以有效地清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手术环境、减少手术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适用于手术室、治疗室、病房等空间的空气消毒 。
除了杀灭细菌、病毒、霉菌、孢子等所谓杀菌消毒外,有的机型还能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酚等等有机污染气体,而且还可以杀灭或者过滤花粉等过敏源。
消毒机通过机械原理的运作,从而产生物理或化学消毒元素作用于有毒物进而达到消毒目的的机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领域,消毒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细小的分类。有专门用于的医用消毒机,也有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
其基本功能:消毒机可杀灭和清除宠物异味、烟味、汗味、臭味、纤维、浮游霉菌、病毒、浮游细菌、螨虫、花粉、灰尘、皮屑、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苯、甲醛、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
(9)手术室的消毒常用方法扩展阅读
消毒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细小的分类。有专门用于的医用消毒机,也有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比如蔬菜消毒机,筷子消毒机的家用型消毒机。家用型消毒机还有专门用来给家庭卫生间、厨房、家居用品、电器设备、汽车消毒的。
另外用于公共场所的,保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对公交车,广场、学校、工厂、地铁站、商场等大型公众场合进行消毒的机器。
❿ 手术室消毒分哪几种
根据消毒目的,消毒一般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消毒。蛋鸭场日常对场地、设备、饮水等进行的定期消毒就是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和被污染的物品等进行消毒以杀灭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又叫紧急消毒、临时消毒,是指在发生疫病时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随时进行的消毒。消毒的对象包括病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等,通常在解除封锁前进行多次定期消毒,对场所每天随时消毒,具有多次和重复的特点。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后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最后消毒,及时杀灭或清除污染源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终末消毒原则上只消毒一次,与随时消毒相比,应考虑加大消毒剂的浓度、剂量,以达到彻底杀灭病原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