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川贝母粉每天吃几次
三次。
如果身体出现咳嗽痰多情况,一般建议大家每天川贝母的用量不得超过10克。一天可以分三次服用,而一次的用量在3克是最为合适的。切记不可以为了达到治病的效果而盲目的大量食用,这样不但起不了治疗的效果,而且还会给身体带了副作用。
(1)川贝母的作用及食用方法用量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要小心,孕妇、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在食用川贝母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食用得更加安全健康且放心,否则就很容易会因为川贝母导致健康受到影响,从而让健康也出现不适,导致健康受到影响。
在服用川贝母的时候还要小心,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要避免出现反作用。还要小心,对川贝母过敏的人也要禁用川贝母才行,如果是过敏体质,则是要慎用川贝母,避免对用户身体造成伤害。
2.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您好:
川贝母为中药中的化痰药。
药物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临床应用:
一.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1.咳嗽,风寒暴咳喘急。
2.中风窍闭,惊痫等。
二.解郁散结;
1.郁症,忧思郁结,胸闷脘胀。
2.瘿瘤。
3.乳痈,痈疽肿毒。
4.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同用。
3. 川贝母作用和用量
润肺止咳的,现在药店卖的比较贵,买10克,每次吃一克,用水吞服就行,每天一次
4. 川贝母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叶贝母、尖贝母、贝母。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厘米。鳞茎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鳞瓣组成;鳞瓣肉质,类圆锥形或近球形,类白色,外层鳞瓣2枚,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心芽和2枚小鳞瓣。茎直立,常在中部以上有叶。单叶,叶片呈狭披针条形,先端渐尖,顶端多少卷曲,6月开花,黄色或黄绿色,单朵生于茎顶;花被6片。七~八月结果,果实长圆形。鳞茎于夏秋采挖,晒干药用。
【生长环境】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有分布。多生于高山荫湿小灌木林或石缝中,高山草地上。
【性味功效】味苦、甘,性微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验方精选】第一方:川贝母3克。
用法:取上药、冰糖6克,梨1只,将川贝母、冰糖置于去核梨中,文火炖服。
主治:肺阴虚咳嗽。第二方:川贝母10克,海螵蛸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痛吐酸水。第三方:贝母适量。
用法:取上药,去心,用麸皮炒令黄,去麸皮,将贝母研为末,与适量砂糖拌匀,为丸如绿豆大。含化1丸。
主治:孕妇咳嗽。第四方:川贝母适量。
用法:粉碎,筛取细末。每日按每千克体重0.1克计量,分3次服。
主治:消食化积,止泻止痛。第五方:川贝母10克。
用法:取上药,黑、白芝麻各20克,炒黄研细,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敷。
主治:乳头皲裂。第六方:川贝母、玄参、牡蛎、僵蚕各等分。
用法:开水送服。
主治:颈淋巴结核。第七方:川贝母3克。
用法:研成粉,装入鸡蛋内,用湿纸封闭,蒸熟吃。每次吃1个,早晚各吃一个。
主治:百日咳、肺虚症。第八方:川贝母10克,夏枯草15克,蒲公英15克,忍冬藤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产妇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及乳腺炎。
5. 川贝母怎么吃
川贝母可以用来做川贝雪梨冰糖水。
主料:川贝母5g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步骤:
1、准备好梨,川贝母,冰糖。
6. 川贝的作用和一般用量
川贝的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功能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川贝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根据年龄,病情一般用药量为3—10克。
7. 川贝母用量,川贝母一次吃多少克
川贝母一次吃多少?这确实是有一定要求的,单次用量一般为: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其常规用法是取川贝母6—9克,打碎成粉,和梨一起熬汤服用。此外,也可选用药店出售的川贝母粉煎水服用,但需注意,川贝母粉每天的用量一般不可超过3克。
8. 川贝母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呢
川贝母粉的功效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在临床作用上,川贝母止咳化痰,对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均有显着疗效。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量,抗炎,化痰。川贝母还可用于治疗溃疡,尤其是口腔溃疡、胃溃疡等粘膜溃疡,可用川贝母调治。川贝母粉也可口服治疗高血压,扩张人体血管,降低血压,辅助治疗高血压。
川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是川贝和枇杷叶,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多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阴虚咳嗽、咳痰不爽、咽干口干等症状。此外,川贝枇杷膏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的效果。川贝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等热性咳嗽。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降压和抗菌的作用。川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紫贝母、甘肃贝母、平贝母的干鳞茎。
9. 川贝母的作用
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都是止咳的良药,其中有一位共同的中药,那就是贝母,贝母具有很好的止咳功效,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有关贝母的常识,中医介绍,贝母大致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3种,同为贝母,但是功效却大有不同。
川贝母:虚证咳嗽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作用,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所致之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咳,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一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一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服用川贝母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浙贝母:实证咳嗽
如果症见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则应选择浙贝母。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尤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浙贝母3~1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
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也可选择浙贝母。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目前川贝母货源紧缺,价格较贵,如果处方上只是注明“贝母”的话,买到的多是浙贝母,购买时要看清楚。
川贝母、浙贝母虽然是止咳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例如,风寒咳嗽的患者,咳嗽时伴有白色稀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应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以温肺化痰。而川贝母、浙贝母都是寒性的药物,此时服用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加重病情。
土贝母:解毒消痈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土贝母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想做准爸爸的男性,应慎重选用。
中药贝母有三种
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10. 川贝的用量与用法
川贝母
药性 性味:苦、甘、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清热润肺 化痰止咳 (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散结消痈(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粉冲服,1次1-2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浙贝母
药性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止咳(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解毒散结消痈(瘰疬,瘿瘤,疮毒,肺痈,乳痈)。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明代《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至明《本草汇言》始有贝母有“川者为秒”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川贝母、浙贝母皆味苦性寒凉,归肺、心经。均能清热化痰止咳,散结消痈,都可用治痰热咳嗽,燥热咳嗽,瘰疬、乳痈、肺痈,不同之处在于,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本品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止咳,尤其于内伤久咳,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燥咳痰黏,浙贝母苦寒较甚,“开泄力大”,清热开郁,解毒散结消痈力强,多用于风热犯肺或痰火郁肺所致的咳嗽,以及瘰疬、疮毒、肺痈。